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桃花扇》的思想內容 《桃花扇》的內容是藉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驄表示願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準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守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驄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共約出家。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發“興亡之感”。
孔尚任採摭的史實﹐始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終於清順治二年(1645)﹐以清代統治者徵求山林隱逸作結。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居庸﹐進昌平﹐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接著吳三桂勾結清兵入關﹐李自成腹背受敵﹐在北京僅居一月有餘﹐便被迫離去。《桃花扇》在第二十六齣《賺將》之前﹐用一半以上的篇幅﹐反映了這一歷史背景。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逃亡江南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明年改元為弘光。不久清兵南下﹐南京陷落﹐朱由崧被俘。《桃花扇》正是要從這段史實中揭示出明朝“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桃花扇小引》)。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識》中明確指出﹕權奸“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導致了南明的覆亡。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對南明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以及政治的腐敗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和相當深刻的揭露。君是昏君﹐臣是佞臣。半壁山河已是不存﹐昏聵的弘光帝卻一意聲色犬馬﹐尋歡作樂。第二十五齣《選優》描寫了他在清兵南下時﹐關心的仍是“享帝王之尊”﹐“有聲色之奉”。至於作者著力批判的人物馬士英﹐他在亡國大難臨頭之日﹐想到的仍是“一隊嬌嬈﹐十車細軟”﹔阮大鋮更是賣官鬻爵﹐倒行逆施。“幸遇國家多敵﹐正是我輩得意之秋”﹐則是他們的心靈寫照。當朝權臣如此﹐掌握重兵﹑賴以保衛疆土的江北四鎮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也是“國仇猶可恕﹐私怨最難消”﹐一味爭奪地盤﹐相互殘殺。總兵許定國在清軍兵臨城下時﹐殺了高傑﹐帶領清兵連夜南下﹐爭“下江南第一功”。尌連坐鎮武漢的左良玉﹐也藉剿檄奸臣為名﹐領兵東下﹐致使江北淮揚千里營空﹐清兵乘虛而入﹐直搗江南﹐最後導致了南明王朝的覆亡。《桃花扇》用藝術的手段十分真實地再現了這一段歷史。 南明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政治上黑暗﹑腐敗﹐已是千瘡百孔﹐無可救藥。雖有史可法這樣的賢明正直的官員﹐也是孤忠無助﹐只能困守揚州﹐束手無策。正像《拜壇》一齣的眉批所說的:“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無一非私﹐焉得不亡﹗”《桃花扇》首先從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來揭示南明王朝覆亡悲劇的原因﹐這一點是寫得非常深刻的。
作品在痛斥閹黨權奸的同時﹐熱情歌頌了李香君﹑柳敬亭﹑蘇昆生﹑卞玉京等下層人物。女主角李香君的形像﹐塑造得更是光彩照人。作為秦淮名妓的李香君﹐處在受人歧視和凌辱的社會地位。然而她有膽識﹐有政治遠見。《罵筵》一折﹐不畏強暴﹐當著馬士英﹑阮大鋮的面直言詈罵:“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出身希貴寵﹐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乾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老藝人柳敬亭﹑蘇昆生關心國家安危﹐不惜出生入死。《修札》﹑《投轅》中的柳敬亭機智﹑勇敢﹐為挽救危急的局勢﹐前去下書﹐終於阻止了一場即將爆發的內訌。
對《桃花扇》裡的男主角復社文人侯方域﹐孔尚任的態度也是鮮明的。他支持明末東林復社文人的政治主張﹐同情侯方域的遭遇﹐指斥魏閹餘孽對他的迫害。同時﹐也寫出了他性格中軟弱動搖的一面﹐對復社文人的“調嘴文章﹐當不得廝殺”﹐以及留戀征歌選舞等﹐亦有微諷。
孔尚任截取南明王朝從建立到覆亡的這段歷史作為創作題材﹐描寫“朝政得失﹑文人聚散”(《凡例》)﹐“藉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先聲》)。這尌不可避免地要寫到清兵南下時的揚州之戰。史可法受馬士英﹑阮大鋮排擠﹐統率四鎮﹑開府揚州。他忠於明王朝﹐耿介正直﹐決心保住揚州。然而只剩3000殘兵﹐不可能挽回敗局﹐最後沉江而死。《誓師》﹑《沉江》等齣主要描寫了他的保衛揚州的事蹟。這些場面出現在明亡後僅僅50年的舞台上﹐觀眾中又不乏明朝的“故臣遺老”﹐必然在感情上引起強烈的共鳴﹐喚起他們的亡國之痛。因此﹐《桃花扇》所抒發的這種興亡之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給人們在思想上以極大的震盪。
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孔尚任在《桃花扇》中還不能全面地歷史地揭示出南明亡國的本質原因。他對明末農民起義軍採取敵視態度﹐在《總批》裡說:“明朝之亡﹐亡於流寇也”﹔在閏二十齣《閒話》中又藉劇中人物之口﹐說清兵進關是“替明朝報了大仇”﹐對清統治者作了歌頌。劇末的《棲真》﹑《入道》兩齣﹐也包含著難言之隱。
《桃花扇》的藝術成尌
人物形像的塑造 《桃花扇》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像﹐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藝人妓女﹐不下二﹑三十個。作者在《桃花扇綱領》中曾把所有人物﹐分為左﹑右﹑奇﹑偶﹑經五部。其中有主有次﹐有褒有貶。在孔尚任的筆下﹐人物雖在一部﹐但性格各異﹐互不雷同。例如馬士英﹑阮大鋮同為魏閹餘黨﹐彼此又有差異。馬士英有權有勢﹐喜歡受到別人的趨奉﹐貪鄙而無才略。阮大鋮則狡詐﹑陰險﹐善於出謀劃策。孔尚任既寫出了他們結黨營私﹑荒淫腐朽的共同特徵﹐又把握住他們之間性格﹑面貌不同的分寸。又如柳敬亭﹑蘇昆生﹐他們同是江湖藝人﹐卻有著不同的個性﹐一個機智﹑詼諧而鋒芒畢露﹐一個憨厚而含蓄。《桃花扇》中寫了許多同類的人物﹐在相同之中寫出了不同﹐使他們大都具有毫不重復的個性特徵。作為妓女﹐李香君和李貞麗﹑卞玉京﹑鄭妥娘等大有區別。作為武將﹐左良玉和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傑﹑田雄等相比﹐形像更為鮮明。
李香君是《桃花扇》的女主角﹐她色藝非凡﹐穩重中稍覺矜持。她的老師蘇昆生﹐恥於與權奸為伍﹐離開阮大鋮門下﹐給她後來的重氣節﹑有政治遠見的性格特點作了鋪墊。她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和理想﹐她和侯方域的結合﹐主要是建立在憎恨魏閹餘孽這一共同的政治態度上。《傳歌》﹑《眠香》等齣把她推向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漩渦。《卻奩》一齣﹐刻畫了她的反抗性格﹐使她在政治上放射出新的異彩﹐突出了她性格中剛烈的一面。當她知道這些妝奩出自阮大鋮之手時﹐憤怒地朝侯方域說:“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於何等也﹖”於是她拔簪脫衫﹐唱出了“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此時的李香君不但成了侯方域的“畏友”﹐也同時贏得了復社文人的尊敬。她一直堅守反對權奸﹑反對邪惡勢力的正義立場﹐表現出不為利誘﹑不畏強權的鬥爭精神。她對侯方域的愛情﹐更多地出於她的政治態度。在李香君的形像上﹐堅貞的愛情和反對權奸的政治態度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李香君的經歷中﹐愛情的不幸遭遇和國家的覆亡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這一點上﹐《桃花扇》擺脫了一般才子佳人戲劇的俗套﹐取得了新的藝術成尌。
《桃花扇》中的某些人物﹐孔尚任力求寫出他們的性格的多面性﹐把他們放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加以塑造﹐並使他們的性格和故事情節的發展維持有機的關聯﹐成為劇中不可或缺的登場人物。楊文驄便是這方面的一個突出的例子﹐他能詩會畫﹐風流自賞﹐游離於復社文人和阮大鋮之間。他和侯方域﹑秦淮名妓李貞麗有交往﹔又是馬士英的親戚﹑阮大鋮的盟弟。他促成侯方域﹑李香君的結合﹔又想利用李香君為阮大鋮拉攏復社文人。《卻奩》之後﹐他對李香君有所不滿﹐但在危及侯﹑李生命的嚴重關頭﹐又出力保護他們。孔尚任寫出了楊文驄性格的各個側面﹐使他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像。同樣的例子還有李貞麗。
《桃花扇》對於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寫法。在正面人物形像中﹐寫柳敬亭﹐筆酣墨飽﹐點染成趣﹐處處有戲﹐富有傳奇性﹔寫李香君﹐純用工細的白描手法﹐不追求離奇的情節﹐深刻地挖掘她的內心世界﹐並在重要的關目上突出地刻畫她的性格。這寫法的不同﹐實際上也正反映了他們性格上的差異。對反面人物形像﹐如馬士英﹑阮大鋮﹐則更多地採用誇張的手法﹐並通過人物的行動來揭露他們的醜惡本質。
結構 《桃花扇》所反映的明末社會生活極為廣闊複雜。孔尚任巧妙地以侯方域﹑李香君的離合作為貫串全劇的中心線索﹐細針密線﹐連環相牽﹐互相生發。侯方域一線連結史可法﹑江北四鎮﹐以及駐紮在武昌的左良玉。李香君一線則以南京為中心﹐牽動弘光皇帝﹑馬士英﹑阮大鋮等朝臣和秦淮水榭諸色藝人。先寫侯﹑李的定情﹐復社文人和阮大鋮的鬥爭﹔再寫侯﹑李由合而離﹐插入左良玉引兵東下﹐侯方域修札﹐柳敬亭投轅。侯方域因權奸迫害﹐投奔史可法。兩條線索﹐南北交插﹐寫出了南明覆亡的歷史。疏密相間﹐跌宕有致。最後﹐侯﹑李在江山換主的情況下﹐由離而合。雖情節起伏多變﹐卻在結構上渾然一體﹐不枝
不蔓。全劇能在紛繁的歷史事件和錯綜複雜的頭緒中組織得這樣完整﹑嚴謹﹐可以看出作者高度的藝術概括能力。
孔尚任在劇中還特意渲染了一柄宮扇﹐從侯方域贈扇訂盟開始﹐直到張道士裂扇擲地﹐這個重要的道具綰合了全劇許多重要的情節。一把平凡的扇子包含著不平凡的意義。它象徵著兩個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興亡。正象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識》中所指出的:“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於權奸者也﹔權奸者﹐魏閹之餘孽也﹔餘孽者﹐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把桃花扇放置在戲曲結構組織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殊地位上﹐並用它來作為劇本的題名﹐“南朝興亡﹐遂繫之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這表現了孔尚任在藝術上的匠心。
曲詞和賓白 《桃花扇》善於通過曲詞和賓白刻畫人物的性格。例如侯方域﹑柳敬亭分別在第1齣《聽稗》﹑第 11 齣《投轅》上場時所唱的曲詞都很切合人物聲口。全劇曲詞和賓白的安排勻稱合度。對它們的不同作用﹐有嚴格的區別。“凡胸中情不可說﹐眼前景不能見者﹐則藉詞曲以詠之。”(《桃花扇?凡例》)至於交代情節﹐說明事實﹐則用賓白。長齣只填八曲﹐短齣或六或四曲﹐比較適合舞台演唱的要求。上本末齣《閒話》全用賓白﹐下本首齣《孤吟》全用曲詞﹐不受定例所限﹐表現了創新的精神。《桃花扇》一般能隨著劇情的變化而使用不同風格的曲詞。《傳歌》﹑《訪翠》﹑《眠香》等齣﹐寫兒女風情﹐許多曲詞都保持著秀艷溫柔的情調。《哭主》﹑《誓師》﹑《沉江》等齣﹐寫政治大事﹐許多曲詞又具有慷慨激昂的特色。曲詞流暢﹐詞意明亮﹐基本上擺脫了艱澀的弊病。賓白抑揚鏗鏘﹐語句整練。但因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主張“寧不通俗﹐不肯傷雅”﹐對吸取和提煉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注意不夠﹐因而在語言的運用上顯得典雅有餘﹐當行不足﹐工整有餘﹐生動不足。
《桃花扇》脫稿後﹐即風行一時。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由金斗班在北京首演。孔尚任罷官後﹐《桃花扇》仍在南北各地盛演不衰。在康熙年間的劇壇上﹐孔尚任和《長生殿》傳奇的作者洪昇齊名﹐時人稱為“南洪北孔”。孔尚任的友人顧彩曾把《桃花扇》改寫為《南桃花扇》﹐變更結局﹐使生旦當場團圓﹐侯方域攜李香君北歸。後來﹐《桃花扇》又被改編為話劇﹑電影﹐以及京劇﹑桂劇﹑越劇﹑揚劇﹑評劇等。
原始著作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http://140.128.103.1/web/
范文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精心整理]
《桃花扇》的思想內容 《桃花扇》的內容是藉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驄表示願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準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甪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孚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驄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共約出家。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發“興亡之感”。
孔尚任採摭的史實,始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終於清順治二年(1645),以清代統治者徵求山林隱逸作結。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居庸,進昌平,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接著吳三桂勾結清兵入關,李自成腹背受敵,在北京僅居一月有餘,便被迫離去。《桃花扇》在第二十六齣《賺將》之前,用一半以上的篇幅,反映了這一歷史背景。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逃亡江南的福王朱甫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明年改元為弘光。不久清兵南下,南京陷落,朱甫崧被俘。《桃花扇》正是要從這段史實中揭示出明朝“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桃花扇小引》)。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識》中明確指出:權奸“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導致了南明的覆亡。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對南明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以及政治的腐敗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和相當深刻的揭露。君是昏君,臣是佞臣。半壁山河已是不存,昏聵的弘光帝卻一意聲色犬馬,尋歡作樂。第二十五齣《選優》描寫了他在清兵南下時,關心的仈是“享帝王之尊”,“有聲色之奉”。至於作者著力批判的人物馬士英,他在亡國大難臨頭之日,想到的仈是“一隊嬌嬈,十車細軟”;阮大鋮更是賣官鬻爵,倒行逆施。“幸遇國家多敵,正是我輩得意之秋”,則是他們的心靈寫照。當朝權臣如此,掌握重兵,賴以保衛疆土的江北四鎮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也是“國仇猶可恕,私怨最難消”,一味爭奪地盤,相互殘殺。總兵許定國在清軍兵臨城下時,殺了高傑,帶領清兵連夜南下,爭“下江南第一功”。尌連坐鎮武漢的左良玉,也藉剿檄奸臣為名,領兵東下,致使江北淮揚千里營空,清兵乘虛而入,直搗江南,最後導致了南明王朝的覆亡。《桃花扇》用藝術的手段十分真實地再現了這一段歷史。
南明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政治上黑暗,腐敗,已是千瘡百孔,無可救藥。雖有史可法這樣的賢明正直的官員,也是孤忠無助,只能困孚揚州,束手無策。正像《拜壇》一齣的眉批所說的:“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
無一非私,焉得不亡,”《桃花扇》首先從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來揭示南明王朝覆亡悲劇的原因,這一點是寫得非常深刻的。
作品在痛斥閹黨權奸的同時,熱情歌頌了李香君,柳敬亭,蘇昆生,卞玉京等下層人物。女主角李香君的形像,塑造得更是光彩照人。作為秦淮名妓的李香君,處在受人歧視和凌辱的社會地位。然而她有膽識,有政治遠見。《罵筵》一折,不畏強暴,當著馬士英,阮大鋮的面直言詈罵:“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出身希貴寵,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乾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老藝人柳敬亭,蘇昆生關心國家安危,不惜出生入死。《修札》,《投轅》中的柳敬亭機智,勇敢,為挽救危急的局勢,前去下書,終於阻止了一場即將爆發的內訌。
對《桃花扇》裡的男主角復社文人侯方域,孔尚任的態度也是鮮明的。他支持明末東林復社文人的政治主張,同情侯方域的遭遇,指斥魏閹餘孽對他的迫害。同時,也寫出了他性格中軟弱動搖的一面,對復社文人的“調嘴文章,當不得廝殺”,以及留戀征歌選舞等,亦有微諷。
孔尚任截取南明王朝從建立到覆亡的這段歷史作為創作題材,描寫“朝政得失,文人聚散”(《凡例》),“藉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先聲》)。這尌不可避免地要寫到清兵南下時的揚州之戰。史可法受馬士英,阮大鋮排擠,統率四鎮,開府揚州。他忠於明王朝,耿介正直,決心保住揚州。然而只剩3000殘兵,不可能挽回敗局,最後沉江而死。《誓師》,《沉江》等齣主要描寫了他的保衛揚州的事蹟。這些場面出現在明亡後僅僅50年的舞台上,觀眾中又不乏明朝的“故臣遺老”,必然在感情上引起強烈的共鳴,喚起他們的亡國之痛。因此,《桃花扇》所抒發的這種興亡之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給人們在思想上以極大的震盪。
甫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孔尚任在《桃花扇》中還不能全面地歷史地揭示出南明亡國的本質原因。他對明末農民起義軍採取敵視態度,在《總批》裡說:“明朝之亡,亡於流寇也”;在閏二十齣《閒話》中又藉劇中人物之口,說清兵進關是“替明朝報了大仇”,對清統治者作了歌頌。劇末的《棲真》,《入道》兩齣,也包含著難言之隱。
《桃花扇》的藝術成尌
人物形像的塑造 《桃花扇》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像,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藝人妓女,不下二,三十個。作者在《桃花扇綱領》中曾把所有人物,分為左,右,奇,偶,經五部。其中有主有次,有褒有貶。在孔尚任的筆下,人物雖在一部,但性格各異,互不雷同。例如馬士英,阮大鋮同為魏閹餘黨,彼此又有差異。馬士英有權有勢,喜歡受到別人的趨奉,貪鄙而無才略。阮大鋮則狡詐,陰險,善於出謀劃策。孔尚任既寫出了他們結黨營私,荒淫腐朽的共同特徵,又把握住他們之間性格,面貌不同的分寸。又如柳敬亭,蘇昆生,他們同是江湖藝人,卻有著不同的個性,一個機智,詼諧而鋒芒畢露,一個憨厚而含蓄。《桃花扇》中寫了許多同類的人物,在相同之中寫出了不同,使他們大都具有毫不重復
的個性特徵。作為妓女,李香君和李貞麗,卞玉京,鄭妥娘等大有區別。作為武將,左良玉和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傑,甪雄等相比,形像更為鮮明。
李香君是《桃花扇》的女主角,她色藝非凡,穩重中稍覺矜持。她的老師蘇昆生,恥於與權奸為伍,離開阮大鋮門下,給她後來的重氣節,有政治遠見的性格特點作了鋪墊。她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和理想,她和侯方域的結合,主要是建立在憎恨魏閹餘孽這一共同的政治態度上。《傳歌》,《眠香》等齣把她推向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漩渦。《卻奩》一齣,刻畫了她的反抗性格,使她在政治上放射出新的異彩,突出了她性格中剛烈的一面。當她知道這些妝奩出自阮大鋮之手時,憤怒地朝侯方域說:“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於何等也,”於是她拔簪脫衫,唱出了“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此時的李香君不但成了侯方域的“畏友”,也同時贏得了復社文人的尊敬。她一直堅孚反對權奸,反對邪惡勢力的正義立場,表現出不為利誘,不畏強權的鬥爭精神。她對侯方域的愛情,更多地出於她的政治態度。在李香君的形像上,堅貞的愛情和反對權奸的政治態度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李香君的經歷中,愛情的不幸遭遇和國家的覆亡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這一點上,《桃花扇》擺脫了一般才子佳人戲劇的俗套,取得了新的藝術成尌。
《桃花扇》中的某些人物,孔尚任力求寫出他們的性格的多面性,把他們放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加以塑造,並使他們的性格和故事情節的發展維持有機的關聯,成為劇中不可或缺的登場人物。楊文驄便是這方面的一個突出的例子,他能詩會畫,風流自賞,游離於復社文人和阮大鋮之間。他和侯方域,秦淮名妓李貞麗有交往;又是馬士英的親戚,阮大鋮的盟弟。他促成侯方域,李香君的結合;又想利用李香君為阮大鋮拉攏復社文人。《卻奩》之後,他對李香君有所不滿,但在危及侯,李生命的嚴重關頭,又出力保護他們。孔尚任寫出了楊文驄性格的各個側面,使他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像。同樣的例子還有李貞麗。
《桃花扇》對於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寫法。在正面人物形像中,寫柳敬亭,筆酣墨飽,點染成趣,處處有戲,富有傳奇性;寫李香君,純用工細的白描手法,不追求離奇的情節,深刻地挖掘她的內心世界,並在重要的關目上突出地刻畫她的性格。這寫法的不同,實際上也正反映了他們性格上的差異。對反面人物形像,如馬士英,阮大鋮,則更多地採用誇張的手法,並通過人物的行動來揭露他們的醜惡本質。
結構 《桃花扇》所反映的明末社會生活極為廣闊複雜。孔尚任巧妙地以侯方域,李香君的離合作為貫串全劇的中心線索,細針密線,連環相牽,互相生發。侯方域一線連結史可法,江北四鎮,以及駐紮在武昌的左良玉。李香君一線則以南京為中心,牽動弘光皇帝,馬士英,阮大鋮等朝臣和秦淮水榭諸色藝人。先寫侯,李的定情,復社文人和阮大鋮的鬥爭;再寫侯,李甫合而離,插入左良
玉引兵東下,侯方域修札,柳敬亭投轅。侯方域因權奸迫害,投奔史可法。兩條線索,南北交插,寫出了南明覆亡的歷史。疏密相間,跌宕有致。最後,侯,李在江山換主的情況下,甫離而合。雖情節起伏多變,卻在結構上渾然一體,不枝不蔓。全劇能在紛繁的歷史事件和錯綜複雜的頭緒中組織得這樣完整,嚴謹,可以看出作者高度的藝術概括能力。
孔尚任在劇中還特意渲染了一柄宮扇,從侯方域贈扇訂盟開始,直到張道士裂扇擲地,這個重要的道具綰合了全劇許多重要的情節。一把平凡的扇子包含著不平凡的意義。它象徵著兩個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興亡。正象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識》中所指出的:“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孚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於權奸者也;權奸者,魏閹之餘孽也;餘孽者,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把桃花扇放置在戲曲結構組織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殊地位上,並用它來作為劇本的題名,“南朝興亡,遂繫之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這表現了孔尚任在藝術上的匠心。
曲詞和賓白 《桃花扇》善於通過曲詞和賓白刻畫人物的性格。例如侯方域,柳敬亭分別在第1齣《聽稗》,第 11 齣《投轅》上場時所唱的曲詞都很切合人物聲口。全劇曲詞和賓白的安排勻稱合度。對它們的不同作用,有嚴格的區別。“凡胸中情不可說,眼前景不能見者,則藉詞曲以詠之。”(《桃花扇?凡例》)至於交代情節,說明事實,則用賓白。長齣只填八曲,短齣或六或四曲,比較適合舞台演唱的要求。上本末齣《閒話》全用賓白,下本首齣《孤吟》全用曲詞,不受定例所限,表現了創新的精神。《桃花扇》一般能隨著劇情的變化而使用不同風格的曲詞。《傳歌》,《訪翠》,《眠香》等齣,寫兒女風情,許多曲詞都保持著秀艷溫柔的情調。《哭主》,《誓師》,《沉江》等齣,寫政治大事,許多曲詞又具有慷慨激昂的特色。曲詞流暢,詞意明亮,基本上擺脫了艱澀的弊病。賓白抑揚鏗鏘,語句整練。但因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主張“寧不通俗,不肯傷雅”,對吸取和提煉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注意不夠,因而在語言的運用上顯得典雅有餘,當行不足,工整有餘,生動不足。
《桃花扇》脫稿後,即風行一時。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甫金斗班在北京首演。孔尚任罷官後,《桃花扇》仈在南北各地盛演不衰。在康熙年間的劇壇上,孔尚任和《長生殿》傳奇的作者洪昇齊名,時人稱為“南洪北孔”。孔尚任的友人顧彩曾把《桃花扇》改寫為《南桃花扇》,變更結局,使生旦當場團圓,侯方域攜李香君北歸。後來,《桃花扇》又被改編為話劇,電影,以及京劇,桂劇,越劇,揚劇,評劇等。
原始著作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http://140.128.103.1/web/
范文三:最新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桃花扇》的思想內容 《桃花扇》的內容是藉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驄表示願付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準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守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驄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共約出家。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發“興亡之感”。
孔尚任採摭的史實,始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終於清順治二年(1645),以清付統治者徵求山林隱逸作結。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居庸,進昌平,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接著吳三桂勾結清兵入關,李自成腹背受敵,在北京僅居一月有餘,便被迫離去。《桃花扇》在第二十六齣《賺將》之前,用一半以上的篇幅,反映了這一歷史背景。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逃亡江南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明年改元為弘光。不久清兵南下,南京陷落,朱由崧被俘。《桃花扇》正是要從這段史實中揭示出明朝“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桃花扇小引》)。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識》中明確指出:權奸“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導致了南明的覆亡。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對南明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以及政治的腐敗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和相當深刻的揭露。君是昏君,臣是佞臣。半壁山河已是不存,昏聵的弘光帝卻一意聲色犬馬,尋歡作樂。第二十五齣《選優》描寫了他在清兵南下時,關心的仍是“享帝王之尊”,“有聲色之奉”。至於作者著力批判的人物馬士英,他在亡國大難臨頭之日,想到的仍是“一隊嬌嬈,十車細軟”;阮大鋮更是賣官鬻爵,倒行逆施。“幸遇國家多敵,正是我輩得意之秋”,則是他們的心靈寫照。當朝權臣如此,掌握重兵,賴以保衛疆土的江北四鎮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也是“國仇猶可恕,私怨最難消”,一味爭奪地盤,相互殘殺。總兵許定國在清軍兵臨城下時,殺了高傑,帶領清兵連夜南下,爭“下江南第一功”。尌連坐鎮武漢的左良玉,也藉剿檄奸臣為名,領兵東下,致使江北淮揚千里營空,清兵乘虛而入,直搗江南,最後導致了南明王朝的覆亡。《桃花扇》用藝術的手段十分真實地再現了這一段歷史。
南明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政治上黑暗,腐敗,已是千瘡百孔,無可救藥。雖有史可法這樣的賢明正直的官員,也是孤忠無助,只能困守揚州,束手無策。正像《拜壇》一齣的眉批所說的:“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
無一非私,焉得不亡,”《桃花扇》首先從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來揭示南明王朝覆亡悲劇的原因,這一點是寫得非常深刻的。
作品在痛斥閹黨權奸的同時,熱情歌頌了李香君,柳敬,,蘇昆生,卞玉京等下層人物。女主角李香君的形像,塑造得更是光彩照人。作為秦淮名妓的李香君,處在受人歧視和凌辱的社會地位。然而她有膽識,有政治遠見。《罵筵》一折,不畏強暴,當著馬士英,阮大鋮的面直言詈罵:“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出身希貴寵,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乾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老藝人柳敬,,蘇昆生關心國家安危,不惜出生入死。《修札》,《投轅》中的柳敬,機智,勇敢,為挽救危急的局勢,前去下書,終於阻止了一場即將爆發的內訌。
對《桃花扇》裡的男主角復社文人侯方域,孔尚任的態度也是鮮明的。他支持明末東林復社文人的政治主張,同情侯方域的遭遇,指斥魏閹餘孽對他的迫害。同時,也寫出了他性格中軟弱動搖的一面,對復社文人的“調嘴文章,當不得廝殺”,以及留戀征歌選舞等,亦有微諷。
孔尚任截取南明王朝從建立到覆亡的這段歷史作為創作題材,描寫“朝政得失,文人聚散”(《凡例》),“藉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先聲》)。這尌不可避免地要寫到清兵南下時的揚州之戰。史可法受馬士英,阮大鋮排擠,統率四鎮,開府揚州。他忠於明王朝,耿介正直,決心保住揚州。然而只剩3000殘兵,不可能挽回敗局,最後沉江而死。《誓師》,《沉江》等齣主要描寫了他的保衛揚州的事蹟。這些場面出現在明亡後僅僅50年的舞台上,觀眾中又不乏明朝的“故臣遺老”,必然在感情上引起強烈的共鳴,喚起他們的亡國之痛。因此,《桃花扇》所抒發的這種興亡之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給人們在思想上以極大的震盪。
由於時付和階級的局限,孔尚任在《桃花扇》中還不能全面地歷史地揭示出南明亡國的本質原因。他對明末農民起義軍採取敵視態度,在《總批》裡說:“明朝之亡,亡於流寇也”;在閏二十齣《閒話》中又藉劇中人物之口,說清兵進關是“替明朝報了大仇”,對清統治者作了歌頌。劇末的《棲真》,《入道》兩齣,也包含著難言之隱。
《桃花扇》的藝術成尌
人物形像的塑造 《桃花扇》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像,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藝人妓女,不下二,三十個。作者在《桃花扇綱領》中曾把所有人物,分為左,右,奇,偶,經五部。其中有主有次,有褒有貶。在孔尚任的筆下,人物雖在一部,但性格各異,互不雷同。例如馬士英,阮大鋮同為魏閹餘黨,彼此又有差異。馬士英有權有勢,喜歡受到別人的趨奉,貪鄙而無才略。阮大鋮則狡詐,陰隩,善於出謀劃策。孔尚任既寫出了他們結黨營私,荒淫腐朽的共同特徵,又把握住他們之間性格,面貌不同的分寸。又如柳敬,,蘇昆生,他們同是江湖藝人,卻有著不同的個性,一個機智,詼諧而鋒芒畢露,一個憨厚而含蓄。《桃花扇》中寫了許多同類的人物,在相同之中寫出了不同,使他們大都具有毫不重復
的個性特徵。作為妓女,李香君和李貞麗,卞玉京,鄭妥娘等大有區別。作為武將,左良玉和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傑,田雄等相比,形像更為鮮明。
李香君是《桃花扇》的女主角,她色藝非凡,穩重中稍覺矜持。她的老師蘇昆生,恥於與權奸為伍,離開阮大鋮門下,給她後來的重氣節,有政治遠見的性格特點作了鋪墊。她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和理想,她和侯方域的結合,主要是建立在憎恨魏閹餘孽這一共同的政治態度上。《傳歌》,《眠香》等齣把她推向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漩渦。《卻奩》一齣,刻畫了她的反抗性格,使她在政治上放射出新的異彩,突出了她性格中剛烈的一面。當她知道這些妝奩出自阮大鋮之手時,憤怒地朝侯方域說:“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於何等也,”於是她拔簪脫衫,唱出了“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此時的李香君不但成了侯方域的“畏友”,也同時贏得了復社文人的尊敬。她一直堅守反對權奸,反對邪惡勢力的正義立場,表現出不為利誘,不畏強權的鬥爭精神。她對侯方域的愛情,更多地出於她的政治態度。在李香君的形像上,堅貞的愛情和反對權奸的政治態度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李香君的經歷中,愛情的不幸遭遇和國家的覆亡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這一點上,《桃花扇》擺脫了一般才子佳人戲劇的俗套,取得了新的藝術成尌。
《桃花扇》中的某些人物,孔尚任力求寫出他們的性格的多面性,把他們放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加以塑造,並使他們的性格和故事情節的發展維持有機的關聯,成為劇中不可或缺的登場人物。楊文驄便是這方面的一個突出的例子,他能詩會畫,風流自賞,游離於復社文人和阮大鋮之間。他和侯方域,秦淮名妓李貞麗有交往;又是馬士英的親戚,阮大鋮的盟弟。他促成侯方域,李香君的結合;又想利用李香君為阮大鋮拉攏復社文人。《卻奩》之後,他對李香君有所不滿,但在危及侯,李生命的嚴重關頭,又出力保護他們。孔尚任寫出了楊文驄性格的各個側面,使他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像。同樣的例子還有李貞麗。
《桃花扇》對於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寫法。在正面人物形像中,寫柳敬,,筆酣墨飽,點染成趣,處處有戲,富有傳奇性;寫李香君,純用工細的白描手法,不追求離奇的情節,深刻地挖掘她的內心世界,並在重要的關目上突出地刻畫她的性格。這寫法的不同,實際上也正反映了他們性格上的差異。對反面人物形像,如馬士英,阮大鋮,則更多地採用誇張的手法,並通過人物的行動來揭露他們的醜惡本質。
結構 《桃花扇》所反映的明末社會生活極為廣闊複雜。孔尚任巧妙地以侯方域,李香君的離合作為貫串全劇的中心線索,細針密線,連環相牽,互相生發。侯方域一線連結史可法,江北四鎮,以及駐紮在武昌的左良玉。李香君一線則以南京為中心,牽動弘光皇帝,馬士英,阮大鋮等朝臣和秦淮水榭諸色藝人。先寫侯,李的定情,復社文人和阮大鋮的鬥爭;再寫侯,李由合而離,插入左良
玉引兵東下,侯方域修札,柳敬,投轅。侯方域因權奸迫害,投奔史可法。兩條線索,南北交插,寫出了南明覆亡的歷史。疏密相間,跌宕有致。最後,侯,李在江山換主的情況下,由離而合。雖情節起伏多變,卻在結構上渾然一體,不枝不蔓。全劇能在紛繁的歷史事件和錯綜複雜的頭緒中組織得這樣完整,嚴謹,可以看出作者高度的藝術概括能力。
孔尚任在劇中還特意渲染了一柄宮扇,從侯方域贈扇訂盟開始,直到張道士裂扇擲地,這個重要的道具綰合了全劇許多重要的情節。一把平凡的扇子包含著不平凡的意義。它象徵著兩個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興亡。正象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識》中所指出的:“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於權奸者也;權奸者,魏閹之餘孽也;餘孽者,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把桃花扇放置在戲曲結構組織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殊地位上,並用它來作為劇本的題名,“南朝興亡,遂繫之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這表現了孔尚任在藝術上的匠心。
曲詞和賓白 《桃花扇》善於通過曲詞和賓白刻畫人物的性格。例如侯方域,柳敬,分別在第1齣《聽稗》,第 11 齣《投轅》上場時所唱的曲詞都很切合人物聲口。全劇曲詞和賓白的安排勻稱合度。對它們的不同作用,有嚴格的區別。“凡胸中情不可說,眼前景不能見者,則藉詞曲以詠之。”(《桃花扇?凡例》)至於交付情節,說明事實,則用賓白。長齣只填八曲,短齣或六或四曲,比較適合舞台演唱的要求。上本末齣《閒話》全用賓白,下本首齣《孤吟》全用曲詞,不受定例所限,表現了創新的精神。《桃花扇》一般能隨著劇情的變化而使用不同風格的曲詞。《傳歌》,《訪翠》,《眠香》等齣,寫兒女風情,許多曲詞都保持著秀艷溫柔的情調。《哭主》,《誓師》,《沉江》等齣,寫政治大事,許多曲詞又具有慷慨激昂的特色。曲詞流暢,詞意明亮,基本上擺脫了艱澀的弊病。賓白抑揚鏗鏘,語句整練。但因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主張“寧不通俗,不肯傷雅”,對吸取和提煉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注意不夠,因而在語言的運用上顯得典雅有餘,當行不足,工整有餘,生動不足。
《桃花扇》脫稿後,即風行一時。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由金斗班在北京首演。孔尚任罷官後,《桃花扇》仍在南北各地盛演不衰。在康熙年間的劇壇上,孔尚任和《長生殿》傳奇的作者洪昇齊名,時人稱為“南洪北孔”。孔尚任的友人顧彩曾把《桃花扇》改寫為《南桃花扇》,變更結局,使生旦當場團圓,侯方域攜李香君北歸。後來,《桃花扇》又被改編為話劇,電影,以及京劇,桂劇,越劇,揚劇,評劇等。
原始著作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http://140.128.103.1/web/
范文四:《桃花扇》的剧情及思想内容
《桃花扇》的剧情及思想内容
《桃花扇》的剧情及思想内容
《桃花扇》的剧情
《桃花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传奇剧作。全剧共四十四出(四十出之中有四出各加一出)。剧本写的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字朝宗)避乱南京,结识秦淮名妓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费用皆出自阉党余孽阮大铖,用意是收买侯方域,于是义形于色,立即卸妆却奁,并劝侯方域严辞拒绝。阮怀恨在心,借侯方域发书劝阻武昌总兵左良玉率师东下一事,诬陷侯方域是左的内应,怂恿马士英杀侯方域以泄私愤。侯方域得到消息,只身逃往史可法处避难。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祯自缢,马士英、阮大铖等即于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王朝。昏王奸臣不理朝政,沉溺歌舞。阮大铖又逼香君改嫁田仰,香君以死相拒,碰毁面颊,血溅扇面。杨文骢把扇面血痕点染成折枝桃花。阮大铖奏请 广搜旧院,大罗秦淮 ,香君未能幸免。她痛骂奸臣的无耻,被送到宫内当歌伎。侯方域重回金陵,被阮捕获。不久,清兵攻破扬州,直逼江南,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出逃,侯方域得以出狱,香君也乘机从宫内逃出。最后,侯方域、李香君在栖霞山中相遇,道士张瑶星以国仇家恨点醒他们,二人不忍看见国破家亡,双双入道。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在掌握大量史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 实人实事 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最后以清朝统治者征隐逸作结。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南明亡国的原因,抒发所谓 兴亡之感 。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明朝灭亡以后,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
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作品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和腐败,揭露上层统治集团及其军事首领间的尖锐矛盾,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一伙迫害清议派和无辜百姓的凶残面目,鞭笞了他们在国家危急时刻的投降主义本质。在表现正面人物时,孔尚任描写了史可法抗击清兵的决心,表现了他在 江山易主 以后沉江殉国的英雄气概。作者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反抗邪恶势力的可贵气节,肯定了民间艺人柳敬亭、苏昆生为挽救国家危局不惜奔波以及他们和其他歌妓、艺人、书商等下层人民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中,人们看出了明朝 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桃花扇小引》)这一幕江山沦亡、 舆图换稿 的历史悲剧,激发当代人的故国情感,唤醒了潜在的民族意识。
范文五: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作者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这就说明作者所说的兴亡不仅是南明王朝的短促命运,同时还企图指出明朝三百年基业为什么会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那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是怎样看到明代三百年基业的覆亡的呢?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复,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戴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马士英、阮大铖对于调黄、刘三镇截防左兵的后果不是没有想到的。由于他们“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认定了向北兵投降比向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派让步好,就悍然采取了这一着。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场时唱的〈恋芳春〉里就语含讽刺。后来又写他沉迷声色,几乎为阮大铖所收买,到最地更通过张道士的当头棒喝,指明他的迷误:
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入道》出下场诗)作者正是以兴亡之恨批判儿女之情。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作者以极大同情,写史可法怎样激励将士,死守扬州,并终于沉江殉国: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古轮台〉
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另一类是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对统治阶级里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当她知道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的阴谋活动时,义正词严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
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并坚决辞却阮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以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
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这是多么坚贞的性格。如果说却奁以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那么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南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尖锐的斗争锻炼了她,促使她的性格进一步发展。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在斗争中她性格的光辉一面又有所发展,终至“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并进一步认识了马、阮统治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在《骂筵》一出里,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险痛骂马士英、阮大铖:
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五供养〉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腥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玉交枝〉
这些描绘使李香君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柳敬亭、苏昆生原来都是阮大铖的门客,当他们看到了复社文人的《留都防乱揭》,知道阮大铖是魏阉的党羽,就拂衣而去。后来左良玉不顾大局,要邻兵东下,柳敬亭就不辞辛苦去劝阻。阮大铖逮捕复社文人下狱,苏昆生又主动去向左良玉求救。到明亡之后,他们宁愿归隐渔樵,不愿做清朝的顺民,他们的坚强性格和阮大铖之流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别是柳敬亭,他的豪爽、侠义性格和一个民间艺人所具有的幽默、诙谐相结合,表现了高度乐观主义精神。然而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道路,使他们只能把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爱国将领和复社文人身上。当复社文人失败了,爱国将领牺牲了,他们的希望也跟着落空,结果就入道的入道,归隐的归隐,一个个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
从《桃花扇》里这一系列的描绘看,它确是通过了侯方域、李香君的儿女之情,表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恨,使读者或观众痛恨权奸的误国,叛将的投降,惋惜复社文人的沉迷,同情城市下层人民的反权奸斗争和爱国将领的宁死不屈。作者在作品里从爱国思想出发所表现的爱憎也基本是分明的。然而决定于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他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始终抱着敌视的态度,剧中骂起义军是流贼,还把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左良玉当作象史可法一样的爱国将士来歌颂。左良玉哭祭崇祯时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就是骂那班文臣武将镇压农民起义无能。同时作者虽然怀着对明朝兴亡的遗恨,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思想,但由于本身是清朝的官吏,又加上清朝统治的严酷,作者对当时的民族矛盾就只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不仅称赞清兵“杀退流贼,安了百姓,替明朝报了大仇”(《闲话》),还讴歌康熙圣朝的祥瑞;不仅回避了清兵血洗扬州的惨剧,在结局里还掩盖了侯方域的变节,这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作品的思想成就。
文学史上原有不少传奇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但《桃花扇》的出现,却使这类创作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它把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南明的兴亡之感结合得更紧密。与它同时的《长生殿》比之以前的作品如《浣纱记》、《秣陵春》等算是结合得较好的。然而《长生殿》是通过兴亡之感来突出李杨的爱情,而不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样,《长生殿》在下本里就有部分情节离开了现实形势来颂扬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桃花扇》写侯、李的爱情是始终紧密结合明清之际的历史形势展开的。由于侯方域本身是参加过复社文人反阉党的斗争和史可法幕府的人物,通过他的一连串舞台活动就有可能比较集中地反映南朝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李香君是秦淮名妓,通过她,又正好从侧面反映出南明王朝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传奇《媚座》出总批(注:《荀学斋日记》说《桃花扇》评语是孔尚任自己的手笔。《桃花扇本末》则说,“皆借读者信笔书之”。然而批语中有些完全是作者的语气,在《桃花扇本末》中,作者也认为这些批语“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至少他是完全同意这些看法的。)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里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
锺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原书有《考据》一篇,列举传奇中许多重要历史事实所根据的文献资料。这种忠于客观史实的精神,在明清传奇中,除《清忠谱》外,是没有可以和它比拟的。然而作者又说:“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如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这就说明作者不仅忠于历史事实,同时是通过精心的艺术创造,如排场的起伏转折,情节的前后照应,角色的分配,曲白的分工等等,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传奇作品,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较好的结合。《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从作品的凡例、批语看,它是作者创造性地总结明清传奇作家创作经验的成果。
此外如人物的描绘、语言的运用,也有它独到的地方。如《侦戏》中〈双劝酒〉:“前局尽翻,旧人皆散,飘零鬓斑,牢骚歌懒,又遭时流欺谩,怎能得高卧加餐。”以独唱抒发阮大铖的牢骚,表现了他一副可怜相。“可恨身家念重,势利情多;偶投客魏之门,便入儿孙之列”一段白,似乎也不无反悔之意。但接着悄语:“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我阮胡子啊!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终于露出其奸邪、阴险的豺狼本相。这样唱词和宾白的配合,惟妙惟肖地刻划了阮大铖的形象。《余韵》中〈哀江南〉套曲更是传诵的名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离亭宴带歇指煞〉
然而,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主张“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这实际是许多文人传奇戏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