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孩子的闪光点不一样,有的学习好、有的孝顺父母、有的爱劳动、有的讲团结、有的反应快、有的讲卫生、有的吃饭不挑捡、有的爱护公物热情高等太多了。各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哪些
其实,对父母自身的要求挺高的,需要提前储备大量的知识。
和一个阳光的心态。
个人认为,阳光的心态可以稍微更重要一点,毕竟乐观本身,就可以影响孩子一辈子。
首先,帮孩子树立基本观念,比如,勤劳,坚韧,努力,仔细,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等等,这些优良品德,并不是说后天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努力,自己去顿悟,这样的话,还要家长干嘛?需要在点滴的小事儿上就有意识的去培养,比如说,勤劳,在孩子有能力做家务的时候,参与到房间的整理整洁上,并给孩子一个真诚的肯定,这会影响孩子很长时间。
其他的优良品质也是雷同的做法。
孩子自身的优良品德如何发现?这个需要家长自己有闪光点,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说个吃饭的时候,碰到的事情,隔壁桌,一个小男孩儿和其他桌的小朋友吃饭,闹得不愉快了,这小男孩儿的家长对孩子说,去!去骂他!去!别怕,我怎么教你的!那边的家长急忙把自己的孩子拉走了,这事儿给我的触动很大。
家长如果不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各个细节,何况是这种扭曲的教育了。
所以,正人先正己。
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又怎么教导孩子呢。
孩子的闪光点怎么写
孩子不会写作文是一些小学家长很关心的事情,不少家长更是为了辅导孩子写作文而发愁,其实家长的教导对于孩子写作文的帮助是很大的,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教孩子写好作文呢?下面就看看一些学校老师的指导吧!低年级 1~2年级 只要孩子张嘴说 就要给予肯定“好作文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好词好句的累积,而是一种思维的传递。
”中山路小学教师李静说。
孩子进入小学,家长就要引导孩子有逻辑地说话。
比如,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说玩得开心,家长可以一起帮他回忆玩什么最开心,引导孩子找出自己说话的重点,围绕中心再展开交流。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水平有限,家长可以在孩子练习写作时给予帮助,让孩子先口述表达观点就是不错的方法,建议家长把孩子口述的内容写到博客上,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重视,从而受到鼓舞和肯定。
“最好还是让孩子自己写出来,就算是很短的拼音加汉字的句子也好。
”李静称,孩子写作时,家长要陪在孩子身边,等孩子写完句子,要跟孩子一起研究他的“作品”,帮孩子明确中心思想。
李静说,仿写也是锻炼低年级孩子写作的不错方法。
家长可以买低年级孩子容易理解的小诗歌让孩子仿写,“哪怕是孩子只改了诗歌中的几个词,家长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低年级孩子的写作水平有限,只要敢张嘴说,家长就要肯定他,鼓励他。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过于心急。
”李静说。
中年级 3~4年级 别着急 从阅读开始“阅读能让孩子接触到一个从未认识的世界,也能让孩子对生活更有感悟。
”李静说,孩子进入三年级,会正式开始写作文,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家长可以先拿一些范文让孩子仿写,慢慢地就要抛开范文,写属于自己的东西。
孩子在仿写范文的时候,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分析范文的立意,还要帮助孩子一起开拓思维,寻找另外的立意和角度。
李静说:“真正的教育,是一门慢艺术,家长别着急,让孩子从阅读开始学习写作文。
”然而,如果家长把作文当“任务”压给孩子,必然会禁锢住孩子的思想,在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文的过程中,家长切勿给予过多的“条框”,应该让孩子写自己所想的,自己所深知的。
家长要引导孩子重视实际生活,把读书作为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将书中的内容和所领悟到的东西融入到生活中,重新认识生活后,再将自己体会到的生活落在笔头上,至于文章的句法、章法,这不是三年级起步作文应该重点关注的。
高年级 5~6年级 家长要降到和孩子同一水平友谊大街小学优秀班主任刘建云说,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词句积累,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
“如果家长看见孩子写作文就着急,这种情绪就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有畏难心理,如果家长无法控制自己,就姑且放手,让孩子自己写吧。
”在家长陪伴孩子写作文时,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成为孩子的朋友,把自己的水平降到与孩子的同一水平。
“家长要学会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及时地表扬他。
”刘建云说,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文时,是引导而不是强求,孩子无法接受家长的指导方法,反而会出现预想的反效果。
“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孩子,家长就会发现,孩子身上很多的闪光点。
”刘建云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为了指导孩子写作文,与孩子开始了“传纸条”的游戏,他和儿子通过传纸条的方式进行对话,通过自己的方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帮孩子理清写作思路,还将父子间的对话整理下来,时不时地与孩子一起回忆,父子更像是朋友。
巨人学习小助手温馨提示:巨人教育现针对各年级同学开设了暑秋成绩提高班,助大家在新学期取得好成绩。
巨人一对一特色辅导课程>全面衔接提升学习方案。
家长教育孩子,孩子成功的例子
朋友,您好! 您的提问非常好!确实,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达到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但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荐的视频资料,相信您就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里面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
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情况更为严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
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而个别人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打孩子进行体罚教育,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会报复到年老的父母和孙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啊!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
想要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兴趣和习惯,建议您赶快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启发孩子的智慧)。
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写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
作为父母,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和您一起观看(这个很重要,您喜欢看能带动他的兴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响),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时,您的提问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诚挚推荐各位家长和孩子们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又名《弟子规说明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
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
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确实悲哀啊!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
过度放任孩子的例子
“管”的恶果* 不但大多数思想家、教育家都同意,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不应仅仅是起床、上学、取得好成绩、看电视,而还有其他一些意义,这很重要。
亚里士多德将好的性格定义为正确的行为——对自己及对他人的正确的行为。
他相信好的性格是取得人生最终目标的重要条件,而人生的最终目标是快乐。
孩子变的目空一切、自命不凡 我总是很忙,不喜欢去商店买衣服。
直到有一天不能再拖了,我去了趟“香蕉共和国”。
抓了几条适合我尺码的牛仔裤冲进试衣间后,却发现它们都太大了,可我并没有减肥。
付钱时,我问收银员这些奇怪的尺码是怎么回事,“噢,”她回答说,“那是我们的‘虚荣心尺码’。
”我的头脑中一亮,“对,虚荣心尺码!” 我们都在用“虚荣的尺码”,实际上,“虚荣心尺码”已经从试衣间潜入教室和家庭,被用在了孩子身上:成绩单上的B奇迹般地变成了A,“良好”变成了“优秀”,参与者都成了冠军。
也许你孩子的房间里也放满了奖杯和绶带。
我儿子就有一个超大号的奖杯,甚至需要一间房子来专门摆放它。
他从足球队的医疗室把它拾了回来,纯粹为了炫耀。
我认识的一个5岁女孩在一次体操比赛中,被错发了的奖品,她甚至都不屑于换回来,她的房间早已堆满了各种奖品,这一点都不重要。
当然在父母眼里,孩子们更是最棒的。
然而,所有这些认可却造就了这样一代孩子,他们不知如何去应付那些奖杯和奖章后面的现实生活。
学校里的“虚荣心尺码”对孩子尤其不利,老师和家长们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而忘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莫琳?司多特曾写过一篇反对“自信运动”的很有力的文章。
她说:“过去,自信心的培养从来就不是最主要的,而且人们认为自信并不是独立的,它是成功、努力工作和责任感的产物。
只是近年来,在美国教育的历史上,单纯的自信心的培养才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她的观点是有争议性的。
但无论如何,自信心的培养已经在教室、操场,最重要的是在家庭里产生了影响。
这毕竟这是为了孩子好。
当孩子回答错问题时,老师并不正面批评,而是问“这是另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吗”? “虚荣心尺码”本身并不可怕,它仅仅是一个让人感觉良好的花招。
这就像调整体重计让我们的体重显得比实际要轻一样。
但是,利用这种技巧教育孩子却会鼓励他们自命不凡的心态。
他们期望世界围着他们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最好的东西,“有权”过最好的生活。
这样,他们就很难做出符合道义的选择,也很难同情他人。
这种做法也使家长很难分清什么是孩子想要的,什么是他们必须的。
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司博克博士是这方面的权威。
严格的规则,正式的进餐时间,教条主义的育儿模式——男孩子不玩娃娃,孩子们必须在晚上八点以前睡觉——统统被修正。
家长们不愿强制孩子,他们变得不再严厉教条,而是更易于沟通。
这些改变大多有很好的结果,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很喜欢那种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新型亲密关系。
但是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一些家长不假思索地就投入了这种流行的家教方式,甚至忽视了一般的常识。
例如,让孩子自己作选择,家长认为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能力。
一个学龄前儿童就可以是这种家教方式的运用对象:“你愿意自己走到车上呢,还是愿意让我抱你过去?”“你愿意穿牛仔裤呢,还是针织裤?”在很多情况下让孩子自己选择是个不错的方法。
但其实孩子往往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他还是要上车,还是要穿裤子,父母提供了两种可接受的,对他们合适的选择,但这些选择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只是在限制他们时稍微放宽一些。
还有很多父母自欺欺人地相信他们的孩子有能力做出选择,而且不仅仅是在两种可能之中做出选择。
这样家长很容易就会犯一个错误,即让孩子决定与他们的成熟程度和经验不相符的事情。
实际上,即使有家长的提示,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负担,这种负担来自于选择所导致的失败的压力。
其实,童年时期的一件乐事就是不必做出决定,不必做某种选择。
这种不恰当的选择不仅会造成孩子们的焦虑,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不清楚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
慢慢的,真实和虚假的界限也模糊了。
小山姆真的能够在巡洋舰型汽车和切诺基吉普车间做出选择吗?他真的相信是他在选择买哪一种车吗?在这种情形下,生活对孩子来说就成了一种挑战,没有魔石可以告诉他什么是真的,什么不过是开开玩笑。
孩子们需要的是在那些有责任由他们自己承担后果的事上做出选择。
如,你要是一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作业,那你不得不告诉老师你没有完成作业了。
自命不凡的孩子们觉得自己是万物的中心,应该得到关注,这种认识他们从小就有。
他们不懂得容忍,所有的要求都会被满足,他们被宠坏了。
家长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感觉——如果不带她去,她会多失望啊!如果他做得不好,会多伤心呀!——而不是将这些情况视为重要的学习机会。
关心孩子的感受的这种冲动本意不错,但如果对孩子的需要过于敏感,有时就会产生反作用,孩子会因此失去培养他们情感和韧性的人生体验。
一位富有经验的高中指导老师不久前对我说:“这是我所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