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之一浙江西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拆分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新安,亦指徽严二州之新安江(钱塘江北源)——两州分治前本为新安郡,严州现属杭州。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素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美称。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徽城镇为府县同城),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时徽商(六县商人)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34年由于**“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强行划入江西省,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1947年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国共内战中解放军二野的军事管制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强行划入江西省,一直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继痛失婺源、绩溪两县之后,徽州之美名亦从此消失。虽然行政变更无法割断六县人民间的感情,但不得不让人诟病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至今,外地游客仍然对三个黄山(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一头雾水。
以前黄山地区叫徽州,为什么要改名啊?感觉徽州的知名度很大啊
20世纪末的2000年12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中摘播了当天《中国消费者报》关于“黄山市张冠李戴误导游客十三载”的报道。
14天后,20日的《法制日报》又以《黄山市到底应该在哪里》为题,一针见血地指出:“鼎鼎徽州世上如今已无你,赫赫黄山美名已被别人挂;来到‘黄山’不见黄山游人怨,欲寻徽州难觅踪影谁之过”。
两篇报道殊途同归,再次提出了恢复徽州与黄山市就位的问题。
徽州文化,不仅对中华大地有深刻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大有名望。
1998年在绩溪就专门召开过“国际徽学研讨会”。
徽州经济,过去也很发达,明清时期,徽商遍及华东各地,早就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徽州的林产品和茶叶是安徽省的经济支柱产品,“祁红”、“屯绿”是享誉国内外的名品。
徽州不仅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大量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向往流连的旅游胜地。
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徽州的辉煌。
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徽州,在1987年改制中,成立地级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
与此同时,撤销了1983年在黄山脚下刚刚成立的新兴旅游城市省辖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将徽州发祥地的绩溪划给了宣州管辖。
不仅在中国地图上硬是把一座历史名城给抹掉了,原徽州地区也被搞得残缺不全。
难怪高级记者李辉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惊呼“可惜从此无徽州!” 1987年将徽州易名为黄山市,徽州的历史被人为地割断了,并造成皖南处处皆黄山,地名严重混乱。
屯溪市和原县级黄山市本来是两个好端端的市,现在都改为行政职能不伦不类的市辖区。
徽州与黄山两张牌本来可以同时打,互相补,齐发展,双辉映,如今两张牌简化为一张牌,顾此失彼,既丢掉了徽州,又顾不上黄山,使得徽州经济多年得不到发展,黄山的旅游事业也远不如泰山、武夷山、张家界等地发展迅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在13年的实践中应当清醒了。
...
黄山市徽州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245061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区徽州区,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地处黄山风景区南麓,是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物流基地、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环境优良的城市新区。
徽州区国土面积443平方公里,辖4镇3乡、1个社区办、54个村(居),总人口101023人(2011年)。
2013年,徽州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8亿元,增长12%以上。
徽州区长期来来一直为徽州歙县地治,1987年黄山市成立后,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市,划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村7乡以及郑村镇的瑶村置徽州区。
徽州区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安徽养蜂第一乡"等称号...
徽州为何要改为黄山市?
黄山市应更名徽州市 昨天晚上和一哥们就黄山市应不应该叫徽州时的问题聊了很久 “徽州,我可爱的第二故乡”,最近从报纸上得知:合肥市的美菱大道和荣事达大道可能要恢复原来的名字——徽州路和阜阳路了,高兴欣喜之余不免又感到有些丝丝的遗憾。
这两条路过去都是以我们省的南北两个地区的名字而命名的,阜阳今天作为市还存在,可是徽州今天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
要问今天的年轻人,徽州在什么地方?他们好多人可能都回答不上来。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徽州地区要改为黄山市?是因为黄山比徽州名气大而突出黄山?还是为了扩大黄山的知名度而想提高黄山的游客量?如果是这样,我想当初的决策者思路是片面的,顾此失彼。
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徽州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海内外徽州人的徽州情结。
几年前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经联名提案要求将“ 黄山市应更名徽州市”,不知道为什么至今杳无音信,毫无结果。
最近我又从网上看到,中国地名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昌春谈到徽州地区改黄山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说,从1987年徽州地区改黄山市,经过15年历史证明,徽州地区改黄山市是失败的,以下事实可以说明: (1)徽州的悠久历史被湮灭 。
徽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取徽岭、徽水之名,改歙县为徽州。
明、清为徽州府;1949年置徽州专区;1956年并入芜湖专区;1961年复置徽州专区;1971年改徽州地区。
徽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徽州文化曾为中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中国建筑史不能不提徽派,徽商曾令中国“无微不成镇”,“徽班进京”曾拉开京剧史的序幕,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更是大名鼎鼎。
徽州的屯溪老街、潜口民宅、罗东舒祠堂、老屋阁及绿绕亭(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歙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棠樾牌坊群和许国石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黟县的西递古村落、宏村古村落(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休宁县的登封桥、三槐堂等完美的人文景观是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
事实上,是打出了黄山的牌子,扔掉了徽州的牌子。
徽州改黄山市,目的是让更多的游客游黄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增加黄山的旅游收入。
但是,游客游完黄山后再游什么?当然是徽州的文化古迹。
黄山是自然景观,徽州是人文景观,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互相不能取代。
游黄山有一份收入,再游徽州就有两份收入,何苦徽州改黄山,只赚黄山一份钱。
(2)使标准地名变成假地名。
黄山一名专指黄山,这是地名的排它性;黄山不在徽州,徽州不能叫黄山。
黄山在哪,哪就是黄山,这是地名的指位性;黄山在太平县,太平县可以改黄山市。
1982年以前,只有一个黄山(风景区),游客可以问路后直达黄山。
1983年-1987年,有两个黄山,游客找到黄山市即可上黄山。
1987年后,出现三个黄山,许多游客犯难,只好问路,黄山在哪?答曰:你要去哪个黄山?使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
黄山目前在黄山区的政区内,不在黄山市政府所在区,使标准的黄山地名在此地变成假黄山,天天误导游客来黄山市政府驻地看假黄山。
由于黄山市又管辖歙县、休宁、黟县、祁门4县,四县也打出了黄山的旗号,很多店家的招牌均是黄山某店、黄山某楼、黄山某馆等,很多人到了皖南就有一种感觉,感觉皖南人处处用黄山作秀,生怕外地人找不到黄山,其结果,反遭到外地游客的嘲笑。
“皖南处处是黄山”正是外地游客对现在黄山市的讽刺。
(3)欺骗误导游客使其难辨黄山真伪 旅游者从旅游设想的产生,到实际旅游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地名的穿针引线作用。
因此,标准地名的实用功能对游客相当重要。
徽州地区改黄山市,将黄山的标准地名迁移到了70公里外的徽州地区行署驻地屯溪市,使其摇身一变成为黄山市。
屯溪火车站、汽车站自然就变成了黄山站,屯溪机场变成黄山机场。
首次来黄山的游客在此会高高兴兴地走下飞机、离开列车、汽车,因为马上就会看到美丽的黄山,然而事实是残酷的,黄山站和黄山机场距黄山还有70公里。
因此,广大游客大呼上当。
用风景名胜区命名政区,固然可以提高政区的知名度,但是又导致很多人误认为到了市区就到了风景区,使地名的指位生出误解,现在的黄山市正是如此。
(4)阻碍了黄山区的经济发展 1982年笔者到黄山旅游,当时黄山景区的旅游设施很简陋,太平县城也很落后。
1987年,太平县改黄山市已4年,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些大单位纷纷在此投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建筑,县城的落后面貌得到改观。
1992年,由于黄山市的牌子已摘掉4年之久,太平县(黄山区)早已失去往日的辉煌,许多投资者奔向屯溪,游客在太平县寥寥无几,大街上冷冷清清:商店的商品档次很低,购物者极少。
店主们都说现在这里不如黄山市(县级)的年代生意好。
黄山区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有两个原因,一是行政区划变更,由有独立自主权的县级市,变成了无经济自主权的市辖区,作为市辖区,要绝对服从市政府的领导。
二是黄山市这块名牌(标准地名)被徽州地区拿走。
正是由于这两种原因,黄山市才能名正言顺地把山上及黄山区赚的钱全部拿到屯溪去搞...
徽州改为黄山市好吗
支持1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
徽州,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包括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婺源等县。
在这块土地上,古代中原文化与当地幽闭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融为一体,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徽州人民都有着杰出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中华大地一个名播中外的文化地理概念,一个独立而卓然的民俗单元,一个海内外徽州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维系着多少人的文化之根!
黄山复名徽州,真有必要吗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原称“黟山”,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因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升仙而改名为黄山。
黄山的美是亿万年的地质演化的产物。
它先后经历了汪洋一片,沧海桑田,最后在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横空出世。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
山中的温泉、云谷、北海、玉屏、梦幻等景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它是上天在创造奇迹的时候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神奇,无怪乎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赐予其“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美誉。
不仅如此,黄山也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胜地,入选了“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并于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去黄山,看的是奇绝变幻的云海,追的是气势磅礴的日出。
带上你的勇气和梦想,登上天都峰,也去做一个云游四方的“霞客”吧!...
黄山的资料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黟、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精华部份154平方公里。
黄山原称作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 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
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神奇的冬景和壮美的日出,更让游客流连忘返。
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们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
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
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而黄山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
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是黄山一绝。
黄山是 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汇流24溪。
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
“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由于黄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
更有力带丰厚的文化积淀,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200多处。
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物松、冰挂等自然奇观,幽谷泉鸣,鸟语花香,整个景区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黄山是美的综合体,是天地造化的宠儿。
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清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似觉得到了天上人间,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美丽的黄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张开了热情的手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黟、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精华部份154平方公里。
黄山原称作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 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
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神奇的冬景和壮美的日出,更让游客流连忘返。
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们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
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
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而黄山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
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是黄山一绝。
黄山是 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汇流24溪。
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
“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由于黄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
更有力带丰厚的文化积淀,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200多处。
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物松、冰挂等自然奇观,幽谷泉鸣,鸟语花香,整个景区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黄山是美的综合体,是天地造化的宠儿。
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清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似...
徽州的历史沿革
徽——一个明确的内涵 徽州——一个明确的地域概念 徽州州治及徽州府治均指歙县,并非黄山市屯溪区。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先后攻占了江南六州52县,影响极大。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平镇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外 ,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
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在古代中国,徽州的思想家可能是最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生活化、世俗化的。
他们将那些本来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悄悄引入了民众的生活世界。
在过去的时间里,徽州曾经的人、物和故事渐行渐远;而那些深藏于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依旧栩栩如生……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是安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如果说1934年婺源改隶江西成为肢解徽州的开始,那么1983年和1987年的两次行政区划变动则使徽州再次分裂:1983年徽州地区的太平县(不属徽州一府六县,而为原明清时宁国府辖地)与原徽州府治(今歙县)所辖的汤口等地划属安徽省直辖,成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县级黄山市撤销,并入由“徽州地区”改名为黄山市的地级市。
两次区划变动有其内在联系,这便是所谓的徽州改名事件。
徽州改名事件中,撤销了1983年在黄山脚下成立——省辖县级黄山市,与原徽州地区合并组建地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
与此同时,将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绩溪划给了宣城管辖,使得原徽州地区被搞得残缺不全。
徽州的历史地理继1912年废府留县、1934年婺源隶赣后再次被人为地割断了,给徽州一府六县百姓、给热爱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痛和遗憾,这是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败笔。
什么山改名黄山
黟山改名叫黄山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
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
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
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为什么徽州被改名为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