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红似火,爱心暖人间——维族老人和他的3个孩子
20多年来,奎屯市的维吾尔族老人玉素甫收养3个弃儿并靠卖杂碎汤将其逐一养大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这个不寻常的家庭里,一对维吾尔族老夫妻和他们的两个汉族女儿、一个维族儿子,如同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
幸福的阿米娜。阿米娜是汉族的聋哑孩子,也是玉素甫老人的第一个孩子,好听的维族名字,就是玉素甫老人起的。老人收养她时,她火车站附近流浪,并且有严重的自闭症。那时,老人就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为了能让孩子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夫妇俩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孩子的心。
聪明的古丽米娜。古丽米娜,是老人收养的第二个女儿,是一名汉族弃婴。父亲玉素甫对她的疼爱,周围邻居都知道。在她四五岁时,爸爸只要一出门,就会把她背上,舍不得她走路,邻居们都说,小古丽米娜是在父亲的背上长大的。如今的她,学习成绩不但名列前茅,还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做事有条不紊,在奎屯市举办的双语大赛中,还获得了第一名,是老人心中最大的骄傲。
懂事的开塞江。2005年,第三个孩子又走进了玉素甫的家,老人取名开塞江。开塞江是维族男孩,老人收养他时,已年过七旬,老两口虽然身体都不好,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孩子。开塞江十分爱他的爸爸妈妈,他说“我长大了,爸爸妈妈却老了,今后我要刻苦学习,争取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好好照顾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小学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急需!
一、22团11连职工马俊芳的小麦地里,9名维吾尔族男性民工拿着坎土曼,挥汗如雨地平着毛渠埂子。
随着该团3.4万亩小麦丰收在望,该团的小麦承包抓紧时间做好夏收前的准备工作。
在该团雇维吾尔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见惯的事,到秋收季节来该团打工的少数民族多达几千人。
原因很多,一是该团周围居住着很多包括汉族人在内的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组成的和静县、焉耆县乡、村的各族群众;二是该团经常与地方的少数民族联络,互相交流感情,相互学习在农业种植上的新技术;三是每年从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来到该团支援团场的农业建设;四是长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让各民族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族朋友能真心对待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能真心对待汉族人。
维吾尔族小伙阿不拉说:每次我们来汉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钱给我们,而且对我们很好。
二、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
8月9号,布尔津县第三小学二年级学生明梅像往常一样,来到哈萨克族阿姨丽达家中做作业,没想到丽达阿姨不仅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还请来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为她庆祝生日。
明梅的妈妈五年前离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亲捡破烂维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丽达听说了小明梅的情况,就经常给她买衣服、买零食、洗头洗澡、检查作业,每个月还要给她20元零用钱。
小明梅:“今天我特别高兴,我好久没吃过蛋糕了,我真想叫阿姨一声妈妈。
”丽达下岗后从街头摆小摊开始做起,现在经营一家民族工艺品商店。
2003年,丽达联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创办了布尔津县“爱心妈妈”协会,5年来,爱心妈妈们已先后帮扶了20多名各民族贫困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十多万元。
丽达:“我是个下岗工人,当时有好多人帮助过我,要不是他们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有能力了,有条件了,所以我帮助别人。
我们民族汉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团结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
维护民族团结的事迹
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萨克族牧民卡热木的女儿努尔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别痛,她要生小孩了。
可是,按时间算还不足月。
于是,他们急忙从北山来到团部,因他们不太懂汉语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长石建新接待了他们。
在介绍完情况后已是21时,当时医院的医生全部到外团参加考试去了,经护士初检后认为是难产,需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
于是,护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试的医生联系迅速赶回,这边护士也在忙着给手术室消毒。
医生到达后,经全面检查后就开始进行手术。
24时手术成功,母子平安。
7天后,努尔巴克出院了,由于没有车民警们又开车将她们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场的家。
民族团结的故事50字以下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各个朝代和国家稳定的根源!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的故事:一是大英雄狄青幼年的故事,因把救生的马槽让给别人而被洪涛卷走。
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僧救起了昏迷的狄青,并传授他武林绝技和为将之道。
八年后,狄青在师父的劝说下放弃了出家为僧的念头,前往东京投军,报效国家。
驻守边关的三军统帅杨宗保是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狄青因骁勇善战很快被提升为副将。
屡犯边关的西夏王元昊智勇双全,使宋军在交战时常处于下风。
杨宗保没有及时采纳狄青的合理建议,临终前推荐狄青为边关统帅。
狄青不负重望,率领宋军击退元昊,并与西夏国签订了和平条约。
整个故事充分展现了狄青为了报效国家,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克制男女私情,厮杀战场的生动情节,从中可以看出他崇高的爱国之心和爱民之心;进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求同存异、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历史事实和必然趋势!二是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刘伯承司令,真诚地把果基家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请来做客,两人谈得甚是投机。
刘伯承重申了红军北上的宗旨和帮助彝族人民解除外来欺压的承诺。
心悦诚服的小叶丹提出要与刘伯承结拜兄弟之盟,刘伯承爽快地答应了!当时的地道战,就是整个村子的人一起挖地道来对付日本鬼子!
民族团结的故事 30字以下
怒!这么多字么!!!!!!!!!!!!!!!!!!!!!!!!!!!!!!!!!!!!!!!!!!!!!!!一场特大旱灾,使隆林各族自治县成为广西的特旱重灾区,所到之处,山塘干涸,田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
眼下已是雨季,旱情已基本解除,但是隆林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抗击旱魔的动人故事仍在传诵着。
壮族汉子抗旱当先锋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该县蛇场乡有一位共产党员叫陆维然,提起他,人们无不表示敬佩。
他是乡里的烤烟助理,自从过完元霄节回到工作岗位至今,这位35岁、面容削瘦、肌肤稍黑的壮族汉子再也没有回过家,他把3岁小孩交给在县城的父母帮照看后,人们经常见他每天带领仡佬族、苗族和汉族的受灾群众奋战在寻找水源抗旱一线。
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地下溶洞为群众找水、抽水。
有一次,在560米深的“马蜂洞”,他和4个大汉抬着抽水设备,一步一步艰难地往洞底爬行,头撞上了又尖又低的石笋,血流不止,但他没有吭一声;设备沉重,几个人前后走路时速度不一,机器来回摆动不定,他被惯性重重地甩到洞壁上几乎晕了过去…… 找到水源后,他忍着伤痛跳下冰冷刺骨的水里安装抽水设备,尽管冻得全身直哆嗦,但他咬紧牙关在水里坚持1个多小时,直到把机器安装好。
经过他和当地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共找到水源点10个,使周边4792个汉族、仡佬族和苗族同胞、2836头牲畜和3560亩优质烤烟基地的用水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为找水源穿破三双鞋 冉俊科,汉族,隆或乡沙保村党支部书记。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当地的人们总在陡峭曲折的石山路上看见这位铁骨铮铮的中年硬汉子急匆匆行进的身影。
他除了白天要带领村干、屯干分头到处寻找水源外,晚上还召集群众商讨抗旱工作,想办法解决当前的人畜饮水难的突出问题。
几个月来,他每天起早贪黑,踩着尘土飞扬的山路察看灾情,几乎走遍每个汉族村落和苗家寨子的家家户户;为寻找水源,他爬山沟钻洞穴,身上经常被岩石、树枝刮伤,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晒干,一天下来,不是衣烂鞋破,就是满面伤痕。
为抗旱找水源,他穿破了三双解放鞋,如今人们还看见他每天穿的鞋常常露出光溜溜的脚趾。
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解决了包括苗族寨苦竹林屯在内的5个屯110户668人10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
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没水喝 杨明合,苗族,50岁,德峨乡龙英村党支书。
龙英村地处德峨乡东部的大石山区,距乡政府17公里,共有23个村社,村内交通条件较差,村民居住分散。
去年8月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使龙英村和全县其他地方一样遭遇特大旱灾,全村447户1968人生活饮水极度困难,1901亩耕地(其中旱田293亩,旱地1608亩)也无法耕种。
今年以来,为帮助全村各族群众解决用水难问题,杨明合组织全村28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分组寻找水源,一找就是一个多月。
最后他组织18名党员在水井屯的一个地方挖了3天,终于在距地面46米深处找到了水源。
抽出水后,为照顾周边的克长乡大庆村3个屯23户、德峨乡么基村3个屯50多户、龙英村10个屯总共两个乡3个村、13个屯540户3000多名各族群众也能用上地下水,他采取了凭票取水的办法对水源进行管理,规定来这里取水的本村群众每天每户凭着4张水票就可以取到4桶共100公斤的饮用水。
而对那些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村屯的群众,他则免票优先供水。
每天天一亮,远远近近村寨的各族群众便三五成群地挑着水桶,有秩序地排好队,等着取水。
这些情景曾被各级媒体记者一一摄入了镜头。
他的做法既节约了水源,又消除了村寨之间的矛盾,增进了各民族间的感情,周边村屯的苗、彝、仡佬、壮等各族群众团结抗旱,互助互救,灾区未发生过一起因水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给各族父老送去爱心水 郭秀新,50岁,仡佬族,德峨乡么基村党支书。
他所在的村地处偏远大石山区,是全县特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村。
春节过后的几个月来,郭秀新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生活困难的各族群众,每天天一亮,他拿上草帽就匆匆出门配合乡政府为偏远的饮水困难群众送水。
苗族寨么基屯的五保户杨桥济、杨亚周和低保户聋哑残疾人杨留济,生活自理能力低;5岁的杨亚章和6岁的杨亚钢父母都外出打工,成了留守儿童,平时住学校、寄养在亲戚家。
郭秀新把这些困难群众和儿童当成自己的亲人,每天都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送去生活用水。
杉树脚屯81岁的五保户、彝族寨老人黄大娘,早年丈夫和小孩相继去世,孤苦伶仃生活不能自理。
郭秀新经常过问她的生活,每次路过她家门,他都要进去看望一下这位老人,问寒问暖,每天还要给她拉水送水,照料她的生活。
当得知本村的郭乜追和郭乜想儿子都在部队服兵役,家里缺少劳动力,人和牲口喝水成问题后,郭秀新坚持每两天组织党员为她们送去5桶生活用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有彝族喝的就有苗族喝的 杨启明,彝族,德峨乡保上村村民委主任。
他所在的阿稿屯居住的40户168人都是彝族同胞,那里地势较平坦,种植烤烟是该村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
旱情发生以来,该村地处高寒石山区的蚂蚁、高坡、金...
民族团结演讲稿范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团结合作价更高 ,,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
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询丽的光彩,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隆重召开新疆首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发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倡议,将每年5月定为全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月。
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
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
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基础。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学校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以及学校的统一要求,主要采取课外活动的形式,采用团、队、班会,民族歌舞、民族团结故事会等方式,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民族知识讲座,寓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娱乐、素质教育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之余,也引导同学们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合作有虚伪的合作。
,不仅人类学会合作,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
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
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合作,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让合作伴随我们。
今天的中国需要合作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在新疆这片祖国西部的热土上,各族人民正团结一心,共同营造着团结、稳定、繁荣的美好家园。
民族团结的故事30字
一场特大旱灾,使隆林各族自治县成为广西的特旱重灾区,所到之处,山塘干涸,田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
眼下已是雨季,旱情已基本解除,但是隆林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抗击旱魔的动人故事仍在传诵着。
壮族汉子抗旱当先锋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该县蛇场乡有一位共产党员叫陆维然,提起他,人们无不表示敬佩。
他是乡里的烤烟助理,自从过完元霄节回到工作岗位至今,这位35岁、面容削瘦、肌肤稍黑的壮族汉子再也没有回过家,他把3岁小孩交给在县城的父母帮照看后,人们经常见他每天带领仡佬族、苗族和汉族的受灾群众奋战在寻找水源抗旱一线。
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地下溶洞为群众找水、抽水。
有一次,在560米深的“马蜂洞”,他和4个大汉抬着抽水设备,一步一步艰难地往洞底爬行,头撞上了又尖又低的石笋,血流不止,但他没有吭一声;设备沉重,几个人前后走路时速度不一,机器来回摆动不定,他被惯性重重地甩到洞壁上几乎晕了过去……
民族团结小故事20字
某县特吾里克镇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某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凭着对幼教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她所热爱的事业上;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热心,全部默默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
用自身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
她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多次被各级组织授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支持妇女工作好领导"、"支持工会工作好领导"、"抗洪抢险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州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电教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办实事取信于民某同志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时刻关心着他人,关心着幼儿园的民族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她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首先把幼儿园各民族班子建设和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放在首位,她和班子成员相互信任,经常沟通、交流。
她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族教职工精诚团结,学习上求实,工作上踏实,作风上朴实,为人处事诚实。
她善于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预见性,对单位教职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总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管理方面不失时机地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全园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确保各族师生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做到对事不对人,对事靠制度。
做到言行一致,廉洁自律,勤政务实,不计较个人得失。
任劳任怨,千方百计为幼儿、为家长、为各族教职工服务。
幼儿园内组建了一支有很高向心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领导班子,领导阶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幼儿园的有效管理,全园上下形成了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她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由汉、维、蒙、回四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她注重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心,突出面对面的教育,用身边的事渲染教育教师。
树立讲团结、讲政策、讲法制,学习先进事迹的良好风气。
她认真组织各族教职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教职工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并经常组织进行民族团结知识考试,使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了马列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幼儿园自99年以来,就开展了各民族互学语言,"每日一句"的互学活动,重视对少数民族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教务处举办普通话培训班,组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不仅让各族教职工在工作中获益匪浅,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她还在单位开展了一个汉族教师帮助一个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普通话的"一帮一"活动,进一步发扬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如果哪位同志遇到困难,各民族教师都会尽力帮助,每年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点灯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她都会带领单位工、青、妇成员到各族教师家团拜。
在平时的工作中,她都能和各族教职工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几年来,她所在的单位从未发生过不团结的现象。
大家形成了团结、平等、友好的新型同志关系。
她十分关心各族教职工的生活。
特别是退休教职工的生活,单位组织到外听课或培训时,她总是优先考虑让少数民族教师先去。
民族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无论谁生病住院,她都会买上礼品前去看望,问寒问暖。
帮贫困解燃眉之急某同志脚踏实地,为促进民族团结办实事、好事,赢得了各族教职工的爱戴和赞扬。
20*年春节前夕,单位有一位蒙古教师由于父亲患重病需资金治疗,她得知后,二话没说,把准备购买年货的1000元钱送到了这位蒙族老师手中。
该教师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
维族厨师的女儿因患急性阑尾炎急需住院治疗,她得知后将刚领到手的工资全部交给大师傅。
某县一小一维族教师得了绝症,生活非常困难,她得知后捐了100元。
二小一教师因病急需资金,她捐了300元。
为下岗职工献爱心捐款300元,某中学初二年级有三个维族学生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她得知情况后及时组织单位党支部全体党员捐款,替这三名学生交学杂费和书费,直至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单位一名维族教师因和丈夫闹矛盾要离婚,她知道后多次上门劝和调解,有时到半夜2点钟才回家。
在他的劝说和调解下,夫妻之间的矛盾化解了。
20*年冬季,单位一蒙族教师的父亲去世,她娘家在和静,她得知后带领园党支部一班人连夜赶往和静把全园教职工的问候及时带到该教师的心田。
个别家庭困难的教师因病或孩子生病她都会主动询问需不需要帮助,经常拿出自己的钱为教师们垫交医药费。
2名教师因买楼房急需用钱,正在一筹莫展时,她分别送去4000元解燃眉之急。
在抗洪抢险捐款,在今年南疆发生地震后开展的捐款活动中,她总是捐得最多。
在每年派到库尔勒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费用报销之事上,她总是最先给维族教师报,接着给蒙族教师报,然后给回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