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表面上,生物圈是一个厚度很薄却又十分独特的圈层。它的概念约在一个世纪前就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Suess)引入自然科学之中。他于1875年出版了一本关于阿尔卑斯山起源的论著,在最后总结性的一节内,首先提出了“生物圈”这个术语,但是一直未被科学界所接受。直到苏联科学院院士维尔纳斯基(В.И.Вернадский)首先在1926年的苏联科学界,而后又于1929年在法国发表了题为生物圈的两篇演说后,生物圈的概念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反响,一直延续至今,有关生物圈的内容和基本概念,仍然属于维尔纳斯基所定义的范畴。1970年,美国出版的《科学美国人》,以专刊的形式,系统地总结了有关生物圈研究的主要进展,尤其是哈奇逊(Hutchinson)的论文,更对于生物圈的基本特性,作了全面的综合性论述。 生物体系中存在的这个薄层,比地球上该薄层之外的空间具有更加独特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存在,结果将正如其它星体上目前尚未正式发现生命现象一样,地球本身也只能是一片死寂的世界。那么,在生物集中存在的空间,具备着哪些独特的表现呢?归纳起来大致应具如下的基本条件: (1)它必须伴随有大量液态水的存在,而且在这种液态水存在的部位上,还应同时存在或交替存在着固、液、汽3种状态,并可在其间实行能量和物质的积极转换。 (2)它必须具有一个稳定而有效的外来能源??太阳,以满足生物生命过程所必须得到的能量,同时它亦可为生物环境的改变和进化提供基本的动力。 (3)在生物圈中,一定要具备充分大的三相物质界面,即具有固体的岩石圈,液体的水圈与气体的大气圈三者相邻接的庞大界面活动带。例如象绝大多数的绿色植物那样,它的根要伸入固体的土壤中,茎叶充分伸展于大气中,液态水则通过植物体联系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流通。倘若无这种三相界面的存在,要发展到高等植物是不可能的。因为高等的生命形式,尤其是第一性生产力,很少只在一个单独的物质相中存在。 (4)必须有一个气压较为恒定、组成成分较为一致的大气。一方面为初始生命力的形成提供二氧化碳源以及为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源,另一方面又可保护生物体免受致命的紫外线辐射,并且是形成温室效应,防止能量过分逸失的贮能器。 (5)在这个生物圈中,必须具备全球规模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以助于能量物质分配的均衡并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环境结构,这种环境结构执行着有利于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事实上,生物本身的循环过程,与无机界的地质循环过程、大气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而这种交织的空间,恰好只能位于地表界面附近狭小的范围中。因此在生物圈内,是唯一允许这四大循环同时并存并产生复杂偶合效应的场所。 (6)在生物圈中,环境因素的日变幅及年变幅不能太大。要求它们有一个比较精巧的组合,以满足生物生长和发育的要求。因此,过冷、过热、过湿、过干、营养元素的过度缺乏和过度富集、极端的盐碱度、过小的比表面积等,以及在各自然环境要素中过于偏离正常的组合关系,均不可能期待有丰富的生物物质量以及正常的生物活动,尤其不能期待会有高等植物的正常活动。 基于上述6个基本条件,适于生物活动大量集中的空间所占据的体积,既是很独特的,也是很小的。 前已述及,在距今30多亿年前,地球上产生了生命,这可视为地表无机环境进化的第一次质变。由此开始,在原来单一的无机环境中分离出有机和无机这两大部分,并产生了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这种原始的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过程,显示了生命在地球的某一特定环境(最初的生命似乎只能在水中产生)内,已经牢牢地奠定了生存的基础。同时,随着生物化学过程的释氧反应,使原来地表环境所表现的还原性气氛,逐渐改变并趋于消失,氧化性气氛逐渐增强。大约进化到9~10亿年前,地表环境已由还原性占统治地位反转到以氧化性占统治地位了。这种改变将使生物进入第二次质变。 在第二次质变以前,生物的存在尚未形成一个圈层,只不过在海洋这个庇护所内生存,以躲避致死的紫外辐射的伤害。这样从全球来看,生物的分布还只是一种不连续的存在。直至大气中的氧达到某个特定的浓度时(目前一些学者倾向认为,大气中的氧是由生物放氧而来的),这种游离的氧就成为整个地球表面的主要化学营力。生物体亦逐渐地适应了这种游离氧的新环境,生物体中的过氧化氢酶体系也已发展起来,以抵抗氧气对有机体的氧化破坏作用,形成了有氧呼吸的生理生化功能(所谓碳?3与碳?4型植物的区别,与此有很大关系)。好气生物的产生和发展,光合自养生物数量的不断增殖,加速了氧气向大气的逸入,致使大气中游离氧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当其浓度占整个大气组成的10%左右时,就逐渐在大气圈的上部形成了有巨大意义的臭氧层。由于臭氧(O3)能强烈吸收来自宇宙的紫外线,阻挡了致生命于死地的紫外线大量到达地表面,为水生生物向陆地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基本条件,因此在大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终于实现了生物从海到陆的飞跃。从此时起,由植物、动物、微生物所共同组成的生物界,才549能遍布全球,名副其实地形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现在氧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保持一个常数。一年中,1公顷年轻的、生长茁壮的森林,将产生10吨氧气并消耗30吨二氧化碳。每200万年左右,地球上就有15亿立方公里的水,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裂解并为呼吸作用再形成。裂解后形成的氧暂时存留于大气中,大约相当于2000年的时间,它本身再循环一次。 地球上生物圈的垂直幅度,大约从最深的海洋(超过11000米)到达高出海平面以上9000米的距离之内。科学家们已于海平面以下7000米处发现有鱼类;在海洋深度达6000米处,每立方米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量仍有4.5毫克。根据水生生物的考察,在超过10000米海深的底部(如菲律宾深海沟),每一克湿泥中仍含有10万个细菌甚至达到100万个细菌。而在地表以上海拔9000米的地方,也发现了细菌和真菌的孢子,在大气中飘浮。在距离地表面较远的极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只有这种极原始的低等生物才能存活,而生物物质总量中的绝大部分(99.9%),只能生存于比上述所列范围小得多的薄层内。 生物圈的垂直幅度,如果和地球本身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了。暂且抛开地球的大气层不计在内,仅仅从地球的半径来看,生物圈的厚度也只占一个极小的份额。例如,截止到1966年,据全球的12个地面观测站对13颗人造地球卫星所进行的46500次观测结果,计算出地球的赤道半径值为6378.169±0.008公里,它大约是生物圈厚度的3200倍(生物圈平均厚度以2公里计算)。 为了认识生物圈在地球中的地位,表10-1列出了它与地球其他部分的比较。 另据美国学者埃尔里奇(P.R.Ehrlich)等在1977年的著作,将生物物质的质量与全球其他成分作了一个对比。经笔者稍加计算 整理后,列于表10-2中。 地球上所分布的元素自生命起源以来,一直是在变化的。随着原核生物的发展,在岩石内的元素碳和元素氧,就开始转换到有机物中或大气之中。于是,大气也就逐渐地从一种还原性介质,变成为含氧介质,以支持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非生物物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成分,不同于生物圈中物质的成分,于是有机物不得不从所选择的介质中,萃取有关的各类元素,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图10-1,它标出了在岩石圈中所存在的元素成分及浓度,它们是整个有机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区域空间内资源丰枯程度的标志。因此在地理环境中,如果研究化学元素的迁移和积累,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问题时,就必须顾及到岩石圈中这种元素的存在状况。 更进一步加以分析,由于这些基本元素广泛分散于地球表层中,生物圈就不得不强烈地摄取、贮存和重新利用某些元素,以维持生命物质的存活过程和整个生物圈的发展。由此,发现了生命体内所进行的有关元素循环的本质,这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生物物质循环的发现,是生物圈中诸多伟大发现之一,它将导致人们更深刻地揭示地理学的动态规律,而各种动态规律的综合研究又将会把理论地理学的研究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保护生物多样性小论文 什么题目好
保护生物多样性小论文: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
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
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
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
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
第一,直接价值。
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
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生产性的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
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谁有关于环保的生物小论文或报告500字以上
在简单回顾人类对风能的认识及风能开发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当前世界上风能资源开发利用 的现状、风电业发展特点及趋势,以及国际上一些主要风能开发国家的风能开发利用政策、实施特点及启示;最后基于当前世界风能开发业发展形势,认为风能将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关键词:风能;开发现状;开发政策1风能及其特点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不同地表(如海洋、森林、田野、山岳和沙漠等)在白天受太阳照射以及晚上吸放热的特性不同,对空气加热(或放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通常人们将垂直上下的流动称为“气流”,将水平流动称为“风”。
由于空气是有一定质量的,因而其流动时必然具有一定能量,这就是风能。
它可通过如下公式加以测算:E=1/2g ρAV3(kg·m/s)式中:A——空气流动面积(m2);V——风速(m/s);ρ——空气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上式如按kW计量只需乘以转换系数1102即可。
据理论测算,全球大气中总的能量是1017kW,而且是可再生的,据估计大约有3.5*1012kW的蕴藏风能可以被开发利用,这个价值至少比世界上可利用的水能大10倍〔1〕。
风能作为一种天然能源,与其他能源尤其是矿物能源相比,它有如下几个特点:(1) 蕴藏量丰富。
大家都知道与常规能源相比,水能巨大,殊不知风能是全球水能的10倍多,我国仅陆地上就有风能资源大约1.6*109kW。
(2) 可以再生,永不枯竭。
风能是太阳能的变异,只要太阳和地球存在,就有风能,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的。
(3) 清洁无污染,随处都可开发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消耗,核电站的广泛建设,均会给人类生活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和破坏,危害人类健康,而风能开发就没有这样的弊病,而且风能开发利用越多,空气中的漂尘和降尘会越少。
另外,风能的开发也不存在开采和运输问题,无论何地(海边、平原亦或山区)都可建立风电站,就地开发,就地利用。
即使要远程运输也是通过电网,相对要简便且不会造成污染和环境问题。
(4) 随机统计性。
风能从微观短时间上来看是随机的,忽大忽小,忽左忽右,这就决定了风能的不可控特性;然而,从宏观长时间上来看,风能还是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特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可以预测和利用的。
初一生物小论文范文(600字)
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
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
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
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
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
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
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范文2: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
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
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
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
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
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
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生物关于环保科技小论文怎么写
怎样写生物与环境科技小论文 生物科技小论文,就是青少年通过自己或与同学一起通过观察、试验、调查等获得的事实材料及逻辑推理来描述科学研究的小文章。
生物科技小论文不同于学术论文、长篇大论,贵在“小”,研究的范围小、层次低,论题小、文字少、篇幅短,一般2000-5000字为宜,具有生动、活泼,反映青少年的特点和语言。
生物与环境科技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
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
科技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
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生物与环境科技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要在科技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人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科技小论文,一般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
所谓论点,就是小作者对小论文论题所确定的观点,所作的判断。
有“中心论点”,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一些“分论点”。
论点一定要正确、鲜明、新颖。
不要只摆出一大堆材料,要做到有的放矢,所提论点不要步人后尘,必须经过自己或与他人一起,在调查研究、收集材料之后,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出来的一些新论点。
所谓的论据,就是证明、支持论点的事实或理论依据。
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
摆事实就是拿出证据来。
“事实”的材料固然可做论据,“理论”的材料也可做论据。
言之有“据”是十分的重要的,它是科技小论文的必不可缺的基础。
论据应当真实、典型、新颖。
论据的来源一般应是自己观察、实验、调查等,也可部分借用已有的事实或理论,不过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照抄照搬。
所谓论证,就是引用论据来证明的论点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的方法。
这个“过程”和“方法”,目的在于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论证体现了思维在整个议论过程中的分析与综合,反映了小作者对观点与材料之间逻辑关系之间的理解和把握,论证一定要严谨,符合逻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观点树立起来,使人信服。
生物科技小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 生物科技小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因此要求小论文的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态度和观点,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揭示生物与生物之间、人与生物之间、生物与自然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等的关系。
所阐明的观点要科学准确,所用的材料要有事实依据,理论根据和逻辑推理要正确,所的结论要有科学性、正确性、客观性、理论性。
2、创造性: 生物科技小论文要求小作者要有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观点,在内容上要有所创新,不能拿别人早已有结论的再去论证。
有无新意是衡量科技小论文有无价值的根本标志,要求科技小论文:一是对研究对象要经过周密的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设计过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
二是综合别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更深、更全的见解。
3、理论性: 生物科技小论文是既要发表议论,又要讲道理,需要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进行严密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不论说明、推理、始终离不开一个“理”字。
最重要上升到“理论”水平。
4、实用性: 生物科技小论文要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运用我们学习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和发现和问题进行实验、观察、考察、调查等得出的结论,往往会给社会、给人们提出一些观察思考的问题。
比如《XX和污染情况调查》、《XX山植被植物破坏情况调查》等引起社会的重视,以便及时解决。
5、简洁性: 生物科技小论文不同于学术论文,长篇大论,贵在“小”,研究的范围小,层次低,论题小,文字少,篇幅短,具有生动、活泼,反映青少年的特点和语言。
生物科技小论文的常见类型 根据生物科技小论文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观察型科技小论文,也称“观察日记”、“观察报告”。
这类小论文是青少年对某种生物现象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周密细致地观察,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地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做出科学地描述和解释,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观察型生物科技小论文的特点是:观察性、自然性、客观性、长期性。
(二)实验型生物科技小论文。
实验型生物科技小论文,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某些生物现象及假设,创造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的实验或对比实验后获得材料和数据,再经分析、综合、归纳等出结论或验证后假设而写出的文章。
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实验型生物科技小论文的特点是:实验性、人为性、实践性、客观性。
(三)考查(调查)型生物科技小论文。
考查(调查)型生物科技小论文,也叫“考察报告”、“调查报告”。
它是青少年对某些生...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论文800字左右
进化论告诉我们: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他说,物种可以通过突变,从低等生物突变成高等生物.而且必须越变越优秀,才能通过大自然严酷的考验而生存下去.进化论是一个假设.因为它无法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我想就遗传基因、突变与化石证据的几个角度,来谈论进化论. 遗传基因 基因是细胞核里面一种特别的物质,能够把生命的种类与特性,遗传给下一代.这种特别物质的内容,主宰了生命的现象.每种生物的精子与卵子中,所记载的基因,真是各从其类.人有人的基因.猴子有猴子的基因.鸟有鸟的基因.各不相同,也不可能混杂.这些基因在生物交配时,可以被交换,但是在一代传给另一代的过程中,基因本身内容,却保持不变.就像洗扑克牌一样,牌可以交换,但牌本身却保持不变.遗传基因并不是达尔文所想像的,具有无穷逐渐变化的可能.另外,相信进化论的人,原以为生物受环境刺激,会使一些学习到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事实告诉我们,外界环境的刺激与选择,不可能带进来任何新的基因.进化论所寄望的,是基因突变,会产生物种的变化. 突变 近五十年来得癌病的,似乎比以前更多.肿瘤就是因为细胞内某些关键的基因,受到破坏所引起的病变.这是一个突变的好例子.由於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加上大气层被破坏,地球生态中,增加许多致癌的化合物与放射线,使得生物基因突变的机会大增.1997年美国电视新闻,曾报导说有七个以上的州,发现了一些希奇古怪的青蛙.这些青蛙大多是白色或没有颜色,有的只有一个眼睛,有的有三个眼睛;有的只有一条腿,有的有三条腿.这些环境科学家不是很高兴发现了生物突变的例子,而是忧心忡忡,认为所看见的,是大自然灾害的凶兆!原因是青蛙的卵与蝌蚪,最容易受自然放射线的刺激而引起突变.突变之后的青蛙,还是青蛙,只不过是畸形的青蛙.畸形的生物,几乎都是劣种,不是残废短命,就是无法生存.要透过突变,由一物种进化成另一物种,真是凶多吉少.再说目前所有的生物基因排列,可以说是相当的完美,改变只会带来毁坏.圣经说:神造各种生物都是各从其类,神看著是好的,不必再改良. 或许有人会问,细菌突变产生抗药性,是否是一个好的突变的例子?首先要知道,那些少数残余的细菌,原先已具有抗药性的基因.并不是环境刺激,使它们产生前所未有的基因.这些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可以把这些基因,藉繁殖传给下一代.但这过程并没有出现新的物种,只产生了新的世系.细菌还是细菌.再说,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新细菌,并不比原先的细菌更能适应环境.一位进化论的学者实验的结果,他的结论是突变种的细菌,比正常细菌还糟糕.细菌突变的例子并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了. 化石证据 至今所有考古学家,还不能在化石证据中找到物种与物种之间突变的过渡生物.这是进化论学者到今天仍不能解决的“缺环”问题.如果从一物种进化成另一物种,需要千万年慢慢逐渐演变,那麽这期间过渡生物的化石在那里?另一方面,达尔文及其他学者,经常发现许多新的生物种类,在某一时期,突然一起出现.而且这些不同的生物,并没有相同的祖先.达尔文在自己所写的“物种起源”的这本书中也说,这些证据如果是真实的话,那对他的学说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只能猜想那些过渡性的生物,已经消失了.面对这些突然一起出现的新族群,许多现代进化论学者,只好更改原先缓慢进化过程的说法.他们采取**式的进化理论,由一物种急速进化成另一物种.硬要把鹿与牛扯上亲戚关系,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哈佛大学的地理与古生物学教授提出了“中断平衡”的理论,来解释这种普遍存在的化石代沟.他认为以前必然有几次自然大变动,触发这些生物种类爆炸似的剧增.可是铁的事实却告诉我们,自然大变动,只能带来毁灭与物种数目的减少.反过来说,所有的化石证据以及物种分类,一直到今天,完全符合圣经创造论“各从其类”. 那麽人猿化石呢?进化论者主张: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可是他们却无法找到半人半猴的化石.从达尔文开始到今天,考古学家找了将近150年,仍然徒然无功.结论是到目前为止,古生物学家所发现的化石,都不能证明人是猿猴进化来的.人还是人,猿猴还是猿猴.从来没有人挖掘到半人半猿猴的化石.圣经告诉我们:人是神按照他自己荣耀的形像创造,具有无比的尊贵,远远超过所有的飞禽走兽. 无论从遗传基因、突变与化石证据的任何一方面来看,进化论的假设,都缺乏可信的凭据.太多地方完全是出於人的想像.更严重的,相信进化论的结果,人世间的弱肉强食、自相残杀,强的吞掉弱的,都是应该的,因为那是合理的进化.您想,若根本就没有爱,人间岂不成为地狱?但圣经告诉我们,人不是猴子变的,与动物绝不同类.我们是神的儿女,被造之时,便有了上帝的荣耀与尊贵.在上帝眼里,不论是贫是富,是弱是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是上帝所爱的人.为此,他赐下独生子耶稣基督,为担当所有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他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罪,使我们与神和好,我们就可一生过快乐平安的日子.上帝爱我们,人与人之间,更应彼此相爱.我们明明是神所创造的,是具有高贵、尊荣与自由的人.为什麽硬要降低自己,说我们是从...
初一的生物论文怎么写500——1000字速度速度速度速度
初中生物小论文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
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
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
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
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
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
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范文2: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
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
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
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
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
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
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烟,抽烟有害健康,但大家明明知道,却还有有这么多人抽烟呢?有人抽烟觉得有几分帅气,有人是为了消愁.看见别人抽烟那种陶醉 的样子啊!最近我也心情不好!也抽烟啊!好象抽烟能消除我的伤感,少一分惆怅.但我发现自己更伤感了啊!不但没有消去我的伤感,反而进一部恶化啊!朋友,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关心你的人,请不要抽烟啊! 吸烟的害处很多,它不但吞噬吸咽者的健康和生命,还会污染空气,危害他人。
一 、 肺部疾病:香烟燃烧时释放3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害成份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恶英和刺激性烟雾等。
焦油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部均有损害。
烟草烟雾中的焦油沉积在肺部绒毛上,破坏了绒毛的功能,使痰增加,使支气管发生慢性病变,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癌便会产生。
据统计吸咽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为74%,而不吸烟的人60岁以后患肺部疾病的比例仅为4%,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二 、心血管疾病: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造成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
吸烟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使供备量减少或阻塞,造成心肌梗塞。
吸烟可肾上腺素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影响血液循环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综合症,呼吸功能下降、中风等共20多种疾病. 三、 吸烟致癌:研究发现,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一口烟至少会产生10万个自由基,从而导致癌症和许多慢性病。
最近,英国牛津提德克里夫医院对3.5万名吸烟者进行长达50年的研究得出了结论,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窦癌等到11种癌症与吸烟“显著相关”。
为什么吸烟的人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的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癌症。
鉴于吸烟致烟致癌的三大因素,戒烟要越早越好。
四、 吸烟还会导致骨质疏松,更年期提早来临。
吸烟可使男性丧失性功能和生育功能。
孕妇吸烟可导致胎儿早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生物小论文:保护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