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一块黑板常常不够用,老师擦了写,写了擦,又累又不卫生),到他从书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建楼房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书上的话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校园人物专访范文
专访攀枝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外联部部长何华
--------------------------------------------------------------------------------
2011年3月6日下午4点,攀枝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志协”)外联部部长何华在志协办公室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她出于1989年10月23日,来自四川射洪,现就读于人文社科学院09级法学2班。2009年10月加入志协外联部,至今志愿服务时数已多达170个小时。她获得过“攀枝花学院四星级志愿者”“四川省第13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在我们眼中,这个被我们称为“华姐”的女生是一个秀外慧中、做事认真、脚踏实地、幽默自信、开朗乐观的人。
扮演好学生的角色
对大学的认识,华姐把大学当成进入社会的过渡。首先端正对学校的认识,再好的大学也有差生,再差的学校也有人才,关键是看你自己在大学的发展,你是否扮演好了一个学生的角色。她主张学习为主,上课为先,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不要因为太多的社团活动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本末倒置会得不偿失的。
选择了就要走下去
“我就是受不了看见别人需要帮助,而我们有能力帮却不帮。”华姐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自小就喜欢帮助别人,来攀大看到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就积极向组织靠拢,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了。”选择了就要走下去,要对得起自己的头衔。事实上她也这样做了。初任部长之时,秘书长要求做策划时间紧,任务重,最困难的是以前重未做过策划,该怎么做一概不知。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与一盏台灯相伴,一手用手机翻查做策划的资料,一手握笔摘录,就这样学会了做策划,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她笑道:“真的,有时候人不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要相信自己。”
选择了,走下去,收获的是成长。华姐与志协一同成长,两年来她参加了协会的许多活动。她说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去看张杨(生于1992年,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手脚肌肉萎缩,医生断言他活不过18岁,却仍坚持作画),她感慨:“以前以为自己就算坚强的了,见到张扬才明白坚强的真正含义!”
还有一次就是四川省第13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期间去机场服务。她坦言,自己是比较贪睡的,但那段时间她每天早晨都是5:30准时起床的。她说,“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也就给候机的乘客端杯开水,陪他们聊聊天,为初来攀枝花的朋友们介绍路线,事后我们学校的志愿者受到很多人的好评。”试想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机场,寒意沁骨,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和耐心的陪伴带给候机乘客的是怎样的温暖与感动。
在志协这条路上,她正越走越远……
平平淡淡才是真
对于爱情,她不向往琼瑶小说里的轰轰烈烈,反之,她喜欢细水长流的坚守。顺其自然,不为爱盲目是她的爱情观;如果他真的爱你,他会为你们的未来打算,对你们的未来负责。华姐对她现在的男朋友非常满意,她讲了一些他们之间的往事:换届的时候,她曾问他,她去不去竞选部长,去的话陪他的时间就更少了。他说,去!而千里之外的他许多晚上都等到她结束工作再跟他聊聊。提到这些,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华姐眼神里写满愧疚,她说:“挺对不住他的!”
华姐还幽默的说:“隔那么远,吵个架都吵不好的,打电话还多费钱,聊QQ呢,信号又不好,发一条消息半个小时才收到!不过我们很少吵架,就算吵架也是他给我道歉的。”我们也都忍不住笑啦。华姐说,“但我也决不把感情的问题带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对于未来可能面对的最大困难,华姐打趣的说道:“就看过得去2012不。”我们再一次大笑,接着她正色道:“其实对于未来,我只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困难再大总是有办法解决的的。以后嘛,最好可以当家庭主妇,过平淡的生活。”
对于现在,华姐如是说,要对自己好点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杞人忧天,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啦。
近一个小时的专访伴随着大家的谈笑声结束了,这次专访让我们对工作、学习、爱情都有了重新的定义,相信大家也对华姐有了一定的了解吧!
采访记范文
1.2009年1月30日 天气:晴 星期天
采访记:
春节期间采访坚守岗位的人
————门卫伯伯
春节长假,到处是喜庆,热闹的气氛。
大家都感受到过年的温暖,但仍有许多人甘愿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们世纪花园有一位负责任的门卫大伯伯,一年到头都守着我们小区的人。这位门卫大伯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早上,我带着高兴的心情,来到小区的门口,采访了这位大伯伯。
袁:“我是二附小的学生,我想采访你。”
大伯伯:“那你想采访我什么呀?”
袁:“大伯伯您每天几点起床?”
大伯伯:“我每天早晨六点开始上班的,你看,我们的小区多安静啊!我要尽我的责任来守护我们的家园。”
袁:“大伯伯您好今年几岁啦?”
大伯伯:“小朋友,我今年47岁了。”
袁:“我想你一定在这里工作了很长时间了吧!因为我每天早上去上学时都看到你在这里,有时还跟你打招呼呢?”
大伯伯:“我在这里工作了三年了,我还每天看到你背着小书包去上学呢!”
袁:“那你怎么到了春节还不回家和儿女团圆呢?”
大伯伯:“当然想回家和他们团圆了,但是为了保护小区每家每户的安全,我必须守护在岗位上。”
袁:“大伯伯,一定很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大伯伯:“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懂事,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做一位有出息的人。”
袁:“哦!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不过,我要向你学习,在这么冷的情况下,你守护在岗位上,你的精神实在太可贵了!”
大伯伯:“小朋友真聪明,懂得大人的辛苦,伯伯都为你而高兴。”
袁:“谢谢大伯伯的夸奖,如果没有你们,这个小区是不会变得这么安静的!”
大伯伯:“我为大家做事是应该的,我们都要为大家服务,一起努力吧!”
袁:“大伯伯您坐在椅子上,我帮您捶捶背吧!”
大伯伯:“不用了,不用了,你已经非常乖了。”
袁:“大伯伯,那你就坐下来休息休息吧!”
大伯伯:“不用了,不用了,现在已经很晚了,你快回家吧!再见了,小朋友!”
采访结束后,我心里想:这位普通的门卫大伯伯,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快乐”,这位门卫伯伯并不知道我心想着这句话,但是他却用默默无闻的行动告诉了我这句话的真正的含义。 作者:三五班 袁 嫄
2.今天,我们接到了采访任务:采访老街坊,了解此地的故事,了解有名的商店。
我们出了校门,走进了一条小巷(朝天路),看到了朝天路小学,然后进入了有名的“艳芳照相馆”。我们礼貌的鞠躬,然后开始采访,掌柜是一位45岁左右的男士。虽然掌柜不是很热情,但我们还是得到了较多的信息:艳芳照相馆在1912年创立,还差4年就满100岁了。此店还有一张很古老的照片:1927年,鲁迅、许广平、蒋经三合影之照。店名的含义:“艳芳”表示背景很艳丽芬芳,所以叫“艳芳”。
然后我们进入了“真参店”采访,1995年创立,接近15岁。该店专卖花旗参、西洋参,“真参店”的含义:真材实料。店主还讲了参,是中国从古到今三大补品之一,专治脾胃病、滋补养颜、增强体质,货是从美国进的。店主给我们讲了一堂关于参的知识课呀!
我们出了小巷,走了一会儿,看到了“伟泉茶叶店”,走进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品种:红茶、云南普洱、白茶、西湖龙井、乌龙、花茶、浓香观音、绿茶等。大约创立1990年。
3.2009年1月30日 天气:晴 星期天
采访记:
春节期间采访坚守岗位的人
————门卫伯伯
春节长假,到处是喜庆,热闹的气氛。
大家都感受到过年的温暖,但仍有许多人甘愿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们世纪花园有一位负责任的门卫大伯伯,一年到头都守着我们小区的人。这位门卫大伯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早上,我带着高兴的心情,来到小区的门口,采访了这位大伯伯。
袁:“我是二附小的学生,我想采访你。”
大伯伯:“那你想采访我什么呀?”
袁:“大伯伯您每天几点起床?”
大伯伯:“我每天早晨六点开始上班的,你看,我们的小区多安静啊!我要尽我的责任来守护我们的家园。”
袁:“大伯伯您好今年几岁啦?”
大伯伯:“小朋友,我今年47岁了。”
袁:“我想你一定在这里工作了很长时间了吧!因为我每天早上去上学时都看到你在这里,有时还跟你打招呼呢?”
大伯伯:“我在这里工作了三年了,我还每天看到你背着小书包去上学呢!”
袁:“那你怎么到了春节还不回家和儿女团圆呢?”
大伯伯:“当然想回家和他们团圆了,但是为了保护小区每家每户的安全,我必须守护在岗位上。”
袁:“大伯伯,一定很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大伯伯:“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懂事,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做一位有出息的人。”
袁:“哦!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不过,我要向你学习,在这么冷的情况下,你守护在岗位上,你的精神实在太可贵了!”
大伯伯:“小朋友真聪明,懂得大人的辛苦,伯伯都为你而高兴。”
袁:“谢谢大伯伯的夸奖,如果没有你们,这个小区是不会变得这么安静的!”
大伯伯:“我为大家做事是应该的,我们都要为大家服务,一起努力吧!”
袁:“大伯伯您坐在椅子上,我帮您捶捶背吧!”
大伯伯:“不用了,不用了,你已经非常乖了。”
袁:“大伯伯,那你就坐下来休息休息吧!”
大伯伯:“不用了,不用了,现在已经很晚了,你快回家吧!再见了,小朋友!”
采访结束后,我心里想:这位普通的门卫大伯伯,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快乐”,这位门卫伯伯并不知道我心想着这句话,但是他却用默默无闻的行动告诉了我这句话的真正的含义。 作者:三五班 袁 嫄
人民日报对人物专访范文
[导读]9月16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全面上映。在经历了《英雄》创造的大片时代和《三枪拍案惊奇》引发的争议之后,人们将这部电影看做张艺谋的回归之作。
张艺谋漫画(罗雪村绘)
□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我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情,归根到底是国家强大了
□中国主流商业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就跟NBA似的,世界联队都不一定打得过它
□当年拍《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我被骂得不少,但我不在意,我要适应这个环境,我要挑战
□作为导演,你不能只坚持你的艺术,孤芳自赏,否则好莱坞都打到你的家门口了
□时代伟大,但时代不等你,你还没醒过味来呢,你还曲高和寡呢,时代过去了,你也就过去了
9月15日下午,张艺谋做客本报“文化讲坛”,谈及最新作品的同时,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创作历程,并对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影视产业的兴旺必须以文学的兴旺为前提
记者:你曾经把莫言、苏童、余华等作家的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你是如何处理文学和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张艺谋:首先,我觉得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所有的艺术,尤其影视,离不开文学的母体。我们第五代导演起步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而那个年代,中国文学非常的多元化。所以我老是说,中国影视产业真正的发展和兴旺必须以文学的发展和兴旺为前提。
相形之下,今天的好剧本太少。我觉得文学和影视是两个范畴,当文学转化成影视的时候需要进行二度创作。有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场景,可能并不适合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这样一来,影视创作的过程中就必然对文学作品有所增加或者删减,但总的来说,要尽量做到形散意不散,原作者和导演一定要互相欣赏,互相信任。
记者:你以前的作品非常注重形式感。但在《山楂树之恋》中,你似乎刻意回避了对形式的追求。
张艺谋: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就是朴实无华,我觉得应该用平实的叙事娓娓道来,才能把人物塑造好,才能让故事有渗透感。
我们从小接受的美学教育就是内容大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实在很多艺术创作中,需要平衡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这决定了形式的考量也要费很多心思。有时候遇见一个好故事,如果在形式上不仔细配合它,搞不好这个电影就很难看。尤其是商业类型的电影、娱乐类型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更要注重形式。
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记者:2002年的电影《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去年以来,这股大片热慢慢退潮,你也选择了回归中小成本影片路线,你怎么看待中国电影的大片之路?
张艺谋:电影创作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很多导演可能会像我一样,选择是带有随意性的,不太自我设计。但是大小也罢,多少也罢,电影创作还是要百花齐放。中国人多,口味也多。拍电影就跟开饭馆一样,只要菜做得好,大菜小菜都有人吃。
我们经常算一些硬性的数字,比如现在拥有5000多块银幕,如果达到15000块,我们的电影单片票房纪录将达到15亿或者20亿。但这仅仅是硬件的发展。
其实,中国非常需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片的热情,否则我们就会重蹈韩国、台湾等地区的老路,好莱坞会利用你的这些数字,利用你的这些人群,在10年之内培养起一两亿忠实于它的年轻观众群,到那时候国产电影就真的很危险了。
现在有一个好苗头,年轻观众开始对国产片有热情,在市场上卖得最好的经常是中国的片子。中国人还是爱说中国的事,还是爱看中国的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的电影,唤起情感共鸣的时候,它的市场号召力超过了好莱坞大片。这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责任: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我们都要尽量把它拍好,维持观众的这种热情。
记者:吴宇森曾说过,中国电影几年前是有艺术没市场,现在是有市场没艺术。也有人觉得,电影创作已被资本绑架,很多导演在市场利益面前妥协,电影失去了艺术性和思想性。
张艺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质量的提高有时候需要时间,需要年轻导演的成长。中国现在平均每天增加3块银幕,这个速度要远远高于一部优秀作品诞生的速度,也就是说影院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多的时候,作品数量还可以对付,但质量往往跟不上,我自己很有这种忧患意识。
在全世界来看,每年达到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其实少之又少。另外,我觉得我们的评论、媒体和舆论也要进行引导,文艺批评不能完全为了票房炒作而存在,应该和文艺创作相互促进。
在今天这个商业化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怎么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难免会有一些迷失,有一些困惑。实际上,这个矛盾不仅是在中国存在,在其他国家也存在。我预计在未来5到10年,这个矛盾在中国会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年轻导演一定要直面这个时代,只有适应了它之后才能驾驭它,只有在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之后,年轻导演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当年拍《英雄》、《十面埋伏》,我被骂得不少,但实际上我不在意,我要适应这个环境,我要挑战。我不能老说自己是艺术家,高高在上,思想特别深刻。到今天为止,我在全世界卖得最好的电影是《英雄》,它也给我信心,里面至少传递了一些中国文化的信息吧。
作为导演,你不能只坚持你的艺术,孤芳自赏,否则好莱坞都打到你的家门口了,年轻人都不爱看你的电影了,那就没有意义了。时代伟大,但时代不等你,你还没醒过味来呢,你还曲高和寡呢,时代过去了,你也就过去了。
人物专访要怎么写?
下面是一篇范文哈!
我是那个“残次品”
若请来“童话大王”郑渊洁,就不用再写作业——19年前,12岁的郑正与校长打了这个赌,并获得兑现。如今,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郑正成了一家著名游戏网站的高级顾问,并准备创业。回忆往事,这个曾经的问题男孩说,幸好,在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上——
郑正31岁了,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接受采访。
第一次发生在去年6月,采访单位是《男人装》,他以苹果产品的狂热收藏者形象出现。文章附了一张由他创意的照片:8台他曾使用过的苹果电脑放在办公桌上,身后摞着高过头顶的产品包装盒,郑正坐在中间咧嘴笑,脑袋上还顶着一个苹果——是真的苹果,富士。
“就一个热爱生活的IT男呗。”他又咧着嘴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眼前的郑正,黑帽衫,蓝仔裤,白球鞋,操一口京腔,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北京青年形象。
翻看他的履历,一种不同才开始显现:小学,退学;初中,退学;高中,退学。
从小,没人夸过他是好孩子。
1岁时,他往煮粥的锅里偷偷撒尿;在幼儿园,他躲到门后面,把门“朝园长脸上推”;上了小学,他在老师的粉笔盒里放毛毛虫,拔同学的自行车气门芯,还用超大倍数的放大镜烧蚂蚁,引起一场火灾。
然而,最让大人们头疼的,是他敢公然拒绝写作业。他曾发明过一种由冰棒棍、橡皮筋组成的“作业器”,可以用来夹着6支笔在横格本上完成抄写,后来,“作业器”在班里普及了,他却不想再用了。
“第一,就是懒,第二,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重复?”忆起往事,郑正一脸严肃。
“有你没我!”数学老师曾指着郑正的鼻子说。
他被禁止参加春游,因为会影响“集体纪律”。他被罚站,一开始只在他捣乱的时候,后来,老师直接修改了上课的开场白:“起立,郑正你出去,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
在转入五一小学之前,郑正曾在两所小学读书,都以被劝退告终。为了随时“和老师谈话”,他的母亲甚至从北京四中辞职,调到他上过的第二所小学做英语老师,但郑正还是失学了,因为,班主任的心脏病复发了。
真正扩大化的冲突发生在1991年,郑正刚转入五一小学,还不到两个月。
一天,校长在班会上演讲:“不写作业就不会有好成绩,没有好成绩以后就没出息。”
“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出息,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出息。”郑正连手都没举。
“这话谁说的?”校长问。
“郑渊洁说的。”郑正把手按在正在偷看的《童话大王》上。
“郑渊洁说的?那你把他请来啊。”校长抬高声调,“你把他请来,他要是真这么说,我就免你作业!”
郑正没吱声,但刚一放学,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结果,这个母亲先去找了校长。“若能找来郑渊洁,则执行一个约定。”她说,”郑正哪门考试能上90分,他就可以不写哪门作业。”
这听起来像个奇怪的约定,但在老师们看来,这话从郑正母亲嘴里说出来,“一点都不怪”。
她从不打骂儿子。郑正不想上学的时候,她甚至不会发怒,而是带上小提琴,陪郑正到公园的大树下拉琴。然后用轮流撕花瓣的形式决定是否去上学,“谁撕到了最后一瓣听谁的”,“谁也不许耍赖”。
有一次,她带郑正去爬山,途中看到一棵从岩石缝中长出的小树。
“郑正,帮妈妈添个词,树什么岩,岩上葱葱。”母亲问他。
“破?行吗?”郑正想了一会,战战兢兢地回答。
“树破岩,岩上葱葱。儿子你太棒了!”母亲抱起郑正,转了好几圈。
那时,郑正刚被老师勒令退了学。
为了帮儿子,这位母亲托朋友找到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的崔永元,又通过他间接联系上郑渊洁。
深秋的一天,郑正突然被老师叫到校门口,他一度有点害怕,“以前都是轰到班门口就完了”。
结果,他看见了郑渊洁。
“不行不行,有点断片儿,有点短路。”回忆起往事,郑正使劲捶着脑袋,死活想不出用什么词语形容当时的心情。
“同学们,我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但是……”
崔永元回忆,郑渊洁刚一张嘴,坐在他旁边的校长“就有点儿坐不住了”,“脸色越来越白”。
郑渊洁也还记得,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崔永元便拿着小纸条上台和他耳语,“校长说郑老师工作很辛苦,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
“为什么啊?”
“他说辛辛苦苦教育了几十年,都让郑老师这20分钟给毁了。”
崔永元捂着嘴,又压低声音补了一句:“不过,你看底下的孩子们这么乐呵,你就撒开了来吧。”
崔永元记得,整场演讲中,孩子们不停地笑,不停地鼓掌。
从那以后,直到小学毕业,郑正果真再没有写过作业。
1993年,由于工作原因,母亲要移民到美国。在机场,她与刚上初中的郑正击掌立约:照顾好自己,6年后来美国读大学。
郑正彻底变成了“差学生”。
他从不作弊,遇到考试,只是规规矩矩地在试卷里填上郑正两个字,然后交卷,得一个6分的卷面分。他不怕老师要求家长签字,甚至他的全班同学都不怕,因为郑正学会了模仿每一个家长的笔迹。
1995年,郑正上高一,他经常逃学,打工赚钱,然后花自己赚来的钱上网。
而那一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同年,他便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个人主页。
在第一拨儿上网的发烧友里,郑正曾遇见一个叫郑华的男孩儿,他的个人主页全是关于《童话大王》的东西,他俩便成了好友。后来郑正才知道,郑华是假名,郑亚旗是真名,不愿用真名的原因是,他是郑渊洁的儿子。
1999年,郑正通过了托福考试,赴美国求学。
不过,第一次拿到大学课程表的时候,他就被母亲“鄙视”了一把。
“妈,这儿上的课怎么都是让我自己选啊?”
“是。”
“那就是说,我想上什么课就可以随便选什么课了?”
“对啊。”
“那我可真的想上什么课,就选什么课了啊?”
“你选啊!”
在美国,除了互联网知识,他还选择了美术、摄影、演讲等多门课程,他甚至和伙伴一起,参与过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糖制作,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中国,师傅会领着你进门修行。在这里,师傅只负责为你敞开很多扇门。”郑正说。
毕业回国后,他曾就职于搜狐网,入职不到一年,便被猎头挖走,现在是一家著名网络游戏公司的高级顾问。
2005年,在郑亚旗的牵线下,郑正又见到了崔永元和郑渊洁。这次见面,留下了一张合影,一边是崔永元,一边是郑渊洁,郑正站在中间,略显紧张地看着镜头。这一年,他26岁。
近日,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忆与郑正的这段往事,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令很多人好奇的是,这个曾经的问题男孩,如今长成了怎样的青年?
“他从不打断别人说话,非常有修养。”郑渊洁说。
“我见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少,没3分钟就撑不住劲儿了。”崔永元幽默依然,“但这孩子绝对是一谦谦君子啊。”
发小儿曲正对郑正的评价是“依旧能搞”。30岁生日,郑正撰文一篇,第一句就是:“青春就是手纸啊,用着用着就没了。”
好友李林则觉得他“外邪内正”。“911”的时候,郑正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现场献血。
同事八百称他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进这个圈儿早,什么都懂!”
“他有冲劲儿,正准备创业,相信他能成功。”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在微博上说。
当记者直接把问题抛给郑正本人的时候,他则直言:“在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上,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残次品,但我庆幸,我是那个残次品。”
而郑正的母亲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她只是告诉记者,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她曾在书店看到过一本书,叫《窗前的小豆豆》,里面的主人公因为淘气而被勒令退学,但最终,巴学园的小林校长收留了她,并愿意和她做朋友,后来,小豆豆成了一名善良的作家。
“在现实中,我找不到小林校长,只能自己去做那个小林校长。”这位骄傲的母亲说,“我永远以我的儿子为荣。”
在3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这位旅居美国的母亲用了很长时间回忆童年的郑正。
郑正喜欢蓝色,喜欢各种赛车玩具,喜欢拉着妈妈一起看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
郑正喜欢“做值日”,他甚至为了抢着扫地而跟别的小朋友“打了起来”。
郑正还喜欢小动物,看到一只流浪猫被两个大孩子“用绳子吊在树上”,他居然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郑正只是不喜欢把手背在后面,不喜欢写作业。
其实,他同样不喜欢辍学。被轰回家的时候,他常会杵着腮帮,怔怔地听着隔壁校园传出的广播体操音乐;他还曾偷偷跑回学校,扒着门缝,望着小伙伴们上课的样子。
电话中,这位母亲兴奋地回忆“打赌”的故事,她还记得,郑渊洁演讲后,郑正居然主动写了一篇回忆作文,乐呵呵地交到自己手中。
“郑正说他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没能进入礼堂听演讲。”记者说,试图询问她当时的心情。
“他没有告诉过我啊,他没有听到演讲?”电话那头,这个60岁的母亲,突然哭了。
原来她从来都不知道,19年前,当礼堂里的欢呼声把“屋顶都掀起来”的时候,他的儿子,却被老师要求站在屋外的寒风中。这个12岁的男孩,一手抹着自己流下的鼻涕,一手紧紧地攥着那本《童话大王》。
人物专访范文,对象是老师
上联:囊中羞涩无权无势人生坎坷心憔悴
下联:居无定所难以成炊衣带渐宽终有悔
外语
会说两国话
培养一代人 横批 里通外国
数学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
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语文 妙笔生辉作文本上洒心血
忠诚可鉴心灵深处勤耕耘
理化 量杯量桶怎能量老师情谊
卷尺直尺何可测先生胸怀
十字联 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
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
点点心血亲育英才泽神州
教之以才,导之以德,足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可作表焉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
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献 给 老 师 的 诗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
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弃.
从此我们的生命中,
随时充满了欢喜.
少了许多烦恼,
增添了一份坚毅.
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
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
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您是辛勤的园丁,
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
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友爱,健美,求实,进取!
========================================
献给老师的诗——老师的眼睛
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
我们是一颗颗星星,
在老师的微笑里,
闪烁闪烁。
老师的眼睛,像一望无际的海洋。
我们是一条条小鱼,
在老师的怀抱里,
快乐的游来游去。
老师的眼睛,像蓝色的天空。
我们是一朵一朵白云。
在她的注视下,
自由的飘来飘去,
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
能照亮我们的心灵。
============================
献给老师的诗
老师像园丁,桃李满天下;
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
老师像蜜蜂,勤劳又勇敢;
老师像妈妈,美丽而善良;
老师像一本书,交给我们很多知识。
祝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
http://www.jpgjzx.com/news/Print.asp?ArticleID=408
===============================
献给教师的诗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
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弃.
从此我们的生命中,
随时充满了欢喜.
少了许多烦恼,
增添了一份坚毅.
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
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
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您是辛勤的园丁,
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
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友爱,健美,求实,进取!
=======================================
九月——献给教师节的诗
九月果香,九月菊黄,
我却仍闻到,三月桃李的芬芳,
九月的秋凉,给我们秋的内敛、秋的端庄;
九月的硕果,给我们秋的成熟、秋的向往。
在这回望的金秋季节,
我们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快乐。
孩子,我愿你的双眸,闪亮着希望之光,
不会在人生的岔路口,深深地彷徨,
我愿以我的灵魂,为你们点燃心灵的灯塔,
在黑暗的大海上为你把握好正确的航向。
我愿,以我沉默的执著的心,
在三尺讲台上,为你们幻化出千万条可能的道路,
我愿,沾染你们青春热血的激昂
活到老,学到老,共同成长,得一生的风华正茂!
我知道,这个节日,凝聚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师道的尊崇与盼望,
粉笔,支支嘎嘎画出的,是人生的曲线;
作业,层层迭迭累积的,是热切的期许。
我,不再是烛光,
因为微弱的烛光不足以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
我,不会是春蚕,
因为作茧自缚不是一个自由灵魂的梦想。
我当作太阳,有燃烧有迸发,为你们带来热力四射的光亮;
我当作领头的大雁,在万里晴空与你们展翅共翱翔。
孩子,我要你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无边的世界,
孩子,我只是九月一道闪亮的阳光,
在你们成长的征途上,
我、我们,为了民族之未来,为了民族之希望
我们会燃烧得比白昼还要明亮,
也把你们这一堆热烈的火种点燃!
九月,我们是日中跋涉的行旅,
我们付出一切,也收获一切,
孩子,是你们的勤奋与爱,使我们的囊屟饱胀,
我们满怀激情,因为我们和你们一样,
都是自由自在的人生主人。
九月的风帆仍要起航,
孩子,我要你们大声地说一声:
“好的,我就来,跟随你——我的船长——”
=========================================
献给教师节的诗
九月果香
九月菊黄
九月我们想起是谁还在播洒着希望
九月我们收集阳光
九月我们深情颂唱
九月是一个感动的季节被求知的眼睛一生珍藏
九月有祝福在秋叶间飞扬
九月诗人谱写着不朽的诗章
九月我们都没有忘记是谁在默默给我们做出嫁的衣裳
九月让我们从此不敢遗忘
九月我们不敢遗忘是谁教会了我们思想
九月我们不敢遗忘是谁让世界有爱和书声琅琅
九月我们不敢遗忘是谁用辛勤构建知识的殿堂
九月我们不敢遗忘是谁在迷茫里指引方向
九月我们守着丰收的麦浪
九月我们依然在课本里成长
九月我们不会遗忘 用感动铭记的那份敬仰
有一种东西
有一种东西叫神圣
是天边拂晓时启明的星辰
默默地 照着先来的后来的
一起走向梦里无数次闪现的光明
有一种东西叫永恒
是海边守望潮归的岩石
在风雨里将生命逐渐耗尽
成为无数朝圣者膜拜的图腾
有一种东西叫真诚
是毫无修饰洁白的云
用自己的疲惫背负太多
想要飞翔的小鸟儿渴望的眼神
有一种东西叫爱叫朴实叫奉献 或者
还可以叫作别的赞美 因为她太美丽
是的 有的人用自己写着一首伟大的诗
就像无言的麦穗 成长丰收再孕育希望
献给老师的诗
老师像园丁,在呵护着含苞欲放的花朵,
老师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
每当看到同学们的写的作业整整齐齐,
她的脸上挂满了微笑。
日复一日,年复一内,
时光老人的足迹已印上了她的眼角。
每天老师睡的最晚起的最早!
假如没有老师辛勤的哺育我们,
哪里来得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啊,老师您是多么伟大!
每当我犯错误的时候,
看到的确是您宽容的目光!
老师您辛苦了!
------------------------
赞美母亲的诗
小时侯听说月亮就像母亲,
天上所有的星星都是她的子女,
星星儿就像众多的兄弟和姐妹,
共同相亲相爱在一个大家庭里。
长大后第一次远行,
无言中母亲您又将亲手缝好的衣服整好,
连同一个月亮般无私的心,
和您所有的爱装进我的行囊。
在那星星闪烁的梦里,
您多少次为我盖好掉在一边的被子,
我挂念的泪敲打着脚下行进的路,
每一滴泪都是一首赞美母亲的诗。
--------------------------
冰心: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放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只,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
舒婷:呵,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
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洛夫
★感师恩★
甘为孺子育英材,
克勤尽力细心栽!
爱护有加末望报,
桃李感恩泪盈腮!
少年游
丹心一片历沧桑,汗水映金光。
春风化雨,百花争艳,桃李绽芬芳。
虚怀若谷心天下,两鬓染寒霜。
遍洒甘霖,杰出栋梁,治世复兴邦。
人物专访新闻稿范文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
怎么写企业专访?
企业专访主要是围绕跟企业相关的问题进行采访,如:公司产品、质量、营销、战略等方面。一般采访对象具有较高的素养和水平以及职务地位。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采访人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采访人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采访人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采访人,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采访人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 用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采访人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采访人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采访人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采访人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采访人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采访人在采访企业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企业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采访人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采访人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采访人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采访人水平的一个体现。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企业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专访范文 人物专访范文3000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