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_体验式报道_苦乐冷暖写人生
“ 体验式报道”
—苦乐冷暖写人生
王明丹 , 林
(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 牡丹江晨报,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
[摘 要] “体验式报道”阐述记者身临其境, 体验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在写作手法上往往借用电视“再现”的技巧, 现场感强,讲究寻找最佳点,从最接近读者的角度切入,颇具真情实感。“记者体验”做为新闻版面的一个重要品牌栏目,
零距离接触、前期策划和局限突破三个原则,做到与百姓零距离,紧扣时代脉搏,使报道与时俱 “”它要求记者必须遵循
进,以达到更为良好的传播效果。
报道形式;记者体验;定位策划[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新闻是对生活最真实、最迅速的反映。这种反映形式爷、锅炉工;其他:聋哑学校教师、网虫、监狱干警、求职人十分丰富、层出不穷,但每一种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 40 多个角色。 员、足球彩民等
分。综观一日千里、蓬勃发展的新闻事业,体验式报道 “”记者深深感受到自己能够“扮演”的诸多角色,体验 以其深入、生动、直观的新闻报道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媒 到生存于现实社会中的不同层面群体的人生百态,令那 体认同和使用。基于以上因素,“记者体验”成为了新闻版 些通常不被媒介所注意的人物的生存状态开始受到社会 面的一个重要品牌栏目。 的关注。通过关注普通人的不普通的命运,折射出他们虽
实践证明,由于体验式报道迎合了受众心理,突出了 微弱但实为真知灼见的声音扩音,以及他们被市场经济 新闻保真、主题求深及报道通俗等新闻特性,多年来颇具 的喧闹和浮躁所遮蔽的真容。
规模的经营,使它赢得读者广泛认可,已经拥有一定数量 实践证明,体验式报道的运作是成功的。在《滚滚车 的稳固读者群体,成为牡丹江新闻行业一种新的试尝。因 轮辗出板爷艰辛谋生路》刊登后第二天,三个“板爷车夫” 此,它要求记者体验必须突出“零距离接触、前期策划和 找到记者说:“没想到记者竟踩着板爷车写报道,太难 ‘’局限突破三个原则。 ”得了。尤其是有些市民了解了这份辛苦后,都很尊重我们
了。”不少读者打来热线电话邀请记者到他们那里体验一 一、亲身体验—与百姓零距离
下,还有读者给记者指出建议、指出不足……。 所谓“体验式采访”,就是记者亲自体验采访对象的 广大读者对体验式采访的青睐和认可从一个侧面展 生活、工作和经历,然后将材料积累、思想积累及创作情 现了这一崭新采访、报道方式的独特优势所在。 感积累,以第一人称直接写进作品的新闻报道形式。每次 优势之一,体验式采访能更真切地了解事物真相。采 体验式采访,都是记者主体意识的介入,使自己在实际状 访是一个认识过程,而通过亲身体验,记者的这个认识过 态下不动声色地观察、记录,与要表现的主体休戚与共, 程就会更扎实、更自然、更合情合理,就会从感性认识上 偶尔发几句议论。“体验”写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升到理性认识。记者有时要报道完全陌生的事物,其不仅 写事在历史变迁中的万端变化。 对读者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对记者也是完全陌生的事情, 体验式采访与普通采访有着重要区别、它首先已经 记者只有尽可能全面同那个事情直接接触,亲自实践,才 知道了采访对象、采访地点、甚至采访的主题,是一种策 能真切了解那个事物。 划后的采访,它需要事先作大量的方案设计。另外,几乎
时下,新奇、时尚的网络使网友约见已经成为人际交 每一个角色的体验都是记者事先联系好采访对象,在征
往的一部分,但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它依然是一个全然 得对方的同意后方才深入到他(她)的生活、工作之中,一
陌生的世界。2011 年 2 月 22 日至 3 月 3 日,记者对这种 天或数天去观察、去体验和感受,这需要时间、成本投入,
交友方式进行了体验式采访。记者进入网易聊天站结识 目前的新闻理论还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签。
了一些牡丹江地区的网虫,通过网下约见,发现对方上网 近年来“,记者体验”栏目刊出了近 50 期。其包括:
聊天的目的各不相同。 苦:擦鞋匠、进城卖菜的菜农、洗车女孩、劳务人员;脏:护
理员、掏粪工;累:送水工、搓澡工、建筑工人、清洁工、板 优势之二,体验式采访能更方便地获得需要的材料。
[收稿日期] 2012- 04-0 5
- 82 -
王 丹,林 明“:体验式报道”——苦乐冷暖写人生
体验式采访往往深入到采访对象的行业中去,这就便于六,市人才交流中心都会聚集一些渴望谋得一份适合自记者与采访对象打成一片,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帮 己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国企、私企的下岗职工们。
。因此,当你在采访中,经过努 2010 年 9 月,记者走进一家销售公司,满怀自信地去应 助,了解到更深入的情况
“考官”的不平等对待。随后几次应聘尝试 力仍然不能从采访对象中获得有用材料的时候,你不妨 聘,可是却遭遇
工,记者更加刻骨铭心地感受到求职所饱尝的内心煎熬 先溶进他们的生活,加深与他的沟通,采访定会出现新
。报道刊发第二天,就 。 与以往身体上的劳累简直无法并论的转机
有众多求职者打电话,诉说各自的求职遭遇,并赞许记者 “打工仔”尽管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他又
。 的体验采访真实再现了他们酸甜苦辣的经历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2010 年 10 月,记者走进劳务市 “
,做了一天地地道道的苦工。初春的早晨,记者站在 报道主题不单单侧重反映体验角色的生存状态,而 ”“”场
、 、力度。其中体验搬 马路旁,从行人流露出来的鄙视神情中,感受人间冷暖且注重通过角色体验增强主题的厚度世态炎凉:上午,记者被人雇用,往一家往 5 楼的住户搬 。记者跟随一搬家公司搬运工一天, 家工人算一成功范例
、水泥,本已累得浑身冒汗、两腿酸麻,却因未能放 运沙子、抱彩电,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和技巧的 搬冰箱
到雇主指定的地方遭对方一顿喝斥;下午,当遇到热心肠 运用,更从他们所搬运的居家物品上透视出市民生活水
。一番亲身经 的雇主邀请我们喝上一杯水时,却备觉感激。 平的提高和时代的变迁这一厚重主题
。 历将劳务人员的生存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形式在保留背景和体验角色、体验时间及地点
优势之三,体验式采访能写出更生动的报道。俗话 的标注基础上,强调背景表述的精炼,同时在小标题的后
。听过,可以说知道, “”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干过体验“” 面附加一段副题,集中概述这段的中心思想,而且
了解,亲自干过才能有深切的感受。记者写 “”见过可以说语言更强化平和、直白,以达到更为良好的传播效果。
。自己没有感动, 一般的新闻报道,可以不经过亲身感受三、突破局限—使报道与时俱进 。尤其在记者体验“掏粪 是不可能写出感动别人的报道的体验式采访,要求记者以当事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某 的时候。 ”工。体验式报 种活动,记者具有采访者和当事人的双重身份以前见诸于报端的有关掏粪工的报道不少,但都是 道发展延续到今天,记者察觉到这种采访方式已经受到 表面上的东西。为了探求他们内心世界,记者于 2010 年 6 、行业的限制,许多事难以体验。不过,体验式采访不 地域。月钻进一辆吸粪车当站在粪坑旁的时候,被里面不堪入 能因面临局限而退却,甚至消失于读者的视野中,作为一 镜头惊呆了。臭气熏得险些栽进粪坑,可掏粪工们 “”目的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采访模式,应当不断对它进行完 确坦然面对早已适应了的工作,甚至为了清淘堵塞的抽 、变通,使之人见人爱、常盛不衰。 善。 管,他把手伸进粪水中如何在体验报道的采访、创作进程中力求尽善尽美。 总而言之,体验式采访不仅有利于记者正在进行的 记者潜心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 。经常进 采访,而且有利于记者总结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1.延长体验时间。能否针对特殊角色扩大采访时间 行体验式采访,能够使记者同生活保持有血有肉的联系, 。 跨度,利用好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同社会上的人们保持休戚与共的感情,避免仅仅从记者 2.突破地域限制。记者可以走向农村,走向外省市, “职业病”。 角度看问题而产生的许多体验一些牡丹江市民应知欲知而未知的角色,以满足当 二、加强策划—紧扣时代脉搏 “深”,也要“新”。 今时代受众对新闻的渴求,报道既要
体验式报道的自身优势并不能永久地保持栏目旺盛 3.体验式采访要防止片面性。体验式采访,有时因记 的生命力和满足日益提高的受众心理需求,随着记者将 、经验的关系,容易钻得进,跳不出来,使观察和体 者素质
体验角色集中于苦脏累的范畴,报道的表现形式过为单 。因此,当记者进入 验产生片面性,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
“记者体验”在报道 30 多期的时 一,且主题尚需要提炼,某一角色后,不能被一人事牵着鼻子走,产生片面的同情
。 候就陷入了困境心和亲和力;而应站得高,看得广,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
毕竟报刊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读者的认可与否直 。记者平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积累素材,锻炼自 来
。在当时,报纸的领导层曾引发 接关系到一个栏目的命运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丰富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以便
体验继续办下去的争论。最后,权衡在三,领 “”。 了是否把在体验式采访中更好地把握事实
“体 导果断决策,应当保留这品牌栏目,但条件是必须在4.选题做到冷热统一。热点是一个时期内一些人集 ”的选题与表现形式上作出重大变革,主题力求深刻。 验、议论或热切渴望与要求的,冰点是指一些通常不 中关心
经过认真定位与重新包装,两个月后,记者体验又 与读“”。处理好冷热关系, 被人注意的事或人,是被遗忘的解落
。改版后的体验角色摆脱苦脏累群体,紧扣 时代者见面了、真实地按新闻规律办事,做到关注热点,不 就要客观地
。体验求职人员就是例证之 一。。 脉搏,新闻性明显增强忘冰点,选题紧扣时代脉搏,做好舆论服务
找工作是眼下许多人面临的一道难题。每周五和周 [责任编辑:刘玉梅] - 83 -
范文二:体验式报道——苦乐冷暖写人生
第2012年第5期(总第397期)
(2012)05-0082-02[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5,2012Total No.397
“体验式报道”
———苦乐冷暖写人生王
(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
丹, 林明
牡丹江
15700)
牡丹江晨报,黑龙江
[摘要]“体验式报道”阐述记者身临其境, 体验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在写作手法上往往借用电视“再现”的技巧,
现场感强, 讲究寻找最佳点,从最接近读者的角度切入,颇具真情实感。“记者体验”做为新闻版面的一个重要品牌栏目,它要求记者必须遵循“零距离接触、前期策划和局限突破”三个原则,做到与百姓零距离,紧扣时代脉搏,使报道与时俱进,以达到更为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报道形式;记者体验;定位策划[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爷、锅炉工;其他:聋哑学校教师、网虫、监狱干警、求职人足球彩民等40多个角色。员、
记者深深感受到自己能够“扮演”的诸多角色,体验到生存于现实社会中的不同层面群体的人生百态,令那些通常不被媒介所注意的人物的生存状态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关注普通人的不普通的命运,折射出他们虽微弱但实为真知灼见的声音扩音,以及他们被市场经济的喧闹和浮躁所遮蔽的真容。
实践证明,体验式报道的运作是成功的。在《滚滚车轮辗出板爷艰辛谋生路》刊登后第二天,三个“板爷车夫”找到记者说:“没想到记者竟踩着‘板爷车’写报道,太难得了。尤其是有些市民了解了这份辛苦后,都很尊重我们了。”不少读者打来热线电话邀请记者到他们那里体验一指出不足……。下,还有读者给记者指出建议、
广大读者对体验式采访的青睐和认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一崭新采访、报道方式的独特优势所在。
优势之一,体验式采访能更真切地了解事物真相。采访是一个认识过程,而通过亲身体验,记者的这个认识过程就会更扎实、更自然、更合情合理,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记者有时要报道完全陌生的事物,其不仅对读者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对记者也是完全陌生的事情,记者只有尽可能全面同那个事情直接接触,亲自实践,才能真切了解那个事物。
时下,新奇、时尚的网络使网友约见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一部分,但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它依然是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2011年2月22日至3月3日,记者对这种交友方式进行了体验式采访。记者进入网易聊天站结识了一些牡丹江地区的网虫,通过网下约见,发现对方上网聊天的目的各不相同。
优势之二,体验式采访能更方便地获得需要的材料。
新闻是对生活最真实、最迅速的反映。这种反映形式十分丰富、层出不穷,但每一种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综观一日千里、蓬勃发展的新闻事业,“体验式”报道生动、直观的新闻报道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媒以其深入、
体认同和使用。基于以上因素,“记者体验”成为了新闻版面的一个重要品牌栏目。
实践证明,由于体验式报道迎合了受众心理,突出了新闻保真、主题求深及报道通俗等新闻特性,多年来颇具规模的经营,使它赢得读者广泛认可,已经拥有一定数量因的稳固读者群体,成为牡丹江新闻行业一种新的试尝。此,它要求记者体验必须突出“零距离接触、前期策划和局限突破”三个原则。
一、亲身体验—与百姓零距离
所谓“体验式采访”,就是记者亲自体验采访对象的工作和经历,然后将材料积累、思想积累及创作情生活、
感积累,以第一人称直接写进作品的新闻报道形式。每次体验式采访,都是记者主体意识的介入,使自己在实际状态下不动声色地观察、记录,与要表现的主体休戚与共,偶尔发几句议论。“体验”写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事在历史变迁中的万端变化。
体验式采访与普通采访有着重要区别、它首先已经知道了采访对象、采访地点、甚至采访的主题,是一种策划后的采访,它需要事先作大量的方案设计。另外,几乎每一个角色的体验都是记者事先联系好采访对象,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后方才深入到他(她) 的生活、工作之中,一天或数天去观察、去体验和感受,这需要时间、成本投入,目前的新闻理论还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签。
近年来,“记者体验”栏目刊出了近50期。其包括:进城卖菜的菜农、洗车女孩、劳务人员;脏:护苦:擦鞋匠、掏粪工;累:送水工、搓澡工、建筑工人、清洁工、板理员、
[收稿日期]2012-04-05
-82-
范文三:体验式报道
体验式报道的魅力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
一、报道立体、现场感突出
在体验式新闻报道中,转换角色后的记者是直接的参与者,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出现在现场的旁观者和记录者。记者从新闻第一现场直接参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感受事件的变化,使新闻更具现场感,报道更加立体、全面、深入。
二、更具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于体验式报道需要记者深入现场,记者能够近距离地感知、接触和体验报道对象,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情感世界,贴近人、贴近人的内心和灵魂,让受众心潮随着记者的思绪而动,从而达到同频共振的目的,所以可使新闻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加报道的分量和深度。
三、更好地体现“三贴近”
体验式报道决定了记者必须深入一线、深入生活。因此体验式报道往往对准的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画面和社会热点。因此,它是践行“三贴近”的一种好形式。在以往我们尝试的体验式报道中涉及了交通运输服务、蔬菜产销市场供应、社会困难群体救助、查处地沟油、中小学校园安全等问题,这些往往也都是社会各界群众时刻关注的。 记者怎样才能实现体验式报道呢,
1.采访要深入采访是否深入,关系到能不能实现体验式报道。记者只有沉下去,沉到新闻现场,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亲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与新闻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在亲历中体验新闻事件的表象和本质,对新闻事件的内涵拥有更深的感知和感悟。因此,记者必须树立扎实的采访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2.情感要注入记者同采访对象的思想感情是否融洽,也是能不能实现体验式报道的条件之一。记者在采访时,要同采访对象拉近距离,沟通思想感情。把采访对象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想采访对象之所想,急采访对象之所急,为采访对象分忧解愁,让自己的思想感情随着采访对象的思想感情变化而变化。
3.体验后的感受要抓住体验是一种过程,感知、感受才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通过体验,记者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所认识,发掘新闻事件所蕴含的主题和哲理,而这恰恰是教育和启发受众的精华所在。所以,记者在完成体验式采访过后,一定要把对新闻事件的感知和感悟写下来,报道出去。
新闻实践呼唤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我们要不断转换角色,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汲取新鲜营养,感受时代脉搏。写出更多真挚感人、“出彩”的体验式新闻。
体验式报道行情看涨
出现的原因;
一是受众心理的需要。随着我国物质基础的日益增强,老百姓对"软新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那么,"软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主要靠什么形式,实践证明,主要靠体验式。 二是新闻保真的需要。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准确,老老实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解释它,,是取信于民的力量所在,也是新闻学的起码常识。记者若是听了或看了某些文字材料之后再去新闻事件发生的实地体察、体验一番,事实的真伪就容易验证,笔下出来的新
闻报道就容易具体且有真情实感,人们自然就信服了。
三是主题求深的需要。当今时代,受众对新闻的渴求,既要求"新",也要求"深",因此,就要求新闻报道既要讲速度,也要讲深度,要求记者充分发挥思维的深刻性,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考察、体验,在这当中,体验式采访理所当然地常常一跃成为采访的主要形式。 四是报道通俗的需要。如何使报道通俗易懂,如何使新闻的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得以增强,这是眼下各新闻媒体着力经营的事。若是记者采用体验式采访,置身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自己的感官对事物去深切地感受、体验一番,那么,对事物就容易理解、认识,并容易产生形象思维,将报道写得通俗易懂、栩栩如生。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建树的新闻记者,无一不在体验式报道上留下过大手笔:美国记者埃德加o斯诺若不是把"脑袋瓜系在裤腰带上",冒九死一生之险到苏区去亲自体察一番,就不可能采写出震撼世界的《西行漫记》;著名记者范长江若不是饮露餐霜、夜宿戈壁,经过50000余里的死亡之旅后,脸部溃烂得连熟人也认不出他来,也是断然写不出《中国的西北角》等名篇的。可以肯定:记者肯流汗,才敢叫新闻报道冒热气;肯流血,才敢叫新闻报道放光芒。
体验式报道中记者的角色定位
笔者认为,体验式报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具有一般公开采访所不具备的优势。具体说主要是: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有助于转变记者的采访作风,有助于提升记者的主体意识。但体验式报道也同样存在着自己的短处。譬如,体验采访时容易片面、狭窄,写作时容易主观、失真等。
很明显,记者在体验式报道中与一般公开的采访中的角色定位是有区别的。记者要认识和了解体验式报道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有意识地转换自己的角色,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所体验采写的报道失之偏颇。
那么,在体验式报道中记者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在体验式报道中,记者首先需要扮演他所体验的角色,他是以事件的一名当事人的身份出现的。在体验式报道中,记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深入事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参与事件全过程,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环境和新闻人物活动的心理过程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取新闻事实的真相。记者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写成的文章,有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和可读性。
事件的隐身采访者 在体验式报道中,记者既是事件的参与者,直接参与事件的进程,又是新闻事件的报道者,把新闻事实告诉广大读者。因此,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肩负的“报道”责任,不能忘记“采访”的职责。记者必须在任何情况下,包括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都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注意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和背景,从新闻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事件的发生进程,确保每个细节都没有“水分”,这也是记者进行体验采访的根本目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体验的过程中,记者的任务就是通过比较、判断,把那些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受众利益息息相关、且大家都关心的真实信息挑选出来,而不能有一丁半点的虚假。在扮演角色,亲身体验新闻事实、参与新闻事件时,更重要的是他要以独立的身份从主观体验中跳出来,抓住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真实客观地记录事件的进程。
事件的冷静旁观者 在体验式报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记者参与事件进程、进行采访时,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当事人出现的。这里说的特殊是因为记者只能作为一个旁观的当事人,而不能是一个左右事件进程的影响者。记者的这个角色不能错位,我们要尽量避免
明显的主观介入,更不能从幕后的事件参与者,变成直接推动事件向前发展的台前人物。记者如果按自己的意志出发,去介入、操作、左右事件发生的进程,就可能陷入导演甚至制造新闻的误区,使事件失去原来的面貌,从而也就违背了体验的初衷. 体验式报道本身就是为了通过记者的亲身经历,把新闻事件尽可能地还原为真实。所以,体验式报道要尽量避免记者在体验过程中的情绪化宣泄,尤其需要避免的是记者不能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而让事件按着自己的意志向前发展。如果在体验式报道中过多地掺杂了个人的情感,过分地突出了个人的作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事件的客观评述者 体验式报道要客观公正,才能取信于受众,而记者又是有感情、有意识、有是非观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既要尊重新闻规律,又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感情,切忌炫耀自己,突出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体验式报道中,容易“钻进去”、不易“跳出来”,使观察和体验产生某种片面性,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真实,包括在某种程度上不自觉地失去客观和公正,所以,记者要防止“角色的错位”。所以,记者在写作体验式报道时,要尽可能地以一个局外人的心态来客观地进行写作,要做到客观地评述新闻事件,就像恩格斯说的,“让倾向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
浅谈做体验新闻的几点要求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2003年春,新晚报编辑部要求每名记者写一篇体验新闻,笔者在通过几次切身体验之后,从中体会到了做体验新闻的几点特殊要求。
一、体验要深入。体验新闻往往涉及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而这些热点问题的报道又要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它既要考虑到群众利益、群众心理,又要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既要考虑到社会的稳定,又要考虑到改革和发展;既要导向的正确,又要亲切可信。一些热点报道之所以会出现泡沫多、层次浅、分析苍白、论证乏力,针对性和服务性都不强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记者采访作风漂浮,在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调研等方面做得不够。
二、能吃苦耐劳。新闻事业是一项十分艰苦而又具有冒险性的事业。尤其是搞体验新闻更要付出很大的艰辛。它要求记者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甚至要有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精神。
三、掌握基本技巧。许多客观事实是在“问”的前提下得到的,这就要讲究提问方法。对一些愿意接受采访的对象可采取直接提问法,对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对象则要采取启发、引导等方式,巧妙自然地提问,对于一些对他人有戒备、不愿谈出自己或他人事的人,则要采取侧面迂回的问法,先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再正面出击达到目的。
体验式报道的价值
1(为新闻学注入了新的重要内容。体验式报道,已成为新闻报道方式中的一个新成员,它丰富了新闻写作学;体验,已成为新闻采访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丰富了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和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这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促使记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采写体验式报道,记者必须投身到事件中去。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记者是难以投身到事件中去体验的。要做到感受准确,没有政治头脑是不可能的。要做到生动地再现体验,没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一定的文字功夫也是不可能的。总之,体验式报道给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采写出有影响的体验式报道。
3(能增强报道的社会效果。由于记者是体验式报道中的一个角色,读者对报道的内容不会
持怀疑态度,加之报道是立体式的,现场感强,又有记者的感受,因此,读者爱看。读者越多,社会效果也就越好。
以上是体验式报道的主要的直接作用,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间接作用,那就是促进新闻的改革与发展。
体验式报道,何以受欢迎,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我国新闻界前辈范长江在上世纪30年代采写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50年代抗美援朝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称作是此类报道的不朽名篇。
一是体验式报道反映的都是群众日常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典型意义,能引起百姓共鸣,有较大的影响力。至今,我们报道的内容涉及交通运输服务、道路交通事故、蔬菜产销市场供应、社会困难群体、禁毒戒毒、打击走私、下岗再就业等问题,都是社会各界群众时刻关注的,只要一见报,读者就争着看。如一年一度的春运到来时,群众总是关心旅客是否走得顺利、快捷、安全,由于都是记者深入现场观察到感受到的第一手材料,不但使读者可了解春运进展情况,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也使有关部门对报道中揭露的一些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记者深入实际,不怕艰苦的采访作风也得到了广泛赞扬。
二是记者亲历新闻事件,与采访对象面对面接触,真实客观,可亲可信,报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在体验中参与舆论监督,明察暗访,促进问题的解决,产生较好社会效应。用本报阅评员的话说:“这类报道抓住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各部门工作的薄弱环节,可读性强,类似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真实可信,切实起到舆论监督作用。”
四是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一线、深入生活,培养良好采访作风,使自己得到更好锻炼成长的一个好途径。坐在办公室里是写不出好新闻作品的;要想出佳作,出精品,必须“沉”下去,到一线抓“活鱼”,抓第一手材料。
体验式报道,还缺点什么,
总结我们的实践,同时也看了几家兄弟报纸的同类报道,笔者感到目前的体验式报道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在今后实践中加以改进、提高。
一是报道面还不宽,报道深度也不够。从本报情况看,目前体验式报道围绕交通战线方面的较多,如体验春运,直击交通事故,体验“的哥”、汽校教练员、公交车售票员的工作生活等,还有就是体验报道送奶工、话务员、网络论坛管理员和菜农菜贩等,好多战线好多行业好多重大主题尚未涉足;而且就已涉足的报道来看,大多也因短短一两天的体验,反映的基本上是表层的问题,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反映甚至基本没触及。
二是写作手法上多是就事论事、平铺直叙,缺少感人的情节(细节)、精彩的对话。对新闻现场的环境、景物,缺乏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描写。对新闻采访对象,没有抓住动态叙述描写,从活动中显示其个性特征,体现其精神风采。标题也比较单一、平淡,如《我当一天×××》、《×××的一天》、《×××零接触》等,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体验的文章谈体验少,感受不深刻。体验式报道应当在“体验”二字上做好文章、做深文章,让读者不但从被采访对象身上学到东西,汲取营养,也从记者的切身体验中受到启发。而现今有些体验式报道,生活是体验了,过程也交待了,但记者自己的思想体验却落笔不多,分量不重,本该有感可发的不发,本该议论的不议,看不到记者心灵的触动及迸发的思想火花。
范文四:体验式报道
冬日寒风中的修车棚
——记者体验韵苑车棚两修车老人的生活
从韵苑学生公寓去往东九教学楼这条路的左侧,一对修自行车的年老夫妇常常引起学生的注意。简陋的车棚,老人微躬的背影,他们的生活似乎贫苦且艰辛。常有好心的同学在网上说起他们生活的困难,呼吁大家多多关照年迈老人,为他们的修车棚多带去一些生意。而他们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12日下午,我们的记者亲自前往考察,现场体验了一番。
中午十二点多,正是学生下课吃饭的时间。我们到老人的摊位时他们已经吃过午饭,饭盆里还剩下一点中午从学生食堂打来的午饭,是一些豆角干之类的咸菜。摊位的生意并不算繁忙,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三两个人推车前来。我们不会修车,能帮忙做的事情也不多。帮老人搬个东西,找些修车的工具,人多的时候帮忙搭把手,还有倒个热水这类工作,唯一能全靠自己完成的,也就是帮车胎打气。不过仅仅是这样,很短时间双手就变黑了,再看看修车的大爷,他的双手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原先的颜色。
中午的太阳不错,阳光微暖,但冬天的空气还是寒冷的。大妈说他们在东湖
边租了间房,每天早上大概六点半就会从家里出发,七点左右来到学校开始摆摊。当问到清晨出门是不是很冷,大爷只是微微笑了笑说,住在他们家隔壁的还要更早起来磨豆腐,然后挑豆腐出去卖,比起来他们不算什么。但其实两位老人的双手已经干燥裂开,修车时一不小心就会划出一道血痕,我们的记者坐在阳光下,仍然觉得双手冻到不行。
下午的时间较漫长,没什么人来的时候大妈会坐在旧的靠背椅,对着阳光眯几下眼不一会就睡着了;大爷坐在凳子上,一根一根地抽着烟,和我们讲一些以前的故事,不过这是我们在的时候。通常他们的一天,从早上到晚上六点左右收摊,都是两人守着这个简单的摊位,早餐和中餐都在学校食堂解决,而晚上是在收摊之后自己回家做。我们从12点多到下午4点,这短短不到四小时的时间里,就觉得时间过得缓慢无比,而到了后面也完全没有了先前工作的热情劲。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简单枯燥的一天便是他们生活的常态。有时候下雨天没什么人修车,北风刮得冷,头顶上的帐篷也漏水,他们就会提前收摊回家去。
大爷年近六十岁,从98年来到武汉至今已有十四年的时间,先前在紫松置业公司做工,后来年纪大了就在我们学校摆摊修自行车。两位老人身体不是很好,都有高血压,前些日子老伴生病住院还花去几千块钱。不过说起摆摊的辛苦会不
会让他们承受不了,他们倒是觉得这没有什么。
夫妇俩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早已嫁人,现在在华西村打工,一家人也在那边安顿下来。谈起自己的女儿,老大爷显得很自豪:“我女儿她很聪明,当年读书也很不错。”前些年女儿接两位老人一起到那边住了一年多的时间,不过老人不适应那边的语言和环境,依旧回到武汉,继续经营小摊。两个儿子都有工作,一个在大爷之前打工的紫松置业,另一个则在光谷一家店帮人卖车。
虽然儿女都有工作,儿子们也都在身边,但是老人依然没有要停下来安享晚年的意思。大爷说现在住在城里,什么地方都需要花钱。如今自己能干得动,就赚些钱养自己,儿子还没结婚,自己还可以帮衬一下他们。除了每天守在摊位之外,老人还会在周围拾些破烂去卖钱。另外,他们还在摊子旁边的泥地里种一些蔬菜,这样晚上回去做菜也可以省一些买菜钱。
生活虽然辛苦,但是老人们的态度十分乐观。他们说两人在开发区那边付清款买了套房子,如今还没有装修。谈话间,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他们对于美好生活前景的向往。
“像我的一些亲戚朋友们,很多来到武汉定居的,在这边买了房子和车子,
相比较他们,我们的日子还长着呢。”两人的生活过的都挺朴素,有时候两人会
合吃一份馄饨。我们过去帮他们干活,大妈就从地里找出一个白萝卜,洗净了切成块给我们吃,笑着对我们说是绿色无公害的,吃起来挺甜。我们走的时候提出要把自己一些不穿了的衣服和鞋子送给他们,大妈笑着很实诚的对我们说,先拿来看看,如果能穿我就要,不能穿也不占着别人的。
范文五:浅议体验式报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体验式报道
作者:夜翠生 程立
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1期
摘 要: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有多种采访报道形式,体验式采访就是其中之一,也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报道形式。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本文就体验式报道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体验式报道;探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所谓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为了深切地理解生活,亲自去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式,写出的新闻报道又称之为体验式报道。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眼见又不如亲身感受来的真切。体验式报道和其他的报道方式不同的是,在体验式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但是新闻信息的传递者,而且还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承担着记者和新闻当事人的双重角色。因此,要求新闻记者能够近距离地感知、接触和体验报道对象,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情感世界,贴近人、贴近人的内心和灵魂,让读者心潮随着作者的思绪而动,从而达到同频共振的目的,使新闻更具吸引力。同时,记者在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不仅要“身入”更要做到“深入”。
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只需客观采写可不必亲身感受,但是要做出一些鲜活的、让人感动的报道,就需要记者深入新闻事件里去体验、感受了。只有深入其中去亲身体验后引发共鸣的感受,才能够在新闻作品中呈现给受众。大多数做过深入人心、令人感动的新闻报道的记者都有类似的体会,正因为体验式新闻报道中有了记者的亲身体验,在报道中受众跟随记者更加仔细地去感受新闻细节,这样的体会更加深切,而新闻报道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是其他采访形式的新闻报道所无法达到的。
笔者在新闻一线从事采访报道已有20余年,曾不断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2013年3月在央视二套节目中播出的《漾濞县旱情严重取水点几乎干涸》这条新闻,笔者就是以体验式的报道采写的。记者以漾濞县瓦厂乡蛇马村的习桂芳大妈为素材,并随同腿脚不太方便的习大妈一块到几公里以外的山涧接水、背水,一天来回7、8趟,一个个细节映衬出习大妈背水的一路的艰辛,现场的几段对话触及到习大妈对今后持续干旱生产生活的顾虑以及记者的人文关怀,这种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群众疾苦的新闻事件更加凸显生动、真实。2015年初,笔者参与策划了一期主题为《欢乐祥和过春节》的特别报道,目的是通过报道与过年有关的人和事,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变化。记者选择了世界地质公园的苍山西坡漾濞石门关风景区作为切入点,以自然风光、核桃特色小吃、民风民俗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_体验式报道_苦乐冷暖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