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用学生熟悉的打乒乓球怎么决定谁先发球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时学生凭生活经验会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但教学不能停留于学生会,更应引导学生去触及数学本质的东西,理解“为什么是”。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推理过程,不仅能有意义地接受新知识,还为下面继续教学可能性打下了扎实基础。
利用学生喜欢的“摸球”情境,设置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例1的数学思考方法,并安排了比较“为什么口袋里都是1个红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却分别是1/2、1/3激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体验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和出现的情况总数有关。
2、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王老师通过创设情景,富有启发式的提问,以及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比如在出示6张扑克牌:红桃1、2、3;黑桃1、2、3后,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可能性的问题?学生先在小组里面讨论开,每一个学生都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的抢着提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维一下活跃起来,聪明的学生可以想出几个问题,就是比较落后的学生也能提出1~2个问题。学生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知识的“发掘者”。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远比解决其他人的问题,积极性更强,获得的成功感更大,从而可以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注重知识的完整与延伸
教师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先出示口袋里装了3个红球,2个黄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然后出示2个红球,3个黄球;再接着出示1个红球4个黄球,这样通过红球和黄球个数的变化引出一定和不可能,并分别用数字1和0表示。使整节课更完整,也是学生极限概念的一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