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红楼梦茶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前言: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学遗产,里面有很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描述。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在两汉时,古代文献中,《尔雅》和《说文解字》等一类字书中,有了茶的专门记载。到了三国、两晋时期,茶叶的饮用及茶树的栽培得到了发展。三国茶饮还只限于宫廷达官贵人中,而到了东晋时,茶饮已成为民间的待客之物了。隋着茶饮活动与社会生活文化的渐渐融合,此时茶文化显现了出来。并附于了茶叶朴素、淡洁的色彩。茶文化注入吸收了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内容。到了南北朝,没有太大的变化。到了盛唐,茶叶的饮用、贸易的扩大,出现了茶政,朝廷对茶叶开始课税。此时,茶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了宋代,茶叶的发展有了重大改革,是我国茶叶建设发展的重要时代,所以就有了我国茶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明清两个朝代是我国茶叶走向衰退的年代。
一、茶的种类
(1)、普洱女儿茶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怡红院宝玉生日,林之孝家的来查房,听宝玉说:”今日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会子“。便向袭人等笑说:”该沏些普洱茶吃“。袭人晴雯回答说:”沏了一杠子女儿红,已喝过俩碗了。“
女儿红种类很多,这里应是指普洱女儿茶,是云南地方向满清皇室进贡的贡品,清代的皇帝常将普洱茶赐给下人,因此清代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饮普洱茶的风尚,贾府的普洱茶可能是皇上所赐。普洱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 黑茶原料较粗老,发酵时间长,性热。
(2)、六安茶与老君眉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贾母对妙玉说:”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并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道:“这是老君眉。”
六安茶应是六安瓜片,是绿茶的一种,产于安徽省大别山东北麓的六安。是中国十大经典名茶之一。而贾母特别声明不饮六安茶,妙玉直接奉上老君眉原因有三。
贾母生活在社会上层,一定是饮茶高手。在这一回中贾母才刚吃了酒肉,一般来讲,刚吃过油腻事物的人不适合饮凉性的绿茶,否则会引起拉肚子。而妙玉也出生官宦人家,也应是饮茶高手。所以老君眉很可能是性温的红茶。
贾家此时生活在北方,北方人一般喜欢饮红茶和花茶。 贾母已不是第一次去栊翠庵,妙玉对贾母的饮茶习惯很了解。
(3)枫露茶
红楼梦第八回,茜雪端上茶来,宝玉吃了半盏,忽然想起早上的茶来,便问:“早起沏了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
起色,这回子怎么又斟上这个茶来?”
由此可知,枫露茶是红茶的一种,绿茶以续水二到三次为最好,第四次就淡而无味了,更谈不上出色。枫露茶可能是秋天清晨采摘的叶子制成的茶。
(4)、杏仁茶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元宵节,众人玩至深夜,贾母不想吃鸭子肉粥而想吃点清淡的,凤姐忙说:“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忙又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
贾母深知养生之道,知道油腻和过甜食物会伤害内脏,影响消化,最后选择了清淡的杏仁茶。
人们对名医大家冠以杏林高手的雅称,语出三国。杏仁茶可止咳平喘,适用于风寒咳嗽等,常服有妨癌,抗癌的作用。
(5)、面茶
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四回提到面茶。一次是尤氏到李纨屋里去,李纨吩咐人把姨娘家送来的茶面子冲了喝。
还有一次是贾政要宝玉去寻秋赏桂,清早在上屋里等他吃面茶,冲面茶的叫茶面子。
二、养生小常识
春季:天气乍暖还寒,以饮用香气浓郁的花茶为好,有利 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
夏季:气候炎热,适宜饮用绿茶。因绿茶性苦寒,可消暑
解热,又能促进口内生津,有利消化。
秋季:选用青茶最理想。青茶性味介于绿、红茶之间,不 寒不热,既能消除体内余热,又能恢复津液。也可用绿、红茶混合在一起饮用,取其两种功效。
冬季:则应选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为好,以利蓄养人体阳气。 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还有助消化、去油腻的作用。
三、饮茶的禁忌
不要在饭后立即喝茶,吃完饭后倘若立即喝茶,会延长食 物的消化时间,增加胃的负担。长期下去会使胃受到损害。 贫血病人不要饮茶。贫血大多是由于人体缺铁,饮茶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使贫血病情加重。 不要喝浓茶来解酒。饭前和睡前不要饮茶。睡前饮茶,会使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难以入眠。
四、饮茶中的民俗
中国人在长期的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也展示了这种传统的风俗习惯。
(1)、以茶祭祀
以茶祭祀最晚出现在魏晋南北朝。南齐武帝萧颐临终前下了一道遗诏:“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果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红楼梦中以茶祭祀的描写: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王熙
凤分派仆役时说:“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俩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茶供饭,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想干。” 第五十三回,贾府过年,全族人开祠堂“祭宗祠”,祭祖时用到了茶:“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
第五十八回,藕官在大观园烧纸钱,宝玉让芳官转告藕官:“以后断不可烧纸钱,随便有清茶便供一盅茶。”
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祭文中写道:“谨以群芳之...枫露之茗…“。读毕,遂焚帛奠茗。看来古人将茶看作一种名贵,纯洁的祭品。
(2)、茶与婚嫁
茶与婚嫁密切相关的风俗是从唐朝开始的。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其嫁妆中就有大量茶叶。《金瓶梅》中有多处写道受聘茶礼。
红楼梦中有俩处讲到了茶与婚嫁的民俗。第十五回,宝玉,要吃智能的茶。这话分明有弦外之音,意指秦钟与智能的儿女私情。
第二十五回,林黛玉吃了王熙凤送去的茶叶,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所以民间把定婚称“茶定”,送婚嫁彩礼又叫“下茶礼”。新媳妇入门还要给男方的长辈奉茶。
(3)、敬茶与逐客
客来敬茶是中国人待客的传统礼仪。
红楼梦中写道五次:第一回,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三回,林黛玉到王夫人房内,丫鬟忙捧上茶来。第十三回,太监戴权到贾府上祭,贾珍“让座逗蜂轩献茶”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大典,“茶已三献,贾妃降座”第三十三回,贾政接待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
在封建社会官场上,下级到上司处拜会,侍从会献茶。此茶只有刚开始时可以礼仪性的呷一口。在后面的谈话中如果上司突然端起茶盅,口称:“请”或唤仆人上茶,这便是逐客令,客人应知趣的告辞,不可逗留。
(4)、品茶与饮茶
第四十一回,妙玉对品茶的品字作了最确切的注释。妙玉对宝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了什么”。
第三回写道,林如海教导黛玉为了惜福养生,不伤脾胃,饭后应停食一段时间再饮茶,贾府则是饭后先用茶漱口,去除酒饭之余杂味,盥手毕,静下心来再吃茶,这是真正的品茶了
来了客人斟茶时切不可斟满,只可斟大半杯。民间有“七茶八饭十分酒”之说,茶满,饭满都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5)、年茶
过年的时候,约亲朋好友团聚,围坐在一起,以茶为饮,配以茶点,果品,以聊家常,叙友情为主,一般茶后配以小宴,也可不宴。
现代社会,一般宴前总有茶。宴会前要上茶,又称茶宴或先茶后酒,尤其是女眷的家宴小集。
(6)、茶诗与茶联
茶也是文人墨客写诗填词的重要话题之一。尤其是唐代中期后,饮茶风气渐盛,茶诗就更多了。唐代的白居易写了五十多首茶诗;宋代的苏东坡写了数十首诗;黄庭坚写了上百首茶诗;南宋时陆游写了三百多首茶诗;。清代的乾隆也有数百首茶诗
红楼梦中的茶诗。第二回回前诗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废,须问旁观冷眼人第十七回,宝玉随游大观园,题潇湘馆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第二十三回,宝玉的《夏夜即事》写道: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秋夜即事》写道:“静夜不眠因酒醒,程艳重拨索烹茶”
(7)、茶的谚语
清茶一杯,亲密无间。
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头苦二甜三回味。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萝卜就热茶,闲得大夫腿发麻。
范文二:_红楼梦_与中国文化
第21卷第1期 温 州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08年1月 Vol 21, No 1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Jan, 2008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王 蒙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原部长,当代著名作家、学者)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另外还有一部《红楼梦》。那么,什么叫《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呢?我今天着重谈的是《红楼梦》里面所表达出来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方式、一些中国人的人生命题。因为《红楼梦》不是一篇论文,它要想谈什么问题我不能说用三个大问题、六个小问题、十二个子问题,不能这样写。我们就是从这里面寻找那些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分析、值得我们咀嚼的这样一些人生命题。
第一个问题我想谈一下《红楼梦》的家国之思与兴亡之叹。家国之思、兴亡之叹,这是中国特色,中国人谈到国的时候,都是联想到家。我们现在讲国家,既指国也是指家。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说“保家卫国”,也是家和国,所以儒家的士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把家治理好了,就是你把国家治理好的缩影。过去我们更多地说家国,现在我们说是国家,我们把家看成国的缩影,这是中国的观念,跟外国不一样。外国“家”就是“家”,“国”就是“国”,“家”是family,“国”,英语里有三个词都可以翻译成国家,一个state,主要指的是政体和政权,一个country,指的是领土,一个nation,指的是民族、人群,但是都和family没有关系。中国不管什么时候“家”与“国”都有关系。中国对“国”的理解就是一个大家庭,很久以来中国认为“国”就是一个大家庭。中国的“家”,我指的是旧社会,“五四”以前也是非常大的家庭,依靠人们所希望的“四世同堂”、“五世齐昌”维系在一起。把这个家维系在一起的是什么呢?一靠血缘关系,二靠尊卑秩序、尊老爱幼。中国的家,从它的正面来说它真是尊老的爱幼的,充满人情,充满情感,所以不管走到哪儿都是家最好,中国人的家的观念非常地重。当然,家里头还有小的分化,也有一些表面上的尊老爱幼、孝悌忠信,旁边还有私利,还有勾心斗角,正像《红楼梦》所描写的那样。那么家里面除了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另外还有几层关系,就是一个家里有主奴关系。在《红楼梦》里面,主奴有别,主就是贾家、王家、史家、薛家几乎是屈指可数的这么一些人,还有嫁到他们家的比如说尤氏;另外还有大量的奴隶,老的有焦大,男的有兴儿,女奴就更多。光贾宝玉身边就那么多,袭人、晴雯、麝月,贾母那边有鸳鸯……主奴的关系它也有两面,一面我们可以说是阶级斗争的关系,主人对奴才的控制、压迫、主宰,甚至于要奴才的命,在《红楼梦》当中屡屡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它也有另一面,就是奴才的思想受到控制,也由于实际的生活水准,她不想回自己的家,不想得到自由,她想得到的是在贾府内部相对好一点的生活。《红楼梦》有几次描写贾宝玉到袭人家里去,描写贾宝玉到晴雯家里去,那种描写感觉到你
2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21卷第1期 到普通人家里去就像下了地狱一样,房子不像房子,茶碗不像茶碗,缺了口子肮脏的样子,茶水也不是茶水,茶水发红(质量非常低劣的表现),而且普通老百姓家的人物都粗俗、卑下,所以它也有某种力量凝聚这些奴才。这个家里头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物,我指的是半奴半主的人物——姨娘、妾,在过去的家里面仍然处于奴才的地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奶。所以也有些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比较激烈批评态度的人,他们认为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是姨娘文化:姨娘文化是一种奴才文化,是一种卑下的文化,是一种没有尊严、没有原则的文化,往往又是一种争风吃醋的、加害于同类的文化。那么《红楼梦》除了姨娘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完全不相同的人,那就是寡妇。因为旧中国,这个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讲守寡。那么寡妇在《红楼梦》里算是相当美好的写法,写贾宝玉的嫂子李纨。李纨呢,她并没有痛苦,别人对她也没有什么批评,因为她已经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对一切已经冷淡了。而这家呢,它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仅仅是尊卑长幼、兄弟姊妹、男女的勾心斗角、主人对奴才有好有赖,更重要的是家国之思。思什么呢?就是思这个家已经没有前途了,这个家也正在酝酿着它的衰亡和没落,充满着悲凉。为什么会充满着悲凉呢?书从一上来就不断地说,外面看着还可以,里面已经渐渐地空了,已经寅吃卯粮了,花的钱像流水一样,但是花得越来越多,进项越来越少,而且长期寄生的生活,使《红楼梦》里边荣国府,特别是宁国府(的人)是一群废物,一群寄生虫在那里生活。他们只知道穷奢极欲、吃喝玩乐、养尊处优,而没有任何人在那里考虑生计;只考虑自己的利欲,支出祖上的积蓄,而没有考虑要有自己的积累,自己的贡献,没有这样的人。
所以通过写一个家庭呢,我们也看出来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既是政治的概念,也是社会的概念,也是历史的概念,以至于它也是文学的概念。什么概念呢?那就是兴亡,还可以说盛衰,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有过那么多的改朝换代,有过那么多的战乱,有过那么多的天灾人祸,人们从历史上已经看惯了一个朝代兴起来了,一个朝代灭亡了,一个家族兴旺起来了,在兴旺的时候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红红火火、赫赫扬扬,非常地辉煌,非常地火热。而一旦衰败起来,稀里哗啦地就完蛋了。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贵族,这样的个人,这样的派别,这样的势力,直到这样的朝代,都是一样的。如果说皇帝厉害,谁比得过秦始皇啊?!那秦始皇的兴,秦始皇的盛,何等的威武显赫,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而秦朝却比任何一个朝代衰亡得快,来得惨,来得可悲。所以中国人自古即研究了这个,对这个特别地敏感。
而《红楼梦》里虽然写的是一个家庭,但是让你感觉到那些表面上非常辉煌的东西,它可能包含着某种衰落的危险,这是非常令人深思的。还有许多这样的话,比如说“大有大的难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如说“外面的还可以,里子里却是空的”,这些东西都给人叹息的感觉。有些人还把它概括为最代表我们中国人观点的一句话: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秦可卿死前托梦给王熙凤,说我们家赫赫扬扬,已近百载,快到树倒猢狲散的时候了。给人以悲观宿命的感觉,让人觉得都是这个命,胜利的太多就会开始失败,太阔了就要穷了,你的权势太大了也就快要被推翻了。《红楼梦》尽管写的是一个家庭,而且这个家庭和实际的存在并不一致,它也没告诉你宁国府、荣国府在什么地方,但是让你感觉到它的家国之思、兴亡之叹,可以说是感动到人的骨子里了,你看着《红楼梦》,就好像听到作者的一声又一声深长的叹息。
第二我要说的是富贵之花、享乐之福。《红楼梦》里写到了这样一批幸运者、统治者、贵族、封建社会上层的富贵之花、享乐之福。这些在中国的小说里面,很少有小说能写得这么的细致,写得这么的具体,这么生动,而且相对比较真实。因为我们没有这种经验,在旧社会,在清朝,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而且是曾经有权有势的,家底子很大的这样的一个贵族,当时是怎么样生
王蒙:《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3活的,怎样行事的,我们不知道,可是《红楼梦》里面写得很多。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四个字,在旧的戏曲里面讲得很多的,就叫富贵荣华。“富”指的是财富之多,“贵”就不光是指财富了,“贵”还有社会地位之高。那么“荣华”呢,那很多是精神上的一种感受:华丽、华彩、华贵。《红楼梦》非常集中地描写了这种荣华富贵,比如说吃东西,过节,过生日,都吃哪些东西呢?吃的东西有些我们看了以后觉得匪夷所思,看了以后甚至发晕。比如说刘姥姥,吃了一块东西,说“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好吃的啊”?回答说是茄子,刘姥姥说不要骗我了,我乡下人没见过茄子吗?茄子是什么味儿我还不知道吗?王熙凤告诉她这个茄子是怎么烹制的,刘姥姥一边听一边念着佛:“哟,我的佛啊……”做一个茄子光用鸡作配料就用了十来只,这叫什么茄子?
他们的居住,修建的大观园,那种园林,那种山水,里面讲究了,很多园林的一些规矩,包括每个人住的地方,潇湘馆里有很多的竹子,蘅芜苑有很多阔叶植物,什么地方有水,什么地方有亭子,什么地方有桥,什么地方有路,什么地方有假山石,这个风光也让他们享受尽了。你看了这个大观园会给你一个感觉,如果把这个大观园都给了你,你就什么活都不想干了,也不用上学了,也不用去经商了,就每天在大观园里头自我陶醉,自我享受吧,这一生也不白走这一趟了。
而且《红楼梦》里头有两个大事件,极尽荣华富贵。一个事件本来还是丧事,就是秦可卿之死,但是你们看秦可卿之死的那个排场啊!为了让秦可卿的丧事办得风光一些,先让秦可卿的丈夫捐一个官职,捐一个级别,有了官职和级别,这个丧事的档次就可以上去了,然后还有多少的僧侣、道士,有念经的,有哭的,有代替主人来哭的,有路祭的,有更高级别的北静王前来祭奠。一个丧事就这么豪华,让你感觉简直不是在办丧事,和搞大游行差不多,像搞庆典,那是在炫耀,炫耀自己的地位、财富、周全、体面。
另一件事就更大了,就是元妃省亲。贾政的大女儿嫁给皇上到宫里去当个贵妃,皇帝允许那些妃妾回家探亲。那种场面,大太监、小太监、二太监、三太监,就是光那满街的太监,你就觉得那谱、那场面、那个威风啊!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采取临时管制,其他车马人一律不得通行。贵妃快来了,说话声音都小小的,不敢大声说话。
写的那个荣华,那个富贵,一方面要有一些荣华富贵的条件,另一方面这些人也还有一种享乐的欲望,无限地享乐的欲望,其中尤其以贾母为代表。贾母是一个最会享乐的人,你看当刘姥姥向贾母做一些恭维“老寿星啊,你有福啊,你的福真大啊”等等这些的时候,贾母说:我有什么福啊,我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请大家注意,一个像贾母这样的人,在她说她自己是“老废物”的时候,也是自我感觉最良好的时候,是最舒服的时候,也是自我感觉最得意的时候。“老废物”什么意思?就是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她操心,不需要她劳动,不需要她生气,不需要她计划,到了一个老人说自己是个老废物的时候,这是一个相当自信的时候。
他们的享乐还有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反映我们传统文化的落后性,就是他们的享乐一定包含什么呢?包含“不动”,就是“不动弹”,坐享其成,占据别人的劳动成果,而自己连举手之劳的事情都不做。你看外国的贵族,骑马啊,是不是?你看《战争与和平》里的瓦西里,老瓦西里,公爵还喜欢自己做木匠。很多欧美人喜欢做木匠,他们做木匠的目的只是为了玩,不是为了打个家具什么的去市场上去卖。我去过美国一个很有名的作家阿瑟?米勒的家,他家地下室全是木匠房,你到他的客厅里头,他就告诉你,这个板凳是他打出来的,那个桌子也是他打出来的。《红楼梦》里的这些人就是什么也不动,有时候我看这种人都有点发指。发指什么事情呢?我指的是一个秋天,林黛玉心情也不好,写了一些有关秋风秋雨的诗,这会儿贾宝玉来看她,看完她贾宝玉走了。贾宝玉去解手,结果一解手来了四五个人伺候,这个把衣服撩开,那个把衣服挡住,怕
4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21卷第1期 风吹到他,四五个人伺候,而且基本都是女性,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怎么可能尿得出来呢?但是他们就把这个当成了享受,当成一种幸福。
但是里面也有一些相对比较健康的,就是青春的欢乐,青春的享受。比如说,他们成立了诗社,一起吃螃蟹,这个有点南京这边的特色。一边吃螃蟹,一边作诗,而且讲螃蟹应该怎么吃。譬如说“芦雪亭联诗”,简直就是一次青年联欢节,诗歌节,初雪节。《红楼梦》本来是写贾府的衰落的,但是当《红楼梦》写到了贾府尚未衰落的时候的种种荣华富贵、吃喝玩乐、猜酒行令、说说笑笑,讲故事,讲笑话,我们生活里的一些东西在《红楼梦》里都能找到。写到这些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不管是曹雪芹还是读者,被它带到一个鲜花著锦、烈火烹油这样一种荣华富贵、享乐的场面。《红楼梦》表达的仍然是对荣华富贵的一种向往。
第三,《红楼梦》还写了人生之悲、情爱之苦。那么是不是每天享乐、吃喝玩乐呢?不是的,《红楼梦》恰恰相反,尤其是它的两个主要人物,最动人,也是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贾宝玉,一个是林黛玉。他们对人生之悲、情爱之苦这种体会让人们看到另一面,让人感觉受不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红楼梦》里面都很年轻,林黛玉刚出现的时候有人说9岁,有人说10岁,也有人说11岁,《红楼梦》结束的时候林黛玉也就是14岁,贾宝玉也就是16岁、17岁左右,很年轻,但是他们对生命都有一种短促感,一种荒谬感,有一种空虚感。
其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写贾宝玉在大观园里面,树上栖息的鸟在叫,贾宝玉就想:这只鸟现在在这棵树上叫(我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杏树吧),转眼间这些杏花就会脱落了,落了后就结上了杏子,然后第二年再开出了杏花,但已经不是今年的这个花了,今年的花已经灭亡了,那么第二年也可能还有一两只鸟到这个树上来,但你也弄不清楚还是不是今年的这只鸟,如果是今年的这只鸟,那它已经老了,如果不是,那它很可能已经死了。就是万事无常,生命之无常啊。他感到非常的悲哀,他甚至哭,掉眼泪了,自己傻乎乎地在那儿自悲自叹。
那么林黛玉这种对生命悲观的感受,大大超过了贾宝玉,而且超过了一切。林黛玉的那首著名的《葬花吟》表达的就是这个心情:生命是短促的,青春是短促的,时光是不再的,一切都会灭亡,一切都会离开我们。“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里相当刺激,而且相当的奇特,如果她说是年龄再大一点,或者在医院里检查出得了个白血病,她产生这么个悲观的想法,感觉生命即将离自己而去,人间即将离我而去,那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要是十二三岁,或十三四岁就老琢磨我也快老了,也快要死了,我将来死了后骨灰也就只有那么大一瓶就不十分正常了。因为这个对生命有所感触,有所感慨啊,这本身并不奇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也是一种感慨,光阴如水不断地逝去,就是说在这个短暂的生命中,你要追求真理,你追求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追求这个价值,维护这个价值,死就死了,我懂得了真理,可以死了,心里也塌实了。
曹操的诗也是这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写的是何等的悲哀。但是曹操并没有灰心失望,相反到最后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间短促,生命短促,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好男儿要有所作为,不能让一生白白地过去了。但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的痛苦就在于他们对人生的悲哀的这种体验,他们抓住了一条,就是爱情,因为贾宝玉本来就不相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他也不相信仁义道德、礼义廉耻这一套,他不相信,唯一能给他们孤独的生命,给他们短促的生命以温暖、以慰藉的就是爱情。尤其是林黛玉,对爱情的想法就是以身相许,没有爱情林黛玉还不如去死,她的一生也是这么度过的。而在那种社会情况下,爱情带来的只有痛苦,很少有快乐。贾宝玉和林黛玉有几次快乐地在一起唱卡
王蒙:《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5拉ok?或者是在跳舞?或者是在一起骂骂领导?没有。他们只有痛苦,只有悲凉,只有怀疑,你怀疑我,我怀疑你,不能说破,不能说明,也不知道他们的家长最后会做怎样的主,有情人终未成眷属。其他的那些人的情爱,哪怕没有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么忠诚,这么一种知己的性质,而更多的是一种欲望,这些欲望带来的也都是痛苦。
现在回过头来说,只有断了情爱之念的人才能不受情爱之苦,比如说李纨,因为贾珠已死,她在守寡,等于在精神上、在情感上、在欲望上先实行自杀,基本上自杀得差不多了,这人70%已灭了,还剩30%吃喝、说话,行尸走肉了。
这方面《红楼梦》写得太惊人。当然,有这种思想,有这种问题的人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不在少数。王国维解释《红楼梦》,他用叔本华的欲望说,他说《红楼梦》表达的是种欲望的痛苦,因为人活着就有欲望,有欲望就希望得到满足,很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得到了满足又会有新的欲望,新的欲望又要求新的满足,因此人生只剩下了痛苦,这也是一种解释的方法。
第四,我想谈一下《红楼梦》所表达的好了之辩、色空之悟。《红楼梦》里面有一段很有名的《好了歌》,那个中心的意思是说世界上你看所有的好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你只有把所有的好全都结束了,所有的好都看穿了,不追求这些好,你就了了;了了,就是你的灾难、你的痛苦就可以结束了。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你把所有的情爱、所有的欲望、所有的梦想全都了掉,你也就好了。所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和“好变成了,了变成好”同样的一个问题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本来是从佛家,是唐玄奘翻译《波罗密多心经》过来的,叫“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各种各样的实有,五颜六色,红尘世界,花花世界,但是和空无异,是没有差别的。而空呢?它和大千世界也是没有差别的,然而接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更进一步增加了其中的思辩性。
它里头有一个故事,其实和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有类似的东西,而且应该说这个故事本身也不高明,但是它表达了那种思想。贾府有一个叫贾天祥的,对王熙凤感兴趣,对王熙凤有非分之想,结果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想办法害他。这也是种变态心理,因为一个人对你有所兴趣,你躲开他也就算了,他闹得厉害点最多把他作为性骚扰,起诉也就行了,而王熙凤却害他,非要人家的命不可,这是个变态的心理。
跛足道人送贾天祥即贾瑞一面镜子,从这个镜子的正面看是美人,背面看是骷髅,多看背面不看正面,你的病就好了。贾天祥他有好奇心,反过来一看,正面是王熙凤,结果他就死掉了。
中国的文化有两方面,中国文化为什么虽然屡屡亮起红灯,亮起黄灯,但是至今长盛不衰?中国的文化不是一条道,不是一条直线,而往往是一种兼容并存。比如刚才讲到的修齐治平,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要治国安邦,要辅佐明主,要建功立业,很大一部分从孔子到孟子那里都是这样的。但是另外还有一部分,它只是想解脱,啸傲江湖,讲与世无争,讲老死于山林之中,退而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它有这层意思。这也是一种境界,尤其当你修齐治平、治国安邦、建功立业的梦想不能实现的时候,那么你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士人,知识分子,你怎么办呢?是不是自杀?跳海?或者发神经病?闹成一个精神分裂?这都是不可取的。可取的是你要看开一切。《儒林外史》里头最后把价值归结到什么地方呢?琴棋书画。一个读书人的最高的价值是琴棋书画。
然后佛学来了以后呢?佛学本来是一种很坚定的信仰,但是佛学传到中国以后淡化了信仰主义的强度。讲佛经的故事很激烈的,很煽情的。讲到佛祖以身饲虎,说佛祖到了一个林子里,看到一只老虎,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吃东西了,非常的饥饿,已经不能动了,气儿都快断了。佛祖很
6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21卷第1期 可怜它,于是佛祖就把自己送给老虎了:“请吃吧,你太饿了,愿我能够帮助你解除饥饿。”这是一种很激烈的行为,是很煽情的一种行为。
但到了中国,尤其到了禅宗那里,很少有这种教导,包括我们中国那些著名的高僧,也没有这种记录,把自己切成块当饲料喂给狼吃啊!中国文化要求的是解脱,解脱的目的就是好变成了,了变成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这个解脱有很大的一个限制性,这个色即是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它是“空”,空即是色是在什么条件下它是“色”?“好”和“了”也都是这样。比如说这镜子里头,比如说风月宝鉴,正面看是个美人,背面是一个骷髅,告诉你美人都是骷髅。你如果说这一百年以后,不用说鄙人了,在座的各位都变成骷髅了,但现在咱们不是骷髅,绝对不是骷髅,现在绝不是个骷髅在这里给大家讲。如果你们现在思想很超前,认识很透,这不就是一个骷髅吗?那怎么行呢?是不是?你怀抱着一个美人和怀抱着一个骷髅,这感觉是绝对不相同的,是不是?所以就有我所说的那个现象。
在《红楼梦》里它不断地告诉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但是它写一些具体的场合,荣华富贵,吃喝玩乐,爱爱仇仇,说说笑笑,行酒作乐,喝酒,猜酒令,还有说相声,觉得它是很有吸引力的。你甚至觉得不管曹雪芹在他晚年衣食无着,达不到温饱的程度,但是他回想起当年快乐的生活,还是会压抑不住得意,压抑不住炫耀。
第五,吉凶之异、宿命之威。《红楼梦》给人一种感觉,也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你是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的,说变就变。比如说金钏,她是王夫人面前的丫环,伺候王夫人睡觉,给王夫人敲腿,王夫人虽然眼睛闭着像是睡着了,这些都是剥削阶级的坏毛病,他睡着了还要占有一个奴隶,还要剥削劳动人民的劳动力。贾宝玉跑到那里没事骚扰,去捣乱,然后金钏说了一句话:你不要到我这儿来捣乱,我给你出个法子,你到谁谁谁那儿去,去看彩云和环哥他们在干什么。金钏说这个话的时候,王夫人她没有睡着,听到金钏说这话,噌地转过身来就是一个嘴巴,就认为金钏对贾宝玉进行了精神污染,立即宣布将金钏开除宅籍,把金钏轰出去,叫其家人领走,结果是金钏就跳井而亡。
一个人由活到死就这么方便?就像不值得一提一样,跟打死一只苍蝇差不多,本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只是个笑话,就把一个人给整死了,然后因为这个事情贾宝玉还挨了一顿打,差点没把贾宝玉活活打死……
贾政在外面做官,做得也不好。回家了,一回家那贾宝玉就非常紧张,因为他天天在家吃喝玩乐,给他留的家庭作业他一件也没有做,赶紧就开始写小楷,而且林黛玉也帮着他写,帮着他造假。贾宝玉每天晚上在那儿恶补,在那儿写小楷,那些服务员没有一个敢睡觉的,大丫头在旁边侍候着,小丫头在外边。有一个丫头就坐在那里打盹,“嘭——”脑袋就磕在了墙上,贾宝玉说不好,有人从墙上跳下来了,借着机会就折腾。折腾半天,晴雯给出主意,就说宝玉受惊了,受惊了所以小楷写不下去了。结果没有想到这是晴雯编的一段瞎话,这个瞎话一直到最后她自己也讲不清,到最后引起搜查大观园。而搜检大观园的结果,第一个被驱逐的就是晴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读了就会觉得人的命运完全不可以掌握,谁也不知道早晨你还是好好的,晚上你还是不是能保持完整;早晨他还是你的朋友,他晚上是不是已经被开除宅籍,驱逐出境了。《红楼梦》里写到很多这样的事情,表达了中国人对命运的无奈,而且对命运戏剧性变化的恐惧感。
第六,说一下《红楼梦》里的用藏之惑、邪正之分。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应不应该为社会所用,为朝廷所用?《红楼梦》里面分两大派,一派包括贾政,包括薛宝钗,他们都劝贾宝玉要好好读书,要经世济用,将来要谋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为家里争得荣誉,争得财富。另外
王蒙:《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7一派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管他呢,反正再没有吃的也少不了咱们的,再没有穿的也少不了咱们的,相反地,你们那些蝇营狗苟,谋取功名那才是最下贱的、最虚伪的、最肮脏的。凡是劝贾宝玉上进的,贾宝玉都称之为禄蠧,就是光拿俸禄的虫子,蛀虫,专等着吃国家的俸禄。
贾宝玉还有些非常精彩的批判,因为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提倡“文死谏,武死战”。文官要敢于说真话,敢于向皇帝提意见,为提意见丢脑袋也在所不惜。武官要勇于在作战中牺牲自己,马革裹尸,一腔热血要贡献给朝廷。大家都这么想,但是贾宝玉偏偏不这么想,进行批判。他说“文死谏”,你光为了自己拼得了一个忠臣的名声,你把皇上陷于何处了?你如果死谏,那不是证明皇上是昏君吗?那不是说皇上听不进意见吗?“武死战”呢,朝廷养着这么多的武官,这么多的军队,是为了保卫皇上,不是让你去死的,一打仗所有的武官都死了,那谁来保卫皇上?这个贾宝玉也很能辩论,而且他这个辩论还给我一个感觉,以极左的方式来批判左。你不是对皇上忠吗?我嘛事不管我才忠,你到处提意见,那不是找乱子吗?你自己死了倒好还让皇上生气!这书里贾宝玉口头上说了一大堆,我辜负了天恩祖德,我是不肖之子,可是另一面具体写到的呢,你又觉得确实他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别的前途。而且不光是贾宝玉没有选择,没有这种愿意为朝廷所用,为社会所用的想法,《红楼梦》里除了贾政没有一个人那样,而贾政又纯粹是一个不懂人情、不懂世故的,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的人,是一个绝对无用之人。
这个用藏之辩也是中国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读书人、许许多多的文人在那儿说个不停的话题。李白也面临这个问题。李白的诗里也有这种自相矛盾:一方面他说是“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另一面也要寻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诗里也有这种自相矛盾,世世代代都是这样。
第七,我想谈一下《红楼梦》里的词字之谜、诗文之丽。《红楼梦》在应用汉字进行文学创作上达到了极致,它把汉字的表音、表形、表意都用到了极致。《红楼梦》提供的信息丰富,除了表面上叙述的故事以外,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好像还含着谜语,包含着一个没有完全告诉你的东西。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名字——甄士隐,把真事隐去;贾雨村就是假语谶言;贾宝玉的四个姊妹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放在一起就是“原应叹息”……所以甚至让有些人光去研究《红楼梦》的这些字了。
《红楼梦》词字之谜带给我们读者极大的欢乐,谁叫我们是中国人呢?再一个就是诗文之美,中国自古以来,小说戏曲属于俗文学,诗歌散文属于纯文学,所以我觉得曹雪芹生怕别人以为他是个俗人,所以本来是写小说,后来不断地写诗,写文章。而诗文中显示了人的风格,显示了人的才智,也显示了人的情调。贾宝玉很任性,薛蟠也很任性,如果说到任性和个人的欲望,他们没有特别大的区别。贾宝玉也是对所有漂亮的女孩一概感兴趣,薛蟠也一样。但是他们的一大不同就是他们的诗文不同。贾宝玉的诗文写出来,他在语言文字上大大美化了自己的生活,而薛蟠的诗属于恶搞的性质,这证明诗文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学有好多理工科学院,希望我们所有的理工科的同学也多学学诗文,至少可以美化我们自己的形象,使我们的境界、我们的生活变得高一点。
(编辑:饶道庆)
范文三:红楼梦与酒文化
万艳同悲——红楼梦与酒文化
酒文化早于儒、道、释诸家文化,以自觉或自在的方式,作用于社会,摇漾着人的性灵,作为人学的文学,无不受着酒文化的影响。曹雪芹能忍耐“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的贫困,却受不了酒渴如狂的折磨,或乞或赊或佩刀质酒,有了酒才能击石作歌,才能用山泉润笔为石兄作传,给闺阁著书。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当然是作者和脂砚斋对天下女儿们命运的总括,同时也是贯串全书的精华。前八十回对酒的描述有61次,短的几句话,长的横跨五回,人物心灵的展示、人际关系、关目演变、礼仪、伦理、思维方式、习俗等,无不在杯盘左右洋溢尽致。可以说没有酒便没有《红楼梦》。后四十回提到酒有15次,但常常是刚一提到便嘎然而止,或者反映出与前八十回截然不同的伦理观念。前后对照,后者显然见绌。 《红楼梦》中各种人物无不在酒力驱使下返真。曹雪芹能绝妙地刻画出他们酒后性情的摇漾,行动的无形,言语的失控,反映出人的本性。在情和欲、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矛盾中,展示了“末世”的必然悲剧。
宝玉与“酒” (2914字节 0票 22点击) 林俜 2001/01/02 08:39宝玉与“酒”
如果说宝玉在平时对有些事物还有所顾及的话,那么在酒的面前,他的痴狂则信马由缰。黛玉无疑是他心目中的绝对女性,情之所致,无以伦比,但为什么偏偏要“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呢?对林妹妹的誓言难道是谎言吗?这是因为酒使宝玉的性意识觉醒。可卿、袭人、秦钟的事,来源于警幻的秘授,是宝玉鸿蒙未启时之所为,而对宝姐姐的倾心,则是性意识的自觉。这种自觉的先导是就是酒。这种自觉对宝玉来说是一种进步,至少是与婚姻联系起来考虑的,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初试”。
宝钗进府之后,增加了矛盾,黛玉的痛苦难以言传。薛蟠生日,这似乎与钗黛无关,但这件事对宝玉来说非同小可。宝玉第一次和冯紫英、蒋玉函这样的男人畅饮,第一次听到薛蟠、云儿那种“女儿喜”“女儿悲”的酒令,第一次体察到妓女佐酒的情态,也是第一次看到了象云儿这样的妓女用什么方式疼人。席上,宝玉的酒令比别人文雅些,但在全部《红楼梦》里,宝玉开口唱曲儿只有这一次,而曲文本身也与他的诗迥乎不同,表现的是一种欲望,而不是隐情。这种本性的欲醒是趁着酒兴抒发出来的。性情的摇漾,才使宝玉敢于和蒋玉函结为至交,才使宝玉酒醒之后陷于情与欲的矛盾之中。他一面对黛玉发誓“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一面转过脸来就被宝钗的肉体美惊呆了:
宝玉笑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呢?”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下来。宝钗原生得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膀子若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我没福。”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钗形容,只见面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就) 呆了。
男性的初步性感受是通过视觉,宝玉的欲望在“非礼勿视”的家庭中显然是大胆妄为的,同样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而这是在酒的催化下产生的。
康德说:“在目的王国里,一切或者有价值,或者有尊严。有价值的东西,能够作为某些东西的等价物而代替它。相反,超过一切价值的宝贵的东西,因之也不承认任何等价物的
东西,就是有尊严的东西。”黛玉的“情”对宝玉的“欲”是一种约束与压抑,最初宝玉认为鱼与熊掌都好,甚至感到宝钗比黛玉更美。宝玉也领会到宝钗的体贴贤惠。也有过各种试探与感情上的纠葛。但紫鹃的一句玩笑,使他知道了林妹妹就是他的生命。心灵的默契是一种尊严,性意识的觉醒,不过是一种价值。宝玉做为一个男人,最终摆脱不了欲望。尽管他似乎都想清楚了,但一见到“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签子时,那种无来由、无目的冲动又使他痴呆了。但他毕竟用据有尊严的爱情制导了天然的欲望。在情与欲的矛盾中,宝玉是美的。尊严是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代替的。酒引起情欲,情欲又受制于爱情,这便是宝玉与酒的一种特殊关系。
“酒是色之媒”如果有普遍意义的话,对宝玉来说却是极个别的事。“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与其说是女儿们给宝玉过生日,倒不如说是宝玉情愿为丫环、戏子们所驱使. 历史上男人饮酒要女人来“佐酒”,而在《红楼梦》中,宝玉倒情愿为女儿们佐酒。在两千多年的男权社会里,人们以为“酒为色之媒”,而却宝玉却用他的心净化了女性与酒的关系。这在酒文化发展中,也是新的突破。宝玉痴情、雅欲,对姊妹、丫环、戏子的赤诚之心,给了她们欢愉,启发了她们的灵性,升华了他们的灵秀之气。这就使客观环境更容不下她们,而她们也愈不能向客观环境妥协,或速死,或出家,她们的悲剧便铸就了。
黛玉与“合欢酒” (3752字节 1票 28点击) 林俜 2001/01/02 08:40黛玉与“合欢酒” 人们只注意到黛玉为诗魔所缠,而忽视了她被酒鬼所绕。只注意到她的孤高,而忽视她的性欲。
有“每日家,情思昏昏”的情态,才有“无赖诗魔昏晓侵”的灵感,才有“良辰美景奈何天”的酒令。做为诗人她孤高,做为少女她情思昏昏。与宝玉的爱恋中,言语不许有一句唐突,不但孤高,而且近于圣洁。但她允许“耳鬓厮磨”,走路要宝玉拉起手,流泪要宝玉拭去,被子要宝玉给她掖,早上要宝玉拉她起来??。她也经常主动的以类似的方式接触宝玉。女性初步性感受是通过触觉。黛玉和宝玉一起长大,她习惯了与宝玉的这类接触,时时不可缺少这种感受。这种感受只能她独占,不能他给别人,特别防范着宝钗,而宝钗庄重,从不与宝兄弟“耳磨鬓厮”。
黛玉、宝钗、宝玉三个人的微妙心理,在饮酒时便都不能遏制了。第八回三个人在薛姨妈处喝酒。宝钗软语温存地说着冷酒与热酒的优劣,表达了对宝兄弟的入微体贴,宝玉唯命是听。黛玉情海里哪容得下这一粒沙子,于是借雪雁奚落了宝玉,并与薛姨妈的对话中旁敲了宝钗的“轻狂”,宝玉对姐姐妹妹不同方式的爱都需要,所以三杯后,“心甜意洽”。热酒穿肠,三个人的心都表白了,但唯一不能满足的还是黛玉,所以她“一面悄悄的推宝玉,”“一面咕哝说:‘??咱们只管乐咱们的!’”,吃了酒,黛玉才能主动地去推,不推这一下子是不能了结的。吃了酒,黛玉对爱情的独占性与排他性才会表露无余。从今以后,只要宝玉吃暖酒,黛玉必定要发疯。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元霄夜,“宝玉便要了一壶暖酒”“一一按次斟上了。”“到黛玉前,偏她不饮,拿起酒怀,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着说:‘多谢’。”那么大的场面,有谁能注意到宝玉要的是冷酒还热酒,有哪个小姐敢在全族男女老少面前把自己的酒杯举到宝玉唇前?况且又时常饥笑别人轻狂!她发疯了。她笑着说“多谢”,可心在悲伤。若不是猴头凤姐点出冷酒,热酒的事,恐怕举家上下与千秋
万代的读者,都不解这一对情人,在这一杯酒上作的是什么文章。
黛玉本来就是真诚坦率的人,有了酒就更无所掩饰。人们只知湘云眠石,对黛玉的贪杯并没有注意到。不过,黛玉的嗜酒是有选择的,给宝钗过生日,错别人的光看戏吃酒,便不自在。宝玉“拍膝摇头”很快活,她便要“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如果是她满意的酒宴,虽不是海量,却有一种酒家大户的气魄。第三十八回写道:
黛玉放下鱼杆,走至座间,拿起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焦叶怀,丫头们看见,知她要饮酒,忙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己斟才有趣。”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忙接着道:“有烧酒。”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宝钗也走过来,另拿了一只杯来,也饮了一口放下。
斟自饮才有趣,这是酒魔才能体会到的,这时黛玉需要热热的烧酒,宝玉忙接道:“有烧酒。”实际上没有现成的烧酒,如果有就不必差人去烫了。宝玉说有,不但殷情而且大胆,是决定要把那合欢花浸的酒拿来给黛玉吃。黛玉明知是合欢花酒,而且是烧酒,但她欣然接受了,但只吃了一口。宝黛二人在这传怀接盏中了却了多少心思。这一切宝钗听见了看见了,“走过来,拿了另一怀子,也饮了一口放下。”看来,宝钗平时可以“浑然不觉。”在合欢花酒面前却是耳聪眼明,当仁不让,有你的,就得有我的,你饮一口,我也不多。在一壶合欢花酒面前,三个人的真情毕露,黛玉的矜持,宝钗的宽厚,都被坦诚的少女的心愿所人替。 这次合欢花酒是宝玉主动地表达心愿,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时,却是黛玉暗暗地为自己祈祝了。大家饮酒抽签,该黛玉抽签了,她默默地想道,“不知什么好的被我掣到方好。”黛玉心中的“好”自然是并蒂莲理之类。及抽到手中看时,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花,题着“风露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首是:“莫怨东风当自嗟’。”于是饮了酒。至此,人们都知道黛玉是芙蓉花,但并不知主何凶吉。宝玉曾作《芙蓉女儿诔》,黛玉与他共同切磋,黛玉笑道:“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何必如此分晰,也太生疏了。古人异姓陌路,尚可‘肥马轻裘,敝之无憾’。何况我们!”于是宝玉把原文中的四句改做:“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陡然变色。作为芙蓉花的黛玉,已预感到不幸的结局即将来临。黛玉借酒抒怀,时时为自己祈祝早结合欢莲理,而命运却给了她一纸和自己情人合写的《芙蓉女儿诔》,十二金钗中活着看到自己祭文的只有黛玉。
万艳同悲 (2890字节 0票 22点击) 林俜 2001/01/02 08:40万艳同悲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有15次宴会,其中有9次是以女性为核心的,除了宝玉之外,没有任何男人参加。还有五次是有女性参加的,只有一次,是男性的酗酒。在有女性参加的宴会里,曹雪芹以他游刃有余的笔触,告诉人们,女性的心灵是无限的“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在《红楼梦》里,酒对男性来说是色之媒,而对女性来说便是诗之媒,古代的诗仙斗酒才有诗百篇,而她们有半盏琼浆便神思飞逸了。曹植七步才能成诗,而她们在顾盼间便开口落墨了。如果曹子建也算才八斗的话,那潇湘妃子、枕霞旧友则一石有余。如果“吟成一句诗,拈断几根须。”也算美德的话,那这种苦吟的美德只钟情于香菱这样被同情的初学者。
这样说似乎过高地评价了曹雪芹的妇女观,其实曹夫子的发现不过只有一点,那就是这些女儿们的创作与功利无关。大观园这个女儿国里,这些不幸的灵魂才有了片刻的自由。史湘云虽然说过“经济仕途”。但她只觉得这是男人的事,是“爱哥哥”的事,而她自己则是满口温八叉、李逸仙,终日为艺术而艺术,“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做诗”,这是她的艺术实践。即便是宝钗,在写菊花诗时,也只饮了一口合欢酒,“便醮笔到墙上把头一个“忆菊”勾了,底下又赘一个‘蘅’字。”。这时的蘅芜君是个飘逸、倜傥的诗人,在酒与诗的领地时里,她也曾脱俗。所有女子里,黛玉的创作是有目的的,然而的她的目的不是玉堂金马登高第,而是要高山流水遇知音。她的诗,有时是和姊妹的游戏,但多数是为了拨动宝玉的心弦,所以她的诗,句奇韵险,后发夺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首首有警句,句句有余音。不但使闻者叫绝,作者也为之魂惊。这创作不是酒后的自愉,而是诗魂的惊颤。所以,《红楼梦》里没有写黛玉在提笔时的飘逸,也没有“割腥啖膻”的愉快,更不会有醉卧芍药的安宁。相反,她有时“陡然变色”。这种魂魄的振动,连宝玉也察觉不到,只在诗人的第二宇宙里激荡,只有女性才有共鸣。
在大观园里不但主子有片刻的自由,丫环戏子们也可以饮宴,她们虽然不能做诗,但都能饮酒。芳官一气能喝“二三斤好惠泉酒。”袭人晴雯“量也好”,“只是每日不好意思的”,但一有机会便“大家开斋”。是谁给她们这些不幸女子“开斋”的自由呢,当然是宝玉。宝玉抓紧主子们外去的空隙,自己的寿辰之日,偿了他平生的宿愿,日以继夜的宴饮,给千红万艳无比的欢乐,酒后的丫环戏子忘却了人间的烦恼,忘却了自已的身份,“没嘴葫芦”袭人竟唱起了小曲,芳官竟和宝玉一样梳妆,“面如满月犹白,眼似秋水还清”,群芳斟酒擎杯,端到宝玉唇边,让他一一吃过,“大家方团圆坐了”。宝玉给女儿们带来了片刻欢愉,而女儿们或用血泪或用生命报答这知遇之恩。
大观园以外的女性根本不会成为宴会的核心,她们只能佐酒。得不到宝玉的庇护,她们只能被凌辱。尤氏姐妹在酒宴间显示了不同的人格,然而她们都死了,一个死得屈辱,一个死得刚烈,但都是为了她们的所爱,所以人们对她们都是同情和赞美。
妓女云儿这样说:“女儿悲,将来终生依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做丫环戏子的,可能有片刻的琴瑟之乐;做妾的可能有一点“情郎不舍”的温暖,做主子的可能有诗有酒之愉,但只要是女儿,就都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
《红楼梦》展示给人们的不仅是爱情与婚姻的悲剧,而且是女性的悲剧。她们人性、才智、灵淑之气,不被理解,不被承认,必须遏杀。不为别的,只因为她们是女性。所以万艳同杯(悲)有普遍意义,但愿没有永恒的意义。
一、 洋洋大观的《红楼梦》对酒文化的描写占有相当的比重,散布在许多章节。
二、 《红楼梦》的第 5 回写了“万艳同杯”酒,其实这种酒是曹雪芹虚构的,社会上并不存在。“万艳同杯”与“万艳同悲”是谐音,表达了作者对女子薄命的深切同情,也是为《红楼梦》的主题服务的。
三、 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写了“屠苏酒”。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要合家饮用屠苏酒。《四民月令》记载:“元日饮屠苏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起”。这是因为“少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王安石的一首名诗《元日》是这样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史书上记载:屠苏是羽帐名,丰贵之家,正月眷属会羽帐之中,饮此酒以辟瘟疫邪气。它是古人预防疾病的一种措施。
四、 《红楼梦》第 17 、18回写了“金谷酒”,第 63 回写了“绍兴酒”,第 16 、62回写了“蕙泉酒”,第78回写了“桂花酒”,第 60 回写了“西洋葡萄酒”。第 38 回写了“烧酒”、“菊花酒”、“合欢花酒”等,种类颇多,且每一种酒都有独自的特点,在此不一一叙述。
五、 喝酒要有喝酒的场面和气氛,为烘托气氛,还要行酒令。《红楼梦》又为我们展示了有雅有俗、种类众多的酒令。如牙牌令、占花令、曲牌令、故事令、月字流觞令、击鼓传花令、击鼓催诗令以及射覆、拇战等等。《红楼梦》中的酒令新奇别致,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酒文化。
六、 曹雪芹还写了那个“钟鸣鼎食”之家的酒具,亦令人叹为观止。以其质料来分,有金质、银质、铜质、锡质、陶土、细瓷、竹木、兽角、玻璃、珐琅??至于形状,更是名目繁多,奇巧别致,不胜枚举。此外,曹雪芹还写了酒幌、酒肆、侑酒(酒妓)等,可以说是集酒文化之大成。
七、 酒喝多了就要醉,曹雪芹也在书中多处写了醉酒,但每一次醉酒的人物、场合都各不相同。他是将“醉”作为人物性格的一种展现,与人物刻画、故事情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于是那种“醉态”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
八、 如贾雨村刚在书中出现时,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他的醉,展示了他热衷于功名利禄的狂态。刘姥姥醉后的一言一行,又都与她居于穷乡僻壤的身份相符。她朴实而又近乎滑稽的一举一动,把她老于世故、善于博取他人欢心的性格刻画出来。尤三姐的醉其实是佯醉,她把“淫态”和“醉态”结合在一起,就连风月场上的老手贾珍兄弟也把酒给吓醒了。她在佯醉中的言行,也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奋力抗争的刚烈性格。史湘云的醉则具有一种美学价值。看她“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这便是第 62 回《憨香云醉眼芍药》中的描写。许多画家以此作丰富想象绘制出一个睡美人。有红学家评曰:“世间醉态种种,独湘云最美”。“看湘云醉卧青石,满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云笙月鼓而簇拥太真者”。
九、 曹雪芹真不愧是艺术大师,《红楼梦》一书所展示出来的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珍贵遗产。
从红楼梦中看中华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就有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北魏曹操在短歌行中就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历来文人多有借助酒来激发创作灵感,像李白斗酒诗百篇,还有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其中都有酒的作用。国人喝酒都要有个讲究,古来人爱行个酒令,或猜拳助兴。这在文学作品里,都有描述记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是醉翁亭记里对市井百姓喝酒时表现的描写。
达官贵人喝酒时应该是: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文人雅士喝酒时应该是: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轻吟胜管弦。总之喝酒时都要有助兴的,特别是诗仙李白,嗜酒如命,最后因醉酒坠江而亡。看看李白喝酒时的表现:‘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喝高兴了,不但要唱,还要又歌又舞。受历来文化的影响,红楼梦里少不了对喝酒的描写。猜拳、行令、吟诗、唱曲其中无论贾母丫鬟,还是戏子妓女。从击鼓传梅,到占花名都有非常精彩的描写,把中华酒文化渲染的淋漓尽致。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宝玉笑道: "听我说来:如此滥饮, 易醉而无味. 我先喝一大海, 发一新令, 有不遵者, 连罚十大海, 逐出席外与人斟酒." 冯紫英蒋玉菡等都道:"有理, 有理." 红楼梦二十八回
贾母先笑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薛姨妈等笑道:“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们如何会呢,安心要我们醉了。我们都多吃两杯就有了。”贾母笑道:“姨太太今儿也过谦起来,想是厌我老了。”薛姨妈笑道:“不是谦,只怕行不上来倒是笑话了。”王夫人忙笑道:“便说不上来,就便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觉去,还有谁笑话咱们不成。”薛姨妈点头笑道:“依令。老太太到底吃一杯令酒才是。”贾母笑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吃了一杯
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红楼梦四十回
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一巡,凤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禧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红楼梦五十四回
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有的说行这个令好,那个又说行那个令好。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全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众人都道妙。探春便命平儿拣,平儿向内搅了一搅,用箸拈了一个出来,打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红楼梦六十二回 宝玉因说:“咱们也该行个令才好。”袭人道:“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二则我们不识字,可不要那些文的。”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宝玉道:“没趣,不好。咱们占花名儿好。”晴雯笑道:“正是早已想弄这个顽意儿。”
红楼梦六十三回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不但领略了中国的酒文化,同时也对作者的学识更加感佩。
范文四:红楼梦的茶文化
红楼梦的茶文化
【摘要】:我国千百年的饮茶历史流传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即茶文化,并且其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一。而《红楼梦》作为描写十八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其中所涉及的文化不胜枚举,而茶文化又是其中之一。所以从《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茶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茶的类型、品茶的要素、茶礼和茶俗、茶诗和茶礼及其所体现出来到审美价值,它们是非常复杂且富有艺术感的。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人们为什么称赞其为“茶香四溢满红楼”了。
(一)《红楼梦》中茶的类型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的生活巨著,因此本是淡雅的茶事在文中也显出一种富贵之气。既是富贵人家那他们所喝之茶也不会一般。所以在《红楼梦》中共提及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这些茶大致可归类到绿茶、花茶和红茶三类中。仙茗“千红一窟”,无可考证,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假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只有像宝玉这样的人才可在梦中品尝到。是写宝玉在有太虚幻境是,品尝到的“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名曰“千红一窟”的仙茗。名茶七种。第一是六安茶,在作品第41回中,贾母在妙玉处道:“我不吃六安茶”,这里的六安茶为清代贡茶,系我国名品绿茶;第
二是老君眉茶,也是出自第41 回师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因其形似长眉,故称老君眉,同时它也是清代有名的贡茶;第三是杏仁茶,出自第54回的元宵夜宴上,王熙凤专门为贾母准备的;第四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之孝向袭人索取的便是普洱茶;第五是“女儿茶”,也是出自第63回,是晴雯说道“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是盛行于清廷和官宦人家的一中名贵贡茶;第六是龙井茶,出自第8回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龙井,出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向来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于世,自宋代开始充作贡茶,是我国绿茶中的极品;最后是枫露茶,出自第8回,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茶。但也是一种奇怪茶,一般茶泡三遍,就以味同嚼蜡,而这茶才刚出味。但这茶叶无从考证,兴许是作者虚构出来以衬托宝玉不平凡身份的。还有一种外国茶为暹罗茶,出产于泰国中南部,出自小说的第25回,是王熙凤送给宝、黛、钗三人喝的,传说味有点苦涩。
(二)《红楼梦》中的品茶要素
《红楼梦》中茶事约有300多处,如若全写就只是泛泛略过,所以只分析第41回,因为在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是正本小说中写茶事最为详尽的,其中谈到了选茶、择水、配器和尝味四部分。
选茶:当妙玉将茶“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一问一答,道出了贾母对茶性的熟知。古人认为六安茶茶味浓
厚,而老君眉则不然,其味醇,最适合老年人品饮。而妙玉给宝、黛、钗三人沏的则是“体己茶”。如此品茶,让人倍感温馨。
择水:当妙玉将老君眉茶捧与贾母。“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后来,妙玉又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招待宝、黛、钗三人。因为古人认为,雨水和雪水是“天泉水”,是最好的洁净水,最宜沏茶。
配器:妙玉招待贾母一行人时,按年龄、身份、性格和茶性,将茶具分为几档:一是给贾母配的精美的名品“成窑的五彩小盖盅”;二是给宝钗配的上刻“晋王恺珍玩”;给黛玉配的是“形似钵而小的点犀乔皿”,给宝玉先为“绿玉斗”,后又改为“九
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三是给其余的众人配以一式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如此配器,可谓是精于茶艺的一种表现。
尝味:饮茶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前者注重物质享受,通俗来讲就是解渴,渴而得茶,大口畅饮,以一饮而尽为快;后者则注重精神享受,轻饮慢咽,其中滋味,不言而喻。贾母于老君眉,“吃了半盏茶”,宝玉于“体己茶”,“细细吃了”,当然属于品茶了。这就不奇怪妙王有这样的说法:“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驴饮了。”
(三)审美价值
1.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小说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的意味很明显。比如说贾母是这一人家中最高贵的人,地位最高的人,而她喝的茶就必须是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作为多情浪荡的公子哥代表,幻想是他的最爱,所以,喝神仙茶才适合他;黛玉,细腻敏感的江南女子,须喝龙井才能将其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凸显出来,而一般佣人只能用普通的劣等茶来配了。在小说中,对于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有一段详尽的描写,那就是贾母一行人到栊翠庵时,老太太即问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来”,妙玉捧上茶来,老太太又道:“我不要六安茶”,妙玉即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里的六安茶也属贡品,但老太太却不用,是因为老太太世事明察、深知养生之道,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而老君眉则不然,它味甘醇,香气高爽宜人,而老太太年高体弱,又喜甜,而今又游兴正浓,心情极好,当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了。
2.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在小说中,我认为,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的代表片段是第25回,其中,凤姐、黛玉、宝玉、宝钗对暹罗贡茶的对话,是茶刻画人物心理的又一明证。国外贡茶,不言而喻的名贵。但凤姐却说不好,这与她是金陵王家的身份是相符的,高贵之人自有不俗的气魄;宝玉说不好,是与其反叛封建家庭的精神是相关的;宝钗要屈从于凤姐的苦心安排,所以也只能说不好;而黛玉作为寄人篱下的可怜人,只能说茶好了。正是这一杯小小的茶,就写出了凤姐的高贵、宝玉的叛逆、宝钗的顺从和黛玉的际遇。
3.以茶来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
森严的等级制度向来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具代表性的现象,所以,在这部古典小说中也不会例外。而现在是从茶文化方面来解释这一代表性的现象。在除夕夜祭
宗祠时,贾母端坐高堂,长房长媳尤氏给贾母献茶,长房长孙媳秦氏给贾母同辈的祖母们上茶。然后,尤氏又给邢夫人等人、秦氏又给众姐妹上茶。凤姐和李纨等只能在底下伺候。献茶毕,邢夫人等起身服侍贾母,贾母吃茶,闲话片刻,离座回府。这样,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一丝不苟的现象就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这部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详细的描绘了清代茶文化,为后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我国的饮茶历史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红楼梦》不是《茶经》,曹雪芹也不是陆羽的传人,但他用自己所创造的《红楼梦》生动形象的传播了茶文化,同时,茶文化也丰富了他的小说情节,深化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所以说,这是一个令人称赞的事实。
范文五:《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红楼梦>文化精神
清人赵翼说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也有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作家群。我们通常讲,秦汉是辞赋的黄金时代,唐宋是诗词的豆蔻年华,元代是戏曲的丰收季节,明清便是小说的繁荣岁月。明清小说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而质量就具体体现在名著上。我们经常讲四大名著,就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小说。如再把视野放宽一点,还可以有六大名著,这就是四大名著之外,再加《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再把视野放宽,还可以吸纳更多作品进入名著的行列。而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经得起人们再三咀嚼和回味。
每一部名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都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三国演义》的文化特质,可以用“忠义”二字来概括,“忠”主要体现在刘备集团和汉王朝、刘备和孔明的君臣关系上,“义”则主要体现在刘、关、张和其他异姓兄弟的关系上;“忠”和“义”最后聚焦在关羽身上,随着关羽的不断被神化,《三国演义》的“忠义”观念也不断被增殖。《水浒传》的文化特质主要是“绿林文化”,或者叫“江湖文化”,可以用《水浒传》里的四句话来概括这种文化的政治特征:逼上梁山、替天行道、以贤为能、接受招安,它几乎是所有聚啸山林的绿林好汉的共同特征。《西游记》则主要反映了“神魔文化”的特质,具体表现为神魔的对峙与转换,它所包含的文化隐喻今天还依然存在。《金瓶梅》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代表,它以大量笔墨写及男女两性生活,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性描写之集大成者,其文化特质也许可以概括为“性文化”。《儒林外史》是封建科举制度走至反面时,我国古代“士文化”的一个代表,集中反映了封建科举下士大夫的人性扭曲和内心痛苦。
那么,《红楼梦》的文化精神又是什么呢?我们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它的文化要义呢?个人认为,《红楼梦》主要的文化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这个“情”当然首先包含了我们通常讲的“男女之情”,否则《红楼梦》也不成其为《红楼梦》;但它又远远不止“男女之情”,而是包含了远为丰富和复杂的内涵。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爱情小说,把《红楼梦》的“情”仅仅理解为“男女之情”,不仅不符合小说实际,而且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红楼梦》的“情文化”或“情本思想”究竟包含了哪些丰富内涵呢?
一、《红楼梦》里的“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悦相爱之情,并在这方面提出了超越性爱的“意淫”观念,以及以思想志趣的一致为基础的新的情爱观。
《红楼梦》写了好多“情案”,最主要并处于小说中心地位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它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主线。作为宝、钗、黛爱情陪衬的,还有宝玉、湘云、妙玉,宝玉、袭人、晴雯之间的爱恋之情。其中宝玉和湘云也是一对“金玉之缘”(一个有通灵玉,一个有金麒麟),宝玉和妙玉则构成另一对“双玉”,小说在这方面有含蓄的描写。袭人和晴雯分别是宝钗和黛玉的影子,宝玉对她俩都钟情,其中宝玉和袭人还有过性爱冲动。以上由宝玉和六位女性所形成的三组六对或明或暗的恋人关系,构成了《红楼梦》“男女之情”中最重要、也最感人的内容。此外,宝玉对金钏、芳官、五儿等,也都有过一种特殊感情。
除去和宝玉直接相关的“男女之情”,《红楼梦》写及的其它“情案”还不少,重要的有:秦钟和智能的幽会,贾蔷和龄官的两心相印,贾芸和小红的遗帕相思,藕官和药官的你恩我爱,以及三姐对柳湘莲、司
棋和潘又安、金哥与未婚夫的以身殉情等,它们作为通部“情案”的一部分,作者或直接或间接,或重墨描写或简笔带过,都给予了不同的艺术处理。
以上“情案”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反抗封建礼教的意义;还有一类“情案”,旨在表现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加害,使女性成为牺牲品。具代表性的有:元、迎、探三姐妹的婚姻悲剧;“三春去后诸芳尽”,惜春正是从她姐姐们的不幸遭遇中幡然醒悟,剪发修行。李纨的心如槁木,湘云的白首双星,也都属于这类“情案”。
上述各类“情案”之外,小说还写到不少“贪淫恋色”的另类“情案”,突出的有:老色鬼贾赦;“垮掉的一代”的典型贾珍、贾琏和贾蓉之流,一个个更是无耻之徒:贾珍不仅和媳妇秦可卿有不正当关系,而且和妻妹尤氏二姐妹也有纠葛,甚至在尤二姐被贾琏占有、他本人名分之下是尤三姐时,仍“不忘旧情”,百般轻薄;贾琏则是“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屋里去,先与厨子多浑虫的老婆多姑娘私通,后又与女奴鲍二家的偷情,不久又偷娶了尤二姐,等到贾赦把房中丫环秋桐赏他作妾,他又把尤二姐置之脑后,致使尤二姐吞金自尽;贾蓉是草字辈中的花花公子,他不仅和凤姐眉来眼去,癙婶间有暧昧关系,而且和父亲贾珍一起,与尤氏二姐妹调笑嬉闹,父子二人“素有聚 之诮”??这些另类“情案”,虽不是情之正者,但小说并不乏对它们的描写。
正是在分析考察了各种“情案”的基础上,《红楼梦》通过警幻之口,提出了著名的“意淫”说:“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 意淫' 。' 意淫' 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究竟何谓“意淫”?作者没有明说,根据上下文语意,应是指超越“性爱”之上的男女相悦相恋之情。仅停留在“性爱”层面,便是所谓“皮肤淫滥之蠢物”,如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之流;“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真诚地“怜香惜玉”而不追求“性”的占有,这便是“意淫”,如宝玉就是天下第一“意淫”之人。我们看宝玉对黛玉和其他青年女性的关爱和呵护,是那样地体贴入微,但全然没有《金瓶梅》之类的“性思维”在作祟。最典型的例子如第十九回,写宝玉来到黛玉房间,黛玉正睡在床上歇午,丫环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宝玉进来,忙走上来推醒黛玉道:“好妹妹,才吃了饭,又睡觉”,“睡出来的病大”;又第二十一回,写宝玉来到黛玉房中,黛玉和湘云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她盖上。这正如脂砚斋批语所指出的:“若是别部书中,写此时之宝玉,一进来便生不轨之心,突萌苟且之念,更有许多贼形鬼状等丑态邪言矣。今反推醒他,毫不在意,所谓说不得淫荡是也。”(已卯本第十九回批)“' 叹' 字奇,除玉卿外,世人见之自曰' 喜' 也。”(庚辰本第二十一回批)看到熟睡的女性,看到熟睡的女性“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非但没有任何“不轨之心”、“苟且之念”,反而推醒她,怕她睡出大病;反而轻轻的替她盖上,怕她“肩窝疼”,这就是典型的“意淫”,它和“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膀,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鲁迅《而已集·小杂感》)之类的“性思维”彻底划清了界线。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小说还提出了以思想志趣的一致作为基础的新的情爱观,这突出表现在宝黛爱情的价值标准上:宝玉之所以选择黛玉而非宝钗,既不是因为门第(论门第宝钗更高),也不是因为美貌(宝钗和黛玉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尽其美),更不是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性格脾气(宝钗的脾气性格远要比黛玉为好),而仅仅是因为黛玉和他的思想志趣一致,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同样,黛玉之
所以只钟情于宝玉一人,也只因为他是大观园内唯一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在这里,传统的浅薄而外在的“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已经为新的追求内在思想志趣的一致的情爱观所替代,这种新的情爱观不仅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即便在今天也还没有失去其进步意义。
二、《红楼梦》里的“情”,还逸出了“男女之情”的狭隘理解,包含了以尊重和关爱女性为核心的可贵平等精神。
世界上的“男女之情”,并不仅仅只是两性相悦相爱之情;一个男性关心一个女性,可能有性意识在起作用,这是弗洛伊德告诉我们的;也可能是别的意识在起作用,这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
大家知道,按照古代阴阳五行的观念,男人和女人,男人是阳,女人是阴;主子与奴才,主子是阳,奴才是阴;《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湘云、翠缕论阴阳也这样说过。因此,《红楼梦》里的丫环,既是女性,又是奴才,更是阴中之阴,是人类中最弱势的群体。小说就写及贾宝玉非常体贴入微地关爱和呵护这一群体,而且完全没有任何性意识在起作用,起作用的只是尊重和关爱。
可以举出几个最典型的例子。
一是宝玉对平儿的关心。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把平儿也打了,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的干哭。这时宝玉最为关心,他让平儿到怡红院中来,先是替贾琏夫妇两个“赔不是”;接着提议换衣裳、洗脸梳头;然后笑劝“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并且亲自找来上好的茉莉花粉和玫瑰胭脂;再用竹剪刀撷下一枝并蒂秋蕙,与她“簪在鬓上”;这里,宝玉对平儿的关心完全没有性意识在起作用,而只是因为“宝玉因自来从未在平儿前尽过心”,“深为恨怨”,今日“竟得在平儿前稍尽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忽又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
<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因见袭人等不在房内,尽力落了几点痛泪。”事后他还拿熨斗把平儿衣裳“熨了叠好”,又把手帕“洗了晾上”。可见,对平儿的同情和关心是他唯一的出发点。
第二个例子是宝玉对香菱的同情。第六十二回写香菱和芀官、蕊官等在园中玩,几个斗起了嘴,芀官连身将香菱压倒,两个人滚在草地下,弄脏了香菱的新裙子。正好宝玉走来,低头一瞧,“嗳呀”了一声,道:“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又担心薛姨妈“老人家嘴碎”,回去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于是主动提议袭人有一条一模一样的,竟送了她换下来,免得姨妈老人家生气。香菱点头笑道:“就是这样罢了,别辜负了你的心。”宝玉听了,喜欢非常,忙忙的回来,一壁里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这里,宝玉的内心同样没有别的,有的只是对香菱的同情心。
以上例子,最典型不过地告诉我们:男人和女人之间除了通常所说的相悦相爱之情,还有超越“男女之情”的广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关心和同情透射出以呵护和关爱女性、特别是女奴这个最弱势群体为核心的可贵的平等精神。
其实不只是女性,对男性,宝玉在斥责“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并“浊臭逼人”的同时,对同为“情种”的男性,如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等,他同样引为知己,不以富贵贫贱限人,表现了可贵的平等精神。第三十三回宝玉被打,其直接导火线之一便是所谓“在外流荡优伶”,即与蒋玉菡的关系所致。事后宝玉表示:“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里说的“这些人”,也是为封建主流社会所歧视的弱势群体。宝
玉甘愿为他们死,可见他对“这些人”的尊重和心仪。
三、《红楼梦》里的“情”,还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广泛地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人类必须体贴和善待自然万物的博大情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其他古典小说普遍忽略、惟独《红楼梦》相当关注的一个问题。它集中表现在宝、黛二人身上,通过他俩对包括落花、草木、小鸟在内的自然万物的种种怜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因而人类也应“有一痴情去体贴”的博大情怀。
宝玉和黛玉都把自然万物看作是有生命的对象,不仅细心体贴,并不时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小说第二十三回,宝玉在沁芳桥边桃花底下展开《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树满地皆是。此时“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在宝玉看来,落花是有生命的,“恐怕脚步践踏了”,因而“撂在那水里”,因为水是干净的。但在黛玉看来,“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于是提出了“葬花”的想法:“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两个都怕把花糟蹋了,一个要“撂在水里”,一个要埋在土里,都表现了一种体贴和怜惜自然万物的“痴病”。 不仅如此,黛玉还一边葬花,一边吟唱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完全赋予了落花飞鸟和人一样的情感与生命。而她紧接着提出的“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问题,更把落花当作了唯一的知己,两人就生命问题坦诚交流,互诉衷肠,落花的命运和少女的命运融为了一体。
宝玉对自然万物的痴情更甚,“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和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第三十五回)在宝玉这样的“情痴”眼中,“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第七十七回)包括怡红院阶下的一株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正应在晴雯夭死上。这篇袭人所谓的“痴话”,正是宝玉视天下之物皆有情的世界观的具体阐释。
所以在小说末回“情榜”中,宝玉被列名榜首,其评语为“情不情”。所谓“情不情”者,按照脂砚斋批语的解释,即“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甲戌本第八回批语)视草木有情,视天下万物有情,作为人类,都应“有一痴情去体贴”它们,这正是“情不情”的具体体现,也是曹雪芹通过他笔下的人物所表达的“情文化”的重要内涵。
这样,《红楼梦》里的“情”就完全逸出了“男女之情”的狭隘理解,而上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这个“情”首先包含了男女间的相悦相爱之情,同时又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关爱之情,更涵盖了人对自然的体贴怜惜之情;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情本思想”的丰富内涵。
四、从汤显祖、冯梦龙到曹雪芹:《红楼梦》“情本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红楼梦》的“情本思想”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从根本上说,它是明代以来以汤显祖、冯梦龙为代表的“情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明代中叶以后,在社会风气的浸染和新思潮的激荡下,在文学领域内出现了大批以艳情、言情为主要内容
的文学作品,文言小说中有各种艳情专题的小说总集,通俗小说中有大量专注于男女性描写的所谓“艳情小说”,其中多数都停留在“性”的层面,特别是后者,更表现了一种无处不有的“性思维”特点。在“性”充斥泛滥的同时,有两位作家的两部作品,集中表现了超越性爱之上的“情本思想”的特质,它们就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情史》。前者表现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题辞》)因此它虚构了一个因情而死、然后又死而复生的故事,以彰显它所要表达的上述主题。《情史》是一部按情归类的文言小说总集,虽属编集性质,但体现了编者的指导思想。冯梦龙在该书序言中讲:“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又在《情史·情灵类》总评中提出:“人,生死于情者也;情,不生死于人者也。”这就把“情”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把“情”作为一种独立于生命的、宇宙间的一个基本元素来看待了,其对“情”的看法和推崇又超过了汤显祖。
曹雪芹的《红楼梦》显然继承了汤显祖、冯梦龙的上述“情本思想”,不仅《红楼梦》里多次明确写到了《牡丹亭》,不仅曹雪芹原稿中《红楼梦》的末回“情榜”明显受到《情史》分类的启发,更重要的,是《红楼梦》在传统的佛教“色空”观念之中,引入了“情”为中介。以前我们批评过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的“色空”观念,这个观点缘于佛教的理论,即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俞先生的概括和我们后来批评者的理解都是不完备的,因为“色空”观念不能代表《红楼梦》的全部观念。小说开头有四句话,叫“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在“色”与“空”之间,引入了“情”作为中介。“由色生情”,指由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而生出人类的感情;“传情入色”,指人类把自身的情感投射传递到客观万物中去。“由色生情”和“传情入色”,构成了人类生生不息的情感历程。所以确切地说,《红楼梦》表现的是“色——情——空”观念,其中“色”和“空”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情”是人生漫长的经历和过程。对于人生来说,开始和结束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过程。《红楼梦》就以细腻的笔触,写了一群可爱的青年男女的情感历程,这个情感既包括我们通常说的男女相悦相爱之情,又包含了逸出“男女之情”狭隘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关爱之情,还包含了人对自然的体贴怜惜之情,它和汤显祖、冯梦龙的“情本思想”相比,无疑更具有一种哲学的形而上意味,更具有现代的色彩和意义。
讲演者小传
孙逊
1944年生,江苏丹阳人。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 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著有《红楼梦脂评初探》、《明清小说论稿》、《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等专著;目前关注域外汉文小说研究和都市文化研究,发表有《明代“玉堂春”故事在韩国的流传》、《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东京故事”》等论文。
《红楼梦》的文化精神是什么呢?《红楼梦》主要的文化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这个“情”当然首先包含了我们通常讲的“男女之情”,否则《红楼梦》也不成其为《红楼梦》;但它又远远不止“男女之情”,而是包含了远为丰富和复杂的内涵。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爱情小说,把《红楼梦》的“情”仅仅理解为“男女之情”,不仅不符合小说实际,而且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红楼梦>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