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30年代空前严重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应付办法,都是大力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是,由于国情不同,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一样。大体上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德、意、日的纳粹型或法西斯型,即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实行疯狂扩张的类型。季米特洛夫在第7次共产国际会议上的报告中称之为:金融资本中最反动的、最沙文主义的和最帝国主义的分子的公开的、恐怖主义的独裁。它是一种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另一种是以美国“新政”为典型的类型,即“福利国家”类型。
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曾得逞于一时,但它与全世界人民为敌,失道寡助,必然在国内国际的阶级斗争中遭到毁灭。这正是德、意、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亦即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中的命运。由此可见,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终是不能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的生命的。只有“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能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的生命到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请参阅刘绪贻:“罗斯福‘新政’对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作用”,《历史教学》,1981年第9期。日本著名进步经济学家大内力教授运用“资本积累从根本上说意味着劳动力隶属于资本”的论点,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请参阅〔日〕大内力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构的破产》中译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6年,第2章。还可参阅〔苏〕西瓦切夫、雅济科夫:《美国现代史》,莫斯科:高等学校出版社,1980年,第125-129页。)
“新政”还不仅延长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生命。1933年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给罗斯福的公开信中说,“你已经使自己成为各国力求在现有社会制度的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信托人。
“如果你失败,合理的改革办法将在全世界受到严重损害,只好让正统观念和革命去互相厮杀出一条路来。
“如果你成功,各地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试验,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
如我们在《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中所论述,既然罗斯福从事的这场战争,也就是“新政”是有成就的,所以它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影响。其“最重要成就之一,是它成功地使如此众多的美国人、欧洲人相信:民主改革可以代替极权主义的制度。”(阿朗索·L·汉比编:《“新政”的分析与解释》,Alonzo L. Hamby, ed.,The New De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纽约,朗曼公司1981年版,第4页。)加拿大理查德·伯内特政府1935年初起实施的关于社会立法的纲领,被反对派谴责为“伯内特的新政”。虽然伯内特纲领受到攻击,但加拿大“有些省的确引进了类似于“新政”立法的法律。”(〔加〕威廉·J·麦克安德鲁:《加拿大、罗斯福与“新政”:就美国30年代改革试验来看加拿大人对改革的态度》,William J. McAndrew, Canada, Roosevelt and the New Deal: Canadian Attitudes to Reform in Relation to the American Reform Experiments in the 1930's,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1967年未发表博士论文。)1935年3月至1937年10月比利时的保罗·范齐兰的国民统一政府,被反对派谴责为“盲目抄袭美国的‘新政’。”1936年5月到1937年6月执政的第一届法国人民阵线初期实行的社会改革,被称为“法国的新政”。1933年3月22日,英国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在下议院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新的有希望的感觉和对于未来的期望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引起反响。……”(查尔斯·T·哈利南:“欧洲人看罗斯福”,Charles T. Hallinan, "Roosevelt as Europe Sees Him",载《论坛》杂志第LxxxIx卷,1933,第348页。)英国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关于失业与复兴的决议,敦促英国政府效法罗斯福实行“新政”;1935年,英国自由党的戴维·劳合·乔治在罗斯福“新政”的鼓舞下,又要求英国实行“新政”,先后被保守党政府拒绝。但是,广大群众很是不满。因此,一俟战争结束,1945年7月大选时,刚刚领导英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丘吉尔政府就被赶下台,宣称将实行重大社会改革的工党取得了胜利。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在强大工人运动面前,不得不把“福利国家”当作施政目标,也就是实行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对战后日本、德国的影响更为明显。1987年,美国出版了《改造日本:作为“新政”的美国对日占领》一书,它的作者是西奥多·科恩。科恩是美国对日占领计划的制订与执行者之一,他以大量翔实的史料证明:美军以盟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在日本实行的占领政策,是严格按照占领军总司令、美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945年9月18日及10月22日分两次收到的美国秘密命令制订的。这个训令原名“对盟军总司令在日本投降后初期占领与管制日本的基本训令”,其编号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第1380/15号。它“在形式和语言上是军事的,在精神和实质上却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时代的产物。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为首的司令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多年以来不接触美国政治潮流的日本人更难想像到个中情况。不过,日本人无法避免如此强大胜利者的时代思潮对他们这个战败国的影响。”(Theodore Cohen, Remaking Japan: The American Occupation as New Deal。美国自由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FS)
科恩还切实证明,参谋长联席会议第1380/15号训令,是在陆军民政事务处处长约翰·F·希尔德林具体组织下拟定的。这个处里有几个能干的“新政”派:欧内斯特·格罗斯少校、戴维·马库斯中校和查尔斯·卡迪斯中校。与此训令密切相关的,还有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的远东小组委员会,和国务院负责经济事务的参谋班子。前者的具体负责人是约翰·C·文森特,后者的具体负责人是埃德温·马丁。两人都是“新政”派,马丁更是热烈的“新政”派。参谋长联席会议第1380/15号训令初稿是格罗斯、文森特、马丁三人起草的(马丁后来说格罗斯是主要起草人),还经过“新政”派宠儿、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的仔细润色。后来虽然经过修改,但最后文本仍是一种改革方案。“这种激进改革的方向,是‘新政’……的思想和经验提供的。政治民主长期以来已经是每个美国人一致皈依的信念,但通过政府行动扩大经济所有权、鼓励工会、拆散过大企业、消灭——读为清洗——‘为富不仁’者、加强家庭农场所有制,这些都是‘新政’的政策。”(Theodore Cohen, Remaking Japan: The American Occupation as New Deal。美国自由出版社1983年版。第48页。)
科恩认为占领军对日本的改革取得相当成功。它促进了政治上的民主,加强了日本普通人民的公民地位;实行了经济民主,为日本现时大规模消费社会奠定了基础。
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艾森豪威尔的第1067号对德占领训令,也是“新政”派拟订的。1942年,副总统亨利·华莱士被任命为经济战委员会主席之后,任命马克思·洛温撒尔为他的副手。洛温撒尔在该委员会建立一个经济制度研究部,其人员完全由“新政”派充任。第二位继洛温撒尔职务的艾伦·罗森堡知道国务院有关部门不能向希尔德林提供他所需要材料和意见,就主动向他提供一系列按“新政”方针草拟的对德占领的“民政事务指南”。1944年8、9月间,罗斯福总统在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请求下,否定了艾森豪威尔总司令部对德占领手册。这个手册是根据国务院与英国协议拟订的,它几乎没有提到非纳粹化的问题,还主张保留德国工业机制。陆军部长亨利·L·史汀生根据罗斯福指示另拟一个方案,最后从希尔德林那里得到一全套经济制度研究部所拟的对德民政事务指南。总统看到这份指南后,基本上是满意的。10月间,希尔德林的民政事务处拟订出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第1067号、即给艾森豪威尔的对德占领训令初稿。这就是希尔德林民政事务处拟订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第1380/15号训令的样本。许多人参加了两份训令的草拟工作,所以两份训令的内容有许多是相同的。
拉丁美洲也受到“新政”影响。“1936年,罗斯福旅行到南美时,他发现自己被当作‘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像偶象一般地受人崇拜;他的‘新政’成为拉丁美洲所需的改革样板。”(威廉·洛克滕堡:《富兰克林·D·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William E. Leuchtenburg, Franklin D. Roosevelt and the New Deal, 1932-1940,纽约:哈珀与罗出版社,1963, 第208-209页。)
由上所述,足见罗斯福“新政”不独通过大力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延长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生命,还为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提供样板,帮助它们通过同样途径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这就是说,罗斯福“新政”在世界历史上地位,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给我关于历史的名人名句!
名人名言 ——历史●只有传记是真实的历史。
——卡莱尔(英)《新闻评论》●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汤因比(英)《汤因比论汤因比》●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也必然是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
——波普(英)《公开社会及其敌人》●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
——菲利浦·古德利尔(英)《龙套与超人》●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知识。
——亨利—伊雷内·马鲁(法)《历史如同知识》●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雨果(法)《笑面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圣家族》●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
——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
——卡尔·贝克(美)《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历史会重演。
——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这都是由于生命的发展要求它们的缘故。
——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推测的和文学的。
——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
——雨果(法)《悲惨世界》●历史展示出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
——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
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
——彼得·海尔(荷)《在历史中遭遇》●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恩格斯(德)《自然辩证法》●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
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
——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
——阿伦·尼文斯(美)《历史学导论》●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
——泰戈尔(印度)《飞鸟集》●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班固(汉)《汉书·京房传》●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魏源(清)《默觚·治篇五》●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
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李道钊(现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中)《**在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老舍(中)《四世同堂》●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唐弢(中)《只是过剩》●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余秋雨(中)《艺术创造工程》●历史是进化的,但有时总使人感觉它是在重复过去。
——廖沫沙(中)《廖沫沙杂文集·历史重复》●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
——华岗(中)《中国历史的翻案》●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
——范文澜(中)《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历史是严峻的。
历史并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华(中)《芙蓉镇·人情·鬼情》●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
——乔万尼奥里(意)《斯巴达克思》●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
——休谟(英)《论历史研究》●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
——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
——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
——莫洛亚(法)《书卷长留伴一生》●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
——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关于我在三十年代写的两篇杂文》●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吴晗(中)《学习集·论历史知识的普及》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世界史上著名人物探究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