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钠在空气中反应
钠在空气中反应
钠与氧反应
钠和水的反应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钠和硫酸铜反应
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铁和水蒸汽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
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
硫酸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氢氧化亚铁氧化
氯化铁和铜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反应
钠与氧反应
钠和水的反应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钠和硫酸铜反应
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铁和水蒸汽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
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
硫酸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氢氧化亚铁氧化
氯化铁和铜的反应
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氯化铁和硫氰化钾的反应
氯化铁和氯气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硅酸钠和盐酸反应
硅酸受热分解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
钠和氯气的反应
铁和氯气的反应
铜和氯气的反应
硫和氧气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氯化铁和硫氰化钾的反应
氯化铁和氯气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硅酸钠和盐酸反应
硅酸受热分解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
钠和氯气的反应
铁和氯气的反应
铜和氯气的反应
硫和氧气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氧化钙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的反应
硫化氢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铁和硫的反应
硫酸氢钠和硫酸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氮和氧气的反应
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氨气和水的反应
氨水分解
氯化氨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氨气和氧气的反应
浓硫酸和铜的反应
浓硫酸和碳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氧化钙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的反应
硫化氢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铁和硫的反应
硫酸氢钠和硫酸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氮和氧气的反应
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氨气和水的反应
氨水分解
氯化氨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氨气和氧气的反应
浓硫酸和铜的反应
浓硫酸和碳的反应
浓硝酸和铜的反应
稀硝酸和铜的反应
硝酸分解
二氧化氮和氧气和水的反应
一氧化氮和氧气和水的反应
浓硝酸和铜的反应
稀硝酸和铜的反应
硝酸分解
二氧化氮和氧气和水的反应
一氧化氮和氧气和水的反应
范文二:钠在空气中加热[8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钠在空气中加热的资料8篇,希
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
钠在空气中反应
钠与氧反应
钠和水的反应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钠和硫酸铜反应
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1
铁和水蒸汽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
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
硫酸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氢氧化亚铁氧化
氯化铁和铜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反应
钠与氧反应
钠和水的反应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2
钠和硫酸铜反应
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铁和水蒸汽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
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
硫酸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氢氧化亚铁氧化
氯化铁和铜的反应
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氯化铁和硫氰化钾的反应
氯化铁和氯气的反应
3
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硅酸钠和盐酸反应
硅酸受热分解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
钠和氯气的反应
铁和氯气的反应
铜和氯气的反应
硫和氧气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4
氯化铁和硫氰化钾的反应
氯化铁和氯气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反应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硅酸钠和盐酸反应
硅酸受热分解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
钠和氯气的反应
铁和氯气的反应
铜和氯气的反应
硫和氧气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5
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氧化钙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的反应
硫化氢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铁和硫的反应
硫酸氢钠和硫酸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氮和氧气的反应
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氨气和水的反应
氨水分解
氯化氨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氨气和氧气的反应
6
浓硫酸和铜的反应
浓硫酸和碳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氧化钙的反应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的反应
硫化氢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铁和硫的反应
硫酸氢钠和硫酸的反应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氮和氧气的反应
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氨气和水的反应
7
氨水分解
氯化氨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氨气和氧气的反应
浓硫酸和铜的反应
浓硫酸和碳的反应
浓硝酸和铜的反应
稀硝酸和铜的反应
硝酸分解
二氧化氮和氧气和水的反应
一氧化氮和氧气和水的反应
浓硝酸和铜的反应
8
稀硝酸和铜的反应
硝酸分解
二氧化氮和氧气和水的反应
一氧化氮和氧气和水的反应
第2篇
[摘 要]介绍了空气加热设备的构造。空气加设备的安装条件、运行状况、安装周期等。实践证明,空气加热设备在煤矿矿井中加热效果良好,节能显著。 [关键词]:空气加热设备;矿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E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046-01 引言 矿井井口除具有煤炭提升、人员设备进出的功能外,还兼有进风功能。正在新建和生产矿井中,采用空气加热设备实现井筒保温.在单独的建筑物或房间内装设有必需数量的空气加热器、联接加热器的管道、通风机以及电动机,这就是目前用作空气加热的设备.空气从室外被吸入,经集风井,被通风机将其吹过加热器组,再沿热风道被压入井筒.为减小热风机的尺寸和容量,以及加热设备所占的建筑部
9
份,应只让通风空气量的一部分通过加热器,至于含热量则应保证井筒内的空气温度为+2?.占总数一半以上未经加热部分的通风空气量,主要通过井架及井口房进入井筒。 1.空气加热机组系统构造 1.1 空气加热机组主机:主材选用钢铝复合式螺旋翅片管(基管φ25*2.5mm,翅片外径φ55mm )制造。要求散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水流动性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机体:机体为板框结构,采用彩钢夹芯板制造。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效果。风机:根据所选用的热风机组型号,配置相应的大风量低噪高压机翼型矿用轴流风机,可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送风口设置手动送风调节阀 1.2 控制装置 每台机组配有电控箱及带液晶屏的温度控制系统(即在机组的进出风和井筒冷热空气混合处配置温度传感器,并在热媒进口设置热媒流量调节阀)机组自带单独控制装置,要求控制简单、便捷,当任意一台机组出现故障时均不影响其它机组的安全运行。电机采用轴流防爆风机. 机组控制柜带变频器,(变频器采用ABB,电控柜电器元件采用国产知名品牌),可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实现变风量调节;送风温度控制在40?以下,当送风温度超过40?时,热媒调节阀动作(关小),当送风温度低于40?时,热媒调节阀全开,控制过程为线性控制。 机组配电控箱及温度控制系统,机组要求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电气部分配置变频器,自控系统应能根据室外气候条件
10
和设定值实现自动起停和运行,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采用双向控制:风量控制及智能流量调节阀。设备通过电动温控装置,自动检测机组出风温度,实施反馈信号,随时调节供热量,实现机组出风温度的自动调节。风机采用变频调节装置,根据混合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跟踪,自动调节出风风量,使井口通风温度始终在规定范围之内运行。 (1) 机组控制系统 每台机组具有单独控制系统,实现独立控制,采用两套一控五PLC变频控制柜,任何一台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机组的安全运行,整个系统带有多重联锁及保护,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各房间加热机组具备群控功能,可有计划的调整每台机组的启停。系统具备温度远程监控功能,留有与工业环网联网的接口。 a、副立井机组送风量温度控制在40?---50?,当送风温度超过50?时,通过机组配置的流量调节阀调节热水流量,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b、机组风量控制要求,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及设定参数要求实现变风量调节。 c、系统有RS485通讯接口提供相关通讯协议,能与自动化控制连接上传各运行数据,满足自动化管理的需求。 1.3 机组箱体结构 采用框板式结构,框架为全钢型材,钢板厚度2.5mm内夹阻燃保温材料(岩棉保温),最大导热系数小于0.035w/m?。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箱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在承受?2000pa压力时的安全运行,外壳不变形。
11
箱体有防冷桥措施,具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等特点。设备安装有检修门,便于设备检修保养。进风口设120目不锈钢过滤网。机组消音效果良好,噪音?85dB,满足环保对噪音的要求。 1.4 空气过滤 空气加热机组新风入口处安装过滤器对换热器盘管和风机进行保护。过滤段设有压差开关,监视过滤段的脏堵程度,压差开关动作,在控制柜面板上进行声光报警指示,提示维护人员检修清理,但系统不做停机处理;压差开关采用西门子公司产品。过滤器要求容尘量大,阻力小于50pa,过滤效率适应煤矿室外环境,能反复清洗,拆装维护方便。 1.5 加热器 加热器材质为DR型铜铝复合翅片管,机组选用加热器数量与风机的风量匹配,通过加热能把空气从-30?加热至40,50?。加热段采用电动调节阀进行自动控制,通过PID控制器采样加热段出口风温进行PID运算,调节电动调节阀开度,通过PID控制器面板可对出口风温进行设定,热管加热器采用真空高效换热管,换热效率快,能够快速升温,在出风口侧增设单排热管预热器,可有效解决由于出风温度不均匀,温差过大产生的应力。 1.6 风机 风机采用K40-6型风机,K40-6型风机为矿用六级风机,具有风量大、风压高、噪音低、扭矩大等优点,适合煤矿环境使用。风机电机为防爆电机,防护等级为:IP54,绝缘等级为:F级。 风机可以24小时/天连续安全运行,在控制柜面板上设用频
12
率给定旋钮,可定量调整风机转速进而控制加热机组进风量控制风机运转状态,可根据室外气候条件调节送风风量,在确保井口温度的同时,实现节能优化运行。 1.7 系统维护:系统设有全手动操作模式,方便设备测试及检修。 1.8 防爆:风机电机采用南阳防爆集团防爆电机,温度传感器经过煤安认证,满足煤矿井下防爆要求。 2.运行要求 空气加热机组可从其出风风量及出风温度两方面主动(精确)调节。机组的温感探头将空气温度变化信号反馈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分析后发出指令。当(昼夜)温差变化大,温度相对变化频繁时,自动改变风机风量。如果温度调节幅度大(如气温回暖),减少电动调节阀开度,会消减热媒流量,降低出风温度,达到预期效果。 在机组控制系统中,有成熟的温度控制系统,自动调节设备运转状态,在回水管道上设置温度监测点,设定最低警戒值,当出现故障时或者热媒供应不足时,监测点温度降到一定值时,设备发出报警声,同时,防冻阀开启,排放掉加热器内部残存的低温水,有效地防止加热器内部低温水温度过低,结冻而冻坏设备。 3.结束语 尽管空气加热设备初投资价格高及供热期内多出轴流风机耗电 费 但在几个供热期内,节省下的无效热损效益会逐步抵消掉设备初投资费用。此后的供热期内,设备的运行费用就较小。在保证供热效果的前提下,可把井口供热成本降至最低。
13
第3篇
[摘 要]介绍了空气加热设备的构造。空气加设备的安装条件、运行状况、安装周期等。实践证明,空气加热设备在煤矿矿井中加热效果良好,节能显著。
[关键词]空气加热设备 矿井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E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51-01
0 引言
矿井井口除具有煤炭提升、人员设备进出的功能外,还兼有进风功能。正在新建和生产矿井中,采用空气加热设备实现井筒保温.在单独的建筑物或房间内装设有必需数量的空气加热器、联接加热器的管道、通风机以及电动机,这就是目前用作空气加热的设备.空气从室外被吸入,经集风井,被通风机将其吹过加热器组,再沿热风道被压入井筒.为减小热风机的尺寸和容量,以及加热设备所占的建筑部份,应只让通风空气量的一部分通过加热器,至于含热量则应保证井筒内的空气温度为+2?.占总数一半以上未经加热部分的通风空气量,主要通过井架及井口房进入井筒。
1.空气加热机组系统构造
14
1.1 空气加热机组主机
主材选用钢铝复合式螺旋翅片管(基管φ25*2.5mm,翅片外径φ55mm)制造。要求散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水流动性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机体:机体为板框结构,采用彩钢夹芯板制造。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效果。风机:根据所选用的热风机组型号,配置相应的大风量低噪高压机翼型矿用轴流风机,可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送风口设置手动送风调节阀
1.2 控制装置
每台机组配有电控箱及带液晶屏的温度控制系统(即在机组的进出风和井筒冷热空气混合处配置温度传感器,并在热媒进口设置热媒流量调节阀)机组自带单独控制装置,要求控制简单、便捷,当任意一台机组出现故障时均不影响其它机组的安全运行。电机采用轴流防爆风机.
机组控制柜带变频器,(变频器采用ABB,电控柜电器元件采用国产知名品牌),可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实现变风量调节;送风温度控制在40?以下,当送风温度超过40?时,热媒调节阀动作(关小),当送风温度低于40?时,热媒调节阀全开,控制过程为线性控制。
机组配电控箱及温度控制系统,机组要求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电气部分配置变频器,自控系统应能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设定值实现自动起停和运行,实现真正的无人值
15
守。控制系统采用双向控制:风量控制及智能流量调节阀。设备通过电动温控装置,自动检测机组出风温度,实施反馈信号,随时调节供热量,实现机组出风温度的自动调节。风机采用变频调节装置,根据混合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跟踪,自动调节出风风量,使井口通风温度始终在规定范围之内运行。
(1)机组控制系统
每台机组具有单独控制系统,实现独立控制,采用两套一控五PLC变频控制柜,任何一台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机组的安全运行,整个系统带有多重联锁及保护,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各房间加热机组具备群控功能,可有计划的调整每台机组的启停。系统具备温度远程监控功能,留有与工业环网联网的接口。
a、副立井机组送风量温度控制在40?---50?,当送风温度超过50?时,通过机组配置的流量调节阀调节热水流量,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b、机组风量控制要求,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及设定参数要求实现变风量调节。
c、系统有RS485通讯接口提供相关通讯协议,能与自动化控制连接上传各运行数据,满足自动化管理的需求。
1.3 机组箱体结构
采用框板式结构,框架为全钢型材,钢板厚度2.5mm
16
内夹阻燃保温材料(岩棉保温),最大导热系数小于0.035w/m?。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箱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在承受?2000pa压力时的安全运行,外壳不变形。
箱体有防冷桥措施,具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等特点。设备安装有检修门,便于设备检修保养。进风口设120目不锈钢过滤网。机组消音效果良好,噪音?85dB,满足环保对噪音的要求。
1.4 空气过滤
空气加热机组新风入口处安装过滤器对换热器盘管和风机进行保护。过滤段设有压差开关,监视过滤段的脏堵程度,压差开关动作,在控制柜面板上进行声光报警指示,提示维护人员检修清理,但系统不做停机处理;压差开关采用西门子公司产品。过滤器要求容尘量大,阻力小于50pa,过滤效率适应煤矿室外环境,能反复清洗,拆装维护方便。
1.5 加热器
加热器材质为DR型铜铝复合翅片管,机组选用加热器数量与风机的风量匹配,通过加热能把空气从-30?加热至40,50?。加热段采用电动调节阀进行自动控制,通过PID控制器采样加热段出口风温进行PID运算,调节电动调节阀开度,通过PID控制器面板可对出口风温进行设定,热管加热器采用真空高效换热管,换热效率快,能够快速升温,在出风口侧增设单排热管预热器,可有效解决由于出风温度不
17
均匀,温差过大产生的应力。
1.6 风机
风机采用K40-6型风机,K40-6型风机为矿用六级风机,具有风量大、风压高、噪音低、扭矩大等优点,适合煤矿环境使用。风机电机为防爆电机,防护等级为:IP54,绝缘等级为:F级。
风机可以24小时/天连续安全运行,在控制柜面板上设用频率给定旋钮,可定量调整风机转速进而控制加热机组进风量控制风机运转状态,可根据室外气候条件调节送风风量,在确保井口温度的同时,实现节能优化运行。
1.7 系统维护
系统设有全手动操作模式,方便设备测试及检修。
1.8 防爆
风机电机采用南阳防爆集团防爆电机,温度传感器经过煤安认证,满足煤矿井下防爆要求。
2.运行要求
空气加热机组可从其出风风量及出风温度两方面主动(精确)调节。机组的温感探头将空气温度变化信号反馈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分析后发出指令。当(昼夜)温差变化大,温度相对变化频繁时,自动改变风机风量。如果温度调节幅度大(如,气温回暖),减少电动调节阀开度,会消减热媒流量,降低出风温度,达到预期效果。
18
在机组控制系统中,有成熟的温度控制系统,自动调节设备运转状态,在回水管道上设置温度监测点,设定最低警戒值,当出现故障时或者热媒供应不足时,监测点温度降到一定值时,设备发出报警声,同时,防冻阀开启,排放掉加热器内部残存的低温水,有效地防止加热器内部低温水温度过低,结冻而冻坏设备。
3.结束语
尽管空气加热设备初投资价格高及供热期内多出轴流风机耗电费,但在几个供热期内,节省下的无效热损效益会逐步抵消掉设备初投资费用。此后的供热期内,设备的运行费用就较小。在保证供热效果的前提下,可把井口供热成本降至最低。
第4篇
首先增补几张图片:太阳能空气加热器图例一瞥—— (后面将单独博客详细介绍)
一、图片资料部分
====================================
==========================
以下资料来源:
19
=========================================
二、视频资料部分
1、
2、
3、
第5篇
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加热不分解吗,
许多复习资料中,在设计实验题时,都认为NaHCO3在溶液中加热不分解,那么,NaHCO3在溶液中加热是不是真的不分解呢,带着疑问,在老师的指导下,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探究。
1、我的实验
取一支大试管,向其中加入3rnL饱和NaHCO3溶液,试管口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NaHCO3溶液,开始气泡极少,至沸腾时,产生大量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5mL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中,半分钟内,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实验可知,加热NaHCO3溶液至沸腾,有CO2气体产生。显然,CO2气体来源于NaHCO3的分解。为什么NaHCO3在溶液中加热会分解呢,
20
2、理论分析
NaHCO3在溶液中电离出的HCO3-为二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因此在溶液中既有电离平衡:
HCO3-==H++ CO32- ?
又有水解平衡:
HCO3-+H2O==H2CO3,OH- ?
由?、?可得总平衡:
2HCO-==CO32-+CO2?+H2O ?
(由于 NaHCO3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中仍有平衡?)加热至沸腾,由于CO2气体逸出,平衡?向右移动,就造成了NaHCO3的分解。即在溶液中存在反应:
3、结论和建议
由实验及理论分析可知,NaHCO3不仅在固态时加热易分解,在溶液中加热至沸腾也能分解。很多资料中认为NaHCO3在溶液中加热不分解是不正确的,应加以纠正。同时,建议教材或教参中补充说明NaHCO3在溶液中加热也能分解这一知识点。另外,笔者还想提一点建议,建议教师在命题时注意严谨性,尤其是实验题,最好自己先做一次,以免对学生形成误导。
选自《中学化学》2003年第3期
21
第6篇
首页--,灰库设备--,空气加热器--,产品详细
空气加热器
产品信息
型号: DRK系列空气加热器
规格: DRK-15、DRK-30、DRK-45、DRK-60、DRK-75、DRK-90、DRK-120 产品说明: 简介:
DRK空气加热器是利用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成套装置,将罗茨风机送压力空气加热到限定温度,压力热空气通过气化装置将干灰充分流化,使卸灰流畅,其广泛用于干灰流化系统。
结构特点:
本加热器由管状容器及电热元件组成,配以温度控制柜(台)构成,发热元件采用1Cr18Ni19Ti不锈钢无缝管作保护套管,内部发热元件由OCr27Al17Mo2高温电阻丝,结晶氧化镁组成,温度控制采用可控硅调节,PID数字显示,在控温范围内,可任意设定所需温度,并自动保持恒温,控制温度?5?,并有越限声光报警和多项保护功能,可就地或远距离控制。
22
第7篇
空气加热器
空气加热器的定义
空气加热器主要是对气体流进行加热的电加热设备。空气加热器的发热元件为不锈钢电加热管,加热器内腔设有多个折流板(导流板),引导气体流向,延长气体在内腔的滞留时间,从而使气体充分加热,使气体加热均匀,提高热交换效率。空气加热器的加热元件不锈钢加热管,是在无缝钢管内装入电热丝,空隙部分填满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的。当电流通过高温电阻丝的时候,产生的热通过结晶氧化镁粉向加热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被加热空气中去,以达到加热的目的。
空气加热器的组成
空气加热器是由电加热器和控制柜两部分组成,发热元件采用高温电阻合金丝,不锈钢管作保护套管,用结晶氧化镁填料,经压缩工艺后成型而成,使用寿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控制柜采用先进的数显温度控制仪、集成电路触发器,高反压可控硅等组成测温,调节,控制系统,保证空气加热器在
23
设定状态下的正常运行。奇联空气电加热器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具有热效率高,干燥效果好、安装使用方便、维护工作量小等特点,适用于电站空气输送槽、电除尘器集灰斗气化和存灰库气化、烟气脱硫等方面。
空气加热器的选择
针对应用场合选择恰当的空气加热器。如果是在高温下操作,这一点尤其重要。当诸如温度、性能和效率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时,进行绝热材料类型分析有助于购买者选择适合于其应用场合的恰当加热器。
选择合适的加热器,首先要考虑加热器的功率大小。功率选择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加热器才是安全,稳定的。a.在工作条件下,发热量足以维持介质温度;b.从初始状态,按规定时间要求实现加热介质至设定温度(工作温度)。
空气加热器的工作原理
把一个匝数较多的初级线圈和一个匝数较少的次级线圈装在同一个铁芯上。输入与输出的电压比等于线圈匝数之比,同时能量保持不变。因此,次级线圈在低电压的条件下产生大电流。对于感应加热器来说,轴承是一个短路单匝的次级线圈,在较低交流电压的条件下通过大电流,因而产生很大的热量。加热器本身及磁轭则保持常温。由于这种加热方法能感应出电流,因此轴承会被磁化。重要的是要确保以后给
24
轴承消磁,使之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吸住金属磁屑。FAG感应加热器都有自动消磁功能。是利用金属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而使本身发热,通常用在金属热处理等方面。原理是较厚的金属处于交变磁场中时,会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电流。而较厚的金属其产生电流后,电流会在金属内部形成螺旋形的
流动路线,这样由于电流流动而产生的热量就都被金属本身吸收了,会导致金属很快升温。在耐高温不锈钢无缝管内均匀地分布高温电阻丝,在空隙部分致密地填入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良好的结晶氧化镁粉,这种结构不但先进,热效率高,而且发热均匀,当高温电阻丝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通过结晶氧化镁粉向金属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被加热件或空气中去,达到加热的目的。
空气加热器的用途
空气电加热器主要是用来将所需要的空气流从初始温度加热到所需要的空气温度,最高可达850?。已被广泛的应用到航空航天、兵器工业、化工工业和高等院校等许多科研生产试验室。特别适合于自动控温和大流量高温联合系统和附件试验。空气电加热器使用的范围宽:可以对任何气体加热,产生的热空气干燥无水份、不导电、不燃烧、不爆炸、无化学腐蚀性、无污染、安全可靠、被加热空间升温快(可控)。
空气加热器的技术特点
25
能使空气加热到很高的的温度,可达450?,壳体温度只有50?左右。 效率高:可达0.9以上。
升温和降温速率块,可达10?/S,调节快而稳定。不会出现所控空气温度超前和滞后现象而使温度控制漂移不定,很适合自动控制。
?机械性能好:因为它的发热体为特制合金材料,所以在高压空气流的冲击下,它比任何发热体的机械性能和强度都好,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连续不断对空气加温的系统和附件试验更具有优越性。
?在不违反使用规程时,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达几十年。
?空气洁净,体积小。
选型指南
1.系统冷负荷
2.加热器的负荷
3.加热器的种类
4.加热器的价格及系统的经济性
主要参数:空气加热量W
空气加热器前后温度?
通过加热器有效流通截面的空气质量流速kg/(m2〃s)
空气加热器的传热面积m2
空气质量流量kg/s
外型尺寸mm
26
重量kg
空气加热器的功率运算
公式一: N Q
3595 A 式中 :N加热器功率KW
A
公式二:
Qa ca ma (t2~t1)
ca
均)
ma
t
公式三:
ma V 60 1.205
计算实例:
已知:V=5.00 m3/min
t2=230.00 ?
t1=40.00 ?
求出:
ma= 361.50 kg/h
Qa= 69371.85 kj/h
N= 23.16 KW
27
Q所需热量kj/h 裕度系数 式中:Qa干空气热量kj/h
空气比热1.01kj/kg?(平空气质量流量kg/h 温度 ? 式中:V空气流量 m3/min
第8篇
氢氧化钠(或溶液)在空气中变质探究
学习目标 :
1、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验证实验设计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物,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物的探究 学习难点:
对反应后产物中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的验证设计分析 方法指导: 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一、题典导学 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8
2、我们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现在我们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应作
3、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是 。
? 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4(纯净的烧碱由于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而含有杂质(现取此样品少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既可证明样品中含有上述杂质,又可将该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烧碱。
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上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6(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
29
是 ,实验室中的药品取用后要 。
二、巩固练习:
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通过如下问题和实验进行研究。
1.写出NaOH固体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说明理由。
3.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该现象能否证明NaOH已经变质,请说明理由。
4.为证明变质的固体中仍然存在NaOH,某同学按如下操作进行实验:
?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取?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 __,现象为____ _。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考链接
1、(2008年 河南中考).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从酸、碱两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式表示):酸 ;碱
30
。
2、 (2010?烟台)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对固体猜想 )
猜想?(全部是NaOH; 猜想?(全部是Na2CO3 猜想?(
(实验和推断 )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 (填“已经”或“没有”)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不变红色,则猜想 成立(
?猜想?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 )
31
?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四、归纳总结:
关于NaOH在空气中变质的探究:
1、要确定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已变质,不可用酸碱指示剂,因为变质后生成的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一般有两种方法。?加酸法:若有气泡冒出,则已变质。此处需注意酸一定要足量,先将尚未变质的NaOH中和后酸才能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否则生成的CO2气体会被溶液中的NaOH吸收;?沉淀法:加入Ca2+或Ba2+的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已变质。
2、若NaOH已变质,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尚有未变质的NaOH,则须先将溶液中的Na2CO3除掉,否则Na2CO3会对NaOH的检验造成干扰。除去Na2CO3时,不可加酸,否则酸会将NaOH中和掉;不可加碱[如Ca(OH)2],否则两者会反应生成新的NaOH,影响对原来NaOH的检验。应先加过量的钙盐或钡盐溶液(如CaCl2、BaCl2)将Na2CO3完全沉淀,过滤后再检验滤液中有无OH-即可。
3、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所含的杂质Na2CO3的方法是:加适量的Ca(OH)2或Ba(OH)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Ca(OH)2= CaCO3 +2 NaOH ,这样就将杂质重
32
新转化为NaOH了。
4、由于NaOH露置于空气中易潮解并易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故NaOH需密封保存。
33
范文三:钠在空气中燃烧年级_高三
钠在空气中燃烧年级:高三 科目:化学 时间:9/23/2006 18:41:49 新4652043
将Na在空气中燃烧一段时间,部分生成NaO,将剩余Na快投入水中,收集产生的气体22密闭容器中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像所得的溶液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恰好
呈中性。
(1)原来Na的质量为 克。
(2)燃烧后产物中声誉的Na与NaO的质量比为 。 22
请老师给我详细的解题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谢谢~ 解:(1)由于溶液最终呈中性,所以溶液中最终溶质为NaCl,则:
NaOH, HCl , NaCl , Na
36.5g 23g
36.5%×100g m(Na) 即:m(Na)=23g
(2)波及到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2HO=2NaOH+H? 22
2NaO+2HO,4NaOH+O? 2222
2H+O,2HO 222
即可推出关系为:
4Na , 2NaO 22
4×23 2×78
m(Na) m(NaO) 22
()42323mNa, 即:,,()27839mNaO,22
故燃烧后产物中声誉的Na与NaO的质量比为23?39 22
范文四: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
钠在空气中燃烧要得到明显的淡黄色固体(Na2O2)生成的现象比较难,常出现黑色颗粒夹杂灰白色粉末的异常现象,尤其是按人教版高一教材的装置进行实验。为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寻求教材装置难以得到淡黄色的原因并提出该实验在操作上的一些注意点,另外,介绍了一种改进方法,并分析其易于得到淡黄色的原因,现将探究过程记录如下。
1 按人教版高一教材进行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
[装置]见图1。
图1
[步骤]切取一块表面用滤纸吸干煤油的黄豆般大小的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现象]钠首先缩成表面为白色固体的球体(此表面是一层不光滑的无金属光泽的白膜,其成分为氧化钠),再加热时,熔化的银白色钠冲破白色固体的表面,成银白色液态球体,约3秒后,在银白色液态球体表面出现黑色物质,而后开始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冷却后,在石棉网表面出现淡黄色和黑色相混的固体。
[现象分析]钠氧化过程分2步进行:第一步,在150~200℃温度下氧化成Na2O,然后在350℃温度下Na2O氧化成Na2O2,所以一开始生成的白色固体是Na2O,燃烧时生成的是Na2O2,黑色物质经判断,应为碳单质。
2 对钠在空气中燃烧出现的黑色颗粒及其产生原因的探究
[第1种假设]“是钠表面的煤油未被滤纸吸收干净,煤油中含有碳,黑色是煤油不完全燃烧留下的灰烬”。
[论证]
(1)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煤油,切取一小块表面有表皮的钠,用沾有煤油的镊子把钠放到石棉网上,再加热。
范文五: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最佳操作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最佳操作
摘要:通过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研究,找出了此实验要观察到淡黄色过氧化钠的关键操作要点,通过研究找到目前最佳而且是最简便的操作方法,使实验得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过氧化钠 钠燃烧 最佳操作方法 演示实验
自从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在1995年把钠在石棉网上燃烧的实验引入作为演示实验后【1】,人教社2003年版教材还是保留了这个实验【2】,直至2004年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1(必修)》仍然保留了该实验,只不过把原来的在石棉网上燃烧改为在瓷坩埚中燃烧而己【3】,苏教版新教材干脆把这个实验放到“观察与思考”栏,让学生去操作和观察【4】,鲁科版则采取回避此实验的方法。此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观察到生成的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有学者找出过氧化钠是白色的依据,提出教材将此实验改成生成的是白色的过氧化钠的建议【5】。还有其他一些文献【6~10】对该实验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仍然不尽如人意。
在实验中笔者发现,在石棉网上燃烧钠时,虽然用滤纸将钠上的煤油吸干,甚至镊子上的煤油也擦干,燃烧完后都有黑色物质生成,且生成的产物中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不易观察到,笔者觉得这里黑色的物质不应该是煤油中的液态烃燃烧不完全形成的单质碳,也不应该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单质钠在燃烧时反应生成的,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0.03%,主要是石棉有一定的透气性,酒精灯中的乙醇在燃烧时要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应该是这里的二氧碳和单质钠发生反应:4Na+CO2=2Na2O+C生成的单质碳。为此,我们用如下方法证实了上述猜想: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培养皿底部,将培养皿放在石棉网上的石棉绒正中(培养皿底比石棉绒小),将点燃的酒精灯放在石棉铁丝下加热片刻,马下移开酒精灯后取下培养器观察,结果看到底部有较多的白色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反应:Ca(OH)2+CO2=CaCO3+H2O。燃烧后不易观察到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石棉绒的白色和过氧化钠的淡黄色相近,它们颜色反差太小的原故。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笔者采用了不但可以避免酒精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钠接触,同时对观察生成的过氧化钠的颜色没有干扰的敞口玻璃器皿来进行钠的燃烧实验。
1 在小烧杯中燃烧金属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