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湖南省政府网站
湖南省政府网站
绩效评估报告2008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port 2008
on the Government Websites of Hunan Province
湖南省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湖 南 省 信 息 产 业 厅
---------------
http://www.hnii.gov.cn
前 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党和政府准确把握新形势,为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出的重要举措。建好政府网站,发布权威信息,提供公共服务,开展互动交流,是今后一段时期推行电子政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等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全省政府网站建设,我们借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做法,制定了我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方案,并下发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门征求意见。修订后的《湖南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方案》强调了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的功能,增加了日常监测评估指标,能更好地评估政府网站绩效水平。根据评估方案,我们组织开展了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门网站绩效评估,形成了《湖南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2008》。
本评估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2008年1月)和我们在对全省政府网站建设进行综合监管过程中采集的数据。我们力图用翔实的数据全面、深入、公正地评价政府网站建设绩效水平。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加快我省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由于我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机制正在完善中,本绩效评估报告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利进一步改进。
目 录
一、全省互联网络情况 4
(一)网民人数 4
(二)域名数 5
(三)IP地址数 6
二、全省网站建设综合情况 7
(一)网站建设综合情况 7
(二)网页数 8
(三)网页字节数 9
(四)网页更新周期 10
三、省直部门和市州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11
(一)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方案 11
(二)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13
(三)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14
(四)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15
(五)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特色点评 17
四、基本结论 26
附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8
一、全省互联网络情况
(一)网民人数
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
长迅速,比2007年6月增加4800万人,2007年一年则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
表1.01 分省网民数和互联网普及率
总网民数(万人)
各省互联网普及率
各省占总体网民数的比例
华北地区
北京
737
46.6%
3.5%
天津
287
26.7%
1.4%
河北
762
11.1%
3.6%
山西
536
15.9%
2.6%
内蒙古
322
13.4%
1.5%
东北地区
辽宁
783
18.3%
3.7%
吉林
434
15.9%
2.1%
黑龙江
476
12.5%
2.3%
华东地区
上海
830
45.8%
4.0%
江苏
1,757
23.3%
8.4%
浙江
1,509
30.3%
7.2%
安徽
587
9.6%
2.8%
福建
866
24.3%
4.1%
江西
511
11.8%
2.4%
山东
1,256
13.5%
6.0%
华中地区
河南
956
10.2%
4.6%
湖北
706
12.4%
3.4%
湖南
690
10.9%
3.3%
广东
3,344
35.9%
15.9%
广西
560
11.9%
2.7%
海南
144
17.2%
0.7%
西南地区
重庆
356
12.7%
1.7%
四川
809
9.9%
3.9%
贵州
224
6.0%
1.1%
云南
303
6.8%
1.4%
西藏
36
12.7%
0.2%
西北地区
陕西
517
13.9%
2.5%
甘肃
219
8.4%
1.0%
青海
60
11.0%
0.3%
宁夏
61
10.1%
0.3%
新疆
363
17.7%
1.7%
合计
21000
16.0%
100.0%
(二)域名数
伴随着中国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的是中国域名数的飞速发展。目前中国域名总数达到1,193万个,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782万,年增长率达到了190.4%。这些域名中,最大的部分是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占到中国域名总数的75.4%,在中国已经居于主流域名地位。其次是COM域名,占到20.4%。
表1.02 分省域名数和分省CN域名数
省份
域名
其中:CN域名
数量(个)
占域名总数比例
数量(个)
占CN域名比例
北京
2,098,552
17.6%
1,738,023
19.3%
上海
1,860,950
15.6%
1,570,583
17.5%
广东
1,421,600
11.9%
903,628
10.0%
福建
826,644
6.9%
557,132
6.2%
浙江
807,060
6.8%
549,793
6.1%
山东
597,460
5.0%
463,676
5.2%
江苏
577,434
4.8%
342,294
3.8%
四川
458,023
3.8%
309,798
3.4%
辽宁
280,251
2.3%
204,028
2.3%
湖南
263,368
2.2%
215,272
2.4%
河南
253,469
2.1%
192,587
2.1%
湖北
234,116
2.0%
172,440
1.9%
河北
215,761
1.8%
150,713
1.7%
安徽
148,827
1.2%
116,201
1.3%
广西
142,096
1.2%
113,490
1.3%
重庆
134,508
1.1%
100,332
1.1%
江西
131,325
1.1%
107,120
1.2%
陕西
117,478
1.0%
84,601
0.9%
天津
113,735
1.0%
63,541
0.7%
黑龙江
111,905
0.9%
80,758
0.9%
云南
87,790
0.7%
65,935
0.7%
吉林
86,677
0.7%
66,709
0.7%
山西
78,925
0.7%
54,181
0.6%
贵州
51,736
0.4%
44,429
0.5%
内蒙古
48,609
0.4%
39,594
0.4%
宁夏
44,112
0.4%
39,090
0.4%
新疆
42,941
0.4%
30,867
0.3%
海南
38,321
0.3%
27,045
0.3%
甘肃
37,781
0.3%
29,102
0.3%
西藏
11,224
0.1%
10,524
0.1%
青海
9,537
0.1%
7,857
0.1%
其他
595,828
5.0%
547,416
6.1%
合计
11,928,043
100.0%
8,998,759
100.0%
注:1.此处数据不包含.EDU.CN数据,总数不等于上文中的域名总数和CN域名总数。
2.分省依据是按
域名注册单位所在地。
(三)IP地址数
在IPv4地址资源上,发达国家占优势地位, 59.7%的IPv4地址资源都集中在美国。目前中国拥有的IPv4数量是1.35亿个,占全球IPv4地址数量的4%,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表1.03 各省IPv4地址数
省份
比例
北京
19.4%
广东
9.8%
江苏
7.2%
浙江
6.8%
上海
6.4%
山东
4.8%
河南
3.9%
辽宁
3.6%
四川
3.5%
湖北
2.9%
河北
2.9%
陕西
2.6%
福建
2.5%
湖南
2.3%
广西
2.2%
天津
2.2%
黑龙江
2.1%
安徽
2.1%
吉林
1.9%
重庆
1.9%
江西
1.8%
云南
1.3%
山西
1.3%
内蒙古
1.2%
海南
0.9%
新疆
0.8%
贵州
0.7%
甘肃
0.6%
宁夏
0.3%
青海
0.2%
西藏
0.1%
合计
100.0%
数据来源: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二、全省网站建设综合情况
(一)网站建设综合情况
目前中国网站数量已达150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万个,增长率达到78.4%。博客/个人空间等众多网络应用需求、域名数量增长的拉动及创建网站操作的简单化等因素作用在一起,共同使得网站数量猛增。
表2.01 分省网站数
网站数量(个)
占网站总数比例
北京
273,742
18.2%
上海
265,872
17.7%
广东
241,473
16.1%
江苏
118,936
7.9%
浙江
91,509
6.1%
福建
73,754
4.9%
山东
69,562
4.6%
辽宁
38,928
2.6%
四川
35,544
2.4%
湖北
34,990
2.3%
河北
28,190
1.9%
河南
24,537
1.6%
安徽
20,089
1.3%
湖南
19,140
1.3%
广西
14,731
1.0%
江西
14,512
1.0%
陕西
12,382
0.8%
重庆
12,153
0.8%
天津
10,841
0.7%
黑龙江
9,923
0.7%
吉林
9,563
0.6%
云南
8,733
0.6%
山西
7,489
0.5%
内蒙古
5,320
0.4%
贵州
4,180
0.3%
海南
3,953
0.3%
甘肃
3,610
0.2%
新疆
3,082
0.2%
宁夏
1,752
0.1%
青海
883
0.1%
西藏
672
0.0%
海外
43,755
2.9%
合计
1,503,800
100.0%
注:1.此处数据不包含.EDU.CN下网站数据。
2. 分省依据是按网站对应域名的注册
单位所在地。
(二)网页数
目前中国网页数为84.7亿个,年增长率达到89.4%,网上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这些网页中,动静态的比例为0.92:1,动态网页的比重在逐年增高。
表2.02 分省网页字节数
网页总字节数(KB)
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KB)
北京
36,541,979,705
23.5
浙江
22,972,643,780
25.3
广东
19,275,609,277
22.8
山东
10,400,153,835
22.1
上海
9,931,798,892
24.5
福建
9,237,266,109
22.6
辽宁
8,776,313,138
23.8
天津
8,653,572,880
26.6
湖南
7,922,783,924
22.4
重庆
7,733,646,304
22.1
四川
6,923,287,521
22.4
甘肃
6,785,317,025
29.2
江苏
6,426,163,419
21.8
河南
5,002,239,209
22.4
河北
4,535,157,755
21.9
江西
3,670,819,826
21.2
云南
3,449,074,346
20.3
湖北
3,352,426,031
22.2
陕西
3,004,237,117
24.4
青海
2,743,630,606
24
广西
2,627,616,043
24.1
安徽
2,114,618,064
20.5
黑龙江
1,313,049,823
22.4
海南
1,157,984,065
26.9
吉林
1,014,975,564
22.6
内蒙古
807,756,871
21.9
贵州
587,737,250
26.7
山西
470,278,824
23.2
宁夏
464,490,199
23
新疆
443,738,549
20.2
西藏
7,858,248
18.4
全国
198,348,224,198
23.4
(三)网页字节数
从网页长度上看,网站总字节数已经达到198,348GB,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为23.4KB,比去年同期的27.3KB有所降低。从网页内容上看,仍是文本居多,占到网页总数的87.8%,其次是图像,音频和视频网页数量仍旧相对比例不高。
表2.03 分省网页字节数
网页总字节数(KB)
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KB)
北京
36,541,979,705
23.5
浙江
22,972,643,780
25.3
广东
19,275,609,277
22.8
山东
10,400,153,835
22.1
上海
9,931,798,892
24.5
福建
9,237,266,109
22.6
辽宁
8,776,313,138
23.8
天津
8,653,572,880
26.6
湖南
7,922,783,924
22.4
重庆
7,733,646,304
22.1
四川
6,923,287,521
22.4
甘肃
6,785,317,025
29.2
江苏
6,426,163,419
21.8
河南
5,002,239,209
22.4
河北
4,535,157,755
21.9
江西
3,670,819,826
21.2
云南
3,449,074,346
20.3
湖北
3,352,426,031
22.2
陕西
3,004,237,117
24.4
青海
2,743,630,606
24
广西
2,627,616,043
24.1
安徽
2,114,618,064
20.5
黑龙江
1,313,049,823
22.4
海南
1,157,984,065
26.9
吉林
1,014,975,564
22.6
内蒙古
807,756,871
21.9
贵州
587,737,250
26.7
山西
470,278,824
23.2
宁夏
464,490,199
23
新疆
443,738,549
20.2
西藏
7,858,248
18.4
全国
198,348,224,198
23.4
(四)网页更新周期
全国平均网页更新周期在一周以内的占12.1%,更新周期在一周至一个月的占17.4%,更新周期在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占14.5%,更新周期在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占41.0%,更新周期在六个月以上的占15.0%。湖南省网页更新周期在一周以内的占11.6%,更新周期在一周至一个月的占17.6%,更新周期在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占14.4%,更新周期在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占40.7%,更新周期在六个月以上的占15.7%。
表2.04 各省按更新周期分类的
网页比例
一周以内
一周~一个月
一个月~三个月
三个月~六个月
六个月以上
安徽
12.3%
16.8%
14.3%
41.1%
15.6%
北京
12.6%
17.6%
14.7%
40.7%
14.4%
福建
11.8%
16.7%
14.4%
41.1%
15.9%
甘肃
14.0%
15.9%
13.2%
43.6%
13.3%
广东
11.2%
17.8%
14.8%
41.0%
15.2%
广西
12.2%
16.4%
14.3%
40.2%
16.9%
贵州
11.2%
16.2%
14.6%
39.2%
18.8%
海南
12.4%
17.1%
13.6%
40.7%
16.2%
河北
11.3%
17.9%
15.1%
40.9%
14.9%
河南
11.7%
17.2%
15.4%
41.4%
14.5%
黑龙江
10.6%
16.4%
14.9%
41.4%
16.7%
湖北
11.2%
16.8%
14.9%
42.1%
15.0%
湖南
11.6%
17.6%
14.4%
40.7%
15.7%
吉林
11.4%
16.8%
15.0%
40.4%
16.5%
江苏
11.8%
17.1%
13.6%
41.9%
15.5%
江西
10.8%
17.3%
14.6%
40.4%
16.9%
辽宁
12.1%
18.0%
14.9%
39.9%
15.2%
内蒙古
10.3%
15.7%
15.1%
42.0%
17.0%
宁夏
17.1%
13.8%
13.4%
47.0%
8.7%
青海
13.5%
18.7%
13.7%
39.8%
14.3%
山东
11.7%
16.7%
14.7%
40.9%
16.1%
山西
11.4%
17.9%
15.9%
41.4%
13.4%
陕西
12.4%
17.6%
14.6%
41.7%
13.7%
上海
12.8%
17.7%
13.6%
40.9%
15.1%
四川
12.0%
18.5%
15.3%
39.7%
14.5%
天津
13.6%
17.9%
13.3%
41.0%
14.3%
西藏
9.9%
17.0%
15.0%
41.5%
16.6%
新疆
11.8%
19.7%
16.2%
36.4%
15.9%
云南
11.3%
17.1%
14.7%
41.9%
15.0%
浙江
12.0%
17.4%
14.5%
41.0%
15.2%
重庆
11.8%
17.5%
14.4%
42.0%
14.3%
全国
12.1%
17.4%
14.5%
41.0%
15.0%
三、省直部门和市州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一)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方案
1、绩效评估内容
2007年度我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网站设计、日常监测等方面。
2、绩效评估范围
(1)省政府门户网站
(2)48个省直部门网站
省政府组成部门(25个):发改委、经委、教育厅、科技厅、民委、公安厅、国安厅、监察厅、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信息产业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文化厅、卫生厅、人口和计生委、审计厅。
省政府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资委。
省政府直属机构(16个):地税局、环保局、广电局、体育局、统计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旅游局、粮食局、物价局、机关事务局、国防科工委、外事侨务办、参事室、安监局。
省政府议事协调办事机构、省政府部门管理机构(6个):新闻出版局、宗教局、人防办、法制办、监狱管理局、地方金融证券办。
(3)14个市州政府门户网站
长沙市人民政府、株洲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衡阳市人民政府、益阳市人民政府、常德市人民政府、岳阳市人民政府、邵阳市人民政府、郴州市人民政府、娄底市人民政府、永州市人民政府、怀化市人民政府、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
3、绩效评估手段和
方法
在对我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打分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比对法、电话核实法和模拟用户法等三种手段。
--人工比对法:网站绩效评估小组人员登录到测评网站,人工浏览网站页面,核对发现的问题;
--电话核实法:电话核实确认在线申报、过期信息等重点问题;
--模拟用户法:采用电子邮件模拟用户,跟踪网站公众参与栏目的处理反馈情况。
在对政府网站打分过程中,主要采用有效率法、基准线法、标杆法、有无测试法、综合法等五种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有效率法,计算公式如下:
(抽查中有效的数量÷抽查总量)×权重
--基准线法,设立指标基准线,超过基准线即可得满分,未超过基准线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值÷基准值)×权重
--标杆法,选取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作为标杆,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值÷标杆值)×权重
--有无测试法,根据有无该项监测内容,有则得满分,无则不得分。
--综合法,综合上述几种方法评分。
4、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见附录。
(二)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2007年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得分为42.15,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排名15位,较06年上升1位。其中,信息公开指数为0.480,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排名第15位,较06年上升1位;在线办事指数为0.315,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排名第10位,较06年上升5位;公众参与指数为0.545,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排名第10位,较06年上升3位;日常监测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9位;用户调查指数在全国排名第21位。
表3.01 2007年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得分排名表
排名
名称
总分
信息公开指数
在线办事指数
公众参与指数
日常监测指数
用户调查指数
网址
1
北京
77.93
0.787
0.926
0.857
0.722
0.129
www.beijing.gov.cn
2
上海
69.44
0.877
0.719
0.469
0.625
0.122
www.shanghai.gov.cn
3
浙江
62.46
0.701
0.454
0.841
0.589
0.103
www.zj.gov.cn
4
广东
60.70
0.688
0.435
0.771
0.599
0.100
www.gd.gov.cn
5
安徽
52.47
0.612
0.316
0.495
0.651
0.093
www.ah.gov.cn
6
陕西
51.46
0.618
0.310
0.583
0.576
0.076
www.shaanxi.gov.cn
7
海南
51.35
0.628
0.299
0.631
0.502
0.091
www.hainan.gov.cn
8
天津
50.53
0.604
0.552
0.433
0.412
0.099
www.tj.gov.cn
9
黑龙江
48.86
0.544
0.306
0.553
0.556
0.078
www.hlj.gov.cn
10
四川
46.75
0.465
0.435
0.599
0.439
0.065
www.sichuan.gov.cn
11
云南
45.87
0.518
0.345
0.484
0.450
0.090
www.yn.gov.cn
12
江苏
45.12
0.506
0.298
0.521
0.489
0.094
www.jiangsu.gov.cn
13
吉林
44.05
0.446
0.261
0.665
0.462
0.080
www.jl.gov.cn
14
福建
43.89
0.483
0.526
0.453
0.291
0.068
www.fujian.gov.cn
15
湖南
42.15
0.480
0.315
0.545
0.383
0.066
www.hunan.gov.cn
16
江西
38.88
0.512
0.247
0.32
0
0.406
0.073
www.jiangxi.gov.cn
17
河北
37.71
0.508
0.172
0.288
0.442
0.092
www.hebei.gov.cn
18
河南
36.50
0.403
0.184
0.337
0.488
0.084
www.henan.gov.cn
19
湖北
35.81
0.410
0.158
0.453
0.409
0.077
www.hubei.gov.cn
20
重庆
34.11
0.320
0.069
0.556
0.474
0.072
www.cq.gov.cn
21
山东
28.54
0.235
0.211
0.249
0.441
0.095
www.sd.gov.cn
22
广西
26.06
0.395
0.137
0.023
0.297
0.065
www.gxzf.gov.cn
23
贵州
23.69
0.226
0.057
0.359
0.313
0.058
www.gzgov.gov.cn
24
内蒙古
23.60
0.318
0.073
0.072
0.294
0.071
www.nmg.gov.cn
25
山西
21.78
0.188
0.170
0.176
0.314
0.064
www.shanxigov.cn
26
青海
21.49
0.306
0.105
0.033
0.248
0.065
www.qh.gov.cn
27
辽宁
20.85
0.219
0.060
0.198
0.298
0.049
www.ln.gov.cn
28
新疆
20.65
0.207
0.019
0.217
0.328
0.048
www.xinjiang.gov.cn
29
新疆兵团
19.57
0.228
0.085
0.211
0.205
0.043
www.bingtuan.gov.cn
30
宁夏
17.70
0.214
0.009
0.211
0.208
0.057
www.nx.gov.cn
31
西藏
15.30
0.218
0.014
0.080
0.184
0.041
www.xizang.gov.cn
32
甘肃
14.94
0.126
0.005
0.210
0.214
0.060
www.gansu.gov.cn
(三)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依据《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总分由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日常监测、满意度调查等5部分的绩效得分组成。长沙、怀化、常德、郴州和永州的政府门户网站分列省内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前5位。与去年相比,长沙、郴州的政府门户网站进步幅度较大。
表3.02 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得分排名表
省内排名
全国排名
名称
总分
信息公开指数
在线办事指数
公众参与指数
日常监测指数
满意度指数
1
42
长沙
41.41
0.50
0.33
0.58
0.32
0.10
2
64
怀化
37.73
0.42
0.34
0.53
0.28
0.08
3
65
常德
37.52
0.44
0.29
0.36
0.43
0.09
4
105
郴州
30.29
0.38
0.26
0.48
0.11
0.07
5
117
永州
29.14
0.41
0.11
0.23
0.36
0.08
6
143
衡阳
26.90
0.39
0.17
0.30
0.17
0.07
7
146
岳阳
26.63
0.31
0.21
0.32
0.17
0.08
8
154
张家界
26.12
0.29
0.18
0.36
0.22
0.08
9
161
湘西州
25.66
0.31
0.06
0.54
0.23
0.07
10
185
湘潭
23.11
0.31
0.15
0.21
0.18
0.07
11
212
娄底
20.15
0.21
0.16
0.24
0.15
0.07
12
215
株洲
19.91
0.23
0.13
0.29
0.14
0.07
13
249
邵阳
17.32
0.19
0.14
0.16
0.13
0.08
14
265
益阳
16.37
0.22
0.08
0.13
0.16
0.07
(四)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本次共评估省直部门政府网站数量48家,实际评估数量44家。公安厅、司法厅、参事室、国安厅四个网站无法打开或没有网站,本次未予评估。
表3.03 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绩效得分排名表
排名
名称
总分
信息公开指数
在线办事指数
公众参与指数
网站设计指数
日常监测指数
1
地税局
71.85
0.671
0.667
0.550
0.520
0.990
2
商务厅
71.3
0.660
0.867
0.375
0.840
0.940
3
国土资源厅
70.4
0.686
0.867
0.350
0.680
0.920
4
食品药品监督局
70.15
0.543
0.933
0.450
0.680
0.990
5
水
利厅
69.4
0.657
0.933
0.550
0.680
0.720
6
民政厅
68.95
0.686
0.667
0.580
0.620
0.810
7
信息产业厅
68
0.714
0.800
0.350
0.640
0.832
8
交通厅
66.5
0.586
0.933
0.525
0.550
0.750
9
财政厅
66.1
0.643
0.467
0.613
0.720
0.720
10
教育厅
65.6
0.714
0.567
0.350
0.520
0.900
11
人事厅
64.33
0.714
0.800
0.350
0.640
0.685
12
卫生厅
63.58
0.586
0.800
0.433
0.640
0.735
13
环保局
63.3
0.457
0.867
0.625
0.660
0.740
14
科技厅
61.7
0.686
0.600
0.700
0.640
0.880
15
林业厅
61
0.629
0.533
0.500
0.600
0.720
16
旅游局
60.85
0.614
0.680
0.475
0.680
0.650
17
粮食局
59.1
0.429
0.600
0.600
0.520
0.820
18
统计局
58.3
0.571
0.533
0.275
0.960
0.800
19
国资委
58.23
0.657
0.533
0.350
0.520
0.705
20
农业厅
57.2
0.642
0.400
0.300
0.640
0.780
21
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56.33
0.529
0.867
0.400
0.640
0.785
22
工商局
54.23
0.586
0.333
0.500
0.520
0.645
23
建设厅
51.2
0.586
0.400
0.150
0.540
0.760
24
人口和计生委
51.13
0.700
0.333
0.300
0.600
0.505
25
物价局
51.05
0.600
0.333
0.325
0.560
0.630
26
质监局
48.23
0.657
0.467
0
0.720
0.585
27
文化厅
46.35
0.586
0.333
0.200
0.520
0.570
28
体育局
46.05
0.614
0
0.333
0.760
0.630
29
发改委
44.98
0.529
0.133
0.250
0.520
0.675
30
安监局
44.6
0.514
0.533
0
0.520
0.640
31
人防办
40.4
0.494
0.467
0.150
0.520
0.420
32
法制办
39.83
0.657
0.2
0
0.540
0.445
33
新闻出版局
38.85
0.557
0.27
0
0.520
0.510
34
监狱管理局
37.53
0.400
0.400
0.100
0.480
0.525
35
经委
37.4
0.442
0.333
0.100
0.480
0.500
36
民委
37.25
0.471
0.333
0.050
0.600
0.470
37
广电局
36.53
0.386
0.267
0.100
0.580
0.565
38
国防科工委
35.7
0.457
0.267
0
0.440
0.540
39
审计厅
35.25
0.360
0.067
0.300
0.440
0.538
40
机关事务局
30.85
0.343
0
0.250
0.520
0.450
41
外事侨务办
26.93
0.346
0
0
0.440
0.505
42
监察厅
26.39
0.300
0.067
0.100
0.440
0.428
43
宗教局
22.68
0.271
0
0.050
0.360
0.415
44
地方金融证券办
16.05
0.200
0
0
0.160
0.330
(五)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特色点评
1、湖南省地税局
网站通过加强对各地方税务局在线办事系统的整合,面向企业提供了内资登记、外资登记、商标申请、商标评审、商标代理等数量丰富的在线办事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省内各地区企业办事。
2、湖南省商务厅
我国于2001年12月10号加入WTO,针对这一形势,网站设立"世贸动态"专栏,将有关WTO的最新动态、论坛信息、法律文件、等信息集中公布,积极的将我省商务工作与世界接轨;网站对我省商务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商务数据的总结、统计、公布,使广大民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省商务工作情况进展。
3、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本站在交易大厅栏目按服务对象进行了合理分类,如分为土地交易、采矿权交易、探矿权交易,并将交易的介绍、帮助信息及查询功能整合在一个
界面,形式新颖;百姓关注栏目分类对国土信息进行介绍,并提供搜索引擎,方便了用户查看国土资源信息。
4、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网站不断强化信息发布功能,全面公开合格的药品、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并提供多项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的查询功能,进行合理分类,用户可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查询,极大的提高了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与用户的满意度;设立食品药品知识栏目,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及药品及食品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解答,为民服务落到了实处,体现了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建站思想。
5、湖南省水利厅
本站根据业务特点,设置了防汛抗旱专栏,将我省的雨情、旱情及各项水利灾害信息及时的公布,并设立防汛抗旱小知识专栏,使公众能及时了解灾害信息,并掌握基础的水利灾害处理方法;网站设立厅长信箱与回复栏目,做到了每个邮件必回复,公众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网站设立行政许可在线办事的浮动窗口,用户可在主页上的任何位置点击该窗口进入在线办事栏目;网站在在线办事栏目中详细介绍办事流程,细分用户类型,提供人性化服务,并围绕办事流程梳理和整合服务资源,提供用户查询办理状态、办理结果。
6、湖南省交通厅
网站设立本省交通重点工程项目专栏、招标/中标专栏、招商信息专栏,所有相关信息都对外公布,各项数据详细准确,公众可根据发布的专项信息进行社会监督,极大的提高了政务公开的透明度。
7、湖南省教育厅
网站提供了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的教育类办事指南,方便了群众办理入学、转学、升学等事宜,并建设开发了学生报考、成绩、学历等在线查询的服务系统,使公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在线教育服务。
8、湖南省卫生厅
网站发布了各类医疗机构的名单名录、专家信息,提供网上预约挂号服务,保证了公众能方便获取各类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减少就医当中的烦恼。建立了医疗、药品价格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全面的公开相关价格信息,保障了群众医疗消费的知情权,有利于规范药品销售、医疗机构收费等行为。
9、湖南省环保局
本站以日报的形式将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空气质量监控数据进行滚动通报,并将水质、噪声、污染源、大气降水、城市空气、生态环境六项指标以搜索引擎的模式提供给公众查询,使公众深刻的感受到环保局为民服务的决心。
10、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网站积极搭建劳动者就业平台,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招聘信息,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等待业群体择业就业;网站提供了就业培训服务,为广大人民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健全了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网站在在线办事栏目设立场景式网上服务,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提高了网站的服务效率,真正体现了人本理念。
四、基本结论
(一)网站总体水平有所提高。省直各部门、市州政府网站面貌明显改观,表现为栏目设置更加规范,页面布局更趋合理,信息更新更加及时,服务项目有所扩大,网站功能日趋完善,涌现了一批质量高、特色突出的政府网站。
(二)信息公开能力明显加强。我省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规范性方面普遍得到加强,90%的网站能根据职能分工,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动态、法律法规等信息及时在网站公开,省教育厅、长沙市等政府网站已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设置信息公开目录,省地方税务局等网站还开展政策解读等深层次信息公开服务。
(三)在线服务能力正在形成。以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为代表的在线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为确保"十一五"期间50%的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夯实了基础。本次评估显示,75%的省直部门网站设立了"办事指南"栏目,70%的省直部门网站能够提供"表格下载"服务,38%的省直部门网站提供"在线办事"服务,十四个市州政府网站均设置了"百件实事网上办"及"网上政务大厅"等在线服务栏目,服务事项明显增加,政府网站为民服务能力正在形成。
(四)公众参与能力有待完善。部分市州网站开通了在线访谈、热点解答、网上咨询等栏目,功能还要进一步完善。65%的省直部门网站提供了信箱投诉功能,但公布答复情况的只占27%。网上调查、网上听证、网上评议等工作还处在萌芽阶段。各市州、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互动栏目建设,不断丰富互动交流方式,为公众参与互动交流创造条件。
(五)政府网站发展很不均衡。我省政府网站发展很不均衡,水平差距悬殊的问题仍很突出。大部分政府网站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但也还有部门尚未开通政府网站,少数部门网站长期无法连通,部分网站存在信息公开内容不全、服务功能缺失等问题。
附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用于绩效评估工作的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如下表所示。
省级政府
门户网站绩效评估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说明
权重
网站内容(70)
信息公开(35)
规范性(10)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制度或规定的制定情况
2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目录梳理及网上公开的情况,是否能够以信息公开目录为索引公开相应信息
6
依申请公开
网站是否可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实际功能
2
接受社会监督的信息(11)
概况信息
领导信息;机构职能;地区情况介绍
1
计划规划
本级政府的工作计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1
法规公文
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重要文件解读
1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政府会议,日常办公信息,新闻动态,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1.5
人事信息
本级政府人事任免,干部选拔,公务员考录,教育培训
1.5
资金信息
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专项工作的资金分配及工作进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情况
2
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1
专题专栏
围绕政务工作,选择贴近民生的热点、重点工作进行综合信息发布的情况
2
整合下属机构的信息(5)
概况信息
委办局及所辖地市的概况信息
0.5
计划总结
委办局及所辖地市政府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
1
工作动态
委办局及所辖地市政府的日常工作的动态信息,业务工作的专题专栏
1.5
统计信息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务工作的统计信息
1
法规公文
各委办局及所辖地市政府发文
1
面向社会服务的信息(9)
面向个人
婚育、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交通、公用事业、住房、出入境等面向个人的应用主题下办事指南信息
5
面向企业
企业设立、纳税、年检、质量检查、安全防护、商务活动、对外交流、资质认证等面向企业应用主题下办事指南信息
4
在线办事(20)
服务框架(2)
应用主题设计
围绕用户对象生命周期应用主题的设计服务框架情况,是否按照服务深度整合服务资源
1
快速通道设计
快速访问通道的设计情况
1
人性化程度(4)
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服务
应用主题下,是否细分用户类型提供人性化服务
1.5
以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导航
应用主题下,是否采用模拟应用场景的导航方式提供服务
1.5
围绕流程整合资源
具体服务中,是否围绕办事流程梳理和整合服务资源
1
服务丰富度(9)
表格下载
表格下载服务的数量;表格的有效性
3
在线咨询
考察用户办事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否通过网站进行咨询;答复比例,答复是否及时
1.5
在线
查询
考察事项的办理状态、办理结果的查询功能
3
在线申报
能够实现在线申报的服务数量
1.5
社会宣传普及(5)
加强便民服务
"百项实事网上办"专题栏目的建设与应用情况
5
公众参与(15)
信箱类栏目(4)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1
答复情况
处理信件的数量,答复的质量
3
访谈类栏目(4)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1
访谈次数
2007年开展的在线访谈次数,预告工作的情况
1
内容质量
在线访谈的内容,交互的情况
2
调查类栏目(4)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1
内容策划
调查主题的选择是否围绕政务工作
2
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的公开
1
留言论坛类栏目(3)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1
内容策划
版块设置是否体现政府工作
1
答复与汇编
答复情况及定期汇编
1
网站设计(5)
页面展示(2.5)
个性设计
-
突出职能、行业的特色,个性化、创新性的设计页面和栏目
0.5
首页布局
-
首页栏目、内容、布局的合理性
0.5
层级设置
-
内容层级的复杂度,能否少于或等于三次点击即可访问内容
0.5
页面效果
-
页面是否美观、大方、简洁、庄重
0.5
外文版
-
网站外文版的建设情况
0.5
辅助功能(2)
搜索功能
-
搜索引擎的功能
0.4
使用帮助
-
重要服务和栏目是否能够提供使用说明
0.4
评比统计
-
访问量、使用情况的统计与评比
0.4
导航链接
-
链接,上下级单位网站导航
0.4
定制功能
-
是否支持定制功能或发送定制邮件
0.4
网站维护
联系方式
-
是否提供网站维护单位及联系方式
0.5
用户调查(5)
认知度(3)
-
-
根据用户是否知晓或使用过政府网站主要功能进行评分
3
满意度(2)
-
-
根据用户对使用政府网站主要功能的感受进行评分
2
日常监测(20)
-
-
-
见日常监测指标体系
20
2、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007年市(州)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包括:网站内容指标,占70分;网站设计指标,占5分;用户调查指标,占5分,日常监测指标占20分。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用于绩效评估工作的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如下表所示。
市(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说明
权重
网站内容(70)
信息公开(30)
规范性(7)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制度或规定的制定情况
2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
目录梳理及网上公开的情况,是否能够以信息公开目录为索引公开相应信息
3
依申请公开
网站是否可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实际功能
2
接受社会监督的信息(8)
概况信息
领导信息;机构职能;地区情况介绍
0.5
计划规划
本级政府的工作计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0.5
法规公文
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重要文件解读
0.5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政府会议,日常办公信息,新闻动态,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1
人事信息
人事任免,干部选拔,公务员考录,教育培训等信息
1
资金信息
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专项工作的资金分配及工作进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情况,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1.5
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1.5
专题专栏
围绕政务工作,选择贴近民生的热点、重点工作进行综合信息发布的情况
1.5
整合下属机构的信息(4)
概况信息
委办局及所辖地市的组织结构及分工、联系方式等概况信息
0.5
计划总结
委办局及所辖地市政府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
1
工作动态
委办局及所辖地市政府的日常工作的动态信息,业务工作的专题专栏
1
统计信息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的统计信息
0.5
法规公文
各委办局及所辖地市政府发文
1
面向社会服务的信息(11)
面向个人
婚育、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交通、公用事业、住房、出入境等面向个人的应用主题下办事指南信息
6
面向企业
企业设立、纳税、年检、质量检查、安全防护、商务活动、对外交流、资质认证等面向企业应用主题下办事指南信息
5
在线办事(28)
服务框架(2)
应用主题设计
围绕用户对象生命周期应用主题的设计服务框架情况,是否按照服务深度整合服务资源
1
快速通道设计
快速访问通道的设计情况
1
人性化程度(6)
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服务
应用主题下,是否细分用户类型提供人性化服务
2
以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导航
应用主题下,是否采用模拟应用场景的导航方式提供服务
2
围绕流程整合资源
具体服务中,是否围绕办事流程梳理和整合服务资源
2
服务丰富度(15)
表格下载
表格下载服务的数量;表格的有效性
5
在线咨询
考察用户办事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否通过网站进行咨询;答复比例,是否及时
3
在线查询
考察事项的办理状态、办理结果的查询功能
4
在线申报
能够实现在线申报的服务数量
3
社会宣传普及(5)
加强便民服务
"百项实事网上办"专题栏目建设与应用情况
5
公众参与(12)
信箱类栏目(4)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1
答复情况
处理信件的数量,答复的质量
3
访谈类栏目(3)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1
访谈次数
2007年开展的在线访谈次数,预告工作的情况
1
内容质量
在线访谈的内容,交互的情况
1
调查类栏目(3)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1
内容策划
调查主题的选择是否围绕政务工作
1
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的公开
1
留言论坛类栏目(2)
渠道功能
渠道能够实现的功能,易用性,好用性
0.5
内容策划
版块设置是否体现政府工作
1
答复与汇编
答复情况及定期汇编
0.5
网站设计(5)
页面展示(2.5)
个性设计
-
突出职能、行业的特色,个性化、创新性的设计页面和栏目
0.5
首页布局
-
首页栏目、内容、布局的合理性
0.5
层级设置
-
内容层级的复杂度,能否少于或等于三次点击即可访问内容
0.5
页面效果
-
页面是否美观、大方、简洁、庄重
0.5
外文版
-
网站外文版的建设情况
0.5
辅助功能(2)
搜索功能
-
搜索引擎的功能
0.4
使用帮助
-
重要服务和栏目是否能够提供使用说明
0.4
评比统计
-
访问量、使用情况的统计与评比
0.4
导航链接
-
链接,上下级单位网站导航
0.4
定制功能
-
是否支持定制功能或发送定制邮件
0.4
网站维护
联系方式
-
是否提供网站维护单位及联系方式
0.5
用户满意度(5)
认知度(3)
-
-
根据用户是否知晓或使用过政府网站主要功能进行评分
3
满意度(2)
-
-
根据用户对使用政府网站主要功能的感受进行评分
2
日常监测(20)
-
-
-
见日常监测指标体系
20
3.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007年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包括:网站内容指标,占70分;网站设计指标,占5分;日常监测指标,占25分。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用于绩效评估工作的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如下表所示。
省直部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具体指标构成及说明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说明
权重
网站内容(70)
信息公开(35)
规范性(10)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制度或规定的制定情况
2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目录梳理及网上公开的情况,是否能够以信息公开目
录为索引公开相应信息
6
依申请公开
网站是否可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实际功能
2
接受社会监督的信息(11)
概况信息
领导信息;机构职能;其他概况信息
1
计划规划
工作计划和专项规划
1
法规公文
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重要文件解读
1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政府会议,日常办公信息,新闻动态
2
人事信息
人事任免,干部选拔,公务员考录,教育培训等信息
2
项目与资金
专项工作的资金分配及工作进展,重点项目信息
2
专题专栏
围绕政务工作,选择贴近民生的热点、重点工作进行综合信息发布的情况
2
整合下属机构的信息(6)
概况信息
各下属机构的组织结构及分工,联系方式等概况信息
1
计划总结
各下属机构的工作计划、定期工作总结
1
工作动态
日常工作的动态信息,业务工作的专题专栏
2
统计信息
各下属机构政务工作的统计数据
1
法规公文
各下属机构发文
1
面向社会服务的信息(8)
办事指南
考察提供办事指南信息的业务数量;考察各指南公开政府事项的名称、依据、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的要素情况
5
信息服务
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提供方便用户查询信息服务的情况
3
在线办事(15)
人性化程度(3)
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服务
各项主题下,是否细分用户类型提供人性化服务
1
以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导航
各项主题下,是否采用模拟应用场景的导航方式提供服务
1
围绕流程整合资源
具体服务中,是否围绕办事流程梳理和整合服务资源
1
服务框架(1)
应用主题设计
是否能够按照职能与业务范围设计服务框架,是否能够服务深度整合服务资源
1
服务丰富度和质量(11分)
表格下载
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表格下载功能的数量和比例;表格有效性;
4
在线咨询
是否支持在线咨询;实现咨询服务的业务比例;答复比例,答复是否及时
2
在线查询
实现办理状态、办理结果查询的事项数量和比例;便民信息查询服务的实现情况
3
在线申报
实现在线预审和全程办理事项的数量和比例
2
公众参与(20)
信箱类栏目(6)
渠道功能
投诉、举报、求决、反映问题的功能
2
答复情况
答复的质量
4
访谈类栏目(5)
渠道功能
领导访谈、听证会的直播功能
1.5
互动次数
2007年访谈、听证会等的次数,预告工作的情况
2
内容质量
在线访谈的内容,交互的情况
1.5
调查类栏目(5)
渠道功能
民意征集、公众调查、评议等的功能
1.5
内容策划
调查主题的选择是否围绕政务工作
2
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的公开
1.5
留言论坛类栏目(4)
渠道功能
公
众留言、论坛、在线评论的功能
1
内容策划
版块设置是否体现政府工作
2
答复与汇编
答复情况及定期汇编
1
网站设计(5)
页面展示(2.5)
个性设计
-
突出职能、行业的特色,个性化、创新性的设计页面和栏目
0.5
页面设置
-
首页栏目、内容、布局的合理性,内容层级的复杂度,能否少于或等于三次点击即可访问内容
0.5
页面效果
-
页面是否美观、大方、简洁、庄重
0.5
外文版
-
网站外文版的建设情况
1
辅助功能(2)
搜索功能
-
搜索引擎的功能
0.4
使用帮助
-
重要服务和栏目是否能够提供使用说明
0.4
评比统计
-
访问量、使用情况的统计与评比
0.4
导航链接
-
链接,上下级单位网站导航
0.4
定制功能
-
是否支持定制功能或发送定制邮件
0.4
网站维护
联系方式
-
是否提供网站维护单位及联系方式
0.5
日常监测(25)
-
-
-
见日常监测指标体系
25
1
范文二: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
湖南省政府服定务务务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52号 《湖南省政府服定》已务务务务务务2011年4月7日省人民政府第81次常会通,予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徐守盛务
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湖南省政府服定务务务
第一章 务务
第一条了推服型政府建,促社会展,保障和改善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民生,根据有法律法,合本省,制定本定。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二条本省行政机提供公共服,以及行政机在施行政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理程中提供服,适用本定。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企事位、基自治、社会、社会工作者、志愿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者提供公共服的,当遵守本定。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法律法另有定的,从其定。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三条行政机提供政府服遵循合法、公平、公正、公、高效便民的原。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四条行政机提供政府服当社会公共利益,足公民、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法人或者其他的合理公共需求。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有依法参与政府服活,政府服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提出意和建。
行政机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参与政府服活提供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必要的条件,采其合理意和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六条行政机当在管理中体服,在服中施管理,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管理与服的有机合。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七条行政机提供政府服当从出,突出重点、循序,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尽力而、量力而行,与社会展程度相适,并逐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提高政府服水平。步
第八条行政机提供政府服行分。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各行政机当极履行各自的法定,各司其,相互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配合,共同做好政府服工作。务务务务
第九条各人民政府本行政区域政府服工作的。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以上人民政府公,室,本行政区域政府服工作的合。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以上人民政府各部按照各自有政府服工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以上人民政府察、法制、政、等部按照各自,
本定施的督。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二章服主体 务务务
第十条行政机依照法定提供政府服。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法律、法授的具有公共事管理能的,依照授提供政府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十一条以上人民政府当政府能,推政企分、政事分、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政分、政社分,注重公共服,加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社会管理,格市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管,改善,全面正确履行能。
人民政府履行促展、增加民收入,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化公共服、着强
力改善民生,加社会管理、村定,推基民主、促村和的能。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适展行政批制度改革,依法决定取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消、整、下放行政批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行政机当化行政批流程,精行政批,短行政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批期限,提高行政批效率。务务务务务
第十三条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利于行政效能、力与事相匹配、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理重心下移的原,配置上下行政机的能,并增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基政府提供政府服的能力。强
第十四条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精、一、效能的原,化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构,范机构置,建立健全代政府体系。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以上人民政府当加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部,合理置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和市管部,精和范事机构。
第十五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当建立健全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位任制、服承制、限制、一次告知制、首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代理制等工作制度,推行政力运行公透明,提高政府服效率和水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十六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当运用行政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指、行政划、行政合同、行政励、行政解等方式,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改善行政管理效果,提高服量和水平。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政府主、社会参与的公共服体制机制,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公共服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行政机当极采取措施,、支持、引企事位、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自治、社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公共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服,并加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的督管理。强
行政机除直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外,可以通特、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政府、服外包、政府等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三章服内容 务务务
第一公共服务 务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符合省情、比完整、覆盖城、可持的基本公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共服体系,推基本公共服均等化。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十九条公共服的主要内容包括就促、社会保、社会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救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教育、医生、科技、文化、体育、人口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和划生育、公用事、扶、政府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公等服。
第二十条公共服分基本公共服和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非基本公共服。基本公共服的具体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根据国家有定确定。
基本公共服主要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由行政机提供,非基本公共服主要由社会力量提供。 第二十一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人力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展就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布、介、指、就培、就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援助、就登与失登、培及服等就促服,
多渠道增加就位,推公民平等就。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二十二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人力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源和社会保障、生等部推社会保事展,全面推行工基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老、基本医、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失、工和生育保,推城居民基本医保、新型村合作医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新型村社会老保等社会保。
第二十三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民政、生、司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法行政等部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城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村五保供、自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然灾害救助、流浪乞人救助、救助、法律援助等社会救助事展。务务务务
第二十四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民政等部当展社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会福利事,加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社会福利机构和服施建,建立健全适度普强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在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先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困境儿童等困群体福利服的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逐足城步居民福利服需求。
第二十五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民政等部施保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性安居工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力度,施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棚区和村危房改造,范展适用住房,展廉租住房和公共租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
第二十六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等部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巩固提高教育水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展教育,提高高等教育量,展教育,促民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完善家庭困学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生助制度,推教育公平。
第二十七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展和改革、生、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食品品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督管理、人力源和社会保障、和信息化等部建立健全覆盖城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公共生服体系、医居民的基本医生制度,加强
服体系、医保障体系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品供保障体系建,先足公民基本医生需求。 第二十八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科技等部当完善科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技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科技服平新体制机制,台建,促科技鼓励扶持科技研强,加
新能力提高和科技成果化,推科技知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普及。
第二十九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文化、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广播影、
新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城公共文化施建,出版等部展公益强性文化事,加
完善公共文化服体系,展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群众性文化活,推文化事的展和繁。 第三十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体育等部展公益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性体育事,加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基公共体育施建,完善公共体育服体系,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展全民健身运,施全民体。强国民体,增
第三十一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划生育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等部健全人口和划生育工作机制,定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改善人口构,遏制出生人口性比偏高,育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群众提供避孕育、生育、生殖健康等服,完善人口和划生育利益向机制,完善流人口划生育管理服制度。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三十二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建、和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信息化、村工作、水利、生、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境保、交通运、广播影等部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城公用事展,逐推城公用事一体化步:
,一,完善城市供水供供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气施,施村网改造升和城用同价,保障村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畜水安全,促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城用水用用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气安全、方便,
,二,加城水和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垃圾理施建,推城市园林化和村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境合整治,城居住境整,
,三,健全城合运体系,完善高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速公路、国道省道干公路、村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路、客运站、航道等交通运基施网,大力展公共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交通,城客运一体化和居民出行安全、便捷,
,四,、支持公共服企展政通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网,城居民通信和上网等方便、快捷。
第三十三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扶等部完善扶政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策,加扶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培,施目扶,社会扶,推式扶,提
高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象自我累、自我展能力。
第三十四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建立健全政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府信息公机制,完善政府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公方式,依法主公政府
信息,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申公政府信息的,依法及答。
第三十五条以上人民政府一和施本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工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省人民政府及其部制定公共服章、范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性文件,确定各公共服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模、准,确定年度工作任并分解下达。
市州、市区人民政府公共服的施。市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当按照有定公共服具体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的模、准行量化。
人民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街道事范内的公共服工作,可
以受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人民政府及其部委托施公共服目。
第三十六条以上人民政府当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将公共服作和社会展的重要内容,入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国民和社会展划,并可以制定以改善民生重点的公共服划。 第三十七条以上人民政府当确定年度公共服工作重点,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努力人民群众事。 第三十八条行政机、事位提供公共服依法行行政事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性收的,按照适当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成本或者非利原确定收准。
公共服企提供公共服,依法行政府指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价或者政府定价的,根据社会平均成本、者合理收益、社会承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受能力等因素,按照成本加微利的原确定公共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价格。
确定和整及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众利益的行政事性收准和公共服价格,当依法行听。涉 第三十九条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政、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价格部采取措施,减少行政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性收,控制收目和收准,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的担。 行政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不得擅自立行政事性收目、提高行政事性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准、大行政事性收范,不得擅自改行政事性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金用途,不得采取或者相采取措施迫使服象接受有服。
第二管理服务 务
第四十条行政机当行政管理理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念和行政管理方式,在履行社会管理、市管和能程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提供高效的管理服。
第四十一条建立健全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党委、政府、社会同、公众参与的社
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社会管理服合力。务务务务
第四十二条建立健全利益机制、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表达机制、矛盾机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益保障机制等社会管理机制,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社会和定。
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信部建立健全接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待人民来工作平台,集中理人民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群众来事。
第四十三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公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安、安全生督管理、民政等部当极推社会管理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和完善流人口和强新,加
特殊人群、安全生、社会治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安、突事件、非公有制和社会、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网、社区、社会工作者等方面的管理和服
工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提供社会管理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四十四条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商行政管理、商、和信息化、、金融等部当采取措施,支持各市主体展,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鼓励展中小企,扶持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失人、高校生、残疾人、退役人等自主,支持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个体私展。
第四十五条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商行政管理、量技督、食品品督管理、价格、商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知等部当市秩序,依法不正当争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和食品断行,加、强品、生料等品量督管理,
加强价格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警和,建立健全价格服网,保持价格水平基本定。 第四十六条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商行政管理、公安、金融等部采取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建信用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系、展信用中介服、完善激励戒机制、化信用管、展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社会信用体系建。强宣教育等措施,加
第四十七条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当保持期平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快展,提高增的量和效益,加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快展方式,推新型工化、新型城化、代化和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化,区域展和城展,建
源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型和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履行能,提供服。
第四十八条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展和改革、政、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金融、和信息化、价格等部在各自的范内,按照合法、合理的原,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采取下列方式提供服务务务务务务务:
,一,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国民和社会展划,
,二,制定划、指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政策,
,三,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控投模、构、方向、布局,
,四,立引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金,
,五,行务务务务务务务价格控,
,六,、度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煤、、油、气、运、通信等重要生要素,
,七,建立展服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
,八,布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
,九,其他服方式。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四章服平 务务务台
第一务 务务务务子政平台
第四十九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建遵循划、一准、整合源、信息共享和保障安全的原。务务
省人民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主管部会同有部,制定全省子政展划,省人民政府批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准后施。
第五十条各人民政府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目,当上一人民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主管部,以上人民政府部建子政目,当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同人民政府子政主管部。未,有部不予理行政批手。 第五十一条各人民政府按照省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展划,推全省一的子政网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网由政内网和政外网成。政内网与政外网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行物理隔离,政外网与互网之行物理接,隔离。
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不得擅自新建用网,已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整合独建立的,当逐到全省一的步子政网。
鼓励和提倡公共企事位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网与子政网互互通。
第五十二条以上人民政府建以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网站主站,部网站子站的政府网站群体系。
政府网站群体系建当按照一政府建一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个网站,一个部建一个子站的原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施合并。,已建多步个网站的,逐
省人民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主管部会同有部施全省一的子政用系建,通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网站信息公、网上事、公众参与、政民互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察功能。
第五十三条省人民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主管部会同有部,按照一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准和范,、建立政信息源数据和制政信息源共享目,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建全省一的政信息源交平台,行在的信息交和共享服。 第五十四条省人民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主管部会同公安、国家安全、保密、机要等部,制定全省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安全保障技要求和工作制度,并建全省一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政数字体系和信息安全急理、数据灾份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等基施。
第二政服平务 务务务务务台
第五十五条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当建立本行政区域
一的政服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集中理有政府服事,并可以承担公共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源交易、政府信息公、行政效能投等。
以上人民政府公,室,政服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建立和管理的指、工作。 第五十六条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和人民政府当
将其的行政批、行政确、年年、行政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性收等管理事,入政服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集中理,因特殊情况不能入的,当同人民政府同意。 第五十七条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将部和公共企事位承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担的有公共服事入政服平台集中理。
第五十八条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当两个以上部施行政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批的事行梳理,明确主部和部,由主部在政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平台的窗口一受理并告有部所的窗口提出意后一理,或者有部合理、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集中理。
第五十九条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当加政服平强台子政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用系建,推政服平台的网上政府服。
第六十条建立健全政服平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服范、服准、服目和服流程。 同人民政府批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准,政服平台可以行上下班、全日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班、假日休等工作制度,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事。
第三社区服平务 务务务台
第六十一条市区人民政府、人民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在城市和街道步事当逐村社区建立一的社区服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集中理有服事。
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社区服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建立和管理的指工作。
第六十二条下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列服事可以通社区服平台集中理:
,一,行政机在社区展的有政府服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二,村,居,民委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会依法的有自我服事,依法助行政机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受行政机委托展的政府服事,
,三,公共企事位、社会在社区展的有公共服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六十三条市区人民政府、人民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街道事当整合社区的有服机构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一站点、服施,并入社区服平站式服。台一管理,极推
第六十四条社区服平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工作人的配,当持精和效能的
原,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由行政机派的工作人、村,居,民委会成、向社会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招聘的社区工作人、志愿者等成。
第四社会求助服平务 务务务台
第六十五条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按照一城一平台的原,建立本行政区域一的社会求助服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集中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的求助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六十六条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部和公共企事位、社
会,当确定机构或者人社会求助工作,并接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受同
社会求助服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的指和度。
第六十七条社会求助服平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台一立号12345的社会求助服。务务务务 政府部、公共企事位、社会的社会求助服当与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12345社会求助服务务务务接。
第六十八条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公 务务务务务务务安部当整合110、119、122公共服务务务务务源,建立一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警服平台,并与12345社会求助服接。务务务务务务
第六十九条市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州、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生部当建一的120医务务务务务务急救指中心系,范本行政区域各医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院的急救号,并接入120医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急救指中心系,务务务务务务集中受理、一度。
第五章服公 务务务
第一行政机服公务 务务务务务
第七十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定政府服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当采取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听会、座会、商会、放式听取意、家务务务务务务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和建。
第七十一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当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将定政府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的法律、法、章和范性文件,通政府网站、政府公以及其他便于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众知的方式向社会公。
第七十二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公,室,当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政府服目行全面梳理,制政府服目目和事指南,并通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网站、政府公、政服平台等向社会公。
第七十三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施政府服,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当采取多方式行广泛宣,使政府服的相信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知。 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确定政府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象、方式等,依法可以采取民主、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召听会、向社会公示等方式听取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务务
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当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将有政府服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施果公,接受公众督。
第二企事位服公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七十四条公共企事位当依法公在提供服程中制作、取的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 以上人民政府公,室,推、指、和督本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政区域公共企事位的服公工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七十五条公共企事位采取下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列方式公信息:
,一,制和公布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目和事指南,
,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印和放服手册、便民服卡,置公、料索取点、子信息屏, ,三,利用政府网站、本位务务务务务网站,
,四,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听会、家咨会、新布会,
,五,建立服和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六,其他信息公方式。务务务务
第七十六条公共企事位当公下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列信息:
,一,位能及依据、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二,工作制度、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准、服准、服承、廉自律、任追究等制度, ,三,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依据、限、流程、果,
,四,收的依据、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准、收法,
,五,督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投以及系方式,
,六,其他信息。
第七十七条教育公共企事位当公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招生、考以及国院教育行政主管部定公的其他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
生公共企事位按照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国院生行政主管部的有定,公与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众利益密切相的重要信息。
供水、供、供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气等公用事企事位当公重要施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修以及故障理等重要信息,并可以的可能影响社会公众生、生活的有事,履行提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前告知。
从事就促、社会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文化、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体育、科技、人口和划生育等服的公共企事位,合各自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特点公与公众利益密切相的重要信息。
第三基自治服公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七十八条村,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居,民委会当依法行村,居,公。
人民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街道事本行政区域村,居,公工作的和指。 以上人民政府民政、、政等部在各自范内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村,居,公相工作的指。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七十九条村,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居,公的方式主要包括:
,一,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村,居,民会、村,居,民代表会、村,居,民小会、听会, ,二,置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广播站、制作便民服卡,
,三,其他便于村,居,民广泛知的方式。务务务务务
第八十条建立村,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居,督委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居,督机构,村,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居,公督工作。
村,居,督机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成由村,居,民会或者村,居,民代表会在村,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居,民中推生。
第四社会服公务 务务务务务务
第八十一条社会当公有服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
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推、指、和督社会的服公工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八十二条社会可以利用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网站、本网站、刊、广播、等,向社会公服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
第八十三条社会当公下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列信息:
,一,登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税登、机构代,
,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登管理机核准或者案的章程,
,三,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服方式、服准,
,四,收的依据、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准、收法,
,五,年度工作告务务务,
,六,其他当公的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
鼓励和提倡社会公年度告。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八十四条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金会当公公益助目、申条件和程序、程序和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金使用和估信息等。
公募基金会当公展的公益活方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案和金的使用划、募集金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及使用情况、成本支出情况等信息。
第六章服保障 务务务
第一政保障务 务
第八十五条各人民政府当建服型政府,遵循公平与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效率相合、收支平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衡的原,建立和完善公共政体制机制。
第八十六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政、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税等部当加强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源建,依法政收入,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提高政收入量。税政管理,加
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政、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税等部不得越制定税收、非税收入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惠政策,不得通更政收入科目等方式移政收入。 第八十七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政部整政支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出构,保障基本公共服支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控制和减少一般性支出。
公共服支出重点向村、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基提供公共服的能力。强困群众、困地区斜,增
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格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控制行政成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范会、公用置使用、接待及出国,境,等支出,从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控制楼堂所建。
政府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及的目所物、工程、服依法行政府采。涉
第八十八条建立健全省管的政体制,明确各人民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之的政分配系,行政府服的政分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担制度。
建立健全一、范、透明的政移支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大步政的移支付模。付制度,逐
第八十九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政部当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将施政府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所需金入政府算管理,并遵循算管理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更。 第九十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政部通政府、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息等多形式,鼓励和引各社会金入公共服域。
鼓励社会力量向公共服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捐或者依法立公共服基金。
政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金重点用于公共服支出,不得用于一般消等常性支出。
第二保障务 务务
第九十一条各人民政府当加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公伍建,提高公人民服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的能力和水平,建人民意的公伍。
第九十二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公主管部当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公展政治思想、理想信念、廉从政等教育,培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的道德,提高公伍思想政治素。
第九十三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当工作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展研究,建立健全干部系点制度,及解决政府服中存在的。 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当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到、街道事等基位工作,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充基政府服力量。
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当精会和文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控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典、会、等活,并建立健全相管理制度。
第九十四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公主管部当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公展子政、公共行政、公共政策、依法行政、急管理等教育培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工作,提高公的服能力和水平。
第九十五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公主管部当加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强
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伍制度建,建立健全拔任用、考核价、管理督、激励保障机制。 第九十六条以上人民政府察部当推治和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防腐体系建,重点加公共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源配置、公共源交易、公共品生等域的督。
第九十七条公共企事位、基自治、社会当加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工作强
人的服能力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培,制定服范,建立健全督制度。
第七章督管理 务
第一效管理务 务
第九十八条以上人民政府行政府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效管理体系。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九十九条政府效管理遵循科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学范、注重、公公平、公众参与的原。 第一百条建立健全科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学合理的政府效估指体系。
政府效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估指的确定当兼,突出重点,把公共服作政府效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估的重要内容。
第一百零一条政府效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估行内部考核、公众、家价相合的估机制。 政府效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估程序一般包括制定方案、施估、反果等。
以上人民政府当高等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在政府效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估中的作用,推政府效估的范化、科学化。
第一百零二条政府效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估果作行政机改工作、公任用管理、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算的重要依据。
第一百零三条上行政机下行政机的各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考核,入政府效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估范,除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另有定外,不再考核。
第二行政效能督务 务务
第一百零四条以上人民政府当建立健全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子察系,网上政府服事行全程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控,并行网上受理投制度。
第一百零五条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行政效能 务务务务务务投制度。
以上人民政府察部行政效能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投工作的施。
第一百零六条行政效能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投理持事求是、有必、限、及反的原。 第一百零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行政机及其工作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不履行、拖延履行政府服的行,以及在政府服中的其他法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可以向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行政效能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投的机构提出投。
第一百零八条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投人的投,行政机当及受理,并告知投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受理和理行政效能投的行政机当、核投事,听取投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人与被投人的意,并及依法作出理决定。
行政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受理的投事,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理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情况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行政机人批准,可以延30日,并向投务务务务务务务人明理由。
投案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件后,当将理果及告知投人。
第一百零九条行政效能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投理果作行政机政府效估以及行政机工作人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服管务 务务务
第一百一十条行政机当公共企事位、社会提供公共服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的情况行督,及正公共服中的法行。
第一百一十一条公共企事位、社会当于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年第一每季度向
有行政机告上年度提供公共服的情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况。
第一百一十二条行政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采取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回等方式,依法收回特、政府、服外包的公共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目,当事人造成失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的,依法予以。
第一百一十三条公共企事位、社会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提供及公涉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的,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成有行政机接管其公共服,保障公共服的正常提供。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一百一十四条通特、政府或者服外包等方式提供公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共服的公共企事位、社会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反服合同或者有其他重法行的,有行政机可以依法解除服合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一百一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公共企事位、社会提供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的公共服有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异的,可以向有行政机投,有行政机当及理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答。投理情况当作行政机施服管的重要依据。
第一百一十六条行政机可以公共企事位、社会提供公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共服的情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况行估。估果当通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并作施服管的重要依据。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第八章法律任 务务
第一百一十七条行政机及其工作人在政府服中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反本定,有下列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之一的,由上行政机或者察部令改正,予
通批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直接的主管人和其他直接任人,由有机依法予分: ,一,不履行政府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符合法定和定条件的政府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申的,
,二,拖延履行政府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不在法定期限、定期限或者承期限内政府服事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三,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反定行行政事性收的,
,四,索取、收受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象物或者要求服象提供助的,
,五,不遵守政府服公相定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六,行政效能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投不依法受理或者理的,
,七,公共企事位、社会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其他重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反本定的行。
法律、法授的具有公共事管理能的事位中批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准参照《中人民共和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国公法》管理的工作人,反本定的,参照前款定理。 第一百一十八条行政机及其工作人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反本定需要行的,按照国家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定的限、形式和程序理。
以上人民政府直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属公共服事位和国有公共服企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反本定,需要有人行的,依照国家定的限、形式和程序理。 第一百一十九条公共企事位、社会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反本定的,由有行政机令改正,并依法予行政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造成害的,依法承担民事任。
通特、政府、服外包等方式提供政府服的公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
共企事位、社会,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反服合同的,依法承担民事任。
第一百二十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在公共服程中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合法益的,依法承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担民事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以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欺、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政府服的,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由有行政机予以撤,并令退取得的利益。
第九章 务附
第一百二十二条各人民政府及以上人民政府部当根据 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各自,制定本定的施方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务案。
第一百二十三条本定自 务务务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范文三: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徐守盛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全省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的决策部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战胜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和局部山洪灾害,克服能源紧缺、资金紧张、通胀压力加大等不利影响,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万亿元左右(预计数,下同),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2460.7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8844元和6563元,分别增长13.8%和16.7%。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达到1.14万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0亿元,
增长17.8%;进出口总额186亿美元,增长27%。支撑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黄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投入运行,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62公里,改造建设干线公路2001公里、农村公路14354公里;基本完成列入国家新编规划的1070座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电力装机242万千瓦;新建、改造农网线路40587公里;长炼原油改造和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投产,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设、洞庭湖治理加快推进。
(二)经济运行保障有力有效。努力保障能源供应。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加强省外能源调度,实施“气化湖南”工程,出台调煤保电、电价调整等一系列“迎峰度全年”措施,基本保障了全社会1293亿千瓦时的用电需求。千方百计稳定物价。坚决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生产、供应、流通、降低费用等环节,采取措施遏制物价上涨,全年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至5.5%。积极筹措发展资金。争取国家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9亿元、批准发行企业债券77.5亿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10家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货币、资本市场实现融资2800亿元左右。加大省内资源供给。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用地需求基本得到保障;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治理河道采砂,全面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地质找矿取得重大成果。
(三)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7950亿元,增长19.5%,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32%;“四千工程”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的千亿产业,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进入千亿集群行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出口加工区达到10个,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2%。军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湖南,取得800多项科技成果和16000多件授权专利,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公斤。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实现增产18亿斤;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900亿元,增长21.9%;“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全面启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行业保持较快发展,衡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780亿元,增长25%。投资结构明显改善。非国有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32%和35%,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的55%左右。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环长株潭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37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
(四)两型社会建设进展加快。长株潭试验区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第二阶段改革建设加快推进。争取国家布局实施
50多项改革试点,出台两型社区、两型园区等6大两型标准体系;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株冶、泰格林纸、湘钢成为国家第一批两型企业创建试点。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113家企业列入国家关闭小企业计划,全省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纳入国家试点;污染减排的目标考核、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进展顺利,完成退耕还林94.2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01%。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取得积极成效。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出台实施水利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改革。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着力推进国企改革扫尾攻坚,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新增15个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首家法人保险机构吉祥人寿获批筹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和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流转突破1000万亩。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到位内资2086亿元;新引进富士康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和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分别增长50%和51%;成功举办“欧洽周”、“走进东盟-湖南周”、“港澳行”、“粤港项目对接”、第七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等经贸活动。武广高铁湖南段运行平稳、安全有序;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次继续保持中部领
先。
(六)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市(州)、县(市、区)本级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和电影公司改革全面启动;省广电实现局台分设、管办分离,基本完成广电网络整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省博物馆改扩建等标志性工程开工,完成县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成农家书屋19818个,免费开放“三馆一站”,广电覆盖率达96%。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电广传媒、中南传媒跻身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动漫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文化交流深入开展,积极参与第二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以锦绣潇湘为主题的湖南特色物品,随神舟八号遨游太空,充分展示了湖湘神韵。
(七)民生工作力度加大。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274.3亿元,增长30.9%。9个方面3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96个县(市、区)。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46.6万套,基本建成22.7万套,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年度任务。农村危房改造验收入住11.4万户,启动农村危桥改造,解决3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城乡低保补差和五保供养标准稳步提高,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就业不断扩大,
城镇就业新增7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31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8%。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地区安全专项整治。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增强,高校办学水平提高。爱国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卓有成效,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有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
(八)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设加强。以建党90周年宣传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长沙、常德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积极参与“迎接党代会,迈向新征程”三问活动。主动邀请省人大、省政协监督与支持省政府工作,主动听取各界人士的批评、建议和意见。依法执行省人大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积极采纳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湖南发展环境”专题调研成果。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134件、省政协委员提案695件,办结率均为100%。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深入贯彻《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出台实施《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初步形成“一规划两规定六办法”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政府立法工作不断加强,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出台省政府规章9件。基层民主建设深入推进,完成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三年“难点村”治理任务。扎实推进厂务、村(居)务公开。积
极开展“六五”普法。民情民意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办理“省长信箱”网民来信3592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逐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稳妥处置,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各类犯罪得到有力打击。
(九)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效能制度落实年”活动,建立省市县三级监督信息反馈网络体系和评价机制。全面规范权力运行,69个省直和中央在湘单位建立规范权力运行制度3704项;开展第十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203项,精简率35.6%;省市县三级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投入使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不断深化。统计联网直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审计监督,资金运行更加规范。出台50项重大民生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目录,省直单位公用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会议费、公务用车购置费保持零增长。精简和规范节会活动取得成效,累计压减全省性节会、活动、论坛36次。规范省直机关集中办公区建设,对省直相关单位的资产实行统一处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行政监察取得新成效,始终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一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民族、宗教、对台、外侨、贸促、工商、质监、检验检疫、计生、人防、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供销、移民、残疾人、老龄、地震、气象、测绘、保密、红十字会、知识产权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事业取得新进步。
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国防动员进一步夯实,驻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支持“四化两型”建设,在抢险救灾、扶贫帮困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创建活动,军政军民关系和谐融洽。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来之不易。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准确把握湖南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的阶段性特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均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努力探索湖南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注重统筹兼顾,在复杂形势中保持清醒头脑,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主动应对,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打好保增长、保运行、保民生、保稳定的“组合拳”;必须忠实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长效机制入手,努力在政策、资金配套等方面创造条件,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结果;是省委统揽全局,周密部署,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和企业家,向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湘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政法干警,向中央驻湘单位,向关心支持湖南改革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和管理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日趋突出,需要把保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力度亟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三是价格总水平仍在高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需要更科学地处理保增长与防通胀的关系。四是城乡、地区及不同行业间的发展差距还较大,统筹协调的难度仍然不小,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生产要素合理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贫困面较大,需要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六是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快,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七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二、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四化两型”和全面小康步伐
省第十次党代会,吹响了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和两型社会的号角。我们要更加主动作为,更加勤奋工作,努力把省第十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
当前,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十分复杂严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见底,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供给将长期偏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增多,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明显加大。但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是人心所向;调整、变革、转型,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格局大变化大调整加速、生产要素重组和流动加快的有利时机,促进外需与内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家更加注重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更大力量放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实体经济上,促进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们要充分把握外部需求下降形成的倒逼机制,努力在抢占转方式调结构制高点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省内看,我省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环长株潭、湘南、大湘西三大区域经济板块,相继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构成支撑我省发展的三大支点。我们一定要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心,在挑战面前经受考验,紧紧抓住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全部获得国家支持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高举科学发展旗帜,稳中求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握紧拳头保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办民生大事,努力促进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同步提升,加快建设“四化两型”,加快建设全面小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0%、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创造、坚持城乡统筹、坚持民生优先、坚持依法行政。
三、握紧拳头保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办民生大事
主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拓宽资金供应渠道。以重点在建、续建、民生、“三农”项目,
以及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载体,争取国家支持。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争引进外资70亿美元、内资240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力争新增贷款2000亿元左右。支持更多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扩大上市公司再融资及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融资规模。吸引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两金”入湘,积极筹建吉祥人寿。发挥各类投资银行、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的作用。
增强资源供给能力。力争满足全社会1440亿千瓦时用电需求,省内电煤供给达到2000万吨,省外调入电煤2000万吨。能源方面:提高自身保障能力,推动全省能源资源整合,加快能源保障主平台建设。拓宽能源入湘渠道,建设城陵矶煤运基地,开辟电煤运输新通道,支持省内大型煤炭企业开发省外煤炭资源;加大省外购电力度,加快甘肃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积极对接大型中央能源企业,加快“气化湖南”工程建设,加快筹建与神华集团合作共建的煤炭储备(中转)基地、电力及其它相关产业项目。矿产资源方面:狠抓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健全和落实总量控制、准入退出、矿权出让、市场监管等制度,促进矿产资源科学开发、规模开发、绿色开发,支持境外风险勘探。土地供应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优先保障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强省内用地调控,继续推行差别化用地,
清理处置闲置土地;严格规范城乡增减挂钩试点,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定额标准控制,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和处置。加快摸底清查,着手开展地方金融企业和文化企业的资产摸底。依法依规使用,制定资产配置、使用及收益分配等制度和办法。加快盘活步伐,推行并购重组,避免国有资产闲置和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体制,强化分类监管、动态监管、全程监管和部门联合监管。规范处置行为,严防隐藏、私分国有资产,严防坐支、挪用资产收益,严防资产浪费和流失。
强化人才保障。依托重大科研、工程、产业项目,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带动特色学科建设的人才。高效配置使用人才,打破地域、行业限制,改革户籍、档案等管理制度,创造人才有序流动的条件,促进各类人才流向我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人才服务工作,营造人才茁壮成长、才尽其用、纷至沓来的良好环境。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促进工业转型创新发展。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个重要环
节,力争完成技改投资5000亿元。加快实施广汽菲亚特轿车、蓝思科技显示屏功能玻璃面板扩建、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技改项目,引导资源、技术等要素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减排要求,有市场、有规模、有效益,人民群众能从中得到实惠的传统优势产业集聚。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一批覆盖面广、技术不断升级的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四千工程”,加快先进储能材料、现代中药等重点行业的产业链整合,继续做强做大装备制造、有色、食品、石化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长沙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以及娄底薄板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株洲电力机车、轨道车辆及通用航空,湘潭风力发电,衡阳输变电成套装备等产业集群。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产品研发力度,支持有订单、效益好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推进长株潭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发展,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分工协作的产业园区体系。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节能环保等有一定基础、有比较优势、有可能率先突破的领域先行发展。重点推进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对接、互动与融合,处理好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大
力挖掘工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让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出台实施《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和重大项目,在集成电路、下一代信息网络、创新药物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整合重点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促进科研设施和信息共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推动湖南制造加快向湖南创造转变;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产业化、工程化应用,促进国防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建设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形成以创新增效益、以效益促创新的良性循环。加强基层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县(市)技术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发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创新投融资体系。完善创新激励和科研成果保护、评价机制,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长株潭和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强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然灾害信息数据库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加快数字湖南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生活全方位渗透,加快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产品创新基地建设,推
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壮大新型工业化主体。鼓励省内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华菱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湖南有色等企业向千亿企业迈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完善政府采购信用担保和定向采购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销售、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困难。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稳定的“三农”投入增长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快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和涔天河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全面改造中低产田。重点抓好53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20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7个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及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和沟渠疏浚。继续实施新增4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全力落实水稻“扩双增面”,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扶持蔬菜、生猪生产,建设城镇专用菜地和蔬菜产业化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棉麻丝、果茶、家禽、水产、竹木、油料、草畜、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特色明显、布局合理、互补平衡的产业格局。坚持产业化、市场化,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推行“农户+基地+企业”的模式,实施粮油深加工及物流千亿产业等工程,培育一批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坚持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推行标准化种养和订单生产,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比较效益高的知名品牌。培育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
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和攻关。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和省市县三级种子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实施科技入户和科教兴村计划,多层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农机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等公共服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完成全省乡村布局规划编制。加强农
村公路、安全饮水、电网、通讯、信息、沼气、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继续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公路通畅工程。大力推广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建设10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加快养殖业粪污排泄整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创建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绿色村庄。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
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落实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继续将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积极开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协调推进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抓好24个少数民族县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努力为全国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探索经验。明确扶贫目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开发式扶贫与农村社会保障两手抓,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加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社保体系,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施精细化扶贫,抓好以工代赈,把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每一个户头,今年帮扶贫困农民80万人。深化“万企联村共同发展”行动,促进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格执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挖掘种养业增收潜力,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就业、创业和创收能力,引导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万人。
(四)加快两型社会建设
推进长株潭试验区第二阶段改革建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社会管理、城市建设、市场运作、要素聚集等方面积累经验。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实施以两型产业振兴为主导的八大工程,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节能减排全覆盖、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示范、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三网融合”,促进产业高新化、集约化、清洁化和循环化。推行两型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开展两型示范工程项目、两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继续推行排污权交易,开展绿色保险试点和生态补偿工作。落实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消费政策,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引导群众自觉融入“两型”,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坚决
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业的增长。狠抓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降低重点用能企业单位能耗;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支持汨罗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长沙(浏阳、宁乡)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衡阳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健全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科技支撑和统计监测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改革。对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启动绿色湖南建设,以“一湖四水”为重点,加强森林、水系、湿地及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生态县(市)、生态示范区、生态文明村、生态居住小区等创建活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推进“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建设。以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郴州有色采选冶集中地区、娄底锡矿山等为重点,扎实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水污染综合整治。抓紧出台湘江流域管理规划和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切实推进河道采砂、水上餐饮专项整治。提高县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积极推动城市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置。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完善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稳定森林覆盖率。建
立健全严密的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执法。
(五)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市州中心城市、省际边界经济重镇、城关镇和中心镇差异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兼顾眼前和长远,统筹建设地面和地下设施,注重培育城市品格和城市文化。加快中小城镇扩容提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抓好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与服务,逐步构建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快修编城乡一体的县城总体规划、县域村镇布局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促进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种粮大户和经济能人集中。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充分挖掘各功能区的发展潜力。科学规划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发展、交通互联成网、环境同步治理。加快湘南地区开放步伐,编制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全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升能源、信息、通关等保障能力,加快现有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加工贸易的集
聚区、转型发展的试验区。推动大湘西地区绿色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融合,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支持老、少、边、穷、库区发展。
支持县域和非公经济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规律,引导各地扬长避短,发展符合自身实际、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强化配套发展,围绕县域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政策扶持,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引导和鼓励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域流动,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冲刺全国百强和中部百强。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充分竞争,凡是政策和法律不禁止的领域,都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强化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保护和服务。
(六)合理引导投资和扩大消费
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保重大在建、续建项目,保重大民生工程,保重大基础设施以及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三农”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三个一”行动计划,以项目支撑“四化两型”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39万亿元。一是加大产业投入。重点支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抓好重大技改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争取建成通车1000公里。水运,重点推进湘江高等级航道、城陵矶新港、霞凝港、蒿子港等项目的建设,加快湘江土谷塘枢
纽、湘江长沙枢纽建设。铁路,重点推进杭长、长昆客运专线建设,争取完成湘桂线扩能改造,加快推进石长、娄邵、衡茶吉建设。民航,主要实施黄花机场飞行区东扩、综合配套服务区及支线机场改扩建项目。电力,力争邵阳宝庆电厂2号机组、白市电站及5个生物质电站、4个风电项目投产发电,新增电力装机150万千瓦左右;加快新一轮农网改造;加快推进大唐株洲煤电一体化项目、省主网输电网架及县城电网改造项目,加快华电常德电厂、荆门至长沙交流特高压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桃花江核电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城建,重点推进长沙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各市州城市主干道、城市供水等设施。信息,加快局域传感网络和云计算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三是加大民生、生态环保和水利投入。民生,重点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确保新开工38.77万套,竣工15.15万套。生态环保,重点推进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以南岭、雪峰、武陵、罗霄山脉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水利,加强“一湖四水”流域综合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推进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加快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力度,改革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优化消费环境,深入推进消费安全工程,维护消费者合
法权益。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文化、旅游、信息等消费热点,扩大汽车消费,拓展服务类消费。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展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家电、摩托车下乡,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行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政策。优先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工业设计平台,建设物联网、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服务平台,加快衡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把长沙打造成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和文化中心。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商贸流通、邮政快递、餐饮住宿、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促进湘菜、湘绣、湘瓷、湘米、湘茶联动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打响“湘”字品牌。继续发展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湘江旅游经济带、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推进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旅游市场开发、营销和监管,推进旅游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企改革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国企改革
阶段性目标任务。加快省属国企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资产上市,稳妥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和改进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试点。
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实施加快水利改革试点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抓好长沙和湘潭城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湘江流域综合管理、水功能区管理。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群众参与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营机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用水定额管理、城市水价、农业水价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等改革。
深化财政、税收等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对重大民生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快政府采购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强化各级政府责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改革、小微型企业减负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优化乡镇机构设置,落实乡镇编制实名制,积极稳妥做好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完善公务员选用和管理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投资运行机制,促进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向民生倾斜。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建设大宗优势商品期货交割库,做大做优湖南本土期货公司。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征信系统的作用。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扩大出口规模,重点扶持骨干外贸企业,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多元化拓展出口市场,巩固发展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东盟、南亚等新兴市场。优化外贸结构,扩大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加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力度。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建设长沙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一批国家级软件出口、数据处理、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服务外包基地,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抓好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和长沙临空产业区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和口岸国际物流园建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持理性招商、诚信招商、勤俭招商,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重点支持建设越
南、泰国和老挝等境外工业园;发挥“建筑湘军”、工程机械和杂交水稻优势,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建立健全“走出去”风险防范机制和服务体系,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办好第七届中部博览会。推进对口支援协作,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八)推动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进一步扩大湖湘文化影响力。统筹城乡文化事业发展,整合城乡公共文化资源,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举办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加快省博物馆、图书馆改扩建和美术馆建设,继续推进文化惠民、“演艺惠民,送戏下乡”工程和“三湘读书月”活动。鼓励社会机构和企业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以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人文资源,加强宁远舜帝陵、常德城头山、唐代长沙窑、湘西土家族老司城等遗址公园和洪江古商城的保护与建设。鼓励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借助科技手段和资本市场,促进文化与工业、旅游、体育等的融合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扶持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和湘绣、艺术陶瓷、工
艺美术等产业园建设;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动漫、广电、出版、演艺等有优势的文化产业;壮大文化龙头企业,支持华声在线等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引进文化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97个国有文艺院团和123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制任务;支持省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规范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教育强省建设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加强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抓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和“特岗”教师招聘。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完善教育投入机制,落实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比的目标。强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抓好校车安全整顿,规范校车管理和运营。
统筹发展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创新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控制,落实免疫规划,重点抓好消除麻疹和防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等工作;扩大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免费救治范围,为2.5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对所有新出生唇腭裂患者实施救治,抢救性康复2000名6岁以下贫困残疾儿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慢性病干预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抓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居民健康卡的试点工作。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2012年奥运会、残奥会和第12届全运会,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发展残疾人、福利和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健全企事业单位统计名录库,全面实施企业统计联网直报。实施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程。继续做好地震、气象、档案、文史、红十字会等工作。
(九)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城乡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发挥重大工程和小微型企业吸纳就业的作
用,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就业信息服务和培训指导,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和监察执法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继续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240元补助标准。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新农合参合农民就医即时结报率达到100%。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进“大医保”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对县以下各类社保机构的整合归并,开展网上经办服务试点。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完善各类困难群体解困救助机制,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差和五保供养水平,实现五保对象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零支付。坚持保进度、保质量、保公平,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和分配。
建立调控和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保障供需平衡,认真落实“米
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企、农超有效对接。加强农产品储备,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商店等的扶持政策,加强产地预冷、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等设施建设。推进价格惠民,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强化市场监管,提高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管能力,突出抓好医疗、教育、住房等热点民生价费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经常性检测制度,完善省市县一体化农残速测网络体系。
持之以恒为民办实事。集中力量办好人民群众可感受、可惠及、可比较的18项实事:建设农村公路600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57座;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广播电视盲村50万户收视问题;新增廉租住房74348套和公共租赁住房9394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和敬老院改扩建200所;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00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32%以上;移民避险搬迁安置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0%全覆盖;完成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工程2600个;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00所和农村公办幼儿园200所;新增通电话自然村500个;实现所有乡镇金融机构100%全覆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00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口;
建设农家书屋9400个。
(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深入实施《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法治化、经济社会管理法治化、利益调整法治化、公共资源配置法治化。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其法律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主动听取、采纳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依法治理,继续推进政务、厂务、村(居)务公开,做好第八次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加强政府立法,推进“六五”普法。发挥省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参事室的作用。
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引导其在法律框架内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推进城乡社区“四有一化”建设,深化城市和谐社区创建和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活动。建立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健全特殊人群社区矫正、安置帮扶、集中收治模式和联动管控机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等的教育、管理和救助服务。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完善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推行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建立完善互联网动态管控、信息巡查、舆情监测机制,健全网络民意采集、沟通、引导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启动筹建中央救灾物资长沙储备库,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整合检验检测力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始终坚持安全发展,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加强煤矿、非煤矿山、水上交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火灾、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非法采砂、冶金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执法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完善新形势下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坚持和完善“三调联动”,发挥群众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调解作用。加强法律援助和服务,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基层信访工作网络,畅通人民来信“绿色通道”,构建就地解决问题、维护群众权益的“一站式”工作平台。
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强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维稳平台和社会治安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形成高效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
推进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高标准做好兵员征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认真依法履责。深入实施行政程序规定、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和政府服务规定,进一步提高政府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工作水平,努力提供更加规范有序、更加高效便民、更加公开透明的服务。依法调整政企、政资、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加快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积极推行决策公开、审批公开、办事公开、信息公开。
(二)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行政府绩效评估,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办法,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岗、到位。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和问题。持之以恒地改善发展环境,坚决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为一切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三)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论坛、节会和各类表彰活动,减少各种检查评比,继续清理压缩大型体育赛事等的场馆建设,加快推进省直机关集中办公区建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搞可不搞的活动坚决不搞,形式好看、效果不佳的事情坚决不做,讲排场、讲规格的做法坚决破除。
(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从政必须有为,无功就是有过”的理念,始终保持一心为民、忠于职守的正气,不甘人后、奋发进取的志气,攻坚克难、不畏艰险的锐气,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自觉参与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基层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使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的根
本利益。
(五)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强化廉政监察,严惩公权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加强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兢兢业业。
各位代表:
我们正处于变革与奋进的伟大时代,正满怀豪情地创造美好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湖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努力把湖南的事情办好,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百城千镇万村”试点工程:以100个左右县级及县以上城市和1000个左右县以下建制镇为依托,按照不同地区城镇辐射能力,
确定1万个左右的城镇辐射村,率先推进新农村建设。
2、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确定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为连片特困地区,与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一起,作为今后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3、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共包括71个县(市、区)。我省共有37个县(市、区)属于武陵山片区。其中,31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范围。
4、吉祥人寿:2011年7月22日,中国保监会批复同意我省筹建“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4日,吉祥人寿进入实质性筹建阶段。至此,我省初步形成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四种基本业态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
5、统计联网直报:利用统一的互联网平台和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从企业开始上报数据,国家和省统计部门直接从系统中抓取基层数据。2011年8月23日,我省正式启动“企业一套表”统计联
网直报。
6、三年“难点村”治理任务:2009年,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统一部署实施三年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到2011年底,我省已基本完成814个“难点村”治理。
7、“一规划两规定六办法”:“一规划”,即《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两规定”,即《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六办法”,即《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湖南省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办法》、《湖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8、集合票据:2个以上10个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9、“气化湖南”:主要目标是通过5-10年的努力,采取管道、液化和压缩天然气的方式,向全省县城以上城镇供应天然气。
10、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功能的
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即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
11、扩双增面: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从而增加全省粮食总播面。
12、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肯定的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建设新模式。主要做法是“三结合三转变”,即政府倡导发动与群众主动参与相结合,依靠千家万户保护城乡环境,实现由政府自上而下向群众自发自觉的转变;分类减量和循环利用相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处理,实现由被动处理向主动开发利用的转变;市场化运作与制度化保障相结合,实行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实现由运动式推动向常态化运行的转变。
13、“三个一”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或至“十三五”初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万亿元,重点实施100项重大工程,推进1000个重大项目。
14、“新网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网络等。
15、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自然界生长繁殖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传染给人类及在人类中传染,引起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目前,我国已连续12年实现无脊灰目标,但周边一些国家仍存在脊灰野病毒流行。
16、“四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有章理事,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17、国家级平台的批复情况:长株潭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发改高投〔2008〕474号)、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工信部〔2011〕177号)、长沙(浏阳、宁乡)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发改办环资〔2011〕1362号)、衡阳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发改办环资〔2011〕1669号)、衡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发改产业〔2010〕1826号)、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旅函〔2010〕435号)、长沙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办函〔2009〕9号)、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财办建〔2011〕33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计发〔2010〕22号)、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纳入国家试点(2010年5月,财政部、环保部与湖南省政府签署协议)。
范文四: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省克难攻坚、取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推进“一化三基”,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外影响力明显增强。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930.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1504.6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4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8亿元,实际增长2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084元、4910元,实际分别增长9.5%和9.3%;新增城镇就业6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5%;人口自然增长率6.05‰;森林覆盖率56.43%。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新型工业化迈出重大步伐。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250.1亿元,增长20.5%,效益稳步提高,产品销售率98.4%;实现利润571.9亿元,增长46.1%。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7099.2亿元,增长15.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4.9%。结构调整亮点纷呈,长远竞争力显著提升,“9+3”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启动实施,“四千工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6%;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加速发展;千亿产业新增轻工、旅游,达到7个;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长丰与广汽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广汽菲亚特轿车落户湖南,成为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后首个跨区域联合重组项目,比亚迪汽车落户长沙,陕汽重工长沙基地、北汽株洲基地建成投产,北汽福田、吉利汽车快速发展,长株潭有望成为全国又一个重要汽车产业基地;湖南有色控股与中国五矿集团战略重组,有望进入世界500强。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进,已探索形成
多种循环发展模式。湘江重金属治理列入国家专项治理规划。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小火电机组以及淘汰炼钢、炼铁、水泥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化学需氧量减排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计划。
(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农业生产补贴78.6亿元;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262.6亿元,增长23.6%。水利建设加快步伐,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75座,洞庭湖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环湖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启动实施,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粮食总产600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全年销售收入增长23.3%,其中31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5.5%。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取得新的成效。休闲农业成为农民致富新渠道,完成经营收入47亿元,增长23.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总数达9275个,加入农户140万户。县域经济发展加快,长沙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
(三)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连续两年新开工高速公路33条、3072公里,通车里程已达222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4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率稳步提高;武广客运专线正式通车,新开工杭长客运专线等6个铁路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12万千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成效明显,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稳定发展,旅游、通信、文化等消费热点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5亿元,增长29.1%;商品房销售3513.7万平方米,增长32.3%;家电销售82.5亿元,增长30.3%;汽车保有量达178.2万辆,其中2009年新增36.8万辆。现代物流成为新的增长点,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10亿元,占GDP的7.04%。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增强,依法批准建设用地创历年新高。地质找矿取得重大成果。
(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的进展。顶层设计全面完成,总体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开始实施,12个专项改革方案和17个专项规划陆续出台。“3+5”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际轨道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城镇体系规划获原则性通过。长株潭三市通信实现并网升位、同城收费,首开国内先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十城千辆”公交混合动力节能环保车
推广使用全国领先。十大改革全面启动。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四市加入联合国契约组织。实施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已整治到位819家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批项目建成或投产。“两型”产业取得重大进展,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全国七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沙高新区进入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湘潭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广泛争取国家及各部门、中央企业对长株潭试验区建设的支持,与30个部委开展共建、30多个部委达成合作意向。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突出,预计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3+5”地区增长14.1%。湘西地区开发加快,增长12.7%;湘南地区增长14.6%,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及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新建3个国家级、3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17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个国家级、1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启动运转。全年共取得国家科技成果奖30项,居全国第三位;完成省级及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2841项,增长116%;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6万件和8309件,增长13.8%和35.5%;成功研制“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目标取得重大进展。轨道交通高速机车变流技术形成优势。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大功率机车、高压电抗器、220吨电动轮自卸车等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成功投产。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一批酝酿多年的重要改革启动实施。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取消行政收费,为企业和城乡居民减轻负担160亿元;成品油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州政府机构改革正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完成过半;省属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对接央企成效明显,已与70户央企对接项目187个,投资总额累计3800余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10户、项目39个,涉及金额1808亿元。国内外客商看好湖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向湖南聚集,立体口岸体系初步形成。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28万人次。承接产业转移保持良好态势,全年新增承接项目2054个,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3.3亿美元,增长近1.8倍。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8亿美元,增长14.8%;引进内资1443亿元,增长17.3%。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实际对外投资10.1亿美元。华菱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
司FMG股权,为高品质钢材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整合效应显现,混凝土机械产量居全球第一;三一重工在德国建设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成功举办“粤港澳招商活动月”、湘商大会、湘台经贸洽谈、“两型社会”国际高层论坛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
(七)金融支撑发展的能力增强。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全年新增贷款2527.6亿元,银行业利润207.8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企业直接融资取得突破,总额达442.2亿元,新增9家企业上市,其中爱尔眼科、中科电气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发行企业债券136.8亿元,超过历年企业债券融资总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2亿元。融资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有3家产业创投基金获批启动运行。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348.5亿元,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等取得积极成效。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村镇银行达到5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正式启动。北京银行、广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落户湖南。
(八)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22.3%,达1212.9亿元,为民办实事34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大学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对就业困难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援助;5600户渔民上岸定居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60亿元。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加快推进,参保参合人数达6415万人,覆盖率94%。城乡低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优抚对象、灾民等人员的生活扶助及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户数累计达到28.55万户。恢复重建灾民住房3.98万户,帮助2.33万户农村贫困居民实施危房改造。扶贫帮困,重点帮助特困群体解困,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定点帮扶。民生水务建设加强,解决31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教育强省迈出坚实步伐,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成功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5%,建成730个乡镇文化站和4100个农家书屋;邮政普遍服务积极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民族、宗教、侨联、对台、引智、参事、文史、档案、保密、统计、移民、气象、测绘、地震、人防、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大力推进。成功举办一系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和平解放60周年等纪念活动以及群众性重大文艺活动。深入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果,出版物市场进一步净化。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18块金牌的优异成绩。
(十)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步。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98件、政协委员提案826件,办复率100%。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决策听证会制度积极推行,法律援助网络不断健全。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深入推进。应急处臵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应急救援总队完成组建。坚持突出抓信息、抓预警、抓苗头、抓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的严打整治高压态势,社会治安秩序总体保持平稳。安全生产执法、隐患治理和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总体形势保持稳定。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厉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下放审批权限74项;精减和取消省本级年检年审项目32项,精简41%。规范性文件管理更加严格,清理规范性文件7.7万件,废止1.1万件,宣布失效2.5万件,行政效能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和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政府绩效评估逐步开展。
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驻湘人民解放军、
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民族、宗教、侨联、对台、引智、参事、文史、档案、保密、统计、移民、气象、测绘、地震、人防、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大力推进。成功举办一系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和平解放60周年等纪念活动以及群众性重大文艺活动。深入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果,出版物市场进一步净化。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18块金牌的优异成绩。
(十)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步。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98件、政协委员提案826件,办复率100%。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决策听证会制度积极推行,法律援助网络不断健全。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深入推进。应急处臵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应急救援总队完成组建。坚持突出抓信息、抓预警、抓苗头、抓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的严打整治高压态势,社会治安秩序总体保持平稳。安全生产执法、隐患治理和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总体形势保持稳定。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厉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下放审批权限74项;精减和取消省本级年检年审项目32项,精简41%。规范性文件管理更加严格,清理规范性文件7.7万件,废止1.1万件,宣布失效2.5万件,行政效能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和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政府绩效评估逐步开展。
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驻湘人民解放军、
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我们面对的局面极其严峻,面临的形势极其困难,取得的成绩极其不易。在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坚决而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着力为长远发展蓄能量、打基础,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坚持政府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有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坚持把握湖南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注重谋划关系全局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坚持凝聚强大合力,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全省各级各部门、中央驻湘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湘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政法干警,向中央驻湘单位,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向国家各部委、兄弟省市区,向广大企业家及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不活跃,居民消费后劲不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财税减收增支因素增多,收支矛盾和压力加大;进出口下滑、外需萎缩;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有的公务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较为突出;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加大解决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建设,特别是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要求是:转方式、
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7%;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坚持把握全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真正把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必须坚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不断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2010年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好于去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出现好转迹象,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但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步伐不一,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所发展,全面复苏将是缓慢复杂的过程,我们有可能遇到外部市场难以预料的冲击,而且,国内经济回暖向好的基础还不巩固。国际金融危机昭示,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势在必行,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结构调整时代,这场经济结构调整的考验,必将对我省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这是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支撑;全省人民心更齐、气更顺、劲更足,昂扬向上、充满信心,这是我们谋取新发展、创造新业绩的巨大动力;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正极大改善我省的发展条件,这是我们实现经济腾飞、加快富民强省的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面对新的形势、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
合理引导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完成投资9400亿元左右。坚持政府预算内基建投资重点向“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保、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扫尾,力争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坚持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强
银企合作,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规范发展各类资本市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一批优势工业园区、骨干企业技改和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中联重科生产线扩建、三一集团平地机及配套园、广汽菲亚特轿车、比亚迪汽车城、北汽现代、华菱汽车板及电工钢、湖南中烟公司技改、岳阳炼化一体化等优势产业项目,中电软件、湘投金天钛业高性能钛板带、科霸动力电池组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突出抓好交通、能源、水利、城建和信息设施建设。交通:重点加快38条续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长株、衡邵、潭衡西等建成通车,新开工益娄衡等高速公路;加快衡茶吉、湘桂复线、杭长客运、石长复线等铁路项目建设,新开工长昆客运、黔张常、怀邵衡、荆岳等铁路;加快国省干线改造;抓紧包茂高速龙山至吉首段项目前期工作。能源:继续加强电网建设改造,争取试点建设智能电网,重点抓好华能岳阳三期、宝庆、株洲煤电一体化等电厂建设,加快建设益阳桃花江核电、南山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成铜湾等5个大中型水电站。城建:重点加强各市州城市主干道及快速环道建设,完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信息:重点实施超级计算中心、数字电视平移及通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农林水利:重点抓好油茶产业基地、洞庭湖综合治理、涔天河水库扩建、25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水”流域沿岸城市和35个山丘区市县城市防洪堤建设。加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民生工程,以教育、卫生、文化、安居、安全为重点,推进公共和基层医疗卫生预防体系、广电村村通、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超前谋划、储备、开发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大、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尤其是中央投资项目的稽查,防止出现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和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确保资金安全。
着力扩大市场需求,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突出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认真落实收入分配的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生产总值增幅基本同步;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
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适当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及抚恤标准,加大救济解困力度,让低收入家庭实实在在得到好处;倡导健康的消费文化,引导消费观念更新,扩大消费信贷。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臵补贴,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试点品种和范围;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发展农村邮政物流,重点发展直营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稳定和扩大住房消费,加大对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煤矿棚户区以及国有林场和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供应。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消费维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市场欺诈、欺行霸市行为,抓好涉农、涉企、能源、交通、教育、医药等领域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全面清理涉及居民生活的各种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不断培育消费热点。合理引导和促进汽车消费,大力发展汽车销售、租赁、维修、装饰美容等连锁服务;打造湘菜千亿工程,扩大和提升餐饮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会展等新型文化消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广成熟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培育一批网上零售企业;广泛推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支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支持张家界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邵阳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加强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和旅游产业一体化建设,大力开发城郊乡村休闲旅游。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重点抓好长株潭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完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骨干企业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物联网,全面推进现代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业,支持发展大型商贸流通集团,完善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提升服务功能。依托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园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3+5”城市群为辐射区,重点培育湖南创意产业园、长沙软件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强集聚效应,
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市政公用、社会保障、娱乐休闲等面向群众生活的服务业,大力推进社区就业、社区卫生、计划生育、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
四、突出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转移、资源重新配臵的机遇,加大“9+3”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实施力度,促进优势资本、战略资源、生产要素进一步向优势产业集中,推动结构调整,尽快建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工艺和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重点支持机械、有色、石化、食品等千亿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工程机械、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以及冶金、建材、纺织等产品产业上规模、强品牌、增效益。积极推动产业整合,支持华菱集团、五矿有色、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湖南中烟、湖南烟草等优势企业以资本、技术、资源为纽带,加快兼并重组,迅速做大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增强资源支撑能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抓好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沿,选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关键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尽快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立足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核能、再生能源,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等能源设备制造水平,形成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装备与材料配套的产业集群。扶持碳碳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产业。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集中力量扶持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化项目及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支持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加快发展网络经济,培育发展软件、消费类整机、新型显示器件和数字动漫等信息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提高电动汽车等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大环保产业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洁净产品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批环保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核能、航空航天、爆破器材、精细化工、船舶等军民两用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长沙航空工业园、株洲航空产业园、益阳轻型特种装备产业园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坚持以园区为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突出抓好长株潭“3+5”城市群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积极支持长沙高新区向全国高新区十强迈进,发展提升长沙经开区、浏阳生物园、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支持岳阳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永州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建设。依托园区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项目集群,培育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效应大、抗风险能力强的骨干项目,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产业集聚基地。重点支持长沙工程机械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支持岳阳石油化工,长沙电子信息及新材料,娄底薄板、硅钢、汽车板,株洲电力机车、轨道车辆,湘潭宽厚板,中电48所太阳能和湘潭电机风力发电,衡阳特变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支持湘潭九华台湾工业园建设成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园区,在项目审批、用地安排、产业扶持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重点扶持园区内能带动形成产业集聚的龙头企业,扶持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配套项目。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抓住最有潜力的产业,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关键领域,突出核心技术原始创新,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坚持依托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支持组建国家轨道电力牵引等工程实验室,提升技术引领能力,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积极搭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或物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着力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地位,推动形成以优势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紧密协作的产学研体系,构建产业技术合作及创新联盟。支持长沙市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科研投入重点向企业倾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大力培育技术市场、风险投资等科技中介机构,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高技能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知识型企业家队伍,使湖南真正成为人才辈出、人才聚集、人才创业之地。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60座。加快推进节能项目建设,切实抓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建筑
节能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224个工业污染减排项目的实施。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积极促进建筑、交通、商业、民用等领域的节能推广,引导使用太阳能等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抓好6家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和省内17家企业、7个园区循环经济试点,推进矿产资源、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煤矿瓦斯的综合治理和利用,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完善推进节能减排的价格及补偿机制,对居民用电、用水实行阶梯价格,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使用环保产品。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构筑现代、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优势短缺农产品,提升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大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实施优质种苗、农产品加工主导以及品牌提升、质量安全等计划,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推动草食动物、名优水产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环洞庭湖生态渔业经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培育壮大唐人神、熙可、省茶业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突出抓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重点扶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加大对基本农田尤其是中低产田的改造投入,集中抓好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和涔天河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和超级稻,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质稻占水稻面积60%以上、超级稻面积突破1300万亩。积极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丰产工程建设,实施新增4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抓好52个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县的粮食基地建
设,使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补贴机制。培育发展大型粮食流通企业,鼓励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建立主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今年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继续抓好农村小水电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积极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任务。继续抓好新农村办点示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确保农民增收为主线,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组织培训农民工5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进一步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积累一定资金、技能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实体,实现由劳务向创业转型。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并逐步扩大范围,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切实保障农民各项合法权益。
六、推进试验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步伐。围绕增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力,坚持先行先试培育改革创新优势,力争在构建“两型社会”体制机制框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突出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为重点,创新资源节约机制;以整治环境污染为重点,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重点,创新土地管理体制;以建立公共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为重点,探索完善财税体制;以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创新投融资机制;以探索城市群管理新模式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目标,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的国际国内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长株潭现代交通网络,加快“七纵七横”城际主干道、“3+5”城市群城际轨道以及铁路、港口站场建设,加快黄花机场的提升改造,加快航道疏浚,推进长沙湘江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建设;率先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
网融合;大力实施湘江综合治理,确保全面完成世行贷款项目湘江防洪景观道路建设任务,重点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流域截污治污、城市洁净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在工程机械、电动汽车、轨道工程、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节能环保等方面,集中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推进高新技术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梅溪湖高科技园区、岳麓山大学城等产业功能区,积极搭建“两型”专业化公共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设备、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使试验区成为高新技术的集聚地、孵化地。大力培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会展等服务业,重点规划建设长沙空港、株洲石峰、湘潭九华、岳阳城陵矶等一批省级物流园区。着力打造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区域消费中心。高起点推进示范区建设,大胆创新、大胆突破。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城市群的培育和发展,着力拓展长株潭试验区的空间和外延,突出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的县级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完善以“3+5”城市群为核心、其他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县城扩容提质和边界中心城镇上,科学整体规划全省县城、小城镇,创新城市发展思路,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商住区、产业区建设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积极探索以BT、BOT方式推进城市建设。着眼增加城乡就业、带动区域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城市产业,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发展优势互补、带动效应明显的城市产业格局。完善落实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统筹引导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鼓励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加强规划和引导,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确、联系紧密、互补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强力推进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与长三角联系、深化与东部沿海省市合作、加强与中原腹地经贸交流的重要基地。推进湘西地区大开发与开拓西部大市场紧密结合,继续把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抓好第二轮省级规划产业项目扫尾,启动规划第三轮湘西大开发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加大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力度,加快建设怀化等面向西部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着力推进衡阳、郴州和永州等湘南三市的开放开发,支持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与粤港澳经济的融合。进一
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支持贫困地区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促进老、少、边、穷、库区加快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继续简政放权,加快建立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坚持培育和突出特色,选择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培育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坚持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园区经济,打造县域产业板块,形成一批区域经济次中心。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推进新一轮省属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和领域集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改善以重大事项管理为主的宏观管理,扩大董事会建设试点范围。探索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开展全面预算和全面风险管理试点,强化业绩考核和债务风险监控,完善总会计师职责和外派监事职能,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逐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产处臵监督体系。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财税方面,着力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扩大县市自主权,强化县市在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深化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改革。健全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推进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投资方面,规范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大力推行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完善项目审核备案制。推行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制、专家评议制和代建制。金融方面,加快“四行一社”改革重组区域性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搭建长株潭系统性融资平台,争取尽快设立长株潭场外交易市场(OTC);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支持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强稻谷、油菜籽和棉花期货交割库建设,积极争取设立钢铁、铅锌期货交割库;鼓励发展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构建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推进保险改革创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保险试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农业方面,继续深
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贷款担保机构;继续开展水稻、棉花、森林等政策性保险试点;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任务,扩大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都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从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保障非公企业的平等参与权,切实保护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坚决清理和禁止一切不合理收费和政策,促使非公企业平等获得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深入实施“一法一办法”,进一步完善财税、信贷、技改等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扩大中小企业基金规模,加大信贷倾斜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直接债券融资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扶持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一批有实力、有规模、有前景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鼓励全民创业,继续抓好30个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一切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人士自主创业、兴办企业。 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对外贸易稳步回升。用好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等政策,重点优化进出口结构,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鼓励创新出口方式,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烟花爆竹、陶瓷等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发挥长沙金霞保税物流园、郴州出口加工贸易区的平台作用,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建立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海外营销服务体系和贸易保障预警机制。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把招商引资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加强外资投向引导,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抓好重点承接地和重点承接县、试点县、示范园区建设。以湘南三市为重点,完善规划配套,打造以制造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承接基地,促进加工贸易向高端环节集群、集约发展。充分发挥供港澳农产品检验基地和国际物流园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服务业开放,积极承接和发展服务外包,引进国际服务业大公司和知名品牌,加快把长株潭打造成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群。坚持靠大联强,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港澳台大企业、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对接合作,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制造、战略研发环节的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湘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充分发挥湘商和湖南异地商会以及中介组织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优化贸易投资环境。着力解决土地、融资、能源等瓶颈制约,改善物流、交通和口岸大通关条件,健全海关、检验检疫、电子口岸、电子商务、投资促进等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培育区域合作新的增长点,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合作交流。办好沪洽周、欧洽周、台湾湖南周等重大活动,推动国际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投资境外能源、资源开发,设立营运基地,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拓展援外项目。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加强对外投资法律服务和风险防范。
八、加强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治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认真落实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重要内外事活动和对口联系制度,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加强参事参政咨询工作,发挥院士专家等咨询研究机构和社会听证、网络民意在决策中的作用。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督察制和依法行政考核机制。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严格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问责力度,切实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依法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综合应急处臵能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进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加强社会闲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管理。
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突出抓好矿山、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和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推进道路、消防安全管理社会化,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坚决开展反分裂、反恐怖、反渗透、反颠覆斗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诚信湖南”、“诚信社会”、“诚信政府”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突出思想教育内涵,着眼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五下乡”、“四进社区”、演艺惠民和高雅艺术鉴赏等活动,大力发展社区、广场、企业、机关、校园、节庆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保护古城古寨,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和美好家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学习型湖南建设,提高全民素质。
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积极支持驻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认真落实军人军属优待抚恤政策,通过政策安臵、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安臵等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九、注重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
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今年重点在社会保障、法律援助、扶贫、移民、医疗、饮水、环保等方面继续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严格目标考核,强化后续管理,真正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共享发展成果。
积极扩大就业。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重点,强化就业公共服务,继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实现城乡就业统筹。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大学生就业扶
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巩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成果。坚持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启动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力争今年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50万人。
切实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总体原则,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推进城乡统筹,逐步实现各类保险全覆盖。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确保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今年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切实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实施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抓好36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支持株洲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14个试点县(市、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促进新农保制度与现行各项保障政策相衔接。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成果,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涨幅联动机制。加大对特殊贫困群体的扶持力度,努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臵和救灾应急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福利公益设施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
大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坚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等专项重点计划。重点建设1000所以上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加快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步伐,提高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教育普及程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重点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促进高校招生培养与产业发展联动。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加强教师培训,做好中小学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与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重视民族教育,努力保障与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保障师生安全。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共同繁荣。积极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精心规划和建设省文化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任务。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切实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手机动漫、手机购物、媒体零售、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壮大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着力扶持湖南广电、中南传媒、华强集团等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文化产业旗舰企业和知名品牌。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广州亚运会,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等长效工作机制,有效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做好统计、老龄、地震、档案、文史、红十字会、残疾人等工作。认真组织和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十、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以依法行政为主线,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致力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机构设臵,理顺部门职责,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着力解决机构重叠、权责脱节、政出多门等问题。逐一梳理政府行政职能,主要职能突出为市场主体服务和改善发展环境,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投入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增强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探索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入实施行政程序规定,依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加强对行政审批各环节的监管,真正做到审批少、效率高、服务好。深入实施政务公开,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拓展范围,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政府决策行政全过程,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行政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岗位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将行政服务中心真正建设成为集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效能监督等
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源头规范,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开展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加强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少应酬、多学习,少开会、多干事,少办论坛、多办实事,真正形成支持干实事、重用干实事公务员的良好氛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和思路,严厉惩治各种腐败行为。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加快发展上,用到民生项目上。
各位代表,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今后五年湖南发展全局。要广泛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加强重大课题研究,深入分析“十二五”发展所处的新背景、面临的新情况,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全球及全国发展大局中科学谋划湖南的发展,提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使规划真正立足湖南实际,反映湖南特色和阶段性发展特征,符合全省人民的愿望。
各位代表!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把富民强省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范文五:湖南省政府定价目录
湖南省政府定价目录
定价 定 价
序号 品 名 定价内容 定价范围 备 注
形式 部 门
1 重要的储中央储备粮食、食用植物油(料)、棉花的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承担中央储备任务的企业收储的中央储备粮食,中央储备食用
备物资 收购和销售价格,储备食糖竞买底价,储会同有关植物油(料),中央储备棉花、食糖、厂丝、国家储备用原油、
备石油出厂和出库价格,储备化肥入库和部门 成品油,中央救灾储备化肥等
出库价格,储备厂丝收购和销售价格
省储备粮收购、销售价格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承担省储任务的企业收储的省储备粮食 2 国家专营烟叶收购价格,食盐出厂批发价格,民爆政府定价国家计委食盐定价范围包括食盐定点生烟叶中准级收购价格由国家计
器材出厂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 会同有关产和批发企业;民爆器材定价委会同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其的烟叶 或
部门 范围包括民爆行业所有生产企他具体品种等级收购价格由国
食盐和民政府指导
业 家烟草专卖局会同国家计委制
爆器材 价
定
民爆器材仓储、运杂费等流通费率或销售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各民爆器材经营企业
价格 价
食盐零售价格,两碱外工业用盐中准供应政府定价省物价局 全省城乡食用盐、两碱外工业用盐
价及浮动幅度 或
政府指导
价
3 部分化肥 部分化肥出厂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港口政府定价国家计委 合成氨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大型氮肥企业生产的尿素、
结算价格 硝酸铵出厂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有经营资格的企业按照中央
进口配额进口的化肥港口结算价格 或
政府指导
价
4 重要农产主要农作物种子购销价格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全省杂交种子及重要常规种子
品 价
蚕茧收购价格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产桑蚕茧、丝
价
糖料收购价格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产糖蔗
价
重要能源天然气出厂价格 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陆上油田天然气
产品
5
天然气销售价格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陆上油田天然气
未实行竞价的上网电价 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由省及省以上电网统一调度的独立发电企业的电量 5 重要能源未实行竞价的上网电价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由市级供电企业或市电网统一县及县以下电网调度的独立发
产品 调度的独立发电企业的电量 电企业的电价由省物价局授权
市、州管理
成品油销售价格 政府指导国家计国家计委制定零售中准价格,中石化、中石油集团公司制定具
价 委、省物体零售价格,省物价局制定省内价区批发,零售价格
价局
销售电价 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省及省以上电网销售电量
省物价局 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省电网的县级电网及小水电自供区,厂矿
具体优惠电价,峰谷分时和丰企业、单位转供电价,城乡用电
枯季节电价;市级电网的销售同价前的农村电价授权市州管
电价 理
供热价格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内热力生产企业 授权市州管理
价
民用液化气价格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内民用液化气生产、销售企省定作价办法
价 业
管道燃气价格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由城市输气管网输送给用户的省定作价办法
各种燃气
6 供水价格 中央直属及跨省水利工程供水出库(渠首)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中央直属及跨省水库、干渠及
价格 河道
城市供水价格、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水利工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除中央定价以外的其它供水工省定作价办法
程供排水价格,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回用程
水、自备水源单位地下水价格
7 部分药品部分重要药品价格(麻醉药品、一类精神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甲类药品及其它生产经营
药品、国家统一收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具有垄断性的少量特殊药品。见计价格[2000]2141号《国家计及
孕药具的出厂价格、口岸价格,其他药品委定价药品目录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
医疗服务
的零售价格)
价格
中药饮片价格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管中药饮片 省管作价办法
价
省管药品(中央定价目录以外的乙类药、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列入湖南省“政府定价”药品目医院自制药剂价格由省制定管
民族药)及医院自制药剂价格 录的药品 理办法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全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价
临床用血供应价格、零售价格 政府定价 国家计全省各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及血制品
委、省物
价局会同
同级卫生
行政部门
8 电力工程供电工程、电网、供电设施建设和改造维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电力行业及所属企业提供的设省定作价办法
建设、改护的设备材料价格,电力工程设计费用,安价 备材料及工程设计、安装、维
造、维护装、维护费用 护费用
的设备价
格及工程
设计费用
9 房地产及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按国家经济适用住房计划建各市(州)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
价 造、享受国家优惠政策、销售格授权市(州)管理 物业
对象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管理收费
城市居民廉租住房租金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省辖市人民政府为本地区低收省定作价办法
入家庭提供的居民住宅
城市公有住宅租金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全省各城市公有住宅 授权市(州)管理
价
物业管理收费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居民小区物业管理 省定作价办法
价
市州城市基准地价标准、标定地价和各类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辖市公布的市州 城市基准1、省定作价办法
房屋重置价格 价 地价标准、标定地价和各类房
2、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由省国
屋重置价格水平
土资源厅和省物价局管理 10 教 育 教材(印张中准价及浮动幅度) 政府定价国家计委 中小学和大中专教材 国家计委制定印张中准价及浮
动幅度,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或
中小学课本印张单价和零售价
政府指导
格
价
教育收费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学校公寓住宿收费由省物价局、
会同省财等教育、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厅管作价办法
政厅、省教育和技工学校;学生住宿和
教育厅 大中专院校学生公寓
中小学课本印张单价和零售价格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全省中小学课本
公费订阅为主的报刊价格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行政事业单位主办的以公费订阅为主的报刊
社会力量办学收费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
价
11 重要的交管道运输及杂项收费,港口收费,民航运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国家铁路、国家控股合资(合作)铁路;沿海长江干线主要港口
通运输 输价格及折扣幅度(含机场收费),铁路及有关部及所有对外开放港口;民用机场、军民合用机场收费,国内航
客货运输价格及杂项作业收费标准 门 线及国际航线国内段航空运输价格;国内管道运输杂项收费包
括与管道运输相关的装车费、储油费、中转代办费 11 重要的交专用铁道、铁路专用线收费,地方铁路运价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全省各条专用铁道、铁路专用地方铁路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
通运输 线和地方铁路
机动车辆通行费(路、桥、隧道、船闸),政府定价 省物价全省所有收费站(卡) 收费还贷性质的由省物价局会
船舶过闸费 局、省财同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管理,经
营性质的由省物价局管理 政厅、
省交通厅
经中央授权的交通(含铁路、公路、水运、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内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延伸服务
民航等)延伸服务收费 价
省内港口收费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省内沿江干线的主要港口
公路及城市客运(含渡口)价格,出租车、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全省 省定作价办法,市(州)管辖区
公汽票价 价 内的具体线路票价及出租车、公
汽票价由省授权市(州)、县管
理
站务、港务、出租车企业服务收费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省内主要港口、客货运站场、省定作价办法
出租车企业
12 邮政、电邮政基本业务资费 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包裹、报刊发行、邮政汇兑、特快专
信 递、机要邮件的服务价格
电信基本业务资费 政府定价 信息产业固定网络长途及本地电话、移信息产业部在制定通信和信息
部 动电话业务等服务价格 服务资费政策、改革方案以及通
信业务收费标准时,应事先征求
国家计委意见
电信其它资费 政府定价 省内电信业务资费、通信信息地方性电信业务资费由省核准;
服务费等 通信信息服务资费由省核准跨
省通信管
市(州)的,县及县内的由省授权
理局会同
市(州)、县管理
省物价局
邮政延伸服务资费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省管邮政延伸服务费、邮政附加费、邮政代办点收费 13 重要的专广播、电视及多媒体、气象、环卫、殡葬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省内广播、电视及多媒体、气省定作价办法
业服务 等重要公用事业价格 象、环保、殡葬等重要公用事
业
城市自来水管网、管道煤气管网工程安装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省内城市自来水、管道煤气管省核准省辖城市,其他城市由省
服务费 网工程安装服务 授权市(州)管理
重点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及景区内配套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全省 国家级旅游景区由省物价局核
的交通运载工具价格、旅行社组团收费 准,省级及以下旅游景区由省授
权市(州)、县管理 13 重要的专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及收费标准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建设定额站编制颁布的各种建安定额及收费标准
业服务 价
出租车、公共汽车及小公共汽车经营权有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全省
偿出让和转让价格 价
机动车停放收费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全省各类机动车停放场(站) 省定作价办法
路(河)产补(赔)偿费及清障服务收费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全省
各类金融机构结算和交易服务收费 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结算手续费,全国性证券交易机
构的交易手续费、席位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席位费等。不包括
利率汇率
工程勘察设计服务收费 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承担的投资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及相关技
会同有关术服务
部门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全省 规划设计、房地产测量测绘及向建设项目
征收的服务收费
14 中介服务 检验、检测、鉴定、公证、仲裁等垄断强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各类垄断强制性中介服务
制性服务收费
审计、评估、代理、认证、招投标服务收政府指导 各类中介服务
费 价
中央定价目录之外的其它中介服务收费 政府指导省物价局 省管中介服务 省定作价办法
价
15 军品 出厂价格 政府定价 国家计委 武装力量用装备及配套产品,军粮(军供价格和补贴结算价格),
供军队用成品油。具体目录另行公布 16 国家机关收费项目及标准 政府定价 国家计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及依法行含集成电路卡收费
收费 委、省物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收费
价局
会同有关
部门
价格政策筹集的专项基金征收标准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全省 17 特定商品销售价格及收费标准 政府定价 省物价局 行政机关、执法部门、垄断行业依据法律法规垄断经营、强制
(服务)价使用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