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
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
老师啊!
我歌唱你,教导了学生,衰老了自己!
求几篇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最好是一年级或者六年级的,谢谢
语文课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______ 地点:————小学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六(2)班 授课课题:作文课(三无课堂:无课件、无教材、无板书) 记录人:———— 流程:一、教学准备:A4纸、笔 二、教学流程:1、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节作文课。
这节课上,没有教材、没有课件、没有板书。
好,首先请同学们在A4纸上写下5位你人生中最重要、最爱的人的名字或称呼。
(教师强调:写工整、不说话交流)记住:是最爱、最重要、最割舍不掉的5个人。
生:认真思考、认真书写。
师:写好了举手示意。
(注意坐姿) 师:请同学说出自己写的5个人是谁?生: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姐姐 我、妈妈、爸爸、黄老师、爷爷 (师:我很感动你把黄老师列为你人生最重要的人之一,谢谢你!(真诚)) 爸爸、妈妈、**、爱迪生、爱因斯坦 师:请同学说出写下5个人名字的时候,脑袋里浮现的场景或内心的感受。
生1:纠结、亲切*、想到那个人对我的好、惭愧* 生2:难受*、揪心(因为亲人离去)、幸福*、往事 生3:温暖* 师:把这些词语(带*号的)写在A4纸上2、师:拿起笔,划掉一个人的名字,注意划掉意味着这个人永远的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不交流。
生:纠结着划掉一个 师:请同学说出自己划掉的名字、讲原因,并说出话划掉该人时内心的感受。
生1:外婆—残忍—外婆身体不好 (小插曲:全班哄笑。
师:不要叽笑,要知道你的笑可能就伤害了别人的心灵。
) 生2:自己—不忍心划掉别人 生3:爷爷—已经去世 生4:外公—年迈 (现场许多人留下了眼泪。
)3、师:拿起笔,再划去一个,理由,当你划掉第二个人的时候,什么也一起化掉了?生1:外公—忍痛割爱* (学生哭了,老师马上安慰,摸摸男生的头,“虽然熟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要说:只是未到伤心处。
来擦干你的眼泪) 生2:爷爷—难受* (现在眼泪一片。
师:同学们,人生就是这样,最爱你的人,你最爱的人,或许就在一个细雨飘飞的早晨,离你而去了!世事无常!)4、师:看着最后的三个人,请你拿起笔,看着你的笔尖,再划掉一个,再划去一个。
请同学发言,说明理由。
划去时,什么样的场景会浮现在你脑海中?生:痛苦*、残忍*、残酷* 与亲人相处时的快乐时光 亲人的阳关会温暖我们的人生 师:煽情地安慰大家的情绪。
5、师:现在同学们抬起头,才干眼泪,浮现他们的身影。
快乐时,他们会陪着我们一起欢笑;伤心时,他们会抱着一起痛苦;是的,你会回想起与他们在一起时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生活的细节。
这两个人可能是给我们生命的人,是给你幸福和快乐的人,是会为了我们奉献一切的人,是会永远爱我们的人。
(老师哽咽,话语极度煽情)这样的吗?7、把最后的两个人一起划掉,告诉老师:你想起了什么?回忆起的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生:回答 师:是的,有一句话不知同学们听过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因同学们没听说过,所以老师板书)6、师:最想对你最爱的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写下来。
(调整:深呼吸,不哭了。
) 生:写。
7、师:其实这只是个游戏,这些人都好好的生活在我们身边。
好,请同学说说最想对你最爱的人说的一句话。
生: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
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温暖 希望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8、师:给予这些同学一些掌声吧!同学们,刚才黄老师看到了每一位同学的真情流露,……你们长大了!……9、记录下这节课所有的细节过程。
包括你想到的什么?你内心纠结了什么?痛苦了什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三、老师发言: 1、这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孩子的一次爱的教育,也是一次挫折教育;2、需要孩子们用心听每一句话,不是心理辅导;3、开拓孩子的思维,打开学生的内心,告诉孩子世事无常,要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要回报亲人;4、这样的测试只适合于级课堂;5、要注意课堂的调控:情感、理智、良好的心态,这只是个测试。
四、学生提问: 1、如何把写作技巧与情感结合在一起? 一次作文一般是80分钟,今天是第一课。
流程:启发、初稿、再探讨、再改稿、最后定稿。
2、怎么安抚学生情绪? 男老师:拍拍背(女生),拥抱(男生) 女老师:拥抱、抚摸 五、教学小技巧: 1、在课堂中走动,肢体自然,语言煽动性强,情感丰富; 2、注意了学生的情绪安抚,自己也要学会调控,这只是一节课,强调规则。
小学语文落花生 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首先花生又名落花生、双子叶植物。
《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的,这些全部都与花生有关,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所以篇名取名为花生(落花生)
小学语文哪座房子最漂亮听课记录
一篇优秀的说课稿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知识的吸收有较大帮助。
因此,YJBYS说课稿网的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哪座房子最漂亮》的说课稿,助您的工作顺利开展!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一部分第4课《哪座房子最漂亮》。
本课是一首诗歌,共四句话。
第一、二句采用数数歌的形式,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宽敞,房前屋后还有花草树木。
三、四两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其中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整首诗歌押ang韵,富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
今天上的是识字内容。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 “广字头”、“穴字头”两个偏旁。
2、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初步感受学校和房前屋后的优美环境。
其中第1、2个目标是本课的重点。
第3个目标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在这堂课中,我想以图文结合的方法来呈现识字,争取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并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说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导入第一步:谈话、看课文插图。
第二步: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第三步:适时引导学生走入课文。
第四步:读课题。
指导读准字音“哪、座、房”,以及轻声词“漂亮”第二环节:随文识字第一步:听老师读课文第二步: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第三步:汇报房子的样子。
第四步:图文结合认识生字:青、门、窗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此处先请学生自己说说对瓦、墙、门、窗的理解,我趁机演示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最后指导朗读,我这样引导:这么美丽宽敞的房子,谁能用朗读来夸夸他?第五步:说说其它的房子又是什么样的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此处我在插图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
再请学生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学生可以课文里的话说,也可以将课文里的话化成自己的语言说。
最后师生结合想象进行朗读句子。
第六步: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引导齐读:要数我们的小学堂第三环节:课间休息:模仿动物动作。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巩固生字。
组长当小老师考察学生认读情况。
第五环节:游戏巩固识字。
第一步:叫号游戏(齐读字)第二步:读词语第三步:摘果子(读字)第四步:送小青蛙回家(字、词结合)第六环节:把生字送回到课文当中引导学生:我们的学校也很美丽,假如这首诗歌写的就是咱们学校,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篇课文呢?总之,我认为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远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怎么写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一)教学实录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记录: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这一般听课笔记的开头都已明确注出)2、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
(记录教学方法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帮助更大。
特别是要详细记录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教学处理方法。
每堂课都雷同的环节,或一些平实的述说性语言适当少作记录,把自己从记录员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投向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的观察)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这往往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地方。
当然时间安排是否得当,还有待于学生课堂状态。
)4、学生活动情况。
(学生精彩的回答绝对有记录的必要。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我们记录并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5、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什么)听课记录的三种形式: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3、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过程全都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
包括: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教者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准确,也可以写出自己对于某部分教材的处理看法。
教者的教学思路是否明晰,如果自己上会采用何种思路,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目标达成度如何等等)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评点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突破了难点,如何突破的,突破得是否巧妙,有无更好的办法)3、课堂教学结构设计4、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学手段的运用6、教学基本功(教态、语言、板书、驾驭能力)7、教学思想(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8、其它教学评点的两种形式: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是总评:就是把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好的听课记录应该是实录与评点兼顾,评点更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高。
...
小学听课记录?
学科:数学 年级:四 课题:素数与合数一、导入复习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请利用的知识写出2、5、6、8、3、9这几个数的因数3、你能把这几个数分成两类吗?想想分类的依据是什么?4、除了可以按照以前学过的偶数和奇数的标准来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什么来分类?二、新授1、指导学生按照这几个数因数的个数来进行分类如果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怎样来分类呢?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分类的依据指名回答,集体分析把2、3、5分成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只有两个因数把6、8、9分成一类,因为他们都不只两个因数2、指导观察,2、3、5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现相同点:它们的因数都是只有1和本身3、归纳小结:像这样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素数,又叫做质数板书:素数(质数)4、指导观察:6、8、9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发现:都不只两个因数指出:除了1和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5、素数都有几个因数?合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相同的吗?合数的因数最少要有几个?相机出示“1”,学生辨析“1”是什么数?它有几个因数?符合素数的条件吗?符合合数的条件吗?根据辨析结果板书: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上“想想做做”中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答案,指名回答。
回答时强调素数与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出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2、判断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3)我们学过的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4)素数都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做素数?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小学语文五年级《落花生》中的“落花生”为什么这样叫?
许地山,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中文名许地山外文名Xu Dishan别 名名赞堃,字地山国 籍中国民 族汉出生地台湾台南出生日期1894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41年8月4日职 业作家、文学家、教授毕业院校燕京大学信 仰基督教代表作品《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印度文学》故 居广东徐闻县笔 名落华生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许地山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
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
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
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许地山散文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
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写了一对缅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桎梏束缚下的爱情悲剧,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他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并给予深刻批判,充分显示“五四”时期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
1922年8月,许地山与梁实秋、谢婉莹等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美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许地山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这期间,他的12篇短篇小说结集为《缀网劳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务印书馆以《空山灵雨》为书名出版。
脍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为背景,明确主张做人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1927年许地山学成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文学院任教。
与此同时,许地山还写了不少宗教书。
如《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云笈七签校异》、《摩尼之二宗三际论》等,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
其学术成就,学界有口皆碑。
抗战期间,许地山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左翼作家,奔走呼号,声讨日寇罪行。
然而,却受当时燕大任教务长司徒雷登的排挤而被解聘。
后避居香港,被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
许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间,在改革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
他先后发起和组织了“香港新文学学会”、“中国文化协会”,并兼“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
他积极提倡改良中小学课程,建议教育当局创办香港中小学教师讨论会,并担任“香港中小学教员暑期讨论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学校董。
对香港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不少贡献,受到各界人士好评,曾被选为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许地山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走出书斋,奔波于香港、九龙等地,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帮助流亡青年补习文化课,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七七感言》、《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等杂文,宣传抗战,反对投降。
在上海沦入日寇铁蹄之下时,著名作家郑振铎冒险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时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转移到香港。
许地山得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被敌人掠走,毅然答应帮助寄存许地山散文选集。
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
当时大批文化人与...
落花生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作者的身平是什么?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字地山,笔名落华生。
祖籍台湾省台南市,落籍福建龙溪(今龙海)。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文学、宗教和哲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执教。
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他的创作虽不丰硕却独树一帜,作品具有爱国、进步的思想倾向。
他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五年级下册 15课落花生 课后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