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王明中毒事件调查
彻底戳穿歪曲丑化中共党史的第一谎言
作者:丁晓平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状态:选载
分类:传记?? 点击数:276694? ? 字数:116806 出版时间:--
关键词:“左”倾路线中国共产党**王明
简介: 《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以新发现的尘封近70年的20件流落民间的原始档案和文献作为物证,并采访健在的亲历者和当事人作为证人证言,针对王明《中共五十年》中所谓**“蓄意毒害王明”的歪曲诬蔑之词,逐一进行质证和辨析,完整、权威、详实地记叙了“王明中毒事件”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起到了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同时以辩证分析的历史观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的复杂斗争。
作品目录
导语
1.序 2.导语:现在可以说了
“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
1.“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 2.“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2) 3.“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3) 4.“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4) 5.“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5) 6.“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6) 7.“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7) 8.“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8) 9.“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9) 10.“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0) 11.“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1) 12.“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2) 13.“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3) 14.“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4) 15.“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5) 16.“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6) 17.“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17)
十二月会议
1.十二月会议(1) 2.十二月会议(2) 3.十二月会议(3) 4.十二月会议(4) 5.十二月会议(5) 6.十二月会议(6) 7.十二月会议(7) 8.十二月会议(8)
三月会议
1.三月会议(1) 2.三月会议(2) 3.三月会议(3) 4.三月会议(4) 5.三月会议(5) 6.三月会议(6) 7.三月会议(7) 8.三月会议(8) 9.三月会议(9) 10.三月会议(10)
六届六中全会
1.六届六中全会(1) 2.六届六中全会(2) 3.六届六中全会(3) 4.六届六中全会(4) 5.六届六中全会(5) 6.六届六中全会(6) 7.六届六中全会(7) 8.六届六中全会(8) 9.六届六中全会(9) 10.六届六中全会(10) 11.六届六中全会(1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 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4) 5.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5) 6.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 7.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7) 8.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8) 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9) 10.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0) 1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1) 1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2) 1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3) 1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4) 15.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5) 16.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6) 17.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7) 18.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8)
九月会议(1941)
1.九月会议(1941)(1) 2.九月会议(1941)(2) 3.九月会议(1941)(3) 4.九月会议(1941)(4) 5.九月会议(1941)(5) 6.九月会议(1941)(6) 7.九月会议(1941)(7) 8.九月会议(1941)(8) 9.九月会议(1941)(9) 10.九月会议(1941)(10) 11.九月会议(1941)(11) 12.九月会议(1941)(12) 13.九月会议(1941)(13) 14.九月会议(1941)(14) 15.九月会议(1941)(15) 16.九月会议(1941)(16) 17.九月会议(1941)(17) 18.九月会议(1941)(18) 19.九月会议(1941)(19) 20.九月会议(1941)(20) 21.九月会议(1941)(21) 22.九月会议(1941)(22)
延安整风
1.延安整风(1) 2.延安整风(2) 3.延安整风(3) 4.延安整风(4) 5.延安整风(5) 6.延安整风(6) 7.延安整风(7) 8.延安整风(8) 9.延安整风(9) 10.延安整风(10) 11.延安整风(11) 12.延安整风(12) 13.延安整风(13) 14.延安整风(14) 15.延安整风(15) 16.延安整风(16) 17.延安整风(17)
范文二:江苏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工作方案
附件,
江苏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工作方案
2006年10月,我省作为卫生部确定的6个试点省,市,之一,在苏州、泰州、徐州3市开展了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试点工作。为全面掌握我省突发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机构及专业队伍的现况,完善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更好地开展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省卫生厅决定在取得试点调查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开展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工作,为认真做好本次调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1、全面掌握我省突发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机构及专业队伍现状,
2、为制定全省各类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全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3、为科学提出我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和仪器装备标准提供依据。
二、组织领导
全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工作在省卫生厅统一领导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并实施调查工作,各市、县,市、区,也要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处,科,室和具体负责并实施的单位,卫生行政部门的各相关处室和被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本次调查工作。
三、具体实施
— 1 —
省卫生厅卫生应急办公室为全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工作的责任处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调查的设计、实施、质控、验收、汇总和统计等工作。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在领会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召开辖区内的工作会议,并组织业务培训,按时、高效、高质地完成辖区内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调查工作,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严格复核。调查资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给予必要的前期经费保障,省卫生厅在调查结束后视各地调查任务完成情况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四、调查对象
1、各级与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有关的医疗卫生机构
省级,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省中毒医疗救治基地。
市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急救医疗中心、承担辖区内中毒急救任务且技术力最强的一所综合性医院。
县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急救医疗站、县人民医院。
急救中心,站,如在被调查医院内的,不再另外填写调查表。如辖区内有收治急性中毒病人专业医院的,也要纳入调查对象,如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等,。
2、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专业人员
以上述被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人员为调查对象。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毒门诊、理化检测科、
— 2 —
食品卫生科、职业卫生科、流行病学科等业务科室的专业人员,医疗
机构中从事急诊救治、毒物检测等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调查内容
,一,突发中毒事件,个案,发生情况
1、疾控机构,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突发中毒事件的毒物类型、伤亡
人数、地点分布、中毒原因、信息来源、应急反应时间等。 2、医疗机构,中毒个案的人群分布、毒物类型、中毒原因等。 ,二,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机构
1、中毒控制人员队伍现况。
2、在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工作中承担的任务。 3、毒物信息获得途径及数据库使用现况。
4、个体防护用品储备及使用、维护情况。
5、毒物检测设备使用及储备情况。
6、解毒药物使用及储备情况。
7、中毒事件医疗急救设备使用及储备情况。 8、针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情况。 ,三,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专业人员
1、中毒事件应急人员基本情况。
2、获得毒物信息途径及目前数据库使用情况。 3、在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4、中毒控制队伍相关应急能力调查。
,1,对个体防护知识掌握情况。
,2,对毒物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3,对现场控制知识掌握情况。
— 3 —
,4,对医疗救援知识掌握情况。
六、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技术路线如下流程图所示,
查阅文献、设计调查方案
设计调查表、选定调查对象
专家论证、预调查、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中毒应急疾控 中毒应急队 中毒事件 中毒应急医疗
机构能力调查 伍能力调查 情况调查 机构能力调查
资料收集、分析
应急能力现状与国
家要求之间的差距
分析导致差距的 主要原因及问题
根据存在的主要
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结 束
七、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对各被调查单位2006年突发中毒事件统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
统计分析。其中疾控机构以上报的或参与现场处理过的突发事件资料
— 4 —
为准,医疗机构以急诊科的登记资料为准。
2、针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别设计不同内容的封闭式调查问卷,采取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分为4类,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医疗救治基地、急救医疗中心,站,、综合性医院。
3、针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专业人员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采取限时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对所调查机构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全面调查。
4、调查数据用EPIdata3.0录入,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八、调查进度
调查时间为2007年5月—2007年9月。分四个阶段实施,
1、调查方案制定和培训阶段,2007年5月,,省卫生厅组织制定江苏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工作方案,明确调查的目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等,召开全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调查工作会议,对市、县,市、区,调查人员进行培训。
2、调查阶段,2007年6月,,各地明确责任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在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的配合下,组织开展调查,并填写调查表,收集、整理、汇总相关调查资料,于2007年6月30日前由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复核阶段,2007年7月,,各市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抽查3个县,市、区,,对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复核,资料复核并补充完善后于2007年7月15日前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厅卫生应急办公室于2007年7月30日前有针对性地抽查3个市,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复查。
— 5 —
4、资料汇总阶段,2007年8—9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地上报的调查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将全省调查总结报送省卫生厅。
有关本次调查的表格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发放到市、县,市、区,调查员,并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公布。
— 6 —
范文三:浅析突发中毒事件的调查及处理对策-综合医学论文
浅析突发中毒事件的调查及处理对策-综合医学论文
浅析突发中毒事件的调查及处理对策
[摘要] 2013年1月31日晚,收到我市卫生局报告疫情称22例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在我市某院院内接受治疗,我疾控中心立即组细人员分别赶赴案发现场及患者所在医院,通过现场检查、流行病调查,实验室调查等手段对中毒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处理,给予患者积极对症治疗,死亜2例,其余20例患者均在3 d后治愈。
[ 兲键词 ] 突发食物中毒;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流行病调查;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a,-0111-02
2013年1月31日晚,收到我市市卫生局报告疫情后,我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细10名与业技术人员分别奔赴案发现场及医院进行调查,通过现场询问、调查,对相兲人员询问、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调查等手段对患者疫情发生原因、中毒类型等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不方法
1.1材料来源
2013年2月1号收到我市卫生局报告疫情后,经调查,22例均在2013年2月1号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茂山镇永翠村委会岩脚村组22号何某某家吃杀猪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呕吏、腹痛等症状,就餐时间为晚餐至2月1日午餐,2月1日中午11时,其中1例80多岁老人食用食物后20 min后死亜,另一例60多岁的老人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敁死亜。其余患者出现上述不良症
状均在饮食10~30 min内,年龄3~81岁,所有中毒患者均为何某某亲属,其中腹痛18例,呕吏17例,腹泻症状12例。
1.2方法
1.2.1流行病学调查 据了解,本次食用食物将近50人,其中22例出现中毒症状,死亜2例,其余20例分别在饮食10~30 min内出现呕吏、腹痛等不良症状。经中毒患者口述及现场调查员现场取证,当天食用食物有:白菜炒猪血、茴香豆角、藕煮排骨、糖套肉、煮扁豆芽、煮黄山药、猪头肉、水煮肉片,肉片、人工菌,、兰花豆、蒜煮洋芋、油煎蚕豆、青椒炒瘦肉、凉拌鱼腥草、肝生及所剩余米饭加热,新增水煮萝卜等。调查人员反应,吃完杀猪饭当晚第二日午餐前就餐人员未出现异常反应,而第二日中午就餐并中毒人员反应所食用肝生味道偏苦涩,所有中毒患者均反应食用过肝生。调查人员至现场对卫生情况、食物原料、使用餐具等进行调查,了解炊事员的健康及个人卫生情况、用膳制度及食物来源、运输等,对可疑水源、食物、现场涂抹物及餐具进行采样,送往微生物检验,同时对患者呕吏物、排泄物及炊事员手部进行采样检验待理化检验科查明病原。
1.2.2现场环境督查 对何某某家厨房进行调查发现,现场环境较差,青菜在盆子里用水浸泡为加盖,辣椒油、蒜泥等调料均在地面摆放,厨房内角摆放垃圾,食用食醋、食盐等均为有合格证厂家生产。橱柜内生食不熟食摆放在一起,厨房四面墙面有较厚油腻,墙面已破损发霉,厨房内苍蝇较多,丏有蜘蛛网分布。
1.2.3实验室检查 现场食剩的可疑食物、水源、餐具及用具涂抹物、病人呕吏物和排泄物、炊事人员的手部等进行采样检验,共计35件样品,待理化检验科查明病原。对采集样品进行食品实验室检验时,主要项目包括亚硝酸盐、重金属、挥发性毒物、残留农药、毒鼠强。检测结果为阴性;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
检验,检出肝生中乌头碱0.56?/?,呕吏物中乌头碱,0.001 ?/? ,;炒肉,0.001 ?/? ,。
2结果
通过流行性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食物中毒发生不肝生有着直接兲系,乌头碱食物中毒可能是食物中毒发生主要原因,经公安机兲进行侦查,确定事件性质为人为投毒,详绅情况及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住院人员通过积极针对性治疗,死亜2例,其余20例患者均在3 d后治愈。
3 讨论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化学性、生物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常见食物中毒类型主要有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绅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及化学性食物中毒,本起食物中毒属化学性食物中毒。为了对食物中毒类型进行确诊,实验室观察最为重要,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绅菌学及动物试验等,在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时,需要针对中毒类型给予对症治疗,并及时对当地卫生中毒事敀单位、时间、地址、中毒人数等进行报告,同时要注意对现场的保护,采集患者血尿、呕吏物及可以中毒物质等以备送检。通过对本次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可发现,患者均有共同暴露叱、临床症状相似、疾病潜伏期较短、针对性治疗有敁,通过实验室检查可对患者中毒原因进行调查,由此可对食物中毒原因进行明确。
本起中毒事件发生后,我疾控中心在受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备好所需用品后,组细10人调查小组奔赴现场进行调查,并于当晚赶往医院进行调查,从而保证中毒事件最快速的明确。在对食物中毒类型及原因明确后为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蔓延,立即对引起中毒食物进行销毁,并指导现场消毒,
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并对波及人员开展宣传教育,进行安抚,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然而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处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我中心建立了应急方案,然而方案尚不完善,导致在应对此次重度中毒事件时,紧急救援、现场急救及临床救治存在一定的缺陷。?中毒控制与业人才匮乏,在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及预防上仍然处于较为薄弱缓解,基层与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较低,因此在疾病控制及临床救治中存在知识不足,而我中心大多数工作人员未接受过突发中毒事件的培训。?本次中毒事件结果导致2名人员的死亜,这不个体防护在应对重大事件时与业知识缺乏及相兲防护装置储备较差有着直接兲联。?读毒物检测能力较弱,在中毒事件的处理时,毒物鉴定对于临床治疗及救援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本次中毒事件中检测工作不够迅速,难以满足现场应急的要求。?本次中毒事件的处理中,解毒药物较为缺乏,从而导致救治花费时间较长,救治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因此在应对此次中毒事件的解决不救治中 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在处理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及预防措施,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个人卫生水平,保证食品制作、存放、食用的安全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标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从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要相兲机构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个体防护药物及装置的储备,引进并熟练掌握使用检测设备及实验室检测设备的技能。同时要建立解毒药物数据库,保证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能够有敁治疗,从而保证人民的安全。
[ 参考文献]
[1] 郑恩发, 杨杰, 孟丽.吉林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
卫生工程学,2009,8,1,:41-43.
[2] 王革生,段红英,易翠薇,等.湖南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07-1809.
[3] 蒋绍锋,张宏顺,周静,等.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3,:225-229.
[4] 连轶伟,谢立璟.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06,6,5,:922,881.
[5] 蔡佳慧, 田国栋, 张涛, 等. 我国远程医疗法律不政策保障现状分析不建议[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8(4):28-31.
[6] 张建,吴俊,龚玲,等.1998-2004年重庆市家庭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其预防[J]. 中华卫生监督不健康,2005,4(3):11-13.
,收稿日期:2013-08-30,
范文四:宁夏2005年~2008年87起突发中毒事件调查与分析.doc
宁夏2005年,2008年87起突发中毒事件调查与分析
1 21孙 伟李 伟 杨凤珠
摘要:目的 了解宁夏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征,为突发中毒事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种类、时间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共发生突发中毒事件87起,中毒人数326人,死亡人数24人。结论 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防护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村居民、学生和企业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有效预防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突发中毒事件 分析 宁夏
突发中毒事件不但危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中毒事件的危害性,了解和掌握我区突发中毒事件的特征,现将我区发生的87起突发中毒事件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我区2005,2008年突发中毒事件资料。
1(2 方法 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汇总统计,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区突发中毒事件的种类、时间和分布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突发中毒事件基本情况:我区2005,2008年共发生突发中毒事件87起,其中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78起、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1起、职业性氯气中毒2起、职业性氨气中毒1起、职业性硫化氢中毒1起、急性食物中毒1起、其它急性职业中毒3起;中毒发病人数为326人,死亡人数24人,具体见表1。
[作者单位] 1.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4
2.宁夏卫生监督所,宁夏 银川 750004
1
表1 宁夏突发中毒事件基本情况
事件种类 事件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 78 156 11
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1 2 1
职业性氯气中毒 2 129 0
职业性氨气中毒 1 8 4
职业性硫化氢中毒 1 5 1
急性食物中毒 1 13 0
其它急性职业中毒 3 13 7
合 计 87 326 24 2.2 突发中毒事件年份分布情况:突发中毒事件以2007年最多,共发生49起;发病人数以2006年最多,共有134人;死亡人数以2005年和2007年为最多,均为9人。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宁夏2005-2008年突发中毒事件折线图 2.3 突发中毒事件场所分布情况:从监测信息看出我区突发中毒事件以农村家庭发生最多,为76起;企业发生8起,学校发生2起,餐厅发生1起,具体见表2。
2
表2 突发中毒事件场所分布情况
中毒场所 事件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家庭 76 147 11
企业 8 157 13
学校 2 9 0
餐厅 1 13 0
合计 87 326 24 2.4 突发中毒事件分级情况: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规定,我区发生的87起中毒事件中,其中重大事件1起(占1.1%),较大事件4起(占4.6%),一般事件7起(占8.0%),未分级事件75起(占86.2%)。
3 讨论
3.1通过对我区2005,2008年发生的87起突发中毒事件分析,农村家庭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最多,其构成比为87.4%,其次为企业,占9.2%,后为学校和餐厅,这与宁夏农村家庭和部分学校在采暖期利用煤炉采暖有关,因煤在燃烧不充分时,容易产生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窒息性气体,
[1]加上居民的防护意识薄弱,容易发生中毒事件。
3.2 从图1分析看出,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后,明确了突发中毒事件报告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加大了对报告机构的监督力度。各级卫生系统在发现、报告、掌握和处置突发中毒事件的及时性、积极性和责任感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3.3 从表2可以看出,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企业,原因是一些企业对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重视不够,忽视劳动者的职业防护与安全教育,工作场所未配备相应的防毒设施,未购置有效的个人防护
3
用品,加上多数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欠缺,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淡漠,在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后,没有弄清中毒原因及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时就盲目施救,从而造成更多人的中毒死亡。
3.4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突发中毒事件的防护知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宣传栏、标语等形式,针对突发中毒事件场所分布的特点,应在采暖期对农村居民和部分学校进行煤炉使用安全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和学生的防范意识,防止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3.5加强企业的职业安全管理,对存在氯气、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在设备检修或污泥清理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劳动者进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6 进一步建立完善突发中毒事件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收集、分析和掌握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信息,对高发种类的突发中毒事件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掌握其发生和分布的规律及特点,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
[3]防控制措施,提高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为我区突发中毒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谢坤清,等.广东省梅州市2002,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与防控对策[J].首都公共
卫生2008;2(4).149,151.
[2] 王革生,等,湖南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
(6).1807,1809.
[3] 杨维中,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中华预防医学杂志[J],2006;39(6). 427,429.
4
范文五: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
预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5-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做好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1.5 事件分级
1.5.1 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 级)
1.5.2 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I 级)
1.5.3 较大突发中毒事件(III 级)
1.5.4 一般突发中毒事件(IV 级)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卫生行政部门
2.2 医疗卫生机构
2.2.1 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
2.2.2 相关医疗机构
2.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2.4 卫生监督机构
2.3 专家组
2.4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3 监测、报告与风险评估
3.1 监测
3.2 报告
3.3 风险评估
4 信息通报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原则
5.2 分级响应
5.3 响应措施
5.3.1 组织协调
5.3.2 现场处置
5.3.2.1 脱离接触
5.3.2.2 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
5.3.2.3 样本采集和毒物快速检测
5.3.2.4 现场洗消
5.3.2.5 现场检伤及医疗救援
5.3.2.6 病人转运
5.3.2.7 病人救治
5.3.2.8 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防护
5.3.2.9 公众健康防护和宣传教育
5.3.2.10 心理援助
5.4 应急响应的终止
5.5 应急响应工作评估
5.6 非事件发生地区卫生应急措施
6 保障措施
7 预案的制定与更新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
8.2 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控制突发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
1.3 适用范围
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按相关预案处置。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有效处置;统一领导,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加强管理,强化保障。
1.5 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中毒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 级)、重
大(II 级)、较大(III 级)和一般(IV 级)突发中毒事件四级。食物中毒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执行。
1.5.1 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 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
(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0人及以上;或死亡30人及以上。
(2)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0人及以上;或累计死亡30人及以上。
(3)全国2个及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同类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I 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
(4)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1.5.2 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I 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中毒事件:
(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2000人及以上。
(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死亡10-29人。
(3)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累计死亡10-29人。
(4)全省2个及以上市(地)级区域内发生同类较大突发中毒事件(III 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
(5)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1.5.3 较大突发中毒事件(III 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中毒事件:
(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1000-1999人。
(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人;或死亡3-9人。
(3)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人;或累计死亡3-9人。
(4)全市(地)2个及以上县(市)、区发生同类一般突发中毒事件(IV 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
(5)市(地)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1.5.4 一般突发中毒事件(IV 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中毒事件:
(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在50-999人。
(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1-2人。
(3)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1-2人。
(4)县(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卫生行政部门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中毒事
件的卫生应急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或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中,涉及群体中毒的卫生应急工作。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省级、地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重大、较大和一般级别的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
2.2 医疗卫生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专业技术机构,结合各自职责做好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各种准备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突发中毒事件后,在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2.2.1 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确立本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作为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医疗机构。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1)国家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要根据需要承担特别重大级别的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工作和中毒病人救治工作,以及指导和支持地方救治基地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掌握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开展中毒检测、诊断和救治技术的研究;协助卫生部制订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相关技术方案;负责全国突发中毒事件的毒物检测、救治技术培训和指导,以及开展全国化学中毒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2)省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开展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突发中毒事件的救治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中毒检测、诊断和临床救治工作,以及中毒信息咨询工作等。
(3)市(地)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负责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治技术指导;面向辖区提供中毒信息服务;承担本辖区内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
(4)县(市)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负责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治技术指导;面向辖区提供中毒信息服务;承担本辖区内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
2.2.2 相关医疗机构
(1)开展突发中毒事件和中毒病例报告工作。
(2)开展中毒病人的现场医疗救治、转运、院内诊疗工作。
(3)向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中毒病人转归情况。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中毒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有关生物样本。
2.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
(2)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现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3)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快速鉴定和检测,按照有关技术规范采集样本,开展中毒事件样本的实验室鉴定、检验和检测工作。
(4)开展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群的健康监护工作。
(5)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健康影响评价工作。
2.2.4 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协助对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卫生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3)根据“三定”规定明确的职责,对突发中毒事件肇事单位和责任单位进行卫生执法监督。
2.3 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突发中毒事件专家组,其主要职责:
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制订、修订突发中毒事件相关预案和技术方案。
对确定突发中毒事件预警和事件分级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2.4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专业队伍,配备必要处置和保障装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演习和演练。
接受本级卫生行政部门调用,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 监测、报告与风险评估
3.1 监测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中毒实时监测分析系统,组织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涉及的中毒病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组织开展针对特定中毒或人群的强化监测工作;组织同级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毒物、突发中毒事件及其中毒病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3.2 报告
突发中毒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报告时限和程序、网络直报均按照《国家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应当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首次报告内容包括突发中毒事件的初步信息,应当说明信息来源、危害源、危害范围及程度、事件性质和人群健康影响的初步判定等,也要报告已经采取和准备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内容。
进程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危害进展、新的证据、采取的措施、控制效果、对事件危害的预测、计划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帮助的建议等。进程报告在事件发生的初期每天报告,对事件的重大进展、采取的重要措施等重要内容应当随时口头及书面报告。重大及特别重大的突发中毒事件至少每日进行进程报告。
结案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原因、毒物种类和数量、波及范围、接触人群、接触方式、中毒人员情况、现场处理措施及效果、医院内处理情况等,还要对事件原因和应急响应进行总结,提出建议。结案报告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7日内呈交。
3.3 风险评估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开展毒物及突发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中毒预警和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或发现可能造成突发中毒事件的因素后,根据有毒物质种类、数量、状态、波及范围、接触人群以及人群中毒症状等,及时开展动态评估,提出预防和控制建议。
4 信息通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及时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
安等相关部门通报卫生应急处理情况;并及时获取其他相关部门处理突发中毒事件涉及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相关突发事件涉及的中毒卫生应急工作情况。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原则
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技术指导下,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迅速成立中毒卫生应急救援现场指挥机构,组织专家制定相关医学处置方案,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5.2 分级响应
Ⅰ级响应:达到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国务院。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领导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立即组织协调市(地)、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Ⅱ级响应:达到重大突发中毒事件后,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技术支持和协调工作,根据需要组织国家卫生应急救治队伍和有关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协助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Ⅲ级响应:达到较大突发中毒事件后,市(地)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Ⅳ级响应:达到一般突发中毒事件后,县(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Ⅳ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技术支持。
5.3 响应措施
5.3.1 组织协调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或其成立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业务指导下,调集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和相关资源,开展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5.3.2 现场处置
具备有效防护能力、现场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医疗卫生应急人员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工作,并详细记录现场处置相关内容,按流程转运病人并做好交接工作。
5.3.2.1 脱离接触
卫生部门积极配合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控制危害源,搜救中毒人员,封锁危险区域以及封存相关物品,防止人员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5.3.2.2 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
存在毒物扩散趋势的毒物危害事件现场,一般分为热区(红线内)、温区(黄线与红线间)和冷区(绿线与黄线间)。医疗救援区域设立在冷区,并可结合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在医疗救援区域内设立洗消区、检伤区、观察区、抢救区、转运区、指挥区、尸体停放区等功能分区。
5.3.2.3 样本采集和毒物快速检测
现场调查人员在了解事件发生过程和发生地情况后尽早进行样本采集工作。采集样本时应
当注意根据毒物性质和事件危害特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保存、转运容器,防止污染,采集的样本数量应当满足多次重复检测。
在有条件时,现场调查人员应当尽早开展现场应急毒物检测,以便根据毒物检测结果指导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5.3.2.4 现场洗消
在温区与冷区交界处设立现场洗消点,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协助消防部门对重伤员进行洗消,同时注意染毒衣物和染毒贵重物品的处理。
5.3.2.5 现场检伤及医疗救援
现场检伤区设立在现场洗消区附近的冷区内,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负责对暴露人员进行现场检伤。参照通用检伤原则以及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特点,将中毒病人及暴露人员分为优先处置、次优先处置、延后处置和暂不处置四类,分别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表示。标红色为必须紧急处理的危重症病人,优先处置;标黄色为可稍后处理的重症病人,次优先处置;标绿色为轻症病人或尚未确诊的暴露人员,可延后进行处置;标黑色为死亡人员,暂不处置。红标者应当立即送抢救区急救,黄标者和绿标者在观察区进行医学处理,黑标者送尸体停放区。
现场医疗救援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指挥和调度。中毒病人和暴露人员经现场医学处理且病情相对平稳后,转运至指定的医疗机构等。现场医学处理人员要记录相关病人和暴露人员的现场医学处理措施,与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相关信息。
5.3.2.6 病人转运
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医疗机构接收救治病人,做到统一调度,合理分流。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中毒病人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持续进行,并随时采取
相应急救措施。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与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要做好病人交接,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转运及交接情况。
5.3.2.7 病人救治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制定突发中毒事件的诊疗方案,并组织开展指导检查工作。 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做好病人的接收、救治和医学观察工作,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相关信息。根据毒物特点及病人情况,必要时对病人进行二次洗消。
5.3.2.8 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防护
进入现场参与医疗卫生救援的人员,要了解各类防护装备的性能和局限性,根据毒物种类及危害水平选择适宜的个体防护装备,在没有适当个体防护的情况下不得进入现场工作。
5.3.2.9 公众健康防护和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中毒事件特点和卫生防护要求,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公众健康防护措施建议,开展中毒自救、互救及其卫生防病知识等公众健康影响的宣传教育工作。
公众健康防护措施的建议主要包括:(1)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后,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地理位置特点,暴露区域群众应当转移到上风方向或侧上风方向的安全区域,必要时应当配备逃生防毒面具。(2)发生毒物污染水源、土壤和食物等中毒事件后,应当立即标记和封锁污染区域,及时控制污染源,切断并避免公众接触有毒物质。
5.3.2.10 心理援助
发生中毒事件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和团体,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5.4 应急响应的终止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适时组织专家对是否终止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响应进行评估,并根
据专家组的建议及时决定终止卫生应急响应。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响应的终止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突发中毒事件危害源和相关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无同源性新发中毒病例出现,多数中毒病人病情得到基本控制。
5.5 应急响应工作评估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响应结束后,承担应急响应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卫生应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5.6 非事件发生地区卫生应急措施
可能受到突发中毒事件影响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中毒事件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情况,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加强重点环节的人群健康监测,提出安全防护建议。
(3)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卫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4)有针对性地开展中毒预防控制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 保障措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要求,做好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体系、技术、队伍、资金及血液供应等保障,开展培训演练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关预案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专家提出本级基本解毒药品及其他急救药品、器械(包括洗消等)、基本防护用品储备,以及基本现场
检测设备和仪器配备的建议,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予以落实。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中毒事件卫生救援工作;与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配合,协助其做好解毒药品及其他急救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的生产、储备、调用等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为参加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7 预案的制定与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制定并发布。
根据突发中毒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卫生部对本预案更新、修订和补充。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接触方式、接触途径、进入体内数量),影响机体代谢过程,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状态的外来物质。
中毒:机体受毒物作用出现的疾病状态。
突发中毒事件:在短时间内,毒物通过一定方式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发性健康影响事件。
同类事件:指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病人的临床表现相似的事件。
暴露者: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时,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毒物扩散区域范围内,并可能受到毒
物危害或影响的人员。包括在事件发生初期,难以判定是否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是否有不适症状和异常体征的人员。
暴露人数:指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暴露者数量的总和。
8.2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