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学生
在许多爸爸妈妈看来,幼儿园里孩子们很自由,可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自由选择玩具和玩伴,这可是老师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融入集体和轻松气氛呢。进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把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老师的口令排队,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点心。学会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说话。你发现了吗,孩子比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乖多了?
学习怎样交朋友
其实,许多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他们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教师和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独立解决小伙伴之间产冲突。
孩子学会怎样参与别人的活动,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么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默默看别人玩,或者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样的社交对于孩子长大之后融入集体大有帮助呢。
学习怎样独立做事
在家里,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比如:扣纽扣、梳头发、拿玩具,总是会忍不住上去帮一把。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对这么多小朋友做这样的关照,他们会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里穿好衣服,要求他们在多少时间内到教室外边排队。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自己穿鞋,开果汁瓶盖,知道上了洗手间之后要洗手。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了孩子相当的自信,也给爸爸妈妈莫大的方便,你带他出去旅行或去朋友家做客,再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着他、帮着他了。
学习怎样说故事
幼儿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无形中培养了对书籍的爱好。孩子还常常会在老师要求下同小伙伴合作表演老师讲过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渐渐学会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说故事的时候怎样开头、发展、结尾,求知欲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萌芽的。
学会请求帮助
孩子在操场上玩的时候摔疼了,沙子飞到了眼睛里去了,但是怕难为情不敢告诉老师。这是许多初入园的小朋友都发生过的情形。幼儿园老师会鼓励孩子大声说话,有话告诉老师。有没有发现:原来羞羞答答的孩子更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了?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的幼儿园老师在孩子未来的求学生涯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同其他老师和成人的相处方式。孩子如果同家庭以外的长者相处愉快的话,今后在同成年人交往方面会有相当的自信。
学会剪剪贴贴
可别小看幼儿园里那些让孩子们剪剪贴贴的手工,这是最好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式。当孩子用剪刀、胶水、橡皮泥制作手工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全部开动起来了。小女孩比男孩更喜欢这些手工,专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重视这样的动作经历,这样孩子将来学习写字会容易得多。
学会搭积木
研究表明,搭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欢手工课一样,女孩子通常会忽略积木。专家指出,搭积木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序和分类。如果孩子想搭一个高塔,手头又没有长积木,他们会发现两块小积木拼起来可以变成一条长的。这就在无形中为孩子将来学习除法、分数和几何打下了基础。
学会辨别标记、概念、节奏
孩子在幼儿园里认字、阅读,孩子在那里认识了数字和字母,辨识了物体的颜色、形状。知道把两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知道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学习唱歌跳舞,懂得了节奏感令孩子朗读的水平提高了。学习乐器对于孩子将来学习数学有帮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研究者还发现,参加小组唱和学习钢琴的孩子在空间想象——如拼图之类的游戏中表现更出色。
学会跳远、跳高等运动技能
幼儿园里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户外活动,跑步、滑滑梯、攀登和球类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身体机能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锻炼。
操场上的活动也锻炼了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怎样蜷起腿钻过那个圈圈,怎样找小朋友同自己一起玩跷跷板,操场上的自由活动同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可不一样,在公园里,爸爸妈妈的眼睛老盯着孩子,会告诉孩子每一个项目怎么玩,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喝彩。而幼儿园操场上的活动是完完全全由孩子自主的,他们学会了真正对自己负责。
另外,孩子在幼儿园还将学会简单的电脑操作知识和日常英语对话。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看你能不能用得到了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自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智力的结构》一书出版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多元智力理论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新的理论支撑。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改革的今天,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益。
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
加德纳教授则认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
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
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
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
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
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
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 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
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
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波斯纳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
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
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文章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浅见作者:郑学红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危机和生活压力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隐患也就如影相随。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这里,本人就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谈一点浅见。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危机和生活压力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隐患也就如影相随。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这里,本人就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谈一点浅见。
一、重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教育界的当务之急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幼儿的“身心和谐”放在首要位置。
这说明幼儿的“健康”,除了生理正常无病痛之外,还包括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
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
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其知识和能力、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独立性和社会交往能力差。
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
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普遍,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 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幼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必要的、紧迫的任务。
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条件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前提和条件。
1、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心理知识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也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产生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
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
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的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
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
2、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何况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创设健康的环境是作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基本前提。
3、创造爱的氛围,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
比如,平时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
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
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脸、小手等,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一生。
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融合是主要途径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简单之和,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园日常工作融合才会获得高效益。
1、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
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之中,就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游戏在合群性和独立性培养中是极好的手段,尤其是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愿望等心理状态,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这样,幼儿既代表角色,又是他自己,在角色换位中,体验心理表征与客体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想法、情感,学会理解别人,从而获得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2、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的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中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普通学前教育课程与特殊学前教育课程整台的意议及价值 普通学前教育课程与特殊学前教育课程有着不可分割 的内在联系,有着很大的包容性,一致性,我们将两类课程进 行有机整合基于:一、整合背景 我国在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后,正在逐步普及学前 教育.天津2005年普及学前教育,北京2010年普及学前教 育,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制定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时间 表。
一场轰轰烈烈的普及学前教育的工程正在全国各地展 国际特殊教育进入80年代以来,明显地向着三个一体 化的方向发展。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医疗康复、教育训练和社会就业 的一体化。
所谓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是指特殊教育与 普通教育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优势互补,进而形 成教育的合力,力求使每一位特殊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机 会,并且能够使每一位特殊儿童身心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 展。
特殊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分到合的过程。
早期人们为了 开。
在普及学前教育中,特殊幼儿的教育是难点。
而国际上把 保障特殊儿童能够受到正常儿童同样的教育,把特殊儿童独 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作为衡量基础教育普及的重要参 考标准。
因此特殊幼儿的普及教育要与正常学前幼儿同步,是摆在各级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普及 特殊幼儿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那些具有特殊教育专 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
目前我国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大 多是通过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培养,杯水车薪,与巨大的特殊 教育师资的需求不成比例,因此培养大批的懂得特殊教育专 业知识的师资刻不容缓.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单靠特殊教育师 范院校根本不能实现,我国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数量有限。
因 此在普通的师范院校普通的学前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不 失是解决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对普通学前教育专 业和特殊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有机整合,发挥课程的最大效 能,培养合格的教师。
二、意义及价值(一)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立成校,独立编班。
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并不利于特殊儿童的 成长。
∞年代人们反思特殊教育,提出了“最少受限制的教育 环境”。
以及“回归主流”的特殊教育的思想。
1994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 会”,通过了《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霓},提出了“全纳性教育” 和“全纳性学校”的教育思想,将特殊教育定格在“全纳性教 育”思想的框架之中,它要求:特殊儿童尽可能的回到普通学 校去。
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一起活动、交流,让他们尽 可能地与正常儿童在一个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 的学习、生活、交流,由封闭、隔离走向开放、融合,与正常儿 童融合为一体.实现全纳性教育的目标,实现特殊儿童与普 通儿童融合教育,需要大批既能够从事普通教育又能够承担 特殊教育的教师。
而两类课程的整合正是顺应国际特殊教育 发展的趋势.(二)对普学前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普及学前教育,已经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也是 各级政府对社会对人民的承诺,为此各级人民政府都在花费 大气力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普及学前教育教已成为人民关 注的热点。
但是特殊幼儿的教育始终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某 些地区成为普及学前教育的死角。
据资料载,2004年广州市0巧岁轻度残疾儿童2000多名。
能进入托幼机构的不到三 成,虽近几年有较大发展,但是与正常幼儿比还是不尽如人 意。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适龄特殊幼儿的入园率很低。
并且巩 固率很低。
我们对一个东部中等实力的县级市进行调查.该 市没有一所接收特殊幼儿的学校,市区15所幼儿园O所公 立,12所私立)都没有接收特殊幼儿。
即便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特殊幼儿的入园率也大大低于正常幼儿的入园率。
我们对35 所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仅有一所幼儿园有特殊幼儿入园学 习。
在对加位幼儿园园长的调查问卷中,愿意接收特殊幼儿 入园学习的仅有lO位,在调查不愿接收特殊幼儿入园的原 因时,大部分园长认为缺乏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是 原因之一.因此特殊幼儿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普及学前教育的 瓶颈。
如果依靠建立特殊学校来解决特殊幼儿的入园问题,但就教育经费的筹措就会很成问题,也会增加各级政府的经 济负担。
据我们调查,一个六百万人口的地市,仅有五所特殊 学校,(都是接受适龄入学特殊儿童)在校人数不到四百多 人,没有一所接收特殊幼儿的特殊学校.显然建立特殊学校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幼儿入园的问题。
解决特殊幼儿入园 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特殊幼儿随园就读,这样也利于特 殊幼儿的成长,为他们搭建与正常幼儿交流的平台,以便将 来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奠定心里基础.接收特殊幼儿入园学 习,关键是要有能接受他们学习的教师。
所以培养双专业的 师资(既具有普通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又具有特殊教育专业 知识)对普及学前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普通学前教育 专业课程与特殊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整合据具有极大的价 值及意义。
(三)解决学前特殊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从我国特殊幼儿入园的实际情况来看,90%的的特殊幼儿 要在普...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文素材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
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 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
1一名学校老师要对多名学生关注程度不如家里是2个甚至很多人关注一个学生! 2 学校的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是人生官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重要!因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多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能照福社会!反而会危害社会! 举例:恐怖分子,能够做导弹,有知识但是危害社会 3还有家庭教育不重视的恶果:学生成绩起伏很大;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偏激。
造成偏科! 4你应该设想一下你们对手会怎么说:他们可能会强调学校的教育完善,面面具到!还有给你个例子,学校不是一定时间要开家长会吗!这就表明家庭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5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国家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就是要家庭教育来培养的! 6家庭是培养学生心灵的窗口,学校是培养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设想一下拥有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却因为心里问题发挥不出来。
在大考时很容易就失败啦,不会成功的! 就这么多,最重要的是抓住对方讲话的漏洞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
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
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
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
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
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
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
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
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反之,人的幼年时期...
幼儿教师教育论坛范文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一年内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使家长了解本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情况,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二、注重宣传工作。
通过“家长园地”和“xx幼儿园家庭教育小报”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以及本月的课程内容和一些科学教子的经验信息,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三、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一些社会现象,加强其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通过孩子的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社区。
四、通过与社区配合,做好民族幼儿入园的调查工作,同时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单,以此提升民族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和科学教育的理念。
...
幼儿教育论文 1500字 爱的教育一,幼儿爱的教育的作用体现有1500字...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体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示出来,不像其他教育活动,如美术教育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等可以较快地取得成效。
因此,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就必须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重德轻体的现象。
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
一、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
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1、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
第三,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2、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点。
幼儿年龄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
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
他们对练习内容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很不注意,并且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以追求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新异刺激、浓烈地运动气氛和种种趣味情景为最大满足,常常热切地期望这一时刻的到来。
根据幼儿这一特殊的体育需求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3、利用具有生活情趣的体育活动,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
一方面要注意从小培养,另一方面要进行多方面的诱导。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
教师不仅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向正常的方向发展。
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加强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体育兴趣。
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培养幼儿体育的兴趣,对体育内容要加强形象化的讲述,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体育兴趣的发展。
包括场地器材布置、体育设施条件、教师的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等等。
三、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1)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2)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3)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课程当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因为幼儿处于生...
该怎么写【如何扭转小学化教育倾向】的文章;幼儿园老师让家长必写...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
目前,在珠海市乃至全省、全国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
这是极为有害的一种倾向,需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纠正。
本文愿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
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玩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课的准备。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
(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
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听课,象小学生那样学知识,象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
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一)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
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在游戏玩耍中进入人生。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说得严重点,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虽与培育人才相距较远,但却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将在幼儿未来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用人需要培育幼儿,让幼儿再经过初等、中等、高等阶段的教育,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日益突出,竞争激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21世纪的建设人才必须富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
而在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幼儿,或是幼年老成式的“小老头”,或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或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难以承担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因此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与社会的用人需求是格格不入的。
(三)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由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由于幼儿园缺乏专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正确和准确,如不正确、不准确,幼儿到了小学便会先入为主,很难纠正,反而误人子弟,特别是英语口语,如发音不准,比完全不懂英语的学生还难教;第四,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到了小学再学一遍,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五,幼儿园开设的一些课程未能与小学课程相衔接,如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并不普遍,即使幼儿园英语学得再好,到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开设英语课的时候,原来在幼儿园所学的英语知识早就忘光了,其实并未能对幼儿的英语学习产生基础性作用或促进作用。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面有幼儿园的责任,有家长的责任,有社会的责任,有教育部门的责任,还有教材编写者的责任。
——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
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
为了多收幼儿、多赚...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幼儿园教师学习的育儿文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