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首句仄起入韵式】
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江南春》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山郭:山城。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梦江南》《十六字令》 词牌格律
(一)《梦江南》有两个词牌名,都叫《梦江南》,同名不同调。
(1) 梦江南 词牌概述 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格律如下:○⊙●⊙●●○△⊙●⊙○○●●⊙○⊙●●○△⊙●●○△(○平●仄△平韵▲仄韵)(2)梦江南词牌概述 词牌名,即《太平时》。
贺铸的《太平时》词中有“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句而改名为《梦江南》。
著名词作梦江南 贺铸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二) 《十六字令》,词牌名。
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
单调,十六字,三平韵,属于最短的词。
格律如下: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注:[平]表示平而可仄,[仄]表示仄而可平。
(三)楼主肯定是喜欢诗词, 请允许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平仄 的意思就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 词格律的平仄用 ○平●仄 或 平仄 两种方法表示. ⊙意思是这个字可平可仄,最好填平声字.△的意思是平声字的韵.格律的大概意思就是填写这个词牌,要依照这个平仄格式. 当然,如果学习填词的话还注意韵(填词用 词林正韵)和入声字等,
六言绝句的格律及相应例子(古诗)。
甘州曲 唐教坊曲名。
《唐书·礼乐志》:天宝间乐曲。
皆以边地为名,甘州其一也。
顾夐词名《甘州子》。
甘州曲 单调二十九字,六句五平韵 王 衍 画罗裙韵能结束句称腰身韵柳眉桃脸不胜春韵薄媚足精神韵可惜许读沦落在风尘韵 ●○○ ○●● ●○○ ●○○●●○○ ●●●○○ ●●● ○●●○○ · 此调起句三字。
顾夐词添作七字,其实即此体也。
结句,《词律》本落去许字,今从《花草粹编》增定。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六句五平韵 顾 夐 一炉龙麝锦帷旁韵屏掩映句烛荧煌韵禁城刁斗喜初长韵罗荐绣鸳鸯韵山枕上读私语口脂香韵 ◎○○●●○○ ○●● ●○○ ●○⊙●●○○ ⊙●●○○ ○●● ⊙●●○○ · 此词即王词体,惟起句多四字。
旧谱泥于《甘州曲》、《甘州子》两名小异,而另列之。
不知曲子二字,互为省文,并无分别也。
按,顾词五首,俱有“山枕上”三字。
其一首,第一句“红炉深夜醉调声”,红字平声;第四句“小屏古画岸低平”,古字仄声。
又一首,第五句“月色照衣襟”,月字仄声;结句“翠钿镇眉心”,翠字仄声。
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醉吟商 姜夔自序云:石湖老人为子言,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日濩索凉州》、《转关绿腰》、《醉吟商胡渭州》、《历弦薄媚》也。
子每念之。
辛亥夏,谒杨廷秀于金陵邸中,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胡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醉吟商》小令,实双调也。
按,《胡渭州》,唐教坊曲名,《醉吟商》,其宫调也。
姜夔自度,乃夹钟商曲,盖借旧曲名,另倚新腔耳。
醉吟商 双调二十九字,前段三句两仄韵,后段三句三仄韵 姜 夔 正是春归句细柳暗黄千缕韵暮鸦啼处韵 梦逐金鞍去韵一点芳心休诉韵琵琶解语韵 ●●○○ ●●●○○● ●○○● ●●○○● ●●○○○● ○○●● · 此调平仄无他首可校。
干荷叶 元刘秉忠自度曲。
属南吕宫,取起名三字为调名。
干荷叶 单调二十九字,七句四平韵、两叶韵 刘秉忠 干荷叶句色苍苍韵老柄风摇荡叶减清香韵越添黄韵都因昨夜一番霜韵寂寞秋江上叶 ○○● ●○○ ●●○○● ●○○ ●○○ ○○●●●○○ ●●○○● · 此亦元人小令,平仄韵互叶。
刘作三首皆然。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七句四平韵、两叶韵 刘秉忠 干荷叶句映枯蒲韵柄折难擎露叶藕丝芜韵倩风扶韵待擎无力不成珠韵难盖宿读滩头鹭叶 ○○● ●○○ ●●○○● ●○○ ●○○ ●○○●●○○ ○●● ○○● · 此词结句作六字一句,较前词多一衬字。
喜春来 《太平乐府》注:中吕宫。
《太和正音谱》注:正宫。
一名《阳春曲》。
喜春来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一叶韵、四平韵 张 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叶石濑溅溅漱玉沙韵瓦瓯蓬底送年华韵问暮鸦韵何处阿戎家韵 ◎○◎●○○● ◎●○○●●○ ◎○⊙●●○○ ◎●○ ⊙●●○○ · 此亦元人小令,平仄韵互叶者。
按,元好问词,起句“春盘且剪三生菜”,宜字平声。
姚燧词,第三名“山河判断笔尖头”,山字平声。
元好问词,结句“且唱喜春来”,且字仄声。
其余平仄,参校周德清、司马九皋两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两叶韵、三平韵 周德清 闲花酝酿蜂儿蜜叶细雨调和燕子泥韵绿窗蝶梦觉来迟韵谁唤起叶帘外晓莺啼韵 ○○●●○○● ●●○○●●○ ●○●●●○○ ●●● ○●●○○ · 此词第四句,亦叶仄韵,与张词异。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六句两叶韵、三平韵 司马九皋 岁云暮矣虽无补叶时复中之尽有余韵老来吾亦爱吾庐韵清债苦叶尊有酒句且消除韵 ●○●●○○● ○●○○●●○ ●○○●●○○ ○●● ○●● ●○○ · 此词与周词同,惟结句多一衬字,作三字两句异。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一字,七句一叶韵、四平韵 《太平乐府》无名氏 海棠过雨红初淡叶杨柳无风睡正寒韵杏烧红句桃剪锦句草拖蓝韵三月三韵和气盛东南韵 ●○●●○○● ○●○○●●○ ●○○ ○●● ●○○ ○●○ ○●●○○ · 此词第三句,作三字三句异。
踏歌词 唐《辇下岁时记》:先天初,上御安福门观灯,令朝士能文者,为《踏歌》。
陈旸《乐书》云:《踏歌》,队舞曲也。
踏歌行 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崔 液 彩女迎金屋句仙姬出画堂韵鸳鸯裁锦袖句翡翠贴花黄韵歌响舞分行韵艳色动流光韵 ◎●○○● ○○●●○ ○○○●● ◎●●○○ ○●●○○ ●●●○○ · 此调五字六句,崔词二首皆然。
旧谱于此词,第五句作七字,第六句作三字者,非。
按,崔词别首,第一句“庭际花微落”,庭字平声;第四句“罗袖觉寒轻”,罗字平声。
秋风清 一名《秋风引》。
寇准词名《江南春》,刘长卿仄韵词名《新安路》。
秋风清 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李 白 秋风清韵秋月明韵落叶聚还散句寒鸦栖复惊韵相思相见知何日句此时此夜难为情韵 ○○○ ○●○ ●●●○● ○○○●○ ○○○●○○● ●○●●○○○ · 此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其平仄不拘。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六句三平韵 寇 准 波渺渺句柳依依韵孤村芳草远句斜日杏花飞韵江南春尽离肠断句苹满汀洲人未归韵 ○●● ●○○ ○○○●● ○●●○○ ○○○●○○● ○●○○○●○ · 此即李白“秋风清”词体,但首句不用韵,且声调亦较谐婉。
故列又一体。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六句四仄韵 刘长卿 新安路韵人来去韵早潮复晚潮句明日知何处韵潮水无情亦解归句自怜长在新安住韵 ○○● ○○● ●○●●○ ○●○○● ○●○○●●○ ●○○●○○● · 此词用仄韵,其字句与李词同。
抛球乐 唐教坊曲名。
《唐音癸笺》云:《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
《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三日抛球乐。
按,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皇甫松本此填,多一和声。
三十三字者,始于冯延巳词,因词有“且莫思归去”句,或名《莫思归》。
皆五七言小律诗体。
至宋柳永,则借旧曲名,别倚新声,始有两段一百八十七字体。
《乐章集》注:林钟商调。
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别。
以同一调名,故类列之。
抛球乐 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刘禹锡 五色绣团圆韵登君玳瑁筵韵最宜红烛下句偏称落花前韵上客如先起句应须赠一船韵 ◎●◎○○ ○○●●○ ●○○●● ⊙●●○○ ●●○○● ⊙○◎●○ · 此本唐人小律,后人教坊,被之管弦,遂相沿为词。
中二...
词牌的格式韵律平仄
1、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2、格式韵律:作为一个术语而言,一般指诗律、词律和曲律,包括字句、用韵和平仄三个方面。
(1)字句,就是一共有多少句,每一句有多少字。
以近体诗律来说:八句的就叫律诗,四句的就叫绝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诗。
当然,还有四言诗、六言诗等。
(2)用韵,就是押什么韵,怎么押韵,在什么地方押韵。
譬如近体诗一般要求只能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从头到尾只押一种韵。
词可以押仄声韵,可以换韵,还可以平仄通叶。
诗韵、词韵和曲韵是有差别的。
诗韵我们一般以《平水韵》为参照,词韵可以参考《词林正韵》,曲韵用《中原音韵》 (3)平仄,就是每个字应该用哪种声调。
近体诗律只管平仄,词律、曲律要分四声。
近体诗律很简单,无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两个格式轮换,外加一些限制和变通。
词律就必须按照此牌的要求来填写,曲律也要按曲牌。
扩展资料 诗歌常见格律 1、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四种首句的句型就是: 第一种首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押韵) 第二种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押韵) 第三种首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押韵) 第四种首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不押韵)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首句句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格律...
谁能说一下《菩萨蛮》的平仄格律?
1、格一(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
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
上下片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以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为例, 上阕: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下阕: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仄。
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2、格二(变体一) 双调,四十四字。
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以朱敦儒《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为例, 上阕: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下阕: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3、格三(变体二) 双调,四十四字。
上下片各四句,两叶韵,两平韵。
以楼扶《菩萨蛮·丝丝杨柳莺声近》为例, 上阕: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下阕: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扩展资料: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始兴年代是唐代,在宋代开始流行。
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
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极多。
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萨蛮...
平仄的分法?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通俗地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而仄声是三四声。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
,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扩展资料 平仄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
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
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格律诗的平仄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五绝 【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五律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杜牧江南春绝句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