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C
A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 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E 细胞核大小相对稳定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A
A 反射 B 反应 C 反馈 D 控制 E 通过血流发挥作用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D
A 种族遗传 B 先天获得 C 数量较少 D 反射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E 一旦形成,不能消退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传出神经 D 效应器 E 自主神经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不属于条件反射 A
A 见到酸梅出现唾液分泌
B 低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C 新生儿的吮吸反射
D 膝跳反射
E 血压升高引起心率减慢
神经调节的特点 B
A 调节幅度小 B 作用迅速、准确、短暂 C 调节的敏感性差 D 作用广泛而持久 E 不通过反射弧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B
A 通过化学物质实现 B 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 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D 激素有特定的靶细胞 E 可以通过血流起作用
在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节方式称
为 D
A 自身调节 B 反射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体液调节
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是 A
A 细胞 B 器官 C 系统 D 分子 E 原子 体液调节的特点 C
A 作用范围小 B 敏感性高 C 作用范围广 D 反应迅速而准确 E 只在局部扩散
肾动脉压在80—100?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可保持相对稳定,这一过程属于C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自反馈调节 E 自主活动
属于正反馈的是 B
A 减压反射 B 排尿反射 C 腺垂体对甲状腺机能的调节 D 牵张反射
E 瞳孔对光反射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是通过 D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E 自主活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
A 反应 B 反射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E 局部扩散
下列哪项属于内环境 B
A 细胞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消化道 E 大气
体液调节的特点 B
A 反应速度快 B 反应速度慢 C 作用时间短 D 反应准确 E 只通过血液循环起作用
神经调节的特点 A
A 反应速度快 B 反应速度慢 C 作用范围广泛 D 反应不准确 E 不通过反射弧起作用
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的特点 A
A 是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B 使生理活动维持稳定 C 维持机体的稳态 D 可逆过程 E 机体多数反馈属于负反馈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C
A 人体细胞内部的变化规律 B 人体内新陈代谢的规律 C 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 机体与内环境相互的规律
E 研究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述情况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
A 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脑血流量相对稳定 B 动脉压升高后,经过调节使血压恢复
C 小血管破裂后出现的收缩反应
D 光线增强使瞳孔缩小
E P
升高引起呼吸加快 CO2
下列哪项不属于稳态的正确描述B
A 维持内环境相对的状态叫稳态
B 稳态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C 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
D 稳态的调定点是有规律性波动的
E 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范文二: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姓名:卢海锋 学校:湖州二中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动物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及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等相关知识。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内环境的组”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都比较抽象,而这些内容涉及一些初中知识,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就相对容易;初中还学习了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就不会太难。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排出代谢废物。此外,和必修1中 “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
内容有密切联系。总而言之,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本节的学习应该不会困难。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本堂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本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有播放视频、flash、ppt等教学辅助工具。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安排学生上台做练习(看图画出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练习),以及讨论“稳态失调”等现象。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异同点。
2) 说出内环境的含义、组成、成分、及作用;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描述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4)举例说明稳态破外所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技能目标: 1)分析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的异同点,培养分析、归
纳的能力。
2)利用稳态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稳态失调现象,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同时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稳态是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的学习,培养建立事物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
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细想。
2)通过学习稳态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
康的关系,养成
自我保健的意识与习惯。
五.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
2、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六.教学难点
难点:稳态及其调节。
七.教学过程
1
2
3
4
5
八(教学反思
1、初中的相关内容对于本节可的掌握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已经
忘记,效果就差些。 2、对于中暑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
事,举例可能不是很好。
6
内环境稳态和血浆指标的例子1. 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结论: 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理化性质(如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
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2.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4.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1.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 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系统论视阈下的内环境稳态 【摘 要】本文在简介系统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基于系统论对内环境稳态进行分析,以期为学界更深入地理解内环境稳态和进行内环境稳态教学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系统论 内环境稳态 开放系统平衡态 系统稳定性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90-02
系统论作为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新理论,被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使人们的思维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相比较而言,系统论在生物学中的运用是系统论在高中各学科中运用的典范,大至生物圈小至细胞的相关知识都充分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本文尝试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对内环境稳态进行分析,以期对学界更深入地理解内环境稳态和进行内环境稳态教学有所启示。
一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系统论是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系统是由一些要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构成,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谐有序,才能使整个系统保持正常运转。系统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因而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用系统方法来描述。与系统相对应的另一概念是环境。广义地讲,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系统的总和,称为该系统的环境。环境意识或环境观念是系统思想的重要
内容,环境分析是系统分析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每个具体的系统都是从普遍联系的客观事物网中相对地划分出来的,与外部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要素或子系统与外部的直接联系,更有系统作为整体与外部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形成系统特有的规定性是必要且重要的,称为系统的外部规定性。系统的完整规定性由内部规定性和外部规定性共同构成。
二 系统论视阈下的内环境稳态
基于上述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在充分挖掘内环境稳态表述中的系统观的基础上可以运用系统稳定性原理对内环境稳态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从环境对开放系统平衡态影响的角度对内环境稳态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开放系统平衡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首先在介绍体内细胞和细胞外液的基础上给出了内环境的定义:为了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教材在介绍内环境及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等知识后给出了稳态的定义: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开放性是指一个系统如果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或者至少其中之一)方面的变换,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开放性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开放的,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都必须不断进行物质、能量、
信息的交流。平衡态是指系统状态不仅不随时间变化,而且系统内部空间各处的状态变量取值也完全相同的状态。如果把上述定义的内环境当做一个系统来处理,细胞和外环境共同构成该系统的环境。内环境系统与环境(包括细胞和外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一个开放系统;在没有受到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着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且内环境系统内部空间各处的状态变量取值也完全相同,即系统处于平衡态。
2.内环境稳态的解释——系统稳定性原理
系统的稳定性原理指的是,在外界作用下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当环境引起系统内部平衡改变时,系统又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的趋势,即系统具有“阻碍”引起系统改变的因素而维持原系统平衡的趋势。在内环境稳态中,内环境系统所处环境(细胞和外环境)与内环境系统存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就是“外部事物(环境)”对内环境系统的影响,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的行为就是系统稳定性原理的具体体现。
3.内环境稳态的移动——环境对系统平衡态的影响
外部的变化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系统,改变系统与外部事物的联系方式,往往还会改变系统内部组分的联系方式,甚至会改变
组分本身,包括增加或除掉某些组分。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它同时在与细胞和外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细胞和外环境的变化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内环境系统。如果发生交换的程度在内环境系统能够自我调节的“一定范围”内,虽然内环境系统的平衡态会被打破并发生移动,但由系统稳定性原理可知,通过正常机体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出能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发生交换的程度超出了内环境系统能够自我调节的“一定范围”,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 结束语
系统论作为一门横贯科学理论,它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基于系统论对内环境稳态进行分析,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内环境稳态和进行内环境稳态教学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伟、谢铁丽.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系统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93,94
[2]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7
[3]朱正威、赵占良.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8
[4]谭璐、姜璐.系统科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25
[5]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55
[6]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6
〔责任编辑:肖薇〕
范文三: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
精品文档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 内环境与稳态.tmp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学案二十六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要求:
1(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知识梳理: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概念: 溶液中对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
90%)1%)7%~9%)
体液
:、内环境:由
来源: 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
pH为 ,维持稳定的缓冲对
为和
左右。
进行 的媒介
细胞 外界环境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状态叫做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 、
1 / 31
精品文档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2.调节机制: 调节。
3.实质:内环境的 保持 状态。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
思考: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有哪些,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哪些,
1
?预习自测
1(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 B(??? C(???? D(????
2(当人体肌肉细胞缺氧时,pH降低还是升高,pH的这种变化是由哪种物质引起的,需何
种缓冲物质进行调节, A(降低、CO2、NaHCO3 B(升高、CO2、H2CO3 C(降低、乳酸、NaHCO3 D(升高、乳酸、
2 / 31
精品文档
NaHCO3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5(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G糖浓度升高
6(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液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7(剧烈运动使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加,但血浆pH变化很小,此时最直接起到稳定pH作用
的是
A(激素对细胞代谢的调节 B(泌尿系统对酸的排泄作用 C(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 D(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8(人
3 / 31
精品文档
体血浆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
A(血糖进入肾小囊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 10(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预习反馈:
答案
一、细胞内液 1/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各种代谢废物 蛋白质
思考:
补充:
溶质微粒 水 数目 无机盐 蛋白质
4 / 31
精品文档
Na+ Cl- — 37 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内环境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37 细胞与外界环境 物质交换 二、1.调节 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 2. 神经—体液—免疫 3.理化性质 相对稳定 4.必要条件
思考: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神经、内分泌、免疫
【?预习自测】1—5:C C A C C 6—10:A D D D D
内环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探究点一(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
1.写出下列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___ ; 淋巴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
2.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组成的有 。
?血液?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乳汁?细胞间隙液?血浆?淋巴
3.图示中A、B、C、D四种液体之间关系,分析推断。
A、B、C、D各代表什么成分,
思考1: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是否属于内环境,血
5 / 31
精品文档
浆蛋白是否属于内环境,泪液、尿液是否属于内环境,
思考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哪些,
【跟踪训练1】: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l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跟踪训练2】: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B.?? C.?? D.??
探究点二(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包
括: 、 、 、 等。 思考3:人发高烧时,为何食欲不振,
思考4:人体剧烈运动产生较多乳酸时,血浆pH还能维持平衡,请分析原因。
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探究
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
6 / 31
精品文档
物质有关。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 相似而不同于 ,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实验对比分析
?表示用 对自来水的处理。
?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 的处理。 ?表示用盐酸对 的处理。 【跟踪训练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 NaHCO3 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探究点三(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例题】: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 c表示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
的 系统。
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
是 。 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7 / 31
精品文档
的调节下 进行。
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2.经过的膜层数的计算:
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经过几层膜,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几层膜排出,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需经过几层膜,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经过几层膜,
思考5: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哪里,CO2、O2浓度最低部位分别是哪里,
【跟踪训练4】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 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探究点四(稳态的生理意义:
?随堂检测
1(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小腿抽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尿毒症 ?组织水肿 A(??? B(??? C(??? D(???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
8 / 31
精品文档
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B(?? C(?? D(??
4(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
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5(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
HPO42- 有关
B.?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C.?
9 / 31
精品文档
中液体有蛋白质,?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中的低
6(如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 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 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周围的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 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B.??? C.??? D.????? 7(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 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 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8.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会使图中, ,
的通透性增大,, , 增多导致水肿。
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 , 中。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10 / 31
精品文档
, ,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此病主要影响人体有氧呼吸 第 阶段。
?课后案
1.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
?酸碱平衡 ?Na+、K+平衡 ?血糖平衡 ?体温调节 ?蛋白质平衡 ?CO2-O2平衡 A.???? B.???? C.????? D.?????? 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3(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
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
11 / 31
精品文档
是指图中的标号? 4.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中的液体 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其水的来源为 通过
结构转移。
图乙中?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含有
较多的 ;???合称为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的具体内环境是 。
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图乙中?与?相比,?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 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原因是
图中, ,内存在着 物质。
课堂案答案
探究点一(1.血浆 血浆、组织液
淋巴、血浆 淋巴、组织液 组织液 2.??? 3.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思考1:不属于 属于 不属于
思考2: 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淋巴回流受阻
过敏反应及炎症
12 / 31
精品文档
C D
探究点二、 1.渗透压、酸碱度、体温
思考3: 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
动紊乱的缘故。
思考4:乳酸在缓冲物质作用下,与碳酸氢钠结合生成的乳酸钠排出体外,生成的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血浆pH仍维持相对稳定。
2.缓冲物质 缓冲液 自来水 氢氧化钠 缓冲液和生物材料 自来水 B
探究点三( 例题: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
高于组织液 神经—体液—免疫 5
2. 11 9 7 7 组织细胞、肺泡 肺泡、组织细胞 D
探究点四(酶活性 发热、中暑 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低血糖、糖尿病
?随堂检测 B A A D C D B
8.
? 毛细血管壁 ? 组织液
(2)? 血浆 ? 红细胞 遗传物质的改变 三
13 / 31
精品文档
?课后案 D B C
组织液 水肿 C、A b细胞膜、a毛细血管壁
2/3 蛋白质 细胞外液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 6 ? 组织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不会 ? 缓冲 例析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作为高考的常考点,主要涵盖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主要指标、各组分之间与细胞内液的关系、内环境稳态的动态变化、调节机制及意义等。纵观近年高考,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各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其稳态的调节。
一、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为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提供必需的物质和条件。
例1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下列疾病属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是
?小腿抽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尿毒症 ?组织水肿
A.??? B.???
14 / 31
精品文档
C.??? D.???
解析 抽搐由血钙过低引起;尿毒症由肾功能病变或机体内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导致;组织水肿是某些原因引起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增加或血压升高、组织渗透压增加所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的红细胞异常。
答案 B
点拨 内环境是体内的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和体分泌液。细胞内液是细胞自身的组成部分,不属于细胞生活的环境;泪液、消化液、汗液和乳汁等体分泌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也不属于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例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 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尿素通过体液运送,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后,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机体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血浆成分稳定,不代表机体处于稳态。
15 / 31
精品文档
答案 D
点拨 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如:血细胞以血浆为直接环境、组织细胞以组织液为直接环境、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淋巴为直接环境、血管壁细胞以组织液和血浆为直接环境、淋巴管壁细胞以组织液和淋巴为直接环境。
例3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B.??
C.?? D.??
解析 对组织细胞来说,a、b、c过程同等重要;组织液中的CO2与组织pH的调控有关,还能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稳态是相对的,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组织液中的物质浓度和pH等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变化;组织液回流受阻或毛细淋巴管受阻,都会使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 D
点拨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共同构成内环境,虽然它们的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但在分布部位、液体中的细胞及其化学成分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二、内环境稳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6 / 31
精品文档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例4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溶液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 过量饮水会导致血浆浓度降低,使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浓度下降,使得水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导致组织细胞肿胀。静脉注射高浓度盐水能够升高血浆的浓度,使血浆的浓度高于组织液,水分由组织液进入血浆,继而使组织液的浓度高于组织细胞,使细胞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达到缓解组织细胞肿胀的目的。
答案 A
点拨 人体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保持机体稳态,是在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的参与下,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且稳态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不是一成不变,是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例5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17 / 31
精品文档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内环境稳态失调,则细胞的代谢会出现异常,导致相应的病症。高原的气压比平原低,从平原到高原,由于外界气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液大量渗透进入肺,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而出现肺水肿症状。寒颤可以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分泌抗体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可以减少尿的排出而维持水的平衡。
答案 B
点拨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被破坏,细胞的新陈代谢会发生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如:血糖浓度过高会引发糖尿病,血糖浓度过低会引起低血糖症,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会出现尿毒症,高原反应时会发生肺水肿。
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18 / 31
精品文档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D.丙酮酸+水?CO2+[H]+能量
2.下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表示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分泌的抗体可经??????发炎部位
B.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人体剧烈运动,当肌肉细胞缺氧时,pH是降低还是升高,这种变化由哪种物质引起,需何种物质进行调节
A.降低、CO2、NaHCO3
B.升高、CO2、H2CO3
C.降低、乳酸、NaHCO3
D.升高、乳酸、NaHCO3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19 / 31
精品文档
5.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人在剧烈运动时,虽有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仍为弱碱性
C.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NaHCO3具有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作用
在这种状况下,血浆的相对渗透压 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
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综合复习——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
[内容概述]
本专题包括选修本第一章的内容。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包括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方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重点难点] 一.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
20 / 31
精品文档
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2(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温度、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血浆pH稳态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对均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 Na2HPO4等。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之间。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 ==== H2CO3
H2CO3 ==== H2O,CO2
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
-
21 / 31
精品文档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OH,H2CO3 ==== HCO3,H2O
例如: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水的平衡与调节 水的平衡:
来源:饮水和食物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去路:肾脏排尿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皮肤通过汗液排出、肺呼吸、大肠排便。
水平衡调节
--
?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钠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钾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血糖平衡 ?血糖平衡
?血糖平衡调节
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使血糖下降——胰岛素
体温及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
22 / 31
精品文档
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10余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二、总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
2(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寒冷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4(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三、免疫 免疫分类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特异性免疫过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疾病 ?过敏 原理:
病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等。
?自身免疫病
病因:免疫系统不能正确分清“自我”和“非己”成分,
23 / 31
精品文档
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的抗原而围攻,造成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伤害并出现病症,这就是自身免疫病。
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缺陷病
病因: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病例:艾滋病等。
[知识链接]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必修本第三章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第四章第二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大系统。
3(必修本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与寒冷时的体温调节。
4(免疫部分知识与初中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例题解析]
1(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解析:
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属于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所以,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24 / 31
精品文档
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例如:自身免疫病。所
以,ABD选项正确。只有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C选项错误。
答案:C
2.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 冷觉感受器兴奋 B. 温觉感受器抑制
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解析: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炎热时不会增加,ABC选项错误。炎热环境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
答案:D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5 / 31
精品文档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多余的H可以与缓冲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直接从肺排出。Na、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ABC选项错误。血浆流动速度快,范围广,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答案:D
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解析:
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也分布在黏膜和内脏器官;人在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而不是通过降低新陈代谢。ABD选项错误。人在安静时主要是内脏器官产热,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
+
+
+
+
+
答案:C
26 / 31
精品文档
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解析:
Na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可以通过皮肤蒸发排出,ABD选项错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调节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
答案:C
6(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过敏反应主要与效应B细胞有关,过敏反应也可以发生在消化道黏膜等处,甚至引起全身反应。
答案:B
27 / 31
精品文档
7(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
缺乏淡水,引起细胞外液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身体水分。
+
+
++
答案:A
8(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人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解析:
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释放出去,乳酸钠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28 / 31
精品文档
答案:A
9(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解析:
K经肾脏随尿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K主要来自食物,只饮水不进食,K摄入量减少,虽然也会有排出,但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
答案:C
10(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一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一?表示有关过程。
++
+
++++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填数字)。
29 / 31
精品文档
(4)效应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合成抗体的翻译过程需要__________作为模板。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解析:
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单克隆抗体形成的过程。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首先需要进行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分化成各种细胞。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核具有全套遗传物质,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失去全能性。
(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后分化而来,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基因有选择性的表达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3)F与效应T细胞来源于同一细胞d,所以是记忆T细胞,d是T细胞。c是B细胞,B细胞和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时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4)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中含有控制抗
体合成的基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信使RNA)。。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
30 / 31
精品文档
灵敏度高的特点,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答案:
(1)增殖(分裂) 分化 没有细胞核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记忆细胞 ?和?
(4)(动物)细胞融合 mRNA(信使RNA);特异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31 / 31
范文四: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的稳态(2)
( )1.下列 关于体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 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 )2.有关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3. 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D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 )4.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 .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
C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 )5.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 .T 细胞、B 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
( )7.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 )8.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 、B 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 、D 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 )9.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 .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首先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 基本稳定
( )10.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 、b 、c 、d 的名称分别是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 .①②③①
B .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2
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等
B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12. 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 .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 )13. 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 )14. 如图是细胞和人体生存的环境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 B. 细胞外液是图中的内环境
C. 大气气温属于图中的外界环境 D. 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以直接进入细胞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1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 段和BC
A .AB 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 .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 .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 .AB 段产生的乳酸,在BC 段与Na 2CO3反应
( )16.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 .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 )17.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3
A .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 2等物质 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 值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18.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 )19.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属于人体内环境
B .人体剧烈运动后,①中的pH 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C .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 .当人体出现过敏时,③中的液体可能会增多
( )20. 图中的a 、b 、c 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b 、c 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a 、b 、c 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c C. 细胞1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D. 细胞3的种类最多
4
范文五:内环境的稳态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相比,成分的最大区别在于
A.葡萄糖含量 B. 蛋白质含量 C. 氧气含量 D. 水含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多,而像葡萄糖,氧气和水,
离子等其他物质的含量再三者之间相差不大,所以 A,C,D不符合题意,故本
题选B。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就可得
出正确答案。
2.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
①O2 ②抗体 ③肝糖原 ④血浆蛋白 ⑤血红蛋白
⑥载体蛋白 ⑦胰蛋白酶 ⑧胰岛素 ⑨尿素 ⑩神经
递质
A.①②③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⑧⑨⑩
C.①④⑤⑥⑧⑨⑩ D.①③④⑦⑧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体液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肝糖原、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成
分,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属于外环境成分,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
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
试卷第1页,总32页
考点: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
腺激素的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答案】D
【解析】略
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
A.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消化液中
【答案】D
【解析】略
6.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
A.组织液中 B.血浆中 C.淋巴中 D.消化液中
图为人体
【答案】A
【解析】略
7.下列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所处的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SARS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
【答案】A
【解析】
8.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与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混合后,水浴加热煮沸2分钟,溶
液逐渐呈现
A.浅蓝色 B.棕色 C.深棕色 D.砖红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糖尿病人
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葡萄糖。
试卷第2页,总32页
考点:本题考查还原糖的鉴定,意在考查实验能力。
9.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恒定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答案】A
【解析】B错在血红蛋白不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血浆蛋白是内环境的成
分,C错在保持不变,应该是保持动态平衡,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存在的内环
境是只组织液,所以A选项正确。
10.如图X代表某一生物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与此概念
图相 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X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则①、②、③、④代表C、H、O、N
B.若X是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关的四大系统,则①、②、③、④代表呼吸、
消化、循环、免疫
C.若①、②、③、④是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则X为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①、②、③、④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则X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
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关的四大系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
统;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
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概念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
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下图是某健康人饭后3小时肝组织内葡萄糖移动方向总趋势示意图,其中
正确的是
A.1、3 B.2、4 C.1、4 D.2、3
试卷第3页,总32页
【答案】A
【解析】饭后3小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
血糖浓度升高,恢复正常。
12.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
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
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
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所以
A不正确。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
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但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和组
织水肿,所以B不正确。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传
入大脑后形成渴觉,所以C不正确。
考点:生命活动调节
点评:本题以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1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在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突触间隙间的液
体是组织液,A项正确;牛奶喝入胃,牛奶只能停留在胃表层,被胃壁细胞阻
挡,吸收后才能进入内环境,B项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项错误;
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输卵管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对内环境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14.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卷第4页,总32页
试题分析: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所以A选项错;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去路(图中⑤⑥⑦),抑制血糖的来源
(②③),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血糖的来源(②③)过程,
所以B、C选项错,而D选项是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属于考纲分析推断层次。意在考查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
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
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A
【解析】
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
加,尿量减少,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错误。
1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
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一样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
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构成;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成分和含量与血
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意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能
力。
++-17.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B.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K主要存在细胞内,故A错。动作电位(膜电位改变)的产生愈Na
试卷第5页,总32页
内流相关,故B正确。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动作膜外
+-电位高于膜内,故C正确。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无机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提高了激素调节的
灵敏性。A错。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人体水盐平衡
调节知识的要点的理解,能够理论联系识记,具有思维判断能力。
19.下列属于高等动物“细胞外液”的是( )
A.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B.突触间隙间的液体
C.心室腔内的血液 D.膀胱腔内的尿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人和高等动物来说,体液可分为两在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部
分,叫做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叫做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指的是组
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突触间隙间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也就是内环境,它们概念是
等同的,只有细胞内液与它们不同,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1.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①剧烈运动时 ②天气转冷时 ③患糖尿病时
④注射一定量20%甘露醇利尿剂溶液 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剧烈运动时,水份代谢排出主要以皮肤出汗的方式排除,泌尿系
统代谢为辅,所以尿液量会相对减少;②天气转冷时,人皮肤毛孔紧闭以减少
试卷第6页,总32页 +
热量损失,出汗量减少,水份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且天冷时,人体调节系
统会使水份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以减少体内水份,所以尿液会相对增多;③患
糖尿病时,肾的重吸收功能衰退或丧失,使人体内血糖和水大量损失,所以尿
液会相对增加;④20%的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剂,主要经肾脏代谢,长期大量使
用,使甘露醇中的草酸钙物质沉淀于肾小管,导致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⑤
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身体本身需要更多水来降体内无机盐浓度,这是人体
会减少水份排出,并使人有口渴感,尿量会减少。故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了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
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稳态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1是毛细血管壁细胞,2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3是
组织细胞,A液是血浆,C液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
织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故A错;营养不良时能
引起组织水肿,即C液增多,A液减少,故B错;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
刺激呼吸中枢,故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3.正常人体内,下列物质或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血红蛋白 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的产生
⑧尿素
A.①②⑤⑧ B.③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①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外液组成,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
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道,外界环境中;
试卷第7页,总32页
⑦乙酰胆碱的产生是在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中;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2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转录酶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 D.氨基酸
【答案】A
【解析】略
25.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a,回渗入毛细血管的液体b和进
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
A.a=b B.a=b+c C.a=c D.a>b+c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有关内容。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能维持相对
的稳定性。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a,回渗入毛细血管的
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a=b+c。故本题选B。
26.在人体的水盐代谢平衡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A.皮肤 B.肾 C.肺 D.大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教材中的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可知在人体的水盐代谢平衡中,发挥
主要作用的器官是肾。
考点: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27.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至少透过的磷脂双分子层为
A.4层 B.5层 C.8层 D.10层
【答案】 A
【解析】略
28.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答案】C
【解析】略
29.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 )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
【答案】C
【解析】人体皮肤表皮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人
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组织液中得到的。故选C
30.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
活动增强
B.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
试卷第8页,总32页
少
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
低
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
掉
【答案】B
【解析】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抗利尿
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31.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和生理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促胰液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斯他林和贝利斯能大胆质疑权威,并大胆提出假设,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答案】BC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
促胰液素能促进胰液的分泌,所以BC选项错误。
3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能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
A.肝糖元合成增加 B.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
C.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传来的兴奋 D.血糖含量升高
【答案】A
【解析】
33.当某人感到冷时,他的( )
A.汗液分泌量增加 B.冷觉感受器兴奋增强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体温因受调节而保持不变
【答案】BCD
【解析】
试题分析:人处于寒冷环境时,要维持体温平衡,此时要增加产热量,减少散
热量;增加产热量。A是增加散热量,不符合;B冷觉感受器兴奋增强,传导
兴奋到大脑,大脑指使人多穿衣服,符合;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
加产热量,符合;体温调节最后就是维持人体体温基本不变,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会分析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的调节。
34.下列液体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1)细胞质基质 (2)线粒体基质 (3) 细胞核基质(4) 胆汁 (5)唾
液 (6)尿液 (7) 汗液 (8) 血浆 (9)淋巴 (10)组织液 (11)脑
脊液
A.(1)(2)(3)(4)(5)(6)(7) B.(4)(5)(6)(7)(8)(9)(10)
C.(1)(2)(3)(4)(8)(9)(10) D.(8)(9)(10)(1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中的细胞外液。(1)(2)(3)属于细胞内液,(4)(5)
(6)(7)能够与外界相同,属于外界环境,不是体液。(8)(9)(10)(11)
试卷第9页,总32页
属于细胞外液。
补充:
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
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
等。外分泌液看成外界环境。
35.有关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a分泌d、b
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B.若该图表示水平衡调节过程,a可以代表下丘脑,c可以代表肾小管和集合
管。
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兴奋a→c一定是以电信号传导的
D.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则c为甲状腺激素,当其分泌
过多时,会作用于下丘脑a和垂体b对它们的活动起抑制作用,A正确;若该
图表示水平衡调节过程,a可以代表下丘脑,b为垂体,所释放的抗利尿激素e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B正确;兴奋在反射
弧中相邻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由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再由化
学信号变为电信号,C正确;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为翻译,
发生于核糖体中,D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水平衡调节、反射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6.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A.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
属于神经调节
C.C与D表现为拮抗作用
D.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试卷第10页,总32页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C能够使血糖浓度下降,可以判断C是胰岛素;D能够
使血糖浓度上升,可以判断出D是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CD维持血糖浓度稳定,表现为
相互拮抗,C正确;血糖浓度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胰高血
糖素,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应该属于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正确,B错。
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血糖调节以及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7.给动物饮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
实验动物是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给动物饮同量的清水,摄入食盐过多动物的机体可通过减少尿量来
维持其体液渗透压的稳态,其余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尿量都会偏高。D正确。
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水盐平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水盐平衡知识的要点的
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8.右图是反馈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当人体受到寒冷或惊吓刺激后,图中的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的激素可
能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高时,通过①→③→④→
⑥使其浓度降低
C.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低时,通过②→③→④→⑤使
其浓度升高
D.垂体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它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生物体内的内分泌腺有的受垂体
调控,有的内分泌腺并不受垂体调控,所以垂体不是内分泌腺的枢纽,下丘脑
才是内分泌腺的枢纽。D错。故本题选D。
试卷第11页,总32页
39.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考生言语区的S区、H区和V区
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严重的细胞损伤
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
D.喝酒过量的人呼吸急促,与之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脑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听力考试时涉及的言语中枢有视觉中枢(V区)、听觉中枢(H区)
和书写中枢(W区);过敏反应一般不会造成细胞损伤;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
大脑皮层形成渴觉;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所以
喝酒过量的人呼吸急促,与之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脑干。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40.下图一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曲线,测定时间内仅进食了早餐;图二为人
体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的转换简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点时,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过程b、d加快
B.B点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过程c加快
C.C点时,有可能胰高血糖素促进氨基酸、脂肪转变为葡萄糖
D.物质X是甘油,物质Y是[H]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A点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使
过程b、d减弱,A错;B点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过程c减慢,B错;C点
时,有可能胰高血糖素促进氨基酸、脂肪转变为葡萄糖,C正确;物质X是甘
油,物质Y是NH3,D错。故本题选C。
41.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
能
B.血糖浓度较高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
分泌活动
C.考生参加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时,参与的高级中枢有S区、V区
D.赤霉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答案】A
【解析】
试卷第12页,总32页
试题分析:疫苗是减毒或无毒的抗原,可以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从而刺激机
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在再次免疫过程中能迅速的消灭抗原,A准确;
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因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B错误;考生参加高考英语听
力考试时,需要听、读、写,因此参与的高级中枢有H区、V区和W区,C错
误;赤霉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D错误。
考点:本题着重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
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2.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
环境是( )
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细胞内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内临血浆,外临组织液,故A正
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43.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 )
A.神经调节 B.神经一体液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
节机制。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
的能力。
44.下列物质全都可以存在于人体内环境的一组是
A.葡萄糖、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组织胺
-B.血浆蛋白、HCO3、尿素、RNA聚合酶
C.血红蛋白、抗体、氨基酸、胰岛素
D.CO2、淋巴因子、呼吸氧化酶、载体蛋白
【答案】A
【解析】
4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寒冷和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
②当人感到饥饿时,在下丘脑调节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③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④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卷第13页,总32页
【答案】D
【解析】
①寒冷和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正确。
②当人感到饥饿时,在下丘脑调节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错误。
③下丘脑通过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错误。
④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因为神
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正确。
46.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
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时,药液可通过②→①到达各组织细胞
B.③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也可作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
C.②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和离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含量无关
D.尿素的主要转移方向是③→②→①
【答案】C
【解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皮下注射时,药
液可通过②→①到达各组织细胞,.③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乳酸进入血浆也可作
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②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和离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
含量也有关,尿素的主要转移方向是③→②→①,所以C选项错误。
47.当一个人大量饮水时时,会导致 (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C.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D.尿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多。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的能
力。
48.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 图走
势不相符的是(纵轴代表前者,横轴代表后者)
试卷第14页,总32页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HIV浓度———T细胞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随着饮水量的增加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小,A正确。随着T细胞浓度的增加,机体内特异性免疫增强,对于HIV病毒清除能力增强,所以HIV病毒量下降,B正确。随着血糖浓度的上升,为了维持血糖浓度稳定胰岛素分泌量也随之增加,C错误。甲状腺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可以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其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D正确。
49.下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B.有机物中的碳只能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A、B可表示存在于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合物
D.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10千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O 2 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A错误;有机物中的碳可通过 生物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也可通过燃烧进入大气中,B错误; A、B分别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属于多糖,肝糖 原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糖的平衡,肌糖原主要为肌肉活动 提供能量,C正确 ; “至少消耗”时应按能量传递效率 为20%计算,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 耗的植物至少为5千克,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及血糖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试卷第15页,总32页
50.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要低于非肥胖者
B.30min内胰岛素浓度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细胞需要的能量增多
C.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合成糖元的速率要比非肥胖者明显快
D.30min后引起血糖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肝糖元的水解受到抑制
【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考查血糖的调节。口服浓葡萄糖一段时间,葡萄糖在小肠中通过主动运输和扩散被吸收进血液,血糖会明显上升;而后在机体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下,肝脏细胞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使血糖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比两幅曲线图可见,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口服血糖后血糖含量没什么明显差异,但是胰岛素分泌量肥胖者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可知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合成糖元的速率要比非肥胖者明显慢。
试卷第16页,总32页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51.(8分)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⑥是 。⑤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2)能够促进②分解的激素是 ,能抑制②分解的激素是胰岛素。
(3)胰岛素常用来治疗糖尿病,它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其使用方法是 (请从“外用”、“口服”或“注射”中选一项)。
【答案】(1) 肝糖原、肌糖原 线粒体
(2) 胰高血糖素(3) 注射
【解析】
试题分析:血糖的来源包括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去路包括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类物质。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胰岛素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
考点: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2.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17页,总32页
(1)指出各液体的名称:② ④ 。
(2)内环境可由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组成。
(3)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图所示结构中含氧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② 血浆 ④ 淋巴 (2)②③④
(3)血浆和组织液 (4)⑤ 血浆中蛋白质减少。
【解析】略
53.(9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2)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作用。
(3)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但机体会通过分泌 激素,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 ,从而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试卷第18页,总32页
【解析】略
54.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4)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系统。
【答案】? ②③ ; ④
? 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 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
? 消化、循环
【解析】略
55.(5分)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图中 ▲ (填标号)构成内环境。
试卷第19页,总32页
(2)③与②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中CO2的浓度最高的
是 ▲ 。(填标号)
-2-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 ▲ 的稳定有重要
意义。
【答案】(5分)
(1)②③; ②③④ (2)蛋白质 (3)①。 PH
【解析】略
56.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骨骼肌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产热过程,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的调节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肾上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加→产生热量。
(3)在何种环境条件下,A、B两种装置同时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只有B装置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体温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图中[ ]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障碍,使人体表现为_________。
【答案】
试卷第20页,总32页
【解析】略
57.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
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
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正常情况下,组成A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_____和[ ] ;
组成B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_____和[ ] 。
(4)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通过 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
换的。
酶【答案】(1)a (2)a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3)d血浆 b组织液; b组织液 c淋巴 (4)内环境
【解析】略
58.(7分)下图1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问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液、8液、C液的名称依次为 、 、 。
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 。
(2)用箭头在图2中表示出A液、B液、C液三者间的关系。
(3)A液与B液的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多
于、等于、少于)B液。
(4)某人食入较多的酸性食物,不会引起内环境中pH的明显下降,原因是?
【答案】(7分)(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2)(见右图)
试卷第21页,总32页
(3)少于
(4)与血浆中含HPO42-、HCO3-等离子有关(存在缓冲物质,答案合理即给
分)
【解析】略
59.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
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 产生热量。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5℃,若A、B、C、D都表示热
量,则此人的A+B 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
中A+B C+D。(填“>”、“
(4)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在处于寒冷
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 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答案】(1)神经调节 下丘脑 (2)内脏 (3)=
状腺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示知图中T—E—N—F—A途径没有激素参与,但有神经系
统参与,因而为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
主要由内脏产生热量。(3)A、B表示产热,C、D表示散热。24 h内都处于39.5℃,
体温相对恒定,产热=散热,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即由39.5℃降到37℃,
散热大于产热。(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新陈代谢活动,使产热增加。
在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散热加快,增加产热,才能使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
衡,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因而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肾上腺素、甲
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用文字、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
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及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
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0.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试卷第22页,总32页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
(2)当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雌雄兔相互追逐并完成交配行为,图中与
此相关的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_____________。
(4)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
果。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②③④⑦⑧ (3)淋巴因子
(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解析】略
61.(20分)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下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
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
分析回答:
(1)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图中的____(2分)。
(2)激素②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②的分泌,该调节方式称为___
_(2分)。
(3)图中的激素①是由____(2分)细胞分泌的。机体内____(2分)
激素与激素①具有协同作用。
(4)有人试图通过研磨胰腺的方法获得激素②,均未获得成功,由图可知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5)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
素的器官。
试卷第23页,总32页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
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
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B组注射等量
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
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法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严谨之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6分)。
②如果实验步骤第一步改正后,实施整个实验,请你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A、
B、C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
___(4分)。
【答案】(20分)
(1)激素②(2分)
(2)反馈调节(2分)
(3)胰岛A(2分) 肾上腺素(2分)
(4)激素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腺泡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分解。(2分)
(5)①应取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雄兔(3分);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
碘溶液应该等量(3分)② A > C > B(4分)
【解析】
62.(8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稳态。当环
境温度低于-9℃时,若X为肌肉细胞则图中激素是 。
(2)若X为下丘脑细胞,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图中X细胞产生的
活性物质是 。
(3)若X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X细胞接受的刺激是递质。
(4)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
径有:一是通过 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
试卷第24页,总32页
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答案】
【解析】略
63.(2010届中山调研)图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
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经过B
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相对保持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
最主要的是________。
--(5)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3]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3]/[H2CO3]
时,立刻发生酸中毒。此例说明无机盐具有________的功能。
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调节细胞的pH
C.组成细胞的结构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答案】(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
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5)B
【解析】
64.血糖是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含量保持动
态平衡。请分析回答以下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有关问题:
试卷第25页,总32页
(1)上面左图表示某同学进食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其
中表示胰岛素含量变化的是 曲线。
(2)该同学进食后血糖升高是由
于 。进食一段时间后血糖又恢复到
正常水平,这是由于 的分泌增加,与组织细胞表面的 结合,促使组织细胞
(3)这名同学放学后在操场上运动了一段时间,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
上面右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cd段
血糖浓度升高是由于 的分泌增加,促进了 分解产
生葡萄糖。
(4)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
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有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素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但组织细胞对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原因可能是
(5)当血糖浓度高于180mg/dL时,肾小球滤过液的渗透压增加,与肾小管壁
细胞的 减小,影响肾小管 从而导致尿量增多。
(6)肾小球滤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偏高,肾小管壁细胞上 的
数量有限,导致滤过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被重新吸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
出体外。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可采用 试剂检测。
【答案】(1)b (2)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并被吸收 胰岛素 特
异性受体 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3)能量代谢增加,葡萄糖在组织
细胞被氧化分解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4)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表面的特
异性受体结合(5)渗透压差 对水的重吸收(6)葡萄糖运输载体 斐林
【解析】
试题分析:(1)胰岛素随血糖含量变化而变化且在体中含量比血糖低,故b为
胰岛素。(2)进食后血糖升高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并被吸收;
血糖升高使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故一段时间后血糖又恢
复到正常水平,在肝细胞和肌肉细胞表面,存在与胰岛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蛋
白,与胰岛素结合后,使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3)运动过
程中消耗能量增加,葡萄糖在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供能。血糖含量下降,胰高
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4)胰岛素在发挥作用时需要将信
息传到肝细胞表面,该过程需要肝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与之结合。糖尿病患
者可能细胞表面受体受损,胰岛素不能与之结合传递信息。(5)当血糖浓度过
试卷第26页,总32页
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导致尿量增多。(6)细胞表面的
载体数量是有限的,如果葡萄糖浓度偏高,则葡萄糖不能全部被重吸收,导致
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葡萄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
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2)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
经纤维。
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
次是 (从①~⑦中选择填空);大脑感受到肌肉受刺激的信号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从①~⑦中选择填
空)。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
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 ,产生抗体对其进行攻击,从而使神
经冲动传递受阻。
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的名称为 。
(3)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
结构A代表 ,在调节血糖浓度的过程中,I激素与Ⅱ、Ⅲ激素
表现为 。人们对猕猴血糖调节的研究中发现,将摄取糖的活动与声
音刺激多次结合以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就能引起猕猴几乎与摄取糖时同样的
血糖含量变化,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所在的_________________可能参与血糖
试卷第27页,总32页
浓度的调节。
【答案】(1) 无机盐、蛋白质
(2)④⑤⑥ ③②① 抗原 浆细胞
(3)下丘脑 拮抗作用 大脑皮层
【解析】略
66.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请回答:
(1)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直接感受 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受 发出的神经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2)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I/G)不同。在摄食后,I/G变 (大或小),这是由于 所致;当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I/G变 (大或小),有利于促进 ,维持血糖水平。若将胰高血糖素注射到体内,血糖浓度将 ,原因是 。
(3)将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5.6 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 6.7 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 。
(4)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实验方案如下: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上述方案的错误:
① ② ,
【答案】(1)血糖 下丘脑
(2)大 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小 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增加 升高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3)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4)①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②缺少对照(前后、空白对照均可)
【解析】略
67. (8分)
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一)目的、对象
目的:GDM筛检。受检者:姓名×××,妊娠25周。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mL葡萄糖水(含75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
试卷第28页,总32页
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4个样品中有3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下:
由此可判定该孕妇 。
(四)讨论
(1)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 和 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
【答案】
(三)患 GDM
(四)(1)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2)如果服糖时间不控制而随意延长,则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如果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上升不够高,则不能了解受检者血糖调节的最大能力。
(3)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解析】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知识。根据图表所示数据可知,三项数据测定值均高于参考值,所以该孕妇患GDM,胰岛的分泌功能,由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共同维持,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本题还考查了现实生活中血糖调节异常病症的知识,如第二小题,解释了检测血糖水平的
试卷第29页,总32页
方法,第三小题关于血糖调节过程的考查,相对容易,许多同学都知道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8.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7月9日福建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岁的赵某却在农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次日在农田里发现他时,已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高温炎热天气。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内的热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 。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
(2)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其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其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高某血压下降的原因是 。
(4)赵某的死亡说明 。
【答案】(1) 出汗 产热多于散热 (2)体温相对稳定 升高 水盐平衡 盐减少,渗透压降低 (3)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的 (4)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试题分析:(1)炎热环境下,人体散热主要方式是出汗,越某中暑的原因是产热多于散热,使体温升到所致。(2)赵某中暑的原因是体温升高,内环境稳态被破坏。高某不断喝纯净水,盐分得不到补充,渗透压降低,体中水盐平衡被打破。(3)高某由于内环境中盐分少,渗透压下降,导致血压下降。(4)赵某死亡说明在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也会被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69.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大鼠注射___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
试卷第30页,总32页
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Ⅱ.(1)进食后,血糖浓度增加会刺激胰岛_________(填
“A”、“B”)细胞分泌胰岛素,该激素能促进肝脏细胞和肌
肉细胞吸收葡萄糖并将其合成为糖元,同时抑制非糖物质
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下降;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
_____________(“促进”、“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
身颤抖。这说明体内血糖浓度_____________(填“升高”、
“下降”),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_____________(填“舒张”、“收缩”)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皮肤毛细胞血管 ___________(填“舒张”、“收缩”)的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
【答案】Ⅰ.(1)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2) 抗原 (3)浆细胞
(4)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Ⅱ.(1)B 抑制 (2)下降 收缩 收缩
【解析】
试题分析:Ⅰ(1)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所以A鼠除去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将B淋巴细胞移植至A鼠后恢复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B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检测A鼠是否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需给A鼠注射抗原,再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红细胞属于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Ⅱ(1)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当血糖浓度增加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由于寒冷环境下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收缩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同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 考点:考查免疫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熟记免疫系统组成以及体温调节的过程。
【答案】(1)寒冷剌激后,图中过程①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
)的
试卷第31页,总32页
活动增强,过程③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 当受到寒冷剌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依据反射弧写出冷觉是如何产生的? 冷剌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
(3) 人体长期缺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加,甲状腺增生肿大。
(4)人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体的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激素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做题时要注意图文的转化。寒冷刺激后,人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都会增强。如果缺碘则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反馈调节是TRH和TSH的分泌增强,TSH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与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而加快产热的功能。冷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寒冷刺激产生冷觉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试卷第32页,总3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