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用全站仪怎么测高程
用全站仪怎么测高程,随意架设仪器不用输仪器高,直接测出高程的方法, 满意回答
最简单的办法:随意设站,当然要整平好。如果不需要平面位置,连后视对准也不需要了。看任意一个已知高程的点,比如点A,它的高程为3.00米(这时你没有输入仪高和棱镜高,可能仪器上有之前的仪高输入和棱镜高,先不要管仪高,棱镜高在棱镜杆上有尺度,可以直接读取,输入棱镜高;也可以不修改棱镜高,但后面就不能随意拔长棱镜杆),好了,对准A点上的棱镜中心,测量,会显示一个不准确的坐标和高程,坐标不要去管它,因为不需要平面位置。这时显示
程为一不准确值,比如为4.05米,也可能为其他值,总之,用这个的A点的高
值减去A点实际高程,比如4.05-3.00=1.05米,好了,现在把测站的高程,也就是Z值减去1.05米,重新输入。对准A点上的棱镜中心,测量,这时显示的就是A点的准确高程3.00米。再测任意其他点,测出的就是较为准确的高程。这个误差就是仪器的水准测量误差了,还减少了钢尺量测仪高的误差。 15
| 评论(1)
推荐答案
2010-12-30 12:06
悬高测量
所谓悬高测量,就是测定空中某点距地面的高度。全仪进行悬高测量的工作原理。首先把反射棱镜设立在欲测目标点C的天底B'点(即过目标点B的铅垂线与地面的交点),输入反射棱镜高HT;然后照准反射棱镜进行距离测量,再转动望远镜照准目标点C,便能实时显示出目标点C至地面的高度H。
悬高测量的原理很简单,观测起来也很便捷。利用全站仪提供的该项特殊功能,可方便地用于测定悬空线路、桥梁以及高大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利用悬高测量功能测出目标点的正确高度,必须将反射棱镜恰好安置在被测目标点的天底,否则测出的结果将是不正确的
1
| 评论
其他回答 共2条
2010-12-30 10:29 348627175 | 四级
在观测条件里把测距模式改为测高差模式,然后用对中杆测两点间高差,根据已知点高程计算测点高程
2011-1-13 14:41 _董秀峰 | 三级
任意架设全站仪后,后视已知点,测量出的高程与后视点的高程作差。把这个差值填到测站坐标的Z坐标里即可。应该注意的是。在测量过程中。棱镜高是不能改变的(与后视是一样的)。
已知两点,使用全站仪测出第三点坐标和高程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仪器型号就不和你说了,全站仪人家当然不会借给你了好几万一个了,下面说说怎么测,全站仪其实就是经纬仪加测距仪,还有就是内部内置一套坐标换算1架设仪器在一个已知点上在设站点坐标上输入本点坐标和高程,还有仪高,仪高是从点上量到仪器侧面中心位置的点上(斜的量就对的。)然后照准另一个坐
标点,输入后视杆高,然后就可以测量了。要是精度要求不告的话用测图模式测就可以了,要是精度要求高那就还是测角度,距离自己计算坐标
假设已知点a坐标为1000,1000高程为10.00已知点b坐标为1200,1000,高程为9.20测量第三点坐标,
两种方法第一种精度比较低,用全站仪的测图功能,直接测出坐标, 1在a点假设仪器,对中整平,然后开机输入设站点坐标,为1000.000,1000.000。仪器高度1.52(仪器高度是从点到仪器竖直度盘中间,仪器上有个明显的标记,一般是个点。)输入高程。进入测图模式,照准后视点,然后输入棱镜高度,这个一般都是两米杆输入两米就ok,输入坐标1200.000,1000.00输入高程输入杆高,输入高程。然后确认定向,这回就让棱镜去第三个点,然后照准,测量就出来这个点的坐标,高程了。
2这个就是和经纬仪测量一样,测出角度,距离然后计算,后测高程,进入测量模式有hv记得意思是点到仪器的高度,你可以把仪器假设在任意点上,然后把棱镜照准一个已知点,测出高度,然后让棱镜去未知点,测出一个高度,用第二个减去第一个数就是高差,带入绝对高程就ok
全站仪测水准叫三角水准,是用前视减后视,和水准仪水准相反。 强烈要求加分~~~
二,现在全站仪及时型号不一样 测量原理都是一样的。在已知点架设全站仪、另外一个已知点上架设棱镜直接进行坐标定向。然后把棱镜(或者对中杆)架设到第三点上进行照准测存结果就出来了。第三点的坐标信息都能查看到。注意自己在测量过程中整平的一些步骤就行了。你们老师也就是考察操作,你写出来也没什么用处。
追问
像我补充提问中所说的,给个仪器的具体型号,和具体步骤吧(最好包括整平的步骤和
范文二:全站仪测标高
1
最简单的办法:随意设站,当然要整平好。如果不需要平面位置,连后视对准也不需要了。看任意一个已知高程的点,比如点A ,它的高程为3.00米(这时你没有输入仪高和棱镜高,可能仪器上有之前的仪高输入和棱镜高,先不要管仪高,棱镜高在棱镜杆上有尺度,可以直接读取,输入棱镜高;也可以不修改棱镜高,但后面就不能随意拔长棱镜杆),好了,对准A 点上的棱镜中心,测量,会显示一个不准确的坐标和高程,坐标不要去管它,因为不需要平面位置。这时显示的A 点的高程为一不准确值,比如为4.05米,也可能为其他值,总之,用这个值减去A 点实际高程,比如4.05-3.00=1.05米,好了,现在把测站的高程,也就是Z 值减去1.05米,重新输入。对准A 点上的棱镜中心,测量,这时显示的就是A 点的准确高程3.00米。再测任意其他点,测出的就是较为准确的高程。这个误差就是仪器的水准测量误差了,还减少了钢尺量测仪高的误差。
2
我的个牙哎,将测站点的高程值输为0,测站高也输入为0
输入后视点的坐标先对好后视
再反放样后视点以检查后视时
输入后视点的标高、正确的棱镜高
由此放样出后视点的平面位置应该只有很细微的偏差,而放样的高程值为-###.###
将此值用笔记下来,再进入到测站点坐标输入界面,将高程值由0改为刚才记下的正数###.###即可
然后退出,不用重新对后视了,为了检验,可以再放样一下后视点,看放样高程是不是0
这样不需用计算器算,不需反推,一切由全站仪搞定,相信老一点的测工都会用,怎么楼主认为已经找到标准答案了?!
3
前面的都说的很对 你直接任意架设全站仪 进入测量界面 输入后视棱镜的高度 直接测出后视高差 在用 后视高程-后视高差=仪器高
范文三:全站仪测标高
很多朋友熟练使用全站仪,但是对全站仪测标高有点迷糊;下面我就我的一些经验作如下总结:
1、量仪器高;就是在设站的时候量取仪器高,输入仪器高,菱镜高即可,量仪器高的时候是从已知高程控制点量到仪器中心的距离,并不是地面到仪器中心的距离。这种方法不建议使用,如果对标高要求不高的话可以使用。
2、测高差;如果对坐标没有要求,只需要测出高程,那不需要架设在控制点上,随便找个位置整平即可,先在已知高程点上测一下,仪器会显示出X Y Z,X 和Y 不管,只看Z 。记下Z 的数据,然后再拿去待测点测一下,同理记下Z 的数据。求出这两个数据的差值就可以算出待测点的高程,比如;已知高程42米,在已知点的读数5.263,待测点的读数4.263。那待测点的高程就是41米。有时候仪器会显示负的读数,没关系,同理即可!需要记住的是菱镜高不能变动。这种方法的使用原来跟水准仪一样了。测量精度较高,推进使用。
3、改变仪器高;如果你有已知高程点32米,那你就把仪器高设置32左右,随便设,把菱镜立在已知高程点上,测一下,如果仪器显示比已知高程点高了,你
就把仪器高改一下。举例说明;已知高程点35.5米,仪器整平,进入测量界面,输入仪器高36米(有的仪器在测量界面就可以直接输入,有的要在后视界面设置),菱镜高输入1.2米(一般是1.2米,随便输入也可以)。然后把菱镜立在已知高程点上测一下,仪器显示34.8米,说明比已知高程低了.7米,那就把仪器高升高0.7米,改为36.7米,在测一下,仪器显示35.5米,那说明测量对了(如果不对,那还得试一
下。反正总可以弄到和已知高程点一样的,摸索摸索!),想测什么就测什么了。这种方法也很好用,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不同,大家摸索一下。推进使用。
最后说明一下,全站仪测量高程的精度没有水准仪高,因为仪器瞄准的时候是尽可能的瞄准菱镜中心,如果上下移动一点对高程都有影响。测量距离远的话更是不准。大概是2CM 左右。建议大家不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不要使用全站仪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点。打的手疼了,喜欢的顶一下。
很多朋友熟练使用全站仪,但是对全站仪测标高有点迷糊;下面我就我的一些经验作如下总结:
1、量仪器高;就是在设站的时候量取仪器高,输入仪器高,菱镜高即可,量仪器高的时候是从已知高程控制点量到仪器中心的距离,并不是地面到仪器中心的距离。这种方法不建议使用,如果对标高要求不高的话可以使用。
2、测高差;如果对坐标没有要求,只需要测出高程,那不需要架设在控制点上,随便找个位置整平即可,先在已知高程点上测一下,仪器会显示出X Y Z,X 和Y 不管,只看Z 。记下Z 的数据,然后再拿去待测点测一下,同理记下Z 的数据。求出这两个数据的差值就可以算出待测点的高程,比如;已知高程42米,在已知点的读数5.263,待测点的读数4.263。那待测点的高程就是41米。有时候仪器会显示负的读数,没关系,同理即可!需要记住的是菱镜高不能变动。这种方法的使用原来跟水准仪一样了。测量精度较高,推进使用。
3、改变仪器高;如果你有已知高程点32米,那你就把仪器高设置32左右,随便设,把菱镜立在已知高程点上,测一下,如果仪器显示比已知高程点高了,你就把仪器高改一下。举例说明;已知高程点35.5米,仪器整平,进入测量界面,输入仪器高36米(有的仪
器在测量界面就可以直接输入,有的要在后视界面设置),菱镜高输入1.2米(一般是1.2米,随便输入也可以)。然后把菱镜立在已知高程点上测一下,仪器显示34.8米,说明比已知高程低了.7米,那就把仪器高升高0.7米,改为36.7米,在测一下,仪器显示35.5米,那说明测量对了(如果不对,那还得试一
下。反正总可以弄到和已知高程点一样的,摸索摸索!),想测什么就测什么了。这种方法也很好用,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不同,大家摸索一下。推进使用。
最后说明一下,全站仪测量高程的精度没有水准仪高,因为仪器瞄准的时候是尽可能的瞄准菱镜中心,如果上下移动一点对高程都有影响。测量距离远的话更是不准。大概是2CM 左右。建议大家不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不要使用全站仪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点。打的手疼了,喜欢的顶一下。
范文四:全站仪测高程
全站仪测高程
最简单的办法:1. 随意设站,当然要整平好。如果不需要平面位置,连后视对准也
不需要了。
2. 看任意一个已知高程的点,比如点A ,它的高程为3.00米(这时你没有输入仪高和棱镜高,可能仪器上有之前的仪高输入和棱镜高
3. 先不要管仪高,棱镜高在棱镜杆上有尺度,可以直接读取,输入棱镜高;也可以不修改棱镜高,但后面就不能随意拔长棱镜杆)。
4对准A 点上的棱镜中心,测量,会显示一个不准确的坐标和高程,坐标不要去管它,因为不需要平面位置。
5. 这时显示的A 点的高程为一不准确值,比如为4.05米,也可能为其他值,总之,用这个值减去A 点实际高程,比如4.05-3.00=1.05米,好了,现在把测站的高程,也就是Z 值减去1.05米,重新输入。
6. 对准A 点上的棱镜中心,测量,这时显示的就是A 点的准确高程3.00米。再测任意其他点,测出的就是较为准确的高程。这个误差就是仪器的水准测量误差了,还减少了钢尺量测仪高的误差。
范文五:全站仪测高差
使用全站仪快速测量巷道高差的方法
求算待定点的高程时,只要测定两点间的高差,根据一个已知点高
程,就可以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这一测量过程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
量的实质就是高差测量。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
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尺配合水准仪提供水平视线来测定两点间高差
的方法。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是高程测量中最主要的方法。
一、水准测量原理
如下图所示,已知高程点A的高程为HA,欲求待定点B的高程HB。当两点相距较近时,在A、B两点中间安置一台水准仪,在A、B两点分
别铅直竖立底部为零的水准尺,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两尺上分
别读得视线截尺读数a和b,由下图可知A、B两点间的高差为: hAB=a-b 则B点的高程为HB=HA+hAB
a—已知高程点A上的水准尺读数,称为后视读数;
b—待求高程点B上的水准尺读数,称为前视读数;
A—为已知点,称为后视点;
B—为待测高程点,称为前视点。
用文字表示,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计算规定是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为此高差有正负之分,高差为正(a>b时),即前视读数小,表示前视点比后视点高;高差为负(a<b时),即前视读数大,表示前视点比后视点低。
以上安置一次仪器测定两点高差的施测过程称为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高程计算方法
测量工作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高程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高差法和视线高法
1、高差法
利用两点间的高差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称为高差法。从上图中可以得出计算公式: HB=HA+hAB 或 HB = HA +(a-b)
2、视线高法也称仪高法
当安置一次仪器,根据一个后视点的高程,需要测定多个前视点的高程时,利用仪器高程来计算多个未知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法,也称为仪器高法。从上图中可以得出各未知点高程的计算公式为: 视线高程: Hi=HA+a
B点高程: HB=Hi-b
用文字表示,前视点高程等于仪高减去前视读数。仪高法是计算次仪高,就可以简便地测算几个前视点的高程。因此,当安置一次仪器时,同时需要测出数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使用仪高法是比较简便的。
三、水准仪测高差的缺点
井下巷道、工作面顺槽一般都是沿煤层掘进。煤层走向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影响,高低起伏不平,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使用常规的水准仪,采用高差法或仪高法,对巷道进行高程测量,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坡度起伏较大巷道,常规水准仪的测量,两点相距较远或两点高差较大,安置一次水准仪不能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需要连续多次安置仪器才能测出两点间的高差。如下图2-2所示,沿M、N的水准路线增设若干个必要的临时立尺点(称为转点ZD),这样M、N间高差分为若干段高差之和。
四、全站仪测高差的优点
应用优点:由于全站仪的视准轴可以任意旋转,不受水平视线的约束;不受两待测点之间距离较远、高差较大,或中间有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择居高点架设、整平仪器,置入高差测量菜单,棱镜中心对准塔尺相应刻度,进行测量可直接读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可连续测量若干个临时立尺点(称为中间点),转站点很少的情况下,就能很快结束测量。
高程计算:对应每一次的转点计算出视线高,与各测点的所测高差之和即可得出各测点高程。
五、产生的效益
测量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合作,每次测量工作需要多人密切配合,选用全站仪测高差,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节约更多的时间。按每作业小组5人次,每班次8小时用工费500元,每班次至少可提高一倍的工作效率,最少可节约一半的用工时间来计算,一年可节约500/5×4×360=90000元
六、结论
1、可以在我矿井上、下所有地点进行全站仪快速高差测量工作。
2、可在集团公司其他矿井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