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CT的采集时间一般为0.5秒(全周扫描),Toshiba公司的全周扫描最低可达0.4秒。但在用于心脏检查时,由于全周扫描速度不够,目前的16层CT还不能像EBCT一样实现一个心动周期一次全周扫描。绝大部分的厂家采用的是多扇区采集,即按心动周期将全周扫描分割成几个区,分次扫描,然后通过软件技术将其融合成一幅图像。多扇区采集的最高时间分辨率为实际扫描时间除以2,再除以分割的扇区数,如0.5秒扫描时间,四扇区采集,则它的最佳时间分辨率为62.5ms;0.4秒扫描,四扇区采集,最佳时间分辨率为50ms;再如0.42秒扫描时间,二扇区采集,则它的最佳时间分辨率为105ms。当然就具体的病例而言,其时间分辨率还与心率有关,因为涉及到期相同步性的问题。 16层CT高质量的多平面重建图象是建立在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上,即图象的各向同性。在CT的两维平面图象上,是由象素(pixel)组成的,而在三维重建时,图象是由体素(voxel)组成的。在进行图象重建时,我们需要将体素在不同方向上进行重组。如果体素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一致的,即它的长、宽、高的尺寸一样,称为各向同性。目前来讲,16层CT探测器中以Toshiba公司的设计为层面最薄,覆盖面最宽,实现各向同性的FOV最小,可达25cm。下面的不同FOV时各向同性扫描的最小层厚要求:如采用512×512矩阵,在FOV=25cm时,它的各向同性体素正好是0.5×0.5×0.5,即最小层厚要求为0.5mm;FOV=32cm时,它的各向同性体素正好是0.625×0.625×0.625,即最小层厚要求为0.625mm;FOV=38cm时,它的各向同性体素正好是0.75×0.75×0.75,即最小层厚要求为0.75mm。
16层CT的探测器实际上已经不象原来的4层CT那样简单地分为对称型与非对称型。笼统地讲,16层CT的探测器都属于非对称型,只不过各厂家的设计上略有区别而已。如GE公司的16层CT探测器为中间0.625mm×16列,两侧分别为1.25mm×4列,共24列,20mm宽;
Toshiba公司的16层CT探测器设计为中间0.5mm×16列,两侧分别为1mm×12列,共40列,32mm宽;Philips和Siemens公司的16层CT探测器设计为中间0.75mm×16列,两侧分别为1.5mm×4列,共24列,24mm宽。
一、中枢神经系统
1. 脑动脉CTA 单排和普通的多排螺旋CT均成功地实现了脑动脉CTA检查,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并能够进行精确的容积计算,通过仿真内窥镜可发现瘤体有无穿支血管。可直观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的血管团,等等。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多,技术方法也比较成熟。主要是由于颅脑是相对运动较少的器官,薄层扫描但延长扫描时间对CTA的影响不大,但16排螺旋CT脑动脉CTA可有效地缩短扫描时间,造影剂跟踪触发扫描,可获得最佳的扫描起始时间,其CTA图象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脑底动脉环和大脑前、中、后动脉及部分细小分支,较普通螺旋CTA显示的血管分支更多、更细小,可更少地受静脉显影的干扰。
2.脑CT灌注
文献报道CT灌注成像可成功地显示脑肿瘤的灌注,脑梗死的灌注情况等。与MR灌注比较,CT脑灌注在夜间可以获得,并且可以获得灌注的绝对值。
3.脊髓动脉CTA
脊髓动脉CTA的研究文献非常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脊髓动脉较细小以及短时间内单排螺旋CT难以覆盖有效的面积而影响了脊髓动脉的显影。经插管注入造影剂后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可清楚地显示脊髓的供血动脉,与DSA相比、能够同时评价脊髓和血管的情况,这为进一步判断脊髓的血管病变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手段。有报道称采用4排CT采集,MPR显示大部分受检者显示脊髓前动脉、Adamkeiwicz动脉,在主动脉动脉胸腹段手术前进行该检查,无疑对避免手术引起脊髓缺血有好处。相信在16排阶段,能够进一步提高脊髓动脉的显示率和清晰度。
二、颈部 1. 椎动脉CTA
利用CTA的专用分析软件,能够在容积重建后利用标记的方法全程显示椎动脉而有效地克服了脊椎骨的干扰,将使得判断血管壁有无钙化更可靠,还可自动检测狭窄段血管的面积并可进一步评估其狭窄的程度。
2.咽喉部仿真内窥镜
普通的螺旋CT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经验,16排螺旋CT可能难有更大的作为。三、呼吸系统 设置好薄层高分辨率的重建方式,16排螺旋CT可使每一病例都可获得肺HRCT图象,对于肺间质性病变和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将带来极大的便利,而对于这些病例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建议患者再接受一次HRCT检查。
另外,采用薄层MIP法重建,可以更好地将小结节和支气管血管束区分开来, 过去容易遗漏的小病灶的检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16排螺旋CT全肺扫描获得的薄层容积数据可使每位受检查者获得仿真支气管镜检查,为客观地评价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依据。这方面的研究有可能重新成为热点。
肺动脉栓塞通过CTA诊断一直是临床和放射学家追求的目标,但肺小动脉的显示和心脏搏动、呼吸运动的干扰一直也是困扰其广泛应用的原因。16排螺旋CT在显示细小血管和图象质量上有一定的提高.
四、循环系统
心脏是一个运动器官,对心脏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判断,普通螺旋CT有极大的缺陷。多排螺旋CT和电子束CT无疑成为了心脏和冠状动脉检查的有效方法。这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但遗憾的是国人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标准仍未良好地建立。冠状动脉显影效果与DSA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有创性血管造影的检查数目;其显示的软斑块的临床相关性尚在调查中。
五、消化系统
快速、薄层扫描,16排螺旋CT可使腹部器官如肝、胆、胰腺等的双期或三期扫描更准确,对小病灶的密度测量也更加精确。同时还能通过三维重建等有效地进行病变和相关血管的重建,为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帮助,为临床制定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空腔脏器如胃和结肠的螺旋CT扫描和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几乎已经成为常规的检查方法,结肠普查技术软件有可能在结肠癌的早期普查方面开创新的局面,其结肠重建图象可堪与结肠气钡双对比像媲美,采用内窥镜的技术可以发现早期肿瘤。与气钡造影比较,更可观察肠壁及其周围情况。当然由于受分辨率的影响,它对非肿瘤性病变的判断仍然受到限制。进行该项检查前,扫描前的肠道准备十分重要。
六、其他
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五官科等的疾病诊断借助于16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其优势与上述大致相同。用亚毫米尤其是半毫米层厚采集对于细小结构如:听小骨、内耳、骨小梁的显示远优于过去CT。
总之,16排螺旋CT以其卓越的品质已经获得了临床的认可,它实现了短时间薄层大范围的采集,可以大大减少病变的漏诊和误诊率。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成为常规,可根据需要抽取不同的组织、以不同的效果显示,更加方便了诊断。然而其庞大的数据量给资料的无损储存带来课题。另一方面,薄层扫描的图象上某些病变将会表现出更特别的征象,有待深入细致的归纳总结以及与病理等对照研究。
李兆申的个人简介
李兆申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技术一级。任国家重点学科-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学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校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 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兼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上海市消化病学会委员及上海市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研究会副主委。编委。担任《胰腺病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内科年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副主编、《胃肠病学》等多本杂志的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评为科技银星及军队教书育人金奖曾获上海市银蛇奖,得到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资助,列入上海卫生系统跨世纪人才百人培养计划行列,上海科技领军人物。
主要从事消化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消化内镜的诊断与治疗、胰腺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应激性溃疡基础与临床研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发表论文599篇,第一作者101篇,其中英文论著32篇篇,SCI收录20篇,累计IF 40分。撰写述评、笔谈、建议、指南32篇。主编《消化道内镜培训教程》、《ERCP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内科学理论与技术新进展》、《胃癌》等10部。以第一作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并承担国家、军队及上海市项研究课题10余项。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医师奖”。
十六层螺旋CT
16层CT的采集时间一般为0.5秒(全周扫描),Toshiba公司的全周扫描最低可达0.4秒。但在用于心脏检查时,由于全周扫描速度不够,目前的16层CT还不能像EBCT一样实现一个心动周期一次全周扫描。绝大部分的厂家采用的是多扇区采集,即按心动周期将全周扫描分割成几个区,分次扫描,然后通过软件技术将其融合成一幅图像。多扇区采集的最高时间分辨率为实际扫描时间除以2,再除以分割的扇区数,如0.5秒扫描时间,四扇区采集,则它的最佳时间分辨率为62.5ms;0.4秒扫描,四扇区采集,最佳时间分辨率为50ms;再如0.42秒扫描时间,二扇区采集,则它的最佳时间分辨率为105ms。当然就具体的病例而言,其时间分辨率还与心率有关,因为涉及到期相同步性的问题。 16层CT高质量的多平面重建图象是建立在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上,即图象的各向同性。在CT的两维平面图象上,是由象素(pixel)组成的,而在三维重建时,图象是由体素(voxel)组成的。在进行图象重建时,我们需要将体素在不同方向上进行重组。如果体素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一致的,即它的长、宽、高的尺寸一样,称为各向同性。目前来讲,16层CT探测器中以Toshiba公司的设计为层面最薄,覆盖面最宽,实现各向同性的FOV最小,可达25cm。下面的不同FOV时各向同性扫描的最小层厚要求:如采用512×512矩阵,在FOV=25cm时,它的各向同性体素正好是0.5×0.5×0.5,即最小层厚要求为0.5mm;FOV=32cm时,它的各向同性体素正好是0.625×0.625×0.625,即最小层厚要求为0.625mm;FOV=38cm时,它的各向同性体素正好是0.75×0.75×0.75,即最小层厚要求为0.75mm。
16层CT的探测器实际上已经不象原来的4层CT那样简单地分为对称型与非对称型。笼统地讲,16层CT的探测器都属于非对称型,只不过各厂家的设计上略有区别而已。如GE公司的16层CT探测器为中间0.625mm×16列,两侧分别为1.25mm×4列,共24列,20mm宽;
Toshiba公司的16层CT探测器设计为中间0.5mm×16列,两侧分别为1mm×12列,共40列,32mm宽;Philips和Siemens公司的16层CT探测器设计为中间0.75mm×16列,两侧分别为1.5mm×4列,共24列,24mm宽。
一、中枢神经系统
1. 脑动脉CTA 单排和普通的多排螺旋CT均成功地实现了脑动脉CTA检查,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并能够进行精确的容积计算,通过仿真内窥镜可发现瘤体有无穿支血管。可直观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的血管团,等等。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多,技术方法也比较成熟。主要是由于颅脑是相对运动较少的器官,薄层扫描但延长扫描时间对CTA的影响不大,但16排螺旋CT脑动脉CTA可有效地缩短扫描时间,造影剂跟踪触发扫描,可获得最佳的扫描起始时间,其CTA图象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脑底动脉环和大脑前、中、后动脉及部分细小分支,较普通螺旋CTA显示的血管分支更多、更细小,可更少地受静脉显影的干扰。
2.脑CT灌注
文献报道CT灌注成像可成功地显示脑肿瘤的灌注,脑梗死的灌注情况等。与MR灌注比较,CT脑灌注在夜间可以获得,并且可以获得灌注的绝对值。
3.脊髓动脉CTA
脊髓动脉CTA的研究文献非常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脊髓动脉较细小以及短时间内单排螺旋CT难以覆盖有效的面积而影响了脊髓动脉的显影。经插管注入造影剂后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可清楚地显示脊髓的供血动脉,与DSA相比、能够同时评价脊髓和血管的情况,这为进一步判断脊髓的血管病变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手段。有报道称采用4排CT采集,MPR显示大部分受检者显示脊髓前动脉、Adamkeiwicz动脉,在主动脉动脉胸腹段手术前进行该检查,无疑对避免手术引起脊髓缺血有好处。相信在16排阶段,能够进一步提高脊髓动脉的显示率和清晰度。
二、颈部 1. 椎动脉CTA
利用CTA的专用分析软件,能够在容积重建后利用标记的方法全程显示椎动脉而有效地克服了脊椎骨的干扰,将使得判断血管壁有无钙化更可靠,还可自动检测狭窄段血管的面积并可进一步评估其狭窄的程度。
2.咽喉部仿真内窥镜
普通的螺旋CT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经验,16排螺旋CT可能难有更大的作为。三、呼吸系统 设置好薄层高分辨率的重建方式,16排螺旋CT可使每一病例都可获得肺HRCT图象,对于肺间质性病变和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将带来极大的便利,而对于这些病例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建议患者再接受一次HRCT检查。
另外,采用薄层MIP法重建,可以更好地将小结节和支气管血管束区分开来, 过去容易遗漏的小病灶的检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16排螺旋CT全肺扫描获得的薄层容积数据可使每位受检查者获得仿真支气管镜检查,为客观地评价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依据。这方面的研究有可能重新成为热点。
肺动脉栓塞通过CTA诊断一直是临床和放射学家追求的目标,但肺小动脉的显示和心脏搏动、呼吸运动的干扰一直也是困扰其广泛应用的原因。16排螺旋CT在显示细小血管和图象质量上有一定的提高.
四、循环系统
心脏是一个运动器官,对心脏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判断,普通螺旋CT有极大的缺陷。多排螺旋CT和电子束CT无疑成为了心脏和冠状动脉检查的有效方法。这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但遗憾的是国人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标准仍未良好地建立。冠状动脉显影效果与DSA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有创性血管造影的检查数目;其显示的软斑块的临床相关性尚在调查中。
五、消化系统
快速、薄层扫描,16排螺旋CT可使腹部器官如肝、胆、胰腺等的双期或三期扫描更准确,对小病灶的密度测量也更加精确。同时还能通过三维重建等有效地进行病变和相关血管的重建,为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帮助,为临床制定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空腔脏器如胃和结肠的螺旋CT扫描和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几乎已经成为常规的检查方法,结肠普查技术软件有可能在结肠癌的早期普查方面开创新的局面,其结肠重建图象可堪与结肠气钡双对比像媲美,采用内窥镜的技术可以发现早期肿瘤。与气钡造影比较,更可观察肠壁及其周围情况。当然由于受分辨率的影响,它对非肿瘤性病变的判断仍然受到限制。进行该项检查前,扫描前的肠道准备十分重要。
六、其他
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五官科等的疾病诊断借助于16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其优势与上述大致相同。用亚毫米尤其是半毫米层厚采集对于细小结构如:听小骨、内耳、骨小梁的显示远优于过去CT。
总之,16排螺旋CT以其卓越的品质已经获得了临床的认可,它实现了短时间薄层大范围的采集,可以大大减少病变的漏诊和误诊率。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成为常规,可根据需要抽取不同的组织、以不同的效果显示,更加方便了诊断。然而其庞大的数据量给资料的无损储存带来课题。另一方面,薄层扫描的图象上某些病变将会表现出更特别的征象,有待深入细致的归纳总结以及与病理等对照研究。
江苏省中医院的特色科室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中医肾病医疗小组,时由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邹云翔教授任学科带头人。1955年起学科开始培养中医内科专业学生,197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确定的中医硕士点和博士点,1995获权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初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同时,该科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理基地肾病学科点、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
现门诊设立了腹膜透析、慢性肾炎、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等专病门诊,病区设立床位86张,病房内设有腹透治疗室、高位灌肠治疗室、药浴治疗室及危重症抢救室,拥有全自动腹膜透析机1台、高位结肠灌注机1台、蒸汽汽疗机1台、激光离子导入治疗仪1台;拥有血液透析机30台,CRRT机1台;拥有独立的对外开放型国家三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占地100M2,配备大型精密仪器10余台,极大的增强了学科科研力量和临床工作的服务能力。 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创建于1974年,1985年开设肿瘤科病房,2001年设立肿瘤联合会诊中心。科室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医疗、教育、科研力量不断增强,在全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界处于领先地位。现有医护人员47人,医生23人,其中医生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6人,博导3人,硕导4人。病床76张,全年门诊量5万人次,全年收治病人约1530人次。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是江苏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SFDA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科室,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江苏省中医药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老、中、青三代医师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门诊、病区、超声刀室和肿瘤实验室,在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界处于先进地位的专科。
该中心在临床工作中,发扬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兼顾了宿主与肿瘤的关系,使诊断更加完善和客观,治疗方案更加全面和合理。加强院内外相关学科协作,建立多学科联合门诊、病房联合会诊制度,形成团队规模,提高诊治水平。科室成立了消化道肿瘤诊疗组(以食管癌、胃癌、肠癌、肝癌为主)、呼吸道肿瘤诊疗组(肺癌为主)、介入治疗组(肝癌、胰腺癌的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的PTCD治疗及“双径路”介入治疗等)。选择发病率高、综合治疗效果好的胃癌、肺癌作为科室重点研究病种,进一步优化单病种诊疗方案、将祛瘀解毒、消痰软坚、补精益气等中药与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热疗等方法有机结合,在增强临床疗效,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瞄准国内外本专业的研究方向,鲐合临床实际,积极开展刹研工作,以科研为临床服务,临床促进科研发展为宗旨,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创研出消瘤丸、克瘤丸、脑瘤平、龙芝藻等特色中药制剂,对肺癌、胃癌、肠癌、脑部肿瘤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先后承担了省级课题6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成为省内较有影响的中医、中西医肿瘤临床科研基地。 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老年科是该院较早开展的专科并形成省内优势。老年科的医师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综合分析每个老年病人的个人疾病特点,对病人施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特色:中药对老年心脑血管病变的干预;中医药对老年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高凝状态的干预;中药珍枣胶囊对老年阴虚火旺失眠证的治疗;中药泄浊通瘀剂对老年痛风及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药清化痰瘀剂对冠心病动脉斑块稳定及消除作用;大蒜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中药对老年痴呆的干预作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医药、针灸、耳穴疗法、食疗、健康教育等,防治老年病,调整亚健康状态。
科室特色:
(1)专科病区:老年科共有医师19人,每个病区都有高级职称医师主持工作,救治的工作有心脑血管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以及痴呆、失眠、汗证、便秘等。本着发扬中医药的优势,重视吸取现代医学精华,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2)专科门诊:本科除设有专科门诊及特约门诊外,并设有“三高”专病门诊,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相随而来的高粘滞血症、高尿酸血症。这些疾病可单独存在,但大多互见,相互影响,是造成心脑血管如心梗、中风等严重事件的危险因素,西医虽有针对性药物,但老年病往往多病兼杂、病势缠绵,脏器减退,同时长期服用数种药物,会带来肝肾功能损害等多种毒副作用,中医整体调理,辩证施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3)学术梯队:老年医学科聚集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医师均为硕士、博士,并有省名中医胡铁城主任医师,国家中医优秀人才、国家中医师承等人员。
(4)科研工作与其他成就:我院老年科于1995年至今已承担痛风合剂的研究、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痴呆、失眠、呼吸道霉菌感染、冠心病及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等课题。承担省市老干部医疗保健任务。
(5)教学工作:本科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现有副教授3名,硕士生导师2名,每年带教研究生、本科生实习数十名。定期举办业务讲座,选送合适人员外出进修,提高水平。
(6)技术装备:本科现配置的医疗设备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心脑血管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
(7)国际学术交流与出国研修:从1992年至今,本科胡铁城、郭宏敏、董新民等医师多次赴日本、香港等地研修进行学术交流。 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开始创建于1990年,是省内建科最早的医院之一。经过近20年几代人的努力,现核定床位19张,平均实际开放床位24张,年出院病人近400人次,年门诊约3万人次,年业务收入近1千万元。共有门诊诊室3间,主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多发性肌炎、血管炎等风湿免疫病。
人员结构比较合理,共有在编医师8人,其中主任中医师2人,中西医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学历构成:博士3人,硕士3人,本科2人。共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名,副教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
强调临床疗效的同时,重视临床的科研教学工作,目前有国家级在研课题1项,已经完成及在研省级以上课题10项左右。有些成果已应用于临床,制成了热痹消颗粒、津血源颗粒、狼疮净颗粒等多个院内制剂。每年完成中医药大学临床实习带教本科和硕博研究生。
该科还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双重血浆置换术、免疫吸附术治疗急、重症免疫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为突出中医治疗特色,我科还开展了中药熏蒸和微波治疗骨与关节病变,受到病人的欢迎。 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GCP临床试验机构。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疗效显著。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肿瘤等)、痛风、骨质疏松症以及其它代谢性疾病。尤其在糖尿病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干预、甲状腺结节中药介入注射方面,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效达到了省内、国内领先水平。科内配备小型仪器多台(如血糖仪、血酮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中型仪器十余台(包括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糖化血红蛋白仪、血管神经病变治疗仪、糖尿病治疗仪、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Bio-Thesiometer感觉定量检查仪等),保证危重病人的及时诊治。
该科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8项,内容涉及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内分泌科宗旨:坚持临床为中心,医教研有机结合,不断进取,加速发展我院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事业,努力将我科建成有专科特色、技术先进、服务一流的省级重点学科。
科室特色制剂:
健骨丸:防治骨质疏松症。
银甲丹:治疗甲状腺结节、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克糖灵:治疗糖耐量低减,2型糖尿病。
痛风康合剂:防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现为江苏省中管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神经科专业科室,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脑功能检查室、神经病学研究室、高压氧治疗中心等辅助科室。中心以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硬化等),神经变性病(痴呆,震颤麻痹,运动神经元病等)和失眠为主攻方向,病种涵盖所有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心理疾病。此外,本中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115”及省中管局,省社科委课题多项,获市以上科技奖二项。研发新药二个。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0余部,培养南京中医药大学专科硕士研究生十余名。近几年来,随着神经内科专业人才的不断引进和神经内科诊疗新技术(尤其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术,颅内血管狭窄支夹植入和成型术等)全面开展,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现中心已经在中风的急救,中的结合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中风急救的治疗 院前院内急救治疗一体化,保证了脑血管病的急救的畅通,减少了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赢得救治时间。同时,设立了专门的脑中风监扩病房和中风治疗小组,开展了脑梗死的超早期溶栓,脑出血微创治疗等技术,大大地提高了中风救治的成功率。
2、中风康复采取祖国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结合的方法,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和指导,有效地减少了中风后遗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预防中风复发 采用活血化瘀中药预防中风,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4、中医中药治疗失眠,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癫痫,痴呆,多发性硬化和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脑灵”等已经通过专家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也独树一帜。
5、中心研制的治疗脑出血药物新药一“脑血通”的鉴定,不久将造福广大的脑中风患者。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医疗质量,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是该中心的广大医护人员的宗旨。脑病中心将永远是广大脑病患者理想的治疗和康复基地。 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医学美容科是以专业的医疗美容、激光光子美容、皮肤诊断治疗与美容、手足创伤为一体的专业科室。由资深整形外科专家及相关的口腔科、皮肤科专家所组建,均具有美容整形外科主诊医师资格,可以开展各种整形美容手术、激光光子美容及口腔治疗项目。
整形科的各位专家在常规的整形手术项目上都具有十余年上万例的经验,同时与美国Yale、德国YACHEN等大学医学中心整复外科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使科室的学术水平与手术技艺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整形外科同时还拥有江苏省三甲医院中最先进医疗手术及美容设备,如美国史赛克颅颌面微动力系统手术设备、德国MEDICON颌面外科手术器械及内窥镜、日本产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菲利浦电监护仪、以色列进口水氧仪器、最先进的美国进口光子嫩肤仪、瑞士共振抽脂机、日本产口腔电脑影像综合治疗系统、美国最新射频除皱仪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各种整形美容治疗、修复手术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经过五十余年发展,在全科几代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现已形成了一个专业梯队合理、诊疗规范、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既有中医特色,又能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进行各种普外科常规及复杂手术的专科。
普外科现有主任医师(教授)8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名、主治医师(讲师)2名、住院医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者5名,硕士学位7名,在读博士2名。 江苏省中医院脑外科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科室,起步比较晚,但起点比较高,成立于2001年。在学科带头人高觉民主任的带领下,系统开展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填补了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专科建设的空白。科室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在中医系统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这一新的学科,中西并重,使得科室在神经外科领域中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有一定建树,是江苏省中西结合神经外科方面的领头羊。
在发展祖国医学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显微手术、神经内窥镜手术,推进中医现代化。拥有蔡司手术显微镜、rudolf神经内窥镜手术系统、电动颅钻、铣刀、不粘双极电凝镊、专用手术床及头架、诱发电位等术中监测设备,及专科ICU等设备。现常规开展各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如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听神经瘤切除术、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等)。在江苏省内较早开展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等微创技术,并进行了垂体瘤、听神经瘤、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手术治疗。积极开展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
省内首家引进Stellate Harmonie长程视频脑电图(128导VEEG)和定位系统,使用德国BESA5.1及Brain VoyagerQX软件进行偶极子分析定位(DLM),开展癫痫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已常规进行各种显微癫痫外科手术,疗效良好。2006年成立的神经电生理功能检查室常规开展视频脑电图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脑干诱发电位监测、睡眠监测等项目。
中医治疗神经科疾病是该科特色之一,辩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脑瘤、癫痫、脑积水、脑外伤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体系,提高了外科治疗的疗效。
科室现共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神经电生理技师1名。科室主持及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各级课题共5项,“偶极子定位在癫痫诊疗中的应用”获江苏省卫生厅引进新技术奖”,发表相关专业论文数十篇。 江苏省中医院肾外科创建于1985年,是医院较早成立的临床特色诊疗专科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泌尿外科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室始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泌尿系疾病为特色,注重中西医并举,在挖掘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的基础上,不断引进现代最新泌尿外科诊疗设备和高级医疗人才,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标准化病床39张,日门诊量100余人,年各类手术量1000余例,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临床特色专科,为江苏省中医院临床重点发展科室。
科室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泌尿系统疾病。并以中西医结合肾移植、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为诊疗特色,微创腔镜泌尿外科技术发展迅速,逐步形成微创泌尿外科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微创泌尿外科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现常规开展的微创手术包括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肾上腺切除、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肾切除、肾癌根治、前列腺癌根治术、根治性膀胱切除等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成功率达到95%以上。
科室常规开展肾脏移植工作,并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在肾移植工作中创新性地开展了中医中药的临床研究,在离体肾的保存、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慢性排斥、免疫水平的双向调节、中药对环孢素浓度的影响、诱导免疫耐受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在全国中医系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2000年以来,承担并完成厅、局级课题4项,在研厅、局级课题两项。发表论文62篇,出版医学著作10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3部。 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是省内拥有一流的医疗技术、最先进医疗装备的现代化科室。人才结构合理,是一支年轻的、极富有生命力的、拥有省内一流的医疗、科研、教学团队。
科室的医疗设备按当今世界最先进标准配备,拥有全套进口世界名牌手术器械、监护、检查、急救设备,能满足各类大型手术、抢救需要,为手术成功和安全性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证。病房设床位36张,重症监护病床4张。设备包括:Jostra体外循环机、西门子Servo i呼吸机、Philips心电监护系统、GE Vivid3心脏彩超、Medtronic ACT监测仪、Datascope球囊反搏、Edwards连续心排监测仪、Bayer348多功能血气分析、Medtronic起博、除颤仪、Siemens X光摄片机等。
全科医护人员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陈振强教授的带领下,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病人,为人民的健康努力工作。常规开展各种心胸外科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和微创心脏瓣膜成形术和替换术、射频治疗房颤、微创房缺封堵术、各种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瘤手术以及食管、肺、纵膈疾病的手术治疗、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心脏移植术等。各种手术的技术水平为省内先进,部分技术如微创瓣膜手术、射频治疗房颤及微创房缺封堵术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创建于1954年,经过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0年被江苏省巾帼建功领导小组誉为“江苏省巾帼示范岗”,2001年被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
科内汇集省中医妇科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以及一支活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医疗队伍。同时配备妇科检查室、妇科计划生育手术室、B超室、阴道镜检查室等;病区设床位四十张、同时配备妇科手术室、妇科腔镜室、妇科实验室等;集中了妇科腹腔镜、宫腔镜(双极气化电切镜)、阴道镜、激光治疗仪、经腹及阴道B超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心-肾-子宫轴”、“补肾调周”的理论体系,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在不孕不育症、月经病、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流产类疾患以及生殖系统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诊治经验,疗效卓著,已成为最具特色的专科之一。病区床位周转快,住院天数短,并开展妇科各类手术,包括腔镜手术系列,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等。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专业人才梯队、设备、技术领先的态势。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采用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创造有本科特色的研究方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及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近10项,其中2项分别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了一批科研制剂,形成了专病专药的特色。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是全国中医儿科界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江苏省卫生厅“13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儿科界唯一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会长单位。
本科设门诊、急诊,24小时接待患儿就诊。开设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气管炎、厌食、腹泻、肾病、癫痫、多动症、抽动症、弱智、脑瘫、性早熟、小儿妇科、儿童保健、小儿推拿针灸、外治敷贴等专科门诊。运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电生理学等技术方法,对肺系、脾系、心系、肾系、肝系疾病进行系统研究,研制了系列中成药制剂,在国内中医儿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科已开展肾活检工作,在小儿肾系疾病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近10多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科研课题27项,国家新药临床研究21项,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5项。 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创建于1955年。有纤维肠镜、多功能肛肠测压仪、肛肠微波治疗仪等多种专科器械.是专科设备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中医特色专科。
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手段泊疗痔、瘙、裂、肛周脓肿、顽固性便秘、炎症性肠病、肛门大肠肿瘤等肛肠疾病独具特色。其中“消痔注射”疗法为国内首创;“切开挂线对u引流怯”治疗复杂性肛瘘和肛周脓肿,一次治愈串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肛门大肠肿瘤的治疗除手术、化疗、放疗外,还充分发挥丁中医药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创建于1954年,在著名针灸家承淡安、邱茂良教授的带领下,在临床医疗、科学研究、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文献整理、外事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吴旭教授的领导下,人材梯队已经形成,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老专家。 现全科设门诊、病区、专病研究室。
该科对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等)的治疗已积累40余年1万多例临床资料,经验丰富,自成体系,技术先进,疗效确切。门诊设有脑血管病专病门诊,每天由主治以上医师主诊,年轻一代的各级医师均经神经内科、现代神经康复医学的系统进修培训学习,具备较强的临床处理能力,从中风的急诊处理、针灸、康复体疗、到家庭病房均有强大的技术和人员保障,为充分发挥我科在中风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建立了脑血管病医学康复体疗中心,由专业人员指导制定实施康复计划,配合使用先进的康复治疗仪(四肢循环仪、微激光血管内照射等),大大提高了疗效。形成脑血管病门诊、住院治疗及康复体疗、社区服务等一整套服务。
除了脑血管病专科门诊外,门诊有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头痛、眩晕、颈椎病、胆石症、病毒性肝炎、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减肥、美容、皮肤病、男科疾病、妇科疾病、甲亢性突眼症、视网膜色素变性、小儿脑瘫、小针刀、小儿多动症、耳鸣耳聋等专科专病门诊。 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于1959年3月由全国著名骨伤推拿专家施和生创立,在江苏名中医邵铭熙的带领下,1991年开设专科病区,1999年被省中医管理局评为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2003年评为省级机关青年文明号。现有医生16人,护士8人,全国推拿专业委员会顾问1人、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全国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江苏省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秘书长1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8人,博士3人,硕士3人。5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诊疗骨伤、小儿、内、妇、五官等科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门诊设立了颈肩痛、腰腿痛、小儿腹泻等专病门诊,病区床位20张,病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患者采用推拿为主,配合针灸、牵引、微波治疗以及中药汽疗等综合保守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治愈患者3千余例。科室编著《实用推拿学》、《实用推拿手册》、《按摩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科学》、《家庭推拿按摩丛书》,完成科研课题有省中管局“四指推法镇痛的临床研究及实验同步观察”、省科技厅“古今推拿理论和临床资料搜集整理及编著《实用推拿学》”、省科技厅的“膏摩治疗软组织损伤临床与实验研究”、省中管局的“灵仙通络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与临床研究”。2008年完成门诊量8万余人次,出院病人400余人次。该科将以病人为中心,发扬中医推拿优势,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力争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推拿专科。
关于鼻子的问题!!!!
先别急阿…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把鼻里长的息肉割了…你可能是“鼻窦炎”吧!?现在通常有鼻炎的人在初期没有提高警惕,之后就会严重到鼻窦炎阿,鼻息肉的……抓紧时间,去医院,免得再次恶化,身体要紧阿,看你现在好痛苦!!祝你早日康复,健康才快乐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鼻内镜申请课题范文 十六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