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角的比较大小》说课稿
角的比较大小说课
一、说教材: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共有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折一折、指一指、比一比、画一画,在实践活动中比较角的大小,使抽象变为直观。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认识实物中的角,了解角的组成及认识直角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做活动角并变化活动角,从动态中认识角的形状,大小变化,初步建立角的表象。低学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主要是以无意注意为主。
二、说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在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钝角,并学会画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活动角
学具准备:纸、两个硬纸条(同桌两个的长度是不同的)、一枚图钉、直尺。
三、说教法、学法
“教必有法,贵在得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方面:
1、做数学。美国图书馆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就会忘记;看见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力求不拘泥于教材,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依据以上几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 激趣导入:智慧博士知道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让我们来玩闯关游戏,好吗? 我们上节课找到了那么多的角,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
2、 用实物投影出示:线、小棒 、硬纸条、橡皮筋、纸。
3、 师:这是什么?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呢?第一关:比比看哪个组的方法多 ?
(生从事先准备好的工具袋中拿出物品,小组合作开始做角。)
4、 用实物投影演示学生做好的角。(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师:用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方法完成一个任务:在三角板的帮助下把角分类。 (小组活动)
找一组上来用实物投影演示分类情况。
师:像这样的,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板书:锐角、钝角)
5、 智慧博士: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不但认识了角,还会做角。我宣布,第一关你们顺利通过啦!
(二)、比较角的大小
1、课件中出现一个钟表,让指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说明:转动钟面上的指针,两根针之间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课件出示四个不同的钟面。
师:你能找一找钟面上的角在那里吗?
2.智慧博士: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把你比较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比较方法,你们都掌握了吗?
师: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谈谈自己的理由。
师说明: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的越大,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那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呢?
师:智慧博士又给我们带来的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学生一眼看出来的给予表扬,同时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看不出来,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把它们的一个顶点和一条边重叠在一起,看另一条边谁叉开的大,谁就大。(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演示:移动、重叠。把第二个角的边延长与第一个角重叠)
师:那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呢?(多媒体出示活动角)
那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起立站好,注意听老师的口令,看谁反映快!听好了,把你的角变大,想一想,你的腿变长了吗?把角变小,你的腿变短了吗?
刚才你的角一会变大,一会变小,你的腿有没有跟着变长或变短啊?那你们说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还有关系吗?
对,(教师拿起刚才的两个活动角)角的大小只与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小结: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不但会做角,而且还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宣布,第二关你们顺利通过啦!
(三)体验画角
现在我们已经会做角了,那下面我们就和小马一起来学习怎样画角,好吗?注意看,(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用尺子画角的过程,看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多媒体中出现的话: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角(边画边说画法),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画,可以找几个学生上黑板前画画看,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角。
你们觉得他画的怎样?
智慧博士:小朋友画的真不错,我宣布:第二关你们顺利通过啦!
(四)练习巩固
1、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2、剪一剪,一个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媒体出示大雁南飞的画面。)你们发现了吗?大雁飞行队伍的形状实际上就是一个——角,那大雁飞行队伍的形状为什么是一个角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你可以查查资料,等下节课上课我们再来交流。
范文二:角与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难点是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角的比较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和画法,以及进一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
1﹒角的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方法:
(1)重合法:即把要比较的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再比较另一条边的位置;
(2)度量法;即比较两个角的度数.
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是一致的.
2.利用比较角大小的上述两种方法,就可以画出角的和、差、倍、分,并进而比较角的和、差、倍、分的大小.
3.对于角平分线的概念,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它是角的内部的一条射线,并且是一条特殊的射线,它把角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2)要掌握角平分线的数学表达式:若OC 是 的平分线,则 或
4.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应注意角的大小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这是因为角的边是射线而非线段.若用射线旋转成角的定义,也可以说转得较多的角较大.
二、教法建议
1.本节教材,完全可以对照线段的比较,线段的和差倍分,以及中点的意义来进行.两者是十分相似的.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把角叠合起来,一定要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否则不能进行比较.这可以通过叠合两块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的实例来说明.这和线段大小比较十分相似.
3.由于前面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和、差、倍、分.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4.在本课的练习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后经常遇到的图形,提前让学生见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5.在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中,由于度、分、秒的四则运算还没有讲到,因此只进行度的加、减.
三、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直观演示、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动手实践相结合.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
(二)难点
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掌握知识点,再经过练习,解决难点和疑点.
范文三:角与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角与角的大小比较》,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1、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湖南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七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及相关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过的线段和射线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三角形的基础,它是整个几何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 因此,在 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节课中角的定义、表示法及角的度量单位是重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的单位转换是难点,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角平分线是关键,其理论依据是让学生认识学习角的概念的实际必要性,并引入角的概念的定义.对于角的概念,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去认识,在后续的三角函数的学习中更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角,所以教科书也是从这两个角度去引入角的概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
2、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方法,并在图形中认识角、熟悉角的表示方法,并会使用了解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三种方法表示角,初步掌握角的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及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设计思路.
3、说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动手画,应着重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即合作式探究,其理论依据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学法指导:通过与《线段长短比较》的类比得出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引导进一步掌握角的分类,通过对不同大小的角(纸片)排列,让学生自主操作学习,渗透角的和差的意义,学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突破难点,从而学会角度的相关计算,通过教师板演,学生模仿,其理论依据是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让学生共同参与。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4、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之上,我预设的教学过程是问题与情境、师生共同探讨。
各位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本说课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范文四:角与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孙凯亮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角与角的大小比较》,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1、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数学》第七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知识. 本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及相关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过的线段和射线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三角形的基础,它是整个几何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
本节课中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及角平分线是重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平分线的应用是难点,其理论依据是让学生认识学习角的概念的实际必要性,并引入角的概念的定义.对于角的概念,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去认识,在后续的三角函数的学习中更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角,所以教科书也是从这两个角度去引入角的概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
2、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
过程与方法:在问题中能正确表示角,能理解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景中感受角,认识图形中角与角的关系;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设计思路.
3、说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动手画,应着重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即合作式探究,其理论依据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学法指导: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直观了解角的定义,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以及角的表示方法,在通过看完微课视频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任务单为载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间互相讨论.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展开,以小组讨论为中心,让学生共同参与。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4、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之上,我预设的教学过程是问题与情境、师生共同探讨。
1)、情境引入新课:
运用情景问题导入新课,,引入课题:角与角的大小比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
较。
2)、看微课视频。
3)、自学检测
发放学习任务单,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4)、师生交流
师生互动,讨论检测题,归纳知识点。
5)、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完成;
(2)、小组讨论;
(3)、互动点评。
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小组讨论,讨论后由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展示结果进行点评,并通过题目变式巩固知识点。
各位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本节说课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范文五:7.5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7.5 角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比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共1个课时,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线段的长短比较”,“角与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好这一节可以为以后角度的计算和角与角的关系的认识以及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预计达到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进一步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及大小的认识;(2)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角的大小;(3)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角平分线;(4)角的相关计算以及几何语言的规范书写。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估计学生对于角的分类应该没什么问题(小学学过的),那么重点就是角的大小比较,这将通过学生感知体验使学生掌握,而对于角的相关计算以及几何语言的规范书写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几何刚刚起步,还接触的不多,并且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能力,这个难点的突破我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作阐述说明。
二、教学方法
我将通过给出情境——抛出问题——学生探索交流——归纳反思——提高拓展这样一个师引导启发,学生探索交流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乐趣。
三、学生学法
通过与《线段长短比较》的类比得出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引导进一步掌握角的分类,通过两块三角板的拼搭,学生自主操作学习,渗透角的和差的意义,学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突破难点,从而学会角度的相关计算,通过教师板演,学生模仿,从而规范学生几个语言的书写。
四、教学流程
在这里我将分为八个环节进行说明:(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学习新知,尝试练习;(三)例题精讲一;(四)探索交流,师生互动;(五)例题精讲二;(六)课堂反馈;
(七)归纳小结;(八)作业布置。
下面我对这几个环节的设置逐一进行说明: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我打算直接由课件给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问: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请问怎么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有哪些方法?学生很快就会回答出:度量法,叠合法。然后追问度量法,叠合法的具体定义和操作,继续追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角与角的度量,老师这里有两个角(课件给出),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具体方法有吗?【通过与线段类比引出课题,学生很容易接受】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新知,尝试练习。学生很容易想到角的大小比较也有度量法和叠合法,那么就继续追问,度量法怎么量,量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叠合法怎么叠,具体的操作方法应该是怎么样的?一般学生是答的上来的,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那么教师再作个引导。比如:叠合法时两个角顶点和边的位置的放法(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顶点重合,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条边的同侧)。
接着,设置一个学生互动题:量一量,比一比:
要求同学分别画两个角,然后给同桌估计,判断大小。
画的时候巡视教室,估计会有学生画直角,如果没有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问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回顾按角度的大小分类,这里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来体验数学的奥妙。
第三个环节是例题精选,也就是书上的例1,但是我在第二个小问前添加一个问题:在这个图形中有哪些角,请一一表示出来,在这里作个铺垫照顾到后面的学生。
第四个环节是探索交流,师生互动。在这里设置一个学生活动来突破难点。请同学们观察一副三角板的角度特征。讨论回答用三角板可以组合画出多少个不同角度的角。(在这里只要求学生能够拼凑出一些角度就可以了,不需要全部拼出来)这样,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体验探索,让他们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中的乐趣,进一步感知教的大小,初步认识角的和差的计算。接着,给学生一些神秘感,说老师也来拼一个角,用三角板的一个角沿其中一条边翻折,则构成一个相对较大的角,问:沿的这条线所在的射线与整个较大的角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也演示下,通过演示后学生应该较容易想到这样翻折后所沿的那条线两边的两个角是相等的,于是我可以提出角平分线的定义,然后再添一条线就是课本上的例2,这样就顺利进入第五个环节。
第五个环节就是课本例2的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算角的度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通过刚刚两块三角板的演示,等学生算出结果之后,先让学生口述过程,然后教师板演整个过程,并告诉他们以后应该学会规范的书写几何语言。
第六个环节则是课堂反馈,我选择的是课内练习3和作业题第五题,其中第五题可能会稍有难度,如果时间充裕就讲解,时间不够就放到课后提高。
第七个环节是归纳总结,小结是根据板书进行条目式小结,要求学生可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八个环节是作业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程度分层作业,其中作业本必做,书本B 组题选做,并且留一个课后思考题:你还能用三角板拼出哪些度数的脚,三角板中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角的比较大小》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