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
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制定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的编制
(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包括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它使该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化、明确化。
1.课程目标
五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应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
(2)培养兴趣、爱好,形成习惯;
(3)良好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健康责任感,健康的生活方式;
(5)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学习领域目标
课程目标细分为学习领域目标。课程目标可细分为学习领域目标,使课程对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明确化。
(1)运动参与领域的目标是:(a)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b)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是:(a)获得运动基础知识;(b)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c)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d)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是:(a)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b)发展体能;(c)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d)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是:(a)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b)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c)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d)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b)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运动参与:(a)参与的态度和行为;(b)用科学方法。
(2)运动技能领域:(a)获得知识;(b)学习和应用技能;(c)安全活动;(d)获得野外技能。
(3)身体健康领域:(a)正确姿势;(b)发展体能;(c)健康意识;(d)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领域:(a)了解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b)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c)学会调控情绪;(d)形成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a)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b)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3.水平目标
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中的一个目标。 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又可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硬性规定。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不
管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可以。以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中的一个目标为例说明如下。
水平四
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 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
● 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
● 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
● 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
● 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
● 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二) 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1.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1)明确性。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的作用,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且能以此为标尺,准确地检测教学结果。目标的明确性有两项标准:①能表明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②能表明检测结果的标准。
(2)整体性。目标的结构要合理,既有反映具有质与量规定性的行为目标,又不忽视表现内部心理过程的定性目标。目标的内容要全面,既要有知识性的目标,又要重视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和动手操作方面的目标。并且,要注意目标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性,以充分发挥目标的整体效应。
(3)弹性。目标的弹性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二是灵活变通。目标是教师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有未预料的变化,应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它视为神圣不可变更的东西。
(1)明确性。①能表明结果;②能表明标准。
(2)整体性。结构合理:行为目标,定性目标。内容全面:知识性目标,情感、意志、动手操作等目标。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性,发挥整体效应。
(3)弹性。一是区别对待;二是灵活变通。
2.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主要有三种:
(1)认知观的表述方法。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扼要地表述,便于会意和交流。但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 这是我国教师常用的一种表述方法,往往使用只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欣赏”等等。它有利于扼要地表述教学的意图,便于会意和交流,而且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只能以内部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的方法加以表述。但是它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容易引起含糊和混乱的认识。
(2)行为观的表述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ABCD”模式为例。A.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 它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确切地描述教学目标。这类方法又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下面以“ABCD”模式为例加以说明。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
A.教学对象(audience),是指学习者,即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是“学生应该??”,书写时可以省略,但目标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提出的。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能完成的行为,它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行为应该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例如:对学习新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学习??初步掌
握??建立??概念”。这里的“学习”、“初步掌握”的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的泛化期的过渡。对复习旧教材的描述一般使用“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这里的“复习”、“改进”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初步完成了技术学习的分化期的过渡。“提高”、“进一步提高”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基本完成了对技术学习向熟练掌握的过渡。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发展??增强??提高??促进??”。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描述一般使用“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因素)。例如,在X X X时间内,能独立完成X X动作;在提供X X资料的情况下,能编制一个游戏,等等。
D.标准(degree),指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或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包括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完成行为的准确性;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
B.行为(behaviour),指学生完成的行为,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C.条件(conditions),指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即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
D.标准(degree),指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
(3)内外结合法。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 这是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描述教学目标的方法。如格朗伦德(N.E.Gronlund)于1978年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一书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一般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学生表现使之具体化的方法。
制定教学策略
制定教学策略,就是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下去的方案。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学系统论或教育工艺学的术语,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一) 拟订教学程序
拟定教学程序就是对教学的实施步骤、阶段划分和时间分配作出安排,从而保证有计划、分阶段实现预期目标。
1.传统模式有:
(1)新授课的程序:导入新教材 —— 学习新教材 —— 巩固新教材 —— 布置作业。
(2)练习课的程序:提出目标要求 —— 示范指导 —— 独立练习 —— 检查评价。
(3)复习课的程序:提出复习要求 —— 系统归纳 —— 重点练习 —— 小结。
2.新型模式有:
(1)身心发展课的程序:确立目标(基本指标)——自我检测(主观感受)——教师咨询(客观诊断)——练习方法(运动处方)——实施过程(数据积累)——效果检验(信息反馈)。
(2)运动参与课的程序:活动设计(围绕目标)——组织实施(优化结构)—创建氛围(提高情趣)——表扬鼓励(巩固理念)。
(3)技能学习课的程序:导入——模仿——重复——演示——纠偏——改进——应用。
(4)合作交往课的程序:选定目标——寻求途径——设计内容——检验效果。
(二)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其次,选择教学方法要立足于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充分发挥教材的能力价值、应用价值和教育功能。 再次,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条件、物质条件和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应安排各种方法交替使用或组合使用,需要通盘考虑,要进行筛选、焊接,形
成最佳的教学方法的配搭方案。
选择教学方法并无严格的程序,需要反复构思筛选,新任教师可从回答下述程序性问题入手选择与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 序号选择教法时要回答的问题选择的依据
1 采用哪些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材的难易;学生的基础与认识水平;设备与时间条件
2 采用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中培养能力的需求;学生现有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
3 采用哪些方法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与教材恰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爱好;教学条件
4 采用哪些检查、自查、评价学习效果的方法? 学生特点;目标的要求;教学时间允许 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其次,立足教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发挥教材的价值和功能。
再次,师、生条件、物质条件和时间局限。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法的配搭方案。 可从回答下述程序性问题入手选择与组合教学方法。
(三)设计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指的是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如器械布置,体育设施齐全并美观,电教手段等)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如课堂中师生关系、班风、教学气氛等)。
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课堂环境主要包括:
(1)创设奥妙有趣、激励探索的体育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2)创设和谐协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环境,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
(3)创设积极向上、普遍成功的发展环境,满足学生追求成就的需要。
(4)创设愉悦欢欣、新颖优美的审美环境,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
课堂环境指的是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创设课堂环境主要包括:
(1)奥妙有趣、激励探索——满足求知需要。
(2)和谐协同、相互尊重——满足社交需要。
(3)积极向上、普遍成功——满足求成需要。
(4)愉悦欢欣、新颖优美——满足审美需要。
编写教学方案
(一) 体育课教案的基本内容与格式
体育课教案的格式纷繁复杂,这里仅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课的类型出发,分析理论课教案和实践课教案格式及其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1.实践课教案
(1)文字式教案:按教学程序编写。按教学程序编写,具体形式为:
一、教材内容
二、任务要求
三、场地器材
四、教学步骤
五、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六、练习密度预计
七、课后小结
(2)表格式教案:运用图表的形式将教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栏目中,优点:清楚明了。举例。 表格式教案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将教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栏目中,其优点是清楚明了,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采用表格式教案。现列举几种常见格式。
格式1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课的结构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次数
时间
强度
场地器材
心率
曲线
预计
练习
密度
预计
课后小结
格式2
教 材
任 务
课的结构
时 间
课的内容
运动量
组织教法与教学要求
时间
次数
启发兴趣活跃情绪阶段
保持活跃情绪发展运动能力阶段
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
教 具
课后记录
心率曲线图
格式3
教 材
教 具
任 务
场地布局
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检查与评价
生理负荷曲线预计
练习密度
课后小结
格式4
教材
任务
教学顺序
时
间
练习时间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组织教法
场地及队形
课后小结
器
材
预计
心率
曲线
预计练习密度
格式5
课次
主题
目标
技能:
认知:
态度:
类型
学习方法
顺序
队形组织
学习要点
指导与学习
时间
注意事项
2.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的编写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如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教本眉批式等等,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教学课题及授课时间、班级等。
● 教学目标。
● 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简述。
● 媒体、教具、学具的规格与数量。
●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 板书设计。
● 课后分析。
3.课的设想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的设计,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每种教法进行认真地研究后,拟定出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它与教案不同,教案是在课的设想的基础上,用文字编写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计划或方案。
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教案是在设想的基础上,用文字编写出的计划或方案。
课的设想的内容主要有:
1.确定任务、重点和难点。
2.确定类型与结构。
3.教材意义。
4.选择教法和手段。
5.语言。
6.辅助措施。
(二)编写救案的基本要求
1.教案是在钻研教材、设立目标、制定策略等一系列操作后反复斟酌修订而成的.它既要忠实于整个设计的过程与结果,又要在行文时进行再思考、再创造。编写教案时决不可图简单而照抄别人的教案或照搬参考书上的教案。
2.教案必须科学规范,应做到内容准确无误,材料真实可靠,方案切实可行,书写工整规范。
3.教案要简明清晰,便于使用。教学目标要准确醒目,切实起到教学中的导向调控的作用。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关键、要点、警句等处可以“特写”的手法表现出来,以便一目了然。
4.教案应因人而异。一方面不能强求形式上的统一,应各具特色,在追求高质量前提下可以各显神通。另一方面对不同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老教师,他们经验多,善于根据学生临场行为来进行教学决策,其教案可写得简要一些。而对于新教师,则要求写得详细一些。
5.教案书写要留有余地,以便完成教案后产生的新思路、新措施能随时添补进去。教案必须在上课的一周之前完成,应尽量早有准备。
1.钻研教材、设立目标、制定策略、反复斟酌修订。
2.科学规范。
3.简明清晰,便于使用。
4.因人而异。
5.留有余地。
(三)体育课教案的改革趋向 在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很多体育教师认识到教案的作用并不如传统教学理论中所说的那么重要,它实际上只是一种模拟设计,真正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诸多变化而随机应变。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调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写法提出了改进的意见,认为简化教案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时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
范文二:体育教案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案的教学目标
篇一:《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 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
课次10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和功能,掌握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掌握设计目标的原则和表述模式
教学手段:讲授与实践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征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激励功能
? 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学生认同程度;目标适中)
(二)定向功能
? 制约体育教学设计方向
(三)评价功能
?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是科学测试体育教学效果、确定客观
评价的基础和标准
三、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
(一)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
? 目标结构过于单一
? 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目标缺乏衔接性
? 目标的确定普遍重视教的目标
? 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不够具体明确
? 目标的设计仅着眼于达成目标,缺少对发展性目标的设计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
? 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 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
? 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 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2、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课外学习)
? 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国内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多功能----多元化)
2、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层次的上位目标(上—下—积累;下—上—细化)
3、体育教学内容(基本结构与特点----重点和难点)
4、学生的条件(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的学习状态;个体差异)
5、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
(二)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灵活性原则
? 可测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ABCD法)
? 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
1、行为主体(Audience)——应该注明教学对象,如“小学三年级学生”
2、行为动词(Behavior)——是最基本的成分,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如“知道”、“了解”、“喜欢”、“说出”、“列举”、“做出”
等
3、行为情景或条件(Condition)——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进行评价,如“在同学的帮助下”
条件因素有:
? 环境因素(气候、场地);
? 人的因素(个人、小组、集体、指导、帮助等)
?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图表等)
?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 媒介因素(工具、器材的高度、重量、长度、体积等)
4、表现程度(Degree)——是行为完成质量的最低衡量依据,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质量来确定
? 情感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即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接近意向说明) ? 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选择参加这类活动
? 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意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 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 示例:
? 不规范的:
例1、教材:少年拳\素质练习
? 解决少年拳1-3式手眼相随的问题
? 粗略掌握少年拳4-6式的套路动作
?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品质
例2、 教材:排球垫球
? 通过对垫球的移动和夹臂、送臂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垫球准确率,使2/3的学生可以把60%-70%来自不同方向的球垫到目标的范围内
? 让学生知道几种与垫球有关的战术,并在尝试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战术配合的意义
? 规范的:
例1、在体育教师引导下,水平二的学生能清楚地说出两种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例2、水平四的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能准确说出三种具体的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
例3、在中长跑的同组跑练习中,让体质较差的同学确实感受到同伴对自己的鼓励。
例4、水平五的男生在基本掌握篮球教学中的传切配合后提高观看篮球比赛的能力。
按照布鲁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写出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运球3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领会运动的节奏感。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双手胸前
接球动作;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行进间运球技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及发展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自评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
第三节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自学)
? 身心特点
? 体育需求
? 教学目标
? (比较各阶段教学目标的特点)
侧重点不同:
? 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初期——培养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后期——强调基本运动技能的形成
? 中学阶段突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初中——以常见运动技术和身体锻炼方法的培养为主;高中——要进行竞技体育和健康教育
? 大学阶段更强调生活体育和娱乐体育,满足其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大学生综合体育素质
共同特征:
? 都以传授体育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
? 都要为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服务
? 都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兴趣、意识、习惯的培养) ? 都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
实现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条件
? 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 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 制定适宜的下位目标
? 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及时反馈,适当调整
思考题:P143 1/5/6
篇二:一二年级体育教案本册教学目的和目标小学体育
本册教学目的和目标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 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二年级教学目标:
〈一〉 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
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二〉 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课 程表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
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师方面:
1、 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 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
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 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 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
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
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 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 注意
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 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
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
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
手作用。
9、 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
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二、 学生方面:
1、 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
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 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
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 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
守课堂各项规定。
4、 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
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 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
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二年级体育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体育教案
篇三:五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开展良好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步骤的教学,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锻炼的习惯。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田径的投掷与跳远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
(2)难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过杆。
二、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与措施:
1、五年级有1个班,学生51余人,他们虽然对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但由于基础差,好胜心强,可塑性强。有些动作易变形,掌握不好,所以,今学期应在上学期基础上,加大学习力度,因材施教,合理处理教材,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段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储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体育内容有跑、跳、投掷、体操、游戏及武术等内容。
跑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教材要求学生学习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动作方法,提高跑的基本能力,学习传接棒方法,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
跳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改进跳高和跳远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和爆发力。
投掷进一步提高学生推抛实心球技术,学习助跑掷垒球的完整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养成锻炼时注意安全的意识和习惯。
体操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队列和体操队型动作质量,学会滚翻、分腿腾越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勇敢、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
教材还根据儿童特点,安排一定数量的游戏和武术,利用游戏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崇尚武德的精神和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研究内容:
1.教材的重点是跑、跳跃和投掷,教学时应采取讲练结合,加强示范,辅导等手段作为突破措施。难点是体操、技巧,教学中
应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完成教
学任务。
2、在教学中多运用游戏作为方法、手段,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如主题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游戏和游戏法的功能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与练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效果。
3、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男女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三、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安排
四:课时安排 每课2课时,共30课时
五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田径类的跑、跳跃和投掷、体操类的马上动作、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基本知识。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使学生学习并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发展了学生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如通过体操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学习跳远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使学生基本能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通过体育锻炼,培
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锻炼的习惯。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田径的投掷与跳远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 (2)难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过杆。
三.教学措施
1、要改变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果把体育学习理解为只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强调了教师的教法研究,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探索,只管教的怎么样,不管学的如何,必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探索,不仅要研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会”,而且要研究学生的“会学”。
2、在教学中多运用游戏作为方法、手段,为学生参与体育活
范文三: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构建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维递进的目标体系,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确定体育课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学年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都是环环相扣的需要确定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课程性质决定主要目标是教材所承载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那么如何统一这四个目标,则要求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做到简明扼要、具体明确、可以操作、可以观察和评价,能够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便于教师操作,同时可以对学生和自己的教学作出客观的评价。
2、根据目标表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四个基本要素,要求表述的用语要规范、准确、分类清楚,忌多、乱、杂、偏、空。
3、目标承载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学生的体育锻炼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技能、体能基础.
4、目标应当具备鲜明的体育文化特点和科学实效的特性。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增进学生的健康,简便易行,具有实际运用价值。
范文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体育教学目标的性质与取向
体育课程目标指向的是体育学习中不同领域的“一般反应模式”,体育教学目标则指向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方式。体育教学目标来源于体育课程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
体育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体育教学目标由教师根据有关教育法规、《课程标准》和各方面实际情况制定。它是指导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调控、测评等功能。教学目标通常在“单元”或“课”的教学计划(方案)中按照课程目标领域分别陈述。
与课程目标一样,体育教学目标也是一定教育观念在体育教学领域的体现,因而它们总是表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既可能体现在整个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中,也可能表现为某一具体教学目标的价值倾向。从理论上认识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将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存在着表现出不同价值取向的四种典型的课程目标模式:普遍性目标模式、行为目标模式、生成性目标模式和表现性目标模式。这种区分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普遍性目标模式
普遍性目标是一种古老的教学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建立在一般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的基础上,表现为具有某种哲学或伦理学倾向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是这些一般原则或宗旨在教学中的直接应用。它的优点是具有普适性,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和解释,其缺陷主要是不够科学、严谨,容易受经验局限或流于形式。例如,在我国过去颁布施行的几个《体育教学大纲》中,在体育教学目的(目标、任务)部分都有关于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和陶冶美的情操方面的规定,但由于对这些目标的具体含义、特别是对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学段学生所具有的具体含义界定不清,导致歧义纷繁,从而使这些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成为指导课程教学设计、实践和评价的准则。
行为目标模式
行为目标是将教学目标表述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被认为是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行为目标模式也因此而成为20世纪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种主流模式。
行为目标模式具有三个典型的特征:目标具有层级结构;目标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超越了单一学科的内容。这种目标模式创造性地处理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为教育及课程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框架结
构。批评者则认为这种目标分类模式存在着如下一些缺陷:把本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人为割裂开;行为目标的分类还存在着一些逻辑方面的矛盾;还有人对行为目标模式超学科性和目标层级结构的科学性提出怀疑。为之辩护的学者则认为:这些现存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正好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我国过去施行的各个《体育教学大纲》中,其“基本部分”即对运动技能目标的陈述实际上基本上属于这种行为目标模式。
生成性目标模式
与行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先于教学过程而制定的课程教学文件或指令不同,生成性目标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和学生经验生成的内在要求。过程性是生成性目标模式的最大特点。杜威强调教育是儿童经验的改造,良好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根源于受教育者个人固有的活动和需要(包括本能和习得习惯),应该能转化为学习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他强调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或终极的目的。(杜威,1908)
英国学者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给出了生成性目标的另一种意义。他认为教育教学主要包括三种过程:训练、教学和引导,训练和教育可以用行为目标来陈述,但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引导:“教育即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生成性目标模式消解了教学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它有助于终身学习。但批评者认为教师无法胜任这种互动式班级教学,而且学生有时并不知道学习什么是对他最好的,他也很难产生对于语法、数学等比较困难的知识的学习需要。
表现性目标模式
表现性目标是作为教学性目标的补充而提出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艾斯纳(E. W. Eisner )。他对教学性目标的描述与行为目标的描述十分接近,他认为教学性目标旨在使大多数学生掌握现成的文化工具,它规定了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应该习得的具体行为。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它并不规定学生在学习后将获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学中的encounter(际遇):儿童学习活动的情境、将面临的问题及任务。这种目标模式很类似于我国教育界的主题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取向
《课程标准》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取向模式。根据体育课程的
实践性特征和体育知识的操作性特征,它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采取了以行为目标模式为主、根据领域差异同时采用了其他三种目标取向模式的方式。这是对于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描述的一种全新尝试。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尽可能外显化,以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体育教学目标陈述
两类陈述方式
《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结果性目标,一类是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用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它明确规定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身体健康学习领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一)”, “做出球类游戏中的简单动作,如拍球、投球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掌握和应用运动技能水平一)。”
体验性目标或表现性目标指向无需结果化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用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它主要是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描述教学情景,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大多是体验性、过程性的。如“向同伴和家人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运动参与学习领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水平二)”、“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心理健康学习领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水平三)”。
体育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体育教学目标并不仅仅存在于官方的体育课程文件中,它还广泛使用于对单元体育教学或体育课时教学计划中。因此,必须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方式陈述体育教学目标。一般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特别是行为性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方式(程度)。
, 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学习产生的变化和结果,因而《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中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陈述方式完全不同。只要是对学生学习行为或结果的描述,《课程标准》一律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即使是在目标体系(《课程标准》的第二和第三部分)之外的部分,如“第一部分 前言”中,也极少使用“培养学生??”、“使学生??”一类表述。
, 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课程标准》列举了一系列的行为动词来描述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以区分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参见表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学习结果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
和教学质量的可测度性。
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不同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常用的行为动词 举 例
了解水平——再认与回忆;识别辨认了解所练习的知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 球类运动动作,如篮阅读、了解、知道、描述、认识 识球的投篮、足球的射性门等 目理解水平——把握内在联系;与已有认识和理解体标调查、收集、讨论、比较、分析、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育锻炼对身体形态行理解、懂得 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发展的影响 为应用水平——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概念、原说出或写出参动应用、利用、测试、评价、实施、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加社区体育活动的词 提出、写出、总结 合理联系等。 情况
通过积极的体技获取、获得、做出、表现、完成、能掌握水平——独立完成动作;进行调育活动,逐步增强自达到、学会、掌握、改善、改进、发展、性整与改进。 尊与自信 目提高、增强
标
运用脉搏测定行
运用水平——与已有的运动技能建制订、安排、组织、担任、进行; 为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立联系、灵活应用等。 处理、运用、迁移 动负荷 词
主动观察和简经历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观察、参观、参加、参与; 情单评价同伴的运动性认识。 交流 意动作 性注意、关心、关注、明确、培养; 帮助他人安全目反应水平——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选择、劝说、带动、帮助、促进; 地进行体育活动 标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克服、消除、遵守、抑制、服从、行避免、调控、控制 为做到、形成、具有、成为、树立、在日常学习和动领悟水平——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履行、保持; 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词 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尊重、分担 身体姿势
, 规定行为条件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一种教学活动,因而必须对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即行为条件明确加以描述。体育课程中的行为条件一般有三类:体育器材和场地条件,如“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游戏”;二是对信息范围等的规定,如“利用电视、儿童读物等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三是行为情景条件,如“在体育游戏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
, 说明预期结果
无论是行为性目标还是结果性目标,都必须包括对学习行为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的规定。除了行为动词和内容本身体现出的差异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例如在体能发展方面,就可以采用这样的目标陈述方式:“通过本单元学习,初中X年级学生能完成800m(女),1500m(男)跑,其中80%的学生能够在XX分XX秒内完成。”
范文五: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多样性的,包括健身目标、教育目标、教养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发展个性目标以及www.wenku1.com促进社会化目标等,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科学化、系统化.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重要的环节是对完成目标的过程管理.只有对目标进行科学、严谨而具体的管理才能使终极目标实现。
例如: 耐久跑教学目标的制定
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耐久跑的动作要领(身体姿势---动作放松、上体正直、重心平稳、步 幅较小,跑速均匀,摆臂自然)及克服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耐久跑的技术动作,发展奔跑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 的发展;学会合理运用体力,牢固掌握耐久跑过程中“极点”的克服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
1
质,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 取和吃苦耐劳的思想作风,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4、负荷目标: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练习密度:45%左右。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