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倘不奋发,惟有失败,顾影自怜——托马斯
编号:gswhdlbx —005
文华高中高二地理必修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人 :吴磊 审核人 刘文明 编制时间:2014年9月10日 学习目标
1. 记忆并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并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 记忆西北地区的范围,理解自然特征形成的原因,并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重点难点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学法指导
1. 学好本节内容,一定要注意图文结合。
2. 通过案例,学好分析解决环境与 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3. 通过知识的网络化处理,理清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一)、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化 。
2、原因: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耕地退化引起的、化 、 次生盐渍化 。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而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 风沙危害 和 荒漠化 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荒漠化的一般过程:
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三)几种荒漠化的成因
(1)石质荒漠化
在我国的石质山区,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的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型于荒漠的景观,这就是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原因是:1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层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2降水多且集中,对地表冲刷强烈;3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失去植被的保护。
(2)土地次生盐渍化
成因:1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2引水灌溉,导致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3) 、荒漠、荒漠化与沙漠化
荒漠是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沙地等,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的荒漠或类似于荒漠般景观的过程,其结果是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锋利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位置:__大兴安岭______以西,昆仑山—__阿尔金山_____—古长城一线以北。
2.范围:大致包括_新疆____、宁夏、甘肃北部和 内蒙古大部 。
3.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 高原___,西部 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 内陆盆地 。
4.主要景观:以_草原、荒漠____为主。
5.内部分异:以__贺兰山______为界,以东年降水量在 200毫米以上 ,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属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
6.脆弱的生态环境
(1)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__微弱___,__物理___风化和_风力_____作用显著,形成大片的__戈壁______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_差_____,平地多疏松的__沙质沉积物________;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_冬春干旱______季节。
(2)__气候异常______: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合作探究
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植被葱郁,是“绿色中国”;北方多广阔的“黄土地”,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黄色中国”;大西北荒漠、戈壁广布,荒沙漫漫,是“金色中国”;大西南青藏高原雄浑巍峨,冰川连绵,雪峰皑皑,是“银色中国”。
今后“彩色中国”的生态建设方向是:“黄色中国”向“绿色中国”转变,“金色中国”向“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转变,“绿色中国”应当更加“碧绿可人”,“银色中国”则要永葆“银色”。
1.简述“金色中国”的位置与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主要指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试说明荒漠化发生的类型有哪些?
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怎样理解干旱是西北地区的最基本的自然特征?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使西北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都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环境的每一个特征都深深打上干旱的烙印,干旱是西北自然大舞台的主角.
4.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和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否一样?
不一样。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气
候干旱。
5.每逢干旱,西北绿洲地区的人们不盼阴天盼晴天,这是为什么?
高山冰雪融水是西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晴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冰雪融水多,从而能够缓解旱情。
四、当堂检测
1.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分布最广的荒漠化类型是( A )
A .风蚀荒漠化 B .冰蚀荒漠化
C .水蚀荒漠化 D .盐渍荒漠化
2.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D )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 ③气候干旱 ④毁林开荒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2·泰安高二期中质检)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3.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C )
A .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 .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4.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 .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 .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 .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A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B )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7.该流域( A )
A .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 .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8.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B )
A .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五、教学反思
范文二:四川西部干旱河谷自然特征及植被恢复与重建途径
V01(22, No(2 第22卷第2期四川林业科技 Journalscience ofsichuaIlauldJune,200l2001年 6月 ForeStry Technology
加强技术机制创新提高退耕还林科技含量
曹正其
J)(四川省林业厅,四川成都6l008 中图分类号:s7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508(2001)02一000l—0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
非常重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快恢复
林草植被,既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实施退耕还林 还草,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退耕 还林的质量和成效。
l退耕还林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是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在西部地区实施以天然林保护、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和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 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但可以大大改善西部地区生存环境,拓展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而且可 以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还可以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
调整,促进西部地区脱贫致富。
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对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关 键措施。目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由于长期以来历史、社会和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原因, 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成了不毛之地,失去了生存生产的基本条件。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367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占80,;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90,以上在西部地区。当
前, 全国土地沙化仍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且大都在西部地区;全国15。至25。坡 耕地面积 1266万公顷,70,在西部。由于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毁林毁草开荒,陡坡种粮,林草 植被破坏严 重,水土流失加剧,每年因上游水土流失而进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吨,而泥沙 量的70,以上 来自坡耕地。大量泥沙导致江河湖库不断淤积抬高,不仅使下游地区水患加重、湖库险情
频繁,而且使北 方地区旱情加重,黄河频频断流,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
生活带来巨大危 害,致使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防讯、抗旱及救灾济民。长江上 游、黄河上中游地区 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如果不加快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洪 灾不可能得到根治,中 下游广大地区将永无宁日。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也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
展,这种恶化状况得不到 有效遏制和改善,全国经济建设重点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就会落空。因
此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 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 十分紧迫的任务。 从四川的情况看,目前全省生态环境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根据1999年遥感调查结果,全省现有水
土 流失面积为 22(34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6(18,,较1987年增加了4(84,。每年土壤侵蚀
总量高 达9亿吨,输入长江水系泥沙约6亿吨,给沿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伴随着生态 环境的恶化,我省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出现频率高达95,;其中重旱频率61(9,;重 大洪灾出现频 收稿日期;200l一03—22 作者简介:曹正其(1943一),男,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林业厅厅长。 万方数据
2 四川林业科技 22卷
率为46,;此外还有滑坡10万余处,特大型泥石流137处,居全国之冠。每年全省因自然灾害造成的 经 济损失近百亿元。从土壤资源看,全省还有286(7万公顷荒山,70万公顷沙质荒漠化土壤和大量的 陡坡 耕地亟待治理,土壤沙化、草地退化、荒漠化仍在部分地区不断扩展。为尽快改善生态环境,我省 于1998 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999年又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从而迈
出了建设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一步。
我省未来十年生态环境建设三大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对66(7万公顷坡耕地有计戈H、分步骤退耕
还 林还草,这就为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契机。随着原为农业种植用的坡耕
地 调整为林业用地,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植被不断地得到恢复和扩展,从而为生态旅游业、林果业、
畜牧 业、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等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看,生态环境改善后,还会促进平
川地区 和中下游地区粮食增产,补偿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所减少的粮食,有利于全国粮食生产的良性循 环。随 着时间的推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因 此,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我省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进展顺利,科技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我省于1999年10月在全国先行启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
相 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市州县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试点区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经林
业厅 对24个试点县进行随机抽样核查,面积核实率为99(2,,面积合格率达到99(3,,全省20万
公顷试点 任务已全面完成。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的科技含量,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成效,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 住、能致富、不反弹,1999年以来,全省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大力加强科技支撑工作。各地坚持 科学规划、科学育苗,有选择地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积极建设退耕还林科技示范基地,提高了工程建设 的科技含量。
一是因地制宜搞好科学规划。试点工程启动不久,我厅就邀请了中科院成都分院、川农大、省社科
院、省林科院的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退耕还林还草科技专家咨询座谈会,形成了指导基层搞好试点工
程的意见。继1999年制订《四川省退耕还林试点实施方案》后,2000年初又下发了《四川省退耕还
林 (草)工程科技指导纲要》。各试点县根据纲要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地确定了林种、树(草)种比例和
营建 模式,并严格组织实施。
二是开展科技示范点建设。为抓好退辨还林的科技示范,2000年5月,国家林业局确定我省北川 县 为局长亲自抓的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科技示范点。7月,省林业厅确定天全县、南部县、宁南 县、 泸定县、汶川县为全省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科技示范点,由五位正、副厅长分别负责,并落实科 技示范 项目,明确了林业科研、设计、教学单位的五位专家为技术负责人,具体指导各示范点的建设。 同时,各 市、州、县也层层兴办科技示范点,各地结合工程实施,营建退耕还林科技示范林O。8万公 顷。科技示范 点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全省的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从1997年起’,全省实施了科技
兴 林“双百”工程,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1999年起,
“双 面”工程项目重点在全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组织实施。2000年,省林业厅利用国家下达的退耕
还林科 技支撑经费,安排了30多项科研项目,重点在困难地带造林技术、新品种选育和引种、乡土树
种的开发 利用、植物品种保护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研究,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开发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各级林业部门依托现有林业科技推广体系,通过层层举办技术培训 班,积极向退耕农户传授造林种草技术。绵竹市就举办退耕还林还草各类技术培训20多期,培训乡村干 部和农民达5000多人次。洪雅县一次就抽调了50名干部到农村作技术指导,有的深入退耕农户家中 发 放营造林技术小册子,接受农户技术咨询;有的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向农户宣传推广新品 种、 新技术,引导农民科学退耕还林还草。
万方数据
3 2期 曹正其:加强技术机制创新提高退耕还林科技含量
3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当前要重点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我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肩负着为全国摸索经验、探索路子的任务。因此,要 结合工程实施,探索和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技术推进试点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工程建设的进 展情况,组织专家学者,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技术措施,完善治理模式, 使我省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出成绩、见成效、创经验。当前,要重点研究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研究退耕还林的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退耕还林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要本着“生
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围绕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依据不同区域自然
条件和退耕地的实际情况,按照适地适树(草)的要求,相应确定适宜的造林树(草)种。在植被配置上,宜
林则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实行多林种、乔灌草结合。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宜封则封,宜飞则
飞,宜造则造,封、飞、造结合。做到因地制宜,科学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
我省退耕还林启动后,在全省确定了六个国家级和省级退耕还林科技示范点。各示范点在深入退耕 还林区调查研究自然地理、森林植被、水土流失、社会经济等状况之后,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主要栽培模式 及技术方案。如天全县示范点在大抓生态林的同时,选择林草结合,发展优质高效畜产业的种植、养殖经 营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杂交竹、三倍体毛白杨等优质速生树(竹) 种,采用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经营短周期原料林的模式,可实现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双向目标。北川县 示范点确定了6个栽培模式,即生态林模式、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坡改梯模式、森林综 合 管理专业户模式。各种模式设计均突出了生物埂技术和埂间混交栽培经济林技术,重点放在生态、社
会、 经济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上。其它各示范点也提出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多种退耕还林模式。这些地
方的 做法,对全省都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我们要结合工程实际,研究不同自然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立地类型、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经济
水平的林草植被恢复方式和营建模式以及林草恢复后的经营模式。要研究推广退耕还林树(草)种的选
择标准,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合退耕还林的新树种和新品种,大力研究开发乡土树种。要研究推广立体种 植、树种混交、层间混交、生物埂和干旱地区保水、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 二是要研究退耕还林的运作机制。试点工程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 承包”的综合治理措施。“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但退耕还林是一项十分 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由于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涉及到民族地区的经济
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必须结合试点工作,大胆探索推进工程建设的有效机
制和办法,依靠机制创新,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健康发展。
从当前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实行的“公司 +农户”、“大承包开发”、“股份合作开发”、“分户退耕还林、
统一管护”等,都是比
万方数据
范文三:地理:2.1 第一课时 荒漠化及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试题(必修3)
第 2章 第 1节 第 1课时
一、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 A 、 B 、 C 地区都存 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 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荒漠化只发生在 A 地区 B . A 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 .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 A 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
A .沙漠化 B .石漠化
C .盐渍化 D .三种类型都有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 )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次生盐渍化 D .石质荒漠化
解析:第 1题,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 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 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 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 表现为沙 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第 2题, A 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 漠化。第 3题,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的问题。 答案:1.C 2.A 3.C
(2011·东北联考 )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 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 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据此完成 4~6题。
4.土地荒漠化包括 ( )
①土地沙漠化 ②石质荒漠化 ③次生盐渍化 ④土地污染
⑤水土流失 ⑥沙尘暴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
5.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有 ( )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地区 ⑤两极地区 ⑥草原牧区 ⑦高山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⑥⑦
C .①③⑤⑦ D .①②③
6.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 过度开发 ⑧太阳活动
A .①②⑤⑥⑦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⑦ D .④⑤⑥⑦⑧
解析:第 4题,根据荒漠化的定义确定其范围。第 5题,根据荒漠化的定义,联系各 项所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可知。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第 6题,海面上升、酸雨、太阳 活动不会导致荒漠化发生。
答案:4.A 5.B 6.A
(2011·试题调研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回答 7~9题。
7.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 .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C .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D .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8.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B .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C .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质土壤
D .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9. 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 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 ) A .水分差异 B .热量差异
C .地形差异 D .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解析:第 7题, 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 草 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在西北地区, 主要表现 为土地荒漠化;在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石漠化;在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盐渍化。故答案 A 、 B 、 C 不正确。第 8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由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第 9题,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递减, 植被呈现出
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答案:7.D 8.C 9.A
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成因和特征,回答 10~11题。
10.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 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1.绿洲是西北地区的一种特殊景观,决定绿洲形成和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 .地形条件 B .光热条件
C .水资源条件 D .土壤条件
解析:本组题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及影响。第 10题,西北地区由于远 离海洋,加之受山地、高原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第 11题,在干 旱的西北地区有地下水出露或河流流经的地区, 有充足的水源, 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形成绿 洲,水资源条件是绿洲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答案:10.C 11.C
(2011·福建六校联考 ) 近年来, 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 棉花已是“三分天下有其 一”,在全国稳稳当当坐上了第一把“金交椅”,“工业西红柿”占据亚洲“老大”位置, 葡萄、枸杞、红枣、哈密瓜、香梨等特色农产品驰名中外,新疆的牛奶、羊绒、皮革及珍禽 也是声名远播, 被中外游客青睐。 然而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 依然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 的矛盾和问题。据此回答 12~13题。
12.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 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 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 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 其中番茄酱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该地区番茄色红、 质优的 重要自然原因是 ( )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 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 黑土肥沃 ④昼夜 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第 12题,新疆降水少,不易产生流水侵蚀问题;该地区水资源缺乏,过度开
垦、过度樵采等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不合理地灌溉会导致土壤 盐碱化。第 13题,新疆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气候的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 物养分的积累;此外,该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强。
答案:12.C 13.D
二、综合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填出大兴安岭、昆仑山、祁连山、天山、贺兰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2)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内年平均降水量在 ________毫米以下的我国内陆干旱半 干旱地区。
(3)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观主要是 ( )
A .高原和平原 B .山地和丘陵
C .草原和荒漠 D .森林草原和草原
(4)图中 E 山脉以东主要的自然景观是 ( )
A .草原 B .荒漠
C .荒漠草原 D .森林
(5)图中最容易产生石漠化的地区是 ( )
A . B 处 B . C 处
C . E 处 D . F 处
(6)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灌溉农业区中,主要引黄河水灌溉的是 ________和 ________(填字母 ) 。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导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哪些? 解析:分析一个地区环境问题的产生必须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社会经济状况,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很小,再加上地形闭塞, 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年 平均降水量小于 400毫米,自然植被属于草原和荒漠。图中 F 处位于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 容易产生石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地理背景主要是干旱少雨的 气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1)略 (2)400
范文四: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辐射特征
胡波,王跃思,刘广仁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辐射特征
提纲
1、目的意义
2、干旱半干旱区辐射变化特征3、结论
地气系统热量平衡示意图(引自Liou,2004)
(引自IPCC,2001)
常规气象6要素紫外辐射CUV3总辐射CM11反射辐射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干旱半干旱区辐射变化特征
Eerdos
结论
1、干旱合的和半干旱区总辐射年均值分别是:16.12、14.63 MJ m-2d-1。
2、干旱合的和半干旱区晴空指数年均值:0.54,0.523、UV 与总辐射变化趋势一致。
4、UV 和晴空指数存在很好的负相关性。
5、光合有效辐射与总辐射变化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干旱区呈现为中午峰值,而半干旱区则呈现为早晚峰值,这与该地区的水汽变化有关。
谢谢!
范文五: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无籽西瓜缺素症主要外观特征及补救措施
文库 http://www.doc66.com/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无籽西瓜缺素症主要外观特征及补救措施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无籽西瓜缺素症主要外观特征及补救措施?肖洪儒(辽宁省建平县黑水镇农业站 辽宁 朝阳 ,,,,,,) 无籽西瓜为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特产瓜类之一 , 随着无籽西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 西瓜缺素症已成为制约西瓜产量再提升障碍因子之一 ,因此明确无籽西瓜缺素症的主要外观特征 ,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是实现西瓜高产高质高效的主要技术环节之一 , 对于稳步扩大辽西北半干旱地区西瓜基地规模 , 提高无籽西瓜产量 、品质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籽西瓜 1外观特征1畅1 无籽西瓜缺氮主要成因与外观特征氮肥是无籽西瓜生产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 , 栽培无籽西瓜出现氮素缺乏 , 究其原因 , 主要是上茬作物施入有机肥品质低 、施入肥量少 , 导致西瓜园地土壤内含氮量低 , 或者天然降水过多 , 导致氮素随雨水流失 ; 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 , 易致氮素缺乏的西瓜园地主要有沙土 、沙壤土两类土壤 , 该类园地的土壤阴离子交换少 , 极易致使土壤缺氮 。 因无籽西瓜产量过高 , 西瓜吸收氮素激增 , 此时在氮素补施不及时的情况下出现氮素缺乏的情况较多 , 西瓜缺氮素 , 叶片小而黄 , 产量降低 。无籽西瓜的缺素症状主要成因与1畅2 无籽西瓜缺磷主要成因与外观特征与氮肥缺乏一样 , 倘若施入有机肥少 , 加之园地地温低 , 西瓜对磷的吸收能力减弱 , 导致磷肥不足 ; 西瓜育苗以大田土育苗情况较多 , 磷肥不足 、 磷肥零供给的情况也有 , 此时出现磷素缺乏症的情况居多 。 当无籽西瓜缺磷时 , 根系生长迟缓 , 地上部分植株矮小 , 西瓜叶片背面
, 开花比正常晚一些 , 瓜果成熟晚 , 落花和“化瓜”的情况激增 , 瓜瓤果肉多表现为浅紫色
中表现为花色纤维及出现硬块 。1畅3 无籽西瓜缺钾主要成因与外观特征无籽西瓜缺钾主要原因是砂性土或含钾量低的土壤 , 施用有机肥料中钾肥少或含钾量低 ; 地温低 、 日照不足 、 湿度过大妨碍钾的吸收或施用氮肥过多 , 对钾的吸收产生拮抗作用 ; 叶片含氧化钾在,畅,, 以下时易发生缺钾症 。 缺钾时 , 植株生长缓慢 , 茎蔓细弱 , 叶面皱曲 , 老叶边缘变褐枯死 , 并渐渐向内扩展 , 严重时 , 向新叶发展 。 缺钾时茎蔓细弱 , 叶色暗淡 , 无光泽 , 老叶叶缘变褐枯死 , 严重的扩展到心叶 , 呈淡绿色或焦枯 。1畅4 无籽西瓜缺钙、 缺镁主要成因与外观特征无籽西瓜缺钙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氮肥 、 钾肥过量会阻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 土壤干燥 、土壤溶液浓度高 , 也会阻碍对钙的吸收 ; 空气湿度小 , 蒸发快 , 补水不及时或在缺钙的酸性土壤上都会发生缺钙 。 西瓜缺钙时 , 植株顶端生长受阻 , 症状常表现在顶芽 、 根尖等新生部位 ; 叶片发黄 、卷曲 , 顶部叶蔓可变褐枯死 ; 果蒂部出现凹斑 、 开裂 、 褐腐甚至坏死形成脐腐果 。 镁缺乏的情况是西瓜进入结瓜期 ,如果瓜果增多 , 西瓜的需镁量就会急剧增加 , 西瓜植株体内因为镁和钙的再运输能力不及氮磷钾快 ,出现钙镁供不应求的情况不足为奇 , 西瓜缺镁达到一定限度时 , 就会发生缺镁叶枯病 。 缺镁时老叶易植物医院Zhiwuyiyuan52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5挝年 06 期
显症 , 主脉附近叶脉间先变黄 , 后逐渐整叶变黄或现枯死斑 。1畅5 无籽西瓜缺锌、 铁、 硼主要成因与外观特征光照和施磷是导致西瓜缺锌的主要因素 , 过强的光照及其西瓜植株吸收磷过多极易导致西瓜缺锌 。 在土壤 pH 较高的情况下 , 即使土壤含锌较多 , 锌肥也不易溶解和被西瓜植株吸收 。 在 pH 较高的土壤中 , 磷肥施用过多也会引起铁的缺乏 ; 土壤温度过低 、 土壤含水量高或低 , 西瓜根系活性较差 , 西瓜植株缺铁即成必然 。 除此之外 , 铜 、 锰在土壤中含量较高时 , 西瓜植株对铁的吸收和利用降低 , 则导致西瓜植株缺铁 。 硼素的缺乏前提条件则与锌铁即相似又相反 , 在 pH 较低的沙壤土上 , 一次施用过量石灰肥料易发生缺硼 ; 土壤干旱情况下 , 西瓜植株对硼的吸收能力降低 , 有机肥施入不足 、 土壤 pH 较高 、 钾肥施肥量大的情况下 , 就会出现西瓜植株硼素缺乏 。 2无籽西瓜缺素症防治方法2畅1 防止无籽西瓜缺氮主要措施首先要根据西瓜对氮 、 磷 、 钾三要素和对微肥的需要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保证文库 http://www.doc66.com/
文库 http://www.doc66.com/
氮素供应 。 春 、 秋两季低温条件下应选择硝态氮 ; 夏季高温条件下 , 西瓜植株出现缺氮肥供应不足时 , 要注意用氨态氮 , 施入充分腐熟发酵好的优质有机肥(如人粪尿) , 另一种施肥技术是用碳酸氢铵 、 尿素混拌入 ,, 倍左右的有机肥料中 , 进行西瓜植株株间侧施入并覆土 , 跟随灌水 , 如急需补氮 , 则喷洒,畅,, , ,畅,, 碳酸氢铵水溶液即可缓解西瓜植株氮肥缺乏 。2畅2 防止无籽西瓜缺磷主要措施西瓜对磷肥的敏感度也较高 , 西瓜园地土壤低于,,mg,,,,g的含磷量时既是缺磷指标 , 缺磷时要增施补施过磷酸钙 。 每亩(,,,m,, 下同)用过磷酸钙,, , ,,kg 进行开沟追肥 , 也可以采用,畅,, ,,畅,, 过磷酸钙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 必要时可在叶面喷洒,畅,, , ,畅,, 磷酸二氢钾, , ,次 。2畅3 防止无籽西瓜缺钾主要措施西瓜是喜钾作物 , 但相对氮肥而言 , 钾肥仅仅为氮肥的,,,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确定施肥量时应予注意 。 土壤中缺钾时可用硫酸钾 , 每亩平均施入,畅, , ,畅,kg ,一次施入 。 应急时也可叶面喷洒,畅,, , ,畅,, 磷酸二氢钾或 ,, 草木灰浸出液 , 每, , ,天喷 , 次 , 也可与农药混喷 , 连喷, , ,次 。2畅4 防止无籽西瓜缺钙 、 镁主要措施钙是西瓜极易导致缺乏的营养元素之一 。 钙素补给方法是经过土壤检测后 , 如钙不足 , 增施 、 深施石灰肥料如过磷酸钙 , 使其分布在根系层内 , 保证西瓜及时吸收钙素 , 或用,畅,, , ,畅,, 氯化钙溶液叶面喷施 , , , ,天喷施 , 次为宜 。 镁素缺乏的补给方法是当西瓜土壤诊断出缺镁时 , 首先施足优质农家肥 , 西瓜连续 , 年在同一地块种植时 , 要及时换茬 。 大量研究实验得出结论 , 当西瓜开花后 , 采摘上位第,, , ,, 叶中的叶片 , 进行西瓜植株镁含量检测 , 当叶片中镁含量不足 ,畅,, 时 , 缺镁叶枯症就会发生 。 因此 , 为了有效控制西瓜缺镁叶枯病 , 检测到西瓜叶片中镁浓度的,畅,,, , ,畅,,,时 , 就应采取对策及时防治 , 于叶背喷洒,畅,, ,,畅,, 硫酸镁溶液 , , , ,,天后再喷 ,
, 连续喷施, , ,次 , 可有效地防治镁素缺乏症 。2畅5 防止无籽西瓜缺锌 、 铁 、 硼次
主要措施西瓜土壤内施用磷肥过多 , 即可导致园地缺锌 。锌肥补给技术是施用硫酸亚锌 ,每亩施入,畅,kg ; 急需补锌肥时 ,可进行叶面喷洒,畅,, ,,畅,, 硫酸亚锌水溶液 。 铁肥补给技术是保持土壤pH 在,畅, , ,畅, , 土壤水分应稳定不宜过干 、过湿 ,应急措施可用,畅,, , ,畅,, 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 。硼肥补给技术是如土壤缺硼 , 在施用有机肥时即可混拌加入硼肥或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适时灌水防止土壤干燥 , 不要过多施用石灰肥料 , 使土壤 pH 保持中性 , 应急时可喷,畅,,, , ,畅,,, 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 。植物医院Zhiwuyiyuan特种经济动植物,2015悙年 06 期 53
文库 http://www.doc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