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记得采纳哦~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留守老人主要是子女外出6个月以上,年龄在60岁以上留守家中的老人,留守妇女主要是其配偶外出工作6个月以上,年龄20-59岁留守在家的妇女,留守儿童主要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6个月以上,0-14岁留守在家的儿童。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召开座谈会以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在响板溪、葛藤山、申家湾,分别召开由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及知名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对农村“三留守”人员生活状况、生产发展、精神面貌等进行了解。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主要了解“三留守”人员的现实困难和所期所盼。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三留守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板溪、葛藤山、申家湾三个村共有“三留守”人员74人,占三个村总人口的5%,其中:留守老人36人,留守妇女22人,留守儿童16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强度相对很大
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居住自然条件较差,自身知识水平较低,劳动能力较弱,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或子女外出务工所得。据了解,80岁左右的留守老人不得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因农村在家劳动力少,留守人员在农忙时既难以请到人帮忙也舍不得花钱雇工,致使劳动强度极大。
2、生活缺乏相应照顾、隔代教育问题突出
由于子女或丈夫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而言都成为难题。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渐渐衰弱,患病的相应增多。妇女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身体状况普遍较差。而且,都承担着抚育儿女或孙辈的重担,留守妇女因精力所限,无法专心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照顾,老人因身体较差,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对他们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隔代教育问题突出。
3、家庭氛围严重缺失、精神生活非常单调
近年来,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相对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老人、妇女、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但是,子女或丈夫常年外出,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难以享受到亲情般的关爱和家庭氛围中的温暖,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特别是影响了儿童心身健康发展,造成部分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缺乏安全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同时,他们与外界的接触较少,除了电视,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精神生活异常单调。
4、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费用严重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人员常年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患病比率高达70%以上,许多老人是多病缠身,有的老人多年卧病在床。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但村里医疗卫生条件普遍较差,部分村无卫生室,农村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情况。“小病抗,大病拖”是农村相当一部分家庭医疗状况的真实写照。
(三)原因剖析
农村留守老年妇女在养老、就医、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综合性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二个主要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第一,城乡差距拉大导致人口结构分布失衡。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我县农村在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先进地区和发达城市。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快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进程,导致了城乡人口结构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这是造成农村留守人员各种生存问题日趋严峻的根本原因。
第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纵向来看,我县农村社会保障得到了长足进步,但横向比较和从现实需要来看,农村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养老、公益医疗、公共服务等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滞后的,农村老人能够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保障的各种需求。缺少针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重要社会民生问题的社会救助应急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服务措施。
三、对策及建议
“三留守”人员的生存质量,关系到我县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并加以解决。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紧扣国家对农村的投资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村道路、农村能源、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投资建设进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及农民生活环境。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留守人员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要求,努力推进农村医疗、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改善留守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立对特定区域、特定人员的救助帮扶机制,切实有效地提升留守人员生活质量。
3、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投资效益。要彻底解决留守人员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结合县情,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拓宽投资门路,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共同致力于发展本地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人回家乡、情注故里、福满家园”的美好愿景。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三千字左右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
这些孩子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或者父母双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亲或者母亲单方在外面打工。
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留守儿童的人口特征 (一)非直接访谈的农村留守儿童 被访谈的58位农村流动人口共有120个子女。
有两个子女的家庭占大多数,达到65%左右。
最多的家庭有5个孩子。
调查显示,留守子女多于随带子女,留守子女占被访谈者子女总数的61%。
儿童的性别比比较低。
166位留守子女中,留守男孩子为71位,留守女孩子为95个,性别比为75。
农村流动父母具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在有选择地决定哪个孩子留...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工作
我是一名农村班主任,为了生活的更好,有许多家长外出打工,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现在,许多教师长叹:“现在的学生真难管,书真难教。
”此话一点不假,因为学校的留守学生越来越多。
这些学生从小失去父母的教育,给他们美好的童心带来许多创伤。
特别是一些大一点的留守生在道德品质上、学习上值得人们关注。
在此,我想谈几点如何做好留守学生的建议: 一、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的一切要了如指掌 每到开学的时候,学校就会登记留守生家住哪里,抚养人是谁,父母在哪里做事,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对各家的电话号码的掌握……每学期开学初要与家长(抚养人)进行联系(如开家长会)。
二、学校教师要对留守学生要宽以待人 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父母,从小在教师身边成长,教师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树立了一定的威信,自然会听教师的话。
因此,教师要不定时地给留守学生提一些新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对言行不规范的学生要严格指导,不能容忍越轨,但也要学会宽容学生,要以父母之心对待学生,给予他们的爱。
要严格指导,不能容忍越轨,但也要学会宽容学生,要以父母之心对待学生,给予他们的爱,不要过多压制,打击面要极小,多教育表扬,少批评体罚,讲究策略,对高傲、鲁莽的学生要把他们的邪气压下去,对自卑学生多给一些鼓励;对软弱学生给一个自强机会,要反复琢磨他们的心灵。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论文三级大纲怎么写
他是一个好人,理解爱心就是力量的真正含义。
他以书籍铸就港城进步的阶梯,把爱心浸透连云港的大街小巷,给我一本书,我就打开了一个世界,他已让无数贫困的孩子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口,一次次点燃起他们生命的激情与希望,把大爱撒向社会弱势群体。
他就是被人们誉为连云港市的公益慈善大使,感动连云港十大典型人物李文伦。
1995年在国企改革最困难的时刻,李文伦同志怀着书业报国的崇高理想,从市开发区主动下岗分流,以2000多元流动资金白手起家,从头打工,用人到中年的全部理想、精力、智慧,用生命的苦和累去承受着自主创业的全部艰辛,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江苏连云港书店连锁有限公司——一个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已任的生生不息的物质平台。
一、扶贫助学---——很多人难以置信,一个长期在微簿利润支撑下的民营书店,一个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创业者,为什么如此执着的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把关心和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呢?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李文伦同志出生在共和国最困难时期的一个贫困家庭,幼年的苦难并耳闻目染了更多孩子因贫穷而读不了书、上不了学的困境,尤其是面对那些在病残中苦苦挣扎的穷人家孩子命运,使他自幼就确立了长大后立志扶贫助学的人生理想。
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几十年来他一该没有停止过做好事、做善事,特别是在自主创业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衣着简朴,精茶淡饭,记得在创业采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能节约每一块钱,他坚持搭乘长途过路车,夜出夜归,几十包书来去一个人手拎肩扛,睡的是车站候车室,吃的是面包和快餐面,随身带着一个开水杯,一条毛巾反复拧湿到家,再热再渴也不舍得买一支雪糕,基本不乘坐出租车,这一切,对自己生命的如此刻簿,不是因为他傻,他不懂得生活,因为他知道钱对企业发展、对于需要帮扶的贫困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从创业后不久的1997年,他先后为全市大中小学的各种活动提供无偿资助近百次价值10多万元,(有收据为证)他曾多次主动带头为身患白血病的儿童捐款,为横遭车祸的贫困学生捐款,为突患疾病的残疾人捐款。
2003年当他刚有了一点周转资金,为实现帮扶更多的贫苦孩子的理想,他主动在市教育局、市特教中心、市职大和团市委希望办分别挂设四块扶贫助学基金铜牌,(近年又在3所中小学增加3块助学基金铜牌)以此激励和推进自己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的长期从事扶贫助学工作。
截止2010年他已现金资助近300名特困生完成学业(累计几十万元)海州贫困生李静在团市委转的信中这样写到,“尊敬的恩人,由于你做好事不留名,所以我无法见到您,但您是我心中的恩人。
感谢你三年来对我学业上的资助,家庭的贫困让我面临辍学的危险,是您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过上了与其他同龄孩子同样的生活,出于贫困,我知道穷人家生活的辛苦,受人援助,我体会到许多亲情外的温暖........”赣榆贫困生仲雪在信中同样深情地叙述到,“上小学时当父母告诉我因条件限制,只能上到五年级时,我死也不肯,我不相信穷人家的孩子就不可以上学读书,圆大学之梦,亲爱的叔叔,我的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和不甘啊,但考虑到家庭的条件,父母的辛劳,我又不得不准备放弃,正在我准备辍学打工的时候,从远方飘来了希望工程资助我上学的好消息,这让我整整兴奋了一个暑假,我终于又可以上学了,真的很感激,亲爱的叔叔是你的爱心让我觉得所处的社会好温暖,是你带给了我人生的希望和不懈的斗志”。
庆幸的是这位同学后来以614的文科高分被苏州大学录取,终于圆了大学之梦。
二、扶残济困————他曾先后节衣缩食地资助过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造成重残的老邻居唐玉芹危房维修资金2000元;为突患疾病双腿高位截肢的上海支边知青张秀萍送去5000元的救急慰问金;2003年,又主动与市聋哑学校签下了每年现金资助10个名额特困聋哑生的协议,8年来受助学生七十余名,校企之间又签订了文明共建协议,并专门采购盲童图书、免费赠书该校数万元。
他三次为市残联下属的7岁以下有听力障碍的残童语训中心捐书,无偿援建了一个残童阅览室。
另外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停止,在马路边上常常主动搀扶老人、盲人和小孩过路过桥。
为了关心更多的社会老人和孤儿,他又三次主动捐书给市社会福利院,无偿为老人和孩子们援建了两个期盼已久的图书阅览室。
定期看望孤寡老人,并多次在企业内提议增加残疾人就业名额,他完全把助残工作当成自己的使命,到后来,又开始考虑如何能高效地利用自身书源的优势同企业并不宽裕的有限资金结合起来去做更多更好的善事,即研究怎样把资金扶残与文化扶残、物质扶残与智力扶残相结合、怎样把个人扶残的热情上升为企业扶残,把短期扶残转化为长期扶残,从而使扶残工作能从输血型转化为造血型。
带着这样的思考,他很早就在市残联特别设立了一块扶残助学基金铜牌,保证监督自己长期地去开展扶残助残工作。
有位失去双臂的少女纪苏源,以常人无法想象的...
政府和党为什么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特殊关爱
(一)暑期社会实践通讯稿2009-7-13 9:49:26 ——来自社会的爱 2009年7月7日,东风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们早早就来到学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泸州市检察院的叔叔阿姨们要来看望这些留守儿童。
上午9:00点,泸州市检察院的检查官们的来到了东风村留守儿童之家,当检查官们到来时,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用嘹亮的歌声欢迎他们。
上午9:30分,泸州市检查院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检查爸爸,检查妈妈”启动仪式正式开始。
到场的领导有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杜保平,机关党委书记赵宏,副书记张先才,蓝波,市政府妇儿工委办王维秀部长,区妇联赵碧科。
首先是由东风村党支部黄启蒙书记致欢迎词,接下来是留守儿童之家受助学生代表肖梦婷发言,她非常感激检查院叔叔阿姨的帮助,并表示会努力学习,争取做一名好孩子;泸州市检察院杜保平检察长在启动仪式上讲到留守儿童问题关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才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江阳区妇联工会王部长在讲话中要求孩子们做一名“五好”小公民,并感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这里进行义务支教。
启动仪式结束后检察官和孩子们进行交流,王维秀部长来到化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中间与队员进行亲切的交流,详细询问队员学习生活状况,并赞赏化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所做的工作;市检察院杜保平检察长,赵宏书记当得知留守儿童之家的老师是义务进行支教时,讲到“当代大学生就是要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赞扬学校教育工作做的好,希望队员们再接再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队员们向领导们介绍了留守儿童之家的课程即活动安排,并表示一定会努力坚持,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心灵的港湾。
(二)暑假社会实践通讯稿2009-08-13 00:55暑假社会实践通讯稿 2009—8-122009年7月7日,我们一行人即将开始为期两天的社会考察活动——去崇明当地考察关于“长江隧桥”的完工对于当地的各方面影响。
早上,大家整理好东西前往宝杨码头。
由于有些同学还是第一次乘船,难免会有些激动,一路上过去大家有说有笑,当然他们也对崇明的一水,一土也十分期待。
上午9:00左右我们就来到了宝杨码头,因为离开船摆渡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就准备在候船室休息。
候船室里有很多人都在等候上船。
于是在候船室里,我们就开始了一些调查活动。
因为候船室里有些人就是当地人回崇明的,或是到崇明探亲的。
当然,我们就决不会放过这些机会啦。
我们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问卷调查,给那些等候在候船室里的人。
一开始,我们还担心人家不肯做呢。
其实,这些完全没必要担心。
他们都很乐意的接受了我们给他们的问卷调查。
当然,在他们做的同时,我们也会和他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还有些同学在旁边拍照做记录,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等到了上船时间,大家就前往检票处准备登船。
10:00左右我们摆渡到达堡镇,接着乘车去我们这两天要住的地方。
中饭结束后,我们又对周围的人谈论:长江遂桥”完工后对当地的一系列影响。
“您觉得“长江遂桥”完工后对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会有多大变化?”“收入肯定会增加,通车后经济肯定会发生变化,那么老百姓收入就多了,开发了呀,那日子肯定会更加好的。
”说着说着,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这是开心的笑,是对未来“长江遂桥” 通车后的美好期望。
我们又问:“那您认为“长江遂桥” 通车后最容易会带动哪方面的发展,比如旅游业、房地产、农副产品等?”有位中年人就说了:“其实,我觉得发房地产可能影响会比较大,你看,现在上海市中心,郊区的房地产,买套房子很难,首付付完还要不断供房子,有时还要还息。
而相比较之下,崇明的房地产虽然近两年也在涨,可是,比起上海的房地产,那觉得是小巫见大巫啊。
”那位中年人和我们聊得很起劲。
他说“到时交通方便了,上海到崇明就四十来分钟,就等于平时人家上班回家也要一小时左右呢。
那么在时间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在上海房地产处于那么火热的情况下,有些人肯定会考虑到,或许可以在崇明买房子,况且崇明还是个生态岛,环境、空气和上海市中心,郊区相比,绝对是首选的地方。
”看着那位叔叔说的很澎湃,当然,他是在夸崇明的生态环境好。
所以,在我们面前表现的格外激动。
此行中一直在和当地人探讨关于“长江遂桥”通车后的一些事情。
后来我们又去参观了前卫村。
村里的很多都是环保的绿色能源,比如,我们有参观了太阳能发电站,还有看到马路两边的路灯都是采用风能发电的。
绝对的绿色环保节能型的。
我想等“长江遂桥”通车后,崇明的一些景点肯定会更受欢迎,前来参观的游客不计其数。
,比如前卫村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参观一下“长江遂桥”也是必需的。
这是后期我在车上拍到的桥段。
9月28号就可以通车了。
到时候就不需要乘船摆渡了,直接遂桥就可以很快往返崇明和上海之间了。
我们在崇明的两天活动很充实。
我们在考察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很多当地的风俗习惯、一些悠久文化历史。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通车后的崇明将会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三留守”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