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长生殿 惊变 赏析
《长生殿 惊变》
《长生殿》是已中国戏曲形式重现了唐天宝年间以宫廷为中心的史诗概括,以帝妃之恋为线索谱出了一幅优美的历史画卷,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与国事朝政相结合,反映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风貌。《长生殿》共分为五十出,《惊变》作为整首唱词的第二十四出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惊变》主要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欢乐忘情之际,安史叛军杀过潼关,因唐明皇的“因爱致祸”使得国破,妃亡,身败的惨状,而后得到民众的支持打败以安禄山为首的叛军终而复国这样的历史过程。
从本出的题目《惊变》可看出国家的动荡变化十没有任何准备的突变,第二十二出《密誓》与本出形成强烈的对比和转换,由欢乐忘情到安史叛变这样急促的情节转变给读者一大震撼。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以秋色为背景将分为调适的十分清新舒适,“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斑斓:柳添黄,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洪升将景色描写的十分悠哉细腻,以秋色与前文承接,渲染了唐明皇与杨贵妃陷入爱河的气氛。两人“携手向花间”,体会秋色之美。
而后作者详细描写了唐明皇与贵妃饮酒作乐的和谐画面。“朕与你清游小饮……记得那年在沉香亭上赏牡丹……其词可佳。”唐明皇与妃子一边小饮一边回忆甜蜜的赏花往事,好不快活。在饮酒作乐期间,作者主要描写乐杨贵妃的动作以及神态,“花一朵上腮间”“金莲倒褪”,”思寻凤枕“。一系列的描写将杨贵妃刻画的美若天仙,这也是唐明皇被其美色迷惑的原因。
“喜欢欢”,“笑吟吟”,“闹纷纷”,“软哈哈”,“困腾腾”,“态怏怏”,“影濛濛”,“娇怯怯”,“软设设”。这样的三字形容词排列整齐,将二人互相对饮的画面点缀的极其富有色彩。强调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待在一起时欢乐无法比拟。
作者占用大篇幅的文字描写了帝妃嬉戏的画面,以如此欢乐的情节作为文章的开头,为了铺垫后面动乱的混乱悲壮的场景。以如此大的变动应和了本出的题目“惊变”,同时点出了唐明皇因陷入与爱妃的玩乐而误乐朝政,时安禄山趁机叛变,瞬时画面变为暗色,一片狼藉。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虹衣曲”作为战乱地开场句句将读者引入军马战乱地混沌画面。“安禄山起兵造反,杀过潼关,不日就到长安了。”交代地战乱地背景,安禄山叛变,而“守关将士”兵败,未能降服敌军。这时地唐明皇乱了分寸,“唬得人胆战心摇,肠慌腹热,魂飞魄散,早惊破月明花粲”。这几个形容词把唐明皇内心毫无准备得恐惧和紧张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反映了唐“因情致祸”的严重性。
而后唐明皇决定在宫中躲避,并准备军马,即日出征,而这时的百姓们遭了殃,人群互相逃窜,崔蔡了社稷,百姓安危难保。作者于此同时描写了唐明皇对杨贵妃十分心疼,如此“自娇慵惯”“怎样支吾蜀道难!”“我那妃子呵,愁东你玉软花柔将徒路趱。”唐明皇对杨贵妃遭遇如此动乱而感到心痛,这种感情被表达的十分明显。
整出剧以先扬后抑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大落差,前文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低飞嬉戏玩乐为中心,描写了二人饮酒,“浅酌低唱互更番,三杯两盏,遣兴消闲”的悠哉呵闲情雅致,后文以抑胃主将安史动乱,安禄山叛乱将情节推向高潮,描写了战火纷飞的画面,
小生叹息“哎,正尔欢娱,不想忽有此变,怎生是了也!"这样的叹息具有细微的讽刺
意味,讽刺了唐明皇因与妃子作乐未意识安禄山造饭的动向,误了朝政。作者将战乱时的场面描写的十分形象,有所感触。“稳稳的”与“忧忧的”相对比,反映了宫内与宫外在战乱时的两种氛围。“腾腾的烽火烟”。“黑慢慢乾坤覆翻”。由三字组成的形容词十分形象的描写了战火纷飞时民不聊生的境况。“一轮落日令长安”将长安城顿时变化的荒凉之感描绘的十分真实,扑面而来。
最后由四句描写战乱的诗句结尾,将悲凉的氛围展现到极致。作者运用适当的形容和描绘将战前,战后的境况,将“惊变”描写的淋漓尽致。
范文二: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长恨歌》白居易
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的洪昇原作有五十折,此本由顾笃璜精选其中二十八折,围绕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上、中、下三本,需7个半小时才能演完。上本,集中于唐明皇、杨贵妃的钗钿情缘;中本,叙说杨
贵妃由极宠至极悲;下本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月宫重会,圆满终场。由台湾方面投资500万人民币,苏州昆剧院等单位挑梁主演的舞台大戏,由于恪守了传统,将中国历史上昆剧最鼎盛时期的模样原汁原味呈现在舞台上,这部糅合了历史、文学和超现实想象的宫廷罗曼史感动了到场的每一位观众。
剧情简介
唐明皇心爱的宠妃杨玉环,不但娇羞动人,更娴熟音律,入宫即得三千宠爱在一身。玉环不仅得宠,杨氏一门也尽得提拔。兄长杨国忠位列丞相,却穷奢极欲纳贿专权。神仙嫦娥知明皇通识乐理,将梦中的玉环召唤至月宫,传授她“霓裳羽衣”仙乐,玉环依照梦中记忆谱曲,与明皇合制了传世之作《霓裳羽衣曲》。玉环喜嗜荔枝,明皇特命从中国南方以快马进献,递送的驿吏踏死了无数百姓的良田,民怨四起。
七夕之夜,玉环与明皇相携盟誓,银河上,牛郎织女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而大唐宫中的甜蜜时光却因一场暴乱而成镜花水月,面对暴乱,明皇亦挽救不了玉环的命运。平乱后,明皇命人用檀木塑了玉环的座像,将思念与忏悔之情赋予雕像。死后的玉环,不但受到土地神的眷顾,而且受到织女的同情,助其重新列入仙班。在嫦娥、织女等众神的帮助下,二人终于在中秋夜月宫重圆,永不分离。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
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洪升也是因为在孝懿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
《长生殿》 这是一幅明代缂丝作品,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定情于华清宫长生殿的场面。按宫廷中深沉暗光的场景,其用色以绛红紫黑等暖色调为主,用捻金线勾勒渲染,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宫廷气氛。所用缂丝织法有齐缂、平缂、鳞缂等。尤其是以金线勾勒景物轮廓,取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
对昆曲发展的影响
康熙(1662―1722)年间,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集大成式的重要昆曲作品相继问世,标志着新一轮昆曲创作高潮的到来。
经济与管理学院 许斌宇
2009302350038
范文三:长生殿
《长生殿》
一、作者考
洪升(1645~1704)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一(1645.8.21),时全家正在逃难之中,满月后才回到城里。洪姓是钱塘的望族,世代书香。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喜谈论,出仕清朝。外祖父黄机,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生平事略 洪升少年时期,曾就业于陆繁□、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受到他们遗民思想的熏染。他学习勤奋,很早就显露才华,15岁时已闻名于作者之林,20岁时已创作了许多诗文词曲,受到人们称赞。康熙三年(1664)七月,他与舅父之女黄兰次结婚。4年后,赴北京国子监肄业。因未得官职,失望而归。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的"家难",为父母所不容,被迫离家别居,贫至断炊。康熙十二年(1673)冬,他再度前往北京谋生。两年以后,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李天馥和王士□诸名流的赏识和培养,诗名大起。卖文为活,而傲岸如故,"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徐麟《长生殿序》),对现实颇为不满。康熙十八年冬,其父以事被诬遣戍,他奔走呼号,向王公大人求情,并且昼夜兼行,赶回杭州。奉侍父母北行,后来遇赦得免。为此他已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他开始注意到了民间疾苦,写了《京东杂感》及《衢州杂感十首》等诗,对人民历遭兵灾及水灾,倍加同情。他还写了《长安》诗,其中有"棋局长安事,傍观迥不迷。党人投远戍,故相换新□"之句,深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与朝政翻覆,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深的认识。
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把旧作《舞霓裳》传奇戏曲改写为《长生殿》,传唱甚盛。次年八月间,招伶人演《长生殿》,一时名流多醵金往观。时值孝懿皇后佟氏于前一月病逝,犹未除服,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为 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弹劾。洪升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与会者如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都被革职。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此案的政治背景为当时朝廷内南北两党之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学为首,多为汉族官僚;北党以相国明珠为首,多为满族官僚,互相抨击。洪升与南党中人较为接近,且素性兀傲,其《长生殿》中有触犯当时忌讳之处。北党借此发难,欲兴大狱。康熙帝故示宽柔,除对与会者作了处理外,并未深究《长生殿》剧本。洪升突遭此难,在京中备受白眼揶揄,不得已于康熙三十年返回故乡杭州。他疏狂如故,放浪西湖之上,写诗填词作曲。康熙三十四年,《长生殿》付刻,洪升的老友毛奇龄作序,序中说:"予敢序哉?虽然,在圣明固宥之矣。"明确指出康熙帝已不再追究这部剧本。康熙三十六年,江苏巡抚宋荦命人安排演出《长生殿》,观者如蚁,极一时之盛。洪升在宴席上"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尤侗《长生殿序》)。自此之后,吴山、松江等地相继演出。康熙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集南北名流为盛会,独让洪升居上座,演出全部《长生殿》,历三昼夜始毕。自江宁返,行经乌镇,酒后登舟,堕水而死,时为六月初一(1704.7.2)。
戏曲与诗文创作 洪升的著作现存 6种:《诗骚韵注》(残缺),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杂剧《四婵娟》,传奇《长生殿》。词曲散见他书。其他戏剧作品,如《沉香亭》、《舞霓裳》、《回文锦》、《回龙记》、《闹高唐》、《锦绣图》、《长虹桥》、《天涯泪》、《节孝坊》等均已失传。
洪升的诗在当时有一定名气。集中多是纪游、赠人和感怀之作,内容大都感慨自己的坎坷身世和抒发个人的穷愁,调子比较凄凉。间或也有感慨兴亡及同情人民的诗篇。他的诗虽然思想不甚深,却具有真情实感。诗风接近唐人,于平淡处见工力,无雕琢矫饰之弊。他的散曲现存者有 5个套数,虽是应酬之作,却也透露出他潇洒恬淡的情怀,造辞遣句,清新秀逸,可以看出作者的工力。
洪升致力于戏剧创作,在《长生殿》之前写过不少剧本,现仅存杂剧《四婵娟》。此剧仿明代徐渭《四声猿》,四折各写一个故事,有谢道韫咏雪、卫茂漪簪花、李易安斗茗及管
仲姬画竹。剧中表彰了她们的才学,并且赞美具有文学艺术气氛的家庭生活。洪升根据自己的爱情理想,把古往今来的夫妻分为四种类型,即"美满夫妻"、"恩爱夫妻"、"生死夫妻"和"离合夫妻",赞美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是千古第一等的"美满夫妻",堪作后人的榜样。
二、故事来源
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一直就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除正史之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开天传信记》、《酉阳杂俎》、《国史补》等均有零星记载,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此后一发不可收,出现了宋代乐史的小说《杨太真外传》,元代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庚天锡的《杨太真霓裳怨》、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与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屠隆的《彩毫记》等诸多戏曲作品。这其中,对《长生殿》影响最大的是《长恨歌》与《梧桐雨》。《长恨歌》是写作《长生殿》的最早的依据,而《梧桐雨》与《长生殿》两者先后之间是一种直接的继承关系。
《长恨歌》是继《孔雀东南飞》、《木兰词》等民间叙事诗后之后,更为工整完美,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它比较客观地叙述了一个故事,注意故事的情节和结构,以最大的努力追求故事本身的优美动人。在诗中,白居易并不没有把唐明皇与杨贵妃作为一个真实的帝王的形象来描写,作者只是利用了这一个题材,把李、杨由历史人物变成了传奇人物。所以作者一方面美化了他们的爱情,另一方面没把“安史之乱”归罪与杨贵妃,通过他们歌颂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白朴的《梧桐雨》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却大有不同。白居易的《长恨歌》涉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关系时,有意掩盖唐明皇夺儿媳的行为,说杨玉环“养在深宫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在《梧桐雨》中,白朴一开始就交待了杨玉环是唐明皇儿子寿王的妃子,因具有人间少有的嫦娥之貌,唐明皇一见倾心,先将她度为女道士,然后娶入宫中册为贵妃。可身为贵妃的杨玉环却与唐明皇的义子安禄山有男女私情,安禄山起兵时说:“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白朴这么写显然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两人的爱情。“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成到衰的转折点,他把李、杨两人的爱情故事放到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写的是人世沧桑之感。尤其是剧中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历经患难的唐明皇独自面对杨贵妃画像秋夜听雨的描写,把繁华已去,盛景不再,只剩下孤独寂寞时的悔恨和哀怨写得百转千回。这种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通过李、杨爱情故事敷演出来,尤为惊心动魄。
洪昇历时十余年对前人的一些作品进行了总结性的加工,写就了他规模巨大的传奇《长生殿》,可以说是前人有关李、杨爱情故事的集大成者。在内容上,《长生殿》直接继承了《梧桐雨》,作为全剧骨架的《密誓》、《惊变》、《埋玉》、《雨梦》就是以《梧桐雨》为底子,其它的如《权哄》、《合围》、《献饭》、《舞盘》、《哭像》等几出也是《梧桐雨》已有描写或者曾经提到的。在此基础上,洪昇对史料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凡史家秽语,概肖不书”(《长生殿·自序》),按照传说的面目给李杨的爱情故事作了新的发展,活灵活现地塑造了李隆基、杨玉环、安禄山、杨国忠等一批中国戏曲历史画廊上的经典人物形象。同时,洪昇又把他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见解和理想寄寓在李、杨的爱情故事之中,使得《长生殿》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主题深刻,成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
三易其稿的创作过程根据洪昇本人《长生殿·例言》中对该剧创作过程的介绍,他曾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第一稿是因为感慨李白的身世,遂以李白遇唐玄宗写了《清平调》三章为主要关目,大致与屠隆的《彩毫记》相类,取名《沉香亭》。其用意不过借李白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可以推测,这本中李杨情缘会得到描写,但不会占主要地位。后
来他的朋友毛玉斯批评《沉香亭》剧本的排场过于熟套,他就删去了李白的情节,增加了李泌辅助康肃宗中兴的内容,这便是第二稿,剧名叫《舞霓裳》。在这一稿中,李杨的情缘已占据主导地位,但作者持否定态度。说明洪昇已经把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从个人的身世感怀上升到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兴亡的思索。第三稿为最后定本,洪昇进一步想到“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并深深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白朴的《梧桐雨》中李、杨爱情故事所打动,于是再次对剧本大加改动。他去掉了李泌辅佐肃宗中兴的情节,并吸取唐代“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这十余年三易其稿的过程,既是对剧本主题、人物、情节不断酝酿、修改的定稿的过程,也是作者对其个人遭遇、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哲理认识的不断深化、成熟的过程。洪昇朋友徐材说他“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天籁集跋》)。
三、艺术高度
第一, 作品规模宏大,全景式反映历史,是一部唐朝天宝年间史诗性的鸿篇巨制。 全剧共分五十出,每一出的标题仅两个字,如果串联起来,你会发现,就是唐天宝年间最大事件的史诗概括,是以宫廷为中心,以帝妃爱情为线索,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如,定情,贿权,春睡,幸恩,权哄,合围,夜怨,侦报,密誓,陷关,惊变,埋玉,献饭,冥追,骂贼,闻铃,情海,剿寇,哭像,刺逆,收京,看袜,弹词,私祭,仙忆,改葬,雨梦,觅魂,补恨,寄情,得信,重圆。。。。。。
但作品不是繁杂的历史翻版,而是去掉了许多枝蔓,还把安禄山封爵之时,虚构了原本那时职位不高的杨国忠,此时已成为宰相,让安、杨的矛盾一开始就呈现势均力敌的角斗态势,宫廷裙带角逐,外戚与藩镇既勾结,又斗争。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风貌,无不艺术地呈现出来。
第二, 作品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丰富而复杂,人物命运烙印上时代悲剧色彩。 李隆基作为皇帝,却性格懦弱,放国事不管,沉湎于声色。国事衰落,而他却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嗜好,命令从几千里外快马传送新鲜的荔枝。一路上,飞马践踏了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撞死了可怜的老人,官吏还沿途抢掠马匹,如土匪一样祸害百姓。李隆基和杨贵妃享受着新鲜的水果,而百姓却哭天天不应,诉地地不灵,投诉无门,痛不欲生。这种鲜明的对照,预示着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也为后来官兵哗变埋下伏笔。
而李隆基在逃亡的路上,有百姓老汉主动为他送饭。虽然是粗茶淡饭,却让李隆基感慨万千。皇帝不能爱民如子,只能害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献饭并不图皇帝所赐银两,而是希望他管好国家,给百姓带来安定生活。
杨贵妃死后,遗落在路上一只香袜为一位农民大嫂拾到,无以为生的农民大嫂,向前来到马隗坡前瞻仰美人断魂之坟墓的游客展示此袜,收取小费,勉强苟活。这一细节,更增添了戏剧和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
第三, 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现实与幻景交错,史实与演绎结合,构思奇特。
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如安史之乱,如全军敢于在皇帝面前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等,都是忠于历史的写实。同时,还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现实与幻景交错,如写杨贵妃的香魂不散,最终与李隆基在天宫团圆。其唱词也十分感人[豆叶黄]“乍相逢执手,痛咽难言。想当日玉折香摧,都只为时衰力软,累伊冤惨,尽咱罪愆。到今日满心惭愧,诉不出相思万万千。”俩人相拥而泣,泪湿衣衫。[五供养]“仙家美眷,比翼枝连,好合依然。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添注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和562页)这种奇特的构思,符合人们追求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人们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希望真善美
永远不朽的心理,也是对因果报应论的一种升华。这种手法是在对《长恨歌》和《梧桐雨》继承的基础上,更为大胆和超乎寻常的超越。因此,使作品更加浪漫,更加丰富而深情,更加一波三折,更加生动感人。
第四, 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堪称不朽的艺术精品
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如第二十四出《惊变》[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斑斓:柳添黄,蘋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把秋景中,队队归雁南飞的壮美景象和花园中柳叶黄,桂花怒放的典雅之美描写得呼之欲出,读之陶醉,听到昆曲的优美的旋律更是在人们的脑海中、眼帘中再也挥之不去。。。。。。
又如第二十九出《闻铃》把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热烈讴歌推向了极致,如深深打动观众并被广泛流传且传诵不衰的名句:[前腔]“渐渐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着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 (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326页)今天读来,这些情景交融的优美名句,仍能让人泪湿衣襟。
作者有意识地把李、杨爱情与唐代安史之乱联系起来,写出了封建帝王和妃子的"逞侈心而穷人欲",以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造成他们自身的爱情悲剧;同时也真实地描绘了唐代天宝年间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表现了一代王朝由盛而衰走向没落的命运。 作者成功地写出了李隆基倦于政事,耽于安乐,"弛了朝纲,占了情场",把国家陷于苦难的深渊。他因宠爱杨玉环,而使杨家一门贵显,杨国忠专断朝政,炙手可热。为了博得妃子的欢心,不顾万里之遥,命令臣下进贡新鲜荔枝。贡使的马匹沿途毁坏了庄稼,伤害了人命,全不在意。作者把《进果》一出安排在《偷曲》和《舞盘》之间,以宫廷的享乐和人民的痛苦形成对比,大有深意。作者写出了帝王的爱情并不专一,因此李、杨 之间尽管缠绵缱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波折和污点。七夕密誓之后,两人的爱情有所发展和巩固,然而渔阳颦鼓已动地而来,他们终于自食苦果。为了平息御林军的愤怒,皇帝不得不在马嵬坡下牺牲妃子,以挽救他自己的政治生命。从此他感到内疚不已,晚年沉浸于痛苦之中。
作者处理杨玉环这个人物也有特色。他并不像明人传奇《惊鸿记》那样写"太真秽事",而是写出了一个帝王宠妃的既骄纵、悍妒又温柔、软弱的典型性格。在争夺君王的爱情时,她对敌手是毫不留情的,正如她在《夜怨》一出所说:"江采□、江采□,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而当她得宠时,又时时不免"日久恩疏"的惊恐。作者对她既有批判,又有所同情。尽管她在马嵬坡下自尽,承担了一切罪恶,但作者并没有把安史之乱的全部罪责归之于她。《弹词》一出中,以铁笛擅名的李□说:"休只埋怨贵妃娘娘,当日只为误任边将,委政权□,以致庙谟颠倒,四海动摇",也代表了作者的观点。
作者通过《贿权》、 《禊游》、 《疑谶》、《权哄》、《进果》等出,写出了皇帝和贵戚的穷奢极侈,宰相的弄权误国,权臣间倾轧不已,官僚们趋炎附势,志士仁人痛心疾首,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郭子仪发出感叹:"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疑谶》),农夫高呼"一年靠这几茎苗,收来半要偿官赋,可怜能得几粒到肚!"(《进果》)都是代表封建社会人民的不平之鸣。
与□相杨国忠及逆藩安禄山相对照,作者精心塑造了郭子仪和雷海青这两个出身低微的英雄人物,他们忠心报国,大义凛然。郭子仪武举出身,到京谒选,未得一官半职,然而他深怀忧国忧世之心,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以天下为己任,终于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灭贼复国。《疑谶》一场写郭子仪酒楼买醉,作者借此倾注了自己沦落不遇、愤世疾俗的情感。雷海青是一个乐工,当面痛斥安禄山:"恨子恨泼腥□莽将龙座□。癞蛤蟆妄想天鹅啖。生克擦
直逼的个官家下殿走天南。"并责骂那班降臣:"平日价张着口将忠孝谈,到临危翻着脸把富贵贪。早一齐儿摇尾受新衔,把一个君亲仇敌当作恩人感。"(《骂贼》)以琵琶愤击安禄山,终于慷慨捐躯,作者写来栩栩如生。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唱词涉及了满族统治者,再加上《弹词》一出表现了浓厚的兴亡之感,触犯了当时的忌讳,为康熙帝和明珠等满族官僚所不喜。 《长生殿》前半部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描写,后半部则显然加强了浪漫主义的描写。作者虽然谴责了李隆基因宠爱杨玉环而致国事败坏,无法收拾,然而对他们两人的爱情悲剧却很同情。他写李隆基退位后对过去之事有所悔悟,在深宫中为思念杨玉环而无限痛苦。他让杨玉环的幽魂也知道忏悔,一直怀念上皇。由于这种"真情",两人终于在月宫重新团圆。作者不但对李、杨两人加以美化和净化,而且特别宣扬一种"一悔能教万孽清"的思想。作者意图总结历史的教训以"垂戒来世",指出"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
《长生殿》是一部写得很出色的传奇戏曲。作者在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中来表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对历史素材加以精心选择和剪裁,进行了艺术的概括、集中和虚构,使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基本符合历史真实,而且全剧写得有声有色,许多场面强烈感人,把历史剧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者将李、杨爱情和安史之乱两条情节线索互相纠结、发展,组织得有条不紊,在布局和结构上也作了巧妙的安排,随处可见匠心。他更发展了著名的《琵琶记》中运用的对比的手法,使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天上人间交相辉映,一齐展现在观众和读者的眼前。而皇室的享乐和人民的受难,权□的争权夺利和有识之士的忧国忧世,上层官僚的卑劣灵魂和下层人民的崇高品质,形成强烈的对照,发人深思,是作者的用心所在。对人物的描写作到了充分的性格化,各种类型的人物都较生动,特别是对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人在一些场合作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曲辞优美,恪守韵调,也是本剧的显著特色。总之,它是一部"台上之曲"和"案头之曲"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当时民间流传的口谚说:"家家'收拾起'("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是明末清初作家李玉《千钟禄》中《惨睹》一出〔倾杯玉芙蓉〕的唱词),户户'不提防'("不提防余年值乱离"是洪升《长生殿》中《弹词》一出〔一枝花〕的唱词)。"它与当时孔尚任写的另一部历史剧《桃花扇》堪称双璧。洪升与孔尚任被誉为"南洪北孔"。他们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四、唱段欣赏
《长生殿》第二出,既名“定情”。生扮唐明皇上场唱【大石引子?东风第一枝】,表太平盛世帝王的心态和理想:“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引出浴后美人杨贵妃,李杨对唱了四首【大石过曲?念奴娇序】,皆以“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为合唱,表明两人的情深意长,欲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决心。合唱部分李杨与身边宫女太监一同唱,相当于民间婚俗中的“婚礼歌”。
李杨携手并肩,行向西宫,走进他俩的洞房花烛夜之前,有一个简短的定情仪式: [生]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袖出钗、盒介]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越调近词?绵搭絮】[生]这金钗、钿盒,百宝翠花攒。我紧护怀中,珍重奇擎有万般。今夜把这钗呵,与你助云盘,斜插双鸾;这盒呵,早晚深藏锦袖,密裹香纨。愿似他并翅交飞,牢扣同心结合欢。[付旦介,旦接钗、盒谢介]
【前腔】[换头]谢金钗、钿盒赐予奉君欢。只恐寒姿,消不得天家雨露团。[作背看介]恰偷观,凤翥龙蟠,爱杀这双头旖旎,两扇团圞。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 这段情节,基本上尊重陈鸿《长恨歌传》里的描写:“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剧情只是将“霓裳羽衣曲”移后了。
在中国人的婚俗中,定情需要借助物质形式,名曰“定情物”或“定情信物”。此物最为当事人看重,就像陈鸿所谓“授金钗、钿合以固之”,物以“定”为名,借以“固”情,意欲取“信”
于对方,这就是定情信物的效用。恋人们赠送信物,不但寄情于物,还以此作为自己忠诚于爱情的凭证。
人们是很重视定情物之有无的。唐代小说《莺莺传》里莺莺抵挡不住张生的情爱攻势,“自荐”了“枕席”,“佳期”之翌日早晨悲啼不已,就是因为:“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她觉得她与张生的爱情之所以不牢靠,缺少定情之物是一个重要原因。两人离别之后,张生给莺莺寄过一信,同时寄上发油(“惠花胜”)一盒和口红(“口脂”)五寸,显然不是定情物,莺莺给张生回寄的东西里,有“玉环一枚”,饱含了丰富的情感信号。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这时的崔张爱情已经衰落。
人们在定情信物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定情物首先要选择坚硬、牢固的东西充当,形式又须是有隐喻性的,隐喻吉利美好、成双成对的意思。李杨的爱情信物金钗,其质地为金,取其坚硬,蕴含“情似坚金”;钗又是成双的,制作成飞鸾的形状,正好是“在天愿为比翼鸟”的寓意。钿合,由盒身与盒盖组成,“两扇团圞”,“牢扣同心结合欢”的“扣”,正指盒身与盒盖的紧“扣”,更是男女和合的好喻意。崔莺莺向张生所赠玉环,“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所以古今信物中,常见圆形物,环形物,环佩,戒指,圆盒,成了示爱的形式,定情的符号。洪升说自己的《长生殿》剧“专写钗盒情缘”,“钗盒”作为定冠词修饰“情缘”,组成了固定搭配,钗盒在这里亦符号化了。如果说爱情也有品牌,那么李杨爱情的品牌就是“钗盒”。
李杨爱情故事自她诞生之日起,就有钗盒的身影,《长生殿》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李杨的钗盒情定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男女定情送信物在中国十分普遍,连帝妃之恋也不能免俗。穷人有穷人的送法,富人有富人的选择。中国民歌里有许多歌颂定情物的篇章。明清小曲中,名《素帕》、《汗巾儿本是丝织就》、《绣荷包》一类,即表现了这样的赠送情物的恋俗。有一首【湖广调】《绣荷包》第二段这样写道:“我为情人才把荷包绣,快快的给他罢哟,喝喝咳咳,方算把情留,快快的给他罢哟,喝喝咳咳,方算把情留。” 其第一段描写“姐”对情哥哥的千叮咛万嘱咐“莫要忘了咱”,可总觉得不牢靠,保不定他不当耳边风,于是赶紧绣了个荷包,“方算把情留”,愿他以后能够见物如见人,见物能思情。
人们看重定情物,所以对毁坏情物也看得很严重。【劈破玉】《汗巾儿》就写了这样一幕:“汗巾儿汗巾儿谁人扯破?快快说快快说不要瞒我!若还不说,就有天大的祸。汗巾儿虽然小,汗巾儿情意多,作践我的汗巾儿,如同作践我!” 毁坏定情物,无疑就是对爱情的践踏,更可怕的是,不知道毁坏者是眼面前的这个男人呢,还是另有“第三者”?所以让女子气急败坏。黛玉和宝玉怄气,也用剪子剪坏过她绣到一半的荷包,之后两人又痛心疾首。毕竟,定情物的毁坏,不是好兆头。
除了《长生殿》,还有不少爱情剧作,围绕着定情物展开剧情、塑造人物,如《刘文龙菱花镜》里的菱花镜,《王月娘月下留鞋》里的绣鞋,《朱文鬼赠太平钱》里的定情物是鬼女所赠。关汉卿《玉镜台》写一对老夫少妻的婚姻生活,玉镜台是他们的定情物。南戏《荆钗记》里王十朋初穷困,只得将木制的荆钗作为定情物送给钱玉莲。汤显祖《紫钗记》里,李益拾了霍小玉的紫玉钗,后来作了两人的定情物。孔尚任《桃花扇》中的那柄与全剧相始终的宫扇,是侯(方域)李(香君)爱情的凭证。现代戏剧《罗汉钱》,表现乡村老百姓的感情生活,男赠女的定情物罗汉钱,和女赠男的定情物小方戒,见证了小飞蛾、艾艾母女两人的爱情两重天。定情信物在爱情中举足轻重,所以多为作者拿来做了剧名或者剧名的一部分。 定情时的恋人,大概都以为自己的爱情是“定”了的,最牢固的,不料,爱来得快去得也快。李杨这对帝妃情侣,在他们今后的日子里,凡有金钗钿合这两件定情物再度出面,多是大好而不妙的时候。
所以《长生殿》,特别是上半本的剧情,其实是定情、定情、再定情。一再努力定情而情难定,正是李杨的难题,也是天底下男人女人共同的难题。
范文四:长生殿
长生殿
》是清初剧作家洪昇(1645年—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述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
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全本共有五十折,体制宏大,演出壮观,涉及人物众多,有以李、杨为代表的皇室贵族人物,有雷海青、乐师李龟年等不畏强权的忠君爱国之人,更有安禄山、杨国忠等反面人物,以及作品后半部广泛涉及的仙界人物。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尤侗作《长生殿》序
作者简介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范文五:《长生殿》
论《长生殿》之杨玉环的悲剧色彩
“唱不尽兴亡变化,弹不尽悲伤感叹”,作为兴亡变化中的这一段天宝遗事,经历了《长恨歌》到《长生殿》的穿越。在浪漫的云雾中,《长生殿》这一朵宫廷剧的娇花向我们呈现了一段灿烂的爱情,她的美丽为我们所认同。从“长恨”到“长生”,作者意图用精神的“长生”消解现实的“长恨”,以减轻这一剧作的悲剧的意味。但是作为一段遗事,她美丽的悲伤永远无法摆脱苦涩的味道。作为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身上便有这一抹消散不了的悲剧色彩。
一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一位美丽而又富有才情的女性,杨玉环的陨落,毫无疑问是个悲剧。作为一个有着进步意义的女性,最后她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红颜祸水理论的受害者。同时最为悲剧人物的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剧身份,这更加深了她的悲剧色彩。
洪昇把帝、妃之情放在合理的婚姻框架中,尤其成功塑造了才貌双全、对爱情具有平等专一追求的杨贵妃,今天看来,在那个年代的她身上已经隐隐透出女性意识的端倪。
杨玉环不仅拥有美丽的容貌,而且她“善歌舞,遂晓音律”,且“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的才情。《长生殿》中洪昇用了整整四出“闻乐”、“制谱”、“舞舟”充分展示了杨贵妃的艺术才华。杨贵妃谱制《霓裳羽衣曲》繁丽高雅,“反胜天上”,这让深谙音
律的唐玄宗赞赏道:“妃子,妃子!美人韵事,被你都占尽也。”“凭聪明,也堪压倒上阳花。”杨玉环在翠盘中的舞蹈《霓裳羽衣曲》亦是“恍如飞燕游龙”。作者把杨玉环塑造成不再是以色侍人的普通嫔妃,更是一个绝妙才情的女人,杨玉环的文化品质得以升华。杨玉环是“情”字的化身,生而为爱,死亦是因为爱。她追求平等专一的爱情,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对唐明皇与姐姐私通、与梅妃幽会而心生嫉妒。在高力士看来,杨玉环“也只合佯装不晓”,姐妹批评她“自逞心胸”。但杨玉环偏偏不认同,在她心中爱情只有专一不二,绝不与第三人分享。这其实是对男人们玩弄女人的否定,这也肯定了平等相爱、真情挚意的夫妻挚爱。
《长生殿》中杨玉环的形象超越了历代女子低眉顺眼、柔弱卑微的怨妇形象,更改变了传统上刁钻媚人、任性的泼妇形象。杨玉环多才多艺,美貌与智慧兼有,是一个张扬自我、追求爱情平等的新女性形象。但是作为画纸上雍容华贵的一朵牡丹,她的颜料是用血泪化成的。
最终,杨玉环自缢马嵬坡,“一代红颜为君绝”。美丽的星星竟然陨落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她的毁灭足够引起世人的同情与怜悯。其实不管杨玉环本身有多进步,她还是无法逃脱被赏玩的命运,她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造成的。她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是帝王的审美对象,是他们的个人物品。封建男权社会的存在使她身不由己的命运从此不可逆转。然而杨玉环本身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剧,她死于非命却毫无怨言,竟然给害
死自己的封建统治辩护。她在拜见织女时还积极的为唐明皇开脱罪责,“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她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未意识到自己是封建制度下的受害者,这一点更加重了她的悲剧色彩。
二
爱情对杨贵妃来说是何其的重要,但是她真正得到爱了吗?在我看来,在爱情方面她未必得到了真爱。
“江采苹,江采苹,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是”。在后宫的博弈中,杨玉环成功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三千佳丽的不幸之上。这并不是她的错,这只是后宫生存的法则,然而这种费劲心机得到的宠爱未必是真爱。
杨玉环其实是被背叛的,一开始唐明皇背叛他们的爱情,皇帝与妃子的姐姐私通,后来唐玄宗为自己的安危,杨玉环再次遭到背叛,最后自缢马嵬坡。鲁迅对马嵬坡事件有着自己的理解。据郁达夫在《奇零集》中回忆说:“他的意思是:以玄宗之明,哪里看不出安禄山和她的关系?所以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玄宗只以来生为约,实在心里有点厌了。到了马嵬坡下,军士们虽说要杀她,玄宗若对她还有爱情,哪里不能保全她的性命呢?所以这时候,也许是玄宗授意军士们的。”虽然鲁迅的观点不免太过独特,但是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马嵬坡,杨贵妃是否非死不可?玄宗作为皇帝完全有可能挽救自己的爱人。但是在马嵬坡,唐明皇屈服于军队的压力,抛弃了杨贵妃,“昧了他誓盟深,负了他
恩情广”,让她死于非命,这是彻底性的背叛。不管怎样唐玄宗没有和杨贵妃同死,实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美好誓言。
很多人都认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天地可表,但是在我看来一个有能力保护自己心爱女人的男人,不管他是帝王还是一个普通的丈夫,只要他爱自己的女人,是绝对不会容许自己女人受到伤害的更何况是死亡。如果为了自己的安危舍弃了自己女人的性命,再美的“我爱你,我很爱你”的誓言也只是一堆废话。现在已经很明显,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即使在杨玉环死后,唐玄宗一系列的失落反应也不足以说明他有多爱杨玉环,我觉得他的表现更倾向于一个政治家的失利,被抛入灰色地带的失落与孤单。在这种难熬的失败感中,他无比怀念当初被众人围成团的荣誉感,尤其是他的爱妃。《闻铃》和《哭像》两场,是洪昇竭力渲染的两折。李隆基一路上见云山重迭,孤雁哀鸣,触景生情,剑阁上雨打孤叶,风吹檐铃,使他肝肠寸断,痛苦万非。“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泊交相迸”虽然这一系列行为不是政治作秀,但是真情度很值得人的怀疑,很明显,唐玄宗是由自身出发,最终才想起他的爱妃。
所以可以说,杨玉环不仅命运具有悲剧色彩,她的爱情亦有苦涩的成分。
三
作为一个恋爱中的普通女人,杨玉环是被误解的。
封建社会对女性轻视,甚至是无视她们的价值,多少的巾帼与才女被历史埋没。但是封建社会在看轻女性的同时却又对女性提出诸多要求。“红颜祸水”是个值得玩味的此,这种对女性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男性幼稚而无能的讽刺,自己的错误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来承担。然而现实确实政治往往牺牲女人。杨玉环便是被人误解的女人,杜甫《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将杨玉环比作褒姒和妲己,还有人将“安史之乱”归因于杨贵妃和安禄山的淫乱。这只能说是女人在替男人伏罪。
政治的罪过不应该加在女人的身上,古今贤君明主不胜其数,他们的后宫佳丽也不会少,但是他们亡国了吗?所以在这方面来说,杨玉环还是悲剧的。在马嵬坡,众将士还是深信“红颜祸水”论,将国家的败亡算在一个弱女子身上,承担狐颜媚主的骂名。其实她只是一个深陷爱情的女人,她没必要也不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但是她仍遭人误解。这不仅是她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书中那个时代所有女人的悲剧。
《长生殿》呈现给我们一场宛如平凡夫妻一般的皇帝和妃子的爱情故事,不管我们如何理解这部作品,我们始终无法否认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它给我们一个美化了杨贵妃,同时能让现在的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