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的二舅叫范文澜,范文澜有两个学生,一个叫郭沫若,还有一个叫汪兆铭,汪兆铭的老婆是陈壁君,陈寅洛的外甥女,汪兆铭后改名为汪精卫。
中国历史年代表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
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如上图,从夏到1949年。
扩展资料: 关于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历史年表...
求一篇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文章
卖国实践翻案,为汪记“曲线救国”论招魂。
他们甚至提出要重估汪伪政权的历史功过,要彻底摆脱国共两党原来对汪伪政权的观点,声称“汪记南京政府”是重庆国民政府的补充,它代表了广大“灰色地带”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代表日本法西斯的利益。
与此同时,一些歪曲历史,美化汪精卫、陈璧君、周作人、胡兰成等汉奸的文章也纷纷出笼(22)。
这些问题之所以发生,背景极为复杂,其中一个最值得注意的迹象是这些历史人物的亲属及近代中国历史人物所在地政府或团体的介入,使历史人物研究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许多本来并不难解决的问题成为旷日持久的争论焦点,许多本不该翻案的问题也重新翻案,使问题越来越繁杂。
方伯谦、严复等人的研究都存在这些问题。
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后人和所在地的政府或团体希望对这些历史人物评价高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一些纪念性的讨论会多说好话,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科学研究毕竟是一种科学,如果历史学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事实,就只能沦为一种“史学广告”,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那确实是学术的堕落。
至于某些研究者,由于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限制,无法从宏观上把握所研究的对象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占有的实际地位,而是过多地介入感情,甚至可以说,许多研究者研究谁,就爱上谁,不仅自己不能从被研究者的身上疏离出来,而且有些过分武断者甚至不许别人对他的研究对象说一个不字。
上述背景与原因还使90年代以来的近代历史人物研究出现一些过分翻案的倾向,使原本可以接受的结论变成不定的问题。
如果说新时期的前十年的一些历史人物的翻案还带有拨乱反正的意义的话,那么最近十年的一些翻案文章,则更多地带有搅浑水的意味,带有黑格尔所说的“正反合”的意思。
原来说是白的,他偏说成黑的。
以否定之否定的研究方法,作为学术创新的捷径。
凡此,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研究工作者所应该注意和克服的。
注释:(1) 据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1949―1979》一书的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O年版。
(2) 据徐立亭、熊炜编《中国近代史论文资料索引1949―1979》一书的统计,中华书局1983年版。
(3) 《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页。
(4) 《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历史研究》1964年第3期。
(5) 《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历史研究》1964年第3期。
(6) 吴晗:《论历史人物评价》,1962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7) 吴泽、谢天佑:《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学术月刊》1960年第l期。
(8) 史苏苑:《关于历史人物评价五题》,《史学月刊》1982年第5期。
(9) 余志森:《研究历史人物不可忽视各人特点》,1984年10月15日《文汇报》。
(10) 简修伟:《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史学月刊》1987年第3期。
(11) 降大任:《评价历史人物宜用“阶段论”》,1983年6月29日《光明日报》。
(12) 彭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
尚可喜和汪精卫 谁更成功
尚可喜因该更成功,他的地位是他自己赚来的,也为地位跟朝廷对着干,好歹都是为自己,而且有实力,可以不听朝廷的,康熙没平定三藩之前朝廷还是怕他们反的。
汪精卫就差远了,首先国民党比不了清朝,就是一在野党,就连孙中山都是一个渣渣,更别说他的一狗腿子,孙中山叫汪精卫接班,被老蒋夺了权,手下没兵,没地盘,更没人,还受打压。
他投靠日本,其实也不算错,只是押错了注,要是日本赢了,他也算就不算汉奸了,成王败寇罢了。
汪精卫至少GCD和GMD没人怕他,也没人把他当回事。
汪国真和汪精卫是一代人吗?
不是汪国真,1956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是中国大陆当代著名诗人。
出过多部诗集如《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等。
汪兆铭·字季新(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
早年积极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
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
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
曾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
后期思想明显蜕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
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其夫人为华侨陈璧君。
张作霖和汪精卫比那个好点???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仲云,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
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
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
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一九一七年范文澜大学毕业后,任蔡元培私人秘书。
一九一八年,经许寿裳介绍,到沈阳高等师范学堂任教。
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五年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任教。
一九二五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兴起,范文澜参加了天津人民群众的游行示威等活动。
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失掉联系。
一九二七年,在北京会见李大钊。
范文澜常在课堂上讲共产主义,天津警备司令部要逮捕他,经校长张伯苓协助,于是年五月,离开天津,到北京。
下半年起,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中法大学、辅仁大学任教,最忙时每周上课三十小时以上。
这时,范文澜与个别党员以及党所领导的团体--教联、左联、互救会发生联系。
一九三O年九月,阎锡山派兵查抄范文澜住宅,搜出《红旗》等书报文件,指为共产党而逮捕,经入营救获释。
暑假后,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
十一月,周树人(鲁迅)至北京,在范文澜家中与左联等团体的代表会谈。
一九三三年暑假后,为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一九三四年暑假后,又被反动派逮捕,经蔡元培等人营救获释。
一九三五年,在中法大学任教。
一九三六年,在河南大学任教。
"七七"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范文澜创办抗战讲习班,亲自上课,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一九三八年六月,开封沦陷,随河南大学转移到鸡公山一带。
不久,与党取得联系,在遂平创办抗日训练班,又随新四军在信阳一带开辟游击区,又在第五战区抗敌工作委员会做统战工作,长期奔波于桐柏山中。
一九三九年九月,在竹沟镇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0年一月,到达延安,为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
一九四一年,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
一九四三年,在中央宣传部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文澜因工作调动,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到达晋冀鲁豫边区,任北方大学校长。
一九四七年,兼历史研究室主任。
一九四八年七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范文澜为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
一九四九年,随华北大学迁至北京。
参加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代表会议筹备会。
九月,由该会推选,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一九五O年,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改为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为所长。
一九五一年,中国史学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范文澜为副会长,主持日常事务工作。
一九五四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五六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一九五九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一九六五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一九六九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同年七月二十九日逝世于北京。
范文澜在私塾读书时,就已经读了四书、五经和《泰西新史揽要》等书。
他尤爱读《礼记》"大同之世"、陶潜《桃花源记》。
还瞒着塾师和家长,偷阅中国古典小说。
中学时代,课外喜读翻译小说中的《鲁宾逊漂流记》、《国粹学报》上章炳麟等人的文章。
大学时代,从刘师培治经、陈汉章治史,黄侃学文。
常读《新青年》。
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应顾颉刚之约,组织朴社,出版书刊。
一九二五年出版的《文心雕龙讲疏》,是范文澜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一九二六年,出版了《群经概论》。
一九三一年,出版了《正史考略》。
《文心雕龙讲疏》改为《文心雕龙注》,于一九三六年出版。
从范文澜早年三部学术著作看出,他文学、经学、史学都很精通。
此外,范文澜还于一九二九年编过一本"消遣苦闷的岁月"的资料书--《水经注写景文钞》。
于一九三五年写过-本宣传爱国思想的通俗读物--《大丈夫》。
以上这些书,还都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作品。
抗日战争以后,范文澜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在政治上不断前进,学术上也迈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康庄大道。
《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是他以后半生精力撰写出来的两部重要著作。
范文澜到延安后,开始撰写中国通史,以"为某些干部补习文化之用"。
当时拟定"略前详后,全用语体,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等几条"。
作为准绳。
上册(上古到五代)于一九四一年出版,中册(宋辽到清中叶)于一九四二年出版,下册只完成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部分,题名为《中国近代史》上册,于一九四六年出版。
而上、中册合称《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的出现,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革命性的前进。
该书一问世,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禁,这正好说明它的战斗作用。
全国解放后,范文澜对该书的缺点,作了检查,主要是:非历...
冯玉祥和汪精卫谁更无耻?
在反复无常,全无信义上是冯玉祥更多;在不择手段,全无底线上是汪精卫更甚。
若是比无耻,两人可以说是俩B炖汤,一个B味。
俩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在中原大战中,反蒋失败下去的。
从冯玉祥的履历上看,可谓是朝三暮四,到处乱晃,咬过很多次主人和兄弟。
汪精卫相对就稳定多了,只换过一次。
只不过这一次换得幅度太大了,为求权力地位已达不择手段,不顾底线的地步。
而冯则始终保持着中国尊严的底线。
至于察哈尔同盟军以及以后的抗日行为,究竟是真心抗日,还是欲借此重新恢复自己的实力,暂时难下定论。
**与汪精卫哪个年龄大?
汪精卫年龄大**(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
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
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汪兆铭(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
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
汪精卫和**的关系?
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号精卫,历史多沿用笔名“汪精卫”,是中国政治人物,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县)。
青年时代加入革命组织,成为孙文助手。
1910年,因谋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败而下狱问死。
后在肃亲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终身监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后获释。
曾立志革命成功后,不当官员、议员,因此与妻子陈璧君赴法国留学,不久应孙文之召,返国讨袁和护法。
在革命党内地位崇高,历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行政院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副总裁等。
直到中日战争初期,仍是蒋中正主要政敌之一。
汪精卫与**[编辑]部份史料与说法指出,汪精卫出走河内,与日本人和谈,此事是由**策划(戴笠与汪精卫政权之间的紧密连系,也被当成这个说法的重要旁证之一[13])。
这个说法,主要来自汪精卫的幕僚胡兰成,以及冯玉祥。
负面评价[编辑]汪兆铭及其南京国民政府积极配合日本在华的侵略活动。
在军事上,大量策反并收编了近百万国军失散部队为伪军,尤其是杂牌军。
汪兆铭兼职清乡委员会主任,多次进行清乡,配合日军打击日占区的地下抗日武装,使得日军可以抽身准备其他战役。
在经济上,南京国民政府协助日军搜刮沦陷区。
譬如在1943年1月在上海强迫实施储藏物资的全面登记,并强制收买棉纱棉布,以供日军之需。
在思想教育上,汪兆铭在学校推广与日和谐的理念、美化日本侵略、发动“新国民运动”,从思想上,降低民众的反日情绪。
另外,汪兆铭承认满洲国、德王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日本人的傀儡政府。
汪兆铭多次游说日本政府,但是汪兆铭的政府没有得到多大的自主权。
汪政府也毫无权力影响日军在华的军事行动,如此一来汪兆铭提倡的政治结构毫无号召力。
即便在汪政府主持下的东南半壁,日军于1942年之浙赣战役中,对平民杀掠之惨烈亦不下于南京大屠杀,其和平建国运动终未实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范文澜有两个学生.一个是郭沫若.另一个是汪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