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小学老师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申报工作,但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申报的课题,有不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作一个总结,为下一步的科研课题申报工作作好准备。
一、为什么要做科研课题?什么叫课题?
所谓课题,是要研究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个有价值的问题,要研究与解决一个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层次:
1.是什么问题?
2.为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怎么解决?或者怎么做?
教育科研课题就是要提出、分析与解决一个教育遇到的问题。这是一个课题最基本的要求。从所申报的一些课题来看,比较多的课题就是没有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因为,你没有要解决的问题,还要申报什么课题呢?你研究什么呢?因此,在评审的时候,没有问题的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被淘汰的。
二、怎样选题?
课题研究,选题工作至关重要。
题选得不好,基本上就不用再谈下面的问题了。选题就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目标。有时一些博士论文选题也会走偏。比如,前不久在网上流传的今年陕西师大生物院有一个博士选题颇受争议。这个选题是“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用了八万多字来证明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影响很大,确实很无聊。这些日常生活常见的东西,一望而知,根本不值得那样去研究。还有一个教授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研究中的指导作用”,这样的题目就是纯粹的玩文字游戏。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就知道这个题目是伪问题:像欧美日这些国家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他们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研究工作不知道怎样展开?水平如何?成果如何?这样的课题一看就知道是伪课题,经不住追问与敲打的。
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的意义与价值,首先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再次是要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更好的教学方法供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
因此,选题首先要有问题,还要是真问题,更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真问题。有些问题存在着,但是,以个人的力量与有限的时间,根本吃不下来。
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在时间精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怎样选择一个适合的题目,显得很关键。中小学教育科研展开科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让教师边教边学边研究,从而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到研究的范围内,用研究的心态来展开自己日常的工作.
因此,研究的题目一定要是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就是研究的问题要是一个适合的真实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所谓教育科研课题首先要有真的教育问题,要是紧贴着教育效益来展开的问题。
有一些申报的课题里没有问题,一上来就说我准备做什么,准备怎样做。比如“我怎样做一二三人格培养”,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什么叫“一二三人格?”认真看了,才知道
一是指一种特长,二是体育与艺术这两个领域,三是有“三种优良习惯”。
然而这些概念是含糊的,一种特长是技能要求,不是性格,体育与艺术是指两种学科范围,与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三种优良习惯更是含糊不清。什么叫优良习惯?究竟是什么习惯?都没有个交待。还有的想培养学生的“彩虹性格”,这种比喻类型,费许多口舌仍然无法解释的选题,显然是失败的。
比如有一个课题“初中生思想品德课需要加强社会实践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如果要做得有价值,就要着重于“社会实践活动课”的类型、设计与学生思想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样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具体的社会实践课的课例作为支撑,分析这些案例就会有独到的发现。可惜课题申报者没有从这个方面入手,而是一味强调社会实践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而这个已经是共识,不需要再强调了,现在需要的就是具体的案例,你实施得怎样。你的社会实践课设计得如何,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的课题研究才会有意义。这些课题根本没有真实的问题,然后却罗列了一大堆的做法。课题里需要有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设想的虚假问题。
第二,这是一个真问题,一些问题虽然表现为此,但是原因却为彼,而且是一果多因,在归因分析上要做到有针对性与精细化。
第三,所提出的问题与研究的对象一定要具体化,不能够空泛,泛泛而论,不知所云,问题宁愿要小些,也要实些。
长期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一看就知道哪些问题是真的,哪些问题是假的,哪些问题需要认真调查、仔细分析与反复实验才会有结果,哪些问题不做也知道答案。哪些课题实际上只是将自己日常做的教育教学工作换个名词加以概括而已。不存在真正的研究。
比如,有一个课题是关于要求重视地理阅读材料的。地理阅读材料被忽视,要重视阅读材料,这没有提出问题,怎样利用好地理阅读材料,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服务?这才是真正要研究的课题。可是,恰恰是这方面的内容基本空缺。这样的课题是不可能通过的。因为没有实际要研究的问题。选题不当,选了无法做的大课题,必然会导致空泛,大而无当。选了不存在的伪课题,其实也无从下手。选了前人已经研究成熟的课题,难免低水平的重复,甚至有可能抄袭的嫌疑。所以,选题是第一重要的。
三、为什么要有国内外研究背景交待?
在选题之后,就存在着一个课题意义的交待。即做这个课题究竟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在申报项目表中有交待此课题的提出的国内外研究背景的交待。为什么要有这一项?凡课题,都要研究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常常要先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状态,作一个研究综述。但是,不少申报的课题只列出前人写的论文题目或者书名,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与研究成果很少具体提及。其实,列出这些成果的主要思想观点很有必要,因为,我们必须了解这个课题,如果是有人已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那么就要交待做到了什么地步,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触及,需要进一步研究下去。这叫接着前人或者他人的研究继续做。
要追问,目前这个课题还有什么问题是值得继续研究的。这既是为了避免做重复研究的工作,特别是要避免做低水平重复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有意无意造成的抄袭嫌疑。凡研究一定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不可能突然来一个横空出世。一般来说在交待前人他人的研究成果时,还要把相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主要研究成果列出来,以表明自己的研究是接着这些研究继续去做的。真正的研究课题,一定是来源于自己长期阅读、思考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令人困惑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把这些阅读到的材料中提到的研究成果与相关问题提出,再指明这些研究的不足,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的问题自然会是有质量的。
四、为什么要有立论的理论依据?
凡研究都会涉及理论指导与方法论的问题。教育科研有许多的课题都会涉及运用到许多的理论依据。有一些科研课题所列出来的理论依据,只是列出这些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具体在自己的课题中怎样体现,怎样运用,却几乎是空白。为列出理论而列出理论。所列出的理论与自己实质的研究没有多大的关系,纯粹是为了表明自己知道这些理论而已,并没有准备真的去运用。这次科研课题中普遍列出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最多的就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知识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杜威的从做中学、布鲁纳的概念结构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加涅、奥苏泊尔的学习心理理论等等,但是许多只是列出名目,具体的理论却很少见。更为重要的是在课题的分析研究与运用过程极为少见这些理论究竟是怎样用来分析课题与用来解决问题的。有的为了表明自己的课题理论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盲目列出种类繁多的诸多理论,却没有表明这些理论究竟产生了什么作用。前人、他人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的理论根据,是用来支撑课题的意义与价值的,也是作为课题来源的重要说明。
五、研究的方法与路径,以及研究条件的交待
有了真实可行的要研究的问题,还要考虑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涉及方法论与研究思路,或者技术路径的交待。有些研究查阅文献,综合整理资料就可以获得结果,就不一定要问卷调查。不是所有的课题研究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不同的课题需要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些则重行动研究,所谓行动研究,就是把正在做的教学实践纳入到研究的视野,作为考察研究的对象,这种方法有时也叫田野调查法,或者质的研究。这些研究需要真实的个案支撑。真实的案例,常常只是个案,要说明一个课题还需要通过认真分析案例所包含的普遍因素来加以说明。所谓技术路径,其实是要你说明你运用怎样的技术方法去完成你提出的问题。就是要让你的课题如何落地生根,做得扎实。所谓路径,就是要向人展示,你的课题怎样由天上掉到地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研究条件包括自己的以往的研究成果、研究实力与研究的时间保证、资金保证、人力资源保证,甚至研究政策保证。这个时候,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老师,多次参加研究,并且有相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老师更容易取得研究实力信任感。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研究队伍实力雄壮,罗列了许多研究者,其实认真一看就知道这些研究者只是摆设,因为他们除了职称高之外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没有专业上的相关性,甚至在时间上也没有保障。所以不要把没有相关研究经历与专业背景的人罗列进来作为研究团队成员,那样反而适得其反。要构建一个真正的有实力的研究团队,而不是作为花瓶摆设,摆个样子好看。
第六、研究经费的使用
一旦申请成功,常常有数额不定的研究经费的资助。申报经费使用量需要根据科研政策规定与自己研究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申请到的研究经费应该怎样使用?研究经费怎样分布比如合理?一般来说,研究经费的使用原则上要求全部用到课题研究需要上来,不是作为个人收入支配使用。所以研究经费的使用上要尽量与研究的过程配合使用。比如需要研究资料的获得,需要研究设备的购置,需要出差参加相关的研讨会的旅差费等等,当然作为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也可以列出一部分作为劳务费用,但是,也需要有详细的说明,一个课题研究的工作量有多大,需要根据课题本身的性质来决定。一般专家在审查的时候,可以大致估算到这个课题的工作量会有多大。课题经费的合理面盆与合理使用也会有利于课题申报的成功。
最后要提及一点的就是,不是什么人都适宜做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特别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发现一个真问题也不是拍脑袋立即就会有的,而是长期教学实践与长期研究与思考的结果。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勉强为之,自然会显得很牵强,费力不讨好。申报教育科研课题要量力而行,要把功夫用到日常的教育、学习与思考的功夫中。一个中小学教师,如果能够认真负责,用心教学,也可以是很优秀的教师,也不一定都非要做课题研究不可。
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作用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
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
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
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
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做到: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g2dYZyXV9W1-vFpLIBhoGlxXuTx45IW-uW9LG4xbfy3HwG5N2raI2SzVtzDyfPPxxD_L984gSM1KCqcyMW8ZQpnT6ZrA05AidZvdfZ0W-m
小学教师问什么要写教育科研论文
开栏的话:很多教师觉得写论文令人头疼,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难以下笔。
一到评职称、评优秀的最后关头,才想起还有写论文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七拼八凑地捣鼓出一篇,质量当然不敢保证,原创性也颇令人生疑。
还有的教师抱怨对论文有要求是故意折腾一线教师,甚至把写论文看作是个人谋取“功利”的事情。
这也怪不得教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好像缺少这么一块内容,到底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写论文?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写论文有哪些方法、步骤和规范?这些基本问题连一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都没弄清楚。
盛群力教授是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指导教师写论文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想法,对教师创作的论文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弊病深为不安,觉得有必要将教师对论文写作的偏见、误解和盲区一一加以澄清和梳理。
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衷心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立足教学实践,利用好自己手头的条件和资源,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来。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教师对此想不通,觉得自己教好书上好课已经够辛苦了,干嘛还非要做研究与写论文呢?这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难道一个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还要跑到实验室做实验吗?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岗位,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点挑剔),乃是因为学生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其心理生理特点理应受到细心呵护,其间的各种教育活动有许多科学的道理需要探讨。
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
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
中小学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地开展相关的研究。
教师学会做研究和写论文,除了体现岗位业绩之外,更要紧的还应有内部动力的激励。
现在许多人都在讲“幸福指数”。
如果仅仅从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别人的奖励或者认可来看,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幸福指数可能还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苦不堪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将做研究与写论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个人成长、身心愉悦的经历,那就会有长远的发展后劲。
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太讲究功利性的业绩,恨不得一二年就有惊人的变化,放出一颗大卫星来让人刮目相看。
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一项课题,写好一篇论文,都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不断有新东西推出来,超越自己。
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任何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甚至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做法,也许会获利于一时,但决不会将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难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
许多脱颖而出的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能甘于寂寞做研究和写论文,这主要是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内在的愉悦感。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要轻言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奥秘,或者领先于别人多少步云云。
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每前进一小步都要花费相当的力气,都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善于吃得起苦并且耐得住寂寞,时时刻刻想“造势”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属于“无知者无畏”一类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呢,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认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一般属于应用研究。
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和提升、愉悦自己,并不在意要发展多少新知。
不管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两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质差异,并不必然存在着水平高低和精细粗野之分。
教师完全有理由欣赏自己的研究心得,别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教师的研究成果。
做研究与写论文是互相联系的。
论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论文的形式加以表达。
一般来说,会做研究工作是写好论文的前提。
没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另一方面,有时候确实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论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会体现出来。
学校教师如何结合教学实际选择科研课题
有很多学校、教师对科研工作有一个很大的误会,就是觉得科研与我们的实际工作很遥远,讲起科研,想到的就是那些我们很陌生的一些事情,甚至是很做作的、虚假的一些事情,总之实际做的是一套,科研是另一套。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科研是什么?就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了...
中小学教师怎样搞教科研?
中小学教师怎样搞教科研?(一)走出教科研的误区1.经验总结型研究。
不少教师的研究仅停留在纯粹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的概括和提升,可以说这种教科研尚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
2.急功近利型研究。
一些中小学校为了外在的名声和争夺生源,一些教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和评奖晋级或纯粹的沽名钓誉,着眼于论文的发表,极力寻求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帮助和支持。
这种教科研成果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并不大。
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不是注重实际研究,而是愿意支付大量的费用用以获得某些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实验学校”授牌;有的教师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反思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千方百计地托人情、拉关系发表文章。
3.形式主义的研究。
某些中小学校或教师的研究课题往往追求它的“级别”,动辄就是国家级课题,其实可以说是花钱买来的子课题,甚至还不是真正国家级的课题。
他们不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
这种不从学校实际出发,不以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着眼点而确立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难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二)要丰富思想、开阔视野。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的人”(法国细菌学家尼科尔)。
“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讲,问题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就教师个体看,认识社会,观察问题有时我们要用肉眼,有时要用显微镜,恐怕更多的时候要登高望远,也就是,这样观察问题、研究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深入本质,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更全面、更深刻、更辨证。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提出,受过教育的人和没有受教育的人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比后者思想、视野更开阔。
有不少专家认为,一流的教师就是有自己思想的教师。
我们中小学的一些学科带头人勤勤恳恳,成果累累,但他的学术境界,研究水平与名师、大师还相差很远,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视野不开阔,自己没有思想。
只有有思想、视野、有智慧的人,他才能从一块石头中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中发现灵魂。
因此搞教科研应要跳出教育教学看教育教学,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想。
学习些什么呢?主要是现代教育理论。
从学校角度看,要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学校,使教科研成为学校的一种制度文化。
(三)要讲究方法1.质疑法。
指对已有的结论、常规、习惯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出否定或部分否定的判断。
怀疑常常与发问相伴随。
小疑则小问。
大疑则大问。
但怀疑不是胡乱猜疑,必须有理有据,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
如在我国《教育学》著作中,通常无条件地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在青少年品德发展过程中,家庭背景、社会风气的作用很大,有时学校教育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常出现“5+2=0甚至小于0”的现象,学校教育远未起到所谓的“主导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对“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提出一系列疑问?第一,学校教育究竟能否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第二,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第三,是在一切方面起主导作用还是在某些方面起主导作用?第四,是在人的发展任何阶段起主导作用,还是在某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等等。
2.易向法。
即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某一个问题。
人们往往会有心理定势或习惯定势。
比如说,人的思维定势,称物体的重量只能用秤,一碰到大象,一般的秤就称不了,而曹冲就善于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终于解决了问题。
关于品德教育,一般都强调“从娃娃抓起”,但有的老师变换角度认为,品德教育“应从大人抓起”。
理由是:如果大人“东倒西歪”你有怎么指望他不对小孩产生负面影响,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就是这个道理。
3.类比法(迁移法)。
即将教育现象与其他领域的现象类比,着眼于找出彼此的相同、相似之处,然后借用其他领域的相关科学理论,迁移到教育中来,找出教育领域自身的课题来。
类比的例子很多,仿生学就是类比法的很好运用。
如来特兄弟从鸟的类比发明了飞机。
就教育方面而言也很多,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将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作类比,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成长要遵循自然规律,教育是模仿自然的艺术,所以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
有人把教育看作有机体,移植病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病理学”的研究,《教学病理学》、《教学诊断学》应引而生。
有人把教师教育看作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移植法理学原理,开展“案例教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总之,教育科研发现课题的方法很多,这里例举三种,只能是挂一漏万,远不能涵盖全部,而且“方法”这东西,实在有些微妙,常常“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它更多的靠我们在研究实践中自己摸索、体会。
做得多了,慢慢地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四)如何选题1.选题:新颖性、科学性、价值性和可行性,即标新立异,自圆其说(1)新颖性就要求把握教科研信息。
(2)科学性要求...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作用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
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
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
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
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
课题研究指导: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
象“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
象“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
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
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
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
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
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
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
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
例如“单元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得来的。
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课题指南 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别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成为实验基地学校或直接参加其中的子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
如何对小学科研课题进行评价分析
一、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
开展小课题研究,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
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
2.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小课题研究也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
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
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
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
这种研究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
二、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 可以说,我们提出小课题研究,就是为了克服大课题研究中中小学教师无法参与到研究中来这一弊病。
如果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仍然与大课题一样的去选题,去进行过程管理,我们就没必要提出小课题研究这一概念。
因此,小课题研究是在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中产生的。
一般来说,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区别如下表一所示。
1.目标与选题。
大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学校乃至一个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问题比较宏观,影响面大,更多偏重于教育管理,如学生评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长与学校关系、考试制度改革、教师工作压力等等。
小课题研究是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使广大教师成为研究者。
因此,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是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如某一题目该怎样讲,某一节课怎样进行设计,怎样进行差生转化等。
2.研究方法。
大课题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方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方法,一般是一个团队进行研究,有学校的大力支持,甚至进行学校制度变革。
而小课题研究则是教师个人行为,主要方法是读书、行动、反思。
它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整运用,而强调为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困惑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3.研究步骤。
大课题研究一般要经过课题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分工研究、实施大型活动或推行重大制度、中期检查、课题结题等。
课题管理要比较严格。
而小课题研究则不必有这么严格的步骤,只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然后读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方法有效性,它不必有立项,不需要进行中期检查,也不需要有结题报告,它更加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
4.研究成果。
大课题研究最后要有结题报告,而小课题最后可能是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
当然,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区别是相对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如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教师进行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为进行大课题研究做准备;许多大课题研究都可以细分成许多小课题,通过小课题研究把大课题的研究具体化。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 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
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
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么问题造成的。
要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
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
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
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万分。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
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
斯腾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
部分原因在于未经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的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师科研课题是怎么申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