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达成办学目标起着保障作用。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是,学校规章制度建立是否合理科学,以及贯彻执行是否有效果,直接反映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学校领导文化素质以及学校科学管理的水平。虽然制度是人定的、人创造的,但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要只在管、卡上做文章,要体现教师的工作特点,促进学校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即制度必须能够管理人,制度常常也能塑造人,使人不自觉的适应制度。建设学校文化从制度入手是一条强有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对制度文化的理解,人们常常陷入“文化与制度”认识的误区。或者对立,或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讲,学校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广义角度界定的学校文化,无疑把制度也包含在内,即在制度建设中,完全是可以融入文化的,制度是可以衍生文化的。或者说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如果从狭义角度看学校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制度管理是务实的,以管人的具体行为为底线的。文化管理是务虚的,管人的道德追求与精神向导的。制度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有形的事物或活动反映表现出来。但往往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底线。因此,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应该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刚柔相济,科学合理的运用。
谈谈对我国教育制度的看法。
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体制上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的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褛的关系!概括起来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中国学生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这个主要是观念所引起的问题)二、中国的教育把人脑打造成电脑(这个是体制所导致的)。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
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
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
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
这到底是谁的错?父母?老师?都不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的产物!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就是虚荣心太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儿女要求非常的苛刻!过度的强求而不是理智的引导给自己的儿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物极必反,中国的父母要切记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候是赞美有时候却是讽刺。
是谁把你们弄得那么疲惫?是孩子的不听话?是孩子不争气?也许是的!但是又是什么使他们不听话?不专心学习呢?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喜欢什么。
而我们所喜欢却那么不幸,因为那些东西在大人看来都是无聊的没用的!就这样孩子们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被剥夺了,被强迫去做父母觉得好的东西!无可厚非,大人们觉得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很有用。
如果孩子能够用心学,我们以后一定可以少吃很多苦头!但是父母们,你们也应该知道他们还是孩子啊!我们还不应该这么快就拥有老人们的思想!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吧,让我们在长大以后再回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感觉童年是多彩的而不是灰色的!下面就要说一下中国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了。
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桂冠荣誉很多时候都属于中国的学生,已经可以说是专利了!同样也是一个让人注目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在里面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席位。
多遗憾啊,多可悲啊!是谁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美国人把电脑打造的像人脑一样的灵活,而中国的教育却把人的大脑变得像电脑一样的死板!人之所谓为人,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是因为人类善于发明并利用工具。
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所说的“善假于物”。
可曾几何时,我们却把这教导给忘掉了。
也许很多学生,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他们是否又真的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以及其中的深刻哲理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个存放东西的硬盘!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别人的工具!中国的学生那克服学习的精神以及他们所懂得的东西让很多外国人汗颜。
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须学会的呢?有多少是垃圾?有多少是我们沉重的负担?世界没有垃圾只不过是资源放错了位置或者我们没有利用好罢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学生利用资源上呢?既然机器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我们那么辛苦去做呢?背了那么多,记了那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要期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才,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很多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比如说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奇才,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但是他的生活并全部都是物理。
他酷爱艺术,尤其是音乐,而且还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荣誉吗?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快活的生活着,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和朋友。
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7、遵守纪律...
谈谈您对目前中国教育的看法
1、问:谈谈您对目前中国教育的看法!答:中国教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自孔孟学说,儒家教育断掉之后,中国已经渐渐走入一个死胡同里,如果不恢复圣贤教育,其结果将会是极其糟糕和麻烦的。
无论通过怎样的管理,怎样先进,乃至国际性的先进管理,结果都是麻烦的,西方的教育不适合中国。
西方的教育走到现在也已经走到了末路,西方社会的许许多多的麻烦正是来自于教育的失败。
中国的圣贤教育来自于最基础的孝道尊师,如果学生将这个最基础的都忘记了,那么任何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对任何人谈论他爱国,爱社会,那都是虚假骗人的。
中国圣贤教育流传几千年,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都没有断掉,其中原因不难想像。
唯独到了现代,圣贤教育刚刚断了八十多年就出现了这样许多的问题。
2、问:最好能提出建设性的可行性的好意见来!答:恢复孔孟圣贤的教育,儒家基础是齐家治国,以孝道德行来恢复人心,制约人心和社会,再结合律法,首先能给社会渐渐带来安宁,恢复和谐。
圣贤教育是恢复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唯一出路,恢复圣贤教育,取其精华,从小教起,上至国家,下至民众,共同学习,尽快改正,恢复社会和谐安定。
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世界才能和谐。
需要注意:西方教育不能借鉴,也无法借鉴,西方教育已经走入死胡同中,跟随西方的教育走,只能将中国带入死路。
家长对学校教育教育学校老师的教育工作评价范文
我们学校有着很多的规则,要求所有师生严于律己,规范做人。
首先要服从命令安排,听取他人建议,做一个严格规范的学生。
其次维护校园安全,秩序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最基本的严禁追逐打闹,严禁抽烟酗酒,以及各项日常行为规范 Our school has many rules, requiring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gulating the leaf. Forgive First to obey orders arrangement, listen to others suggest, do a strict students. Second maintain campus safety, order and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requires us from the minor matter, starts the most basic i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to chase scenes, i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to smoking, drinking too much, and various daily behavior standards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丰富、深刻的认识世界和实现自我认知。
在方法论上,好的教育能培养一个人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 简介: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
从猿列入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
大脑可以思维,手可以操作,这就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变成“高级动物。
2. 教育溯源:1)汉语“教育”一词的溯源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现代汉语中“教育”一词的通行,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教育话语由“以学为本”向“以教为本”的现代性转变。
2)西方“教育”一词的溯源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
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从词源上说,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
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3. 教育内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正轨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4. 教育本质:(1)内涵。
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3)关于教育本质的第五种观点“意识替代说”,唐震认为,文化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
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
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的对象均有不同,从不同对象中得来的意识之间就具有差异性或冲突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体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减弱受体的排斥心理,一是让教育活动主要在长幼之间进行。
年长者(或者先得知识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知识匮乏,象个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
二是通过功利等方式加以诱导。
比如古代有“学而优则仕”,今天有“知识就是财富”等教育目标的召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
显而易见,文化教育在增强个体的选择特性方面具有工具的意义。
教育者把前人与对象界进行斗争的经验概念化、知识化,并把它们传授给个体。
个体在还没有介入所指对象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关于对象的意识。
个体是准备进入这些对象,还是另选对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已经给他们作出了回答。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
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
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为个体关于未来的指向提供了透视器和显微镜。
5. 义务教育: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虽只有18条,但“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
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经过两年的过渡,中国已与2008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
学校老师要求家长写对孩子的评价,求一小段评价 在家表现还可以,...
呵呵.我还不是家长.所以也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我在这里提下建议吧!首先你应该说明在家里孩子的表现是不错的!因为如果表现一般.老师看到后第一感觉就是这孩子很淘气.不听话!因为在家里都那样.在学校会更淘气!会导致老师对孩子从第一感觉就不是很好!而在学校呢.就要把孩子写的淘气些..那样会引起老师的注意! 呵呵.不知道建议怎么样!如果认为可以.就采纳一下!
学校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
学校发展与课程发展息息相关。
一方面,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另一方面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的关注。
本次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学校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阵地,而且成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阵地(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因此如何通过学校评价改革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长期以来,学校主要执行的是国家的统一课程,自主空间有限,课程的建设能力也相应的比较低,学校的办学质量主要是以升学率、基本设施条件为评价指标。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的功能和任务有了新的内涵,不再只是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发展,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只是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水平,而是通过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的整体提高;不再只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与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如校本课程),学校将拥有更大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权力;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主体多元化和互动的评价改革,将促使学校决策走向民主化;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内容和评价要求,又促使学校不得不思考与社区联系的必要性等等。
总之,建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的又一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课程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结合《纲要》的精神和本次课程改革的各项具体目标,新课程提出打破长期以升学率作为评定学校办学水平惟一标准的做法,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领导班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具有创新、变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教育经验的能力;能在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下管理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制度与管理。
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课程设置、实施与改革的管理制度;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制度;关注学校教职员工队伍的建设;关注校园环境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应有促进学校发展、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有从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有归纳课题、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
不难看出,一方面,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上述的评价内容正是本次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相互印证。
因此,以这样的评价体系开展学校评价工作,将有助于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同时,与课程功能的转变和学生、教师评价体系的要求相适应,对学校开展评价,重在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只是简单地进行检查,更不是对学校进行大排队,因此同样需要以激发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主要目的。
为此,新课程提出,要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对评价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只有当学校获得了发展,课程的实施与发展才有了依托,才成为可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校可根据上述的评价内容和要求,结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实际状况制定更为详细的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学校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实践和组织管理方面。
下面为一个学校的具体评价指标。
写一篇关于对自己班级的看法的小结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组织,是最小的教育单位。
班级工作是整个学校的教育支撑点,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该如何评价呢?如何比较公正的评价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呢?如何让评价机制更好的服务于班级管理呢?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呢?在评价过程中如何避免负面作用呢?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由此可见,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班级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好的班级的评价制度能够促进和调动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
1.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班级,可以用两条腿走路:第一条腿就是制定出学校的常规班级管理方案;另一条腿就是制定每个班的特色化的评价方案。
首先,让班主任和学生了解学校制定的常规班级管理方案,要能够达到学校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完成常规教育教学任务。
其次,要创建一个有特色化的班级评价方案。
原因如下:因为即使在同一个学校,学校内各班学生的生源素质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不同,加上受到班主任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使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
如果只用学校制定的一个标准来评价不同的班级,那么,优秀班集体始终在少数班级中长期徘徊,一部分班级的班主任和学生,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获得优秀班集体称号。
导致这部分班级的班主任和学生,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内驱动力,使班级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用特色班级评价制度来评价班级,班主任不再进行横向年级和纵向班级的比较,只是对照自己班级的发展目标,因情况来教育和管理,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关注的不是扣了多少分儿,关注更多的是通过激励和培养,学生达到了怎样的发展程度。
班级有怎样的特色,是怎样的个性化、多元化。
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有多少个班就会有多少个特色班级。
有效地避免了年级内的恶性竞争,创设的是年级内班主任共同商量、交流班级管理的方法的氛围,使班级评价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2.学校的常规管理评价方案和班级的特色发展目标评价方案的有机结合,即兼顾了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又避免了一刀切,做到因班施教。
这种两条腿评价方法,体现了民主精神,又承认了班级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优秀班集体不再是少数班的专利。
让一部分过去想评却从没有评上优秀班集体的班级找到了发展的自信,充分调动了班主任 、学生和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激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班级主动发展。
3.先不说学校的德育常规管理制定。
我们重点说说班级特色目标制定。
具体操作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学生干部、家长代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共同讨论来制定班级的发展目标。
第二步,将制定的初步班级发展目标上报给德育处。
学校让有经验的教师、班主任组成讨论协调小组,征求每班班主任意见,给班主任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不同层次,不同意见融合在一起,制定出合理的本班的发展目标。
第四步,将根据班级情况量身定做的特色化的班级发展目标方案返还给班主任,让科任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了解,一份儿张贴在教室,一份儿在学校德育处留存。
4.这样的一套班级评价标准,只要每个班级达到了学校规定的班级管理的目标,就可以得到五十分。
另一个五十分就是每个班自己制定的方案,只要自己制定的班级管理方案达到了。
另外的五十分也可以拿到相应的分数。
优秀班集体荣誉也就不会只是几个优秀班集拿到,更多的是优秀班集体会应运而生。
让所有班级都能够达到优秀班集体,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二.应注意的问题1.制定班级特色的发展目标,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需要贡献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智慧。
这样由学校主导的单项式评价转变为自主发展的个性化评价。
完成学校要求的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
班主任根据各自的班级情况制定自己的班级特色发展目标。
这样的班级和班主任工作,就会呈现出丰富的个性。
班主任关注的也不再仅仅是成绩,而是教育过程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班主任鲜明的个性特色和风格。
比如语言能力表达强的班主任。
可能会加大学生演讲能力的训练。
对心理研究专长的班主任可能会将心理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中,而爱好读书的班主任,就会营造出一个书香的班级-------这样就促进了班级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2.学校的德育管理也由过去的一刀切管理,改变为引导和服务。
变成引导各个班级去制定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案,服务于各个班级。
学校的德育管理者,可以走出办公室全面深入的了解各个班级的情况,有效的帮助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3.由于受到班主任年龄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使一些班主任对班级整体发展目标的规划不科学,学习目标序列性、操作性不明显,或者,班级的管理方法制度不够细致,甚至有一些班主任会出现一些偷懒、抵触的现象,这都是不可避免。
但是如果德育处指导得当,或者能够有一个大致的思路提供给班主任,各个班主任是能够结合学校和班级情况提前制定好,并不断完善自己班级管理方案的,这样我们的班级管理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而...
谈谈你对依法治校与和谐校园看法。
依法治校 创和谐校园依法治校是进—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进我国全民素质教育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校的整体水平,维护广大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增强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近日,我校通过政治学习的形式,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进一步加强对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全校教职工人人参加学习,受教育面积达100%。
广大教职工通过学习增强了法制观念,进一步理解了依法治教的重要性,提高了执法意识,并懂得在教育教学中依法治教、依法育人。
如何“通过依法治校 ,进一步创建和谐校园?”1、民主法治是和谐校园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
民主法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事务的治理,学校与国家、社会关系的处理以及学校的制度安排、规则程序、合作参与、责任分担、利益共享等都离不开民主法治。
只有将民主法治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机制引入学校事务治理的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集权制可能造成的弊端,从而提高协调性和社会发展的合理性。
2、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学校的制度建设是各学校都在花大力气抓的一项工程,但千万不要走向教条化和形式化的倾向,制度几大本,条款一大堆,却成了管理的“摆设”,如果制度建设偏离了人本思想,偏离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不会产生“谐振效应”。
3、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各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
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
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
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
需要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参与,不懈努力。
学校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法制保和谐,把我校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http://60.191.4.29/user1/wuweimin/archives/2006/572.html
小学课程评价制度
一、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具体承担。
二、 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
三、 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四、 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五、 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六、 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找一些关于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