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报名时间
2010年度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将于5月份陆续展开,以各地考试中心发布信息为标准。请随时关注网校发布的各地报名信息汇总。 报名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取得统计从业资格:
(一)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免考条件:
已具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大专,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为准。
各地报考条件可能会有些许差异,请欲报考人员具体咨询当地考试主管部门!
考试时间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时间为每年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
2010年考试时间是在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2010.09.18).
考试科目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
考试题型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四种题型;
《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成绩查询
考试成绩一般在考试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开始陆续对外公布。
合格标准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阅卷要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如有异议,或发现异常试卷,应报告考试实施机关负责人解决。
《统计员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保证统计基础数据的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的报告》的有关规定和人事部关于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行制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准备进入统计岗位的人员,都应先参加统计员资格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从事统计工作。已经在岗的统计人员,未评定统计员任职资格的,也应参加考试,取得统计员的资格。中专、大专毕业生,可直接到统计岗位工作,其中,统计中专、大专毕业人员,见习期满,经过考核认定统计员职务资格;非统计中专、大专毕业生,应通过考试确定统计员资格。
第三条 参加统计员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遵纪守法;
2.热爱统计工作,积极钻研本职业务,具备统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
3.身体健康;
4.高中以上非统计中专、大专毕业;
5.应考人员中凡未经过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应在培训的基础上参加考试。
第四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合格,获得《统计员资格证》。此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事厅(局)或职改部门和统计局颁发。《统计员资格证》是上岗位从事统计工作的证明,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效。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职或以统计工作为主的兼职统计岗位出现缺额,可从持有《统计员资格证》的人员中录用上岗从事统计工作。
第五条 经考试获得统计员资格的新进入统计岗位人员,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聘任统计员职务;经考试获得统计员资格的在岗统计人员,可直接聘任统计员职务。受聘担任统计员职务人员,领取统计员的职务工资。
第六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主要是测试从事统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专业统计和统计法规。
第七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审批考试规定,审定考试大纲和对考试进行监督。国家统计局负责统写考试大纲,建立题库和考试的组织工作。
第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第九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试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考试大纲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及其职能任务;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及其作用;统计法的表现形式;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
(三)依法统计的必要性
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统计法的概念
(二)统计法的特点
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一)统计法律
(二)统计行政法规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
四、统计法的作用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一、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
(一)统计立法
(二)统计执法
(三)统计法制宣传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1.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功能和任务 2.统计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统计法律 4.统计行政法规 5.地方性统计法规 6.统计行政规章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统计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3.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的主要内容 4.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的主要内容 5.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内容 6.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1.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2.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2.我国统计立法工作
3.我国统计执法情况 4.我国统计法制宣传情况
第二章 统计调查管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我国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要求;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及分类;统计标准的概念及要求;统计调查方法的主要类型和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的管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政府统计调查
(一)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二)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
二、民间统计调查
(一)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
(二)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一、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分类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二、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四) 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三、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
(二)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三)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四)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
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统计标准的概念
(二)统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三、统计标准的分类
(一)国家统计标准
(二)部门统计标准
(三)其他统计标准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
一、普查
二、抽样调查
三、全面调查
(一)全面调查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二)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
四、重点调查
五、行政记录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
一、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1.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2.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 3.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 4.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1.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 2.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3.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4.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5.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6.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7.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8.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9.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1.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2.部门统计调查制度 3.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4. 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5、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 6.统计标准的概念、内容及分类 7.国家统计标准 8.部门统计标准 9.其他统计标准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
1.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 2.普查 3.抽样调查 4.全面调查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5.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 6.重点调查 7.行政记录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
1.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2.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资料的概念和特征;统计资料管理体制;统计资料管理、归档、提供、公布和保密的法律规范。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
一、统计资料的特征
二、统计资料管理体制
(一)统计资料的管理
(二)统计信息共享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一、统计资料的审核
(一)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
(二)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三)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
二、统计资料的归档
(一)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
(二)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职责
(三)保管统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提供
(一)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统计资料的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二)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三)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四)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保密
一、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
二、商业秘密的保密
三、个人信息的保密
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保密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概述
1.统计资料的法律特征 2.统计资料管理体制 3.统计资料的管理 4.统计信息共享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1.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资料的审核和签署 2.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搜集、审核、录入统计资料的审核 4.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 5.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职责 6.保管统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1.统计资料的提供 2.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3.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4.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5. 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6.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7.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保密
1.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概念和特征 2.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3.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4.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包含的种类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统计人员的概念、职责、职权;统计从业资格的规定和要求。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国家统计局
(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四)乡镇统计工作岗位
二、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
第二节 统计人员
一、统计人员的概念
二、统计人员的职权
三、统计人员的职责
四、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
(一) 统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二)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及其意义
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
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五、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2.部门统计机构 3.独立的统计机构的含义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统计机构的必要性 5.统计机构的职责
第二节 统计人员
1.统计人员的概念 2.统计人员的职权 3.统计人员的职责 4.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5.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
1.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 2.统计从业资格 3.必须具有统计从业资格人员的范围 4.申请统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必备条件 5.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6.统计从业资格与统计专业职务的区别 7.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8.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9.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使用 10. 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11.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特征;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能正确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一)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
(二)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迟报统计资料
(七)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八)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九)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十)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十一)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二)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十三)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十四)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十五)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六)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十七)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十八)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十九)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二十)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二十一)泄露国家秘密
(二十二)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二十三)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二十四)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二十五)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二十六)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二十七)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二、行政法律责任
(一)统计行政处罚
(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三)通报
(四)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五)批评教育
三、刑事法律责任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1.广义和狭义的违法概念 2.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 3.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 4.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各种类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1.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 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分类
3.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原则、种类及其适用的几种情况 4.处分的概念及特征 5.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决定机关及实施程序 6.关于通报,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批评教育的规定 7.刑事法律责任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特征、内容、方式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统计行政复议和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及程序。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监督检查
一、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三、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一、立案
二、调查
三、处理
(一)告知
(二)听证
(三)处理
四、结案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复议
(一)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
二、统计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
(三)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
(四)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五)统计行政应诉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监督检查
1.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 2.统计监督检查的特征 3.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4.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1.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 2.立案的基本条件 3.案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4.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 5.案件的告知义务 6.案件的听证程序 7.案件的处理要求 8.案件的结案要求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1.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范围、管辖及程序
2.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原则及管辖
3.统计行政应诉
《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公布
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概念、性质、框架、内容;统计报表制定、管理与实施的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一)周期性普查制度
(二)经常性调查制度
(三)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三、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一、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相关法规依据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
三、管理原则与事后监督
第三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一、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2.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3.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4.普查制度 5.经常性调查制度 6.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1.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原则 2.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法规依据 3.统计报表制度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4.统计报表的法定标识
第三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普查制度、经常性、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和特点;常用统计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的概念
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三、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一、《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四、《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五、《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六、《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
七、《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
八、《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统计分类 2.统计分类标准 3.统计分类标准化 4.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5.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
第三章 基本单位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基本单位的概念;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单位的概念
二、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
三、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各类单位的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况和其他主要数据等
第三节 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一、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基本单位 2.法人单位 3.产业活动单位 4.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1.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 2.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经济普查年份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产活动统计的基本概念;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和实物量统计的主要内容;生产活动主要统计指标、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概念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增加值
(二)收入法增加值
二、国民经济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生产、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
第三节 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一、农业产品产量
二、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
三、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
第四节 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一、增加值率
二、工业产品销售率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生产活动统计的概念及范围 2.各门类生产活动统计的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各行业总产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工业生产、销售、库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批发零售贸易业的购进、销售、库存额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生产法增加值与收入法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区别
第三节 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1.生产活动实物量统计的基本概念 2.农业产品产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3.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4.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第四节 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 能源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能源统计的概念、统计范围、主要统计内容、统计指标、统计原则及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能源统计的概念
二、能源统计的研究对象
三、能源统计的任务
第二节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能源购进统计
二、能源消费统计
三、能源库存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能源统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1.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概念 2.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统计范围、核算原则及计算方法 3.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等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 财务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及作用;财务统计的主要分类;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主要统计指标的概念及其资料来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
二、企业损益财务统计
三、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主要指标的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财务统计的概念 2.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1.企业财务统计指标的分类及其作用 2.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和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的概念 3.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统计的内容 4.收入、成本及费用、利润及分配统计的内容 5.工资、福利、增值税统计的内容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及其内容
第七章 劳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指标的概念、定义、范围和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劳动统计研究对象
二、劳动统计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
一、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在岗职工的概念和范围
三、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四、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
五、从业人员的变动统计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一、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三、城镇失业率
第四节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一、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和范围
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统计
三、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劳动统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
从业人员、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期末人数、平均人数、长期职工、临时职工等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原则、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1.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的概念 2.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1.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概念及构成
3.工资总额包括的各项指标的概念及内容 4.工资总额不包括的范围 5.平均工资、平均实际工资、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概念、工作任务及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作用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统计
二、投资完成额统计
三、资金来源统计
四、新增固定资产统计
五、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统计
六、房屋建筑面积统计
七、投资经济效益统计
八、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念 2.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概念及构成 2.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3.新增固定资产的概念及条件 4.新增生产能力统计的主要指标 5.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主要指标 6.投资经济效益统计的主要指标 7.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的分类 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价格 9.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 10.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
(二)总体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二、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
(二)标志
(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二)变量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二、统计的过程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1.什么是统计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总体 2.总体单位 3.指标 4.标志 5.变异 6.变量 7.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8.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1.统计的任务 2.统计的工作过程 3.统计的认识过程
第二章 统计调查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中数据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控制途径。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二)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定期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抽样调查
五、典型调查
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报告法
(三)面谈访问法
(四)邮寄访问法
(五)电话访问法
(六)互联网访问法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原始记录
(二)统计台账
(三)企业内部报表
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一)控制登记误差的方法
(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调查 2.统计调查的要求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5.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 3.报告单位 4. 调查项目 5. 调查表 6. 调查时间 7. 调查期限 8.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1.定期统计报表 2.普查 3. 重点调查 4.抽样调查 5.典型调查 6.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结合运用的意义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 3.面谈访问法 4.邮寄访问法 5.电话访问法
6.互联网访问法 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 8.统计台账 9.企业内部报表
10.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11.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 2.登记误差 3.代表性误差 4.登记误差的控制 5.代表性误差的控制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及其基本编制规则。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统计分组方法
(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二)统计分组方法
四、统计分组体系
(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二)图示法
五、正态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
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
三、统计表的分类
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1.统计整理的概念 2.统计整理的意义 3.统计整理的内容 4.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的作用 3.统计分组的方法 4.统计分组体系
5.简单分组 6.平行分组体系 7.复合分组 8.复合分组体系 9.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0.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1.次数分布 2.分配数列 3.品质数列 4.变量数列 5.组距 6.组限 7.等距数列 8.异距数列 9.组中值 10.频数 11.频率 12.正态分布 13.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14.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15.计算组限与组中值 16.计算频数与频率 17.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 18.正态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1.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2.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3.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
第五节 统计表
1.统计表 2.统计表的作用 3.统计表的构成 4.统计表的内容 5.统计表的分类 6.统计表的编制
第四章 统计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指标的涵义、特点、作用和种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四、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二)价值单位
(三)劳动时间单位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第三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
(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
(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
第四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二、算术平均数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 2.数量指标 3.质量指标 4.总量指标 5.相对指标 6.平均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 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 9.统计指标的特点 10.统计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 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 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4.时期指标
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 7.价值单位 8.劳动时间单位 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 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 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2.
总量指标的作用 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 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15.总量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 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结构相对指标 5.比例相对指标 6.动态相对指标 7.比较相对指标 8.强度相对指标 9.相对指标的作用 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 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第四节 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 2.简单算术平均数 3.加权算术平均数 4.简单调和平均数 5.加权调和平均数 6.平均指标的作用 7.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8.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1.标准差及其计算 2.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征和编制原则;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四、时间数列的特征
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
(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三、增长量
(一)逐期增长量
(二)累计增长量
(三)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一)定基发展速度
(二)环比发展速度
(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水平法
(二)累计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时间数列 2.时间数列的作用 3.时间数列的种类 4.时间数列的特征 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1.发展水平 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 3.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
5.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 6.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 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8.增长量的计算 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3.年距发展速度 4.年距增长速度 5.发展速度的计算 6.增长速度的计算 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指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及指数体系的应用;计算综合指数,能够利用综合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二、国房景气指数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
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五、股价指数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1.狭义的指数 2.广义的指数 3.个体指数 4.总指数 5.动态指数 6.静态指数 7.统计指数的分类 8.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1.平均指数 2.综合指数 3.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4.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6.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 2.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国房景气指数 3.消费者信心指数 4.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5.股价指数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
(一)非概率抽样
(二)概率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一)代表性误差
(二)抽样平均误差
(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一)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三)总体方差未知时的解决办法
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
(一)抽样极限误差
(二)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
(三)极限误差的计算
第四节 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一)推断总体平均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二)推断总体成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抽样调查 2.随机原则 3.抽样调查的特点 4.抽样调查的种类 5.非概率抽样 6.概率抽样 7.重复抽样 8.不重复抽样 9.简单随机抽样 10.系统随机抽样 11.分层随机抽样 12.整群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 2.样本 3.总体指标 4.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 4.抽样极限误差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第四节 参数估计
1.点估计 2.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三、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
四、统计分析的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二、比例分析法
三、速度分析法
四、动态分析法
五、弹性分析法
六、因素分析法
七、相关分析法
八、模型分析法
九、综合评价分析法
第三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作用、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第三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原则
范文二: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是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由县(或市)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具体承办。考试于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公开举行,每门科目的考试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的承办机关应当事先公布考试大纲、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务规则、考试的具体时间及地点等。
目录
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免考条件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题型
成绩查询
合格标准
《统计员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考试大纲
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免考条件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题型
成绩查询
合格标准
《统计员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考试大纲
展开
编辑本段报名时间
2010年度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将于5月份陆续展开,以各地考试中心发布信息为标准。请随时关注网校发布的各地报名信息汇总。
编辑本段报名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取得统计从业资格:
(一)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各地报考条件可能会有些许差异,请欲报考人员具体咨询当地考试主管部门! 编辑本段免考条件
已具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大专,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为准。[1]
2006年6月5日中国教育统计网在“统计标准”专栏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
计用)》中的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目录如下:
071600 统计学类
071601统计学 071699统计学类新专业
020100 经济学类
020101经济学 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财政学
020104金融学 020105国民经济管理 020106贸易经济
020107保险 020108环境经济 020109金融工程
020110税务 020111信用管理 020112网络经济学
020113体育经济 020114投资学 020115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020116海洋经济学 020117国际文化贸易 020118商务经济学
020119金融数学 020199经济学类新专业
110200 工商管理类
110201工商管理 110202市场营销 110203会计学
110204财务管理 110205人力资源管理 110206旅游管理
110207商品学 110208审计学 110209电子商务
110210物流管理 110211国际商务 110212物业管理
110213特许经营管理 110214连锁经营管理 110215资产评估
110216电子商务及法律 110217商务策划管理 110299工商管理类新专业 编辑本段考试时间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时间为每年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
2010年考试时间是在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2010.09.18).
2011年考试时间为九月份第三个星期日(2011.09.18)
编辑本段考试科目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 编辑本段考试题型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四种题型;
《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编辑本段成绩查询
考试成绩一般在考试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开始陆续对外公布。
编辑本段合格标准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阅卷要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如有异议,或发现异常试卷,应报告考试实施机关负责人解决。
编辑本段《统计员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保证统计基础数据的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的报告》的有关规定和人事部关于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行制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准备进入统计岗位的人员,都应先参加统计员资格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从事统计工作。已经在岗的统计人员,未评定统计员任职资格的,也应参加考试,取得统计员的资格。中专、大专毕业生,可直接到统计岗位工作,其中,统计中专、大专毕业人员,见习期满,经过考核认定统计员职务资格;非统计中专、大专毕业生,应通过考试确定统计员资格。
第三条 参加统计员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遵纪守法;
2.热爱统计工作,积极钻研本职业务,具备统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
3.身体健康;
4.高中以上非统计中专、大专毕业;
5.应考人员中凡未经过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应在培训的基础上参加考试。
第四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合格,获得《统计员资格证》。此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事厅(局)或职改部门和统计局颁发。《统计员资格证》是上岗位从事统计工作的证明,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效。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职或以统计工作为主的兼职统计岗位出现缺额,可从持有《统计员资格证》的人员中录用上岗从事统计工作。
第五条 经考试获得统计员资格的新进入统计岗位人员,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聘任统计员职务;经考试获得统计员资格的在岗统计人员,可直接聘任统计员职务。受聘担任统计员职务人员,领取统计员的职务工资。
第六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主要是测试从事统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专业统计和统计法规。
第七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审批考试规定,审定考试大纲和对考试进行监督。国家统计局负责统写考试大纲,建立题库和考试的组织工作。
第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第九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试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编辑本段考试大纲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及其职能任务;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及其作用;统计法的表现形式;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
(三)依法统计的必要性
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统计法的概念
(二)统计法的特点
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一)统计法律
(二)统计行政法规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
四、统计法的作用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一、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
(一)统计立法
(二)统计执法
(三)统计法制宣传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1.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功能和任务 2.统计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统计法律 4.统计行政法规 5.地方性统计法规 6.统计行政规章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统计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3.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的主要内容 4.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的主要内容 5.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内容 6.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1.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2.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2.我国统计立法工作 3.我国统计执法情况 4.我国统计法制宣传情况
第二章 统计调查管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我国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要求;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及分类;统计标准的概念及要求;统计调查方法的主要类型和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的管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政府统计调查
(一)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二)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
二、民间统计调查
(一)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
(二)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一、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分类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二、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四) 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三、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
(二)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三)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四)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
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统计标准的概念
(二)统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三、统计标准的分类
(一)国家统计标准
(二)部门统计标准
(三)其他统计标准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
一、普查
二、抽样调查
三、全面调查
(一)全面调查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二)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
四、重点调查
五、行政记录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
一、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1.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2.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 3.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 4.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1.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 2.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3.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4.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5.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6.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7.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8.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9.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1.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2.部门统计调查制度 3.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4. 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5、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 6.统计标准的概念、内容及分类 7.国家统计标准 8.部门统计标准 9.其他统计标准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
1.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 2.普查 3.抽样调查 4.全面调查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5.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 6.重点调查 7.行政记录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
1.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2.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资料的概念和特征;统计资料管理体制;统计资料管理、归档、提供、公布和保密的法律规范。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
一、统计资料的特征
二、统计资料管理体制
(一)统计资料的管理
(二)统计信息共享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一、统计资料的审核
(一)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
(二)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三)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
二、统计资料的归档
(一)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
(二)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职责
(三)保管统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提供
(一)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统计资料的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二)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三)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四)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保密
一、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
二、商业秘密的保密
三、个人信息的保密
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保密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概述
1.统计资料的法律特征 2.统计资料管理体制 3.统计资料的管理 4.统计信息共享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1.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资料的审核和签署 2.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搜集、审核、录入统计资料的审核 4.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 5.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职责 6.保管统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1.统计资料的提供 2.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3.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4.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5. 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6.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7.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保密
1.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概念和特征 2.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3.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4.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包含的种类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统计人员的概念、职责、职权;统计从业资格的规定和要求。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国家统计局
(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四)乡镇统计工作岗位
二、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
第二节 统计人员
一、统计人员的概念
二、统计人员的职权
三、统计人员的职责
四、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
(一) 统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二)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及其意义
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
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五、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2.部门统计机构 3.独立的统计机构的含义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统计机构的必要性 5.统计机构的职责
第二节 统计人员
1.统计人员的概念 2.统计人员的职权 3.统计人员的职责 4.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5.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
1.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 2.统计从业资格 3.必须具有统计从业资格人员的范围 4.申请统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必备条件 5.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6.统计从业资格与统计专业职务的区别 7.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8.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9.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使用 10. 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11.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特征;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能正确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一)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
(二)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迟报统计资料
(七)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八)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九)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十)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十一)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二)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十三)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十四)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十五)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六)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十七)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十八)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十九)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二十)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二十一)泄露国家秘密
(二十二)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二十三)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二十四)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二十五)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二十六)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二十七)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二、行政法律责任
(一)统计行政处罚
(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三)通报
(四)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五)批评教育
三、刑事法律责任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1.广义和狭义的违法概念 2.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 3.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 4.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各种类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1.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 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分类 3.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原则、种类及其适用的几种情况 4.处分的概念及特征 5.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决定机关及实施程序 6.关于通报,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批评教育的规定 7.刑事法律责任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特征、内容、方式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统计行政复议和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及程序。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监督检查
一、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三、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一、立案
二、调查
三、处理
(一)告知
(二)听证
(三)处理
四、结案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复议
(一)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
二、统计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
(三)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
(四)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五)统计行政应诉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监督检查
1.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 2.统计监督检查的特征 3.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4.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1.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 2.立案的基本条件 3.案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4.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 5.案件的告知义务 6.案件的听证程序 7.案件的处理要求 8.案件的结案要求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1.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范围、管辖及程序
2.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原则及管辖
3.统计行政应诉
《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公布
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概念、性质、框架、内容;统计报表制定、管理与实施的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一)周期性普查制度
(二)经常性调查制度
(三)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三、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一、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相关法规依据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
三、管理原则与事后监督
第三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一、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2.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3.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4.普查制度 5.经常性调查制度 6.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1.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原则 2.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法规依据 3.统计报表制度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4.统计报表的法定标识
第三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普查制度、经常性、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和特点;常用统计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的概念
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三、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一、《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四、《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五、《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六、《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
七、《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
八、《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统计分类 2.统计分类标准 3.统计分类标准化 4.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5.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
第三章 基本单位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基本单位的概念;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单位的概念
二、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
三、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各类单位的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况和其他主要数据等
第三节 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一、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基本单位 2.法人单位 3.产业活动单位 4.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1.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 2.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经济普查年份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产活动统计的基本概念;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和实物量统计的主要内容;生产活动主要统计指标、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概念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增加值
(二)收入法增加值
二、国民经济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生产、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
第三节 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一、农业产品产量
二、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
三、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
第四节 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一、增加值率
二、工业产品销售率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生产活动统计的概念及范围 2.各门类生产活动统计的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各行业总产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工业生产、销售、库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批发零售贸易业的购进、销售、库存额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生产法增加值与收入法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区别
第三节 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1.生产活动实物量统计的基本概念 2.农业产品产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3.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4.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第四节 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 能源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能源统计的概念、统计范围、主要统计内容、统计指标、统计原则及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能源统计的概念
二、能源统计的研究对象
三、能源统计的任务
第二节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能源购进统计
二、能源消费统计
三、能源库存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能源统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1.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概念 2.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统计范围、核
算原则及计算方法 3.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等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 财务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及作用;财务统计的主要分类;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主要统计指标的概念及其资料来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
二、企业损益财务统计
三、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主要指标的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财务统计的概念 2.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1.企业财务统计指标的分类及其作用 2.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和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的概念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统计的内容 4.收入、成本及费用、利润及分配统计的内容 5.工资、福利、增值税统计的内容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及其内容
第七章 劳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指标的概念、定义、范围和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劳动统计研究对象
二、劳动统计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
一、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在岗职工的概念和范围
三、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四、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
五、从业人员的变动统计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一、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三、城镇失业率
第四节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一、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和范围
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统计
三、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劳动统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
从业人员、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期末人数、平均人数、长期职工、临时职工等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原则、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1.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的概念 2.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1.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概念及构成 3.工资总额包括的各项指标的概念及内容 4.工资总额不包括的范围 5.平均工资、平均实际工资、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概念、工作任务及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作用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统计
二、投资完成额统计
三、资金来源统计
四、新增固定资产统计
五、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统计
六、房屋建筑面积统计
七、投资经济效益统计
八、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念 2.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概念及构成 2.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3.新增固定资产的概念及条件 4.新增生产能力统计的主要指标 5.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主要指标 6.投资经济效益统计的主要指标 7.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的分类 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价格 9.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 10.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
(二)总体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二、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
(二)标志
(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二)变量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二、统计的过程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1.什么是统计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总体 2.总体单位 3.指标 4.标志 5.变异 6.变量 7.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8.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1.统计的任务 2.统计的工作过程 3.统计的认识过程
第二章 统计调查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中数据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控制途径。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二)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定期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抽样调查
五、典型调查
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报告法
(三)面谈访问法
(四)邮寄访问法
(五)电话访问法
(六)互联网访问法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原始记录
(二)统计台账
(三)企业内部报表
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一)控制登记误差的方法
(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调查 2.统计调查的要求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5.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 3.报告单位 4. 调查项目 5. 调查表 6. 调查时间 7. 调查期限
8.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1.定期统计报表 2.普查 3. 重点调查 4.抽样调查 5.典型调查 6.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结合运用的意义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 3.面谈访问法 4.邮寄访问法 5.电话访问法 6.互联网访问法 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 8.统计台账 9.企业内部报表 10.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11.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 2.登记误差 3.代表性误差 4.登记误差的控制 5.代表性误差的控制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及其基本编制规则。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统计分组方法
(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二)统计分组方法
四、统计分组体系
(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二)图示法
五、正态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
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
三、统计表的分类
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1.统计整理的概念 2.统计整理的意义 3.统计整理的内容 4.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的作用 3.统计分组的方法 4.统计分组体系 5.简单分组 6.平行分组体系 7.复合分组 8.复合分组体系 9.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0.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1.次数分布 2.分配数列 3.品质数列 4.变量数列 5.组距 6.组限 7.等距数列 8.异距数列 9.组中值 10.频数 11.频率 12.正态分布 13.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14.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15.计算组限与组中值 16.计算频数与频率 17.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 18.正态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1.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2.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3.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
第五节 统计表
1.统计表 2.统计表的作用 3.统计表的构成 4.统计表的内容 5.统计表的分类 6.统计表的编制
第四章 统计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指标的涵义、特点、作用和种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四、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二)价值单位
(三)劳动时间单位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第三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
(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
(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
第四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二、算术平均数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 2.数量指标 3.质量指标 4.总量指标 5.相对指标 6.平均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 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 9.统计指标的特点 10.统计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 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 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4.时期指标 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 7.价值单位 8.劳动时间单位 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 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
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2.总量指标的作用 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 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15.总量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 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结构相对指标 5.比例相对指标 6.动态相对指标 7.比较相对指标 8.强度相对指标 9.相对指标的作用 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 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第四节 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 2.简单算术平均数 3.加权算术平均数 4.简单调和平均数 5.加权调和平均数 6.平均指标的作用 7.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8.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1.标准差及其计算 2.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征和编制原则;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四、时间数列的特征
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
(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三、增长量
(一)逐期增长量
(二)累计增长量
(三)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一)定基发展速度
(二)环比发展速度
(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水平法
(二)累计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时间数列 2.时间数列的作用 3.时间数列的种类 4.时间数列的特征 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1.发展水平 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 3.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 5.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 6.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 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8.增长量的计算 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3.年距发展速度 4.年距增长速度 5.发展速度的计算 6.增长速度的计算 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指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及指数体系的应用;计算综合指数,能够利用综合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二、国房景气指数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
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五、股价指数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1.狭义的指数 2.广义的指数 3.个体指数 4.总指数 5.动态指数 6.静态指数 7.统计指数的分类 8.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1.平均指数 2.综合指数 3.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4.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6.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 2.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国房景气指数 3.消费者信心指数 4.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5.股价指数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
(一)非概率抽样
(二)概率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一)代表性误差
(二)抽样平均误差
(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一)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三)总体方差未知时的解决办法
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
(一)抽样极限误差
(二)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
(三)极限误差的计算
第四节 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一)推断总体平均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二)推断总体成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抽样调查 2.随机原则 3.抽样调查的特点 4.抽样调查的种类 5.非概率抽样 6.概率抽样 7.重复抽样 8.不重复抽样 9.简单随机抽样 10.系统随机抽样 11.分层随机抽样 12.整群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 2.样本 3.总体指标 4.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 4.抽样极限误差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第四节 参数估计
1.点估计 2.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三、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
四、统计分析的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二、比例分析法
三、速度分析法
四、动态分析法
五、弹性分析法
六、因素分析法
七、相关分析法
八、模型分析法
九、综合评价分析法
第三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作用、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第三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原则
参考资料
1.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免试条件规定 .
扩展阅读:
1
http://www.zige365.com/tjcyzg/baokaozhinan_tjcyzg/114816044383155.html 开放分类:
统计,考试,统计师,统计员
范文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会计基础》、
《初级会计电算化》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
《经济法基础》
《初级会计实务》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
《会计》、
《审计》、
《财务成本管理》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经济法》、
《税法》
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指南
报名时间
境内考生专业阶段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为3月、4月份,综合阶段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为4月份。报名的具体时间在各年度财政部考委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简章》中规定,地方考委会应当据此确定本地区具体报名日期,并向社会公告。
2010年具体报名时间:
专业阶段:
境内考生考试报名时间为:2010年3月26日—4月8日
境外考生考试报名时间为:2010年3月26日至8月31日
附:2010年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报名简章
港澳台居民及外国人2010年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报名简章
欧洲考区2010年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报名简章
综合阶段:
境内考生考试报名时间为:2010年4月10日—4月30日
境外考生考试报名时间为:2010年3月26日至8月31日
附:2010年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报名简章
港澳台及外国人2010年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报名简章
欧洲考区2010年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报名简章
考试科目、考试范围及考试方式
1.考试科目:
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
专业阶段考试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
综合阶段考试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1个科目。
2.考试范围:由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在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确定。
3.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
境内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9月份;欧洲考区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份。 2010年具体考试时间为:
试卷评阅、成绩认定和成绩核查
(一)应考人员答卷由财政部考办集中组织评阅。考试成绩经财政部考委会认定后,由地方考办通知应考人员。
(二)每科考试均实行百分制,60分为成绩合格分数线。
(三)成绩发布后,如果应考人员本人提出成绩核查,可在考试成绩发布之日起1个月内向报考地的地方考办提出申请,财政部考办组织成绩核查。
(四)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对在连续5个年度考试中取得专业阶段考试全部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财政部考委会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考生向参加专业阶段考试最后一科考试所在地的地方考办领取。
(五)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后5个年度考试中完成。对取得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财政部考委会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考试合格证书。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考试合格证书由考生向参加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科目考试所在地的地方考办领取。
一、为了利于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第八条第二款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暂行办法》第五项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注册会计师经批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经批准成立,均应发给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证书。有关证书的发放事宜,财政部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办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也可以委托当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办理,没有成立协会组织的,由财政厅(局)直接办理。
三、证书有如下3种:
1、注册会计师证书(订本式);
2、注册会计师证书(单页式);
3、会计师事务所批准证书。
四、注册会计师经批准注册后,应填写注册会计师证书申领单(格式附后),由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提交主管的财政机关或当地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管的财政机关或当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将申领单连同其注册会计师注册申请表副本,一并转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经同意后发给订本式和单页式注册会计师证书。
我跟你说说所需要的底子,可能会对你好一些。
会计,需要有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的底子。
审计,要会计学得好,审计才容易懂,这本书枯燥,比会计花的时间还要多。
财管,需要有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知识。
经济法,没基础,也可以学。
税法,需要有会计基础的知识。
风险管理,我没考过,我是考老制度。
现在注册会计师刚考完不到一个月,应该是说最好预习明年的注册会计师的时间,考注册会计师,切忌不可贪多,不可高估自己活着低估注册会计师的难度。
现在最好不要把6本书买全,因为教材肯定会变动,尤其是税法明年变动会很大,我建议你一科一科的准备,准备好一本书,再买一本书准备,准备到明年4月,看你的准备情况,再决定考几科,以我个人的看法,我绝对你报考三科最为合适,经济法,税法,风险管理,这几科与会计联系不是很大,与会计稍微联系大点的是税法。辅导书不一定要买,最好报个班,现在报2010年的班,是送2009年的,建议你最好报考网校,跟着学,效果会比较不错的。
另外在准备的过程中,切忌莫放过大题,因为考试如果一道大题没做,及格的可能性就很小,一道大题都差不多18分左右,如果以道没错,就是80分往下起平,也就是说,正确率要达到80%才有希望及格,但正确率达到80%的,一般都能把题目做完,宁愿平常多错一点,也不要放过大题。
关于搭配的问题:
1.会计审计(+税法):这样搭配无可厚非,有人说先考这个,考了这个等于注册会计师考了一半,这种说法本身没什么错误,但是这么搭配是因人而异的,本身会计的难度最大,审计花费的时间比会计还要长,所以这样的搭配适合底子非常好,并且有时间比较,爱钻研大题的那种。如果你现在准备的话,可以试试,建议最好试听网校的辅导班,有10节免费的,其中包括第二章,如果第二章都听不懂的,建议不要准备。
2.会计税法(+经济法/+风险管理):这样搭配比第1种搭配要少花3个月的适合,这种报法适合大三的学生,专业课即将学完,并且没有其他考试,只考注册会计师的,这样如果考上,对毕业找工作相对好点。
3.税法经济法(+风险管理):这种适合考试经验不足的,归纳能力不强的,适合先从这个考起。
4.财管经济法(+风险管理/+税法):这个搭配是最省时间的,但特别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不错,并且学过金融的朋友,因为财管的期权股价是最难的章节,其次是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数学学得好,有金融底子的,会省时省力。害怕数学的不适合这一条。
注意:这个《会计》与注册会计师的每一门都有联系,其中与审计税法联系最大。这个《会计》并不是基础,更不是《会计基础》,很多学会计的,考这一科,考10多分,20多分都是正常的,大题一个不会的很多。所以最好有点心理准备,这个《会计》需要财管,成本会计的底子,第二章金融资产中,就涉及年金(资金时间价值)的知识。
《经济法》《税法》需要有《会计基础》知识,经济法的公司法,证券法,就要判断现金流量,净利率问题,一点会计基础都没有,肯定不行的。另外票据问题,如果是非会计专业,也不好理解,肯定要多费时间。《税法》更加需要有《会计基础》知识,企业所得税,财务报表,各项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增值税,这样的基本知识都没有,可以不用去考。
下面是如何学习的问题,风险管理我没有考过,也不需要考了,所以我不好回答,审计我也是没掌握方法,所以也不回答,其他4科我来告诉你:
其实很多人说考经济法,税法不需要会计基础,是个错误。
首先是财管:并不像别人说的掌握公式就很容易考过,财管加客观题,要计算的是80分以上,学财管的底子是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其中成本计算肯定是年年都有的,这个是属于容易的题目,所以一定要会算。其次,通过历年的试卷看,财管的计算类型这么几个,容易的是财务报表分析,可持续增长率计算,最佳存货,最佳现金持有量,销售预算,风险计算,属于难的有期权股价,这个也是年年考,二叉树,斯科尔斯模型,肯定要知道,然后融资租赁,企业整体价值评估。10种类型的计算都要会,最基础的章节是年金,凡事考虑年限的,无非肯定是用到年金和风险的,其中数学最好是学过概率,你像风险计算中的标准差,方差,相关系数,全部是概率到财管的具体运用。
经济法:
经济法有点杂,归纳的东西多,归纳完之后,还有其他零散的.
1.归纳时间,这个是第一章,诉讼期限,肯定会考。还有比如多少日登记,多少日见报,多少日发出公告,等等,破产法,公司法合并分立会提及。
2.归纳表决方式,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都会有。
3.归纳组织形式,比如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的,这些合伙企业法,外商法,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都会有。
4.归纳人事任免制度,比如公司法独立董事,比如破产法管理人,都会有。
5.归纳能否对抗善意第三人,这个物权法有。
6.归纳其他数字,这个很重要的。
重点章节往往是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破产法,物权法。这些章节也容易结合。 税法:
而税法不同.
因为你看税法,出题就有很对性,计算题都是出税种,叫你算多少税,分值比例较高,所以你如果计算做得好,考80分都容易,我这么告诉你几点,你回去好好看看税法.
税法从增值税,除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外,书上黑体字,都是按照这么一个顺序.
1.各个税的概念
2.征税对象,纳税义务人.
3.计税基础,这个是计算的关键,哪些要计税,哪些要剔除,哪些算组价,你列一张表.
4.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
你按照这4样,再归纳第5个.
5.与房子有关的税,你看历年试卷,年年都会考到.
你这么一归纳,税法顶多归纳出30页4A的纸,肯定能过了.
会计:会计我一直头疼,把最难得看了,但是今年放水,考些不看的地方,但是会计也要有财管的基础,第二章金融资产就需要财管,未确认融资收益,所以学会计必须有底子,有中级财务会计的底子,有财务报表分析,税务的知识。
学会计我的归纳不到家,但是还是必须说,各个章节的联系,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长期股权投资都是有着联系,所以这几章要学好。
然后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会计是难点。
归纳有以下这么几点:
因为会计其实是考你的会计准则问题,很详细的,所以首先要
1.归纳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2.归纳以什么价值核算,你比如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到底是什么价值。
3.归纳相同点,比如哪些要提减值准备,哪些可以冲回,哪些不可以冲回。
4.对比,资产对比负债,对比所有者权益。
5.共性,资产里面的,比如金融资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资产,共同与差异,金融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共性。
审计我没学好。
备考中注意这么几点:
1.不能因为没有2010年的教材而不预习,用09年的教材预习,最好不要买辅导,报个班比较稳妥,因为你如果面辅导,有以下两个方面不好,如果你考得多,会感到预习时间不够,再就是万一教材改变大,做成了一个印象反倒不好。还不如报个班,把习题班学会就好了。等新书一下来,就赶紧做题。
2.心态放稳,不是很难的考试,只是到了那里,会有两个想法,一是题目不难,但是不会,二是感觉一整本书都是重点。
3.最怕的是高估自己,低估注册会计师,很多考过初级,中级,盲目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不错。
4.要坚持做大题,最怕的就是看到大题,就脑袋里面思考一下,不动笔,而直接去看答案。
会计是零基础,6个月通过了注册会计师5门课 来源: 张龙的日志
会计是零基础,6个月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 会计 财务成本管理 税法 经济法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5门课,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也希望大家指教~~
资料下载:http://www.iliyu.com/ 里面几乎什么资料都下的到 http://www.zhukuai.com/ 这个论坛8错
http://club.topsage.com/index.php 我3月前有关CPA资料都是这里下载的
http://bbs.cpa-cpa.cn/ 朋友推荐的
http://bbs.dongao.com/ 东奥的
http://bbs.dongao.com/ 中华会计网校
以下链接是网上推荐的
会计人员必去十大会计网站
中国财政部 http://www.mof.gov.cn
国家税务总局 http://www.chinatax.gov.cn/
中华会计网校 http://www.chinaacc.com
中国财会网 http://www.kj2000.com/
中华财会网 http://www.e521.com
会计人 http://www.kuaijiren.com/
中国会计网 http://www.canet.com.cn/info/
新华会计网 http://www.kj2100.com
中国会计师注册协会 http://www.cicpa.org.cn/
财务顾问网 http://www.cwgw.com/
会计人员常去网站
财考网 http://www.ck100.com
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http://www.kjzgks.com/index.htm 中国财经报 http://www.cfen.com.cn/zjindex.htm
东方会计网 http://www.accgo.com
中国会计师网 http://www.lxcj.com/ccpan/
中国会计视野 http://cpa.esnai.com
世界经理人CFO http://cfo.icxo.com
中国税务网 http://www.ctax.org.cn/
中国税务财会网 http://www.cs114.org
中国税务信息网 http://www.chinesetax.net/
中华财税信息网 http://www.taxguide.net.cn
中国税网 http://www.ctaxnews.com.cn/
会计之友 http://kjzy.diy.myrice.co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http://ckfz.cfeph.cn/
(一)简单介绍一下
先介绍一下CPA吧 CPA =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注册会计师,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具体大家可以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617.htm?fr=ala0_1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会计师,其实只要懂一门会计就可以了,CPA原来在我看来确切的说应该是审计师(大家不要拍我…),因为CPA本身拥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签字权,这些是ACCA、ACA、CMA之类所没有的。
而现在的趋势来CPA的知识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化,就拿其中的经济法举例,经济法不仅有众所周知的财会法规,更是包括了,法理、民法(总论、物权、债)、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作
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个人认为如果加上保险法然后充实下民事诉讼法,其业务水平在民商法方面绝对不会输给律师!税法也可以为CTA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成本管理除一些传统章节外,新整理的证券与金融衍生品投资、企业价值评估等等更是涉及到金融乃至投行的一些业务。
最让人费解是新制度新增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连经济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甚至计算机的内容。我考完一遍感觉CPA越来越倾向于成为企业的CFO或者CEO
我力图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现实的方法来告诉我是如何复习的。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找到自己的方法才是王道,别人的只能做参考。
(二)零基础的心态
再次强调一下,这篇文章是写给零基础看的,那些所谓的状元(今年老制度财管还有人99分….汗)可能方法完全和我不同,如果您想花几年的时间就为考出一门高分的话,就不要看我的文章了。
有很多人问我CPA难不难,我研究所有考试,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除了精算师之外几乎没有超过CPA的了,这点可能大家有别的看法,欢迎探讨~
大家都是零基础,个人认为只要花3到4天就可以掌握基础
的会计的内容,我是这样分析的假设会计基础课会计系一周一次每次3课时,一学期的话18周左右,一共就是3*18*45/60=40.5个小时,去掉老师扯淡的时间,20个小时,2天也应该够了。
最重要的心态就是向前看,你往前看历年都有一年过5门的,最牛的2个月零基础拿到全科合格….汗,当然新制度考试变成了6门,今年50万(不可靠资料)考生,起码有几十个过6门的。你如果往后看的话,由于循环作废,有的考生考了11年还没有拿到证。关键就看你和谁比了!
CPA对你意味着什么,要不要必须过这个考试,是一次过还是只不过做个试验?首先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是肯定的,请继续。
然后思考你愿意付出多大的精力去过这几门考试,能否做到每天8~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能否做到心无旁骛地看书复习,能否做到六个月不玩任何电脑游戏,能否做到半年不见自己的另一半?如果愿意付出这些代价(当然实际上不会这么痛苦),请继续。
简而言之,决心才是最最重要的,它才是你从头到尾必须要有的东西,而它也必定会帮助你克服CPA复习过程中的所有困难!记住,是所有困难!
(三)书籍与辅导班
CPA的各科教材难度我认为是相当的高,教材的体系尤其是会计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个人认为是相当的混乱,例题也是很有限的,不用书籍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的。这里主要推荐“中华
会计网校”的“梦想成真”和“东奥会计在线”的“轻松过关”
这里推荐两个网校和两个面授班
网校班
中华会计网校 http://www.chinaacc.com/
东奥会计在线 http://www.dongao.com/
面授班
上海财大 http://edu.shufe-cec.com/
牛奋咨询 http://www.kaobiguo.com/index.asp
简单点评一下,我个人感觉,网校和面授班各有好处,网校我很推荐,首先网校的收费比较低,还可以在淘宝上6折充值,性价比相当高。其次师资力量强,网校由于是远程教育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可以花重金聘请名师,而面授班则做不到。然后网校的话可以随时听,不限次数(每门课我都听了3遍)。最重要的就是网校一般都有答疑,24小时无论多复杂的问题都会提供详细的解答。面授班的话主要就是可以当面交流,找找感觉,认识一点朋友。
(四)各科介绍
1. 会计
《会计》是CPA考试最重要的一门课程,难度也是属于第一梯队的。将来在工作中可能也是最实用的一门,作为审计的基础,听前辈说审计40%是在考会计。所以请大家务必重视这门学科,不仅要会做题,做好能够深入的理解!比如为什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变动要进资本公积——因为要防止管理层操纵利润。会计这门课是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分录一笔一笔做清楚的话就没有什么问题了。郭建华说2008年最有一道题也是把分录都默写出来然后代数字!
再强调几个问题,摊余成本一定搞清楚,书上很多地方都出现。细节要注意,掌握要全面,很多同学考完之后觉得卷子出的很“偏”其实就是没有掌握到位。或有事项、每股收益等等千万别忽视!
2. 财务成本管理
《财务成本管理》是今年让广大考生啼笑皆非的一门课,广西的45%的出考率中通过的人数也只有6%左右,也就是说100人报名只有3个人考出来,而且感觉那3个人也是明显放水的,本人自以为财管是最拿手的,考完试直接崩溃,事后估分48分,最后竟然很神奇的拿到了62分!如果说放水也只有3%的人能通过的话,这门课也太变态了。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个人感觉吧为什么明明难度不是最高的科目通过率会那么低,可能是大家光学习不做题,到了考场上看看都见过,做做都错掉…囧。
财管这门课如果大家要往管理会计方向发展或者要做咨询、投资等业务的话一定要学好,挺有帮助的。财管在学习时要注重理解,同时多加练习
3. 税法
《税法》个人认为是非常实用的一门学科,除了众所周知的两种盈利方式,实业和资本运作外,税务是作为企业第三种盈利的渠道。其中偷税、避税、税收筹划大家仔细比较和研究的话,真的奇妙无穷。之后我可能要写一篇有关税收筹划的文章,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税法让人头大就是里面的各种减免税的规定,而且每年都会有更新,这门课力求一次性通过,今天选择题的计算类型的题目道道都有陷阱。我有位同学对过答案后面大题几乎全对,成绩出来也只有65分,传说都是栽在选择题上。平时怎么做,你做完一遍多想想别的3个选项都是在哪里给你设套了,这种小伎俩平时看多了,考试就不容易跌进去。再谈谈大题目,CPA税法特点就是没有步骤分,比如一道增值税的题目,第一步错了,如果后面的计算都是以第一步为基础展开的话,那你就惨了。。。。有位考友形象的是描述就像皇帝株连一样,错杀一片。所以税法一定一定一定要仔细!!!
4. 经济法
终于到了我的老本行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教材我觉得没什么可以看的,毕竟是本专业嘛,后来看看才发觉还是很有难度的。经济法可以说是独立于整个CPA考试的,几乎和其他学科没有什么牵连,但是学习的思路就完全不同了,比较像司法考试,呵呵
经济法,就像其作者自己所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法,结合了法理学、民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还有一点点民事诉讼法。内容还是有一定得深度,虽然没有司法考试考题活 ,但是却比司法考试多出很多数字。大家学习时要有耐心,不要人云亦云说这门课很简单考前一个月看看,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如果考前一个月才看,除非你是神或者只考这一门,不然必挂的!大家要引起重视啊!!
这门课司法考试的张海峡讲得特别好,可惜张海峡不教CPA经济法,接下来推荐的就是郭守杰老师,郭帅~~
5.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这门课时今年新开的,难度是最低的,风格就像我们华政的期末考试,一个正常的人类,猛看2个礼拜应该就可以通过了。大家中考考过政治没有?一样的学法
这门课学完之后感觉四个字“狼子野心”。虽然现在写的很烂,教材一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厚。慢慢可能会加入更过计算的
成分,变成第二个财管!
6. 审计
不好意思,没参加过考试,呵呵
(五)关于复习的方法
首先要强调一点,大家千万不要畏惧CPA,只要我们拿时间去砸,总有一天会考出来的。有一句话送给大家:“过程做的好,结果自然好!”
其实是要为自己规划一个进度,做进度的时候做到7分就好,比如你每天有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你安排到7个小时就可以了。给自己留有余地,同时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千万不要一时心血来潮,给自己每天定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一方面是完成不了,就算勉强完成效率也是极差的。
第一轮的复习:三月初到六月底。第一轮是时间是最长的,因为不熟悉教材,这一遍的学习重在理解。很多细节的地方先不要记忆,比如会计的收入那一章有关工程的会计处理,先理解。如果不懂可以多听几个老师的课,一知半解就可以了(大概掌握60%)。在这一轮的学习中我们要集中火力一门一门来,如果东看看西看看,可能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这一轮是最最最最痛苦的,坚持过去你就成功一半了!
第二轮的复习:七月初到七月底。再次翻开你曾经看过的第一门,你会发现几乎全部忘记光了,别担心,这是正常现象。再炒一遍冷饭
你马上就会回忆起来,同时这次的学习会给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冷饭抄完之后,大家可以去鲤鱼网下载一下中华会计网校的专题讲解班,结合不同的章节,重点难点逐个击破,能学会几个就学会几个。整体掌握度70%。这轮的复习也是一门一门的,同时要配合少量的做题。不管是“轻松过关”还是“梦想成真”,挑一本每个章节题目都过一遍。计算题不要过分纠缠,思路知道就马上跳过!同时听网校的习题班。
第三轮的复习:八月初到八月底。有人说考试前很关键,其实不然,第三轮才是至关重要的一轮,考前已经八九不离十了,而第三轮还有余地来弥补,所以成败在此一举!这一轮相对也是比较痛苦的,虽然知识基本掌握,但是之前的学习已经消耗很多的体力,感觉也比较累。这一轮咱们的特殊点是在于所有科目要同时进行,如果是一门一门来的话,到冲刺的时候可能第一门复习的又有些遗忘,大家坚持住。这一轮没什么花头,就两字——做题。CPA不仅要搞懂,还要答对;不仅要答对还要在考试时间内答对,所以题目的熟练度是相当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做题不是乱作,争取把题目做精,做完之后问问自己,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我是出题者我会怎么出?通过做题加深理解,争取掌握(80%~85%)
第四轮的复习:九月上旬。最后的冲刺,这一段时间还可以冲一冲。10天的时间把中华会计网校或者东奥会计在线的模拟题做一遍。这一轮的目的一方面是进入考试的状态,更关键是能够让自己和更强的对手先打一架。网校的模拟题那是相当难,坦白和大
家交代我会计、财管模拟卷没有一次是及格的… 有时甚至会出不规则卷,就是难度和题量均按照正常考试的1.5倍来出,真的会做疯掉的。但是经过这一轮之后,你面对CPA考试就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了。
第五轮的复习:九月中旬至考试,这一轮已经没有必要再多做题了,要做的是把做过的,尤其是错的题目多看两遍,同时听听网校的冲刺班。每天晚上早点睡。如果你下午有考试,千万别睡午觉,不然会打乱生物钟的。
临场注意事项:身份证、准考证、铅笔、水笔、计算器、餐巾纸都要带好。出门看好天气预报,吃东西不要太油腻。考前不要讨论题目,考完不要对答案…… 总之参考高考……
(六)关于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1. 关于循环作废的问题
这就是CPA相对比较变态的地方,ACCA是10年,CMA,CFA,中国精算师等都没有时间规定。而CPA规定是两个五年,什么是两个五年呢?CPA实行时6+1的考试方式,6指的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6门叫做专业阶段考试,重点在于考察我们的专业知识。1就是综合测试,主要考察我们的实务能力。专业阶段6门,每一科有5年的
有效期,举个例子,第一年过了会计,第二年过了税法,第三年过了审计,第四年过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五年不就还剩一门经济法吗?如果第五年不幸经济法没有过,第六年不仅要考经济法,而且第一年的会计也会作废,会计也要考,如果第六年经济法才过而会计没有过,则第七年不仅要考会计,第二年的税法也会作废。因此就会出现有的考生考了十几年CPA还没有考出来的杯具….然后第二个五年是指,拿到专业阶段合格证后,有5年的时间考综合测试,如果5年内综合没有考出来,之前的6门专业阶段的就全部作废。
2. 关于报名方式时间的问题
CPA现在基本是网上报名,现场确实。也就是说网上(http://124.205.65.66/index.html)报好科目后到现场自己再看一看顺便把钱交了。一般报名在3~4月份。费用不太清楚,不贵,当初我5门也只有500多。
3. 关于报名资格的问题
财政部是这样规定的
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报名参加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停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很多同学会问大学生能不能报,几年级可以报,怎么报,明确和你讲可以的,但鉴于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于复杂,具体问题大家可以加我好友私聊。
4. 关于通过率的问题
每年的出考率一般是50%左右,也就是说报了名只有一半人去考。去考的那些人里通过率是12%左右。也就是100人报名6个人通过。大家听到这里觉得通过率很低是吧。其实不然这门考试几乎一半考试的都是上班族。他们虽然有经验,但是时间是绝对不够的。相比大学生去考,个人觉得单科通过率这么也会上30%。而且比如许多童鞋报6门,真正玩命去读的可能之后2门,另四门就是重在参与,体验一下。根据我的调查,周围的同学只要认认真真读的话,不管报了几门,至少有一门到两门过的!总之你们看到了通过率比较虚,排除上班族和重在参与的人之后,通过率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5. 有关于CPA的职业规划的问题
我咨询了很多前辈,一般没有经验的CPA是一点都不值钱的,而CPA加上4~5年工作经验一般在大城市能拿到20万左右的年薪,CPA一些是在事务所往上做升合伙人,绝大多是都是跳槽去做企业的财务经理,然后往企业的高管发展,少数CPA会进入专职的咨询投资领域。在我学习的时候一些考友几乎都是已经工作了,工作后其实学习的时间相对就很少了,作为大学生有着充足的时间,而且如果大学毕业可以拿到CPA资格的话,你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七)关于事业的几点思考
各位,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我觉得已经不容易了,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或许对你有帮助,我本人从高二开始创业,一开始做的是玩具批发,到了高三下半学期,被父母逼的参加高考,考进了华东政法大学,我非常谢谢他们,否则我可能依然像以前一样无知。
高考考完我仍然在创业,开过魔术培训班,做过网络社区,淘宝做卓越图书代购做到三钻石,进了大学我组建了200人左右的信用卡团队,说实话真的赚了一票。但与此同时我见到了千千万万的创业者,99%的失败者,1%的所谓的“成功者”依然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大学生创业潮的背后是一个一个血一样的失败。
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其实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才是真正的失败!!他们不断地投入时间、精力创办一个企业,到头来绝大多数都是在维持生存,我敬佩他们,我曾经也是他们的一员。如果你们想听故事我
们可以一起吃个饭,呵呵。但是,话说回来,我不想重走他们的路。但到底怎么做呢?当我迷茫时,偶然接触到了CPA…
CPA不是绝对的,你想有所成就不一定要考CPA,你可以考ACCA,CFA,司法考试,同声传译,MBA等等,为什么我一味强调考试呢,我的一位老师说过,考试的目的不单单是拿到证书,更重要的是在考试中磨练自己,收获自己。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不过我善意的提醒你,当你走上社会你一生都在实践,而下一段像大学里一样无忧无虑的没有家庭负担的学习时间,可能就是你退休之后了。
其实作为一个男生,要让奋斗成为一种习惯,30岁之前的时候你有无限的潜能和机会,一切还都有可能,30岁之后你会承担起家庭的重负。你的激情已经不如从前。有没有想过,你的一生可能会在平庸中度过?
范文四:全国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
全国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
上海市银行招聘(http://sh.zgjsks.com/)上海中公教育(http://sh.offcn.com/)联合制作
证券从业人员资格预约考试全部采用网上报名,全国统考、闭卷,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进行,单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前10分钟为现场采像时间)
一、考试科目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与分析》和《证券投资基金》共五科。
二、题型及分值 单选题60题,每题0.5分;
多选题50题,每题1分;
判断题40题,每题0.5分;(2009年开始判断题答错不再倒扣分)
合计150道题,试卷总分100分,60分及格。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上海市银行招聘考试QQ群:337196447
范文五: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科目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微信jx-offcn-com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科目
经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第九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2008年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分别于5月底和10月底举行。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个人理财和风险管理,考生可自行选择任意科目报考。按照《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证书管理办法》规定,通过“公共基础”考试并获得证书是获取专业证书的必要前提。
资格考试分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仅针对2008年5月的考试)。
公共基础科目:公共基础。
专业科目: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个人贷款。
考试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90道,多项选择题40道,判断题15道。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24222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