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怎么教育好一年级孩子?
首先,你要认真思考一下我提出的下面几个问题:(1)孩子成长过程中,你们身为父母扮演了怎样的角色?(2)他上一年级后才变得逆反还是上学之前就逆反?(3)你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要求孩子做事情的?假如你是孩子,会喜欢那种对话方式吗?(4)他为什么老是偏偏对着干?是你的要求对他来说无理,还是你根本就没有照顾到他的心情?建议如下:(1)同孩子对话要注意语气,不可借着自己的年龄优势蛮不讲理;(2)分析一下孩子反驳你的原因,思考下他为什么老是跟你对着干,要体会一下他的心情;(3)我个人不赞成过分娇惯孩子,更不赞成棍棒教育,大人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学会同孩子谈心,一年级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大人如果能时常和孩子谈谈心,对了解和理解孩子很有帮助,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益;(4)最后送一句话,如果要求孩子改变一下现在的态度和行为,家长应该先改变自己现在的态度和行为。
范文二:一年级的孩子怎么带
一年级的孩子怎么带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在“细、实、活”上下功夫,力求收到较好的成效。我的做法:
我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细、实,让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当作自己的班歌“我班孩子爱学习,懂礼貌啊守纪律,小眼睛上课看老师,灵耳朵听讲多仔细,认真听认真记,勤动脑会思考,我班孩子了不起”。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我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是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开学第一周,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听铃声上下课,下课的时候,都在操场上玩,根本就不知道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了,还要老师一个一个去叫他们,回到教室以后,就开始喝水, 甚至会有人说:“我要小便了。”我的做法是: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干什么?这时就会有个别的孩子起来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了,孩子同伴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我再适当的引导补充一下。下课,可以干什么?每节课上课铃声响我都得到教室里去,并检查他们完成情况,及时表扬一些好的孩子!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学生都能静静地等着老师来上课。事实表明,孩子是可塑的!另外,班主任工作要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不要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如,放学路队是班级主要工作,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静、齐、快”,每次排队时,我都从一数到十,告诉学生这就是排队的时间,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排到指定的位置,不能拖拖拉拉,而且不说话、不推人、拉人,人站正、队排直。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教育,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我的体会是: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带”出来的。在“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勤思考(多想办法)、勤观察(发现问题)、勤动手(率先示范)、严管教(执行到位)、多表扬(方式多样),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必须耐心、耐心再耐心,再加上你的细心和爱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你用你的细心+耐心+爱心去和这帮孩子接触久了,很快就会发现班级的良好班风已经悄然形成!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我表扬方式多样,一种是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送一颗小红星,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我都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
我深知,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将常抓不懈。我的原则是教孩子一天,要想孩子的一生!
多给“个性”孩子一个“撒野”的机会
2015-05-29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来源:
邻居家的小孩,上小学前活泼好动,调皮可爱,个性张扬,属于典型的“小淘气”。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校规范教育,孩子判如两人,性格乖巧,举止内敛,像只“小绵羊”,学校以此为荣,家长为之震惊,如此“神效”的教育模式有何益处?值得从教者深思。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以前像个孩子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在当前功利主义思想冲击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应试教育的取向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触动, 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老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管理上的统一、步调上的一致,眼里只有“森林”没有“树木”,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变成了空洞的概念和搬运的名词,并习惯把听话乖巧作为衡量孩子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对老师的态度言听计从。听话乖巧的孩子受欢迎,调皮淘气的孩子招“黑脸”。“黑脸效应”让孩子长期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潜移默化中失去了个人的独思空间,其个性和潜能受到了极大的遏制和抹杀。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鲜活的生命个体,有着不同的生命质态,对他们的教育没有统一的公式,没有不变的模式??纵观古今中外名人成长历程,孩提时都以调皮淘气居多,因为他们有想法、有激情、欲望强、精力充沛、敢于挑战权威。顽皮儿童是“个性”的体现,这些“个性”恰恰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突
出特征。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 “调皮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调皮是智慧的体现,孩子不淘气、调皮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还在沉睡,没有被充分激活。如果孩子整个童年都“呆头呆脑”地度过,长大成人之后,任何力量都不能唤醒其沉睡的智慧和创造潜能。每个孩子都是上帝送到我们手上的精灵,他们带着灵性而来,要使他们的灵性不灭,就应遵守自然大法,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帮助、唤醒他们的内在。因此我们切不可把调皮、淘气孩子视为“异类”而频频批评指责和“特殊”关注,相反,应善于发现、捕捉其个性中蕴涵的独特价值,并加以欣赏、予以拉长。
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所体现的关爱,首先是尊重,而不是改变。只有尊重了生命个体,关注了解了孩子的生命质态,并加以正确的引领、优化、升华,才有促使孩子发展步入“理想化”的境界。顽皮、淘气、犯错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印迹,如何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考验着每一个老师的智慧。一个好老师,可能成就一个孩子,让他一生辉煌;反之,可能会对一个孩子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让他一生黯淡无光。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为吸烟的孩子作表率;陶行知四块糖果教育捣蛋打架的孩子,没有严厉批评和空洞说教,而是从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出发循循善诱;苏霍姆林斯基精心呵护私自摘花的孩子的孝心和善良??从这些教育大师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到,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允许孩子顽皮、淘气、犯错,给予他们自我改善的空间,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走进孩子的心灵,润物细无声地敦促他们成长进步,让每个鲜活的生命体在人生的旅途中都划出亮丽的轨迹。(作者系昌乐县教育局职员)
毕雪梅:笑对学生“美丽的错误”
2013-10-08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来源:
上周三下午给一年级学生上思品课,为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比比谁的小手巧”——戴红领巾比赛,小组活动时,孩子们跃跃欲试,场面十分热烈,当要推选学生代表上台比赛时, 情急之中, 单晓把”老师”喊成了”妈妈”,看到孩子涨红的小脸, 我不禁想到了曾经读到的一个故事:
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润青老师,他读小学一年级时,一次与老师谈话,不知不觉把“老师”喊成了“妈妈”。还有一次在讲台前当“小老师”读生词,在剩下最后三个词时要小便了,老师让他读完再去小便,结果尿了裤子。他把这两个错误说成是美丽的错误。 每当新学年开始,走入一年级的课堂,我们会经常听到这美丽的错误:“老师,我要喝水”、“老师,他要打我”。“老师,他拿我的东西”、“老师,我的书找不到了”……一声声的老师,充满了对老师的信任与爱戴。作为一年级的老师是厌烦呢,还是满腔热情地对待呢?是批评呢?还是正确引导,艺术地处理?我认为,在独生子女为多数的儿童的群体里,作为老师应笑对这些美丽的错误,给予体贴入微的关心,艺术地处理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季娜私自摘下校园里最美的花朵,
班主任发现后,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而是亲切地询问原因。季娜望着老师诚实地说;“我祖母病得很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的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泪水汪汪。这时候老师很受感动地说:“季娜,再摘三朵吧,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一朵送给你,为了你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
季娜摘花这一行为是错误的,但错误的背后又折射出人性的熠熠光芒。面对这一错误,班主任没有咄咄逼人的震怒,草率鲁莽的训斥,主观臆断的批评。否则,他就要把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否定了,扼杀了。季娜的泪水表明了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班主任没有就此了事,随即挖掘季娜错误中的闪光点,让季娜再摘三朵花。班主任的亲切话语,化解了她心中的不安和恐惧。短短几句话,饱含着对季娜错误善意的批评和对她善良心灵的赞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双重教育效果。
同样,对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当一名好学生是他们幼小心灵中的愿望。如果刚进入一年级就不受老师欢迎,或是挨批评,他们就会对老师失望,甚止怕老师。不愿和老师说话,或对老师的话不爱听,上课不积极发言,甚至养成埋头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凡是成功的老师都有一句共同爱说的话:“学生喜爱我,也喜爱我教的学科。”为了你的学生能有兴趣地学你教的学科,首先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如果要让一年级的学生喜欢你,那么,从开学的第一天起你就要笑对学生的美丽。
教师要笑对每一个学生,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爱你所有的学生。第二,要树立“学生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的观念。第三,要有微笑处理的艺术。即使学生中发生了让你吃惊的事,也能沉着;发生使你最恼火的事,也能冷静;学生犯了错误,要能变着法儿让他自己明白下一次再也不能犯了……
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淡薄,有时不能明辨真与假,区分美与丑,判断善与恶。但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做好人的愿望。我们要借鉴陶行知“四块糖”的育人艺术,学会宽容,给予理解。因为,一种良言能化解一种危机,一场矛盾;一番恶语能激发一种矛盾,毁灭一个人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与学生零距离地交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老师们,用微笑对待学生美丽的错误吧!(毕雪梅系高密醴泉尧头小学教师)
发现闪光 对一些屡教不改、反复犯错的学生,如果教师把他们视为朽木不可雕,动辄训斥,把他们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这样势必事与愿违,促其破罐破摔,与老师“冷战”到底。倘若教师能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收效必定甚佳。因为学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盼到了知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如有的学生成绩不佳,但却有一副热心肠,乐于助人,教师就应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促使学生向提高成绩方向转变。 8、幽默分趣 批评学生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用富有趣味、令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来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其深深的内疚和进取的驱动力。如当有的学生在
桌面上刻字时,老师对他说:“如果桌子像人一样有感情也爱美,它会怎样呢+”此时,学生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红着脸笑了。这样,在轻松的气氛或笑声中,从幽默含蓄的批评中,学生就会知错明理、自我谴责。当然幽默含蓄不等于讽刺挖苦,应让学生在幽默的交谈中体验到教师的爱
范文三:一年级的孩子怎么带
一年级的孩子怎么带
录入时间:2007-11-21 10:26:42 作者: 浏览次数:4701 来源:本站原创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已经连续七年,我始终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在“细、实、活”上下功夫,力求收到较好的成效。我的做法: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七、八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我就耐心的和学生打起持久战来。欲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要低,如刚入学时,有部分学生记不住作业我就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把作业记在上面,家长也能看见。这样能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我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细、实,让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不乱说,不乱动,不乱站,勤动脑、勤回答、勤思考”。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我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是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开学第一周,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听铃声上下课,下课的时候,都在操场上玩,根本就不知道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了,还要老师一个一个去叫他们,回到教室以后,就开始喝水,甚至会有人说:“我要小便了。”我的做法是: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干什么?这时就会有个别的孩子起来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了,孩子同伴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我再适当的引导补充一下。下课,可以干什么?每节课上课铃声响我都得到教室里去,并检查他们完成情况,及时表扬一些好的孩子!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学生都能静静地等着老师来上课。事实表明,孩子是可塑的!另外,班主任工作要持之以恒,滴水穿
石。不要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如,放学路队是班级主要工作,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静、齐、快”,每次排队时,我都从一数到十,告诉学生这就是排队的时间,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排到指定的位置,不能拖拖拉拉,而且不说话、不推人、拉人,人站正、队排直。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教育,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我的体会是: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带”出来的。在“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勤思考(多想办法)、勤观察(发现问题)、勤动手(率先示范)、严管教(执行到位)、多表扬(方式多样),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必须耐心、耐心再耐心,再加上你的细心和爱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你用你的细心+耐心+爱心去和这帮孩子接触久了,很快就会发现班级的良好班风已经悄然形成!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我表扬方式多样,一种是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送一颗小红星,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我都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
我深知,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将常抓不懈。我的原则是教孩子一天,要想孩子的一生!
范文四:如何教育一年级的孩子
如何教育一年级的孩子
自从他上了一年级后,教育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所以,为了加强自己对教育知识的掌握,我就要求自己首先加强学习,在网上,看了一篇这样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载下来,和所有与我一样的妈妈们分享一下??
1.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从把书包交给他的那一刻起,就要告诉他:“既然选择了读书,就必须读好。”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己要读,因此必须努力读好,上学不能迟到早退,每天作业必须完成,这样从心里建立起一份责任感。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督促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写有写相;作业必须认真、及时完成;书包文具应及时收好等等。一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后,父母便可以少操很多心了。
3.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管是学具还是玩具,只要是需用的、对身心发展有利的、家庭经济能够承受的,都应极力满足。但对于孩子出于炫耀、攀比心理想买的东西则必须坚决拒绝。
4.松严有度。周一到周五以学习为主,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和小朋友相处,允许他嬉笑打闹、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周六、日以玩为主,让他自主选择做什么玩什么,想学溜冰、学画画等都应尽量满足其要求。
5.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环境。在他做作业时,把门关起来,给他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尽量不说话,不开电视不开电脑以免干扰。在孩子学习时,自己也拿本书坐在旁边看,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
6.重视分数的反馈作用。重视分数不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而是从中看出孩子在学习上的漏洞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漏。另外可根据分数对孩子进行适当地奖惩,奖励以学具玩具为主,也可满足他的一个愿望,但一般不给钱;惩罚则是罚他做一件事或不帮其实现一个愿望,绝对不是打骂。
7.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说话要算数。答应孩子的事要尽量做到,给孩子的奖励一定要兑现。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可转移话题。平常对待生活要乐观对待工作要认真,这样也可给孩子一些良性影响
范文五:一年级孩子的教育
一年级孩子的教育
冉钰景
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不仅每天要上六、七节课,而且上课时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独立完成。作为家长,要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一)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1、心理准备
首先,各位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很多孩子上小学以前是在幼儿园里生活的,家长要从现在开始多给孩子介绍一些小学校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于学校的一切,孩子有“知情权”。家长们应该把学校的一些规矩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也将从中体会哪些快乐。在带孩子去报名时就可以顺便让孩子“参观”一下学校,告诉孩子们,学校里没有了滑梯和玩具,小桌椅要变成大桌椅,每天做游戏的时间少了,学习的时间长了。在生活上老师照顾得少了,自己动手做的事多了。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校园中儿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样,孩子不仅要收敛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还要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而应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这对他们学习兴趣、良好性格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2、行为上的准备
行为上的准备包括: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时间观念、文明行为、正确举止以及培养好的生活规律。家长们要从现在开始调整孩子的生活节奏。晚上固定睡眠时间,早晨按时起床,早餐要吃耐饥和富有蛋白质的食品,让孩子一顿吃饱,下午减少吃零食或甜食量,午睡从少睡一会儿过渡到不睡午觉。从幼儿园的宝宝变成一名小学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漫长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儿童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对儿童的身心将产生重要影响。抓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关键是要帮助儿童迈好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使他们比较快地自觉适应学校生活。
(1) 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
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午睡的习惯,上了小学就没有了,因此,在上学前两个星期就可中断孩子的午睡习惯,以免孩子上课时打瞌睡,影响学习。有的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爷爷、奶奶的身边,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如今将要到一个受纪律约束的环境里,家长要经常以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上课时专心听讲,不能玩东西,不随便与同学说话,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同意再讲话,慢慢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上课进教室行动迅速,上操排队要快静齐,不带零食或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到校。
(2)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首先,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这就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放学后,如:无家长接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玩耍;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对照课表收拾完书包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作业包括笔头和口头的例??)。需要补充的是,孩子在家吃饭时,家长最好要求孩子与大人同桌吃,不允许他边吃边玩,更不允许端着碗到处走,吃饭不磨蹭。这不但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上学后,孩子们的午饭可能会在学校吃。(我教一年级时,经常有家长诉苦说,吃饭磨蹭没有做作业的时间。)
(3) 培养文明行为,学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懂得感恩。
要求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要尊重长辈和老人,要关心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要会一些礼貌用语。即:“请、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讲道理教育孩子外,还可以这样做:(比如在车上鼓励孩子给老人、给病人和比自己更小的孩子等让座;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孩子出现不文明、不礼貌行为时,要及时制止),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己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
家长尤其要教育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学校的班级就是一个大的“家”,班主任老师就是大家的家长,老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又是长辈,所以对老师要有礼貌。告诉孩子: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要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尊重老师,才能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也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懂得感恩!同学是学习的伙伴,每天在一起学习,大家要团结友爱,学生上、生活上谁有困难要互相关心、帮助,谁忘了带学习用具,要主动借给他,在学校里不要与同学闹矛盾,更不能打架驾人,大家在一个班就是一种缘分,要懂得珍惜这份友情。家长还可以讲一些科学家、伟人或英雄小时候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的事,引导孩子向科学家、伟人和英雄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家长也可以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知道感恩)
(4) 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站、坐、行姿势。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这是我们常说的,我们也可以借此训练孩子。在学校,老师们为了训练孩子们的站、坐、行的姿势,会教他们背一些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回到家,您可以让孩子表演给你看!照此检查。家长要注意孩子看书、写字时的正确坐姿,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阶段,若不注意,脊柱容易变形,眼睛容易近视。因此,要求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简单说:眼离桌子有一尺,手离笔尖有一寸,胸离桌子有一拳。俗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决不能躺着看书,也不要在光线很暗或很强的地方看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看书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到户外走走或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现在有些孩子年纪小小就戴上了眼镜,就是因为不注意视力保护,看书、写字等习惯不好造成的。
(5)培养孩子注意力和自信心
小学每节课40分钟左右,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可能不适应。从现在开始,家长就应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控制
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故事、做手工、写字、画画等游戏来帮助孩子增强注意力。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因为,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很可能会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经得起挫折是成长的必要。从现在开始,家长多给孩子创造一点“受挫折的机会”。当孩子遇到挫折想放弃时,家长应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孩子一起探讨,以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孩子在解决难题中感受到乐趣。
3、物质准备
为刚入学的孩子准备物品,必须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
(1)首先是学习用品的准备。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准备笔、尺、书包、橡皮等学习用品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产生影响孩子学习的不利因素,学具要少装饰越简单越好。例如,孩子用活动铅笔,笔芯一断,他就会停下来慢慢按笔芯。一个功能繁多的文具盒,对孩子来说,不亚于一样玩具。建议:买铅笔袋(掉地没有声音,又没得玩);买十支HB的铅笔每天削好,笔袋里装五支;一把15厘米长的尺子;买几块绘图用的橡皮(写错字好擦);买一个中等的书包;水杯;餐具??
(2)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还要选择合适的灯光照明;购置适合孩子高矮的桌椅;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最好有一个单独的小屋子)一年级第一学期,家长每天都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并给予辅导。
(3) 为孩子订购一些课外阅读书籍,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如拼音读物、看图说话及一些孩子易懂的童话书等,慢慢的可以看一些天文、地理、历史、科学常识等。从小要培养孩子爱好书的良好习惯。父母也可天天给孩子讲故事,或听故事磁带,以引导孩子自发的看书。(学完拼音后学着自己看书)
(4) 买一把圆头剪刀,让孩子学会剪东西。家长可教孩子剪一些简单图形,这样孩子入学后,就不会对上课剪东西感到困难了。
(5) 为孩子准备一块抹布,让孩子上学后有参加学校劳动的工具。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要适当安排孩子做做家务,比如,教孩子学会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洗手帕、洗袜子等。
(6)准备一个小水壶或小水杯,每天带餐巾纸和手纸(这些在幼儿园时老师准备)。如果在学校进餐??
4、学习上的准备
孩子要入学了,家长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上了学我就长大了”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时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进小学后,不去上学就会耽误功课。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一个转折点,从此不能任性而为了。家长应利用孩子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心情,经常给孩子提一些要求,对孩子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刚入学的孩子,其学习应在入学前就开始了,学前教育不可忽视。
(1)教会孩子写自己的名字,能说出父母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家中主要成员与自己的关系。
(2)教孩子会数100以内的数,数出20以内实物个数,会写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要会口算得数在10以内的计算,做到脱口而出。(虽然上学后,从一加一教起,但速度很快,没有积累是不行的。)可做数字练习的游戏。正数、倒数、扑克牌加减法。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学前要教孩子多讲讲故事、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唱唱儿歌;带孩子上街、进公园、去作客时,要引导他观察树木、房屋、动物等的形状、颜色,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并让他说出来,回家后或事后可问他能否说说去过哪儿,那
些地方有什么东西给自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可让孩子练习说说简单的看图说话。平时,家长应多与孩子对话,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前要认一些字,有一定的积累,这样上学后就可以比较主动。(可从教材介绍)
(二)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古人说:“养其习于意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为其一生的大业奠定了基础。作为家长,不仅应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行为规范内容和要求,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与习惯培养,并以身作则,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还可以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配合老师,使得良好习惯尽快养成。
1、学习用品的整理
通过一些小事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刚入学的孩子,由于识字不多,入学2~3周内,家长可对照课表帮他理好书包,提醒他第二天需要带的物品。3周以后,家长可站一旁引导孩子自己对照课表如何理书包,例如:教孩子将第二天要的各学科的书放好,每天要用的语文、数学练习册,及作业本(记事本),分档归类放好。水壶、跳绳、手纸等可放在书包侧袋中,以免弄脏其它书本。一个半月后,家长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定期抽查。有些家长将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估计得太低,对孩子不放心,一见孩子理不好书包,或理书包动作太慢,就索性代劳。久而久之,常由家长包办一切的孩子,易显得毫无主见,时时处处都要依赖家长。
另外,一年级孩子极易弄丢学习用品。针对这一点,家长可帮孩子在每件学习用品上均写好名字,对于一些无法直接书写名字的文具用品,可把名字写在小张纸上,再用胶纸贴好。家长要让孩子从思想上自觉地爱惜学习用品,自发地管好学习用品。为避免孩子上课时开小差,家长不要让孩子把玩具及易分散注意力的学习用品带至学校。
2、 日常行为规范
(1)家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孩子有条有理地安排早上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上学时间,做到上学不迟到。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家长应督促孩子按课表理好书包,将第二天要穿的衣物叠好,放在身边。路远的孩子早上的时间较为紧张,孩子上学时还会堵车,有的孩子早上起床拖拖拉拉,再加上有时学习用品尚未理齐,至使匆忙上学时,拉下了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而且,由于早上匆忙准备,有的孩子还不能保证早餐,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常此以往,孩子易养成丢三拉四,做事得过且过,缺乏统筹安排的坏习惯。因此,家长教会孩子安排好早上的时间很有必要。从早上起床到到学校,从课堂学习到课间休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问”也不少。
(2)早上到校后,孩子可做一些学习的准备工作。如:到校后,不再校园里乱跑,进教室参加早读(读拼音、读课文、做口算。)然后准理好上午第一堂课的学习用品,将要交的本子放在桌上。
(3)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课堂上的。上课时,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做到“耳听、眼看、脑想、心记、口说、记心上”。遵守上课的纪律,不插嘴、不做小动作、要发言先举手、认真倾听老师提的问题和其他同学的发言,不随便离开座位。怎样才算认真听了课家长可从这些方面进行检查:孩子回家能否轻松地完成作业,以及作业的正确率;家长可根据上的课,问问课上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看看孩子的反馈如何;孩子能否将课文读通;家长还可查一下孩子的书上是否有乱涂的画,乱写的字。此外,家长会时,不要忘了向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4)学校里每节课后都有课间休息时间,时间一般为10分钟。这段时间是让学生上厕所和休息片刻放松神经。为避免孩子下课贪玩,上课要上厕所的情况,家长应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在下课先去厕所,然后喝水,再玩,合理安排下课时间。此外,课间时,学生应在上一堂课
一结束,就迅速理好下堂课的学习用品,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上课的前几分钟,孩子就不会因忙于找书而影响听课,同时影响情绪。由于课间休息时间不长,学生可在这段时间散散步,可做一些轻松、简单的小游戏。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样会影响上课前段时间的听课效果。学生在刚入学时,每节课前老师都会组织孩子背一些纪律、学习小儿歌以平静心情,同时提示要求。
(5)午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供孩子吃午饭及休息。在校吃饭的孩子,家长要为孩子准备一个餐具袋,里面可放勺子和盛汤的碗,再带一些餐巾纸和一块餐桌布(让孩子把布铺在碗下吃饭,就不会弄脏桌面了)。可带一本课外书,吃完饭后看看书,也可带跳棋、象棋等。
3、作业与成绩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家长要从孩子实际出发,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一年级学生做作业,需要家长主要抓他们做作业的习惯。学校有课后管理班,孩子的作业基本上能在这时候完成,回家后主要是读书,背书和听写。一般语数两门课的作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孩子做作业时,一是要注意他们的写字姿势;二是要规定他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完,不能拖拉,不能做做玩玩或做做吃吃,这样,孩子是很容易分心的,长久下去,就会养成作业拖拉、效率很低的坏习惯。三是孩子做作业,不仅要求正确率高,还要求字写得端正,作业整齐干净。做完后,要每题读三遍,以检查作业质量。有的家长见孩子做作业太慢,错误率高或不会检查,就忙着帮孩子忙,这样非但帮不了孩子,还会养成孩子依赖大人的坏习惯及马虎大意的毛病。
4、品德修养
家长不能忽视孩子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道德因素,尤其要重视“第一次信息”。对孩子的教育,决不可重智不重德。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不加以重视,反而一味迁就,致使他们的孩子怕吃苦,没有劳动习惯,处理问题“以我为中心”,对同伴不谦让,不愿帮助有困难的人,对集体不关心。这样的孩子,就会没有朋友,缺少伙伴,将来走向社会,很难与人协作,而且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
孩子的品德修养需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家长不能忽视孩子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道德因素,尤其要重视“第一次信息”。如第一次借同学东西不还,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第一次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引起重视,决不可迁就,在教育时,要注意方法,以耐心说服引导为主,让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古语说:“爱子,教子以义方,弗纳承邪。”爱孩子,就当用道义、规矩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歪路。
家庭教育只有与学校教育同步,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进校前,家长应及时做好各种准备;孩子进校后,应先了解学校的作息制度,据此安排好孩子有规律的生活,而且要随时了解学校及班级对学生的要求,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养成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习惯。另外,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倡导孩子的文明行为作表率。家长要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和社会公德,要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环境卫生,爱护公物。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不要随便给零花钱,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有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协作下,才会在孩子人生的初期就培养起他们各种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的学习方式,塑造其优秀的思想品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让孩子终身受益!
(三)谨防三种误区
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差别主要在非智力因素上,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误区二:父母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样做其实是拔苗助长,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学习起来反而有负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误区三:忽视孩子习惯的养成。说到底,孩子的差异是由于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造成的。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会说:“上了学,让老师管你。”这样孩子会对学校产生惧怕感,上学后表现为事事胆小。
(四)新生三个变化
六七岁的儿童上学了,他们的生活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主导活动的变化。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他们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变化,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
二是社会角色的变化。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入学”给予高度重视。 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这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他们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内有限的几个成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怎么教育好一年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