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内容
《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2、作品思想
作为汉族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3、作者简介
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颜氏家训》的全文及翻译?
全文:
神仙之事,未可全诬;但性命在天,或难钟值。人生居世,触途牵絷;幼少之日,既有供养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衣食资须,公私驱役;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加以金玉之费,炉器所须,益非贫士所办。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华山之下,白骨如莽,何有可遂之理?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愿汝曹专精於此。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
诸药饵法,不废世务也。庚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馀,目看细字,须发犹黑。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白术、车前得益者甚多,不能—一说尔。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此辈小术,无损於事,亦可修也。凡欲饵药,陶隐居《太清方》中总录甚备,但须精审,不可轻脱。近有王爱州在邺学服松脂不得节度,肠塞而死,为药所误者其多。
白话译文:
得道成仙的事情,不能说全是虚假,只是人的性命长短取决於天,很难说会碰上好运还是遭遭厄运。人在世一生,到处都有牵挂羁绊;少年时候,要尽供养侍奉父母的辛劳,成年以后,又增加养育妻子儿女的拖累。
衣食供给需求,为公事、私事操劳奔波,而希望隐居于山林,超脱手尘世的人,千万人中遇不到一个。加上得道成仙之术,要耗资黄金宝玉,需要炉鼎器具,更不是贫士所能办到的。学道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人稀如磷角。
华山之下,白骨多如野草,哪里有顺心如愿的道理?再认真考查内教,即使能成仙,最后还是得死,无法摆脱人世间的羁绊而长生。我不愿意让你们专心致力於此事。
如果是爱惜保养精神,调理护养气息,起居有规律,穿衣冷暖适当,饮食有节制,吃些补药滋养,顺著本来的天赋,保住元气,而不致夭折,这样,我也就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服用补药要得法,不要耽误了大事。庾肩吾常服用槐树的果实,到了七十多岁,眼睛还能看清小字,胡须头发还很黑。邺城的朝廷官员有人专门服用杏仁、枸把、黄精、白术、车前,从中得到很多好处,不能—一例举。
凡是要服用补药,陶隐居的《太清方》中收录的很完备,但是必须精心挑选,不能轻率。最近有个叫王爱州的人,在邺城效仿别人服用松脂,没有节制,肠子堵塞而死。被药物伤害的人很多。
出处:出自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颜之推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
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颜氏家训全文繁體字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心.”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麤,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业,台门虽闭,公私草扰,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余日抗拒凶逆.于时,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古人云:“巢父、许由,让于天下;市道小人,争一钱之利.”亦已悬矣. 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沈湎纵恣,略无纲纪;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既代之后,公私扰乱,周师一举,此镇先平.齐亡之迹,启于是矣. 译文 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於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而对身居别县他乡的,稍稍传闻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此所以鲁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听不进他的劝谏,终於落了个亡国的结局,真不能不留心啊! 梁元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於写作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代写.可是,军府里的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笔,真出於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却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於扬州.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得了. 侯景刚进入建康(南京)时,台门虽已闭守,而官员和普通百姓一片混乱,人人不得自保.太子左卫率羊侃坐镇东掖门,部署安排,一夜齐备,才能抗拒凶逆到一百多天.这时台城里有四万多人,王少朝官,不下一百,就是靠羊侃一个人才使大家安定,才能高下相差如此可见. …… 齐文宣帝即位几年,就沉迷酒色、放纵恣肆,法纪全无.但还能把政事委托给尚书令杨遵彦,才使内外安定,朝野平静,大家各得其所,而无异议,整个天保一朝都如此.杨遵彦后来被孝昭帝所余,刑政於是衰弱.斛律明月,是齐朝抵御敌人的功臣,却无罪被杀,将士人心离散,周人才有灭齐的想法,关中到现在还称颂这位斛律明月.将军这个人的用兵,何止是万夫之望而已,而是他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命运.
“甘”氏家训
钱氏家训摘录
1、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2、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3、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4、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郑氏家训
中华郑氏,历代盛名。少昊之子,般封郑城。郑氏始祖,因以为姓。
四千余年,世代脉清。族规家训,源远华宗。齐家兴国,激励后生。
爱国济世,团结精诚。遵纪守法,激浊扬清。刚直不阿,清正廉明。
居安思危,处变不惊。防微杜渐,预期未萌。淡薄明志,天下为公。
孝敬父母,百善先行。父母在堂,朝夕温恭。远离双亲,心信相通。
关心二老,衣食住行。敬则生爱,最重笃诚。推诿虐待,天理难容。
教育子女,尊祖敬宗。家国天下,祖训彪炳。父慈子孝,世代恩情。
宽严有度,切莫纵容。崇尚科学,培养精英。国家栋梁,人人称颂。
律己要严,诚待宾朋。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社会交往,择友慎重。
邻里纠纷,心态公平。换位思考,洞达光明。内外和睦。事业有成。
恩爱夫妻,情深意浓。家务之事,力戒纷争。遇事商量,人格平等。
情意无价,互敬宽容。相濡以沫,琴瑟一生。白头偕老,夕阳更红。
学古鉴今,受益无穷。纵观族史,代代尊荣。文臣武将,爱国公卿。
工商巨子,科技先锋。才艺圣贤,层出不穷。家训永在,万代兴盛。
黄氏家训
1、敦孝悌。为人子弟者,当尽孝悌之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2、睦宗族。宗族本同根源,凡吾族人,皆当重视同宗情谊。
3、和乡邻。对乡邻应守望相助,亲善和睦,如同一家。
4、明礼让。礼让为处事之道,为人应礼让谦虚,诚实待人。
5、务本业。业精於勤,对自身应做工作,切实认真,力求进展。
6、端人品。存心仁义,注重礼节,名顾其实,做儿孙好榜样。
7、隆师道。尊师重道,切实学习,能知能行。
8、时祭扫。依时祭扫,不忘祖德。
9、戒争端。对人以和为贵,器量广阔,多为他人设想。
10、莫为非。行为应正大光明,无愧于天地。
11、敬尊长。敬重尊长,诚恳有礼,且应尽力为之效劳。
12、守法律。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13、祟谱系。重视谱系,近可知宗亲之谊,远可明本身来源,不致忘本。
中国历代家训集锦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二、仁爱
1、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增广贤文》)
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增广贤文》)
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增广贤文》)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冶家格言)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19、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三、正直清廉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治家格言)
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增广贤文》)
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6、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治家格言)
7、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8、毋为财货迷。(家诫耍言)
9、立身无愧,何愁鼠辈。(家诫要言)
10、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家诫要言)
11、俭以养廉。(家诫要言)
12、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13、丈失一生,廉耻为重。(续小儿语)
14、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增广贤文》)
四、诚实可信
1、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增广贤文》)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3、心口如一,童臾无欺。(《增广贤文》)
4、人而无信,百事皆虚。(《增广贤文》)
五、俭扑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治家格言)
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治家格言)
4、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5、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6、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增广贤文》)
7、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增广贤文》)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增广贤文》)
六、立志
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陈毅《示儿女》诗)
2、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诗)
七、勤学
1、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家诫要言)
2、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诗)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广贤文》)
4、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增广贤文》)
5、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家诫要言)
6、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增广贤文》)
八、惜时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2、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增广贤文》)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广贤文》)
4、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5、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增广贤文》)
6、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九、勤劳进取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治家格言)
2、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家诫要言)
3、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治家格言)
4、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增广贤文》)
十、修养
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3、施恩无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铬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9、才能知耻,即是上进。(家诫要言)
10、器量须大,心境须宽。(家诫要言)
11、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家诫要言)
12、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家诫要言)
13、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家诫要言)
1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家诫要言)
15、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续小儿语)
16、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增文贤文》)
17、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贤文》)
18、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增文贤文》)
19、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增文贤文》)
20、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文贤文》)
2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2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23、以直报怨,以义解仇。(《增文贤文》)
24、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26、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27、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28、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颜氏家训谁写的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推(531~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颜之推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信仰佛教。但他博识有才辩,处事勤敏,应对闲明,所以在南北胡汉各政权之下,先后都受宠任。他年逾六十的一生中,“三为亡国之人”,行踪遍及江南、河北、关中,又死在南北统一之后的隋开皇年间,所以经验、阅历都较丰富,非南朝或北朝局促一隅的高门士族所可比拟。该书虽流露一些迂腐观点,但也包含不少有关南北朝社会、政治、文化的细致的观察和通达的议论。书中记载的许多情况,有很高史料价值。诸如对南北士族风尚的异同、治学为文之方法,乃至语言杂艺都进行比较,求其得失。谈到梁代子弟之脆弱、邺下读书人教子之方法,以及江南侨姓之未有力田等等,都是密切有关南北朝史事的。《书证》、《音辞》两篇,反映了颜之推的学术成就。注释该书的,有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周法高《颜氏家训汇注》。该书有邓嗣禹的英文译本。
《颜氏家训》目录: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勉学第八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心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书证第十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主要内容
《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2、作品思想
作为汉族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3、作者简介
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甘氏家训范文 《颜氏家训》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