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前,应该要知道什么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然后才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解决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官方的定义我就不说了,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老百姓吃的放心、安心,吃的健康和营养,但凡给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伤害或者影响的事件都可以划到食品安全问题里面。今天我们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这么多,不是说我们以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很好,只能说随着信息的不断地流通和开放,各种各样的消息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无数人知道,因此才会对社会对国家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这是每个从事食品行业人员都知道而且应该牢记的一句话。但接二连三的重大事件让我们不断反思,现在的食品真的还能吃吗?国家的相关监管部分都在做什么?什么食品才是既有营养又放心的?
很多人热衷于往境外去购买食物,觉得国外的食品肯定都很好,或者说就算不好也肯定比国内的要放心,但真的是这样吗?关于国外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还请楼主自己去查阅。
我们知道,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化学污染或者说是人为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害微生物的污染、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有害物质在食物链的蓄积以及加工工艺中造成的有害物质的合成等几种。不管时那种问题,肯定都会有解决办法,唯一的差异就是工作人员的职位和职责的不同罢了。比如说微生物的污染,就需要工厂的质检人员把好出厂关,而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对消费者就要有相关的食品常识。我没有出过国,也没有企业生产的经验,但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发现,我们国家现在和国外在食品方面的差距主要在两个字“信任”,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企业与机构部门间的信任问题,企业、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问题,当然这种信任不能盲目的信任,不是感性的信任,而应该是理性的,有理有据的。
不管发生多少问题,可能你也发现,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这件事情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更多的是对相关责任人的谩骂或者指责,所以常常到最后人是收拾了,但是安全的根还在那里,只不过暂时得到了抑制,但保不准哪一天又会冒出来。
有些人想说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食品管理技巧,但他们不知道,其实我们早就学了,而且现在都还在学,那你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学了那么久,问题却更严重了呢?我就举一个例子吧: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这是一个最先由美国提出的一种确保食品安全的技术,我们国家引进这项技术也是比较早的,而且你也可以看到,在很多企业的证书一栏,都有HACCP这个证,难道他们真的达到了这个证的要求?
国家从2000开始大学扩招,大学生的比例是直线上升,我国的高素质的人才也变多了,但有一个问题是,在众多的大学生中,又有多少人对食品问题是了解的。说一个直白的例子:在大学旁边的超市里面,去消费购物的肯定是大学生为主,但在购买食品时,又有几个人去认真的看了所买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添加的物质,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这个食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包装等。
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分的细一点的话,可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长期的问题就如常常食用油炸食品,短期的问题就如假酒、假奶粉等。我们现在关注的更多的是短期的问题,而对于一些潜在的问题一直是不闻不问。
另外你问为什么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我还想到一点,就是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变了,现在讲究的是快节奏,凡事都要快,加上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饮食结构单一,各种不利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也许也将一些安全问题给放大。
最后,总结一下:1.消费者得食品安全的常识,这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国民都能对食品常识有基本的认识,而不仅仅去最求贵的或者价格便宜的,而是理性的去消费,那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很好的控制。
2.做企业的良心,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仅仅靠财务报表是做不到的,它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我们国家现在的食品企业绝大部分都只是单纯的追求短期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跨国的食品企业。
3.政府的监管,最近国家的与食品相关的几大部门进行了整合,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但不断如何整合,如果执法人员不作为,依然没有用。
4.相关标准的调整,虽然我们现在要不断地出口创汇,但这与提高国内食品标准并不冲突,如果标准不提高,又何谈质量的上升。
4.媒体,虽然说媒体就是以新闻事件而吃饭的,但凡事都不能太过,最好都能实事求是
5.最后就是各部分、各人群之间的信任,只有彼此信任了,当有困难的时候彼此帮助,当发展壮大后相互护持,才能使我国的食品业不断开拓创新,虽然这一点我也认为难度太大,但毕竟是一中愿望。
好了,不写了,写的很乱,全是随心而写的,如果对你有用当然很好,如果没有,你就另外等答案吧。
即兴评述: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急求!!!!!!!
申论范文:保障食品安全 近几年,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的严峻形势得到了初步缓解。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准。
我国的食品生产和供给中还存在着食品制成品的合格率不高,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没有得到控制,一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检验手段不齐,法律意识不强,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监督执法队伍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量相比还很不足,执法水平还需提高等问题。
如何保障我国的食安全成为全民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思路 要切实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尽快完善我国有关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办法,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标准;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食品原料、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从原料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加强市场和海关的监管;加强有关食品安全的科技研究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准则,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食品。
二、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应达到的目标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规、条例、标准和管理办法,尤其是要建立明确和统一的农产品国家规范和标准,使对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和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农产品进行监督与管理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建立有效的食品原料加工制造、储运和流通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饲料、农产品和食品添加物生产许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
包括不合格产品和不安全食品的返回制度。
加大对食品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国外技术的引进工作,进一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通过采用先进的检验手段和仪器,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研究水平,逐步接近国际先进国家的水平。
逐步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包括适应我国现状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追溯制度。
三、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措施建议 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全力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并要总结以往食品安全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抓好农产品源头的监督和管理。
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延伸到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初加工的监管上,通过明确的农产品标准,规范对上市农产品的检验和执法力度,杜绝不安全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和用于食品加工,严厉打击在饲料中和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违规使用化肥、农药和违法使用、添加禁止使用的化学品的行为。
大力提倡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
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规程,将其贯彻到从原料进入、加工制造直至产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中,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强化对食品的质量控制。
根据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加强食品安全的需要,组织力量对现有食品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清理、修订和补充。
力求在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上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
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对产品检验增加投入,更新检验手段。
建立食品企业的示范工程。
逐步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管理。
当前应选择食品行业中影响食品安全较突出的产品,建立一套从原料到消费者食用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体系。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根据特点建立不同的食品安全示范工程。
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在全面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涉及食品安全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研究;要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研究,提高快速、准确鉴定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进一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抗性、病原的控制等预防技术和食品的现代加工、贮藏技术等。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
建立统一的全国性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使之能系统而全面地收集、整理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料。
这些信息资料是向社会公开的,使全社会都能及时、方便地获取各种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资料。
同时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用网络或其他形式与世界各国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同行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必须加强食品市场监管,严格监督执法,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打击力度。
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产成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
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尽快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并付诸实施。
为提高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应在社区广泛提倡建立规范化的超市,降低个体摊点的数量,保证和方便群众购买放心食品。
如何保障校园小额信用贷款安全?(即兴评述)
近些时候,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小到打架斗殴,大到伤害人命,一桩桩伤害事件触目惊心,大学有、中学有甚至小学也有。
校园原本是个纯洁的地方,怎么就染上了这些血腥、暴力、恐怖?我们在为这些暴力事件感到震惊、痛心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思,寻找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根源,探求避免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将校园暴力事件防患于未然。
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根源校园暴力事件看似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它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失误及社会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
1.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之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施暴的学生往往在贫困家庭、暴力家庭、离异家庭、溺爱家庭、缺管家庭等环境中长大。
一个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容易导致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健全,他们缺少应有的榜样示范和关心爱护,缺少安全感,不知对错,养成了刁蛮专横、唯我独尊的习惯,从而形成“攻击性的人格”。
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恃强凌弱,获得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借以释放心中的压抑感,也可以借此在同学中建立所谓的“威信”。
2.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之二:现行教育的“迷失”在高中学校的教育中,由于高考的压力,一味地关注成绩,强调竞争与个人奋斗,却忽略了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爱,忽略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
有些老师对待“问题学生”采取不理不睬、疏远隔离及言语讽刺等行为。
这些举动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大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抑郁的后果,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之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极易造成他们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让一些学生走上了施暴之路。
所以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基本停留在“说起来相当重要,做起来可能次要,忙起来基本不要”的现状。
3.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之三:暴力文化的泛滥高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诸多好莱坞影视作品及网络游戏或者书籍中所宣扬的暴力,助推了校园暴力的激增。
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暴力是无所不能的。
他们往往先好奇,再崇拜,然后去模仿,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默认了认为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时冲动,一时意气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严重伤害了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有的学生对公平、公正的学校规章制度失去信心,扰乱正常社会生活秩序等。
这种伤害对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尽管我们一直在学校规章制度上强调是公平公正的,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学校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学校失去信心,就连家长也会对学校失去信心。
校园暴力的存在和发生,使学生不得不挤出时间和精力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二、避免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与应对策略1.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除了校园以外,社会也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
社会环境的状况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原因之一。
要减少校园里发生的学生暴力伤害事故,需要净化社会环境,控制渲染暴力、色情的社会诱因,极力减少外部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灵的污染伤害。
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和学习的乐园。
在校园内,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道德理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我校举行了如“中国梦 中国情”经典诵读比赛、“最美石中人”演讲比赛、“德存细节、美在良习”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展示,达成育德的目的,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学校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暴力。
经常对学生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世经验和能力。
2.加强家校互通,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科学民主地管理教育学生家长的参与是校园安全的支撑,家长要承担起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切不可有孩子交到学校就一切不过问的心理。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远离暴力游戏,不要沉迷于网络,注意安全。
作为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平时也要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
平日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也不能一味的说教,要采取启发和诱导的方法和孩子谈话,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地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使教育呈现一定的成效,不可只是嘴上说说,平时要以身作则,更不能放任不管。
教师在学校里就是...
即兴评述:社会文明由细节体现
社会文明由细节体现文明,是一种素净上的华丽;文明,是一个空白中的色彩:文明,是夏日中的一丝凉风:文明,是阴雨中的一把雨伞,文明,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必需品。
仔细想想,不文明的行为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随手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以及有太多太多的小事,而且有些人已经把这些行为当成了习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会让我们的城市存在缺陷,如果我们都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再忽略那些小细节,讲究文明,那就将推动社会的大进步,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一直注重文明礼仪,而在当今社会,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却与文明古国的形象相去甚远,这都是因为一些国人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眼中,可能觉得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但是在人家看来,这样的行为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不文明,我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提升公民素质,开展实质性的文明大行动,第一,文明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从小就培养孩子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意识,第二,文明行为要重视生活中的文明小细节,小节之处显大德,细微之处见文明,细节虽小,却又见微知著的道理。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从细微处着手,那么这无数的文明细节定能够筑起整个社会的文明,第三,文明行为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假如人人都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那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干净的城市中;假如人人都从己做起那么我们的大气会更清新,我们不用再浪费纸和笔,真身边的一草一木,那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绿色的海洋”里;假如人人都节约生活中的资源,那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城市里;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从生活中做起,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好!文明细节是“天大的小事”。
开展文明大行动,培养中国公民的文明习惯,需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贵在持之以恒。
只有从关注“一步”之中的细节,从做好点滴的小事开始,在细微之处彰显文明,让文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文明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感染力、凝聚力、推动力,进而升华为一种城市名片、一种国家形象、一种民族精神。
文明社会的六个特征------摘自千字文华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并不总是遵循进化论(阶段论)或“国情特殊论”,而是有着某些贯穿始终、全人类共有的要素。
有几点是毋庸置疑的:文明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世界没有文明;文明与野蛮,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后果。
1、文明社会的暴力浓度低。
人类活得越来越好,首先得益于越来越安全,而来自同类的相互残杀,是影响人类安全感的第一大原因。
2、文明社会有稳固的财产权,并且边界明确。
所谓“好邻居不如好篱笆”,产权边界越清晰的制度,越能鼓励人们诚实守信。
私有财产受公平保护的程度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3、文明社会开放、协作程度高。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侵略中原,抢劫、杀戮,甚至吃人肉。
后来一些部落受中原人的影响,逐步懂得于汉人做生意,用畜牧产品交换茶叶、铁器等,从野蛮向文明开化,而那些坚持封闭自己的种族,最终被历史淘汰。
波普尔说:只有开放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凡是主动闭关锁国的社会,一定会陷入野蛮、落后的恶性循环。
4、文明社会普遍遵守契约、目光长远。
人类会明白:依靠无休止的相互残杀,永远无法走出囚徒困境,斩草除根也无法带来长治久安,唯有切实建立共同底线、责任明确的契约。
使人类跳出动物范畴、成为万物之灵。
文明社会的远见还体现在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关切。
不回避不光彩的历史,不会透支国家和自然的未来。
5、文明社会遵循法治,法律保护所有人的自由。
在一个文明的国家,法律就是国王。
任何事物都严格遵循法治原则,任何公权力都必须受到法律制约。
契约“法治”精神是文明的基石;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越高,保护人民的权利越充分,这个国家就越是稳定繁荣。
6、文明社会的人们具有普遍的同情心,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关注生活细节。
如果一个社会里最弱小的存在也可以活得尊严、幸福,那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相反,如果总是停留在马斯洛所说的“最低层次的需求”---人们为了满足最低水平的食欲、性欲和安全感需求,就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
身在这样的社会,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动机追求更高尚的目标,美德和生活品质都将成为稀缺品。
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不断摆脱野蛮的进程;文明的最大功用,就是“让人活得像一个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话题评述 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