房地产的供应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
1、房产市场的价格: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应越少
2、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量:土地供应越多,房产供应越多,反之越少
3、融资环境(主要指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难度越低,房产供应越多,反之越少
4、在中国,房地产的供应与政策的关系也很大,利好政策出台,则供应多,反之越少
其余的因素影响较小,包含建安成本、市场竞争等等
房地产的需求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1、房地产价格,价格越高,需求下降,反之则上升
2、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高,需求高,反之则低
3、国家政策及银行态度:国家鼓励购房、银行贷款放松,则需求趋于旺盛,反之则需求下降追问
那需求有什么特点
房地产的市场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简要分析。
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因素 1.可以供给城市使用的土地的数量城市房地产的供给能力,首先决定于能够供给城市使用的土地数量。
由于土地是一处稀缺资源,因此一个国家能够供给城市使用的土地数量总是有限的。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究竟能够把多少土地提供给城市使用,这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房地产本身发展的水平以及旧城改造的速度等。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特别是它的农业生产力越高,它能够提供城市的粮食越多,它能够提供给城市使用的土地也就越多。
这也就是说,农业劳动的生产力越高,它就可以用较少的土地生产更多粮食,就可以把更多的土地提供给城市使用。
所以这里涉及到国民经济中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锐,从而较大地制约了城市土地的供给。
2.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房地产价格是影响房地产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
房地产的供给与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房地产价格越高,房地产的供给也就越大。
房地产供给价格弹性虽然小于一般工业品,但是随着价格的波动,房地产供给还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的。
同时,由于房地产供给的滞后性,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并不一定马上表现为房地产供给的增多,但它会表现为在房地产一、二级市场上对于土地需求的增长,因此,只有在一个生产周期完成后,才会在房地产市场上表现为房地产供给的增多。
另外,由于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充分的特性,价格信号对于市场供给关系的反映也是滞后的。
而且,在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下调也有一个过程。
但是,不管怎样,房地产市场价格始终是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
3.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在土地批租、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税收调节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1.价格水平 2.国民收入水平,包括企业收入状况、居民收入、财政收入、房地产需求的收入弹性 3.宏观政策 主要有住房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对未来的预期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1.价格因素 2.开发成本 3.政策因素 4.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和需求论文 2000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写作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自己的观点罗列出佐证的论点逐条论述即可,一般小论文都不会有太高的要求。
论文写作不是文学创作,不需要十分华丽的辞藻,只要用词准确,语言简练,逻辑清晰,举证有力,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便可以了
微观经济学~供给与需求论文样例
交通运输能力不足,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不相适应,是大家共识的现实问题。
随着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运输不仅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提供服务,而且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进而城市交通需求也趋于多样化。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失衡日趋严重,结合实际情况从资源,环境,建设,城市空间等各个方面对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进而提出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是一个协调各方面利益和目标的过程,需要采用现代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
最终完成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总地来讲,房地产的价格与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分别是()。
[单选题...
房地产泡沫成因与对策 200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土地供应量增加,商品房全面热销,销售价格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226元,增长5.8%,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空置面积也出现负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房地产报道》记者采访时预言:“2002年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严冬,二月份甚至可能出现崩盘,七、八月份最严重。
”本文拟就公众关注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及成因 房地产开发中的泡沫现象,主要是指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市场基础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由于房地产是由土地及其附着建筑物所构成,而建筑物是人类劳动产品,其价格是由成本、利润、税金来确定,这相对比较稳定,较易判别,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房地产泡沫实际上是土地泡沫(地价泡沫),而土地的市场基础价值即合理价格是土地利用效益的资本化。
无论是从现象,还是从本质看,泡沫与一般价格波动都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从现象上看,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包括上涨、下降,而且在时间上是相连的、循环的,变化幅度一般不会很大,而泡沫是价格持续上涨,高到令人发狂的地步,直到产生恐慌,人们匆匆抛售,从而使价格暴跌,波动幅度很大,它不具有周期性,而是突然地上涨与下跌。
从本质上看,一般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反映市场供需平衡,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起点,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投资者预期价格下降。
而泡沫发生的时候,市场机制失灵,人们的行为买涨不买跌,不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
当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时,投资者预期价格进一步上涨。
1991-1993年,我国海南房地产价格正是这样飙升的。
1991年每平方米价格还是1000多元的公寓楼,到1992年就可以卖到3000多元。
有的商品房价格甚至突破10000元。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也大幅度提高,有的地方仅过一年价格竟由十几万元一亩涨到600多万元一亩。
投机者却还在不断地囤积房地产以待价格再一步上涨时抛出。
以至于在房地产交易中有70%是投机者囤积起来的。
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房地产热骤然降温,房地产热在造就了一批富翁之后,相当一批公司被套牢在海南的土地上,上亿资金在有限的土地上沉淀。
泡沫并没有带来财富的增减,只有转移的功能。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
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商品供求不易均衡,而且合同期摊销交易成本低,这是泡沫载体所具有的一个条件。
所以房地产容易产生泡沫,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
2.土地的稀缺性。
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水域的总和。
城市面积在城市化过程中可以不断扩大但是土地资源是稀缺有限的,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稀缺的土地需求有无限扩大的趋势。
这种需求既有发展经济的客观需求又有对土地获利的需求,在土地获利需求的驱使下,把获取的土地权益作为谋利手段。
土地权益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它可以反复转手。
马克思曾指出:“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有价格。
在这里,价值表现是虚幻的。
”因此,土地的稀缺性及其虚拟资本使地价运动可脱离土地利用实绩而产生泡沫。
3.地价具有虚构性。
地价的虚构性是由于土地资源价格与其资产性价格的不一致现象。
也就是说,由于人们预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现实的市场地价(市场地价等于未来土地持有期间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未来土地转让收益的贴现值之和,如果人们的预期地价是合理的,现实的市场地价就等于未来无限年期的土地利用收益的贴现值之和)之间总存在事实上的偏差。
这种偏差越大,说明现实的市场地价中虚构部分越多或者说泡沫成分越多,反之越少。
综观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乃至破灭无不与发财致富的欲望与从众行为有关。
“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成为当时海南房地产热时一些生意人的经典。
这一点在东南亚房地产泡沫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几年来泰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供过于求,但是仍有许多新的开发商挤进这个领域。
他们认为在前几年冒出的两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只有20家宣布破产,可见这个行业仍有大的赚头。
许多开发商还想从继续建房中摆脱困境,在这种非理性的支持下,造成泰国房地产市场熊市弥漫。
4.房地产市场是不充分市场。
由于房地产市场与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信息充分;商品品质;买卖者自由出入;交易双方数量众多,因而任何一方不会出现垄断局面)相差甚远,所以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准市场(Sub-market)。
由于买者信息缺乏和信息的不对称,许多房地产交易和定价是悄悄进行的,这种成交价往往不能反映成交物业的真实价值。
5.银行及金融系统发放房地产贷款的倾向性。
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及其保值增值性,银行系统很愿意发放房地产贷款...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毕业论文,完整的需要哪些东西?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购房者预期、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的影响,接着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的影响,并尝试建立了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模型。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房地产市场 一、引言 目前,随着次贷危机的加深和恶化,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显现。
归根到底,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次级按揭贷款通过证券化这个变压器把风险高倍放大以外,关键在于它沉重打击了市场信心。
对次贷危机的恐慌和疑虑将波及汽车、教育金、信用卡等其他消费信贷市场,还会扩大到公司债券方面,严重影响企业融资,进而造成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对我国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中,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的影响备受关注,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相对低利率、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与美国三年前的情景如出一辙,中国房贷市场会不会爆发大规模信用危机,本文就此专题展开讨论。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影响购房者预期 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极其敏感,“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心态。
2001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购房者的信心,对房价的快速上扬起到了一定作用。
然而,次贷危机影响,使国内购房者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进而由热烈入市买房转为持币观望,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的急剧下滑和房价的滞涨。
2007秋季开始,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端,逐渐蔓延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滑坡、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
据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仅上涨0.3%。
整体房价水平虽然略涨,然而急剧的量缩已经改变了很多地区楼市“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
2.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 次贷危机对政府房地产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不仅打破了国内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之神话,也改变中央政府对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看法”(易宪容2007)。
首先,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
在2007年三季度前,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一般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一些人还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假按揭”,再加上“循环贷”、 “加按揭”、 “转按揭”等五花八门房贷产品大量涌现。
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利率又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购房者的负担将逐步加重,会有大量违约客户出现,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
其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成为房价疯涨的助推器。
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共增长10800亿元;而2007一年的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接近前四年的总和,达到9000多亿元(数据见人民银行2003-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大量投机者利用银行杠杆和低利率政策,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疯狂炒作,造成房价快速飙升。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
据上海《东方早报》2006年11月15日报道,上海当年9月末,中资银行个人房贷不良率为0.86%,而2004年只有0.1%左右,两年时间房贷不良率上升了7倍多。
为此管理层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的政策,如24号文件、359号文件、64号文件、39号令、452号文件。
这些文件的政策含义包括:一是全面的确立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做出严格的区分;三是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四是完全禁止各商业银行加按揭及转按揭。
2007年冬季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提高利率,严控信贷规模。
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理念,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盲目乐观和松弛管理成为过去。
从2008年起,个贷申请人不仅要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公司工资证明、学历等,还必须向银行提交自己的3个月以上工资卡上资金对账单,从而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
这些规定的实施,将有三成以上的购房者受到影响,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贷款申请将被拒绝。
3.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 (1)次贷危机反衬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面镜子,也反衬出了我国房地产潜藏的大量问题,除了前文所述的问题以外,本文重点从以下两方面阐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危机。
①国内房地产市场涨价过快 从涨价速度上看,如果从2003年为基期来计算,那么全国多数地方的房价至少上涨了1倍,多的甚至2倍以上。
而美国从1995至2006年用了12年才实现了房价的翻番。
可见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美国。
②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绝按合同还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目前国内房贷违约风险有加剧的趋势。
首先,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央行连续7次加息,但由于通胀的...
求一篇1500字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2004年,面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党 《2010形势政策论文》《2010年最新学习范文》 关于《2010年最新学习范文》的文章《2010形势政策论文》正文开始>>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2004年,面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实现了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领域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得到控制,薄弱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货膨胀势头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投资、消费、净出口仍保持着较为强劲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
从总体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在合理区间运行。
一季度GDP增长9.4%;预计二季度GDP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9%。
可以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已转入稳定的增长阶段。
具体而言,宏观调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宏观调控效应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719亿元,同比增长26.4%,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回落15.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比增长分别为27.5%和22.6%,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5.8和5.1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资增速结构上的变化,凸显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
2.消费增长平稳,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今年前四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5.5亿元,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9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2.8%。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环比略有下降。
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较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了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增强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
3.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渐缩小,价格上涨压力有所减缓。
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同月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2.4%。
与4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2%。
1~5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4%。
分类别看,5月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趋于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标可以实现。
1~5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同月分别上涨8.2%、7.5%、5.1%、5.7%、5.7%,回落比较明显。
目前,上下游价格背离的现象有所缓解,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较为有利。
但对成本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胀压力,仍不可掉以轻心。
4.财政和货币信贷保持稳定。
今年1~5月,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35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亿元,增长13.1%;全国财政支出95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亿元,增加15.2%;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3956亿元。
在增收节支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各项财税改革积极推进,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继续加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得到积极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进一步保障。
货币总量增长保持平稳。
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继续保持在13%~15%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一季度储蓄存款新增9705亿元,同比多增1459亿元,各项贷款新增7375亿元,同比少增976亿元,存差有所扩大。
5.对外贸易总量持续扩大。
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5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在部分商品国际价格上扬以及美元低位运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长强劲,出口2764亿美元,增长33.2%;受原油、钢材、汽车等产品进口量下降的影响,进口增长趋缓,进口2464亿美元,增长13.7%。
进出口相抵,顺差300亿美元。
而上年同期为贸易逆差92亿美元。
6.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有所改善。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继续增产和农民收入继续增加。
2005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预计为15.58亿亩,比上年增加2.3%。
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95亿亩,增加4.8%,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
行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的投资继续加强。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82.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投资404亿元,增长31.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198亿元,增长20.2%。
而部分过热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控制。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面临的主要...
房地产SWOT分析论文
房地产SWOT分析论文 此篇论文展示了中国房地产业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
首先从总体上说明了中国现在的房地产业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然后说明各个房地产商之间的竞争,从而得出了房地产业的优势(STER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概况: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GDP增长率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9%以上。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保证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社会对住房、写字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工业用房等物业的投资与消费。
国务院总理** 5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国六条”;随后,作为“国六条”的实施细则,涉及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等15项措施开始正式实施,有关部门近日也相继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调控举措。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指导思想,已由“调控过热”转向“调控结构”;基于两个深层次的原因,未来房地产业将长期处于宏观调控的视野之中。
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4.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7个百分点,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大幅提升;土地开发规模以及商品房供应量有所回升;全国70个大中城市各类房屋销售价格涨幅均呈稳步下降态势,但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偏高,经济适用住房数量持续下降,以及新建商品房空置面积居高不下等问题,也说明国家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以及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业将融入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中,行业发展将步入良性循环,市场供求形势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地方政府将继续增加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投资炒房,房屋的供给结构将进一步合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将稳步回落,预计全年增速将在20%左右合理的区间内上下浮动;房价涨幅趋缓,但也有出现大幅反弹上涨的可能。
房地产发展前景:我认为虽然政府现在开始关注房地产市场了,但是很可能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出现老百姓所想的房价下降的情况,所以中国的房地产仍然是个暴利行业,以后的房地产会在稳步的前进,但是涨幅不会像2003-2006那样迅猛,房地产仍然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焦点,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助推器,可是这个助推器有一定的危险性,弄不好不仅伤了自己,也会成为中国的经济的阻碍,最可怕的是可能出现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碎,使的日本那骄横一时的经济现在也没有复苏,,没有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中国的房地产,中国的经济可是没有能力去承受这种人为的灾难。
所以我认为政府会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业的监管,建立健全房地产的有关法律,使的房地产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还有一点需要关注的就是外资的进入和加大投资力度,2006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业企业利用外资167亿元,增长32.5%。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国六条虽然规定了限制了外资炒房,但是那些精明的外国投资者会放弃中国那么大的市场吗?我想答案很明显,那是一定不会的。
外资一定会通过更多的渠道来分享中国房地产市场。
所以以后的房地产会越来越激烈的,国内的房地产企业需要关注。
房地产企业的优势: 1需求旺盛:大量的数据表明在未来的20年中,房地产行业将会是一个充满发展前景的行业。
从我国实行住房改革的七年来,商品房的销售金额平均的年增长速度达到31%,销售面积平均每年增长26.5%。
特别是人们对于住宅的稳定持续大量的需求将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不计其数的利润,也将给国家财政带来无数的税收。
中国住宅总量需求至少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现有城镇居民要求改善住房条件;或者城市家庭子女长大后成家对于住宅的需求。
第二,大量农民涌进城市,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会保持长期的高速发展。
第三,城镇旧住宅拆迁带来对新房的需求。
第四是中国每年1.2%的高人口出生率见,这部分人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果按13亿人来算,那么每年增加的人口就达1600万之多。
以上因素综合起来,房地产行业将拥有巨大的市场。
2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国六条可能会对房地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可是政策旨在规范房地产市场而不是去打击房地产市场,政府会一如既往的去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因为房地产现在已经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支柱。
不可能,也不敢让房地产业停滞不前。
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种产业和与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必将使房地产发展更健康,更迅速。
如物业的发展壮大和有关物业的法律的建立 劣势 1 政府国六条的出台和有关部门的文件,必将会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出台了相关的税收,其中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个税。
这些税大部分是有关二手房市场但是会在一定程度冲击房地产市场,国家规定要建小户型住宅,更多建经济适用房,压缩房地产商的盈利空间。
出台的有关文件规定...
工商业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与住宅有什么不同
您好!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看,房地产需求是指房地产消费者(包括生产经营性消费主体和个人消费者),在特定的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房地产商品量。
这里所说的需求不同于通常意义的需要,而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有效需求。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房地产需求是指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总需求,而在某一时期内全社会或某一地区内房地产需求总量,包括实物总量和价值总量。
望采纳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房地产供给和需要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