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和自然带;掌握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三种分异规律及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规律和成因分析,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影响不同地区非地带性的因素。 学法指导
1、从常见的自然景观差异入手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各大洲以及主要经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熟悉自然带的分布,理解在南北和东西方向自然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还可以借助气候分布图,分析两者的相似性。
2、比较图3-1-3至图3-1-5三幅景观图在景观、纬度、热量上的差异,掌握从赤道到两极分异的特点及成因。使用同样的办法掌握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参照珠峰垂直自然带图认识垂直抵御分异规律的更替方向、延伸方向及其与水平地域分异的关系。联系实例了解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导入】
展示不同的自然景观图(自然景观的画面在学生欣赏时首先从视觉上给学生强大
的“冲击力”,在形象感知与意境的体验上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探究的情境。)
【提问】
从这些景观图中,你能发现各地自然景观,尤其是植被的差异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产生?
【承转过渡】不同的植物都有自己适宜生长的环境,所以景观图中植被不同,说明其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事实上,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无处不在, 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板书】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比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都会有明显体验。这就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板书】一、地域差异——自然带
【介绍概念并展示图分析自然带的形成】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又形成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课本勾画) 【投影片】我们看一下自然带在全球的分布情况,投影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可适当复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各自然带景观不同,自然植被是自然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来命名。例:热带草原带,其典型植被为草原。 【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师先画出上图的左半部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3-1-2完成右半部分内容。
[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 [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师]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投影图】投影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自然带分布较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我们就从自然带的分布角度探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二、地域分异规律 【展示图片】
【提问】说一说自然带的更替方向和延伸方向?
这几幅图片表示的自然带从赤道向高纬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板书]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造成这种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即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的纬度所获得的热量不同。
[教师提问]不同的纬度热量是不同的,那水分呢,极地和赤道附近的水分相同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种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热量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例:水分(低纬 非洲)热量
[承转]如果我们现在做一次长途旅行:从我国的海南岛的三亚经长沙到哈尔滨,沿途所见的景观相同吗?(不同),从大兴安岭经内蒙古到新疆呢? [打出图]我国中纬度的自然景观
[板书并板图]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设问]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学生回答]水分!
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设问]另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还有一个特点:这种分异规律在低纬、中纬、高纬哪个纬度最明显?
[学生看图回答]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进一步设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种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较高纬度水分少,较低纬度水分多,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都不太明显。
[承转]通过对两个分异规律的认识,我们知道不同地区的自然带不同,那同一地区的自然带是不是完全一样呢?
不一定
[课件展示] 中国奥运火炬手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线图、中国登山队员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奥林匹克圣火图。
[合作探究] 2008年5月8日上午,由中国登山队员点燃并传递的奥林匹克圣火第一次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人类征服自然、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信念在这次巅峰之旅中得以展现。假若你是一名登山火炬手,沿着火炬手的登山路线由拉萨到达珠穆朗玛峰山顶,会见到哪些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沿什么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为什么?
[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师生总结] 从拉萨攀登到珠峰,依次会见到高山草甸草原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等。陆地上比较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的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例如:珠峰(图3.59)、安第斯山、乞力马扎罗山,尤其是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最丰富。
[展示图片]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位于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的非洲最高峰)
这一现象我们称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并板图]3、垂直地域分异
[设问]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以什么为基础的? 水热状况共同作用。
气温随海拔的上升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在很短的
距离内降温幅度很大,就能明显感觉自然带的更替。
[提问]爬什么样的山都行吗?团山? [讨论回答]不行!海拔必须比较高。 [进一步提问]只考虑海拔就可以了吗?那我们去爬爬位于南极的山能感受到自然带的更替变化吗?
[学生回答]不能!纬度位置必须比较低。
[教师总结]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勾画课本) [板书]较低纬度高山
实际上这种分布极少,山体有一面坡受阳光照射较多(阳坡),有一面坡受阳光照射较少(阴坡)。(绘图)(斜线两端的海拔高度不同,但热量是一样的)
(绘图)
(活动)课本图3-1-10珠峰垂直带
[过渡]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地理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有些地方的景观不是由前面提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板书]三、非地带性 【分析、讲解】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在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这样的地方就叫绿洲。绿洲可以出现在温带沙漠中(如我国新疆),也可以出现在热带、亚热带沙漠中,所以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再比如,课本例子。
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地形起伏——非洲东部的赤道地区为热带草原分布,南美温带荒漠带狭长; 洋流——秘鲁沿岸荒漠带接近赤道。
(活动)课本62页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起始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类似。
板书设计
3、垂直地域分异
三、非地带性
范文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基础梳理】
三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一 . 图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 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的森林带就出现山腰地带。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 (基带) 一致,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 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阴坡低于阳坡。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但会随纬度和坡向而有变化
[例题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 10-3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 (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A . N N ??68~62 B . N N ??58~52 C . N N ??54~50 D . N N ??62~52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 【 答案 】 (1) B (2) C
(三)地域分异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概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 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 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例证主要地方性分异现象及原因——“常考命题触点”
三.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学法指导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来说, 东西方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替的属于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的是干湿度地带分 异规律, 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分 异规律,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四.表解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基本思路
【特别提醒】 (1)植物是自然带的最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 +植物类型+带”形式。 (2)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 候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气候类型相同、 自然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区,迎风坡为 热带季雨林带, 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根据水分多少, 又分为温带草原带 和温带荒漠带。
(注意:下横线者为在中国境内有分布的自然带 )
【名题例析】 例 1. (2010海南高考)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 坡的垂直带谱。读下图,完成 1~3题。
1.该山 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 拔东坡比西坡
( )
A .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 .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 )
A .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 .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A .四川 B.新疆 C .安徽 D.山西
【解析】同类自然带东坡比西坡海拔低,说明东坡温
度较低或者降水较多; 上升气流因降水较多, 山地山坡有风可能产生地形雨, 所以只有下沉 气流最可能导致终年干旱; 从图中看到有常绿阔叶林, 应为亚热带, 且有 3000米以上高山, 应为四川。 【答案】 1. B 2. D 3. A
例 2. (2010盐城模拟 )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 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① ________,② ,③ ,④ _ 。
(2)图 1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 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 ________________规 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是否有分布?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它 在 40°N 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是 ________。
(4)图 2是沿 46°S 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中 A 的自然带与图 1 中的 ________(填序号 ) 自 然 带 相 符 ; 图 中 B 自 然 带 名 称 是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 然 带 ⑤ 在
______洲 分 布 最 广 , 自 然 带 ④ 在 我 国 主 要 分 布 在 大 陆 东 部 的 地区。 【解析】 图 1是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自然带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①为寒带苔原带, ②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 硬叶林带; 结合纬度判断图 2中 A 自然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受 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同纬度山脉东坡 B 处形成温带荒漠带。 【答案】 (1)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2)纬度地带分异 垂直分异(3)无 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 4000米(4)
③ 温带荒漠带 位于山地背风坡, 气流下沉,降水少(5)南美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5分,共 20分)
读下图,完成 1~2题。
1.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 .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
A .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 .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 .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 .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 , 完成 3~4题。
3.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 .热量 B.海拔 C .坡向 D.地形
4.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低 B.海拔高度不够 C .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二.综合题(14分)
5.读下面的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__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是以 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主要 是什么?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________。
A. ①→②→③→④ B.④→⑤→⑥ C. ①→⑤→④ D.③→⑤→⑥ (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 (岩石 ) 、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 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
4.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有机圈层)。生物圈占有水 圈的全部、 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出现, 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 三大圈层。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 [例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 10-1
(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 ,② , ③ ,④ ,⑤ ,⑥ ,⑦ , ⑧ ,⑨ ,⑩ 。
(2)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 作用进行的。【答案】 (1)① N 、 P 、 K 等营养元素和 水
②植物残体和排泄物 ③动物残体 ④游离氧 ⑤水分 ⑥氧气 (02) ⑦二氧化碳 (CO2) ⑧二氧化碳 (C02) ⑨氧气 (02) ⑩二氧化碳 (CO2) 、重碳酸盐、腐殖质等 (2)光合 6.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例题 ]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答案】 B
范文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十八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
【 考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掌握区域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核心知识精讲精练】
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基带: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自然带 的垂直地带性,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称为基带。
2、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或冰川带分布的最低高度,是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的界 线——海拔高度)
二、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技巧归纳总结】
1、关于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及判读
(1)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同一种自然带,随着 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2)同一种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一般不同,通常阳坡高、阴坡低。
(3)影响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 单。②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影响垂直 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 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5)影响雪线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具体因素:①山体所在纬 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 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③降水:一 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 低。④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⑤人类活动:随着全球变暖,雪线升高。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如下:
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典型例题】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 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 B.乙、丙、甲 C .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
A .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 .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 ________(山脉 ) 。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 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 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 :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 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 :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技巧归纳总结】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 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 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 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 带性现象。
【典型例题】
读右图回答 1~2题。
1.与自然带② -③ -④更替相似的是()
A. 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 ⑥ -⑤ -④ D.① -⑤ -④
2.下列各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
响较大的是()
A. ③④ B. ①④ C. ⑤⑥ D. ①⑥
【课后作业】
1. (2009广东文基) 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 .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
(2011年高考江苏卷) 图 7是珠穆朗 玛峰地区南、 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 2~ 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3. 我国西藏的 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 12月 15日, 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 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 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2010重庆卷)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 4-6题。
4.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 .向斜谷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背斜山
5.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可知岩层应为 ()
A .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6.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2009北京卷 )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 7~8题。
7.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8.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2010福建文综)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 9— 10题。
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
1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2012高考真题江苏卷 )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 密切关系。 图 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 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1~12题。
1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12.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 , 雪线高度 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抬升 , 降水丰富 B. 纬度低 , 气温比较高 C. 距海远 , 降水比较少 D. 山坡陡 , 冰雪 下移快
(2012高考真题北京卷 ) 图 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13~14题。
图 2
13.图中所示山地( )
A .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 .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 .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 .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14.该山地位于( ) A .喜马拉雅山脉 B .天山 山脉 C .祁连山脉 D .昆仑山脉
范文四: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绝对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地球上具有不同气候的地区,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自然带为地域分异的表现
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不讲)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季风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大陆气候 双峰驼,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荒漠土 子午沙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气候 苔原带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气候 冰原带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貂 未发育
?请利用气候一植被的关系,确定左边各自然带的分布与相应得气
候类型
?森林自然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包括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
叶林(泰加林)、寒带冻原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过渡带)
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内陆地区,热带草原(非洲大陆)和
温带草原(亚欧大陆、北美洲中部、南美洲阿根廷等),热量差异
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热带荒漠(非洲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 岛沙漠)和温带荒漠(亚欧大陆内部、美国中西部),热量差异
?中国及河北省的自然带分布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1) 地带性分布规律
分异规律 主要分异因素 地理位置 分布规律 表现明显的地区 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根本原因: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经度(干湿度)地带水分 海陆位置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分异
垂直地带分异 热量、水分随高度变化。 海拔高度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海拔较高的山地。
与纬度地带分异类似 ※ 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
?:山麓自然带相当于山体所在自然带 ?:山麓到山顶=低纬到高纬
?:阳坡自然带海拔高 ?:相同自然带随纬度升高,海拔降低 ?:自然带丰富程度:低纬、相对高度大
?雪线:
1、雪线的概念: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1)气候:
?气温: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降水: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 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地貌:
?山势: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坡向: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3、案例: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
案例: 天山雪线南坡高,北坡低。
原因:一方面,天山南坡为向阳坡,气温高;北坡为背阴坡,气温低。另一方面,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在天山北坡受地势阻挡被迫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雪线低;而天山南坡为背风坡,出现雨影效应,降水少,雪线高。
案例: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地,同时也为阴坡,气温低
4、练习: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题。
,.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A.??? B.??? C.??? D.???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依图示资料可知( )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解析:
(1)???表示了不同要素的纬度分布规律,根据各要素分布规律可知,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其分布是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线所示。就降水而言,赤道地区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其降水量是全球最多的;到了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形成了一个降水低谷区;而到了南北纬60?附近,由于受极锋的影响,降水又较多;由此可知降水量的分布如图中的?线所示。赤道地区的气温虽然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其雪线高度往往低于终年少雨的副热带地区,即雪线高度分布曲线如图的?线所示。故选A。
(2)从图可可以看出,两极地区因气温最低,雪线高度也最低,但雪线高度并非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的,它的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在降水量大的赤道地区,雪线高度相对较低。故选B。
(3)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年平均雪线的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南半球中纬(30?,60?)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北半球高纬度(60?,90?)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从图中并不能反映出D项的陆地比重信息。正确答案为A。
范文五: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学法指导】
1.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
2.下节课将对学案完成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反馈。
课前预习案
【自主探究】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________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________、________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
?? 地域分异规律
4.空间上的规律性?
? 地域分异规律?
误区警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惟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包括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
2. 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地形起伏和_____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
1.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反思归纳】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世界(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分布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随着纬度位置
及海陆位置的变化,陆地自然带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热量和水分条件控制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下图:
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热量、水分分布的关系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陆地自然带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热量条件是分异的基础,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是其影响因素。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陆地自然带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水分条件是分异的基础,海陆位置是其影响因素。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 热量带:赤道 ↓ 植被:赤道 ↓ 土壤:赤道
酸性、中性、偏碱性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递减
――→两极
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 两极 针叶林、苔原、冰原
――→两极
递 减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 ↓
降水量:沿海――→内陆
递 减
↓ 植被:沿海 ↓ 土壤:沿海
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森林、草原、荒漠
――→内陆
内陆
――→
【探究点二】 2.(2010·江苏地理改编)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②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③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④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反思归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地表景观随山地海拔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分异的基础。如下图: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山麓到山顶与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水分和热量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2)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种自然带,随纬度的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高度有关,通常是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热量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同一种自然带在向阳坡分布海拔较高,背阴坡较低。积雪冰川带主要受热量影响,但若两坡降水差别大,则降水多的山坡冰川面积、体积大,雪线低
【探究点三】3.(2013高考题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
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林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3).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⑩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 10月下旬
D. 11月中旬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
特别提醒: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主要类型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 (2)“改变”:地形、洋流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3)“约束”: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自然带的延伸随地形而变化
【知识体系构建】
【巩固训练】
(2013高考题北京卷)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课后训练案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2010·天津文综卷,5~6)读图甲和图乙,回答3~4题。 3.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4.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
干燥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5题。
5.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②为( )
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7.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下面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9.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10.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
11.(2011·江苏地理卷)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2010·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2~13题。
12.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13.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14.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被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植被分布地区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被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
(3)图中洋流对②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