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课改中教师们努力追求的。一年级上册教材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例如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第18页的排队购票、第29页的小猴吃桃……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可亲可近。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把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教学“比多少”,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给学生讲述“小猪帮小兔盖房”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走进情境,认真观察、比较,感悟“多”“少”“同样多”。再如教学“0的认识”,教师可根据第29页的主题图编制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观察小猴吃桃的情境:盘子里有2个桃,小猴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一个也没有了……体验“从有到无”的变化,感知0的含义。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可以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按这样的理念,本册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旨在提示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去探索数学,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教材还为学生精心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如第33页“做一做”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猜一猜”等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中,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课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凭借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观察、交流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并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探讨“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现实情境的感受进行探索,将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发展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例如教学“9加几”时,在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请学生用“放进1盒凑成10”的操作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直观了解凑10的过程。接着,组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际操作边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思维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理解新的计算方法。
(三)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获取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内容,如让学生合作完成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共同探讨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特征,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交流自己分类的标准和分的结果等。在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9加几”时,由“学校运动会”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后,把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会产生“点数”“接着数”“凑10”等多种计算方法。接着,请各组向全班学生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别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领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同时,在交流中,学生欣赏自己的发现、欣赏本组的成果、欣赏全班发现的多种方法,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特别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题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为了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走进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本册教材十分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1~5的认识”,教材先体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先以“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提升学生对物体形状的直观认识,接着呈现立体图形引出物体形状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在教学中,需要以教材提供的基本素材和学习活动线索,为学生设计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教学“1~5的认识”时,由学生去过公园或动物园的事例,创设“去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先请学生观察、了解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再请学生把观察和数的结果告诉组内的小伙伴,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1~5各数。接着,让学生根据数摆出小棒,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卡片来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加深对1~5各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学生通过看、数、说、做各项活动认识1~5各数,经历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仅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而且尝试用数学眼光看周围事物,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认真组织练习活动
小学数学每节课都离不开练习,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册教材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练习资源,教师应不断探索如何组织练习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组织丰富、有趣的练习活动,同时要关注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认识半时”时,教师在学生探索时针、分针半时的时候指向特点后,让学生参与不同的练习活动。①说一说。说出画面上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几项活动的时刻,再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②互动游戏。听一方指令拨出钟面时刻,先由教师发指令,学生拨,再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③自由选择。在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告诉小伙伴,这个时刻自己在做什么……最后,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每项活动环环紧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用实践活动巩固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逐步形成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
五、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好坏,影响着能力、性格的发展。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把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抓住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数数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中,由教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且,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良好习惯。再如教学写“0”时,教师让学生观察“0”,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0的形状,给学生讲述、演示0的写法。之后,安排了书空,描0,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在写0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请学生对小伙伴写的0进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怎样才能写好。还特意安排了“你认为写0时应注意什么?”“想给咱班小朋友说些什么?”的交流活动。学生把自己写0的经历体验,归纳提升,说给全班的同学。学生在写0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倾听,了解0的写法,通过书写、评价、交流明确书写0的规范要求,同时经历体验要认真书写的行为要求。“写0”的教学活动打破了以往机械书写的格局,使学生在获得写0技能的同时,在数学思考、语言交流、情感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都获得发展。
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可以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可以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每位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喜爱的、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这一切,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来支撑。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真正的民主、和谐,源于师生的一种爱。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使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以“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一课为例,在写0活动中,教师用到了这几句话“你想写0吗?”“好,伸出小手看屏幕书空”“在日字格里描一行0吧”“你认为写0时应注意什么?”“想给咱班小朋友说些什么?”“老师相信你的0肯定写得很漂亮,动动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写几个0吧!”组织学生进行书空、描0、总结写0的方法、独立写0各项活动。教师的语言饱含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融入了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使学生愉快、主动获取写0的方法。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有错时,不是批评责备,而是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如请学生说出“盘子里1个桃,用数几表示?”时,出现“小猴吃了1个桃,用1表示”的回答。教师不急不躁,接着问:“那个盘子里的桃数用几表示呢?”小朋友马上说出“用1表示。”又如解决“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的问题时,一位学生说出4-0,其余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等式4+0或0+4。此刻,教师给学生自己纠正的机会,以“老师没有听清楚”为由,请学生再说一遍。巧妙地为学生赢得体验成功的机会。“再给一次机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受到鼓舞,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护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感说,愿想、愿说,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范文二:一年级学习方法报数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计算方法学习
一、 看看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
二、你给1个我就变成几了呀? 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2+1=31+6=7 □○□=□ □○□=□ □○□=□ □○□=□ □○□=□ □○□=□ □○□=□ □○□=□ □○□=□ □○□=□ □○□=□ □○□=□ □○□=□ □○□=□
三、你能减少1个,我咋变化呀?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
9?1=813?1=12□○□=□ □○□=□ □○□=□ □○□=□ □○□=□ □○□=□ □○□=□ □○□=□ □○□=□ □○□=□ □○□=□ □○□=□ □○□=□ □○□=□
四、相加等于10的数
□+□=10 □+□=10 □+□=10
□+□=10 □+□=10 □+□=10
五、相同的数相加 ,你能照着样子写吗?
2+2=4 4+4=8 □○□=□ □○□=□ □○□=□ □○□=□ □○□=□ □○□=□□○□=□□○□=□ □○□=□
六、相同的数相减,你知道答案吗?照样子写一写。
2?2=0 4?4=0 □○□=□□○□=□ □○□=□ □○□=□ □○□=□□○□=□ □○□=□ □○□=□ □○□=□□○□=□ □○□=□ □○□=□ □○□=□□○□=□ 七、9想要几个呀?写写9的加法。
9+2=11 4+9=13 □○□=□
□○□=□ □○□=□ □○□=□
□○□=□ □○□=□ □○□=□
八、10想要吗?写写10的加法。
10+2=12 4+10=14 □○□=□
□○□=□ □○□=□ □○□=□
□○□=□ □○□=□ □○□=□
九、我就想把捆起的大哥哥拿走(10),好计算吗?
17?10=7 14?10=4 □○□=□
□○□=□ □○□=□ □○□=□
□○□=□ □○□=□ □○□=□
十、我就想把没捆起来的小弟弟拿走,好计算吗?
17?7=10 14?4=10 □○□=□
□○□=□ □○□=□ □○□=□
□○□=□ □○□=□ □○□=□ □○□=□ □○□=□ □○□=□ □○□=□ □○□=□ □○□=□ □○□=□ □○□=□ □○□=□
十二 、要给你2个,咋计算哟?说说办法?
2+5=7 4+2=□□○□=□□○□=□ □○□=□ □○□=□ □○□=□□○□=□ □○□=□ □○□=□ □○□=□□○□=□ □○□=□ □○□=□ □○□=□ 十三、我要拿走两个,咋计算哟?
17?2=15 14?2=□□○□=□
□○□=□ □○□=□ □○□=□
□○□=□ □○□=□ □○□=□
□○□=□ □○□=□ □○□=□
十四、8想要几个呀?咋计算呢?试一试。
8+5=13 7+8=□ □○□=□
□○□=□ □○□=□ □○□=□
□○□=□ □○□=□ □○□=□
□○□=□ □○□=□ □○□=□
十五、相邻的加法。
4+5=9 7+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六、相邻的减法
17?16=1 14?13=□ □○□=□□○□=□ □○□=□ □○□=□ □○□=□□○□=□ □○□=□ □○□=□ □○□=□□○□=□ □○□=□ □○□=□ □○□=□□○□=□ 十七、相隔一个数的加法,
4+6=10 7+9=□ □○□=□□○□=□ □○□=□ □○□=□ □○□=□□○□=□ □○□=□ □○□=□ □○□=□□○□=□ □○□=□ □○□=□ □○□=□□○□=□ 十八、相隔一个数的减法
17?15=2 14?12=□ □○□=□□○□=□ □○□=□ □○□=□ □○□=□□○□=□ □○□=□ □○□=□ □○□=□□○□=□ □○□=□ □○□=□ □○□=□□○□=□ 十九、背诵算式
6-3=3 7-3=48-3=5 9-3=6 7-4=3 8-4=4 9-4=58-5=3 9-5=4 9-6=3
3+4=73+5=8 3+6=94+5=8
4+7=11 5+6=11 5+7=12 6+7=13篇二:学习方法报数学
进入高中后,内容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每堂课上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学习起来感觉很难。很多同学很难迅速适应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针对以上问题,要学会“探究式”的学习。
一、计算能力。高中涉及到更多的内容,而计算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初中时候的有理数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实数的运算、整式和分式运算,代数式的变形等方面如果还存在问题,应该把部分再好好复习巩固一下。若计算频频出现问题,会成为高中学习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二、反思总结。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都会在学法上遇到很大的困扰。因为高中知识多,授课时间短,难度大,所以初中时候的一些学习方法在高中就不太适用了。对于高中的知识,不能认为“做题多了自然就会了”,因为到了高中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题,因此一定要找到一种更有效地学习方法,那就是要在每次学习过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反思一下知识更深层的本质。三、预习高一的知识。新课程标准的高一第一学期一般是讲必修1和必修4两本。目前高中采取模块教学,每个学期2个模块。
必修1的主要内容是三部分:
集合:数学中最基础,最通用的数学语言。贯穿整个高中以及现代数学都是以集合语言为基础的。一定要学明白了。
函数:通过初中对具体函数的学习,在其基础上研究任意函数研究其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等。这一部分相对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与初中的联系比较紧。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和对数的运算以及利用前面学到的函数性质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这部分知识有新的计算,并且应用前面的函数性质学习新的函数。
必修4的主要内容也分为三部分:
三角函数:对于初中的角的概念进行扩充,涉及到三角函数的运算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 平面向量:这是数学里面一种新的常用的工具,通过向量的方法可以方便的解决很多三角函数的问题。这种方法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比较多,但与函数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别与联系。
三角恒等变换:这部分主要是三角的运算,属于公式很多,运算量也比较大的内容。统观上述高一第一学期的内容可见知识非常多,而且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若在高一一开始不能学好,对于后面的学习是会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考虑到初高中知识的差异,对自己的学法进行改进,最后要适当的预习一下新高一的内容,以期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篇三:学好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方法
一、认清学习能力状态
1 、心理素质。由于学生在初中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这就要看他(或她)是否具备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2 、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
(1 )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2 )学习的条理性。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忽视基础。有些 自我感觉良好 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 水平 ,好高骛远,重 量 轻 质 ,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 卡壳 。
(4 )学生在练习、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心理素质;慢腾腾作业,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3 、知识的衔接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由于初中教材知识起点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亦低,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
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的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1 、 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 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 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必须独立完成。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2 、加强4 5 分钟课堂效益。
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
(1 ) 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 ) 抓知识形成。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 ) 抓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 ) 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 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现开销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现开销的问题及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 )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1 / 4 - 1 / 3 ,有时超过1 / 3 ,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
(6 )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
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7 )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3、体验成功,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 几点注意。
1、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教学。
2、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先生倡导的 由薄到厚 和 由厚到薄 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应用性问题的出现,更对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应加强对应用数学意识和创造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关于如何学好数学: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
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
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范文三:一年级数学减法方法
解决“比多比少”问题
1,比一比,填一填 。
2 ,“比多比少”应用题练习 .
1、8比19少几? 2、18比8多几?
3、7比17少几? 4、15比6多几?
3,讲一讲
1、小红做了16多纸花,小清做了9朵,小红比小清多做多少朵?
比多几个?
2,公园里有菊花16盆,兰花9盆,月季花12盆。
(1)菊花比月季花多多少朵?
(2)拿走了6盆菊花,还剩多少盆菊花?
(3)兰花和月季花加起来比菊花多多少朵?
4,小明有12本书,小花有6本书,小明给小花几本书后,他们一样多?
5,总共有18个人在排队,小红前面有6个人,请问她后面还有几人?
6,练一练
1包要15元,比一盒彩笔贵5元,一盒彩笔要多少元?
2、小明做了15朵红花,比蓝花少10朵,小明做了多少朵蓝花?
3、河里有18只小鸭,岸上比河里少10只,岸上有多少只?
4,鼠采松果,哥哥采了15个,弟弟采了10个,哥哥比弟弟多采多少个?
5,园里有月季花19盆,玫瑰花11盆,月季花比玫瑰花少多少盆?
6,米要16元,一瓶食用油要8元,大米比食用油贵多少元?
7灰兔有17只,白兔有5只,哪种兔子多?多几只?
范文四:一年级数学加减方法
一年级数学加减方法
一、20以内加法: 例: (凑十法)
二、20以内减法: 例:(破十法)
经验:得数比被减数个位多1。即:看到9想到1,
1+3=4。
再例:14-6=8 看到6想到4,4+4=8。
三、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例:
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例: (方法:分成整十数)
(方法:加成整十数)
30
五、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例: - 8=35
(方法:分成两位数) - (方法:加成一个十) 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法则(退位): 例:43-16=27
4 3 - 1 6
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个位不够,从十位退1。
3、 十位不忘减点。
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法则(进位): 例:48+17=65
6 5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十位不忘加1。 + 1 7 4 8
范文五:小学一年级数学预习方法
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数学预习
吕村镇吕村集小学 王娜娜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学习,数学预习能力的 培养特别重要。 一年级学生正是培养习惯的开始, 现在我把我指导一 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些做法,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看一看,说一说。
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我布置看和说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观察 课本插图, 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说一说图意。 由于新教材内容丰富、 画面生动、 色彩鲜艳,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爱看、 爱说。 这不仅为第二天的新课学习作了铺垫, 也为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 自主学习准备了条件。通过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很好 的发展。
2、找一找,做一做。
在进行图形教学时,我布置找一找、做一做的预习作业。我让学 生在课前走进生活,联系实际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玩 一玩, 在做中学。 虽然学生自学的知识可能较为表面, 但也初步接触、 感知教材内容,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准备了条件。
例如教学《图形的认识》之前,我要求学生回家后先观察家中不 同物品的形状, 再结合书本的主题图找形状一样的物体, 最后动手分 一分,搭一搭,玩一玩。我抓住了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使之在享受
到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回答日常生活问题的成功喜悦的同 时,又开拓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 程中, 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还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 识。
3、想一想,算一算。
《数的计算》这一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运用迁移,学生便可自学。 因此对这一部分知识的预习我特别注意教给学生 “温故知新” 的学习 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就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自学后面的内容。
4、走一走,记一记。
《分类》 、 《人民币的认识》 课前布置学生走进超市观察商场里的 东西如何摆放,价格,需要学生走进生活记一记。
总之,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 探究能力,已适应时代的需求。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是“教 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 ;不是简单的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 子” , 作为 “材料” , 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 所以, 每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 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 验和感受, 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 还有课前 基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联系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实践活动, 所进行的调 查,所收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课堂上的特有资源,它使课堂教学变得 充实、丰满起来,是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使课堂上形成更 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