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您好!
————————————————————————————————————————————————————————————————————————————————————————————————————————————————————————————————————————————————————————————————(正文)
此致
敬礼!
_____(姓名)
_____(日期)
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书信的格式(写给长辈的)
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您好! ————————————————————————————————————————————————————————————————————————————————————————————————————————————————————————————————————————————————————————————————(正文)此致 敬礼! _____(姓名) _____(日期)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求几篇古代书信范文
书呈某某小姐妆次:见字如晤。
比来已隔年许,然思卿之念未尝稍离臆间。
缘座师某某大人前已面嘱,令予苦读待考,昔亦曾与卿共盟窗下,折桂返乡后即来迎娶。
故予弗敢稍怠。
偶有小暇,辄草草一纸,以慰恩卿悬悬之心。
执笔之时,思及此窗非彼窗,然吾心必同汝心矣。
月前曾托至亲某某携回京都软红轩极品妆盒,嘱其代呈,未知曾否笑纳。
物非特贵,吾心想亦可鉴。
愿卿善自珍重,以待来禧。
是嘱。
又:日来偶得良句,愿博卿闺中一笑。
金风昨夜过草庐,吹落笔头雪笺污。
愿卿知我凌云志,故将黄花改墨竹。
某某年某某月某日某某 谨书
古代信件格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
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 ?■书信格式 ??不能称自己妻子为“我夫人”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
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
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
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 ??■礼仪作用??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彭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
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彭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
彭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
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
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礼仪反馈??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文学院一位女生: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
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
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
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
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
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 ??■去信别让人“跪启” 彭林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
”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
写信标准格式
信的内容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姓名. 信封上有三条横线,第一条写收信人的地址,第二条写收信人的姓名,第三条写你的地址, 左上角写收信人的邮编,右下角写你的邮编。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
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古代古代书信的信封上怎么写
信封、信纸,都是竖着从右往左写。
信封右侧上边顶到头,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内容是收信人的详细地址。
正中书写收信人的名字、称呼。
最后写上“亲启”二字,如果收信人是长辈,称呼靠右边一点,表示尊敬。
左边尽可能低一点书写发信人地址、姓名,表示发信人的谦卑。
扩展资料:常见的启封词:1、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2、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3、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4、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5、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书信
古代书信与拜贴的书写格式给亲人的:给好友的:给陌生人的(拜贴)...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
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
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书信有许多叫法,如书札、手札、书牍、尺牍、尺翰等。
对唐以前的名人书信,后人称之为帖,是重视它的书法。
故宫博物院曾为院庆80周年展出的镇院之宝《平复帖》,就是西晋陆机问候患病的朋友的书信,这9行84字的草书,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和名人手札。
古代书信的传递方式 书信的传递,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手段,古代书信的传送大体有以下方式: 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书信。
颜师古注解:“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
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急也。
”意思是古代战事紧急时,把羽毛插在书信上,称之为“羽檄”。
羽书: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
鸡毛信:古代羽书的一种,就是在书信上粘插鸡毛,因此又叫“鸡毛信”。
这种传递书信的方式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仍在沿用。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拉祜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这种方式传信。
信鸽传书:古代用信鸽传递书信的方式。
这样传递书信的方式历史悠久,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时,都曾用信鸽传递消息。
传竹筒:古代用竹筒传递书信的方式,从唐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相沿成俗,竹筒起着保护和传递书信的作用,类似今天的信封。
急脚递:古代传递紧急军事情报的一种方式,俗称“传金牌”。
始于宋代,元代称为“急脚铺”。
相传岳飞一日接连收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他退兵,这就是金宇牌急脚递。
书信的礼仪和格式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见称呼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常见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
有没有古代写给父母的书信'求推荐几篇好的家书'要是文言文的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书·武帝纪中》:“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吾父素不通外信,今有家书,心然国中有事。
”
请问古代书信怎么开头结尾?对父母的称呼怎么说啊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附上曾国藩家书做例:给父亲的: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
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
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
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
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
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
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
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
男谨禀,即请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给兄弟的:其一: 诸位贤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
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
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
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
何也? 。
(中间省略) 余自十月初一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
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
十三日与岱云合队,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盖释矣。
近事大略如此,容再读书。
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其二: 四位老弟左右: 昨廿七日接信,畅快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
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
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
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
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
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
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走,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
六弟天分较话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遗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
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
”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
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省。
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
另纸开示。
作不具,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付九日)其三(给特定人的): 澄侯四弟左右:项接来缄,又得所寄吉安一缄,具悉一切。
朱太守来我县,王刘蒋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见怪。
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
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变,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 吾年一饱阅世态,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兴闻为妙。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另附网上资料抄录,写信格式: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
信的格式范文
彭教授向学生介绍了书信的格式和方法。
他说,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据彭教授介绍,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
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彭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
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
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彭教授说,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礼仪作用 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彭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
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彭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
彭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
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
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文学院一位女生: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
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
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u0013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我觉得很长知识,书信是一种礼仪和文化,学习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
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
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
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去信别让人“跪启” 彭林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
”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保重身体”等等,然后再说“我的钱不够用了”。
一个男孩收到一封女孩来信,很激动,但一看提称语,上面写某某跪启,本来还想说一句有文彩的话,可是让别人跪着看信,实在是欺人太甚。
-名人书信 鲁迅致母亲: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
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
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不能吃了。
其余的东西,都好的。
下午已分了一份给老三去。
但其中的一种粉,无人认识,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
上海一向很暖,昨天发风,才冷了起来,但房...
古人的书信具体有哪几种形式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 ,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书信的格式(写给长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