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舞龙灯
每逢正月初十都有舞龙灯。每到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大家兴高采烈,热闹极了!
夜幕降临,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我们伸出手指,数着“巨龙”的节数:“1、2、3、4……”一共45节,“好长啊!”我们惊叹道。“巨龙”为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为它身后有许多可爱的“龙孩子”。你瞧,一条条“小龙”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动活动筋骨:转转圈、打打滚……
“龙孩子”最拿手的要数“抢龙珠”了。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孩子”扑了上去;龙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龙孩子”也飞快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躲猫猫”,滚到“龙孩子”的身后,“龙孩子”转身紧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龙孩子”总不肯放弃,依然奋勇向前……
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向上、进取。我喜欢舞龙灯。
舞龙灯作文1000字
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全家吃完汤圆,随后爸爸妈妈就陪着我去街上看舞龙灯。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特别是圆盘处,观看者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钻进了人群。
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出现了一条“板凳龙”它是由许多板凳连接而成的。虽然它不能像“龙灯”一样舞出各种花样,但是,它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街头,宏伟壮观。过了一会儿,一条“巨龙”出现了,你瞧,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这时我伸出手来数龙节,一、二、三、四------一共十二节,真长啊!那龙灯是多么威武。红红的龙头特别精致,整个龙头都是用“鳞片”做成的。“鳞片”一片一片紧紧地连在一起,没有一点空隙。中间是用纸糊的龙身,龙尾上一片片精致的“鳞片”全都是用木头刻成的。那一节一节的龙身、精制的龙头和龙尾,再加上一盏一盏的红蜡烛,搭配起来真是漂亮极了!这时又有一条“龙”来凑热闹,它俩长得真是太像了,我想它们应该是孪生兄弟吧!观众们鼓掌、欢呼,连旁边的烟火都给他们打气了,舞龙的叔叔和爷爷们舞得更欢了,他们一会儿舞出了双龙戏珠,一会儿舞出了大龙卷小龙,一会儿舞出了双龙盘旋,龙像活了一样。
舞龙灯结束了,龙灯走远了。我喜欢舞龙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舞龙在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
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
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 舞龙灯,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二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自喻”项目,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今天,在我们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龙”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
我需要一篇有关舞龙灯的作文 六年级水平
舞龙在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
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
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 舞龙灯,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二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自喻”项目,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今天,在我们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龙”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
描写舞龙灯的作文
正有十月五晚上,我们全家吃完元宵,爸爸妈妈就陪着我去街上看舞龙灯,可是龙灯怎么也不来,我都急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随着锣鼓声,龙灯来了,我心里很激动。
你瞧,那龙头上有很多个灯笼,五彩斑斓,龙身那就更好看了,密密麻麻的龙鳞像拼图一样装点着龙身,五颜六色的彩灯仿佛天上繁星一般灿烂;龙尾上还有四个字—— 一帆风顺,这时我伸出手来数龙节,一、二、三、四------一共十二节,真长啊!但这时又来了一条“龙”来凑热闹,它俩长得真是太像了,静时像两条蛇,舞起来时全场沸腾了。观众们鼓掌、欢呼,连旁边的烟火都给他们打气了,舞龙的叔叔和爷爷们舞得更欢了,他们一会儿舞出了双龙戏珠,一会儿舞出了大龙卷小龙,一会儿舞出了双龙盘旋,真像活了一样。它们又分又合,却一直没有打结,我佩服舞者的高超技艺!
舞龙灯结束了,龙灯走远了。我好喜欢舞龙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舞龙灯的作文开头
元宵舞龙灯元宵舞龙灯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四(5)班吴悦元宵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又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村都会舞龙灯。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也是对美好日子的祝愿和希望……那天晚上,我早早地吃完饭,便和家人欢聚在一起看舞龙灯。在我们去的时候,广场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个龙头孤零零的放在那儿。过了一会儿,几节龙身抬了过来,其他的龙身也陆陆续续地赶到了。突然间,几发爆竹射上天空,全村灯火通明,舞龙也随之开始了。在一旁的观众和我一样都沸腾了,人们兴奋地叫着、喊着,我更是兴奋着,好像心中有满腔的激动。龙头在摇摆着,还不时眨眨眼睛,透过灯光,我看见龙头十分活灵活现,那一片片的龙鳞是那么的清晰可见,每一个曲线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那威武的尖牙好似表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我只能满怀期待的眼光看着这条龙,不只是我而是所有的观众。前进的龙身闪闪发光的,金碧辉煌,美极了,几十米的长龙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摇摆,时而围成一个大圆圈,时而散开,我仿佛真的看到一条龙在飞翔。龙头抬得高高的,尾巴翘得老高了,可神气了!那些举龙灯的人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夜晚龙灯的光把黑夜照得像白天,随着人们的呼喊声,舞龙灯也进入了高潮。它那摇摇摆摆的身体是我们五千年来历史长河的艰辛与波漾……这时已经11点多了,但是跟“龙”的人群还是久久不愿离去因为他们都把祖国的期待放到了这条“龙”身上。这次表演中我不但看到了表演,还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点评:舞龙灯是春节常见的现象,小作者能抓住龙灯的表演,看龙灯观众的痴迷,以及自己意犹未尽的心态,写出了大家对龙灯的喜爱,不仅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非常有新意。
舞龙灯的作文300字
例如:
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动物,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自古以来,龙就是帝王的化身,平民百姓是龙为传统的骄傲。
每年元宵节,全国各地人们都以舞龙来祈求来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溯至汉代,历史上早有记载,几千年来这一民俗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我非常喜欢舞龙表演,还喜欢收集一些有关龙的图片、资料以及演唱龙的歌碟,从中感受到了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龙,亦称“耍龙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全国很多地区。“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节数不等,多为单数。舞者各持棍子支起一节。由一个人持彩珠,戏龙作舞,龙头随彩珠,龙身各节随龙头上下左右翻腾。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称“布灯”。此外,还有用荷花灯、蝴蝶灯组成的“白叶龙”,用一条长板凳起舞的“板凳龙”和以人体组成的“人龙”等多种形式。
舞龙灯的资料
资料:元宵传统游艺活动——舞龙灯
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气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元宵舞龙灯与春祀的来历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
今俗新年有“闹龙灯”之戏。闹龙灯就是“掉龙灯”,因龙灯长巨且重,锣鼓声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非数十多壮汉,举竿来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摇摆,作动词解,也就是“舞龙”。
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
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这里有一则传说,也可以说明舞龙纯是纪念,含有祭祀成分----
相传很久以前,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出水荷花,袅袅婷婷,鲜艳无比。
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夫妻俩男耕女织,相敬相爱。这一年,荷花怀了孕,过了十个月,孩子却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个男孩。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心里好生喜欢。再仔细一瞧,倒是错愕不已: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数一数,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接生婆一见,大吃一惊,嚷道:“哎呀,了不得,你们家里生了个龙神!”
消息传遍村子,人人都来道贺。消息惊动了村里的老族长,他儿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边留着个横行霸道的丑孙子。这祖孙俩一听到百叶家里生下龙种,立刻手持钢刀要来砍杀。乡亲得到消息,马上给百叶报讯,大家细细商量,想出了个办法:将孩子放在脚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门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长和他的孙子带人冲进门来,孩子已经不见。族长老头儿见找不到龙种,抓住百叶逼他交出来。孙子见荷花长得美丽,心生一计,举起钢刀杀死了百叶,把荷花抢到家里。老族长心想:龙种没有了爹娘,即使活着,也必定饿死。再说荷花会生龙种,将来龙种会生在自己家里,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抢到老族长家里,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长老头儿逼着她去淘米,荷花拖着淘箩走到池边,轻轻漾动池水,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花叶纷纷倒向两边,让出一条水路来,只见自己的儿子就坐在脚盆里,向她漂来。荷花又惊又喜,连忙将儿子抱到怀里,喂饱了奶水,仍然放回脚盆里。一阵凉风,脚盆又漂回到荷花丛中去。荷花晓得儿子没有饿死,心里十分高兴。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给儿子喂上三次奶水。这样喂了九百九十九天,儿子渐渐长大,满身龙鳞闪亮金光。到了夜里,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灭掉,暗暗高兴。老族长得知龙种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计。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边淘米,祖孙两个躲在杨树丛里察看动静,只见碧波荡漾,花叶浮动,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徐徐漂来一只脚盆,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淘米的荷花扑过去。荷花满心欢喜,正要伸手去抱,杨树丛中闪出个人,举起明晃晃的钢刀直向孩子砍去。刹那间,只见孩子从脚盆里倏地跳起来,化成一条金色小龙,向池中跃去。可是迟了,那一刀砍着了小龙的尾巴。荷花丛中停着的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过去,用身子衔接在小龙的尾部上,用一对美丽的翅膀就变成了小龙的尾巴。
小龙长吟一声,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也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霹雳闪电之中,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在荷花池上空翻腾飞跃。这时,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小龙腾空而起,乘风直上,飞入云端。这阵龙卷风好不厉害,那个砍龙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抛得无影无踪。族长老头儿见孙子被风卷走,“噗通”一声,吓得跌进荷花池淹死。
荷花看见儿子化成一条蛟龙飞上天空,大声呼喊,但蛟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
当地百姓为感谢它,就从这个池中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叶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因为不到一千叶,所以取名百叶龙。
每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
德化舞龙灯的来历——纪念窑坊公烧成革新盛事
宋朝初,福建瓷都德化县的瓷业,随着产品远销海外愈加发达。随着生产的发展,瓷业主急需扩大窑膛,加倍力作。当时主持砌窑的瑶台窑主林炳,还缺少建拱大窑的技术,依照拱小窑的方法从事摸索,但几次拱的大窑经火力一冲便塌顶。历经几拱几塌从不灰心,疲惫得骨架象要散开的林炳,坐在败窑前沉思失败原因。不觉睡去。朦胧中,一飘逸仙女现于碧空,俯下身对着他解衿露乳,见他不在意又俯低些,指着乳房腼腆哂笑,含羞喘息。林炳觉异,坐直身腰,起立迎上前去,仙女便隐没不见。他疑惑难解。仙女频指乳房,不像轻佻,是何意?此女真玄!
聪颖过人的林炳,终于悟出真谛:乳房是圆的……仙女定是为指点而来。好,按乳房形状拱砌,圆膛壁,圆拱门,圆穹顶。圆,最富有生命力。经烧制,大窑不再塌顶,烧成率高。终于成功了。为感戴仙女指津梁,便塑玄女像,建玄女宫供奉。
林炳仙逝后。后人为了颂其功德,将他的塑像置于玄女像之右,共祀香火,后来玄女宫几经重修扩建,改名为祖龙宫。尊林炳为窑坊公,即瓷业保护神,把他比做人中之龙。
随着瓷兴人丁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瓷器烧成工艺技术革新的先行者,每逢春节便舞起龙灯游乡,从农历正月初二游至元宵止。当时已有十四个大窑,每窑主游一个晚上。龙灯全长五十三米,节与节之间留有一米半空节裱以帛,灯节与空节相连,便于舞动。每节龙体安上烛座,插烛火多支,由两人撑着,备两人替换。斗龙者分别执火球、刀、枪、剑、戟,并配以大小鼓、锣、钹、钟、锁呐等,舞者依鼓点踏步起舞,跳、跃、蹲、起,使得整条龙灯栩栩如生。当时流传句老话:“宝美迎龙许厝当人命。”是说许厝地面世代种烟草,迎龙的时候人山人海,古道又狭,当龙游来时。观光的人群让路往路边退,踩了烟草,失去收成。可想当时迎龙的盛况了。
这条大龙灯1951年和1959年国庆节还出现过,过后隐匿不见。当年训练有素的舞龙者年事已高,在世的也不多了。替以短小的布条龙。
(选自《福建群众文化之窗》1986年第四期资料类目)
有关舞龙灯的作文800字高一的最好与传承中华文化有关
正有十月五晚上,我们全家吃完元宵,爸爸妈妈就陪着我去街上看舞龙灯,可是龙灯怎么也不来,我都急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随着锣鼓声,龙灯来了,我心里很激动。
你瞧,那龙头上有很多个灯笼,五彩斑斓,龙身那就更好看了,密密麻麻的龙鳞像拼图一样装点着龙身,五颜六色的彩灯仿佛天上繁星一般灿烂;龙尾上还有四个字—— 一帆风顺,这时我伸出手来数龙节,一、二、三、四------一共十二节,真长啊!但这时又来了一条“龙”来凑热闹,它俩长得真是太像了,静时像两条蛇,舞起来时全场沸腾了。观众们鼓掌、欢呼,连旁边的烟火都给他们打气了,舞龙的叔叔和爷爷们舞得更欢了,他们一会儿舞出了双龙戏珠,一会儿舞出了大龙卷小龙,一会儿舞出了双龙盘旋,真像活了一样。它们又分又合,却一直没有打结,我佩服舞者的高超技艺!
舞龙灯结束了,龙灯走远了。我好喜欢舞龙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喜欢舞龙灯范文600字 我家乡的舞龙灯作文650字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