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磨阳工,人们习惯于将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磨洋工”。其实,最初“磨洋工”并不是指磨蹭、怠工的意思,而是指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中国旧式的房屋建筑,官宦人家一向讲究“磨砖对缝”。磨工,就是指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当于现在的勾缝和打磨石类的装修
关于自我认识的范文
自我认识 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
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
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
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
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
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
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
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
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
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
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
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
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
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
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
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
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
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
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
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
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
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
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
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
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
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
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
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
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
关于青霉素的理解与认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1680.htm?fr=aladdin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说说你对“见义勇为”的认识和理解
现在网上有说支持见义勇为的,也有说反对见义勇为的。
理由都比较充分,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觉得,无论怎样说,见义勇为都应该是支持的,是应该鼓励的。
每个人都是社会成员的一分子,社会上的事情谁都有责任的,路见不平,拨刀相助也是中国的老传统。
人人关心人人相爱,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如果没有见义勇为,大家看到有人在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时却没人管,人在受到不法伤害、在渴望能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时,而感受到失望,那这个社会真不知会成个什么样子,那这样的社会还会是我们希望的社会吗?所以,见义勇为绝对是应该鼓励的。
但现在因种种原因,见义勇为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抚恤,得不到客观的评价,甚至还会让人误解,受伤者躺在医院里没人管者有之,受伤者身残无法养家而政府也无力全面照顾者有之,见义勇为者让人误解为小偷受到伤害者也有之等等。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说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无奈。
这似乎是反对见义勇为的一种理由。
还有从法理上的理解,认为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养了警察,抓贼本来就是警察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职责。
只有警察是法律授予的可以伤害犯罪分子人身权利的职权(当然说的不是刑讯逼供,而是对不法伤害者予以制止或限制人身自由等),而任何人并没有法律上可以伤害他人的权利。
如果随便一个公民都可以伤害其他人的人身权利,那这个社会也未必就会是一个好社会。
求作文例文:题目“奔跑”和“理解”各要一篇,谢谢
奔跑喘息,一次又一次,毫无规律地。
每一次,都好像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挤压,企图将仅存的一点氧气抽走。
教练无数次叮嘱调整呼吸,这样步伐就不会乱。
可我早已无暇顾及这毫无意义的节奏。
我无法呼吸。
我的胸腔里有火,那是一口火山温度的井,橙红色的井水漾满了疼痛,汩汩地注入我体内,和血液打架,我无法呼吸。
身躯虚无,脚底的触感像缕风一样不打招呼就去了远方。
双腿不再属于我,可它们仍在有气无力地摆动。
我听见浑身肌肉在呻吟。
苟延残喘。
我无法呼吸。
本来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场比赛全部由一鼓作气的飞奔构成,没有退路,不可反悔,发令枪响时就已注定。
我想起《燕尾蝶》MV里的那个女孩,汗湿的刘海伏在额头上,长发在空中肆意舞蹈,裙子花一样地盛开。
她的青春丰盛而浓烈。
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甚至感到自己回到了两年前——同样的场地,同样的项目。
忐忑不安地走在还不属于自己的天桥上,竭力不去在意树人学生的冷嘲热讽——“育英的败类也配走这桥?!滚下去!”那是一个邪恶而轻薄的男生,我疯狂地扑上去与他扭打在一起。
他比我高,比我壮。
口中有甜腻的血腥,鼻血的颜色饱满鲜艳使我想起塑胶跑道。
温热粘稠的液体在脸上流淌,我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但依稀可以想像,红色温泉贴着苍白的嘴唇开出了一朵殷红的杜鹃花。
混乱中又望了附中大门一眼,这所遥不可及的学校美得令人心痛。
物理老师说以超光速行进就能使时光倒流。
我无可救药地陷入幻想。
有些事情是该成为回忆的。
整个世界飞快地向后掠过。
人群,旗帜,看台,踪迹全无。
可我却如此清晰地听到同学们在喊我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声嘶力竭。
我不孤独。
在时间的刀刃上游走,身后,站着全班。
理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理解。
因为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犯错,一味地怪罪他人是没有用的,所以只有我们学会理解他人,理解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理解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一些人由非常要好变成非常陌生,甚至变成仇人,因为他们缺乏对对方的理解,因一些小事对彼此产生误会,渐渐失去了彼此间的信任,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相反,有的人懂得理解他人,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密切。
战国时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合。
后来他认识到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请罪。
蔺相如理解廉颇的这些行为,不但没有怪罪廉颇,并且原谅了他,经过这件事,他们二人便成了生死之交。
同样是因为理解,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前几日的大陆之行促进了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发展,稳定了两岸关系。
由此不难看出,不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多大,不管他们是朋友还是仇人,只要他们能够理解对方,那么再大的矛盾,再深的仇恨,也会被化解的。
如果蔺相如没有理解廉颇,没有原谅他,如果台湾没有理解中国大陆,没有来访问,那么他们的关系怎么会有进一步发展呢? 理解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谁都知道,在漫长的人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和挫折。
谁都明白,要继续前进就要将障碍消除。
必须记住,要消除障碍就要学会理解。
现在,小巨人姚明已经成为NBA中炙手可热的球星了,在他刚进入NBA的时候,在语言沟通与其他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方便,但他的队友理解姚明的难处,大家互相帮助,使他很快就融合到了球队中。
姚明和他的队友就是因为能相互理解,所以互相帮助,克服了语言的障碍,跨越了国籍的界限,使他们凝聚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他们能够向前加速前进。
不但是姚明,我们的世界冠军王楠也是如此,她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过低谷,但她的教练和朋友都没有放弃她,并能够理解她关心她,使她消除了隔膜,重新回到队中。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相互理解,那么挡在我们面前的障碍一定会被消除的。
让我们记住,理解可以拉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记住,理解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消除。
所以,你想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好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试着去理解他人吧!
关于体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 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人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
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
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打好身体基础 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
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这一时期里应当得到的锻炼而没有得到,到了成年以后,时过境迁再进行锻炼,虽然也有效果,但由于基础未打好,往往是事倍功半。
我们要放眼未来,首先要从现在做起。
保证现在精力旺盛地学习,同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也为将来从事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准备。
(二)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 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
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在校期间)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的影响。
但是,由于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状况的。
差异,锻炼身体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培养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三)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
初中以下的学生,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要倾向,表现为以直接兴趣为主,即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如喜欢游戏和球类活动等。
高中学生由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更明确,间接兴趣逐步成为主要倾向,即对体育活动的结果发生兴趣。
如认识到参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虽然跑起来感到又苦又累,但仍然能坚持参加长跑。
高中阶段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间接兴趣和爱好,并且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自我体育意识”是从意识、自我意识衍生出来的。
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关键是体育意识的培养。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由此引申体育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体育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对体育的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
这里提出的是“自我体育意识”,就是自己对待体育在思想。
情感、行为、个性以及有关体育的社会交往和合作等各方面的认知。
感觉、评价和调控等心理过程。
“自我体育意识” 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和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体育意识呢? 首先,要在已经培养起来的对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提高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高中生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对体育的直接兴趣,而应当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进而积极自觉地、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
其次,要了解自我,认识自己身心发展的具体状况和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水平,特别是要了解自己与同龄人相比较的特殊性,善于分析、判断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层次和水平,以便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第三,自我体育意识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
在反复不间断地实践中,加深对体育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体育的水平,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一、 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欲望和满足感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
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比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就足够了。
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
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
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怎么理解?举个例子
我的回答不是例子,但也能说明老实人不吃亏。
看看对你有没帮助!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甚至成年之后,在做什么样人这个基本问题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两种不同思想、不同处世哲学的教育和影响。
至于主要接受哪种思想和处世哲学的影响,则因人而异。
首先恐怕要弄清楚什么是“老实人”,社会需要和提倡的是什么样的“老实人”。
老实人,实际上可分为不同类型。
有一种“老实人”,忠厚,善良,本分,但缺少知识和社会经验,思想方法简单,能力不高,辨别力不强,不会交际,不善于表达,胆小,天真,轻信。
有一种“老实人”,忠实,厚道,善良,诚信,本分,无非分之心,无损人之意,循规蹈矩,责任心强,办事认真。
还有一种“老实人”,除了具有第一、第二种“老实人”的忠实、诚信、本分等品质外,更将这些品质升华到对国家、对人民赤胆忠心,能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勇于开拓,光明磊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淡泊名利。
这三种“老实人”有层次高低之分,国家、社会和人民最需要的是第三种和第二种。
尤其第三种人,小到单位、公司、企业,大到国家,都会受到欢迎和重视,因为他们既老实可靠,又具有运筹策划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第一种人虽然对国家、对社会也是有用的、无害的,但不是这样的老实人越多越好。
因为现实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没有能力,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劣势。
他们在同属于老实人范畴人群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同“不老实”人群竞争时往往也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人大概就是Sesikon网友帖子中所说的那些在现实社会“吃不开”、“吃亏”的“老实人”。
其实,这种人不仅在现实社会,恐怕在任何社会,都不怎么“吃得开”。
与“老实人”相对立的是“不老实的人”。
不老实的人更是形形色色,如心怀叵测、居心不良的人;阴险狡猾、尔虞我诈的人;吹牛拍马、投机取巧的人;摇唇鼓舌、沽名钓誉的人;弄虚作假、骗官骗财的人;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人,等等。
不老实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私心重。
为了实现私欲,不择手段,甚至以身试法。
现实社会,确有些老实人吃亏,甚至受欺负,而有些不老实的人占便宜,甚至占大便宜的现象存在。
但就总体而言,在我们的社会里,老实人是受褒扬的,而不老实的人是受鄙弃和谴责的。
老实人归根到底不吃亏。
即使最“没有出息”的老实人,由于他没有做亏心事,起码吃饭是香的,睡眠是安的,生活是平静的。
而那些不老实的人,特别是那些贪污腐败分子、违法乱纪分子,他们可以得意于一时,但他们是惶恐不安的,担心某一天东窗事发,由“人上人”变为阶下囚。
相信,随着反腐败的深入、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不老实越来越没有市场。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基本道理。
不能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某些老实人吃亏,某些不老实人占便宜的现象,就动摇对这条基本道理的信念。
--------------------------------------------------- 人是逐步成熟的,人的见识是逐步增长的,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确如此。
以前年轻的时候没怎么考虑过这些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反思自己所走过路、总结得失成败时,对“吃亏是福”这句话感触很深。
面对“吃亏是福”这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每个年龄稍大的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这句话。
从人的本性来说,几乎每个人都是“便宜虫”,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许多时候能占点小便宜,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这些小便宜就没法生活了,恰恰相反,这些小便宜对绝大多数人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面子的问题:让他人顺理成章地占点便宜,等于给了他人一个不大不小的面子!偏偏我们中国人又特别好面子;不过,方式不当,不能使他人有面子,你让他人占点便宜,人家不但不接受,还会对你有看法,事情可能会弄砸掉,这需要注意的。
不妨再进一步分析一下:人与人相处,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因为别人很难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因为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一不小心就吃亏,有谁愿意?除非别人愿意吃这个亏。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在许多时候乐意吃亏,别人与我们打交道就会放心,就会愿意与我们打交道,而且只要别人是一个正常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回报!这里有一个先后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先吃亏,别人在适当的时候也会主动吃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逐步融洽。
人与人相处,关键要给别人一个印象:我们不是斤斤计较的、只知道贪小便宜的人,相反,我们是乐于助人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将会拥有更多的朋友,我们也就拥有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注:本帖于今年五月份发在了中国法院网法治论坛的文化与生活上,被加精;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 中国自古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国家,祖宗们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治家格言和警世格言。
这是炎黄子孙们的一大精神财富,也是兴国安邦的一块奠基石。
像“吃亏是福,吃亏的是好的,能的能死,老实的剩下”等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