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两位数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提倡学生亲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这一节课是课程改革试验教材数学第6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掌握: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数对齐。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做了一定的铺垫。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其算理,感受到方法和算法的多样性,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践体悟积极探索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 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意识及交流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之美。
五、教学重点
在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探索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解决问题和计算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模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为建构21×14数学模型做准备
同学们还记得祖国60周年的国庆大典吗?真是一次盛大的活动(出示图片)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们穿着海陆空三军特色的制服,列成了整齐的方阵,等待着领导的检阅。
请同学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 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要知道每个方阵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 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 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 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 (每个方阵有14行,每行21人。) 列式21×14 你能猜一下每个方阵大约有多少人吗?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怎么计算(课件) 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⑴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提问,寻找条件,为建构21×14数学模型做准备。
⑵通过阅兵图片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二、建构模型,感知解决21×14数学模型的多样化
1、自主探究,尝试算法
关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我们已经熟悉,那么怎样计算两位乘两位数呢?
【设计意图:⑴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已知进行大胆的思考猜测意识。
⑵为解决新知,掌握算理和算法的知识做铺垫。】
独立尝试(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1×14)
由图片抽象出点子图,提出要求:
请大家开动脑筋利用手中的点子图圈一圈画一画,对应算式算一算,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⑴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可能学生建立21×14数学模型的想法不同,思考的方向不同,导致计算方法的不同。
⑵利用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和算法。】
2、小组交流、组内汇报
师:刚才老师看大家计算时有好多种方法,请同学们以前后4人为一组进行交流。和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再和同学一起讨论,谁的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⑴通过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21×14算法多样化资源共享。
⑵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3、全班汇总,呈现算法
老师请小组代表到黑板上汇报探究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预设学生的解题策略:
⑴ 21+21+…+21=294(14个21相加) ;
⑵ 14+14…+14=294(21个14相加) ;
⑶ 21×2×7=294;
⑷ 14×3×7=294;
⑸ 21×lO+21×4=294:
⑹ 14×20+14×1=294;
⑺21×20-21×6=294;
⑻14×30-14×9=294;
预设学生汇报不全面,进行二次探究。问: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否还有其他的算法?
(2)学生通过对比将各种算法进行归类
⑴⑵一类;⑶⑷一类;⑸⑹⑺⑻一类;⑼一类
(3)指名学生结合点子图理解每类的计算方法
规范书写格式。学生交流:哪一类的算法更加简洁、规范,适合同学们进行计算? 预设:学生认可⑼。
21×14可以这样想,每行21人,可以先算4行的21×4=84人,再算10行的21×10=210人,最后把4行的84人和10行的210人加起来84+210=294人,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同时课件出示:
2 1
× 1 4
8 4 4行
2 1 0 10行
2 9 4 14行
教师课件演示笔算方法,适时暂停,让学生讨论为什么“1”要和“8”对齐,而不可以和“4”对齐,以此让学生明确“1”是指1个十。最后让学生明确竖式的一般写法,“210”中的“0”一般不写。
【设计意图:⑴让学生通过对21×14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归纳和分类,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⑵使学生感受到比较计算方法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点子图),体验方法是否优劣。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学生不认可⑼。补充数学小故事,理解⑼式(竖式)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发展史,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简洁性,普适性和规范性,体会数学之美。】
4、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21×14,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
共同明确竖式书写步骤:用竖式下方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把21和14调换一下位置,你会乘吗?结果会怎样?
师: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乘法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检验。】
三、巩固新知,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练习:(课件)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填空
(1) 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最大的两位数与12的积是( )
(2) 365加上( )正好是75的14倍
(3) 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 )(填:没超载或超载)
3、实践应用
(1) 从小区出发,小红每分钟行44米,12分钟到学校,小明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32米,4分钟到学校,小区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米?(出示图片)
(2) 1个羽毛球拍的价钱是39元,1个网球拍的价钱比羽毛球拍贵35元。学校准备买12个网球拍需要用多少元?
4、学生笔算,老师口算,比比谁快。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17×11= 18×11=
【设计意图:⑴巩固笔算法则,让学生应用法则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进一步掌握知识和熟练技能。
⑵形式力求多样,增加学生解题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1)从学生指导的角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2)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小结:
围绕目标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围绕目标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围绕目标3: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强调学习过程,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的方法,这样做更能体现数学的简洁性、普适性和规范性。】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第2、3、4题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填空
1、21个14的和是( );24的23倍是( )
2、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 )×( )来进行检验
3、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 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8
× 1 4
7 2……………工作( )小时做( )个零件,
1 8……………… 工作( )小时做( )个零件,
2 5 2……………工作( )小时做( )个零件。
4、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 ),然后再减去( )个35。
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一辆客车可以乘坐41人,22辆这样的客车可以坐多少人?
(2)学校每天中午用去大米50千克,晚上用去大米45千克,连续两周共用去大米多少千克?
范文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郑幼波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
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
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
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3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
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
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
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
便.
试做:
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
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
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
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 36×12 (2)53×28
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范文三: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过程,能 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门交流,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并能自主优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 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 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明确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口算下面各题:
40×4= 50×4= 600×5=
40×7= 300×8= 300×9=
13×3= 23×2= 44×2=
2、口答:(1) 4个十是() 。 40是()个十。
(2) 500是()个百。 70是()个十。
(3) 9个十是() 。 2个 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 知识做铺垫 , 来学习新知识呢?板书:口算乘法
二、组织有效活动,探究数学本质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他是谁?他在干什么?
2、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根据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 A :邮递员叔叔工作 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 信?
3、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 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 . 300×10 因为 300x10是 300个十, 300个十是 3000,所以 300×10=3000(份)
b . 300×10 先算 3×1=3,接着在 3的末尾添上 3个零是 3000. 所以 300×10=3000(份)
C. 先算 3x10=30,再在 30的末尾添上 2个零是 3000. 所以 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 (10个 10是 100, 10个 60是 600) (6)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 点评每一种方法, 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 了解。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 2个问题
问题 B :邮递员叔叔工作 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
b. 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
(3)小组讨论:比较几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
引导学生观察, 以上几道题有什么特点?是整百、 整十数乘整十 数。 你能总结一下整百、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吗?两个因数末 尾都有 0的乘法, 口算时只要先把 0前面的数相乘, 再看两个因数的
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四、 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
1、指导学生完成第 58页“做一做” 。
2、补充题。下面各题计算正确吗?
(1) 20×50=100
(2) 30×40=700
3、练习比赛。
第 60页练习十四 第 1题:
五、 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
说说你的收获。
范文四: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上迳下张小学 三年级 黄秀玲 教学目标:
1. 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完善自己的方法;
2.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加深对笔算方法 的理解。
3.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估算和计算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4.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次笔算比赛,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54×7 34×22
请生说说是怎么算的,指名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么算的。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出示课本第 49页例 2
春风小学有 37个班,平均每班有 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 盒酸奶?
(1)师: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求什么?怎么列式?
(2)师:同学们估一估看大约需要多少盒酸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估算方法,并知道哪 种估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3)合作探究。出示合作要求:
1、独立思考 2分钟 。
2、 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最后组长将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合作时间为 3分钟;
3、合作交流完后,请组长向大家展示交流成果。
(4)学生汇报想法。师:你有哪里不明白的地方想问问他?(如果学生没有问,老师自己 问)
(5)师:这几种方法都能算出准确值,那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 师: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指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小结。
3、师: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请你收南瓜。 (竖式计算)
23×34 47×62 54×29 178×82
2、帮帮小蜜蜂。 (连线)比比看谁最快最好。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估算进行连线。
3、助人为乐我能行。 (解决问题)
李老师带 380元钱去商店买足球,发现足球的价钱比 25元贵。买了 13个足球后,钱还没 花完。 (1) 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 (2) 如果买完足球后剩余 16元, 足球的价钱是多少? 四、总结回顾。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37×48=1776(盒)
答:一共需要 1776盒酸奶。
范文五: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复兴完小 甘霞
教学内容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材第 58页例 1及“做 一做”、练习十四 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过程,能比较正确熟 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3、简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门交流,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自主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40×4= 50×4= 600×5=
40×7= 300×8= 300×9=
13×3= 23×2= 44×2=
2、口答:(课件出示以下各题)
(1) 4个十是() 。 40是()个十。
(2) 500是()个百。 70是()个十。
(3) 9个十是() 。 2个 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 今天, 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 , 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的他是谁?他在干什么?了 解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 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 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 A :邮递员叔叔工作 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 问题算式:
300×1060×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 . 300×10因为 300x10是 300个 十, 300个 十是 3000, 所以 300×10=3000(份)
b .300×10先算 3×1=3,接着在 3的末尾添上 3个零是 3000. 所以 300×10=3000(份)
C. 先算 3x10=30, 再在 30的末尾添上 2个零是 3000. 所以 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 (10个 10是 100, 10个 60是 600)
(6)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 点评每一种方法, 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 同时, 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 2个问题
问题 B :邮递员叔叔工作 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60×30
b.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几道是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题目。两个因数中 零的个数与结果中零的个数一样多。 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题目, 结果中零的个数 与因数中零的个数都是一样多呢?举例说明如:20×50=1000,并让学生说说各 个零是怎么来的, 这样就验证了不是所有的整百、 整十数乘整十数题目, 结果中 的零的个数与因数中零的个数都是相同的。
(4)小组讨论:比较几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4、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 0的乘法, 口算时只要先把 0前面的数相乘, 再看两个因 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四、巩固新知。
1、指导学生完成第 58页“做一做”。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前六道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 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读下面两道题, 并问:这两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 别?(板书:24×10 12×200)
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 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 你能说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 的结果吗?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补充题。下面各题计算正确吗?(课件出示)
(1) 20×50=100
(2) 30×40=700这两题指名回答,错在什么地方,怎样错的?如发现问题 及时订正。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比赛。
第 60页练习十四 第 1题:
(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2、第 60页第 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发现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注 意巡视,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在学生完成后,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是怎 样解决问题的。
(2)同桌交流。
3、第 60页第 4题 . 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相互交流,师巡视对学困生 进行辅导。指一名学生进行板演。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七、作业布置:
1、 教材第 60页练习十四 第 2题。
2、动脑筋:
()×30=900 40×() =2000
()×40=36000 50×() =3000
八、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 邮递员叔叔工作 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300×10=3000(份) 60×10=600(封)
(2)邮递员叔叔工作 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300×30=9000(份) 60×30=1800(封)
答:邮递员叔叔工作 10天,要送 3000份报纸 . 要送 600封信 . 邮递员叔叔 工作 30天要送 9000份报纸。要送 1800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