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会计这一信息系统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单位微观管理都离不开会计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会计法》、“两则”和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使我国会计工作开始走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道路。然而,现在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却难如人意,甚至令人担忧。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在会计领域里的渗透,使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已成为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不真实会计信息的表现及危害
会计信息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及其种种表现,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在社会、经济有关领域出现的各种矛盾、弊端的直接反映,且有些矛盾和弊端的形成与发展,已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某些方面甚至已呈积重难返之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因此,任何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同会计的本性直接相违背的。会计信息失真,从广义上讲,是会计信息同实际有差异,即为失真;从狭义理解,是指那种违反会计核算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差异。因此,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造成评价失败、决策失误和控制失灵。具体表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
近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会计法》、“两则”等一系列财务会计法规和相关制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法规还很不完善、不健全,有些条文原则性太强但操作性太差。对那些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如何处理,没有形成具有威慑力的惩戒法规,以致一些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以权代法,助长了违法行为,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另外,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与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我国有着庞大的会计队伍,有些单位的领导任人为亲、任人为顺,安排一些不懂会计的外行或是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把持会计机构,对一些政策掌握不透,业务技术不精。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要么是记成一笔糊涂账,自己违规违法了也不知道;要么惟命是从,依领导意志行事。这样拼凑出来的会计资料不可避免地会歪曲事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从体制上探索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
不难看出政府职能的转变远未完成,一些既得利益者就有可能为市场取向的改革设置种种障碍,或使市场化涂上“官僚化”的色彩,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即真正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制度难以建立。
(三)人为的“假账真做”与“真账假做”,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违反规定的会计处理
首先是会计报告文字表述不真实,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的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的收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损公肥私;其次是数字填写不真实、不准确,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虚增或虚减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少报或多报损失,会计报表反映失实,会计数据反映不准确,会计报告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
(四)会计人员的地位不高,利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强化了法人治理的权利,但对其缺乏有效制约,经营者一人说了算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一些经营者为了取悦上级骗取荣誉、捞取资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违反财务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弄虚作假采取违反规定的手法,追逐账面利润,对会计资料进行不真实的修正,以突出其经营业绩。且财会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员,在利益上与经营者有着依附关系,因此,在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处于“两难”境地,若不按经营者的意图办事,其应有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在实际工作中,经营者对不按照自己意图行事的财会人员采取隐蔽的报复行为相当普遍。《会计法》等有关法规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财会人员利益的措施,这样,有些经营者就会利用优化组合之机将“不听话”的财会人员调离原岗位;有的在晋升工资、职称、分房时为难财会人员。由此看来,会计人员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必然会造成会计人员不能更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规建设
对会计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应当首先从完善和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着手,使我们的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地全面、配套、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其次是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领导人要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政府有关部门或主管监督部门要对执法队伍严肃整顿,提高执法水平,维护法律的尊严,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真正实现经济活动的法制化。从而使每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在经营活动中都能权衡利弊得失,自觉遵守法纪,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完善法规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具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合法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与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应的,因此,经营者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基础,经营者必须建立健全单位的财务会计责任体系,自觉地学习财务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经常地、主动地抓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可靠的保证。经营者必须加强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约束机制,尽可能地减少或杜绝不真实会计信息造成的人为可乘之机。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也应组织力量协助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为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条件。
(三)规范财务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会计核算中对政策法规把握不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不当、计算出现差错等种种人为过失造成的不真实会计信息,无疑应归咎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那些有意违反财务会计制度,迎合少数经营者不良心理而弄虚作假的,则应归咎于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总合。其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可理解为:会计人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中,必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其次是业务素质,会计人员业务操作能力熟练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就能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就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再有就是心理素质,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差异导致会计行为的差异,在确认、计量、编制和报告会计信息时所反映出来的心理状况是会计行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从而形成不同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无疑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会计人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解决会计信息不真实的问题才有扎实的业务技术基础和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
范文二: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信息真实性
、“真实会计信息”的含义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在美国不直接提“真实性”,而只强调程序理性原则,要求会计行为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被运用,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会计报表。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对159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提出的,指的是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厂商)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
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就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其次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困境”。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什么益处都没有。由于信息不对称,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在会计人员中,也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二个都拒绝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二个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结果会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更多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结果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获得好处的机会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在日常经济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折腾半天。会计工作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是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
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润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1997年到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给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
范文三: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信息真性计计计计计计
企在外披露会信息程中,会信息的生者和消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者是分离的。并且双方在取得各自利益的同付出了相的代价,即一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程上是一交行,因会信息是一商品,作一
特殊的商品源,会信息企外部相利益者决策及至整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个社会源配置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一、真的会信息具的特征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会信息是决策者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息的真性是会信息的生命之所在,其真性包含以下特征: 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1.有用性。披露的信息在决策上有用,能足使用者需求,增加使用者市信息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的了解,降低投决策的盲目性及。国会准中指出:有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用性是指会信息披露提供于企状况的等方面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信息,信息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行决策是有用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上述目的而制的告可以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共同需要。
2.相性。信息披露不是一情愿的主决定,而是根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据用的需求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量,也就是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息息相。了使信息有用,信息必与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当信息能通帮助使用者价去、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划在和未来事或确更改他去的价从而影响到使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用者的决策,信息就具有相性。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3.可靠性。披露信息必可靠,不能引用的判断,不能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行虚假的性的述,也不得有重大漏。要使信息可靠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会告中的信息必在重要性和成本的可范内做到
完整。漏能造成信息虚假或令人解,从而使信息不可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靠、并且在相性上留有缺陷。当信息没有重要或偏向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并且能忠反映其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依据,信息就具了可靠性。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4.中立性。真的会信息保持中立。中立性是指会人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形成会信息的程和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的信息上附加某主色彩以足特定信息使用集的需要,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否,信息的真性就会受到疑,如果了达到特定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成果或果,通信息的和列示使信息影响了决策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和判断,那信息就失了中立性。目前多信息披露中存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在的都与企于偏重当前利益、不能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地位有很大的系。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二、会信息失真的危害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会信息失真会利用信息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危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破坏投境、影响源的合理分配。在市条件下,国家改了去那一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的由政款的做法。而投主体也逐向多元化,作市活的基本元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企
也越来越依靠从投市集来的生所需的金。在投市上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投者是根据其出的安全性、流性与利高低因素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来决定其投,而他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所提供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反映其状况和效的会料。因此,会料的真与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否就系到广大投者的切身利益,也就系到能否利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用市来完成社会源的化配置后的有序流。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2.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致利税和其他国有大量流失。企歪曲会信息的机
是多多的,但起来不外乎是借此个人或小位好。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其果是将原本属国家或集体的窃小集体或个人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所有。承包者往往采取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手段虚浮夸会表上的数和利以得承包金,而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另一些未将利和个人收入挂的位利以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逃避国家税收。此外,在企机制中,一些企通不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估价低国有的价,从而改了国有的
真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比例和数,等于相地将国有的一部分划个人所有。
3.破坏了正常的生程序。企的生离不及准确的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会信息。如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成
本,又如政策的制定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又依据客的状况和以往的付款情况。了解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些情况也主要通各会,如果会料不
企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管理当局必定以作出正确的生和决策。
4.助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腐之,影响国家的政治定。会的能不是被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地反映已生的活,它是国家控制企、企的所有者控制其者的一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手段。例如,国家在有法中定了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支出的准比例,确定了成果的分配序和比例,会料成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督国家政政策和法行情况的基本工具。然而,多企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却通做假,将一些不合定的支出合法化。
三、会信息失真的原因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1.信息不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称引起的会信息失真。不称信息是指市上由于方和方之各自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掌握的信息不称,从而致市失灵、源配置效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率下降。由于会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物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性,使所有市参与者面由于信息不称引起的市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而会信息供求系的蔽性和性使会信息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 2.内部利益的。我国体制改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革以来,行了各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将企的效与生者的个人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收入挂,以求最大限度地者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极性。企的生者了个人的高
收入,自然会努力工作,但在某些主客原因不能定的目,了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保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不致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减少或失,自然会将目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到改其的料上,通作假来达到先确定的利分配方式和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比例的目的。内部利益的是有普遍性的。
3.外部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督机制的弱化。在划年代,尽管我国没有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行国家企的制度,但由于当的企者、国家政府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部、工商税、政部或机构都站在国家的立上,形成了一套密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的督机制。改革放以来,不企的生者和者有了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独立的利益,国家机构甚至包括地方政府,也有了自身的利益。以来,原有体制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服功能就相地弱化。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弥督机制不足,我国在80年代中期就全面恢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了国家的制度,并以每年一度的税大。国家机企、事位和政部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大所取得的成必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予以肯定,但也当看到靠些手段是不足以遏制和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正会信息不和由其造成的危害的。
4.会准和会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和漏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洞。我国改革放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以来,会制度改革期以来于滞后状,将划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做法用在市下的企会核算,就不可避免地生会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信息不的,而我国会制度的制定无从空上是从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上都缺少一个博弈的程。随着我国社会的迁,新的情况、新的不断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涌,旧的范有待更新,会范也免有漏洞和不足之,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信息的真性。
四、治理企会信息失真当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采取的策
企会信息失真危害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极大,期失真不会致企破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而且会致政府决策失,乱秩序,同将致政治上的腐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必引起政府和企的高度重,笔者防止会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信息失真必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内部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束机制。即完善企内部会制度,格会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物、收支的制度,提供真的会信息奠定良好的会基,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化企强束机制,决制止管理者任意反定、自行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支配企物的行。
2.建立外部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束机制。即完善社会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会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首先是完善立法、造良好的法制境,通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任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制定有信息管理法,管理人提供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会督强劣信息的作出明确定。其次是增的全面性与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信息准和会制度行情况的威性,加督,强束企会行,增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信息的客性、可性、强公性。展CPA.aspx>CPA.aspx>注册会计计事、社会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公众作用、健全以注册会核心的社会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督体系。以外部核心的社会督体系是会信息到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一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运行效率于市上的信息流通具有决定性作用。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第三,政府信息市行适度的管理,通行政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化企外部手段督,通政府机构、税部强加强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督,并与会管理部合作,建立会信息范体系,
范企会信息披露的内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容与格式,披露会政策的与
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更以及重大境化企造成的影响。
3.加会范强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建。我国会信息失真的原因是会范在
建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会范的上存在缺陷。因此,当加建工作,尽快健强全
我国的会范体系。于我国会制度在制定程中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博弈主体不到位的,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笔者,了减少会迁的阻力,由政府直接参照国会准来制定中国的会准是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无可厚非的。与此同,个具体会准的制定和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修都参照各方意行每反与。政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府机构要准的威性,反准的行要行,目的是使反准而提供失真会信息者得不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
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信息失真等外部不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象。,会信息供方就会愿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意提供真而相的会信息,从而通提供失真会信息取利益的机得以消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除。
4.提高会人素。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会人的强首先道德教育要加,
增会人的法制强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念,会人要按照《会法》予的依法核算,依法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督。其次,会人要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提高技水平。要更新知、掌握新技能、研究新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用新的手段范会料,确保企会信息的真性。
参考文献:1.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计成。信息学。武大学出版社,1997
范文四:会计信息真实性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会计信息真实性
企业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并且双方在取得各自利益的同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即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交换行为,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源,会计信息对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决策及至整个社会资源配置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特征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所在,其真实性包含以下特征: 1.有用性。披露的信息在决策上有用,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增加使用者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降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及风险。国际会计准则中指出:有用性是指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为上述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共同需要。
2.相关性。信息披露不是一厢情愿的主观决定,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也就是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息息相关。为了使信息有用,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计划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对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3.可靠性。披露信息必须可靠,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不能进行虚假的误导性的陈述,也不得有重大遗漏。要使信息可靠,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许可范围内做到完整。遗漏能造成信息虚假或令人费解,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且在相关性上留有缺陷。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其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为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4.中立性。真实的会计信息应保持中立。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信息的过程和结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否则,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如果为了达到特定的成果或结果,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列示使财务信息影响了决策和判断,那么信息就丧失了中立性。目前许多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都与企业过于偏重当前利益、不能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会给利用信息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危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由财政拨款的做法。而投资主体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经济单元———企业,也越来越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来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是根据其出资的安全性、流动性与获利高低诸因素来决定其投资,而他们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就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就关系到能否实现利用市场来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后的有序流动。
2.导致利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总起来说不外乎是借此为个人或小单位捞好处。其结果是将原本应归属国家或集体的资产窃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承包者往往采取各种手段虚报浮夸会计报表上的营业数额和利润以获得承包资金,而另一些未将利润和个人收入挂钩的单位则隐瞒利润以逃避国家税收。此外,在企业转换机制中,一些企业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的价值,从而改变了国有资产的真实比例和数额,等于变相地将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划为个人所有。
3.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程序。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各种会计信息。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产成本;又如赊销政策的制定又应依据顾客的财务状况和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以往的偿付款情况。了解这些情况也主要通过各种会计记录,如果会计资料不实,企业管理当局必定难以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
4.助长腐败之风,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被动地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它还是国家控制企业、企业的所有者控制其经营者的一种手段。例如,国家在有关法规中规定了各种支出的标准比例,确定了对经营成果的分配顺序和比例,会计资料成为监督国家财政政策和法规执行情况的基本工具。然而,许多企业却通过做假账,将一些不合规定的支出合法化。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物质性,使所有市场参与者面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风险,而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会计信息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
2.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试行了各种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绩效与生产经营者的个人收入挂钩,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的生产经营者为了实现个人的高收入,自然会努力工作,但在某些主客观原因不能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时,为了保护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不致减少或丧失,自然会将目标转到篡改其经营业绩的财务资料上,通过作假帐来达到预先确定的利润分配方式和比例的目的。这种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带有普遍性的。
3.外部监督机制的弱化。在计划经济年代,尽管我国没有实行国家对企业的审计制度,但由于当时的企业经营者、国家政府经营部门、工商税务、财政部门或机构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企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国家机构甚至包括地方政府,也有了自身的利益。这样以来,原有体制的服务功能就相应地弱化。为弥补监督机制不足,我国在80年代中期就全面恢复了国家的审计制度,并辅以每年一度的财税大检查。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大检查所取得的成绩必须予以肯定,但也应当看到仅靠这些手段是不足以遏制和纠正会计信息不实和由其造成的危害的。
4.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和漏洞。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改革长期以来处于滞后状态,将计划经济做法应用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会计信息不实的问题,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都缺少一个博弈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经济规范有待更新,会计规范也难免有漏洞和不足之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应当采取的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极大,长期失真不仅会导致企业破产,而且会导致政府决策失误,扰乱经济秩序,同时将导致政治上的腐败,必须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即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的经营行为。
2.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即完善社会监督体系,这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首先是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提供伪劣信息的惩处作出明确规定。其次是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与权威性,加强对信息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约束企业会计行为,增强信息的客观性、可验证性、公开性。发展CPA.aspx>CPA.aspx>注册会计师事业、发挥社会审计的公众作用、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督体系是会计信息到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关卡,这一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运行效率对于市场上的信息流通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三,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的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对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与会计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披露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以及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3.加强会计规范建设。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会计规范在建设上存在缺陷。因此,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对于我国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博弈主体不到位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减少会计变迁的阻力,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应参照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政府机构要维护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等外部不经济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而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通过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获取经济利益的动机得以消除。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会计人员要按照《会计法》赋予的职权依法核算,依法监督。其次,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研究新问题,用新的手段规范会计资料,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1.马费成。信息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范文五:会计信息真实性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
学 号 *** 班 级**
专 业 *** 系 别 ***
作者姓名完成时间 指导教师 称 ***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
摘 要
会计信息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真
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证券
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上市公司队伍的日益壮大,引起
人们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关注。该文从会计
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入手,阐明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
的因素,列举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了
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提出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强化
信息披露外部监管、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相关对策和措
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信息失真,对策
现代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企业会计报表,大到企
业间的资产并购、重组和重大项目投资、融资,以及商务合作、
贸易往来,小到普通百姓的股票买卖,都要通过研读财务报表进
行决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假新闻、假货、黑哨,成为近几年社
会讨论的热点。会计行业则有假帐。假,是真的反面,说的就是
真实性问题。许多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法制作虚假会计报表,粉
饰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造成企业会计信息不同程度
的失真。
因此,如何有效地揭露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健全有关法规
制度、完善信息披露监管,对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至关重要。
一、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述
(一)真实性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真实性的
含义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如实反
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以上解释来看,其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状况,保
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
实际情况。
3.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由此可见我国会计界所说的客观性原则包括“真实反映”,
“中立性”,和“可核性”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上是从会计准则的
角度对真实性所做的一般分析,可以看出真实性的基本含义是如
实“反映情况”,但同时还应当具备“谨慎性”,“完整性”,“中立
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从属特征,而“可核性”是
真实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评价标准
究竟用怎样的标准来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这便是会计
信息的真实性的评价标准问题。当前理论界基本上持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依据经济生活与本来面目评价会计信息真实
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评价会计信息的标准只能是依据会计准则。
第一个标准显示了会计信息必须是绝对的,精确的本质要求。第
二个评价标准肯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相对性的存在。如实反映经
济业务是真的内在要求,但若将这里的“实”理解为经济生活的
本来面目,这显然不具备评价标准的现实可能性。毕竟人造会计
信息系统与现实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会计准则作为评价会
计真实性的标准,尽管此时的真实只是一种相对的真实,但都具
有现实可能性。只要会计人员在处理数据使,按照会计准则规定
的程序,遵循一般的会计原则,如实反映经济业务,从而得出的
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就可以认为是真实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
与真实性对应的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包括“制
度性会计信息失真”和“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是制度缺陷
使然;后者包括“错误性会计信息失真”和“舞弊性会计信息失
真”。“错误性会计信息失真”由过失造成,包括由“普通过失”
(因疏忽失误、理解偏差等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造成的“一
般会计差错”和由重大过失(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者没有按
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处理会计业务)造成的“重大会计差错”。舞
弊又称欺诈,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
广义的假账是指“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狭义的假账则是指“舞
弊性会计信息失真”。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一些企业领
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造假,方法多种多样,有的以虚假的业务资
料进行核算,假账真算;有的将业务收支不通过法定会计账册统
一核算,而进入私设的“小金库”;有的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
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等手段,将会计数据分别反映在不同的会
计账册和财务会计报告上,形成“多本账”;有的直接伪造,变造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等,此外,会计基础工作不规
范的问题也很突出,白条入账,原始凭证不合法、会计人员素质
差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维护会计行业的独立性、公正性、客
观性,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是当前会计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公司内部因素。第一,企业领导行政化和会计人员监督权
的弱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我国对大部分集团企业领导的
管理仍然集中于政府部门,这种管理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集
团企业的领导不仅是一个企业家还要是一个政治家,导致会计信
息要迎合企业领导的意志,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第二,会计人员
的素质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
当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人员的素质高
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有人说,会计人员天天和钱
打交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里就包含一个政治素质问
题,因为政治素质高的会计人员能够从严要求自己,完全能够做
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政治素质差的人往往抵挡不住钱的诱惑,成为贪污腐败分子,更谈不上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了。第三,内部控制不健全。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减少或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我国当前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因设计不科学而失败或因不能落实而失效。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未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形同虚设,甚至被当作异己力量,致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展开。
2.外在因素。第一,股票发行的影响。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和后续发行(配股、增发新股)。在首次发行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有关。前些年股份公司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实行的是计划额度制。在额度一定的情况下,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筹集到更多的资本,只能尽可能提高新股价格。要提高新股发行价格只有在每股收益上下文章,因为新股发行价格=市盈率*每股收益,而市盈率一般是固定股。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对多数公司而言,公司上市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在证券市场上获得持续融资的能力。目前上市公司筹资的主要方式是配股,通过配股可以得到企业急需的现金。第二,收入分配不均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由于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与西部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第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质量不尽人意。注册会计师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水平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能够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的甚至与上市公司勾结在一起,合伙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话动情况,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危害。
第一,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会导致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会计信息作为衡量和评估经济发展重要标尺,实际上是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准确的会计信息,符合经济实践活动的真实情
况,依据真实情况做出的决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相反,那些扭曲经济话动的会计信息,会降低或失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经营和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使国家无法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资源,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朱铭基曾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按“游戏规则”办事,经济秩序就会大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实现。
第二,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当其冲受害的是国有资本大量流失。
凡违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通常都存有不可告人的“内幕”。一些企业领导者,通过虚报瞒报企业实现利润或亏损,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严重的分割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为了使企业更加健康地发展,必须加大对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力度。治理的手段要以行政管制、道德教化、法律管制并举,以法律管制为主,治理的方式从事后查处为主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查处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事前预防为主。
(一)建立和健全我国的法规体系
相关的法规之间要相互协调,保持法律条文的一致性,从而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有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民事法律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等,使违反法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首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要公平,兼顾会计信息供求各方的利益需求。其次,应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的原则,真实地核算和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对任何不能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可靠地确认、计量,但能影响外界报表使用者决策的相关信息都应揭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另外,还必须尽快制定有关独立董事方面的法律和制度,其权利和义务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切实保证独立董事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完备处罚规定,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违反法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付出高昂的代价,从制度上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规范关联交易,消灭会计信息泡沫
不正当的关联交易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下降和资产空心化,应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从根本上禁止滥用关联交易。建立内控管理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
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要做到与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监管体系和意识形态相适应。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完善程度显著提高,有力地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明确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规范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提高了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增强了对会计操作行为的约束力。要求企业内部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这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关键。做到及时、真实、充分、公平地向广大投资者披露财务信息,并提供充分的定性与定量信息,有助于会计透明度的提高。
(三)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增强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的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着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执业工作粗糙等问题,因此,要想保证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质量,首先中介机构自身要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水平;其次,作为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如证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要真正担起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第三,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作为管理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应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公司的上市,在上市申请的全过程中,包括上市前的辅导、上市相关材料的准备以及最后上市发行,证券公司担负着总策划、总负责、总把关的作用。要做到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确保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充分和及时。 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信用体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行业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强化对信息披露的再监督,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信誉程度进行动态的评定,并加大处罚力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防止钱权交易、滥用职权以及各种寻租行为,促使其严格执业,客观、公正地对公司(企业)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增强民间审计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首先,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人才。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
为道德准绳,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第三,各个管理层次要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补充、拓宽业务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现行体制下,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从属与依附的关系,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依法办事,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单位的各项经济指标、财务状况、传递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单位负责人之间领导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实行委派制,可以把会计人员全面推向市场,这将促进会计人员认真努力工作,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同时,也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总之,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首先,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状况的新动向;其次,在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时,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就要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可分为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才能弘扬正气,开拓创新。会计诚信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创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诚信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贤明,郑朝晖:《重大会计差错、虚假陈述与会计信息失真》,《财会通讯》2010年第9期,第23页。
[2]雷晓葵:《浅议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第18页。
[3]曲占凤:《浅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集团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第13页。
[4]张丽红:《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J]》, 《财会月刊(综合版)》, 2011年第1期,第26页。
[5]岳荣:《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途径》,《商业会计》,2011年第5期第29页。
河南商专教务处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