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说明文教学设计
说明文教案设计
王乾会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写作技巧;
(2)选择身边熟悉的事物,运用写作技巧,写出精彩说明文。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说明文写作创新的技巧,并能灵活地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探究出说明文写作创新的技巧,并能写出精彩说明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文范文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你们走过一些桥,也许识是“步石桥”,独木桥,也可能是高大坚固的钢筋混泥土桥,他们教各有作用,在构造和建造材料上也各有特色,请你们去仔细观察并了解,以桥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桥,从古老的独木桥到现代的立交桥,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几千年来,各式各样的桥遍布祖国的山河大地,桥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怎样把桥写得准确,生动、形象,在此过程中抒发我们的情怀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一般说来,写桥的文章属于介绍性说明文。介绍性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让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有一则谜语:红帐子,麻房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谜
底是花生。这则谜语就是抓住了花生的壳,皮,果的形状和颜色的特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2、师生共同回顾说明文写作的有关知识: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主要目的是教给人知识,以知益人。
(2)说明文写作的基础要求是: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
?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
二、佳作赏读,探讨技巧 [苏州园林]
1、佳作赏读,发现亮点
教师:向学生分发作文范文,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范文,发现文章的亮点,并用笔勾画出来,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这些说明文精彩的奥秘是什么, 学生:快速默读范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章的精彩之处。
2、组内讨论,探讨技巧
教师:?赏读完成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分别重点探讨文章精彩之处。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时,老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讨论完成后,要求每个小组分别在组骨推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讨论成果。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文章亮点,并讨论这些亮点精彩的奥秘。 ?组内推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归纳佳作精彩的奥秘。
?对说明文归纳总结。
1、标题新颖
2、生动风趣
(1)紧扣中心,妙引资料。巧妙地引述与说明[苏州园林]区别于其他地方园林的显著特征。
3
(2)描写精当,叙述简洁。寓说明于精当的描写或简洁的叙述之中。
(3)讲究修辞,生动说明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
?恰当地引用一些优美的诗句,丰富内容,增添文采。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注意,在说明中有机地结合抒情和议论,可以升华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文中的抒情要真正有感而发;说明文中的议论,一定要是确有必要的,而且要十分精当。切不可空发议论,或长篇大论。]
篇二:说明文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功能等或阐明事理的文章。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4
A、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点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说明文对象及其特点。 B、理清说明的顺序。
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 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本质属性。
5、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6、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是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比如说明一件物品的制作过程。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5
如《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具体包括: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注意:(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
(3)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7、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 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
6
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10)配图表: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注意:
1.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2.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前后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7
8、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A、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B、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C、配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地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D、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E、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F、打比方:能够想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G、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H、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二、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2、方法:(1)、修饰、限制性的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8
(2)、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典型试题: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不符合实际。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事例解析:
例?:“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一句中“大约”一词有何作用,
【“大约”表示估计,更切合实际的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总建筑面积,“大约”一词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几乎”表示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句中的“极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9
【不能删去,因为“极少”一词表范围,说明使用彩绘很少。如果删去,就表示全部,
不符合实际。“极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 试试你的身手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帛书??()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4.5(4)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
2、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10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3)、松鼠是一种片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5)、烧开水
洗茶壶
洗水壶 洗茶叶泡茶 ( )
洗茶杯
拿茶叶
(6)、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
(7)、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 )
(8)、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
11
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
篇三:说明文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 体会作者在介绍说明对象时材料的详略安排。
3、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的自豪感。
二、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 体会材料安排的详略得当和说明的条理性。
三、 课时安排及教师准备
1、 时间:一课时
2、 准备:PPT课件
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金秋十月,盛世华诞。天安门前,大阅兵那威武雄壮的场面,仍在我们的脑际反复展现。而在天安门的后面,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黄传惕的文章一起去游览那宏伟壮丽的宫殿。
(二)学生浏览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请同学合上书,一起欣赏《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影片。
12
看完之后,请说说你知道了故宫里的哪些建筑物,
(学生凌乱地说出一些建筑物的名称,教师点评:“如果不按一定顺序来介绍事物,就没办法向别人说清你所要介绍的对象”。)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建筑物的名称,并把它们按顺序排好。
(三)看故宫平面示意图,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详略安排。
1、 教师演示故宫的平面图,各种建筑物由南到北依次出现。
2、 教师提问:作者在介绍故宫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回答:按照由南到北的游览顺序行文的。)
3、 教师提问:文中出现的宫殿名称不下十个,不可能面面俱到,请问作者详写了哪些宫殿,
(学生回答:详写了三大殿中的太和殿)
(四)细读文中描写太和殿的段落,了解如何详写说明对象。
1、教师提问:文中哪些段落是详写“太和殿”的,
(学生回答:5-8段是写太和殿的)
2、请四名同学每人读一段5-8段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你读的这一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哪个方面)
(学生回答:第5段:外观(大小、颜色、构造);第6
13
段:内饰;
第7段:位置;第8段:功用。)
3、细读文章第6段,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太和殿的内部陈设的。 (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得出:作者是按照容中间到两边,由平视到仰视,即从下到上的顺序来写的。)
4、教师强调:在对室内进行介绍时,一定要先选好立足点,再围绕这个立足点用准确的方位词介绍其它事物。
5、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太和殿呢,
(学生讨论:它是故宫最大的建筑,最具有代表性;它是皇权最集中、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五)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
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看看它们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开头是引出说明对象,结尾是总结全文,在文章结构是是“总—分—总”结构。
(六)总结本课的学习心得
在介绍规模宏大的建筑物时,要有一定的方向性,按浏览顺序来介绍;在介绍内部陈设时,一定要选好立足点,用准确的方位词来介绍;在材料的安排上一定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七)课堂实践
(学生欣赏一幅卧室图片)
14
教师提问:
1、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这个房间的总体印像。
2、 你将以哪一块作为立足点,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个房间,
3、 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介绍重点介绍对象,会分别从它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它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把学生们说的内容攒在一起形成口头作文。出示范文《我的卧室》,加深体会)
(八)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以《我们的校园》为题,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五、 板书设计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详略安排:详写太和殿(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
文章结构:总
14、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整体:游览顺序 局部:立足点 (外观、内饰、位置、功用) ——分——总
一、导入新课
金秋十月,盛世华诞。天安门前,大阅兵那威武雄壮的场面,仍在我们的脑际反复展现。而在天安门的后面,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黄传惕的文章一起去游览那宏伟壮丽的宫殿。
15
二、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首先巩固一下生字词
生读一遍 生领读 其它跟读两遍
额枋fāng 藻井(zǎo) 击磬(qìng)鎏liu金 鳌头áo 迥然不同jiǒng 蟠龙(pán) 琉liu璃li
2、其次检查一下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现在你对故宫知道多少呢, 请用一句话说一说
三、预习的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览吧。
1、我们先选出7位声音响亮动听的解说员。
2、同时在听时。请六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游览的平面图。每三人一组共同完成。
3、其他同学在下面边听边完成两个问题:1、按文章的说明顺序用铅笔填写115页的图。2、看一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并找出介绍最详细的地方,
师生评价黑板上的图
篇四:说明文阅读教案
说明文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
16
求及命题方
向。
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教学方法
以例点拨、自主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中说明文会占据半壁江
山。说明文是最好拿分的,考来考去无外乎几个考点。请同学说
说,说明文一般考哪些内容,
一、掌握考点
(一、)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说明文的语言
(四、)说明的顺序 (五、)说明的结构
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那么先要弄清说明对象及特征。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由题目确定
17
2、事物性说明文,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
事理性说明文,要弄清说明了什么事理。
3、由文章的中心句确定
三、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
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其特点是说明详细,可以突出其各
自的特点。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XX的几种情况,便于读者理解。
2.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
事物的特征。
通过XX与XX的比较突出XX事物的XX特征
3.举例子:举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真切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
种说明方法,会给人以通俗易懂之感。
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了XX
4.打比方: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它具有形象、生动
的特点,有时候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
18
5.列数字:运用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数量、规模等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XX的XX特征(事理)。
四、结合句子,试分析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结:
一般方法是运用了 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形
象、突出)地说明了 的 特征
五、说明语言的特点:
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其准确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 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时间、空
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 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例如:基本上、大
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等词语。(这些词语能否去掉,为
什么,)
六、说明文的语言常见考题样式:
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
是否能够删去 ,为什么,
答题要点:
19
1、先做出否定的回答2、能释词的释词
3、找出矛盾点,即删掉后与以前有何不同4、结论
七、练一练:
(1)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
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句中“之一”删去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吗?
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不能删去, “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重症监护病房”,
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
还有其他的应用。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只有
这一项应用,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方法运用(品析加线词语作用)
1200亿元。
2
“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
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
20
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
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
八、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粗读文章
1(审题 2(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理清说明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
3(分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三步:回答文后的问题,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
精 题 训 练
超级网银
沈而默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
?“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
21
“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 ?“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
?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
22
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 ((
?“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
高效和便捷的时代。
(选自《半月谈》2012年第6期)
1(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1分)
2(文段?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超级网银”,(2分)
? ?
3(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文段?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
13(逻辑顺序(1分)
14(?“超级网银”的含义或概念(1分)。?“超级网银”的各种功能(1分)。
15(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突出了“超级网银”的优点。(1分)
16(不能去掉(1分), “暂时”限定时间 ,表示部分银行短时间内不会收取“超级网银”跨行转账手续费,以后就不一定了,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3
十九、(2012年四川凉山州)
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
24
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
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
(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1.请你指出第?语段的说明中心,(2分)
2.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一句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2分)
3.综合选文信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4分)
十九、1.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
2. 1986年到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
3.(1)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2分)
(2)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2分)。
篇五:说明文教案
说明文写作
4月23日 星期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5
1、学生能够说出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写作技巧
2、选择身边熟悉的事物,运用写作技巧,写出一篇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探究说明文写作创新的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写出一篇说明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写作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探究出说明文写作创新的技巧,并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说明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教学准备
作文范文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你有家庭情况,生介绍,可能包括家庭人口,人员的工作情况,教师评价后过渡:家是咱们避风的港湾,家也是咱们容纳咱们喜怒哀乐的地方,也是承载咱们亲情的地方。我们怎样把家成员介绍得准确、生动、形象
26
并赋予自己的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就是本节课咱们要写作的文体——说明文。一般说来,介绍性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让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新课
一、师生共同回顾说明文写作的有关知识: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主要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以知益人。
2、说明文写作的基础要求是:
(1)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在此基础上,可以生动,也可以引用诗词名言。
4、说明层次要清晰。
二、佳作赏读,发现亮点
教师:向学生发说明文范文,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范文,发现文章的亮点,并用笔勾画出来,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这些说明文精彩的奥秘是什么, 组内讨论,探讨技巧
教师:赏读完成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分别重点探讨文章精彩之处。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时,老师巡视并指导
27
学生讨论完成后,要求每个小组分别在组内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讨
论成果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文章亮点,并讨论这些亮点精彩的奥秘。
组内推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文章亮点,并讨论这些亮点精彩的奥秘。
组内推选出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归纳佳作精彩的奥秘
对说明文归纳总结
1(出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说明文教学设计)、标题新颖
2、生动风趣
3、紧扣中心,妙引资料。巧妙地引述与说明《苏州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的显著特征。
4、 描写精当,叙述简洁。寓说明于精当的描写或简洁叙述之中
5、 讲究修辞,生动说明
6、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
7、 恰当地引用一些优美的诗句,丰富内容,增添文采
三、让学生口头介绍校园。
28
春天的校园是很美丽的,有杏花,桃花,迎春花,还有已经欲破眼的柳,还有草
坪……
老师归纳点拨。
四、布置本次作文的题目及要求
1、作文题目:吸烟的害处
我的校园
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
2、作文要求:主题突出,材料科学准确。
语句通顺,感情饱满。
字数在500以上。
板书设计
说明文写作
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兼有记叙、描写和抒情。
说明文写作的基础要求是:
(1)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在此基础上,可以生动,也可以引用诗词名言。 说明层次要清晰。
小结:本节课咱们回顾了一下说明文的常识,并赏析了一篇精典的说明文,希望大家
29
的作文写的精彩~
30
范文二:说明文教学设计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品析》教学设计
府谷县新民学区:刘林平
【考纲要求】:
近三年的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之中必考之题就是说明文。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在阅读考试中,有关准确性的考点就是:能正确指出文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的作用,这是说明文的热门考点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命题趋势】: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运用的同题(如:从词语的选择、更换、增删、调动等变化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为惟一可取的表述形式。这种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换成某个词语;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删除或某词语的作用;三要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这种题型是:修饰语或限制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通过习题讲解、练习强化,让学生掌握品析说明文语言的思路和技巧。
3、形成知识网络,灵活运用,学以致用。
【重、难点】:
在钻研教材、研究考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把握常见题型解题策略,总结答题方法技巧。
学习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习题,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引导点拨法、讲练结合法
让学生归纳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在此基础上引出学生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点拨,教给学生实用的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在此同时,让学生做相关的习题进行强化,学以致用。
学法引导:
1、预习导学法
通过提前让学生预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又有了一个了解和活用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自主--合作--归纳—运用法
精心设计问题,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自主学习、迁移训练、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训练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水平的目的。
【教具准备】:
PPT 导学案 活页作业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中考试题说明文考点分析,顺势导入。
二、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类型分析:
中考年份 考查内容 考查知识点 分值 占总分
比重 2012年 《丝路织锦》行文思路、被说明事物的特点、12分 10,
(说明文) 文段在文中内容和结构上的作
用、选择与文中内容相符的信
息。
2011年 《古蜀栈道》 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方法12分 10,
(说明文) 的作用、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
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筛
选提取整合文中信息。
2010年 《秦岭》 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方法12分 10,
(说明文) 的作用、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
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筛
选提取整合文中信息。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确说明文阅读是近三年必考的试题,同时明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品析是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之一(中考中占2---4分),明确学习内容及其重要性,学习才能有针对性。
三、归纳考点,探究方法,演练达标:
(一)、PPT出示历年来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题中语言赏析题。
(二)、分析这些习题,找出考点,归纳答题技巧。
【学法引导】:
生尝试答题,师及时给予点拨,适时给予解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同
时总结归纳答题方法,然后趁热打铁,及时实战演练,巩固强化,掌握方法。
【说明语言考查方式及对策】:
(1)关键词在文段中的作用:
?答题方式:
解释该词的意思,结合语境分析该词在句中乃至全文中的重要性,语言精
确,具有科学性。
(2)、关键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方式:
?、表态(删还是不删)。
?、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
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
绝对了。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3)两词能否互换,
?答题方式:
?、表明态度:不可以;
?、指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指出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
?、指出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或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
合。
(4)、修饰、限制性语言的表达作用
解释词语,带句理解,去掉后的效果,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五、小结:
1、生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2、出示表格,知识归纳,识记,加强记忆,掌握技能。
六、作业布置:
发放活页作业,举一反三,巩固训练~
【板书设计】: 说
关键词作用 释词,语境分析,准确性 明
文
语不能删+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准确性 能否删掉 言性
的
准
确
性
表态,原词,换词,换后变化,准确性 能否换词
修饰、限制性语言 释词,作用,带句理解,准确性
【教学反思】:
范文三:说明文教学设计
第三组习作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习作重点
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如果有产品说明书也可以带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电视中,你有没有看到过推销员,你知道推销员是怎样推销产品吗, 2、推销商品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游戏激趣“猜物品名称”。
(1)宣布游戏规则
(2)生生互动,猜一猜物品名称。
(3)小结:猜中或猜不中的原因。
教师点拨:猜不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说出物品的主要特点
4、在推荐物品中体验生活,建构文源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指导观察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1、明确推荐要求
(1)对你的“商品”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2)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3)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 (4)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哪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2(小组推销
?在小组中推销商品,针对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3(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精彩片断、说明方法)。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特点。) (3)说说自己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写作思路
四、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五、作文指导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1、课件展示:(训练要求):
仔细观察一种物品,抓住主要部分,先具体说一说,在写下来。
2、学生读。
3、看书中要求。
4、过渡:周围的物品千千万万,怎样才能写好它呢,(学生说--------)同学们概括得十分细致,要写好一种物品,我们得先熟悉它。老师带了一件物品请同学们试着向大家介绍。 学生介绍,教师相机补充介绍。、
5、归纳总结方法:
课件展示:
作文提纲
、绍首饰盒的产地及形状(列数字) 1
2、介绍首饰盒的颜色(打比方)
3、介绍首饰盒的用途
4、表达自己对首饰盒的喜爱之情(作比较)
学生读作文提纲
六、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2、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3(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4(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七、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八、总结:
俗话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好文章都是反复改出来的,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改得更完美些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写作。
“唐老鸭”储蓄罐
在我的写字台上有很多工艺品,但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储蓄罐。因为这是去年我过生日的那天,舅舅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储蓄罐的形状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唐老鸭。它的皮肤犹如雪一样白,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我的家是数学迷宫似的。它有着扁扁的嘴巴,而且很大,从下巴一直咧到耳根子,好像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对我说。它的头戴着一顶船形的水手帽,脖子上还用红绸子打了一个非常美丽的
蝴蝶结,身上穿着一件瓦蓝瓦蓝的水手服,脚上还套着一双金黄色的大皮鞋。在背面看唐老鸭,好像是动画片中的“大力水手”。
它左肩背着一个红色的小书包,右肩斜挎着一个黄颜色的小水壶。看着它的样子,可真神气,好像要到哪里去野游似的。从远处瞧它,外表是那么滑稽、可爱。唐老鸭背着的那个“绿色小书包”的后面,有一个又长又扁的缺口,那就是储蓄罐的投币处。你说,我这个“唐老鸭”储蓄罐是不是非常可爱呢,
我喜欢“唐老鸭”储蓄罐,所以我编了一首儿歌:“小小储蓄罐儿,是我好伙伴儿。一分一分装进去,养成节约好习惯。小小储蓄罐儿,是我好伙伴儿。零存整取送灾区,我学赖宁作贡献。”每当我热了,想买个冰棒凉快凉快的时候,我就想起了编的这首儿歌,我就会快步跑回家,把那几角钱放到我的“唐老鸭”储蓄罐里,这时,“唐老鸭”好像在说:“好样的,小主人。”我看着它的样子,高兴万分。
一年过去了。我把存在储蓄罐里的钱取出来。全是几分钱、几角钱、几元钱,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些钱数完,一共有三百多元钱。我高高兴兴地捧着“唐老鸭”储蓄罐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把这三百多元钱捐给希望工程小学,让山区的儿童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在温暖的校园里幸福成长。”妈妈听了我的话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爱我的小伙伴--“唐老鸭”储蓄罐。
范文四:说明文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 体会作者在介绍说明对象时材料的详略安排。
3、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的自豪感。 二、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 体会材料安排的详略得当和说明的条理性。
三、 课时安排及教师准备
1、 时间:一课时
2、 准备:PPT课件
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金秋十月,盛世华诞。天安门前,大阅兵那威武雄壮的场面,仍在我们的脑际反复展现。而在天安门的后面,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黄传惕的文章一起去游览那宏伟壮丽的宫殿。
(二)学生浏览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请同学合上书,一起欣赏《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影片。看完之后,请说说你知道了故宫里的哪些建筑物,
(学生凌乱地说出一些建筑物的名称,教师点评:“如果不按一定顺序来介绍事物,就没办法向别人说清你所要介绍的对象”。)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建筑物的名称,并把它们按顺序排好。
(三)看故宫平面示意图,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详略安排。 1、 教师演示故宫的平面图,各种建筑物由南到北依次出现。 2、 教师提问:作者在介绍故宫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回答:按照由南到北的游览顺序行文的。)
3、 教师提问:文中出现的宫殿名称不下十个,不可能面面俱到,请问作者详写了哪些宫殿,
(学生回答:详写了三大殿中的太和殿)
(四)细读文中描写太和殿的段落,了解如何详写说明对象。 1、教师提问:文中哪些段落是详写“太和殿”的,
(学生回答:5-8段是写太和殿的)
2、请四名同学每人读一段5-8段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你读的这一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哪个方面)
(学生回答:第5段:外观(大小、颜色、构造);第6段:内饰;第7段:位置;第8段:功用。)
3、细读文章第6段,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太和殿的内部陈设的。 (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得出:作者是按照容中间到两边,由平视到仰视,即从下到上的顺序来写的。)
4、教师强调:在对室内进行介绍时,一定要先选好立足点,再围绕这个立足点用准确的方位词介绍其它事物。
5、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太和殿呢,
(学生讨论:它是故宫最大的建筑,最具有代表性;它是皇权最集中、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五)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
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看看它们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开头是引出说明对象,结尾是总结全文,在文章结构是是“总—分—总”结构。
(六)总结本课的学习心得
在介绍规模宏大的建筑物时,要有一定的方向性,按浏览顺序来介绍;在介绍内部陈设时,一定要选好立足点,用准确的方位词来介绍;在材料的安排上一定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七)课堂实践
(学生欣赏一幅卧室图片)
教师提问:
1、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这个房间的总体印像。
2、 你将以哪一块作为立足点,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个房间, 3、 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介绍重点介绍对象,会分别从它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它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把学生们说的内容攒在一起形成口头作文。出示范文《我的卧室》,加深体会)
(八)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以《我们的校园》为题,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介绍一下自己
的学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五、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整体:游览顺序
局部:立足点
详略安排:详写太和殿(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
(外观、内饰、位置、功用)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一、导入新课
金秋十月,盛世华诞。天安门前,大阅兵那威武雄壮的场面,仍在我们的脑际反复展现。而在天安门的后面,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黄传惕的文章一起去游览那宏伟壮丽的宫殿。
二、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首先巩固一下生字词
生读一遍 生领读 其它跟读两遍
额枋fāng 藻井(zǎo) 击磬(qìng)鎏liu金 鳌头áo 迥然不同jiǒng 蟠龙(pán) 琉liu璃li
2、其次检查一下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现在你对故宫知道多少呢, 请用一句话说一说
三、预习的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览吧。
1、我们先选出7位声音响亮动听的解说员。
2、同时在听时。请六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游览的平面图。每三人一组共同完成。
3、其他同学在下面边听边完成两个问题:1、按文章的说明顺序用铅笔填写115页的图。2、看一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并找出介绍最详细的地方,
师生评价黑板上的图
生生组内交换课本,相互补充完善。每组推荐一名画的最好的,站起来表扬。
思考:依据我们刚才画的图,看一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4、并请一同学到讲台上由南向北的顺序简单介绍故宫。
5 、在游览过程中,那个地方介绍的最详细,包括那几个段,
太和殿 5---8段 ,作者在其他地方只是简单介绍,甚至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要在这儿重点写呢,要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再次到太和殿细致的看看。
四、精读课文5---8段。请3生读567段 齐声读第8段
探究讨论:师小黑板出示问题:每排一段
分排探究
1、5—8段分别从那一方面介绍太和殿,
2、从5—8段画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句子。这些句子体现了太和殿的什么特征,
整体探究
3、所有这些特征说明太和殿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4、5—8段是用什么顺序介绍太和殿,
分析:
4、5段写外观,突出了太和殿的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特征
如: “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同台基相互映衬”、 “矗立在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等。
6段写内部装饰, 突出了内饰精美、庄严富丽特征。
如:主要写龙的姿态: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
7段写位置 突出布局统一的特征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在文中还有那句话也说了太和殿位置,
8段写殿的功能,突出了威严和神秘特征。
写了大典时的情景。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讨论交流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在这儿重点且详细描写呢,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也是最大最宏伟壮丽的殿堂;最精美的殿堂,因此最具有代表性,突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体现了故宫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目的。
师总结:因此我们在写说明文参观建筑物时就要抓住重点进行详写,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
五、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
1、说明顺序
2、突出重点
六、布置作业:
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向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你们的教室,就如本文重点介绍太和殿一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详写做到重点突出。 :一、备课细心,空间顺序细化,课件做的非常好,新颖有趣,震撼人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从太空中向地球靠近到26中的操场的画面,使同学们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大家心潮澎湃,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激动不已,大家都为自己在26中工作学习而感到自豪,学生也会为自己的母校感到骄傲,这也成为这节课的一个重要亮点之一。二、语言富于亲和力。课堂中教师注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比如说及时肯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能够联系旧知的方法等等。教师语言感染力强,使学生倍受鼓舞,发言的积极性被逐渐调动起来。三、课堂结构流畅。从字词的预习检查入手,逐渐向品读原文过渡,再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尝试介绍26中布局或介绍自己小房间,使学生能够学会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就更深刻,学习技巧和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强化五、在课堂里教师做到了用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情绪高涨,而且注重关注全体学生,就连后进生也能够积极发言,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几点建议:1、时间安排太紧
”,分析课文结构用的时间似乎多了一点,造成了做课张,使教学过程有点“赶
堂片段练习的时间不够,以便使的重点不够突出2、学生活动不够充分,教师引导显得过多。3、背景音乐在课件中的作用没有适当的发挥。4、课堂中关于说明方法的分析“摹状貌”有点草率,学生似乎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印象虽然每次课堂都是遗憾的艺术,但是每次课堂又都是锻炼和提升自己、及时自我反思的好时机。我感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习惯不足之处,比如容易出现时间分配问题,也是今后自己应该努力突破的地方。可喜的是我在与学生交流的亲和力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学生的思想投入课堂、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我会更加努力。今后应该发扬的是:课件的精美的、环节的勇于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师生沟通和谐自然,注意改进的是:教学环节的宁缺勿滥,学生活动的充分自然,课堂反馈的简洁得体。
金銮殿 蟠龙 琉璃 玉玺 妃嫔 湛蓝 鳌头 傀儡 鎏
金 迥然不同击罄 诏书 角楼 垂脊 粱枋 藻井 额
枋 斗拱 望柱 流云火焰
(有些与建筑物有关的词如“粱枋”“垂脊”“藻井”等,农村孩子确实没见过,要配以图片,利于对文本的深入学习)
三、出示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投影)
今天,我们的学习创意是:
浏览一篇,概说行踪;
巧移一段,理解结构;
简说一物,提炼写法;
赏析一段,揣摩美点。
四、课堂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之一:浏览全文,概说行踪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进而理解“空间顺序”。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先看一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故宫平面图,老师想听一
听大家预习的情况。
要求:找出有关表明作者参观故宫路线的句子,然后在平面图上标注出
主要建筑来。
1(学生默读课文,标注建筑名称。
提醒关注以下建筑物:
1.午门2.神武门3.西华门4.东华门5.角楼6.汉白玉石桥7.太和门8.太和
殿9.中和殿10.保和殿11.乾清宫12.交泰宫13.坤宁宫14.御花园15.景山 2(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教师建议积累下面几句话,往往在写游记交待行踪变化的时候用的着,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先画下来:
“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等。
3(质疑:课文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介绍,不行吗,作者选择这条路线来介绍故宫博物院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其好处在哪儿,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悟得:
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大众的传统习惯,我们拜访一个人要走大门,参观一个地方要走正门;
这样的说明顺序,让我们的观察很全面,因为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或两旁,沿着这条线走,其他主要建筑物就容易观察到; 这样的说明顺序,强有力地突出了说明的重点(同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规划一样,把重点建筑物放在了前面);
这样的说明顺序,有利于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由北向南的顺序写,就不能足够地表现其威严的气势)??
请同学们记下一句话:介绍一个建筑群,首先要选择一条有利的路线;观察路线设计得好,说明的顺序就会很清晰。
学习活动之二:巧移一段,理解结构
教师提出主问题:
这篇课文中的第7段是一个长句,多年以来不断有人指出它出现的位置不对。根据全文说明顺序的安排,你看第7段最好放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反复的研读,弄清楚全文的说明顺序,划分说明内容的层次。
学生交流看法。
师生评议,梳理思路:第5段介绍太和殿的外景,第6段介绍太和殿的大殿,而第7段是总写三大殿在紫禁城的重要地理位置,这一段可以看做是对三大殿介绍的总结。但接下来的第8段仍在继续介绍太和殿的用途。这样,第7段切断了课文对太和殿的介绍。整体考虑,把它放在第10段后更符合文章的整体结构。 请同学们记下一句话:介绍一个建筑群,要对各建筑物进行恰当的归类;总写一下布局和位置;用好总说句、总结句、过渡句。
学习活动之三:简说一物,提炼写法
“简说一物”就是简单评说一个建筑物——太和殿。本文重点介绍太和殿,因为它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它又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要求:请仔细阅读写太和殿的5、6、8段,提炼写一个建筑物的方法。 简说的角度:写什么;怎么写。
学生研读,批注,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发言。
师生共同研究:
介绍一个建筑物,可以写它的位置、外观、内部布局、用途等; 这几段话写得主次分明,既有关键设施,又有陪衬构件,二者相得益彰; 这几段话选取重点建筑详细介绍,有利于突出建筑群的个性特征; 第5段话多次写到“龙”,突出了金銮殿的皇权地位;
第5段选准了恰当的立足点——方台,因为太和殿内部布局都是以方台为中心,有了观察的立足点,就使得介绍更有条理性;
第5段写大殿内部,准确地运用方位词,把殿内布局交待得多么明确具体(请学生圈画出方位词);
这几段话平实说明中不乏生动描写(如在湛蓝的天空下??;大殿廊下,鸣钟击磬??);
这几段话紧紧扣住了建筑的总体特征来写;
这几段话里始终有个“游览者”暗藏在里面(显得格外辉煌,仰望殿顶,乐声悠扬,烟雾缭绕);
第5、6段里,数词的使用很准确??
请同学们记下一句话:介绍一个建筑物,可以写它的位置、外观、内部布局、用途等;要突出主要特征;把握空间顺序,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写构成部分要详略得当;平实说明中要有适当的描写。
学习活动之四:赏析一段,揣摩美点
课文第16段共有四句话,老师做了如下改写。请你比较,改写与原文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改写内容:
御花园的后面是顺贞门,到了顺贞门就到了神武门,我们就看到了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看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与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请你选择一句话做赏析,可以就它的句式用词、表达技巧、表达作用(内容上或结构上)等方面来谈。
教师示例:第一句话用词精炼,“从??出??就到??,对面就是??”,一句话写出四个建筑(地方),并且交代得很清晰(如“对面”一词,位置交代很
准确),还有游人的影子,很有情趣。“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不仅仅是为了交代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还告诉我们此时游览故宫即将结束。
请大家交流下面的三句话,做点赏析。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点拨,评点:
?说明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科学,就是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写景山公园,传达出故宫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以及伟大的创造力。
?说明文语言的精练、准确表现出作者思维的严密,正体现了一种科学严谨的精神(读“而”字时,在“而”后稍作停顿,有递进、强调的意味);“望”写出立足点之高,眼前的“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只有望得到,不能“看”得到。
”是一个全景式的镜头,在局部介绍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全新的画面,这是?“望
因为有了一个新的立足点,写景山不仅不多余,而是智慧的一笔。 ?原文把两个“这样”分开来说,有着重强调的意味,合起来句子的语气就较弱了。突出不出作者对中华建筑艺术由衷的赞叹之情。
?说明中的描写为的是更具体、清晰地显示事物特征,“层层”“重重”“道道”突出了紫禁城的“宏伟”(宏大壮丽),“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突出了紫禁城的“和谐统一”(布局统一)这种描写十分简洁,完全不同于散文中的描写。
“说明中的议论”则着眼于说明特征,意在深化人们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同样比重不大,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仅仅一两句话,流露出的感情却是浓浓的——对中华文化瑰宝的热爱和赞颂。
五、课堂小结:
写一个建筑群,要选好观察路线,确定好说明的空间顺序;还要结构好段落层次;要重点选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选好立足点,用好方位词,写详细一些;介绍建筑要有适当的描写语句,来突出特征,润泽文面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浅析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
苏旺
指导老师:汪小飞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摘 要:本文分析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和他们各自的造景特色和主要适
用在什么场合。探讨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二者包括的造景形式以及他们在造
园体系、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介绍了它们在各个国家、地域的各有特色。最后我们应该适
宜运用各种造景形式。
关键字:规则式植物造景,自然式植物造景
Analysis of rule-plant landscaping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Su Wang
Director:Wang Xiaofei
(College of Life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245041,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ules scene building with plants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and their landscape and mainly used on occasion.Discusses rules for scene building with plants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landscape including the two forms as well as their gardening system, on the 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points.Describes them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geographical features.Finally we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use various landscape forms. Keyword:Rules-plant landscaping, nature plant landscape
1.树木配置的形式
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
使其具有不同形态的有机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树
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规则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
2.规则式植物造景
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把树木按照一定的几何图形栽植,具有一定的株行距或角度,整齐、严谨、庄重,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体现一种严整大气的人工艺术美,视觉冲击力较强,但有时也显得压抑和呆板。
2.1规则式植物造景适用的场合
规则式植物造景常用于规则式园林和需要庄重的场合,如寺庙、陵墓、广场、道路、入口以及大型建筑周围等。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主要是规则式的,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以及鸟兽形态,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协调统一。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文艺复兴时法国园林等植物景观都是规则式的。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受到唯理思想的影响,采用完全规则式的配置方式,整齐一律,均衡对称。植物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均衡布置,植物在种类、株数、体量、大小、高矮选择上都与中轴线呈对称布置;草坪和花圃,被分割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板块,甚至树木本身也被修剪成规则式的,如凡尔赛宫成排树木沿中轴线规则排布,密植的树木修剪成的树墙,给人以有序整齐视觉感受。 古罗马园林很重视植物造型的运用, 有专门的园丁从事这项工作。造型初期只是将一些萌芽力强、枝叶繁茂的常绿植物修剪成篱, 以后日益发展, 将植物修剪成各种几何图形、文字、图案, 甚至一些复杂的牧人或动物的形象。常用的植物为黄杨、紫杉和柏树。又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及法国18 世纪园林中都有大量的规整式植物造型。规则式的园林景观给人以雄伟气魄之感。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兴盛迷园的建造。例如, 罗马园林中的迷园内有图案复杂的小径,有的用大理石铺路, 有的用草皮铺路, 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 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成为园中娱乐的一个地方。
2.2对植和列植的理解
规则式包括对植和列植。在规则式种植中,利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无论在道路两旁、公园或建筑入口都是经常运用的。这种规则对称种植的树种,树冠比较整齐,种植的位置既不要妨碍交通,又要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对植常采用树形整齐优美、生长较慢的树种,以常绿树为主。常用的有松柏类、南洋杉、云杉、冷杉、大王椰子、苏铁、桂花、玉兰、碧桃、银杏、腊梅、龙爪槐等,或者整形的大叶黄杨、石楠、海桐等。例如,公园门口对植两棵体量相当的树木,可以对园门及其周围的景物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桥头两旁的对植则能桥梁构图上的稳定感。对植也常用于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或景点两边,这时选用的对植树种在姿态、体量、色彩上要与景点的思想主题相吻合,既要发挥其衬托作用,又不能喧宾夺主。列植是将乔木、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栽种,形成整齐、单一、气势大的景观。它在规则式园林中运用较多,如道路、广场、工矿区、居住区、建筑物前的基础栽植等,常以行道树、绿篱、林带或水边列植形式出现在绿地中。列植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平面上要求株距相等,立面上树木的冠径、胸径、高矮则要大体一致。当然这种对称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列植树木形成片林,可作背景或起
到分割空间的作用,通往景点的园路可用列植的方式引导游人视线。
3. 自然式植物造景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植物景观呈现出自然形态,无明显的轴线关系,各种植物的配置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模式。树木种植无固定的株行距和排列方式,形态大小不一,自然、灵活,富于变化,体现柔和、舒适、亲近的空间艺术效果。适用于自然式园林、风景区和普通的庭院,如大型公园和风景区常见的疏林草地就属于自然式配置。中国式庭院、日本式茶庭以及富有田园风趣的英国式庭院亦多采用自然式配置。
3.1孤植、丛植、群植的理解
自然式包括孤植、丛植、群植等。树木的单位栽植称为孤植,孤植树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庇荫树。这类树要求冠大荫浓,寿命长,第二种的孤植树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应用。要求体型端庄或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丛植是指一株以上至十余株的树木,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丛植可以形成极为自然的植物景观,它是利用植物进行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一般丛植最多可由15株大小不等的几种乔木和灌木。在自然式园林中,丛植是最常用的配置方法之一,可用于桥、亭、台、榭的点缀和陪衬,也可专设于路旁、水边、挺远、草坪活广场的一侧,一丰富景观色彩和景观层次,活跃园林气氛。运用写意手法,几株树木丛植,姿态各异、相互趋承,便可形成一个景点或构成一个特定空间。
3.2孤植
孤植是中国古典园林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 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 并常作为庭院观赏的主题。如苏州拙政园“玉兰堂”的白玉兰,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西侧的槭树等。西方古典园林的孤植,最典型的要数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它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美。在西方, 孤植多为高大的乔木, 常有一木成林的气势。例如英国斯陀园中孤植的大橡树。丛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植之成林,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 以体现群体美, 常作为主景;二是用数种花木成丛栽植, 常作为观赏的主题。如怡园听松涛处植松, 苍翠挺拔;留园西部植鸡爪械, 秋日红叶斑斓;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 苍翠欲滴;远香堂南的广玉兰, 浓萌匝地等。西方古典园林的丛植多用于乔木、灌木的结合。丛植的林地边缘也呈不规则的形式。
3.3丛植
丛植除用于近景和中景外, 还常常起隔景、障景的作用, 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与变化。同时也常常将不宜入画的地面或建筑用灌木丛遮掩起来。例如英国邱园中片植的乔木和互相搭配的姿态、颜色各异的灌木丛等。
自然式植物造景运用的比较好的是中国和日本。他们讲究的都是本于自然,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含。只有这样,自然式植物造景才能不仅仅是形态上的自然,连神态都显的自然。日本式,植物在这类庭园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常青灌木和树木可以构成设计的主骨架。不要选用大叶灌木。相反,应选用小叶植物和不对称的树木。在大多数日式庭园里,经常要
修剪树木和灌木,使它们大小相宜,并留下足够的空地(在较大的园里需要修剪的通常只是那些郁郁葱葱的松树)。中国的自然式植物造景,如在个园中春梅翠竹,配以笋石,寓意春景,夏种槐树、广玉兰,配以太湖石构成夏景,秋栽枫树,配以黄石构成秋景,冬植腊梅、南天竹配以雪石构成冬景。从而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季变化的景观序列。
4.总结
自然式植物造景和规则式植物造景各有特色,自然式的,灵动、优雅、自然、亲近;规则式的,雄伟、严谨、庄重。运用得当,可以形成,各种特色的景观。
参考文献
[ 1] 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 2]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 3] 卢圣.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 4] 秦 颂. 浅析中西方绿化文化之异同[ J] . 国外建材科技, 2006( 27) : 5 [ 5] 区伟耕.园林景观设计资料集[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
6] 邵 君. 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J] . 甘肃水利水电科技, 2003(39) : 2 [
[ 7]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 8]杨 闯.植物造景的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 9] 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 科学出版社. 1987
[10] 周武忠. 园林植物配置[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1]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范文五: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20080528
说明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时间:2008-5-28 教师:范昌启 班级:九(7)班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教学方法
以例点拨、自主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中考链接
出示阅读题
阅读《科学世界》,回答问题: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以内)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___,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二、直击中考
出示中考要求: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三、阅读指导
1、明确说明对象。
考察方式:
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找出中心句。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或事理)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
3、归纳说明方法。
考察方式:
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回答模式:
“的 特点。”
特别关注:
⑴、“下定义”。
⑵、“作比较”。
4、理清说明顺序。
1、概括要点。
2、看说明的对象。
5、体会说明语言。
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模式:
①不能删。
②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分析说明结构。
1、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2、总体结构:
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基本模式:
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常见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3、开头作用有:
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引出说明的内容;
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
结尾作用有:
①总结全文;
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四、实战演练
独立完成“中考真题”,共同明确。
五、课外延伸
阅读《计量雨滴》、《中国皮影戏》,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
二.抓住事物(或事理)特征
三.归纳说明方法
四.理清说明顺序
五、体会说明语言
六、分析说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