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建筑地理位置图
2、古建筑保护范围图
3、前言
4、概况
5、历史沿革
6、建筑形式与结构
7、价值评估
8、残损勘察及现状残损原因分析
9、附表及照片、图纸
调研对古建筑的保护的调研内容有哪些呢
调查报告题目:成都的宽窄巷子内容来源:1.看地图与资料。
2.实地考察。
报告内容: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规模较大的古街道,它建于清朝,在成都33条兵丁巷子中,它是现存的第2条,它还有与大名鼎鼎的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的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哦!据说,在以往的1718年,西藏发生了一次战争,清朝朝廷派官兵前去平息叛乱,还留了千余兵丁永远留在成都并修筑少城,当时的宽窄巷子也就是兵丁的驻地,但却叫作兴仁同与太平胡同。
经过几百年历史的变迁,宽窄巷子变得破旧不堪,却仍旧保持着古典休闲的氛围。
随着成都的发展,以及宽窄巷子的改建工程,宽窄巷子变得越来越有韵味了。
生在闹市中,却不为热闹而染,依然宁静而悠雅;各种有特长的人在这里欢聚一堂,有的把泥人做得栩栩如生,有的把铁丝机器人做得像模像样,有的用毛线把植物织得活灵活现……宽窄巷子,真的很迷人……报告人:XXXX月X日
梁思成的主要成就
著作名称 发表时间备注《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1932.03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一期《蓟县独乐寺山门考》1932.06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1932.06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1933.04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1933.12营造学社汇刊四卷《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1933.12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赵县大石桥》1934.03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一期《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1934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1934营造学社四卷,与刘敦桢、鲍鼎合写《清式营造则例》1934单行本《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1935.03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三期《治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1935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刘敦桢合写《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1935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1935.09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一期《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1935.12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二期《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1935.12营造学社特刊《中国建筑史》1945单行本《中国建筑和艺术》1946英文稿《城市计划大纲序》1951单行本《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1952文物二卷五期《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1953 《中国建筑的特征》1954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1954建筑学报,与林徽因、莫宗汇合写《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1958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1961建筑学报
工程造价专业调查报告
来源:幸福校园论文网 时间: 2004-11-22 标签:论文 土建水利学 工程造价 工程量清单 计价规范 摘要:[资料下载][字数: 27227 ] [资料介绍]作为国家标准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于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业内普遍评价认为,这一工程计价方式的改革,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
同时也表明,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真正开始踅入国际惯例的轨道。
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入地思考,总结经验以将其更好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是当前的重点问题。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它对招标投标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建立有序的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再认识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在使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给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对即将步入社会,从事造价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目录]第一部分 越秀花苑E地块7号楼预算设计一、预算 书二、汇总 表三、编制总说明四、工程造价取费表五、工程预算表1.估价工程2.脚手架工程3.砌筑工程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5.构件运输及安装工程6.门窗及木结构7.楼地面工程8.屋面及防水工程9.防腐、保温、隔热工程10.装饰工程11.建筑工程垂直运输12.建筑物超高增加费六、价差汇总表第二部分 工程量计算书第三部分 毕业论文??学习《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再认识一、中文摘要、关键词二、英文摘要、关键词三、正文0.工程量清单的产生背景1.国内外工程量清单的比较2.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主要指导思想3.《规范》的主要特点4.计价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5.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目的和意义四、后记五、主要参考文献[原文]1162年颁行的《营造法式》一洗旧中国时代成书的《考工记》将建筑工艺置于高度概念化的叙述下的流弊,第一次系统和大规模地总结了民间工匠的操作传统,并纳入一个可藉经典的经验系统中。
这种从神权向皇权的转移历经千年,传承至清代编修的《工程做法则例》仍颇具活力。
但这种早期的规范式的转移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带来两个不可逆转的改变。
首先,它牢牢约束了建筑物质的转化,使得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无法转变成现代意义的空间塑造体系。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它强化了建筑工艺对官僚体系的依附,且这种依附是深入到建筑管理系统各个领域的肌理之中的,包括前期策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环节,便是对于工程造价提出各种量化的指标,例如材料的损耗、工效的计算,规格的限制等。
这种过早的标准化和程式化在“莫非王土”、“莫非王臣”的土建政治尺度底下加速社会资源的倾斜,使得中国的建筑营造长时期依赖无限的投入来达到它的有限的效果。
今天我们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生成的经济渊源的认识,还是处于初步阶段,因而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时期,建筑还是一种政治概念的宣扬,以至于中国建筑的现代转化还无法脱离无限资源投入的状况。
在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如何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 ...本文地址: http://www.souku.com.cn/viewtitle.jsp?url=63773553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古建筑调查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