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小学科技小论文范文
关于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法研究摘 要:深入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标准,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倡导“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合作建构适应新世纪的本领”的教学指导思想:将其演化、简约为“引探一合作”教学法并用于小学科学课教学,对于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引探一合作”教学法,必然要求实现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目的和方法的转变以及构建新的科学课程目标。
“引探一合作”教学法有其自身的深厚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教学原则。
理念的转变、领导的重视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引探一合作”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引导;探究;合作建构;引探一合作;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4)02—0074—03 受国际小学科学教学法研究的启示,考察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先驱刘默耕先生倡导的“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这一“指导思想”或称“核心”、“灵魂”命名为“引导一探索”教学法,并将这一教学法应用于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的教学,学生及学员普遍反映该教学法的归纳,“容易理解、易于接受、便于应用”。
该教学法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科学教学法”为题在《小学自然教学》2002年第10期公开发表,说明它也得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把刘默耕先生为自然课倡导的教学法正式提出来,结束了我国没有自己的小学自然课教学法的历史,并将“教学法”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明确区分开来,便于在小学自然教师培养和培训中进行我国小学自然教学法的传播和普及,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关于“引探一合作”教学法1.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2.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科学课程目标4.教学评价目的、方法的转变二、“引探一合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引探一合作”教学法之所以能比较快地为科学教师和科学预备教师所理解和接纳,是因为它具有一系列正确的理论基础的支持,有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的支持。
三、“引探一合作”教学法的教学原则1.科学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2.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3.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5.科学课的教学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要6.科学教育要树立开放性的观念7.科学课的学习评价要采用激励性评价8.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四、实施“引探一合作”教学法的思考研究国际国内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成功,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关键,建设—支热心的科学教师队伍是基础,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是突破口。
1.有关领导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关键2.建设一支热心的科学教师F2,-~的是基础3.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是突破口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范文(几篇)
星期天早上,我打开冰箱拿鸡蛋,准备煎一个荷包蛋。
我猛地一拉,发现横卧的几只鸡蛋经不住猛烈的摇晃,流出了鲜艳的蛋黄和透明的蛋液。
而竖卧的鸡蛋却完好无损。
这是为什么呢?我跑去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说:“你自己做个实验就明白了。
是这样做的……”我为了探个究竟,照爸爸说的做了一个小实验:我拿了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
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小学生作文》两本书。
让我惊讶的是,结果鸡蛋毫发未损!我想如果鸡蛋是横放又是什么结果呢?动脑不如动手,我就在橡皮泥上横放了四只鸡蛋。
哎!让我没想到的是:刚放上一本《新华字典》,鸡蛋就四分五裂了!是不是这几只鸡蛋的壳刚好是薄的呢?不如换别的蛋试试看!但结果还是一样。
我再想:一边放竖的蛋,一边放横的蛋,在横放的鸡蛋下垫点橡皮泥,让这两只鸡蛋一样高,结果又是怎么样呢?我又做了个小实验,结果放上一只铅笔盒,原封不动,又放上一只瓷盘,横放的鸡蛋“啪”地一声就碎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仔细思考:这蛋是不是都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这想法是对还是错呢?如果是对的,为什么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一下子想出了好多问题。
后来,我翻翻科学书,查了查资料,又问了问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的想法是错的。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把鸡蛋横放,一压就破了,如果把它竖起来,就不易破,这说明同样的材料的强度大小,决定于形状的不同。
这就像拱桥和平桥,两者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不同,拱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经过做这个实验,我养成了遇见问题就要仔细思考,争取弄懂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科学论文怎么写?举一个例子
小学生的科学论文一般也参照此格式,要求不要很高,但须照格式写,对小学生的将来有好处!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
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
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
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4.1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4.2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4.3论文格式——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例如94,652应写成94 652;.319,325应写成0.314 325。
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
4.4论文格式——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
参考文献格式4.5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
科学教育方面论文范例,与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
从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方面论文范例育,要重视引导其对新科学、新科技的关注;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实验观三个方面,对当今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进行了探讨.科学教育小学生科学观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时处处都能明显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时 展和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旨在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2001版的《科学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性质的阐述中,第一句话便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果追问一下“科学启蒙”的内涵,我想,首先应该是对科学“兴趣与热爱”的启蒙.但在现实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些科学课,又常常会将“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时地疏忽或遗忘了.本应该教师演示的实验,因为图省事,老师只是讲解了事;本应该组织学生去大自然观察,去挖掘去探究的活动,改在教室里,上成了讲解课等这样的科学课,让原先兴致勃勃的学生索然无味,让本该放光的眼睛失去了光彩.这样的科学课,如何能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兴趣?这是三年级的学生在上了我的科学课以后写成的一篇日记,已经刊登于2012年3月份的《扬子晚报》学生习作专栏.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常州市西横街小三(2)班许迪文“叮铃铃”,上课了,我飞快地跑进科学室.“这节课我们去花坛里研究土壤!”袁校长拿着几把铲子说.到了楼下,我拿着铲子在花坛的角落下手了,发现几根树枝和许多粒小石子,但一个小动物都没有.我又决定到花盆里挖掘土壤,“咦,一只小小的蜗牛!”我小心翼翼地把蜗牛放到花盆边.我猜想,是不是其他同学会发现一些惹人喜爱的东西呢!“集合!”一个响亮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大家一起跑进科学室,热烈地讨论起来.我偷听到吴家骏挖到了一窝蚂蚁,洞里除了有蚂蚁,还有蛋糕碎屑、蚂蚁的卵等白质彬发现了 和红色的土壤,大家认为 是一直没浇水的土壤,红色是一直被车压的土壤.你认为呢?这节课我懂得了土壤是蚂蚁、青蛙和蛇温暖的“家”;土壤不仅有灰色、黑色、灰褐色,还有红色和 ,这是由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决定的.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这一篇习作,打动我的,不是学生那生动的文字和细致的描绘,也不是我的课为孩子的习作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素材,而是文字中所透露出来的孩子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和从中感受到的乐趣.它也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科学》教育的真谛: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永远比科学知识本身更重要.二、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新科学、新科技的关注我们的社会在日新月异,我们的科技在突飞猛进.在这种飞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如果我们今天的教育,还依照过去的模式,“用昨天的知识来教今天的孩子,去迎接明天的挑战”,将完全不符合时 展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小学科学教育,绝对不应该以教知识为主,必须更关注培养学生对当今科学、新科技的敏锐与关注.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在做好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的同时,不应该再以教传统知识为主,而应将最新的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引入课堂.比如说,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智能汽车的研制、苹果手机的风靡,安卓系统等智能手机的大量运用、IPAD、IPHOTO、PM2.5、智能语音和手写识别系统、人面识别系统、航天航空技术、医药卫生等大量最新科学技术的出现,都应该成为小学生科学教育必须引入与拓展的内容.引入课堂的目的,也不仅仅是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替代陈旧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借这些最新的科技与发明,来培养学生对科技的敏锐与关注.这才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对当今科学技术具有良好敏锐感觉的孩子,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的科技中去学科学,成为与时俱进的小小科学迷,最终成为科学的主人.三、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实验观2011年的新版《小学课程标准》是这样来阐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为什么一向作为“术课”看待的《科学》,会成为“核心课程”?为什么新版《科学课程标准》给了科学如此高的地位?细细想一想,其实本应该这是这样.因为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的特性,是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的.你看,不是吗?科学教育始终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一直坚持“真正把实验权还给学生”.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这样的教学,不正是一直在践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始终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吗?当然,在“亲历科学探...
大自然的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要写大自然地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我想...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
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
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
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
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
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
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
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
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
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
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
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给个科技小论文的范文急!!!!!!!小学的要详细的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
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
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
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
”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
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
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
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
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
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
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
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
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
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
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
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
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
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
我感到十分难受。
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
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
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们科技小队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书籍,还到学校电子北阅览室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①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
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②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③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
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
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
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
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此,我们实验小学四(1)班体同学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植物,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五年级小学生科技论文怎么写????急急急!!!!要范文和写法!...
第一篇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
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
可这是为什么呢?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
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
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
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
然后,我在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
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
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我想到在自然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
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
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
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第二篇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
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
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
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
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
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
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
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
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
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
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
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名人小时候聪明的例子
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认字。
物理学家牛顿小学成绩一团糟,六门课不合格,老师认为他智力有问题。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大人们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大学时因为成绩太差被退学。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牛顿的故事 牛顿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他怎样由一个平常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联想到他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的几个故事。
“我一定要超过他!” 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
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
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
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意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
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
一天,他做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
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
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
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
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
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
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篱笆下的乐趣 牛顿1642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
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
当牛顿14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
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
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
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
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经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
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
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
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
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
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
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
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 牛顿16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
“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
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
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
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
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后,又研究笛卡儿几何学,对比之下觉得欧几里德几何学肤浅,便悉心钻研笛氏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
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
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
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
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
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
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
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
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
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
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
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22岁时发明了微分学,23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工具箱怎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