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组改制情况介绍
一、集团组建基本情况
2008年3月,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青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东奥开发建设集团公司和青岛市城市建设投资中心三家公司整建制划转的基础上成立,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原三家公司净资产为依据,注册资本30亿元。
作为政府投资与资产运营的受托主体,青岛城建投资集团成立后,迅速展开组建工作,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原三家公司的整合。同时结合自身现状和发展环境,借鉴外地城投公司的成功经验,确立了“以城市建设为中心,以资金筹集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为推进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的实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整体工作思路。之后,按照批准的经营范围,集团精心组织,周密筹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团队,基本实现了较为良好的开局部署。
二、公司组建过程和措施
集团重组严格按照“国有资产不流失、银行债务不悬空、职工利益有保障”原则,平稳有序地进行。
(一)明晰定位 确定目标
青岛城建投资集团是青岛市政府为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政府投资公司投融资能力,清晰划分政府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和投资主业组建而成的。成立之初,我们就根据市委市府统一部署,明确了主要从事“城市的生命线”方面投资的职能定位,包括道路、市政管网、供排水、垃圾回收利用等市政公用设施及旧城改造等建设领域,广告、旅游、酒店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与运营。公司的组建工作紧密围绕这一定位全面展开,力求打造强大政府投融资平台,使集团发展成为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骨干力量。
(二) 清查资产 摸清家底
为彻底摸清集团的“家底”,核实集团公司的资产存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集团在进行广泛动员和部署基础上,举办了清产核资工作培训班、并专门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集团的清产核资工作进行组织和督导,及时研究和解决清产核资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同时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按照规范程序对原三家公司及下属公司进行了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和资产评估,促使企业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堵塞漏洞,完成了账户清理、资产清查、损失认定、报表编制、结果申报等工作。
(三) 战略重组 优化配置
集团组建成立后,共拥有原开投公司、东奥公司、城投中心名下各类股权投资34项,对于原有股权投资,集团分门别类进行了处置:与现有主业不符合、无明确发展前景的,控股公司逐步注销,参股公司寻求股权转让退出;有较好发展前景,有可能未来取得较好收益的参股公司暂持有;与现有主业相符合,但与集团公司现有组织架构重复设置的,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逐步合并同类项,实现集团公司新的组织架构的建立。通过这些措施,大大减少管理层级,简化了子公司股权结构,增强了集团公司控制能力和管理效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扁平化管理。
(四) 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一是重组集团机构。按照集团战略构想,实行集团架构管理模式。集团根据职能设置部门、根据业务板块建立专业公司:集团总部是战略决策中心、项目管理中心、财务控制中心和人力资源配置中心,设9个职能部门,管资源、管功能、管流程、管机制;根据业务需要设立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业务运营的主体,负责具体业务,实行“管干分开”。本着“精简、和谐、高效”原则设置集团机构,内部机制运行合理、衔接有序,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组建人才队伍。集团组建后,在保留三家公司原有骨干力量的基础上,公开招聘严格甄选优秀人员进入集团,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以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当下,集团公司正在进行人力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集团公司组织架构、梳理部门职责和岗位管理体系、构建一体化的薪酬和绩效管理体系,搭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力求实现集团内部的公平和可控,促进集团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为确保集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建章立制,完善企业制度建设。集团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力求将各项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截至目前,已下发涵盖综合管理、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党群纪检监察五大类的规章制度34部,通过制度的施行,保障了集团工作在可控范围内高效运转、顺利推进。
经过8个多月的运行,青岛城建投资集团员工思想稳定、工作积极,顺利完成了2008奥运会的奥帆赛、残奥帆赛场馆建设和赛事保障工作。目前,奥帆中心的赛后运营管理和建设利用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同时,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所赋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土地和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任务,集团正在重点围绕环湾战略、市办实事工程、重点项目开发等项工作,实现全面推进。
三、重组改制的几点启示
第一,改革重组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责任,规范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为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打好基础。
第二,加强领导,规范操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切实加强对本企业重组改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建立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规范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从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合力,努力做到在稳定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改革中促进稳定和发展。
第三,推动企业创新、机制转换。通过重组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做大做强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当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负责人管理制度、经营负责制以及企业业务、资产、组织结构、劳动关系调整等的综合配套改革,深化用工、人事、分配三项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加快机制和制度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重组改制要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职工安置方案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合法权益,并按有关政策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及离退休人员的费用支付,同时建立保障机制,并接受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监督,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对区城投公司怎么进行在建工程项目审计,应注意哪些问题?谢谢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是常见的一项审计工作,通常包括对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的审计和对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的竣工决算审计,两者的审计流程大致相同。以下从工程建设项目基本程序、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基本流程进行介绍,便于相关审计人员掌握建设项目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一、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程序通常,工程建设项目程序可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工作阶段(通常分为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后评价等7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通过方案比选,对项目建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有关主管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是建设项目上马的重要依据;设计工作阶段(通常分为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准确的设计基础资料,分析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概算等重要的要素;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组织招投标等;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均与工程建设实施相关,而后评估阶段则是将已完成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与原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以检查原来确定的各项目标是否己经达到。二、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审计流程一般而言,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计,主要分为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二者是并列的,同时也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一)工程审计。对工程进行审计,应牢牢把握住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程序,围绕上面介绍的7个阶段的程序进行检查。首先,对建设项目前期(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阶段)的审计中,应重点检查建设项目的前期程序是否经过有关政府部门审查批准,经批准的设计概算是否存在重大调整而未重新上报可研及获得批准,分析有无计划外工程,测算投资是否超规模,从总体控制投资。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自2004年7月16日起,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所以审计中要注意,在对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中,除重大项目由国家核准外,其他一般性建设项目由企业自行决定审批程序。其次,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审计,一要关注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环节,对于招投标和检查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有无按规定程序实行招投标,有无收取投标保证金,有无将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单位拒之门外,是否以招标文件、中标文件为基础签订合同,严格执行招投标和合同约定条款;二要注意工程的计量和变更环节,重点检查工程变更的现场会议纪要、技术论证、现场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程序,对有怀疑和检举的工程量,运用抽芯或测量手段,加强现场核实,仔细复核工程计量和支付的资料、审批程序和签名手续,按工程进度计量的准确性,分析工程变更是否存在因设计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浪费;三是检查征地拆迁环节,主要审计是否签订征地拆迁承包合同和协议书、征地拆迁的范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征地拆迁范围,补偿标准是否按政府的相关标准执行,抽查征地拆迁费用是否按合同或协议规定拨付等。再次,对建设项目后期的审计,重点将项目实际完工情况与建设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存在未达到原设计目标等问题。(二)财务审计。在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对财务的审计虽然是一项重要内容,但主要还是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审计,重在对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或线索从财务的角度进行落实,予以量化。因此,对建设项目的财务审计,除了按照常规的财务审计思路,检查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资金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财务审计应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审计人员应该在了解建设项目基本概况的情况下,重点审查项目资金来源是否按照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复取得,资金有无及时、足额到位,资金的管理和财务核算是否遵守有关规定,是否按照内部控制程序进行拨付使用建设资金等等。第二,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要做到紧密结合。由于财务审计最终是审计工程,所以财务与工程一定要紧紧联系,当工程审计组发现问题线索时,财务审计组要配合工程组查账,因为绝大多数问题都与资金密切相关,比如在调查工程项目是否存在违规转分包的过程中,工程审计就需要借助财务资料来充实审计证据,又如,在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时,也需要结合财务进行分析。
内审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内审员有体系专员,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内审员,制造过程审核内审员职责,不同的内审员的工作职责不同。
1、体系专员
负责维护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根据公司识别的过程编制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并实施;协助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评价;针对各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整改效果进行验证。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内审员
负责对本部门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协助体系专员按计划实施体系内审,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并记录审核结果报给体系专员;
3、制造过程审核内审员职责
负责编制制造过程审核计划及制造过程审核检查表,按计划实施制造过程审核,并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整改效果进行验证。
扩展资料:
内审员能力要求:应从内审员具有的个人素质、最低学历、培训、工作和审核经历及能力方面综合考虑。
1,个人素质:一位合格的内审员应具备的素质是“思路开阔、成熟,具有很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坚韧,能够客观地观察情况,全面地理解复杂的形势及各部门在整个组织中的作用。
2,最低学历:由于组织属于特殊并且使风险较大的行业,一般要求为本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3,资格要求:应对所审核的专业熟悉,经内审员培训合格。
4,工作和审核经历:本专业工作经历不少于3年,审核组长应有三次审核经历。
5,审核能力:一位合格的内审员至少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即具体的工作能力及某些基本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审员
审计工作人员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材料
***企业集团***同志主要事迹
***,女,***年8月出生,***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济学学士学位,2007年入职*****审计部。
***同志从事本集团审计工作,至今已有4年。4年来,她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勤奋,拼搏奉献,争创优异的工作成绩,为党旗增辉。
一、学习理论,政治坚定
***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讲政治、讲责任、讲大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本职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和平常工作中,坚持学习当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二、勤奋工作,拼搏奉献
***同志具有较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
2007年3月,到***集团工作,她不辜负集团的信任和期望, 对内团结同志、共同进取,对外恪守尽职,严谨求实。多次成功的完成了集团交给的各项工作,提出多条合理化建议,并得以落实整改,查出多项巨额违规资金,给集团挽回巨额损失。
三、勇于创新、积极改进思路。善于学习,积极参加集团培训。通过不断地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专业技能。
在传统审计方法上,她积极改进新思路、大胆采用新方法,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团领导的关心、有关部门的支持、部门员工的集体智慧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凝结着***同志辛勤耕耘的汗水和无私奉献的情怀。
参考资料:自己写的
资产类有哪些明细科目?
(1)资产类
现金
银行存款
其它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
其它应收款
材料采购
原材料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材料成本差异
委托加工材料
自制半成品
产成品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待摊费用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清理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待处理财产损益
(2)负债类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其它应付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交税金
应付利润
其它应交款
预提费用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递延税项
(3)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4)成本类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收入
其它业务支出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建筑PPP项目是啥意思
PPP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编辑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可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PPP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2017年11月27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第一份成员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监测报告《PPP监测》。
基本含义
编辑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指政府Public与私人Private之间,基于提供产品和服务出发点,达成特许权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伙伴合作关系,PPP优势在于使合作各方达到比单独行动预期更为有利的结果: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少,企业的投资风险更轻。
模式意义
编辑
为什么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PPP模式的意义何在?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化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立足国内实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能够将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求平等参与、公开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办事,有利于简政放权,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弘扬契约文化,体现现代国家治理理念。
(三)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完整体现政府资产负债状况的综合财务报告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要求从以往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这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度一致。推广使用“PPP”模式,是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拓宽城镇化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模式内涵
编辑
由于各国意识形态和实践需求不同,不同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PPP模式的内涵并未达成共识。加拿大PPP国家委员会指出PPP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主要强调公私部门之间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美国PPP国家委员会认为PPP是介于外包和私有化之间并结合了两者特点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并从项目生命周期角度强调了私人部门的参与,尤其是强调了私人部门的投融资。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需求,本文认为PPP模式内涵应至少包含以下三种核心要素之一。
(1)融资要素。学者Ghavamifar对PPP模式类型的调研结果显示,由私人部门承担融资责任是区分PPP模式和传统方式的重要因素。实践中,私人部门参与投融资能有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项目产权要素。此处项目产权为权利束,不仅指所有权,而且包含经营权和收益权等权利。根据产权经济学,特许私人部门拥有项目所有权或项目经营权和收益权,可以激励私人部门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PPP项目的建设运营效率。同时,特许私人部门运营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公共部门机构改革,消除冗员现象。
(3)风险分担要素。共同分担风险是PPP模式与传统方式的重要区别所在,PPP模式中公私部门按照各自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来分担风险,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各自所承受的风险,还能加强对整个项目的风险控制。因此,本文将PPP模式的内涵界定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公共部门充分利用私人资源进行基础设施投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全部或部分工作,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模式优缺点
编辑
模式优点
近年来,在全球各个地区,通过多种多样的PPP方式,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总体上持续快速增加。结合全球范围内的PPP项目实践,PPP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更高的经济效率[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更高的时间效率、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提高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的财务稳健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品质得到改善、实现长远规划、树立公共部门的新形象、私营机构得到稳定发展等。
1、PPP模式可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率,实现物有所值
PPP项目依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整体成本。图1.1显示了公共部门独立开展项目与PPP模式下的成本比较。在公共部门独立开展项目时,项目的整体成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项目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维修和翻新成本、管理成本以及留存的风险。在PPP模式下,项目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维修和翻新成本以及私营机构的融资成本统称为PPP合同约定成本,由于私营机构在建设施工、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PPP合同约定成本会小于公共部门独立开展项目时的相应成本。另外,由于PPP项目需要协调更多参与方的利益,项目管理成本(包括公共部门对项目监管、为项目提供准备工作和支持等产生的成本)会略高于公共部门独立开展项目的成本。在风险留存方面,由于不同的风险分配给管理该类风险具有相对优势的参与方,因此项目的总体风险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成本的变化以及风险状况的降低,形成了PPP项目的优势,即所谓的“物有所值”部分。
艾伦咨询集团(Allen Consulting Group)曾对澳洲的21个PPP项目和33个传统模式项目进行过比较,结果显示:PPP模式在成本效率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模式,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全部结束,PPP模式的成本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了30.8%;从绝对金额看,所考察的21个PPP项目的总合同成本为49亿美元,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超支为5800万美元;相比之下,33个传统模式项目的总合同成本为45亿美元,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超支达6.73亿美元。
2、PPP模式的效率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率上,还体现在时间效率上
艾伦咨询集团在同一篇调查报告中指出,PPP项目的完工进度平均比计划提前3.4%,而传统模式项目的完工进度平均比计划推迟23.5%。另外,传统模式下,项目完工的超时程度受项目大小影响较为严重,项目越大,工程进度延期的程度越高,但在PPP模式下,没有发现项目大小对工程进度的显著影响。
其他机构或研究者大多得出相似的结果。例如,英国审计署对PFI模式(英国PPP的主要模式)和传统模式的效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PFI模式下,76%的项目按进度计划完成,78%的项目支出在预算之内;而在传统模式下,只有30%的项目按进度计划完成,27%的项目支出在预算之内。在另外一篇报道中,英国审计署相信现有的PFI项目将节省至少15亿英镑的支出。
是否能够提高项目总体效率,是判断PPP模式是否适用的关键。财政部在2014年11月29日发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中明确提出: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本书其他章节也对物有所值评价进行了详细论述。
3、PPP模式有助于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
PPP模式下,项目融资更多地由私营机构完成,从而缓解了公共部门增加预算、扩张债务的压力,因此公共部门可以开展更多、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因财政紧缩,或信用降低而无法进行大规模融资时,PPP模式可以为政府提供表外融资。
传统政府模式和PPP模式下,政府的支出情况对比见图1.2。PPP模式下,政府不仅可以节省基础设施的初期建设投资支出,还可以锁定项目运行费用支出,一方面降低短期筹集大量资金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提高预算的可控性,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PPP的这一优势对现阶段的国内地方政府意义重大,通过推广PPP模式,可以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运用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等方式,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和运营,将政府性债务转换为非政府性债务,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4、PPP模式可提高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的财务稳健性
一方面,由于政府将部分项目责任和风险转移给了私营机构,项目超预算、延期或在运营中遇到各种困难而导致的或有财政负债增加的风险被有效隔离。另一方面,由于PPP模式下的项目融资在整个项目合同期间是有保障的,且不受周期性的政府预算调整的影响,这种确定性可以提高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投资计划的确定性和效率,提高公共部门的财务稳健性。此外,PPP项目的性质决定了项目需求所产生的风险相对较低,项目的未来收入比较确定,提高了社会资本的财务稳健性。
5、PPP模式可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品质得到改善
一方面,参与PPP项目的私营机构通常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私营机构在特定的绩效考核机制下有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PPP模式下,私营机构的收入和项目质量挂钩:政府付费的项目中,政府会根据项目不可用的程度,或未达到事先约定的绩效标准而扣减实际付款(付款金额在项目开始时约定);在使用者付费的项目中,使用者的需求和项目的质量正相关,这就使私营机构有足够的动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如果设施或服务由公共部门单独提供,由于其缺乏相关的项目经验,且由于其在服务提供和监督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绩效监控难以落到实处。在传统政府模式下,地方政府通常为某项重大工程临时组织指挥部之类的专门工作团队,负责组织项目设计与建设,建设完成后移交给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日常运营。由于工作团队缺乏相关项目运作经验,所以难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无力控制项目建设成本,甚至会因经验不足导致项目失败。并且,工作团队付出大量学费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在当地可能再无用武之地,因为当地不会经常有同类重大项目需要新建,资源浪费与效率较低问题突出。
6、PPP模式有助于公共部门/私营机构实现长远规划
在传统政府模式下,一个项目会被分包成很多子合同,由不同的参与者执行,这些参与者之间通常并没有紧密的合作。在PPP模式下,由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通常都由同一个联合体执行,虽然联合体也由不同的参与者构成,但由于各个参与者需要为同一个目标和利益工作,项目的不同参与者之间可以得到充分整合,实现良好的协同。此外,由于项目的收益涉及整个生命周期(whole of life cycle),在利益驱动下,私营机构将基于更长远的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实现设施长期价值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而在传统政府模式下,则更多是基于短期的财政压力、政策导向和预算限制来考虑。
7、PPP模式有助于树立公共部门的新形象
在PPP模式得到良好推广和执行的情况下,所有项目都能按时、按预算完成,而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品质得到有效提高,可以使公众对政府的美誉度增加,对政府的财政管理能力信心倍增。
8、通过推广PPP模式,可以使私营机构得到稳定发展
PPP模式为私营机构提供了风险较低、现金流稳定、由政府合同背书的长期投机会,可以有效刺激当地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模式缺点
虽然PPP模式的上述优势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并且大部分都有实证数据支持,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PPP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以下缺点:私营机构融资成本较高、特许经营导致的垄断性、复杂的交易结构带来的低效率、长期合同缺乏灵活性、成本和服务之间的两难选择等。
1、PPP模式导致私营机构融资成本较高
与公共部门相比,金融市场对私营机构信用水平的认可度通常略低,导致私营机构的融资成本通常要高于公共机构的融资成本。当然,在评价社会资本的融资成本时,除了考虑利率之外,还需要考虑项目所转移的风险、社会资本的创新能力,以及项目总体绩效的提升等,从社会整体的功效考虑项目价值。此外,社会资本和公共机构的融资成本也在进一步接近,虽然融资成本的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但这方面的影响在逐渐降低。
图1.3显示了10年期的企业债和相同年限国债、地方政府债、城投债的到期收益率。其中,企业债可以近似为大型社会资本的融资成本;国债为无风险利率;地方政府债可以视为地方政府信用担保的融资成本;由于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特殊地位,城投债的收益率可视为10年期部分在建基础设施的融资成本。可以看到:大型社会资本的融资成本高于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低于城投债;社会资本的融资成本和国债/地方政府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2015年年初以来,社会资本的融资成本无论是绝对值,还是与国债/地方政府债的差距,都在逐渐降低。
2、PPP模式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可能导致垄断
一方面,在PPP模式下,居高的投标成本和交易费用以及复杂的长期合同,导致很多规模较小的私营机构对PPP项目望而却步,因此减少了政府部门对社会资本的选择空间,也使招投标过程不能实现良好的竞争性。另一方面,PPP模式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实际上使中标的投资运营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利益基本上能得到合同保障。这种缺乏竞争的环境在某些情况下会减弱私营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品质的动力。当然,PPP模式并不是产生垄断性的必要条件,在单纯的政府模式下,政府实际上也表现出垄断性。
3、PPP项目复杂的交易结构可能降低效率
首先,在PPP项目中,通常需要多个独立参与者通力合作,而多个参与者会导致整个项目的约束条件增加。其次,由于每个参与项目的商业机构都会在咨询、会计和法律等方面产生支出,这部分支出会包括在投标价格中,从而传导给公共部门。国外的经验显示,PPP市场越成熟,这部分成本就越低。例如,如果公共部门采用标准化的合同体系,可以为参与商业机构节省在项目尽职调查和评估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同时,在评估增加的这部分交易成本时,也需要考虑PPP模式下通过风险分担带来的额外好处。再次,复杂的交易结构需要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建立与PPP模式相匹配的专业能力。现阶段,国内相关方面的能力欠缺较为明显,现状的改善还需要较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过度依赖外部咨询机构,会导致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并没有沉淀在公共部门内部,这又减缓了公共部门提升建设相关能力的进度。各个国家都成立了类似PPP中心的组织,包括中国的财政部PPP中心、英国的Infrastructure UK、加拿大的PPP Canada、美国的NCPPP、欧盟的EPEC等,这些组织在沉淀PPP项目经验和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交易结构的复杂性和众多的参与方可能使项目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特别是在未来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件时,可能会在合同条款的争议方面耗费过多时间。而且,即便在项目启动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公共部门内部意见不一致,或民众和公共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效率。
4、PPP的长期合同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为了项目长期运行稳定,PPP合同可能会比较严格,灵活性不够,公共部门或私营机构在起草合同的时候,很难将未来的变化充分地考虑进来,合同条款通常只考虑当前时点的情况,导致项目后期管理不能因时制宜,而只能遵照合同条款执行——哪怕这些条款已经不再能使项目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最优化。解决合同灵活性和合理性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项目前期就尽最大努力做好整个生命周期的规划,通常,公共部门需要聘请具有丰富PPP项目经验的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前期调查分析,确保参与方对项目需求有充分的理解,对项目的费用有可靠的预算,对风险有全面的评估并可以在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间实现最优分担;同时,还要确保通过招投标过程得到具有竞争性的报价,当然这些前期工作势必产生不菲的成本。二是在起草合同时保留适当的灵活性,这也必将增加成本,一方面是来自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而产生的风险溢价,另一方面是来自将来需要改变对私营机构的激励机制而产生的或有支出。解决合同灵活性和合理性的成本,有可能降低项目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防止出现过高的投资回报率。
5、公众使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成本表面上可能提高
如果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由公共部门提供,由于公共部门的非营利性和不按全成本核算定价的特点,公众所付出的直接使用费用较低。当然,世界上不存在免费午餐,低收费最终会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累积或公共机构的亏损,也会通过其他渠道由公众承担相关成本,甚至潜在成本可能更高。在PPP模式的定价机制下,私营机构需要补偿项目相关的全部成本并获得合理水平的投资收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化的定价,可能增加公众的直接使用成本。如此,PPP合同中约定的定价机制可能是控制公共资源使用成本的一个手段,但定价机制的确定同样困难,尤其在涉及多边合作的PPP项目中,不仅需要考虑当地的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的趋势,还需要考虑汇率等其他因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来宾B电厂的电价,资料显示来宾B电厂的电价比来宾A电厂的电价高出60%有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运营期满15年后项目公司将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项目的巨额投资要在15年内回收,远低于电厂的正常使用年限和投资回收期。从各国的经验来看,PPP项目总体上可以降低公众使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综合成本。
通过前文的实证数据,我们可以发现,PPP模式在提高效率方面的贡献有大量实证案例支撑,通过必要的流程优化、引入适宜的争议解决机制,并规范公共治理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效率降低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城投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青岛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