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毒的概念
中毒的概念
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侵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并能在组织与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破坏了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状态者,称为毒物。由于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毒物本身的作用也是相对的,例如,治疗疾病的药物超过其极量时,便可引起机体的中毒,但微量而剧毒的物质,有的还可用于治疗。中毒在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大量毒物长期逐渐的进入体内,在体内蓄积一到一定程度格出现中毒症状时,称为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症状多不明显,常常被忽视;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中之间。要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之是严格的区分出一条界限,有时也是比较困难的。有些毒物一般只能引起慢性中毒,只有在很大的浓度时,才能引起性中毒,如铅、锰等;这是由于在生产条件下不存有这样浓度的场所。有些毒物一般只引起急性中毒而不引起慢性中毒,如氢氰酸等;这是由于这类毒物进入人体内后,很快地发生变化,迅速排出体外因而不引起慢性中毒。有些毒物,不论引起急性和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时,如急性磷中毒时要损坏肝肘,而慢性磷在毒时则主要损害颌骨。因此,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也有质的别。在临床上还有不少患者,其排泄物(主要是尿)中毒物(如汞、铅)已超过正常含量,但并无中毒表现,此称为吸收状态。
中毒的概念以及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毒物通常是在一般条件下,少量进入机体,就能损害机体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物质。毒物与非毒物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有时候毒物可以把人弄死,但是有时候,少量的吸收一定的毒物对人体会有免疫力上的提高。而非毒物如果过量的摄取也会导致人体的损害甚至死亡。如大量摄取水或无机盐也会使人中毒。
各种毒物对机体的损害是不一样的,按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可分成5个等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法医学研究中的毒物,主要是投毒谋杀、服毒自杀所涉及的毒物。目的是揭露犯罪、澄清疑点,为侦查、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此外所涉及诉讼的意外中毒事故,也属于法医学技术的鉴定范围。法医学常遇见的毒物有砒霜,农药,杀鼠药等;也有生物毒物,如乌头等有毒的植物以及河豚等有毒的动物,所以上述种类食用时要注意。
中毒是一种过程,毒物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对组织和器官有极大的伤害。
中毒的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顾名思义,急性中毒是指机体一次性大量摄入一种或者多种毒物,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即引起的中毒症状或死亡;慢性中毒是指连续多次小剂量的毒物,逐渐发生的中毒症状,经过的时间会很长,半月,数年或者更长。
我们经常遇到的是急性中毒,但是也有慢性的。他们有的多次小剂量放毒,再在最后一次大量投毒的杀人案例。
毒物在一定环境下有一定的效果,我们现在来谈谈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一)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毒物的物理性质与机体的呼吸速度、毒物大小有
关。通常气体毒物吸收最快,液体毒物次之,固体的毒物则最为慢。而液体毒物的溶解度越大则毒物吸收越快。
毒物的毒性取决于毒物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相似的毒物,其毒性也相似。在分子结构中,低价的化合物比高价的化合物毒性大。
(二)毒物的剂量 毒进入机体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能引起中毒和死亡。凡是使机体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中毒和致死量,是由动物半数致死量,参照中毒事例推算出来的,并非绝对可靠的标准。 (三)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引起中毒的程度和后果也不一样。各种毒物进入血液的速度也不一样,由快到慢依次为:静脉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灌肠。 而某些毒物的作用取决于进入机体的途径。
(四)机体的状态 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的后果,还受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体重,以及生活习惯、嗜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畜禽中毒病的综合症状及其发生的一般规律 - 畜禽中毒病在饲养过程中经常发生,根据其表现的症状,及时发现病症、及时进行诊治才能避免广大养殖户的损失。若科学运用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饲养模式进行饲养,想要发现动物中毒病并不难,现在将动物中毒病的综合症状及其发生的一般规律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通常表现:
、重剧的消化障碍、食欲废绝、流涎、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粪便混 1
有黏液和血液;
2、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瞳孔缩小或散大,精神兴奋、狂暴或沉郁、错睡,肌肉痉挛或麻痹,反射减退或感觉消失;
3、体温一般正常或低下;此外,还有一定的呼吸、循环、泌尿和皮肤症状,如呼吸促迫而困难,心搏动亢进,脉律不齐,多尿、少尿甚至尿闭,或血尿、血红蛋白尿,有的皮肤上出现疹块。
4、慢性中毒,起病隐袭,病程较长,一般表现为消瘦、贫血及消化障碍等。
中毒病除有上述症状外,其发生的一般规律为:
多数动物同时或相继发病,患病动物具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和相似的剖检变化,有相同的发病原因,采食同一饲料的畜禽发病,而病畜与健畜同圈不发生传染。
锦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范文二:食物中毒的概念
食物中毒的概念
?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患。
?同餐次(或相近时间 )
?非传染性
?急性、亚急性
食物中毒诊断依据
?病人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相同的可疑食物,未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停止 ?同起食物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潜伏期较短
?一般无人与人间的直接传染
?食品和病人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中毒临床表现的病原 ?判定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的,应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评定
中毒处理总则
?及时报告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
?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采取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标本,以备送检
?迅速排毒处理,催吐、洗胃和导泻
?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可疑食品
?采取剩余可疑中毒食品,以备送检
?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可疑食品
?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处理的
程序与方法
?尽快查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经过
?确定食物中毒的病例
?查明导致中毒的食品
?确定食物中毒致病因素(病原)
?查明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病原来源及其污染、残存或增殖原因) ?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处理的
程序与方法
?协助医疗机构对中毒病人进行救治
?收集对违法者实施处罚的证据
?提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积累食物中毒资料,为改善食品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与处理原则
?严格执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的原则
?法定报告单位
?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
?接收治疗食物中毒病人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报告程序
?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
?立即停止一切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封存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
?及时抢救病人,并保护好现场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超过12小时)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与处理原则
?报告程序
?接收治疗食物中毒病人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超过12小时) ?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程序及要求(见后)
卫生行政部门食物中毒报告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与处理原则
?抢救病人与现场调查应同时进行的原则
?立即抢救病人为首要任务,但同时应组织现场卫生学与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应包括:
?对病人、同餐进食者的调查(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 ?对可疑食物加工现场的卫生学调查
?采样进行现场快速检验和实验室检验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提出可能的发生经过及防止中毒进一步扩散的控制措施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与处理原则
?通过调查综合提出以下信息:
?发病人数
?可疑餐次的同餐进食人数和去向
?共同进食的食品
?临床表现及共同点
?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
?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抢救和控制措施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与处理原则
?样品采集:
?品种:
?呕吐物、血液、尿液、大便、剩余食品、食品容器和加工用具表面涂抹等,可能条件下还应采集厨师和直接接触食品人员的手拭、肛拭等;
?方法:无菌采样
?人数:10~20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病人,对照样品(相同进食史但未发病者)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与处理原则
?中毒现场调查与处理以控制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为目的 ?尽快采取停止销售和食用可疑中毒食品等措施
?尽快控制中毒的范围
?首发(批)病人必须详细调查
行政控制与处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
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行政控制与处罚
?进入行政处罚程序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食物中毒发生单位作出行政处罚 ?警告、罚款、停业、吊扣证照等
(民事、刑事责任则根据相应法规由对应的执法部门处理)
?
范文三:食物中毒的概念
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 食物中毒的概念:
“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食物中毒”是指食物中有致病的微生物,或含有害有毒的物质。但对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如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或者是对过敏体质而对某种食品如虾、鱼、牛奶等食后引起过敏等不属于中毒范围,也不能把这些食品认为是有毒食品。
二、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
1、 食物在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受到病菌的污染,并有大量的
活菌繁殖,(沙门氏菌),或产生大量毒素(如金黄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
2、 食物被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如农药等,达到了中毒剂量。
3、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有和豚毒素。马铃薯发芽产生能葵毒素等 三、 食物中毒的共同特点:
1、 潜伏期短,可在短期内出现有无食物中毒迹象反应。
2、 有共同的致病食物,所有病人在近期内都吃过一种食物,没有吃的
不发病,停止食用这种有毒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3、 临床表现相似,均有腹病、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肠胃炎症状。
4、 食物中毒病人对人无直接传染性。
四、 食物中毒的分类及预防:
(一)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被细菌、微菌污染,人们吃了这些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预防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和病死畜禽肉类。
2、 防止食品被污染,盛放食品的容器生熟要严格分开,熟食品容器要
专用,要有明显标记,用前必须用蒸气或煮沸消毒,以杀灭粘染在容器上的细菌。
3、 食品要现做现吃,剩的饭菜要回锅加热煮熟再吃。
4、 切熟食必须在熟食间或冷盆内进行,有专人操作,切熟食的饮具,
如刀、砧板、抹布必须专用,并严格消毒。
5、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凡发现有《食品卫生法》规定的5
种疾病的患者及带菌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工作。
6、 为了控制细菌繁殖、必须采用低温冷藏或盐掩法保存。主要是误食
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使用农药测试卡等仪器。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检测是否残余农药并会对厨房操作主要对蔬菜的处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把送来的青菜再用农药试卡检测给确认没有超标,再用清水洒净。
2、 浸:把已经洗净的蔬菜用盐水浸泡20分钟,水量要多,蔬菜必须
全部浸入水中,经过这样的处理,约可消除蔬菜上残留农药的三分之一。
3、 烫:用沸水烫,把用清水浸泡1~3分钟,可将残留农药的绝大部分
消除,但烫过菜的水必须倒掉,不能作汤饮,否则会引起中毒。
4、 经过上述简单的除毒方法,再经过烹调加工后的蔬菜,食后就安全
了。
(三)、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 食用不新鲜或腐烂的青皮红肉的海鱼类:应做到不吃不新鲜的海
鱼或吃时应去内脏、洗净,切断后用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加醋红烧或清蒸,不宜油煎或油炸。
2. 四季豆中毒:烹调时要充分加热破坏其所含毒素,炒煮时要烧透
煮熟,使其加热到原有的生绿色消失,食用时无生味和苦硬感,毒素即可彻底破坏。
3. 豆浆中毒:生豆浆中含有使人难以消化吸收的皂素和抗胰蛋白酶
等有害成份,这种物质较耐熟,需加高热才能破坏,人喝了未煮开的豆浆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即可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
4. 其预防在于:豆浆必须经煮开再喝,但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皂素受
热膨胀,会形成泡沫向上浮,出现“假沸”现象,如果误认为豆浆已
煮沸,食后会发生中毒。为防止“假沸”现象出现,应加入过量的消泡剂或用植物油消泡,待泡沫消失后继续加热,直至烧开无泡沫上浮,表现有害成分已被破坏。
5. 猪肺中毒:猪肺中毒原因是养猪户采用“瘦肉精”养猪,其症状
是抽搐。
五、 食物中毒的处理:
发生食物中毒后,除及时将病人送医院抢救外,同时还应保证好现场,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就地封存,不得擅自销毁,以备食品卫生监督机械采样化验,以使尽快查明原因并为采取针对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范文四:动物酸中毒的概念病因 诊疗
急性碳水化合物过食症(Acute Carbohydrate Engorgement of Ruminants)
1. 概念
又叫瘤胃 中毒(Ruminal lactic acidosis) 、 中毒性消化不良等,是由于反刍动 物采食了过多容易发酵、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 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 以前胃机能障碍、瘤胃微生物群落活性降低的一种疾病。
瘤胃积食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上以严重的毒血症、脱水、瘤胃蠕动停止、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瘤胃 pH 值下降 和血浆 CO2结合力降低,虚弱、卧地不起、神志昏迷和高的死亡率等为特征。
2. 病因
1) 饲料的突然变更
2) 品质不良
3) 偷食或偏食
4) 精粗比例不当
3. 发病机理 :
采食过多容易发酵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瘤胃中的微生物群落出现明显的变 化, 革兰氏阳性菌、 链球菌数量↑, 它们利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的乳酸, 致使瘤胃 pH 值降至 5.0↓;低 pH 值则→直接损伤廇胃壁,同时乳酸杆菌的迅速繁 殖 , 进一步使乳酸大量产生,在数 h 内就可使瘤胃蠕动停止,造成食物积滞。
1) 乳酸→瘤胃内容物的渗透压↑ →全身体液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由细胞外液间隙进入 瘤胃→
2) 瘤胃内容物稀软。血液浓缩,机体脱水→少尿、后期无尿,甚至可发生尿毒症,血 压下降,供氧减少,使细胞呼吸产生的乳酸进一步增加
3) 由于瘤胃液的酸度过高,微生物死亡,出现有毒的胺,如组胺、酪胺、色胺等
4. 临床症状
1) 呈现急性经过,一般 24h 发生,有些特急性病例可在两次饲喂之间(饲喂后 3-5h 内)突然死亡。
2) 瘤胃胀满并偶尔有腹痛(蹄腹) ;病情轻的牛有精神恐惧、厌食、腹泻、粪便 松软、瘤胃蠕动减弱,反刍减少,奶牛泌乳量减少,乳脂含量降低。
3) 多数病牛体温正常或偏低,少数病例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呈现循 环虚脱状态。
4) 神经症状。 精神迟钝、 运动强拘, 姿势异常, 神志不清, 眼脸反射减弱或消失。 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狂暴不安,无法控制。
5) 脱水和蹄叶炎是本病常见的病征。机体脱水,皮肤紧缩、干燥,眼球下陷,血 液浓缩,尿量减少或无尿, pH 值下降,血钙降低,同时由于酸的刺激,引起 化学性瘤胃炎。
6) 临床病理学
a) PCV ↑,血压↓。
b) 血气酸碱分析:
c) 血液 pH 值↓,尿液 pH 值 5.0↓, CO2结合力↓。碱储降低;血清钙降 低。
d) 瘤胃液检查无纤毛虫,正常瘤胃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丛被革兰氏阳性细
菌丛所取代。
5. 病理学检查
1) 急性死亡的病例,瘤胃及网胃内容物稀薄如粥样,并有酸臭味,下半部角化的上 皮脱落,呈现斑块状。
2) 持续 3-4天的病例, 网胃和瘤胃壁可能发生坏疽, 呈现斑块状, 通过浆膜表面可见 外观呈暗红色,增厚区质地很脆,刀切时如胶冻样。
6. 诊断
1) 病史
2) 临床表现
3) 与瘤胃积食、皱胃阻塞和变位、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生产瘫痪、酮病、肝昏迷、 奶牛妊娠毒血症等进行鉴别。
7. 治疗 :
原则:阻止乳酸的继续产生及中和已产生的酸,解除脱水,调节电解质平衡,维持 血液循环,促进前胃运动,强心补液,解毒及对症治疗为原则。
中和酸可用饱和石灰水或 5%的 NaHCO3溶液洗胃, 直至胃液的 pH 值呈碱性为止, 饱和石灰水洗胃效果较好,经济实惠,同时静脉注射 5%的 NaHCO3 (5L 左右) 。 8. 预防
1) 本病预防的关键是饲养管理
2) 精料逐步过渡
3) 添加缓冲剂和制酸剂
4) 注意补充一定的矿物质(如钙、磷、钾、钠等)及必需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
范文五:食物中毒的概念与预防
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
食物中毒是指因食用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食用了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类急性、亚急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发病集中,来势凶猛,大多数中毒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且发病者有共同的饮食就餐史。
食物中毒有三大类,第一类最为常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第二类是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中毒物质有瘦肉精、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桐油等;第三类是有毒动植物中毒,常见的有毒动植物油河豚鱼、高组胺鱼类、未熟的四季豆、豆浆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餐饮业是食物中毒的高发行业,发生在餐营业的食物中毒占本市食物中毒的3/4以上,而其中90%以上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此,对于餐饮业经营者而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品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防止方法大致相同,大多数致病菌引起的中毒症状基本相似,主要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部分病人有发热。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
2、从业人员带菌污染
3、食品未烧熟煮透
4、食品储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
5、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2、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3、杀灭病原菌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预防
一、河豚鱼食物中毒
预防方法:不经营任何品种的河豚鱼或河豚鱼干制品。
二、高组胺鱼类食物中毒
预防方法:采购新鲜的鱼,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暗淡、鱼体无弹性是,不要购买;运输、储存都要保持低温冷藏;烹调时放醋,可以使鱼体内的组胺含量下降。
三、豆荚类食物中毒
预防方法:烹调时先将豆荚类食品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熟。
四、豆浆食物中毒
预防方法: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