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中国建立后的习俗更革
新中国建立后,旧的演出习俗在城镇业已匿迹,然农村仍有存在,且随时变境迁又有新的更革,综其归类分违如下:
丰稔戏
丰稔之年,农家喜庆有余,村干根据民心需求,邀班演戏与民同乐,并借此良机宣传政策,布置工作。戏资和一切费用由村公益金中支付,管接管送,吃住全包。多选当地百姓喜爱之剧种,少则三五日,多则十数日,时间多在农事未起之前,或场光地净之后。
剧团一感盛情款待,二望来年再度被邀,于演完定场之后,往往加送一场,不收戏价,但村中并不亏待,赠些毛巾、脸盆、床单、香皂等日用品,总资比戏价还高。临别饯行联欢,以双满意告终。
集会戏
县城、乡镇物资交流大会之日,一为招徕外地顾客,使市场兴盛繁荣,二为丰富精神生活,活跃城乡文化市场,必包场戏,县镇出资,由演出地点所在街道具体操办,时间随会期长短而定,一般三至十日,一日三场,数日皆然。演出结束后,县、镇赠发锦旗以作纪念。
同乐戏
村镇专业户生意兴隆之后,除捐资兴办教育,开展义务服务等福利事业外,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亦多演戏,称“同乐戏”。由专业户出资,村人帮杂,一家致富,万民同乐,专业户并将此举视为幸事以感自豪。亦有由村民自愿摊资起戏者。
戏起之日,观众自四方纷至沓来,探亲叙旧,共话人寿年丰盛世。高朋对坐,举杯祝福,谋划勤劳致富之策。
悼念戏
先祖过世之后,适逢周年之日,儿孙为怀念祖上辛劳创业,演戏以慰在天之灵,称? “悼念戏’。戏资由儿孙均摊,共同操办。
开戏之前,将其祖宗牌位供于戏台对面,焚香燃表,继而悲乐一段,儿孙恭立默哀,接着戏开,头场多为悲剧,而后任其自便。虽古迷信色彩,亦有功善之效。一般由儿孙写戏祭祖,但亦有亲朋捐资送戏者。
祝寿戏
在高堂七十或八十诞辰之日,儿孙一为显示政策归心得以致富,二为表达孝敬双亲之意,三为老人暮年欢心以报劬劳之恩,往往起戏,称“祝寿”戏由其儿女出资,邻里帮其操办。节目多系老人喜爱之热闹戏文,除戏资正价外,被祝寿之老人还要另外行赏。谢赏时,全体演员共祝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并分糖撒烟,极尽欢快乐事。
演出合同
剧院特邀剧团演出者,剧团专函与剧院联系演出者,农村与剧团约期包场演出者,双方妥谈后签订合同,规定演出日数和主要剧目及接送事宜,双方加盖公章生效,都应严格履行。若售门票,收入除剧院按比例抽成外,余归剧团。若系包场,每日规定演出场数及日价,剧团清落,不承担其他费用。中间因特殊原因辍演者,剧团食用自负。而农村包场,一般管接管送,吃住全包,并送烟茶,若因天气误场,只管食宿,不加戏价。
海报
剧团在未演出前,在演出所在地,将自己要演的剧目张贴闹市或交通要道,写上某月某日演出何目,何人主演,票价多少,若系包场者,则不标戏价。另附介剧团团史及主要演员艺术成就和剧目内容简介,供演出单位从中选其中意者。若在大中城市演出,则利用本地广播电台或报纸进行上述宣传,借以提高信誉,招徕观众。
送票
剧团每值县市演出,均先拜望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并免费送戏票若干,一来对其费心关照表示感谢,二来表示友好,以便后会有期好打交道,若洽谈投机,剧场还可主动为其组织包场,而剧团则为其赠送锦旗以示礼谢,演出日满后,根据剧场要求还可加场。
清唱谢幕
剧团在某地演出倍受欢迎者,每至剧终后,全体演员一齐登台鼓掌谢幕,广播喇叭并传出祝观众“晚安”之类的祝愿及预告下场演出剧目,若观众热烈鼓掌而不离席,剧团则令主要演员加两段清唱,有时当地领导还登台同演员会见,表示慰问。
范文二:新中国建立后的称帝闹剧
新中国建立后的称帝闹剧
石顶武父子
大中华佛国,1947,1953,1983,1983,石顶武建立。石顶武,1947----1953年图谋叛乱,被人民政府处决。石金鑫,石顶武之子,1983年在农民“丞相”李丕瑞的“辅佐”下登基,于湖南醴陵农村复国,旋被县公安局镇压。
皇帝世系先主(石顶武)1947,1953
后主(石金鑫)1983,1983
正副皇帝张清安、廖桂堂
中原皇清国,1982-1982,在四川巴中,张清安,廖桂堂建立,张清安称正皇帝,廖桂堂称副皇帝,年号皇清,不久就被公安抓获.正皇帝张清安,1982年建国,国号:中原皇清国,自称皇帝。副皇帝廖桂堂及宰相,1982,以皇清为年号.圈地大巴山,现今巴中市巴洲区为其国土。张清安刻“玉玺”,其中不难看出有平昌,通江,南江等县的印鉴。而且张清安设“后宫”,据说当时他居然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女主动上奉给他,当时的人们回忆,张清安后宫佳丽6人。封妻为皇后,其母为太后。分封“丞相,文武百官”,“颁布《天律森吏》”,打算定都巴中县,把巴中川剧团大楼当皇宫。甚至写好了准备(通过邮局)寄到台湾的册封**为“威国王”的“谕旨”,还决定要“御驾亲征”,统一中国,结果还没出师,就被县公安局给灭了。张清安后被判刑数年后回老家种田,其称帝时的后宫们经过县公安局等同志的说服教育无罪释放。其妻子顽固自称其为后,后经乡间流言陈述疯了~
女皇晁玉华
大圣王朝,1986-1988,山东潍坊民妇晁玉华建立,年号正坤.地处胶东半岛。女皇晁正坤在1986---1988期间,行巫术、招童男、建“后宫”,并策划由信众出面在全国各地贴标语插旗进而上京,山东潍坊一路两人由于行动疏忽被联防队员抓住,后被县人民政府镇压。
丁兴来等人
道德金门,1981,1990,丁兴来建立。[道德金门皇帝],丁兴来(盲人),1981----1990年在大别山,创道德金门教,然后称帝,封了"正宫娘娘""西宫娘娘""宰相"等21个人,赐"仙印"41枚.由于交通闭塞,直到称帝后十年才被发现并被乡政府处理。
圣朝,1980,1982,林文勇建立。林文勇,地处大巴山仪陇山区,被县公安局镇压。
曹家元建立。曹家元,1982年地处大巴山的他自称玉皇大帝,旋灭。
1980,1980,朱仕强建立。朱仕强,1980年地处大巴山的他自称皇帝,仅七日即被村书记带人剿灭。
李成福
万顺天国,1990,1992,李成福建立。地处豫西,李成福自建安民党、万李起义军,自称唐朝后裔,妄图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复辟唐朝帝制,定都西安。后被乡派出所3名干警剿灭,后村民立李成福儿子李欲明为帝.李成福的妻子为太后垂帘听政.兵拥八人,立丞相.修皇宫(后因资金问题改为一个瓦房).因人口普查被发现,被公安干警剿灭.豫西李成福陛下,系为三名乡派出所民警所捕获,此事不可不提。真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笑翻天。皇帝世系李成福李欲明李成福之子。
大有皇帝曾应龙
大有国,1985,1985,曾应龙建立,年号太平。大有国皇帝曾应龙登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因是反对计划生育政策。于是在农村立国,称皇帝,调动大军(数百人似乎),杀入县城,攻陷县医院,俘全部医生、女护士,将所有计划生育用品搜出并销毁。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发动反击并围困了县医院,皇帝率军顽强抵抗后兵败被俘。本应判该皇帝死刑。念其无知,判处无期。“大有帝国”姓名曾应龙,登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因是反对计划生育政策。于是在农村立国,称皇帝,调动大军(数百人似乎),杀入县城,攻陷县医院,俘全部医生、女护士,将所有计划生育用品搜出并销毁。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发动反击并围困了县医院,皇帝率军顽强抵抗后兵败被俘。本应判该皇帝死刑。念其无知,判处无期。(10).天道,存在于20世纪90年代,赵振国建立。90年代地处大西南偏远山村的农民赵振国自称天道教的玉皇大帝。
朱良美与他的后宫
黄坛国,1990,1990,地处苏北阜宁县一孤岛,朱良美建立。《每周文摘》1995年3月14日报道一个惊人案件:江苏某县旮旯村的光棍朱良美长相很丑,姑娘们背后都叫他“猪郎公”。少女孙某被黄鼠狼的迷幻气味“迷”得又哭又笑。母亲不懂科学,请来神汉朱良美。朱良美趁机奸污了被迷少女,又用浓烟巨响赶走毛糊糊的黄鼠狼。姑娘经过刺激后神经恢复正常,朱拿出五公菩萨图自称是菩萨弟子,孙大妈和被糟蹋的女儿同入黄坛教。几个月后250多人入教,其中18岁以下的少女就100多人。淫棍朱良美挑出漂亮的17名少女进行“重点培养”,每人还得交2000元培养费~为了长期玩弄这些少女,朱良美自称是真命天子下凡,过两年登基,这次除了为人治病外,主要是来挑选“三宫六院”,选上谁谁住皇宫,全家都享荣华富贵。这些少女和父母们都信以为真心甘情愿,于是朱良美就一口气册封了“正宫娘娘、西宫娘娘、东宫娘娘”和“贵妃娘娘”17人~于是这掏过培训费的17名少女,就非常自豪地供他恣意发泄兽欲。鸡年岁首之夜,正当这群少女跪在朱良美脚下高呼“万岁”时,公安人员破门而入,这场闹剧才宣告结束??“淫魔皇帝”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更痛心的是“皇娘娘”们不但不揭发蹂躏自己的禽兽,反而和公安人员大吵大闹:“他是神仙,你们不能抓他~”“还我们的皇帝呀~”甚至朱良美枪毙后,仍有4名少女不愿离开他的住处,盼望着有一天他会突然归来。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三宫六院”才陆续重返校园学习。
范文三:新中国建立后西藏国防和内卫力量(四)
文章提交者:lxs631116 加贴在?陆军论坛?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林芝军分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林芝段战斗:
西藏军区独立营、林芝军分区米林营、墨脱营两个连,共1656人,由林芝军分区前指指挥,向梅楚卡方向反击,攻歼该地区之印军,尔后向都登方向发展进攻,攻歼都登、更仁地区印军,至梅楚卡地区战斗结束,共歼灭印军78人(毙30人、俘48人),缴获武器、弹药和物资一部。林芝军分区部队伤亡17人(亡6人、伤11人)。
11月15日,墨脱独立营率两个连,从地东出发,19日17时55分进至更邦拉,向印军发起攻击。经19分钟战斗,印军向更仁逃窜。21日18时,墨脱营占领更仁,印军逃往都登。22日上午,该营追至哥布,获悉都登之印军已于21日南逃。该营部奉命停止追击,于23日1时从哥布返回浪波待命。此战,共歼印军12人,独立营亡8人、伤2人。
军分区
林芝军分区警卫营→警卫连→特务连警卫排
林芝军分区机炮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特务连、工兵连、通信连(62分队)、
汽车队、船舶运输队、
新兵营: 2007年12月600余名新战士。
158团
1957年5月158团调驻昌都,划归昌都警备区指挥。
1960年7月叛乱平息后,西藏军区林芝分区158团驻守边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62年5月,158团(林芝)奉命进驻墨脱。6月8月夜间抵达易工白前沿的月尔东,后来上级指示继续前伸,于6月16日进驻地东。
6月5日,经过一月的整训,冒雨横渡雅鲁藏布江,踏上进军墨脱的征途。当天午夜2时,上级发来紧急电令:情况紧急,你部应急速编成一个精干分队,务必于8日前进驻地东……
五天的路三天赶到,粉碎了敌人企图侵占我白马岗(进军前墨脱叫白马岗)的阴谋。
1962年6月12日,门巴村寨来了一支戍边部队--- 158团。
进军墨脱后,部队就长期驻守了下来。158团撤销后,部队整编为边防3营。
林芝军分区墨脱独立营→西藏军区墨脱边防营→西藏军区边防第3营(56207 ==77659部队,墨脱背崩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63年组建。
4连、
55分队(墨脱格当边防站)
2013年,林芝军分区决定采用摩托化运输方式提前补充兵员。3月6日,从林芝地区八一镇出发,经318国道、扎墨公路,于3月7日将兵员安全顺利运进墨脱。这是解放军入驻墨脱51年来,首次在春季采用摩托化方式为墨脱部队补充兵员,结束了驻墨脱部队官兵“进出靠走”的历史。
林芝军分区米林独立营→西藏军区边防第4营(56208==77663部队,米林)
米林独立营4连、5连、6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朗县生产营(朗县仲达镇)
林芝军分区朗县生产连
林芝军分区波密生产营
波密县人民武装部生产连
米林县甲格生产连
林芝地区边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林芝边防支队
1996年正式组建。
勤务中队、轮训队、机动中队、卫生队、加油站、
米林县:米林乡,里龙乡,卧龙乡,羌纳乡,派镇,丹娘乡,南伊珞巴族自治乡。
米林边防大队:1996年12月,米林县边防大队成立。
米林特勤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里龙边防派出所
最靠近边境实控线的一个村叫朗贡村,只有11户人家。
里龙公安边防派出所的辖区内一共有57公里的中印边境实控线、5个通外山口,从朗贡村到这些山口都有山间小路可以走。主要的两个通道洛山口和下拉洞嘎拉山口,离印控区的拉曼村很近,再往下走还有梅楚卡(印控区的一个镇子)。
玉松警务区
羌纳公安边防派出所
位于米林县境内岗派公路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卧龙公安边防派出所
鲁霞公安边防派出所
鲁霞拉山,山口就在实控线上,山的那边是印控区,有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东西昂县(East Siang)、西西昂县(West Siang)。从派出所(鲁霞村)到山脚下有27公里的边防公路。
管辖的范围内有约26公里长的实控线和3个通外山口,而这3个山口最终都进入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巴嘎沟,由此可通往印方实控区。不过这是一条季节性通道,每年只能在5月到10月间通行,其余时间则是大雪封山。
派镇警务室、
南伊乡女子边防派出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按照西藏自治区政府“一个边境乡镇设一个公安边防派出所”的要求,2012年3月10日,西藏首个以女民警为主体的公安边防派出所——西藏林芝公安边防支队米林县南伊乡女子边防派出所正式组建成立。
朗县:金东乡
朗县地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中印边境线长100公里,县城距拉萨420公里,距八一镇240公里。
朗县公安边防大队:
4200平方公里的土地,43名公安边防官兵。
金东边防派出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金东乡地处朗县东南部,东与米林县接壤,南与山南隆子县毗邻,属于边境乡,中印边境线长约100公里,乡政府距县城58公里。全乡地域面积958.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00米。
仲达(镇)卡点
金东卡点
察隅县:上察隅乡,下察隅乡,竹瓦根乡。
1912年设县,察隅,系藏语,意为“察”人居住地。1960年改设桑昂曲宗县,县府驻下察隅的赤通拉卡。1966年5月改称察隅县,县府驻竹瓦根镇,属昌都地区行政管辖,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后,划属林芝地区管辖。
察隅县边界线总长588.64公里,占全区边境线的八分之一还多,其中中印边界401公里,中缅边界187.64公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察隅边防大队
上察隅边防派出所
上察隅镇布宗村
上察隅镇南与印度接壤,边境线长120余千米。
巴安通边防派出所(下察隅镇巴安通村)
下察隅镇:中印边境线长达95公里,中缅边境线长25公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慈巴桥执勤点: 察隅县下察隅镇,这里与印度、缅甸等国隔山相望。三间简陋的木质结构的房是一个有4名官兵的边防执勤点。
下察隅镇沙玛村
离瓦弄方向的中印实控线不到3公里,是巴安通公安边防派出所辖区内最靠近中印争议区前沿的小山村。
在村边向南望,能看到一道平台状的山梁,上面长着整齐的松林,那就是这一段边境上中印两边都默契遵守的实控线,当地老百姓把那道山梁所在的山脉叫“嘎灵公”。
出了沙玛村,逐渐接近嘎灵公,嘎灵公边上的一个山坡可以在满山的密林中发现几间房子,用望远镜才看清,那是几间非常简陋的小木屋,其中的2间刷着迷彩插着旗,屋边的山坡上,支着一口白色的通讯锅。沿着身旁的小道往山上走就到昌都军分区的沙玛前哨。在这个地方,不只能看见刚才所见的那个印军08观察哨,目光越过一片开阔地,还可以看见印方的一个村庄,村里最显眼的建筑是一所黄色的藏传佛教庙宇,多数人家的房前都树着经幡。从地图上看,那个印控区里的村庄似乎应该叫“力秋”,可当地人却称之为“打坝”,在那座黄色的寺庙后面有一座小山包,山包顶上的林木掩映中还有几幢房屋,那也是印军的一个边境据点嘎合情报站。这一带是察隅河谷,嘎瓦公山脚下就是察隅河,对面的几个印方哨点和村庄其实都在察隅河对岸,再往南一点,和沙玛在察隅河同侧的还有印军的一个重要驻点叫“古玉通”,那里有直升机坪,再往下走一段就到这一线的重镇瓦弄了。
竹瓦根边防派出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墨脱县:背崩乡,格当乡,达木洛巴民族乡。
每年7月迎来开山季节,但雨季随之来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8月至9月,是墨脱交通的黄金季节,全县一年的生活物资,都在这期间运进来;10月的第一场大雪之后,又进入漫长的封山期。
爬14座大山,多雄拉山口,过12架钢索吊桥,步行380公里山路。
墨脱边防大队
墨脱边防派出所
昌都警备区→昌都军分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55年东三区(昌都、丁青、波密)合并为昌都地区前,丁青称“三十九族”地区。
军分区
自动化站、特务连、通信营(无线电连、有线2连、)→通信连、汽车队(汽车连)、教导队、
新兵营
察隅公安第8团→1955年5月昌都警备区153团→1968年2月7日步兵53师157团
昌都警备区156团(独立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62年7月13日,156团撤消,一部与153团合并,成立153团加强营,一部成立昌都军分区独立营。
昌都警备区157团
1957年5月23日53师遵照总参指示予以撤消,53师师部和昌都警备区合并。所辖第157团调驻江达,归昌都警备区领导。
1965年5月157团改为第52师156团。
昌都警备区158团
1957年5月158团调驻昌都,划归昌都警备区指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60年7月叛乱平息后,西藏军区林芝分区158团驻守边防。
1962年5月,158团(林芝)奉命进驻墨脱。6月8月夜间抵达易工白前沿的月尔东,后来上级指示继续前伸,于6月16日进驻地东。
1962年5月,158团(林芝)奉命进驻墨脱。6月8月夜间抵达易工白前沿的月尔东,后来上级指示继续前伸,于6月16日进驻地东。
6月5日,经过一月的整训,冒雨横渡雅鲁藏布江,踏上进军墨脱的征途。当天午夜2时,上级发来紧急电令:情况紧急,你部应急速编成一个精干分队,务必于8日前进驻地东……
五天的路三天赶到,粉碎了敌人企图侵占我白马岗(进军前墨脱叫白马岗)的阴谋。
1962年6月12日,门巴村寨来了一支戍边部队--- 158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进军墨脱后,部队就长期驻守了下来。158团撤销后,部队整编为边防3营。
昌都警备区162团
1961年9月16日由成都军区调归西藏军区,隶属昌都警备区。1965年9月划归日喀则军分区。
西藏军区昌都警备区步兵第9团(第9代本)(俄洛桥)
1952 年,藏军第九代本改编。1970年2-8月撤销。
独立步兵7团→军区边防4团(56187部队→77643部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74年1月29日以驻察隅的步兵2、3、5营及昌都分区120迫击炮连,12.7高机连和运输队合编为独立步兵7团,归昌都分区领导。1976年11月独立7团整编为军区边防4团。
昌都军分区独立营→昌都军分区独立1营
1962年7月13日,156团撤消,一部与153团合并,成立153团加强营,一部成立昌都军分区独立营。
昌都军分区独立营1970年2月24日,改为西藏军区独立步兵第4营。
昌都军分区独立2营
1966年7月1日,撤销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西藏总队及所属大队(支队)、县队番号。昌都公安大队整编组建为昌都军分区独立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昌都军分区独立连→昌都军分区独立营(俄洛桥)
1989年下半年为了反分裂斗争的需要,在昌都军分区组建独立营,由昌都分区独立连与西藏军区野战部队调防过来的连队组成。
昌都军分区生产团(77570部队)
1营、2营、
昌都军分区生产营(77580部队)→昌都军分区生产团1营(昌都县卡诺镇)
炮连、左贡生产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昌都军分区77589部队
2007年,一线担负边防基础设施任务。
察隅县布宗村77589部队30分队
江达县生产连
芒康县生产连
八宿县生产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昌都75医院
丁青警备区→丁青军分区
警通连、
1955年7月1日丁青、波密警备区管辖区划归昌都警备区管辖。
30兵站(丁青)
波密警备区(波密倾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55年7月1日丁青、波密警备区管辖区划归昌都警备区管辖。
黑河警备区→黑河军分区→那曲军分区
那曲军分区独立连
1966年7月1日,撤销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西藏总队及所属大队(支队)、县队番号。那曲公安大队直属中队改编为那曲军分区独立连。
1989年5月那曲军分区独立步兵连
2005年那曲军分区独立步兵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那曲军分区独立营
2005年8月那曲军分区独立营。
那曲军分区独立2营
那曲军分区生产营(77598部队)
特务连、4连、
比如县人武部生产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巴青县人武部生产连
索县人武部生产连
范文四: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后
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后,结合全民卫生服务机制和我国具体国情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机制。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在操作方法上与前苏联在1935年建立的的全民卫生服务机制很相似,但覆盖面比较窄,面向部分公民实施,这也是由我国当时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在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时,首先面临模式的选择问题。在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全民健康服务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城镇,企业职工实行劳保医疗,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在该制度下,人们普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制度难以维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进行了改革,主要是转入社会保险型。应当说,中国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环节的操作、制度的平稳过渡等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最为艰难的部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的课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煮成了“夹生饭”,即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 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到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国民却感受到了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其中几个很重要的例如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窄、个人账户资金问题、医药费用分担机制的缺失、信息不对称、医药费用膨胀与医药不分离等问题,这不仅造成了医疗保障体系日渐“疲态渐露”
的表象,而且更是体现了我国医疗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不如人意之处。其实,纵观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在提高修复原本医疗保障制度缺陷的同时,仍旧没有完全解决这些众人所关心的棘手问题。当然,这并不是一夕之间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其中还与我国的国情、政策等现实情形息息相
关。新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
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
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
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 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
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 生制度,不断提高全
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为
群众提
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 2020
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
度基
本建立。其中可分为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五大重点:加快推进基本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试点。
毫无疑问,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俨然称为了我国最艰难的一项改革之一。因为医
疗服务有
特殊性,这个特殊新就是医疗服务是必须的需求。再就是医疗改革路径的特殊性。所以如果要解决中国的
医疗保险制度问题,
我们需要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点,
为什么我国的医
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有这么大的争论,
就是因为怎样寻求平衡很难。
其实我认为,
现今的医
疗保险制度应该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困难和希望同在。
所以,我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的论文写作,简要地阐述我国医疗保险
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能过运用四年的学
习所积累的知识,
结合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 通过自身的理解与分析, 对
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
—
2
—
选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已经有不少学者以
及专家做出过分析和
总
结。经过阅读和分析之后,我总结出一下几个要点:
1
、关于个人账户。中国目前的改革方案中建立个
人账户,将会使国家承担兑现责任,不仅
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还要冒不能兑现时可能出现的政治社会风 险。根据目前的规定,中国
的个人账户的起付线为年平均工资的
10%
,封顶线为年平均工资的四倍,这
一幅度远远小于
国际标准。此外,中国目前的个人账户资金与社会统筹资金不能互相
调剂使用,年轻人每
年
所需费用低于其工资的
10%
,动用不了个人帐户只能完全由自己付费,等于无保险可言,个
人账户的
积累只是造成资金的闲置;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体弱多病,其个人账
户的积累往
往又不够支付医疗保险
外的药品和医疗保险内的自付部分,付费责任同样很重。据不完全统
计,目前中国职工个人的医疗付费比
例已经超过医疗总费用的
30%
,而工资收入中没有相应
的补充来源,个人负担增加过大,已经引起部分 职工的抵触改革的情绪。
2
、关于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保险范围窄,社会化程度低。现
行的医疗保险,
由于制度不
统一,
使得我国公民有的有医疗保障, 有的则得不到保障,
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现象。 全国医
保
不平衡,启动城市多,覆盖人口少 ;
中等城市参保多,大城市参保少 ;
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多,
困难企业参保
少。这与我国宪法关于
“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
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
利
”
这一规定相悖。由于缺乏统一的调剂机制,医疗保险管理和
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极为低下,既影响企业 市场经济中的平等竞争,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也
不利于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并存和发展。
3
、关于医药费
用的分担机制。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
源。由于
享受人数的增加,老年职工的
增多,疾病的变化,医疗技术的发展,药品和各项医疗费用的
调整,各种高技术医疗设备的引进,加之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对医疗需求的变化,
使医疗费用开支不断增加。同时医疗费提取比例低于实 际开支,使得个人实际支付医疗费用
比例过高,负担过重。
4
、关于医药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费用
控制方面,主要应当控制医院和药店的过度供
给。在许多国家,药品费用占了医疗费用的很大比例。在中 国,医院总收入的
30%
以上来自
药品收入。因此,要控制医疗费用,首先必须实行医药分离,并加强对
这两个领域的监管。
5
、根据人群和病种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与外界因素相关,
其影响
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人。传染病的临床期限短,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明确,不必靠市场机
制,
而可以实行成本效益显著的公共卫生计划,以税收作为费用的主渠
道。但老年慢性病与
传染病不同。老年
慢性病的发病原因与个人的日常不健康行为有关,如嗜爱烟酒、过度食用
肥甜食物饮料、生活不规律等。
老年慢性病的临床发病过程表现为个体化与多样性,
其服务
治疗也需个体化和多样化,
因此需要加强个人
的健康责任,
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式的老年慢病
基金,
如新加坡
2000
年建立的针对中低收入老年人的老年
保健基金和
2001
年建立的为促进
老年长期护理的老年风险保障计划。此外,对一些特殊病症,特别是现
代条件下难以治愈的
疾病,如艾滋病、癌症等,花费高、见效慢,为了不影响对普通病人的救治,
需要对
这些特
殊病证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在美国的医疗保健计划中,对 28.4
万名晚期肾病病人实行单独
管理。
我认为,
针对不同人群和病证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
有利于集中利用有限的资源,
降低医疗保险费用,
这一理念值得中国借鉴。
—
3
—
论文提纲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历史进程和现状(简略)
1
、简述我
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2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3
、适量借鉴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与我国的 对比分析。
二、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重点)
1
、保险范围窄,社会化程度低(与国外医保 制度比较)
;
2
、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
3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缺乏有
效的制约机制;
4
、医药不分离;
5
、医疗市场信息不对称;
6
、医疗保险立法不完善;
7
、比较我国几
个具有代表性的医保模式 (海南省的医疗保险 “
双轨制
”
模式、
“
双轨制
”
和
“
通道式
”
的比较、 深圳市的 “
三层
次
”
医保形式、北京
“
大病统筹 ”
模式武汉的 “
413 医保模式 ”
)
。
三、政策建议
1
、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 的覆盖面;
2
、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3
、建立基本医疗保障法;
4
、针对弱势群体建立大病 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 (
“
双轨制
”
和
“
通道式
”
的比较)
;
5
、
增强医疗机构的配套改革和内部管理。
—
4
—
参
考文献
1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总体上不成功
[J].
医院领导决策参
考,
2005 (
14
)
;
2
、
胡惠安。医疗保险体系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及其违规行为分析
[J]. 中国卫生
经济,
2003
(
8
)
;
3
、贡森。
如何看待我国卫生资源的供给状况
[R/OL].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
告。
[2005-11-24].http://www.drc.gov
.cn.
;
4
、高文凤、尹文强、张宜民、黄冬梅、于倩倩。城市医疗救助费
用控制模式
.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
16
卷,第
3
期,
2009
年
5
月;
5
、林建鸿。社会医疗保险中的
PID
现象及其消解 .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
16
卷,
第
3
期,
2009 年
5
月;
6
、冯静
.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6
期总第
23
期
84
,
85
;
7
、丁红
.
蒋明森
.
关
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原则的几点思考
.[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学
2005 年第
5
期
5
,
16
;
8
、天成平
.
将建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
.[J]
党政干部文摘
2006.11
第
24
页;
9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OL]
中国益阳政府门户网
站;
10
、阳芳
.
胡敏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
发展研究
.[J]
农业经济刊物
2006.9 14 ,
16
;
11
、张彬,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差距、成因及对
策,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7
(
9
)
;
12
、贡森,财政应该支持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市场与人口
分
析
2006
,
(
5
)
;
13
、医院见死不救 ,
究竟是谁的错 .[J] 大连晚报
.2006.4.3
;
14
、应从两个方面完善医
疗保障制度
.[J]
党刊文摘
2006 年第
16
期第
41
页;
15
、汤晓莉
.
各国医疗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M]
社
会保险研究出版社
2005.12 39
,
42
;
1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J]
视点特别关注
12
,
13
;
17
、周毕芬,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
2008
,
(
11
)
;
18
、
Ward,MM.
Medical insuranc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ge of onset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07vol.34(no.10)
;
—
5
—
选题研究方法
1
、
历史研究法:
用于阐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变革。
2
、比较研究法:
用于比较中国与外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区别,以
及我国可以借鉴外国医疗保险
制度之处。
3
、
例证法
用于举例说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具体问题。
4
、
定量分析法
用数据详细显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与国际上医疗保险制度水平
的差距。
。
指导教师意见
(
本
栏由指导教师填写
)
同学的论文《
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 对策》在选题具有现实
性,了解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改革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
相
关对策建议,在目前中国的医疗体
制正在改革转型的时候,这样对中国医疗保险
制度的探讨时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此外,该同学写作态度
认真严谨,
论文框架合理,
参考文献的查阅也较充分,
完全符合本科毕业生论文开题要求, 建议通过。
指
导教师签名:
2009 年
12
月
15
日
注:
本项工作期限为
2009 年
12
月
1
日至
2009 年
12
月
15
日。
—
6
—
本科生毕业论文 (
设计
)
开题检查表
(基本信息由学生填写)
题
目
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
题及其
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0644 专
业
劳动与社会
保障
学院(系)
政治学与公
共管理
指导
教师
检查结论
检查项目
通过
不通过
备注
学生开题报告
完成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
开题情况
开题研究
条件
学院
(
系
)
是否
同意开题
是
/
否
(
分管
)
院长
(
主任
)
签
字
年
月
日
注:
请在相应栏以
“?” 表示。
本
项工作期限为 2009 年
12
月
15
日至
2009 年
12
月
18
日。
—
7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教
师指导记录表
(基本信息由学生填写)
(一)
题
目
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
对策
学生
姓名
学
号
班
级
0644 专
业
劳动与社会
保障
学院
(
系
)
政治学与公
共管理
指导教师
指导时间
指
导内容
2009.12.1
—
2009.12.15 对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进行相关指导
1
、具体讲解开题报告事宜;
2
、
分析论文题目
3
、
介绍参考文献、
权威作品的查阅方法
4
、
指导选题研究方法。
指导教师签名:
2009
年
12
月
2
日
2009.12.16 —
2010.1.10 对论文写作前进行相关指导:
1
、介绍论文的具体写作方法。
2
、
分析论文写作的思路, 对论文框架提出修改建议。
3
、
指出在具体进行写作时注意论文写作的前后呼应性,
论文的逻辑关系
应该很严密。
指导教师签名:
2010
年
1
月
8 日
—
8 —
本科生毕业论文
(
设计
)
中期
检查表
学
生
填
写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0644
专
业
劳动与社
会保障
学院
(
系
)
政治学与公
共管理
指导教
师
写作进度(对照任务书)
2009.12.1 —
2009.12.15 开题报告指导并完成开题报告;
2009.12.16 —
2010.1.10 开题报告检查, 修改不足支出, 与指导教师讨
论论文初步写作思路。
检
查
组
填
写
评定情况
检查项目
通过
不通过
备注
任务书执行情况
开题报告
时间进程合理性
指导教师指导情 况
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接受论文 (
设计
)
指导情况
资料收集
检查结论
(
分管
)
院长
(
主任
)
签字:
年
月
日
注:请在相应栏以
“?” 表示。
本项工作期限为
2010 年
3
月
1
日至
2010 年
3
月
5
日。
—
9
—
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基本信息由学生填写)
(二)
题
目
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存在的问题及其
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0644 专
业
劳动与社会
保障
学院
(
系
)
政治学与公
共管
理
指导教师
指导时间
指导内容
2010.2.18
—
2010.3.16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2010.3.17 —
2010.4.1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10
—
本科生毕业论文 (
设计
)
指导教师评分表
(
此表由指导教师填
写
)
题
目
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
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0644 专
业
劳动与社会 保
障
学院(系)
政治学与公
共管理
指导教师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
评价标准
得分
选题
(10
分
)
选题
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选题恰当,能反映本学科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
求。
写作规范
(20
分
)
写作格式是否
符合要求
结构
论文结构与格式符合写作规范。
行文
表述准确,
文理通顺。
字数
论文正文不少于
8000
字(外语学院各
专业不少于
5000
字)
。
研究能力
(50
分
)
对资料的搜集、综合分析及
利用能力;运用
研究方法手
段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资料收集较为翔实 ;
对所研究的问题具有
较为
系统的分析,论证层次清晰;结论可靠,研究
成果贴近社会实际。
创新水平
(10
分
)
论文是否有
创新思想与方
法,
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
供新的思路。
研究结论富有新意, 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
价
值。
写作态度
(10
分
)
思想重视和时间投入
态度认真,精力、时间投入充分,虚心听取指
导教师指导,
严格按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论
文
(
设计
)
。
指导教师建议得分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
:
建议得分以
百分制记。本项工作在
2010
年
4
月
10
日前完成。
—
11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
(
此表由
评阅教师填写
)
题
目
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
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0644 专
业
劳动与社会
保障
学院
(
系
)
政治学与公
共管理
指导教师
评
阅
意
见
论文 (
设计 )
得分
评阅教师
(
签名 )
年
月
日
是否同意答辩
是
?
否
注:评阅教师在参考指导教师建议得分的基础上,给出论文评阅
分,以
百分制评
分。请在相应栏以 “?”
表示。本项工作在
2010 年
4
月
15
日前完成。
—
12
—
本科生毕业论 文
(
设计
)
答辩记录及评分表
(此表由答辩有关人员填写)
论文
(
设计
)
题目
浅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
问题及其 对策
学生姓
名
学
号
班
级
0644
专
业
劳动与社
会保障
学院(系)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
指
导
教师
评阅教师
答辩小
组成员
组长
记录人
答辩小组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学生回答的内容摘要
—
13
—
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得分评定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
评价标准
得分
论文
概述情况
(40
分
)
立论依据、方案论证、主要工作、
结论、成果分析、创新内容。
立论有因、论据充分、
分析透彻、
观点明确、结论可靠。
回答问题情况
(60
分
)
对提问的理解、对所提问题相关
知识的了解、
回答问题的深度和
广度、表述的逻辑性和流畅性。
理解正确、完整,对课题所涉及
的知识熟练掌握,分
析透彻、
深
入,
表述严谨、 流畅。
毕业论文 (
设计
)
成绩
评阅教师评分 :
(原始分)
×
60%= 总评
成绩
百
分制记分
答
辩
成
绩:
(原始分) ×
40%= 五级制记分
院(系)审核意见
院长(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百分制转换为五级记分制折算标准:
90
分以上为 “
优秀
”
,
80~89 分为
“
良好
”
,
70~79 分
为
“
中
”
,
60~69 分为
“
及格
”
,
59
分以下为 “
不及格
”
,
均
包含本数。
本项工作期限为
2010 年
4
月
15 日
至
2010
年
4
月
21 日。
范文五:新中国建立后开展的历次政治运动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曾经开展了若干次的政治运动,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是错误的政治运动。本文只是就开展的时间和内容作了一些罗列,或许还有遗漏之处,请阅读者给以指正。
1、1950年5月1日起到年底,全党全军进行大规模整风运动的指示。
2、1950年7月起,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此项运动一直到1953年结束。
3、1951年12月,中央决定在全国展开“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4、1952年1月起,在全国城市中展开、“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5、1953年1月起,全国各地开展“新三反”运动,即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和反违法乱纪运动。
6、1954年2月,中央揭露高岗、饶漱石**联盟。
7、1954年12月起,全国展开批判胡适思想运动。
8、1955年1月起,全国开展批判胡风思想、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
9、1955年7月,中央发出指示,全国开展肃反运动(即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
10、1955年7月,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运动。
11、1955年10月,中央通过《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开展反**、农村合作化运动。
12、1957年2月,中央提出在全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13、1957年4月,展开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6月转入反右派斗争。
14、1957年8月,全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5、1958年3月,全国开展反浪费反保守运动,由此开始了**运动。
?16、1958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以后,促成全党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1959年7月,庐山会议错误批判“彭德怀同志为首的****集团”,会后在全党范围开展“反**”斗争的整风运动。
18、1960年5月,中央发出在全国农村中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而以反贪污为重点)。
19、1963年2月,全国城市开展“五反”运动(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
20、1963年2月起,开始“四清”运动试点,1964年5月起全面展开以“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1、?1966年5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全面开展“**”运动。
在**运动中,相继开展的以运动形式出现的有:
(1)1966年8月,开展的破“四旧”运动;
(2)1967年3月起,开展的“抓叛徒”运动;
(3)1967年9月,开展的清查“五。一六”运动;
(4)? 1968年12月,开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5)1969年4月,全国开展“斗、批、改”运动;
(6)1970年2月,全国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7)1970年11月,全国开展“批陈整风”运动;
(8)1971年12月,全国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9)1974年2月,全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10)1976年2月,全国错误开展“批邓、反击**翻案风”斗争。
22、1976年10月,全国全面开展揭批“四人帮”运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新中国建立后的习俗更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