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
(中央广播大学)
国家承认学历 考证的首选
专科
行政管理、法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方向)、药学、建筑与施工管理、汽车(维修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学、金融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物流管理
为什么要化解债务风险
从全世界范围看,美国的债务水平很早就超过了103%,而日本的债务水平比更是早早超过了230%,从经验教训说一个国家即使债务收入比很高但只要欠的债主要是内债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多,如果欠的都是外债就容易出现经济金融安全问题,我国政府之所以一直强调债务水平总体安全可控其理论依据也就在这里。
(1)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是当今中国最能反映公有制经济预算软约束特征的病态经济现象。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地方党政官员都实行自上而下的任命式,有许多地方官员往往在4年或5年一届任期不到时就被升迁调转到其他岗位,这就在地方官员中普遍造成了追求任期绩效的短期行为,即只要在某地当了一把手就拼命融资借钱搞大拆大建,至于还债那是留给后任擦屁股的事儿,他大可不必操心,只是在自己任期内拼命借钱拼命上项目就算政绩突出,而不管留给后任的债务烂摊子到底有多大,这种现象在地方官员中已成了一种流行病传染病,中国目前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持续雾霾、房地产降温难等许多经济怪象都与地方官员这种预算软约束行为有或多或少的必然联系。
所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控制地方债务作为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非常有必要。
(2)从中国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的制度性特征说,如果某一个或几个省级地方政府出现了债务危机,从政治社会稳定上考虑,中央政府最终还会承担起兜底还债的责任,地方政府高杠杆率行为普遍化、债务危机普遍化以后,肯定会对中央政府的财政安全和全国的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中央政府必须从趋势上对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行为进行矫正。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攻坚战,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之战,全市上下务必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当前,债务风险的化解到了该认真面对整改的时候了,务必要强力推进,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要坚定信心、坚定目标。
从更高的层面认识到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大意义,作好这项工作是落实“四个意识”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一级党委政府驾驭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的绝佳机会。
1.宏观上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宏观大局不稳,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杠杆率还会上升,要在发展中消化杠杆率。
为此,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避免经济运行“硬着陆”。
2.策略上有序渐进去杠杆。
杠杆上得过快有风险,去的过快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要遏制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把增量控制住,再稳步推动杠杆率绝对水平下降。
3.结构上优化杠杆分布降低企业杠杆。
根据我国债务杠杆分布情况,可优化债务在政府、居民和企业之间的配置,政府和居民部门可适度加杠杆,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
对于企业去杠杆也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债务期限结构、在经济周期中的阶段等,有扶有控,稳妥有序开展去杠杆。
4.治本之策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杠杆率。
降杠杆根本上要释放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具体来说,一,简政放权、国企改革、兼并重组、僵尸企业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清费降税等多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淘汰低效生产者,推动资本向高效生产者转移,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债务清偿能力。
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推进债券市场规范发展,完善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建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三,继续深化利率、汇率、监管等相关改革,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的效率。
如何化解中国的企业债务风险
目前中国经济的债务风险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全国债务总量占GDP已经超过200%,靠债务拉动的经济危险重重,经济一旦停滞,巨额的债务将会造成社会动荡,2015年的地方债务为16万亿,这只是官方的数据,相信实际数据更高,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1、财政收入减少对土地收入的依赖,这个也是说了好多年,一直都没改变,去年房地产一受冷,地方政府财政就出问题了,土地卖不了高价了,公共支出又降不下去,导致负债率一下就上来了,根本解决法就是政府要想法从其他地方增加财政收入比如企业税收,当然这不是要增加企业负担,而是引进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反而要减税。
2、除了开源害的节流,精简地方政府人员,提升执行效率,减少寻租空间。
3、地方政府债务很多都是投资所致,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所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如何化解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政府性债务中最主要的风险,在于地方隐性负债。
解决政府债务问题,要有堵有疏、疏堵结合。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债务率为86%,根据2016年预算安排,全国政府债务余额达到29.7多万亿元。
从显性债务视角考察我国政府债务率,整体上仍处于安全可控水平。
虽然在体制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负所有责任,但在经济层面上,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处于由中央主导的经济分权进程中,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较充分的经济发展自主权,目前地方政府在事权上有一定独立的事权,所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可以不承担全部责任,所以这具有体制性的合理性。
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违约“不救助”“不兜底”,必须从体制上切断这种信用担保链条,彻底改变以往暗箱操作为特征的债务解决方式。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过高成因比较复杂,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其主要原因有财税体制、政府考核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几个方面。
(一)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间事权和财权高度不匹配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所占全国总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造成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高度不对称,地方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导致了地方财政状况不断恶化。
而《预算法》又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无法在体制内寻求收支缺口的弥补途径,于是转向体制外,扩大预算外收入和举债成为地方政府缓解收支矛盾的主要途径,而在国家对预算外收入和收费进行约束后,举债成为地方政府更易于操作的工具被广泛使用,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大量积累。
(二)不恰当的政绩观 部分地方官员对政绩工程的热衷,是推动地方债务的又一重要原因。
中国目前实行的地方政府经济绩效考核模式,决定了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升迁,往往通过地区经济发展成绩来谋求晋升资本。
而拉动经济增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大投资,在预算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举债投资就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方式。
在以GDP增长论政绩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不顾地方偿债能力和负债结构争相举债,使地方债务规模不断上升。
(三)地方财政制度不健全 地方财政制度不健全,也是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地方财政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分散管理、管理缺失以及多头管理方面。
缺乏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给债务信息统计、债务控制、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债务监督等方面带来了严重问题,进而造成债务存量不清、权责不明、规模失控。
目前很多部门都拥有预算外收支,这些并没有纳入政府一般预算范围中,财政部门很难对这些收支进行统筹和规划。
由于这些部门拥有财政收支管理权,也就可以像财政部门那样,通过举债来调节财政收支。
这些具有财政收入和财政行为的部门在资金紧缺时,往往绕开财政部门的监管而进行举债,致使政府债务不断增加。
财政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地方债务比较散乱,加重了统计和管理的难度。
长期看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途径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要着眼长远,这就必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完善的分税制度、严格的政府债务约束机制、健全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的债务管理机制等。
只有从多方位、全过程地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有效管理,才能力求实现标本兼治。
1、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根本是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根据财权与事权必须统一的原则,应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权。
我国目前共有28个税种,而要将这28个税种分到五级政府并形成与各级政府事权相对应的稳定的财权,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减少政府层次,按照中央、省、县三级分税。
中央政府的税收应以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为主,省级政府税收应以营业税为主,县级政府税收应以财产税为主。
同时,还应扩大地方政府的税种选择权、税率调整权。
此外,应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对称,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在防范与化解政府债务中的重要作用。
2、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确保地方政府债务按期还本付息,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通过年度预算安排、财政结余调剂以及债务投资项目收益的一定比例的划转等途径,建立财政偿债基金,用于各种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
考虑到偿债的长期性,偿债基金一旦建立,就应保持其稳定性,年度预算安排要作为固定支出项目,每年都应有所增长。
对有经济效益和偿还能力的项目,财政部门应对其经营效益情况进行监控,专设偿债基金账户,统一由财政部门负责还本付息。
建立地方财政偿债机制,把偿债基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不仅有利于消除目前地方财政因年度突然激增的债务支出所造成的地方预算难以有效执行的弊端,而且有利于保证财政偿债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严格控制新的财政债务的增加。
3、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政府债务风险预警...
我国采取哪些措施严防债务风险?
决算报告显示,2017年,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23619.35亿元,偿还当年到期一般债券2414.5亿元,年末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103631.79亿元。
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19961.59亿元,当年没有专项债券到期,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61468.01亿元。
“2017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165099.8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余额限额188174.3亿元以内。
”刘昆说。
在去年严堵“后门”开好“前门”、多举措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基础上,刘昆表示,财政部将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强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加强监督问责,从严整治举债乱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刘昆说,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
地方债务风险就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吗
是的,地方债务风险就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两个说法在各大财经媒体和学术论文中都是指的同一个意思。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指的是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而没有能力按期偿还本息所产生的风险,由此产生很多严重后果,比如导致政府财政不能正常运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退休金,没有资金投入公共事业建设,无力偿还银行债务导致银行金融风险等。
地方债务风险源自高额的地方财政赤字,当偿还高峰到来很可能会形成地方债务风险,对此要加强监管,杜绝地方政府盲目举债,让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等等。
怎么建立债权债务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建立债权债务动态管理台账。
各单位建立债权债务动态管理台账,载明债权债务对象、时间、原因、债务偿还计划、债权债务催收进度等情况,及时反映债务增减变化。
二是建立债务管理激励机制。
牢固树立“减债就是政绩”的观念,建立债务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将债务管理纳入各地各部门及主要领导的年度目标考核,对债务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并在财力和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
新增债务的乡镇和部门必须向县委、县政府说明情况,当年考核不得评为先进。
三是建立健全债权债务控制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制止新债“八个不得”、“三个不准”、“两项制度”的文件精神,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各种行为。
严格实行公用经费定额管理办法,认真落实车辆管理、办公经费管理、接待经费管理、会议费管理、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
不断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防止村级盲目举债。
四是完善债务化解机制。
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分别归类,明确债务偿还责任。
按照债务情况,分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偿债计划,逐步有序偿还。
县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上级及本级财政安排的偿债资金的使用监管,对发现截留、挪用偿债资金的单位,坚决扣减相应款额的偿债资金,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