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台湾怎样再造“黄埔军校”
台湾怎样再造“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地盘,革命党人的江湖。
它是老蒋人生巅峰的起点,他在这里缔造了自己的军政圈子,并和这些人一起叱咤风云半个世纪。哪怕在他败退台湾、处于人生最低谷时,他对俗称“黄埔”的陆军官校依然念念不忘。在党政会议上,他频频提及“黄埔精神”,以及自己当年带着500名黄埔师生北伐的故事;在官邸里,他说教育要“文武合一”,而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教育。
于是,一个新的“黄埔军校”在高雄凤山出现了,不仅招生梯次接棒大陆、从“24期学员”开始,连军旗、军歌、学制、校训等,无一不是大陆黄埔的再现。
1950年开学那天,老蒋大笔一挥,写下黄埔校训“亲爱精诚”,再向学员训话:“当年我们以一个黄埔军校打败了军阀,还打败了日本。今天我们也同样要以一个黄埔军校来‘光复大陆’。”
“台湾黄埔”一战成名
“台湾黄埔”的建立,首要功臣是孙立人将军。
1947年6月,国共内战正酣,孙立人自东北战场返回南京述职。当时**有意让他担任南京的陆军官校校长,但孙直言东北局势被动,办学缓不济急,他愿意为政府训练30万新军,直奔东北战场。
他说,纵观全国局势,唯独台湾远离大陆战场,且兵源充足、练兵可不受干扰;高雄凤山作为新军训练基地最适宜。
高雄,台湾的战略要地,在日据时代颇受日本人重视,除左营港为岛内最大军港之外,还有6座军用机场,凤山则驻有日军海陆联队,拥有总面积达百万平米的军营和仓库,以及完备的训练设施和军眷住宅。
不过,老蒋一听孙立人要在台湾练兵就连连摇头,直说台湾离南京太远了,训练基地最好选在南京,不然就是北平、武昌等交通便利之地,调兵才快。孙继续解释:由南京陆路运兵到东北,还不如台湾自海路运兵快。就这样,孙立人在老蒋办公室里磨了半天,终于获得蒋的首肯。
1947年10月,陆军官校台湾军官训练班在凤山成立,后改为第四军官训练分班,组织上隶属于陆军官校成都本部,孙立人任班主任。1949年金门战役,以该班毕业生为骨干的第80军201师,在金门彻夜死守,消息传到台北,**曾感动落泪。
于是,一战成名的训练班开始受到老蒋重视。1950年9月,**手令“黄埔”在凤山复校,等于让培训班直接升格。一个月后,他站上官校检阅台振臂高呼“反攻大陆”,直言黄埔军校是军人的魂,学校办好了,“解救同胞”就有希望。
这番话,自然是说给部下们听的。那是个岛内人人高唱“反攻大陆”的时代,国民党大败之初,追忆黄埔的辉煌,或许成了老蒋个人的精神支柱――自从失去南京以来,他心中苦闷异常,还在日记中透露过想自杀:“如果‘党国’真绝望,则尚有余此残躯立足之余地,何面目见世人乎,故近日时有‘殉国’问题于脑海中??”
那阵子,蒋经国私底下对父亲十分担心,他特意吩咐侍从们:要一秒钟不停地看着老头子。
蒋家后代的“黄埔一梦”
统治台湾期间,**一直很重视凤山军校,不时南下视察。这里寄托着他对“党国”的期许,而这种信念,也自然地落到了孙辈们的肩头上。
蒋家第三代、蒋经国的3位嫡子孝文、孝武、孝勇,都曾进入凤山军校就读。按**的想法,孙辈们要继承衣钵,不经受一番磨练是不行的。
1956年,长孙蒋孝文进入凤山军校就读“黄埔第28期”,因为成绩不太好,只能当插班生。当时“大公子”在军校里没受多少优待,校长谢肇齐命令教官将他与其他学员一视同仁,仅看在他插班的份上派专人加强辅导。
如此军校生活,搞得蒋孝文适应不良,半年内不仅课业大幅落后,还闯出大祸:他“开溜”到高雄市一家舞厅里,为争夺舞女而开枪闹事,还殴打到场维持治安的军警。最后,他只能以“口鼻疾患”为由退学。
弟弟蒋孝武更厉害。刚入校没多久,他因不守军纪而被点名批评,不仅不服,还当面痛骂批评他的教官。此后再也没有人敢管他,他可以睡到自然醒、开小灶,随意出校门??情况传到**这里,这位爷爷也束手无策,只好让孙子退学了事。
老三蒋孝勇则有些不一样。和哥哥们相比,他显得更勤奋、进取。1964年,16岁的蒋孝勇放弃考大学,选择了陆军官校预备学生班,这让**极为欢喜。蒋孝勇曾在《哀思与憾事》里回忆,爷爷在他报到前一天,特地把他叫到书房勉励,还打开皮包、拿出钱袋,给了他200块新台币:“你独自到官校去,必有零用之需,钱包里我也就这么多??”
1967年,他顺利升入陆军官校,还在一场机械化武器考试中名列前茅。然而,在次年一场夜间训练中,他翻越壕沟时扭伤脚踝,严重得必须打入钢钉辅助步行。
为了安慰孙子,老蒋特意写了一封信:“勇孙:如你足疾久不愈,恐难成为健全的军人,实为我半年以来最大之忧虑,乃非言语所可形容也??只有一切听从医生之言,凡使你足疾能愈之办法,都得照办,再不可有勉强充好汉之行动,手拄拐杖,无论上课或上餐厅,亦只有提用,勿以为羞是要??若非如此持以自制与勉强行之,则恐难望痊愈了??”
后来,他有意返校上课,奶奶宋美龄十分心疼:“依我看,索性就别让孝勇再回军校了,他那只受伤的脚好不容易才治好,将来在军校里继续受训,如果再要扭伤了,又将如何得了呢,”
最后,蒋孝勇从军校退学,转入台大,让蒋家后人终与“黄埔”无缘。老蒋寄托在孙辈上的“黄埔一梦”,也就此没了下文。
这里有电影,也有情歌
**戎马半生,反对他的人不断指责他“好战”。不过,在一些国民党要员眼里,黄埔对老蒋而言还有另一个意义――实践他的教育理念。
自从定居台湾以来,**一直提倡教育改革,凤山军校也是其中一环。1954年,该校参考美国西点军校,提倡“文武合一”的理念,将2年学制延长至4年,分为军事教育和学年教育两块,前者包括每年夏季为期10周的军训,后者则与普通大学教育相仿,强调机械、土木、外语和政治课程。学员毕业后除了授予军衔,还会获得理学士学位。 1975年**去世后,台湾政治氛围开始松动,“台湾黄埔”也逐渐强调军民合一的理念:扩大招生、开设2年半学制的专科班(出了十几位“专科将军”),同时注重社团活动发展。在台湾民歌盛行的70年代,官校的“黄埔合唱团”和吉他社经常在各地巡回演出,还自编两首“黄埔情歌”传唱,后来成为了新生晚点名时的必备曲目:
《黄埔恋歌》
风轻吹的一个黄昏,红红的一轮夕阳
潺潺的一湾流水,有只鸟儿在枝头轻啼
我要往远方的时候,陆军官校使我留恋
我永远不能忘记,使我难以忘怀的地方
凤山军校还开放部分校区,支援拍摄军教片《黄埔军魂》《壮志豪情》等,让民众得以一窥尚为军事禁区的“台湾黄埔”。
有趣的是,《黄埔军魂》的主演、曾任“立法委员”的资深演员柯俊雄,当时为了躲避兵役,先是拜托剧组帮忙办理延期服役,然后搬家5次、与军方玩了2年的“躲猫猫”。当他终于被户政单位抓到、送进军营不到一个月时,《黄埔军魂》就开拍了,他又被凤山军校借调走,“逃兵”摇身一变成了“军魂”。
被涂改的“五大信念墙”
1999年,官校又引入学分制,尽管保留了军事教育,但其党政色彩逐渐被解构。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更加速了这一流程。
当时,有着浓厚国民党色彩的“台湾黄埔”成了民进党搞修正的首要目标之一。凤山官校先是被降级,校长由中将降为少将;2006年,在台湾唱了56年的官校校歌,因为歌词中有“党旗”“主义”等字眼,被上级机关要求修正。
当时高层认为,为了贯彻行政中立、军队不涉入政党原则,必须修改《黄埔校歌》;而在修改版校歌出台前,原校歌禁唱。然而,校歌被禁唱的同时,一块设于1977年的歌词石板还留在校园内,至今未动。
这首歌从大陆一路传到台湾,对台军而言意义非凡:不少军歌都取材自它,如《陆军军歌》《黄埔军魂》等,若要禁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2005年,有“立法委员”要求台军晚点名时不可唱《我在中华》,改唱新编的《勇敢的台湾人》,搞得台军干脆取消晚点名,理由是“无歌可唱”。
后来校歌没有改,但它一直被禁到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时。那一年的黄埔校庆,马英九以台湾领导人身份视察凤山官校,并现场领唱《黄埔校歌》,代表它被正式解禁,这让不少大陆来台的黄埔老兵潸然泪下。
但是,有个东西是改不回来了。校史馆外墙上,原有“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的“五大信念”碑文,2007年“主义、领袖”两词被删去,其他词则要重新排列。
现在这面墙上,就和白纸被涂了修正液一般,灰色石瓦上被抹了5块灰色涂料。
老蒋当年手谕复校的“黄埔”,历经台湾社会变革,如今已是另一副模样。不过,那份历史沧桑还活在校歌里,学员们的臂章上也依然是**手书的四个大字:“亲爱精诚”。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看天下》2014年第16期〕
文档资料:台湾怎样再造“黄埔军校”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范文二:黄埔军校在台湾复校的经过
位于台湾高雄县凤山镇的陆军军官学校,是黄埔军校在台湾的延续。
孙中山命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特任状
黄埔军校迁往台湾后的第一任校长罗友伦
台湾陆军军官学校现任校长刘得金少将(右)
在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的1950年3月1日,**发表了陆军官校的复校演说。蒋中正说:陆军官校,为革命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罗友伦随即在1950年8月接任复校后首任校长一职,而陆官也在同年10月于台湾高雄凤山的正式复校,校址为原日本陆军的武器储存库等设施所在。
附黄埔军校历任校长名单如下:
任届
任期
姓名与职位
学历
1
1924年5月—1947年10月
蒋中正上将、大元帅(创校校长)
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炮兵科11期
2
1947年10月—1949年9月
关麟征中将
日本振武学校炮兵科 陆官1期
3
1949年9月—1949年12月
张耀明中将
陆官1期
4
1950年8月—1954年8月
罗友伦中将
陆官7期
5
1954年9月—1957年3月
谢肇齐中将
陆官6期
6
1957年4月—1960年12月
徐汝诚中将
陆官6期
7
1961年1月—1965年3月
艾叆中将
陆官4期
8
1965年3月—1970年3月
张立夫中将
陆官8期
9
1970年4月—1973年2月
林初耀中将
陆官10期
10
1973年2月—1976年3月
秦祖熙中将
陆官11期
11
1976年4月—1977年12月
言百谦中将
陆官16期
12
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许历农中将
陆官16期
13
1979年12月—1981年6月
朱致远中将
陆官16期
14
1981年7月—1983年6月
卢光义中将
陆官22期
15
1983年7月—1985年6月
黄幸强中将
陆官22期
16
1985年7月—1986年12月
黄耀羽中将
陆官24期
17
1986年12月—1989年6月
汤元普中将
陆官29期
18
1989年7月—1991年6月
胡家麒中将
陆官30期
19
1991年7月—1993年9月
杨德智中将
陆官33期
20
1993年9月—1996年7月
马登鹤中将
陆官29期
21
1996年7月—1997年7
童兆阳中将
陆官34期
22
1997年7月—1998年1月
丁渝洲中将
陆官35期
23
1998年1月—2002年2月
张岳衡中将
陆官34期
24
2002年3月—2005年6月
杨国强中将
陆官41期
25
2005年7月—2006年6月
王根林中将
陆官40期
代理
2006年7月
贾辅义中将
陆官39期
26
2006年8月—2010年7月
陈良沛少将
陆官48期—改为少将编阶
27
2010年7月—2012年7月
全子瑞少将
陆官正51期
28
2012年7月至今
刘得金少将
陆官正53期
分享
范文三:台湾怎样再造“黄埔军校”[文档资料]
台湾怎样再造“黄埔军校”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1924年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开学,因校址设在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很少有人知道,这所军校的薪火至今仍在台湾延续。
“台湾黄埔”一战成名
“台湾黄埔”的建立,首要功臣是孙立人将军。
1947年6月,国共内战正酣,孙立人自东北战场返回南京述职。当时**有意让他担任南京的陆军官校校长,但孙直言东北局势被动,办学缓不济急,他愿意为政府训练30万新军,直奔东北战场。
他说,纵观全国局势,唯独台湾远离大陆战场,且兵源充足、练兵可不受干扰;高雄凤山作为新军训练基地最适宜。
高雄,台湾的战略要地,在日据时代颇受日本人重视,除左营港为岛内最大军港之外,还有6座军用机场,凤山则驻有日军海陆联队,拥有总面积达百万平米的军营和仓库,以及完备的训练设施和军眷住宅。
不过,老蒋一听孙立人要在台湾练兵就连连摇头,直说台湾离首都太远了,训练基地最好选在南京,不然就是北平、武昌等交通便利之地,调兵才快。孙继续解释:由南京陆路运兵到东北,还不如台湾自海路运兵快。就这样,孙立人在老蒋办公室里磨了半天,终于获得蒋的首肯。
1947年10月,陆军官校台湾军官训练班在凤山成立,后改为第四军官训练分班,组织上隶属于陆军官校成都本部,孙立人任班主任。1949年金门战役,以该班毕业生为骨
干的第80军201师,在金门彻夜死守,消息传到台北,**还感动落泪。
于是,一战成名的训练班开始受到老蒋重视。1950年9月,**手令“黄埔”在凤山复校,等于让培训班直接升格。一个月后,他站上官校检阅台振臂高呼“反攻大陆”,直言黄埔军校是军人的魂,学校办好了,“解救同胞”就有希望。
这番话,自然是说给部下们听的。那是个岛内人人高唱“反攻大陆”的时代,国民党大败之初,追忆黄埔的辉煌,或许成了老蒋个人的精神支柱――自从失去南京以来,他心中苦闷异常,还在日记中透露过想自杀:“如果‘党国’真绝望,则尚有余此残躯立足之余地,何面目见世人乎,故近日时有‘殉国’问题于脑海中??”
那阵子,父亲讲话再激扬,儿子们私底下还是担心得很。蒋经国特意吩咐侍从们:要一秒钟不停地看着老头子。
蒋家后代的“黄埔一梦”
蒋家第三代、蒋经国的3位嫡子孝文、孝武、孝勇,都曾进入凤山军校就读。按**的想法,孙辈们要继承衣钵,不经受一番磨练是不行的。
1956年,长孙蒋孝文进入凤山军校就读“黄埔第28期”,因为成绩不太好,只能当插班生。当时“大公子”在军校里没受多少优待,校长谢肇齐命令教官将他与其他学员一视同仁,仅看在他插班的份上派专人加强辅导。
如此军校生活,搞得蒋孝文适应不良,半年内不仅课业大幅落后,还闯出大祸:他“开溜”到高雄市一家舞厅里,为争夺舞女而开枪闹事,还殴打到场维持治安的军警。最后,他只能以“口鼻疾患”为由退学。
弟弟蒋孝武更厉害。刚入校没多久,就因不守军纪而被点名批评,他不仅不服,还当面痛骂批评他的教官。此后再也没有人敢管他,他可以睡到自然醒、开小灶,随意出校
门??情况传到**这里,这位爷爷也束手无策,只好让孙子退学了事。
老三蒋孝勇则有些不一样。和哥哥们相比,他显得更勤奋、进取。1967年,他顺利升入陆军官校,还在一场机械化武器考试中名列前茅。然而,次年一场夜间训练时,他翻越壕沟时扭伤脚踝,严重得必须打入钢钉辅助步行。
为了安慰孙子,老蒋特意写了一封信:“勇孙:如你足疾久不愈,恐难成为健全的军人,实为我半年以来最大之忧虑,乃非言语所可形容也??只有一切听从医生之言,凡使你足疾能愈之办法,都得照办,再不可有勉强充好汉之行动,手拄拐杖,无论上课或上餐厅,亦只有提用,勿以为羞是要??若非如此持以自制与勉强行之,则恐难望痊愈了??”
后来,他有意返校上课,搞得奶奶宋美龄心疼了:“依我看,索性就别让孝勇再回军校了,他那只受伤的脚好不容易才治好,万一将来在军校里继续受训,如果再要扭伤了,又将如何得了呢,”最后,蒋孝勇从军校退学、转入台大,让蒋家后人终与“黄埔”无缘。老蒋寄托在孙辈上的“黄埔一梦”,也就此没了下文。
这里有电影,也有情歌
**戎马半生,反对他的人不断指责他“好战”。不过,在一些国民党要员眼里,黄埔对老蒋而言还有另一个意义――实践他的教育理念。
自从定居台湾以来,**一直提倡教育改革,凤山军校也是其中一环。1954年,该校参考美国西点军校,提倡“文武合一”的理念,将2年学制延长至4年,分为军事教育和学年教育两块,前者包括每年夏季为期10周的军训,后者则与普通大学教育相仿,强调机械、土木、外语和政治课程。学员毕业后除了授予军衔,还会获得理学士学位。
1975年**去世后,台湾政治氛围开始松动,“台湾黄埔”也逐渐强调军民合一的理念:扩大招生、开设2年
半学制的专科班(出了十几位“专科将军”),同时注重社团活动发展。在台湾民歌盛行的70年代,官校的“黄埔合唱团”和吉他社经常在各地巡回演出,还自编两首“黄埔情歌”传唱,后来成为了新生晚点名时的必备曲目,一首叫做《黄埔恋歌》,另一首叫做《黄埔湖畔(落叶飘飘)》。
凤山军校还开放部分校区,支援拍摄军教片《黄埔军魂》、《壮志豪情》等,让民众得以一窥尚为军事禁区的“台湾黄埔”。
有趣的是,《黄埔军魂》的主演、曾任“立法委员”的资深演员柯俊雄,当时为了躲避兵役,先是拜托剧组帮忙办理延期服役,然后搬家5次、与军方玩了2年的“躲猫猫”。当他终于被户政单位抓到、送进军营不到一个月时,《黄埔军魂》就开拍了,他又被凤山军校借调走,“逃兵”摇身一变成了“军魂”。
被涂改的“五大信念墙”
1999年,官校又引入学分制,尽管保留了军事教育,但其党政色彩逐渐被解构。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更加速了这一流程。
当时,有着浓厚国民党色彩的“台湾黄埔”成了民进党搞修正的首要目标之一。凤山官校先是被降级,校长由中将降为少将;2006年,在台湾唱了56年的官校校歌,因为歌词中有“党旗”、“主义”等字眼,被上级机关要求修正。
当时高层认为,为了贯彻行政中立、军队不涉入政党原则,必须修改《黄埔校歌》;而在修改版校歌出台前,原校歌禁唱。讽刺的是,校歌被禁唱的同时,一块设于1977年的歌词石板还留在校园内,至今未动。
这首歌从大陆一路传到台湾,对台军而言意义非凡:不少军歌都取材自它,如《陆军军歌》、《黄埔军魂》等,若要禁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2005年,有“立法委员”要求台军晚点名时不可唱《我在中华》,改唱新编的《勇敢
的台湾人》,搞得台军干脆取消晚点名,理由是“无歌可唱”。
后来校歌没有改,但它一直被禁到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那一年的黄埔校庆,马英九以台湾领导人身份视察官校,并现场领唱《黄埔校歌》,代表它被正式解禁,还让不少大陆来台的黄埔老兵潸然泪下。但是,有个东西是改不回来了。校史馆外墙上,原有“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的“五大信念”碑文,2007年“主义、领袖”两词被删去,其他词则要重新排列。现在这面墙上,就和白纸被涂了修正液一般,灰色石瓦被抹了5块灰色涂料。
老蒋当年手谕复校的“黄埔”,历经台湾社会变革,如今已是另一副模样。不过,那份历史沧桑还活在校歌里,学员们的臂章上也依然是**手书的四个大字:亲爱精诚。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范文四:黄埔军校年历表(台湾版本)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R.O.C. Military Academy
校训 亲爱精诚 建校时间 1924年
学校类型 国立
校长 全子瑞
中华民国 校址
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 校园环境 市区
网站 http://www.cma.edu.tw
孙中山与蒋中正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致词。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简称陆军官校,因于广州黄埔创校而有黄埔军校之别称,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于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也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
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
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 1 校史
o 1.1 历任校长
o 1.2 创办初期主要教职员
, 1.2.1 中国国民党
, 1.2.2 中国共产党
, 1.2.3 苏联
, 2 旧址建筑
, 3 校徽介绍
, 4 校训校歌
, 5 纪念活动
, 6 架构
o 6.1 大陆时期分校
o 6.2 大陆时期机构设置
o 6.3 现有教学单位
, 7 著名校友
o 7.1 中国国民党指挥官
o 7.2 中国共产党指挥官
, 8 相关条目
, 9 外部链接
[编辑] 校史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两广总督刘坤一倡办“广东西学馆”,以白银8万元购买黄埔长洲岛船坞为馆址。光绪八年(1882年)更名为“广东实学馆”。光绪十年(1884年)张之洞督粤,又改名“广东博学馆”。光绪十三年六月十四日(1887年8月3日),
张之洞在“博学馆”原址创办“广东水陆师学堂”。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中正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清朝广东水陆师学堂、陆军小学、和民国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中正为第一任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张申府(后改为**)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
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黄埔军校一期步兵科蔡升熙毕业证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同蒋中正(中)、何应钦(左)、王柏龄(右)合影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
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中华民国国歌歌词)。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
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学盛况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武汉分共(中国大陆称:七?一五”**事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成为南昌兵变和广州兵变(中国大陆称述起义,国民政府均视为:暴动:)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
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校长蒋中正以国民政府名义,改称学校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在南京,1927年底,由蒋中正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8月迁至成都。在八年抗战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结束后,实行军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为“陆军军官
学校”,校长蒋中正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征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1949年12月,中共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蒋中正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中国国民党籍政府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1950年10月,学校在台湾高雄县凤山镇(今凤山市)以“陆军军官学校”之名复校。
[编辑] 历任校长
校长姓历任 任期时间 备注 名
第一任 1924年5月—1947年10月 蒋中正
第二任 1947年10月—1949年9月 关麟征
1949年9月— 1949年12第三任 张耀明 月
第四任 1950年8月—1954年8月 罗友伦
第五任 1954年9月—1957年3月 谢肇齐
第六任 1957年4月—1960年12月 徐汝诚
第七任 1961年1月—1965年3月 艾叆
第八任 1965年3月—1970年3月 张立夫
第九任 1970年4月—1973年2月 林初耀
第十任 1973年2月—1976年3月 秦祖熙
第十一1976年4月—1977年12月 言百谦 任
第十二1977年12月—1979年12许历农 任 月
第十三1979年12月—1981年6月 朱致远 任
第十四1981年7月—1983年6月 卢光义 任
第十五1983年7月—1985年6月 黄幸强 任
第十六1985年7月—1986年12月 黄耀羽 任
第十七1986年12月—1989年6月 汤元普 任
第十八1989年7月—1991年6月 胡家麒 任
第十九1991年7月—1993年9月 杨德智 任
第二十1993年9月—1996年7月 马登鹤 任
第廿一1996年7月—1997年7月 童兆阳 任
第廿二1997年7月—1998年1月 丁渝洲 任
第廿三1998年1月—2002年2月 张岳衡 任
第廿四2002年3月—2005年6月 杨国强 任
第廿五2005年7月—2006年6月 王根林 (2006年7月,由贾辅义暂代) 任
第廿六2006年8月—2010年7月 陈良沛 任
第廿七2010年7月—至今 全子瑞 任
[编辑] 创办初期主要教职员
[编辑] 中国国民党
, 蒋中正:校长
, 廖仲恺:国民党代表
, 李济深:教练部主任
, 邓演达: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 王柏龄:教授部主任
,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
, 邵元冲:政治部主任
,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 周骏彦:军需部主任
, 俞飞鹏:军需部副主任
,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
, 李其芳:军医部副主任
, 杜景祺:军医部主任 , 何应钦: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 胡谦:教育长
, 王柏龄:教育长
, 钱大钧:参谋处处长
, 石醉六: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 顾孟余、徐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 方鼎英:黄埔军校教育长、代理校长
[编辑] 中国共产党
, **:教授部副主任
, 张申府:政治部副主任
, **:政治部主任
, 周佛海:政治部主任
,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 鲁易:政治部秘书 , 恽代英:本部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编辑] 苏联
, 瓦西里?布留赫尔(加伦将军):顾问团团长
, 契列班诺夫:军校总顾问
, 白礼别列夫:步兵顾问
, 嘉列里:炮兵顾问
, 互林:工兵顾问
, 喀扶觉夫:政治顾问
[编辑] 旧址建筑
主条目:黄埔军校旧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旧址
所在 广东省广州市
分类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时代 1924年-1927年
编号 3-21
登录 1988年1月13日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
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黄埔军校大门原貌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
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 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
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
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
大字。
此外还有中山公园、仲恺公园、黄埔公园(又称中正公园)、济深公园;张之洞倡建的
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港等景点。
[编辑] 校徽介绍
, 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
, 亲爱精诚:本校校训。
, 青天白日国徽:代表中华民国。
, 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
, 瑞穗:代表中华民国陆军对北伐、抗战、动员戡乱所建立之丰功伟绩,并示“寓
兵于农”之意。每禾七短,合为“双七”,又名“七七”,含有抗战建国纪念
暨发挥抗战建国之意。
[编辑] 校训校歌
校训“亲爱精诚”经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每年6月16日,
定为“校庆日”。
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妆花,以校做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延用至今:
林庆培 曲 陈祖康 词
怒潮澎湃 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 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 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 向前行 路不远 莫要惊
亲爱精诚 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 发扬吾校精神
陆军官校学生生活公约:
身为陆军军官学校学生
坚持不说谎 不欺骗 不偷窃的荣誉信条
也不纵容他人违反
立志成为允文允武 术德兼备的军事领导人才
具备领导管理 解决问题 语文沟通 及持续学习四大能力
信守国家 责任 荣誉 牺牲 团结 勇气 自信的核心价值 发挥亲爱精诚校训 确定 我 是最好的认知
贯彻 尊师重道 存诚务实的要求
[编辑] 纪念活动
,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的中华邮政亦发行邮票1枚,
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 2004年6月14日,中华民国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
八十周年史迹展”。
, 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
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编辑] 架构
[编辑] 大陆时期分校
武汉分校校门
, 成都分校
, 潮州分校
, 长沙分校
, 洛阳分校(中央军校第一分校)
, 武汉分校(中央军校第二分校)
, 江西分校(中央军校第三分校)
, 广州分校(中央军校第四分校)
, 昆明分校(中央军校第五分校)
, 南宁分校(中央军校第六分校)
, 西安分校(中央军校第七分校)
, 湖北分校(中央军校第八分校)
, 迪化分校(中央军校第九分校)
, 凤山分校(中央军校第十分校)
, 深圳分校
, 汪伪军校
[编辑] 大陆时期机构设置
, 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政治、教育、训练、管理、医学和补给。
, 军校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生兵、通信兵等科。
[编辑] 现有教学单位
, 大学部
o 研究发展中心
o 土木系
o 机械系
o 管科系
o 物理系
o 化学系
o 电机系
o 资讯系
o 政治系
, 通识教育中心
, 军事管理科学研究中心
备注:目前并无外文系,仅有英专连(或称托福班)
[编辑] 著名校友
参见::Category:黄埔军校校友
[编辑] 中国国民党指挥官
, 杜聿明 , 孙元良 , 康泽 , 戴笠 , 胡宗南 , 李仙洲 , 郑介民 , 郝柏村 , 关麟征 , 毛人凤 , 李延年 , 蒋仲苓 , 黄杰 , 张灵甫 , 李弥 , 王升 , 陈大庆 , 李默庵 , 胡琏 , 沈发藻 , 黄维 , 陈明仁 , 唐生明 , 刘戡 , 郑洞国 , 刘安祺 , 范汉杰 , 俞济时
, 宋希濂 , 高魁元 , 余程万
[编辑] 中国共产党指挥官
, 左权 , 蒋先云 , 许光达 , 郭天民 , 陈赓 , 刘志丹 , 陈伯钧 , 陈奇涵 , 徐向前 , 罗瑞卿 , 宋时轮 , 聂荣臻 , ** , 周士第 , 杨至成 , **
[编辑] 相关条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 黄埔十道菜
, 国民革命军
, 中国国民党
, 中华民国历史
, 民国军阀
[编辑] 外部链接
,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正体中文)
, 国防大学
世界大学列表 | 台湾大专院校列表
查 ? 论 ? 编
在台复校大学
政治大学 - 东海大学 - 清华大学 - 交通大学 - 辅仁大学 - 中高等教育 央大学 - 东吴大学 - 静宜大学 - 中山大学
技职教育 清云科技大学 - 圣约翰科技大学
国防医学院 - 海军军官学校 - 空军军官学校 - 空军航空技术学
军警院校 院 - 陆军军官学校 - 国防大学(空军指挥参谋学院、中正理工学
院、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 - 宪兵学校 - 警察大学
查 ? 论 ? 编
中华民国(台湾)公立大专院校
大学系统与联盟: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 台湾T4大学联盟 ? 台北联合大
学系统
高等教育 北台湾 台大 ? 政大 ? 阳明 ? 北大 ? 北艺
大 ? 台艺大 ? 海大 ? 中大 ? 清
大 ? 交大
中台湾 兴大 ? 暨大 ? 联合
成大 ? 中山 ? 中正 ? 嘉大 ? 南艺南台湾 大 ? 高大 ? 南大
东台湾 东华 ? 宜大 ? 东大
离岛 金大
远距教学 空大 ? 高空大 北台湾 台师大 ? 北教大 ? 竹教大 ? 市教大
师范教育 中台湾 彰师大 ? 中教大
南台湾 高师大 ? 屏教大 台科大 ? 北科大 ? 北护大 ? 虎科
大 ? 云科大 ? 勤益 ? 高科大 ? 高应 科技大学大 ? 海科大 ? 高餐大 ? 屏科大 ? 澎
技职教育 科大
技术学院 北商 ? 戏院 ? 中技 ? 屏商
专科学校 中护 ? 南护 ? 东专 北台湾 国大 ? 国医 ? 警大 ? 警专 ? 陆专 军警院校 南台湾 陆官 ? 海官 ? 空官 ? 航技 体育院校 北体 ? 国体 ? 台体 参见:台湾大专院校列表 | 世界大学列表
范文五:黄埔军校年历表(台湾版本).doc
中华民华华华官校国学
中华民华华华官校国学
R.O.C. Military Academy校华华华精华
建校华华 1924 年
学校华型国立
校华全子瑞
校址中华民国
台湾 高雄华 华山市华武路1号校华境园市区
网站http://www.cma.edu.tw
华中山与蒋中正在华校华典致华。黄埔学礼
中华民华华华官校;国学R.O.C. Military Academy,~华称华华官校~因于 广州 黄埔华校而有华校黄埔之华~是一华称中华民国的华事校学~于 1924 年由中民国国党成立~目的是华国民革命华华华华官~然后 国民政府 北伐华一中的主要华力~也培华了华多在国抗日华争和国内共华中华名的指华官。第一次共合作国华期的一至六期~原址华于 中大华国 广华省 广州市
黄埔区 华洲华。
黄埔华校于 1927 年改制华中央华华华官校学~ 1946 年再改制华华华华官校学~于并中华民政国府迁并迁台华一至 台湾 高雄华 华山市。而昔日的黄埔旧华校址于 1988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列华第三批全重点文物保华华位。国
目华
? 1 校史
o 1.1 华任校华
o 1.2 华华初期主要华华教
, 1.2.1 中民国国党
, 1.2.2 中共华国党
, 1.2.3 华华
? 2 旧址建筑
? 3 校徽介华
? 4 校华校歌
? 5 华念活华
? 6 架构
o 6.1 大华华期分校
o 6.2 大华华期机华置构
o 6.3 华有华位教学
? 7 著名校友
o 7.1 中民指华官国国党
o 7.2 中共华指华官国党
? 8 相华目条
? 9 外部华接
[华华] 校史
清 光华二年; 1876 年,~ 两广华督 刘坤一倡华“华西华广学”~以白华8万元华华黄埔华洲华船华华华址。光华八年;1882年,更名华“华华华华”。光华十年;广学1884年,华之洞督~又改粤名“华博华广学”。光华十三年六月十四日;1887年8月3日,~华之洞在“博华”原址学
华华“华水华华堂广学”。
1923 年 9 月~华中山派蒋中正华华华华~华建华华华。学 1924 年 1 月 24 日~华中山命名成立的“华华华官校学”华华委华~会28日华定广州华洲华上的原朝清广学华水华华堂、华华小、和民学国广学旧华海华校的址上建立华校。 5 月~任中正华第一任校华~蒋廖仲华华民代表。国党党随后~任李华深、华演达华华部正、副主任~教王柏华、叶华英华授部正、副主任~教戴季陶、华申府;后改华**,华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华华华华官。此外华有教熊雄、华代英、华楚
女、华华臻、华秋人等共华人任官及各方面华华工作。党担教
黄埔华校一期步兵科蔡升熙华华华
华中山在华典华束后~同中正;中,、何华华;左,、王柏华;右,合影学礼蒋
1924 年 5 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华生学350名~华取120名。 5 月 5 日华始入。学6
月 16 日~华行华典~学礼华中山到华华年作了华情洋溢的华华,“要今天起~立一华志会青从个
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华华的心理~只知道做救救民的事华。”华中山的华华后国来
成华中华民国的国歌歌华。 1925 年 2 月~华校出华华征使用的校名华“中民立华华华国国党党官校学”~以排斥共华人在校的党内学当黄埔地位。校在华集中了革命华中有才能的人。华校最初有华多从华华来教蒋与国党教的华~但在北伐期华中正中共华华系破裂~所以华些华华华
离华了。
华中山手华华校华华;黄埔中华民歌国国歌华,。
1926 年~根据国会决将民政府中央华事委华定~原华华华官校学华大改华~于同年 3 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华事政治校学”。北伐华攻克武华后~ 1926 年 10 月 27 日~民中央国党先决定在两湖华院旧学将黄埔址华政治华华班~后改华中央华事政治校政治科~后第五期政治科华学移往武昌就华。 12 月~又定决将黄埔炮来五期兵、工兵科移武昌就华~于 1927 年
1 月 19 日改名华“中央华事政治校武华分校学”。
武华中央华事政治校华学学况盛
1927 年~第一次共合作分国裂~于是在广州、武华和南京分华出华了三所黄埔华校。在武华~
3 月 22 日~以民中央的名华~定武华分校华大改华华“国党决将;武华,中央华事政治学校”~华展华蒋争斗。武华分共;中大华,国称七?一五”**事华,后~黄埔学五期华被迫华华校~华校离体整改华华华华奎的华官华华~成华教南昌兵华和广州兵华;中大华国称述起华~国民政府均华华,暴华,,主力~武华华校便不华存在~在州~原中央华事政治校广学依然华华~
1928 年 5 月~由副校华李华深决将学定校改名“国学民革命华华官校”~校只学剩下718人华持至华华~其余散往武华、南京等地~六期生。称黄埔 1929 年 9 月 10 日~校华蒋中正以民政府名华~改校华“国称学国黄埔学民革命华华官校”。第七期生华华后~学 1930 年
9 月~校被要学求停华~在南京~1927年底~由中正定蒋决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华事政治校学”~宣誓**。 1928 年 3 月~以中央华事委华名华会明令改名“中央华华华官学校”。抗日华全面争爆华后~于 1937 年 8 月迁至成都。在八年抗华中成了培华抗日官兵的大本华。各期华华生都一律华赴抗日前华华。抗华华束后~华行华校改制~于参 1946 年 元旦后
改华“华华华官校学”~校华蒋中正改任名校华~由誉华麟征升任校华。
1947 年~华立人在台湾决奉命华华新华~定在华山成立“华华华官校第四华官华华学班”~直属成都本校。 1949 年 12 月~中共解放华占华成都~校学停华~共华23期。中正蒋将下令台湾学国国党籍生和中民籍政府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湾到台。 1950 年 10 月~学
校在台湾高雄华华山华;今华山市,以“华华华官校学”之名华校。
[华华] 华任校华
华任任期华华校华姓名华注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蒋中正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华麟征
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华耀明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华友华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华肇华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徐汝华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艾华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华立夫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林初耀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秦祖熙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言百华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华华华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朱致华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华光华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黄幸强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黄耀羽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华元普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胡家麒
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华德智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华登华第一任廿1996年7月—1997年7月童兆阳第二任廿1997年7月—1998年1月丁渝洲第三任廿1998年1月—2002年2月华岳衡第四任廿2002年3月—2005年6月华国强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王根林;2006年7月~由华华华华代,
第六任廿2006年8月—2010年7月华良沛第廿七任2010年7月至今—全子瑞
[华华] 华华初期主要华华教
[华华] 中民国国党
? 蒋中正,校华
? 廖仲华,民代表国党
? 李华深,华部主任教
? 华演达,华部副主任教教兼华华华~育华~武华分校代校华
? 王柏华,授部主任教
?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
? 邵元冲,政治部主任
?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 周华彦,华需部主任
? 华华华,华需部副主任
? 宋华昌,华部主任医
? 李其芳,华部副主任医
? 杜景祺,华部主任医
? 何华华,华华华官~教教教育华~潮汕分校校华兼育华
? 胡华,教育华
? 王柏华,教育华
? 华大华,华华华华参
? 石醉六,华沙分校分校校华
? 华孟余、徐华,武华分校校华委华
? 方鼎英,华校黄埔教育华、代理校华
[华华] 中共华国党
? 叶华英,授部副主任教
? 华申府,政治部副主任
? **,政治部主任
? 周佛海,政治部主任
? 华华臻,政治部秘华~兼政治官教
? 华易,政治部秘华
? 华代英,本部华政治官~武华分校校华委华教
? 夏曦,华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华华] 华华
? 瓦西里 ? 布留赫华;加华华将,,华华华华华
? 契列班华夫,华校华华华
? 白华列礼夫,步兵华华
? 嘉列里,兵华华炮
? 互林,工兵华华
? 喀扶华夫,政治华华
[华华] 址建筑旧
主目,条黄埔旧华校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重点文物保华华位国
黄埔旧华校址
所在 广华省 广州市
分华革命华址及革命华念建筑物
华代 1924 年- 1927 年
华号3-21
登华 1988 年 1 月 13 日
黄埔华校大部分建筑物于 1938 年被日华华机炸毁。 1965 年~做了一次华大修华~基本恢华原貌。 1984 年~建立华校址华念华。黄埔旧 1996 年~州市政府广国按家文物局批华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华重建~ 6 月 16 日奠基~ 11 月 12 日落成~面华10,600平方米~耗华2000余万元~华原了华中山、廖仲华、周恩及授、华、来教教医管理、华需、华各部的华公室和华室、华生的华堂、寝赶室等~但由于工期而埋下了不少华量华患。 2005 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华行全面修华~华将旧旧赶两格按照“修如”和“不工期”大原华。
1995 年~华校址华念华被华华州市华主华黄埔旧广国教育基地之一。 2000 年~又被华华华省广首批华主华国教育基地之一。华有华校正华、校本部、华华理华念碑、中山故居、俱华部、游泳池、
华征烈士墓、北伐华念碑、华深公园教几、思亭等十华建筑。
黄埔华校大华原貌
黄埔横华校大华华格非常朴华~中央上方匾上“华华华官校”大学几个字~是华延华所华。校华于
1965 年由 中人民国解放华 南海华华重新修建。在二华华口着挂尽一副华华,“华华人方华手~完成革命始回华”~二华右华华壁上~挂蒋楼两挂着介石手华的“华华精华”校华。华校大华彩旁原有一副华华,“升官华华~华往他华~华生怕横来死~勿入斯华”~华华“革命者”。华中山逝世
后改华华理华中的“革命嘱尚未成功~同志仍华努力”。
黄埔构楼华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华华木华、三路四华、回廊相通的房。华校华华华在原华华小堂学祠堂式大华前面增建华式大华。中山欧即清广黄埔故居“史迹华列室”~原华朝华海华分华的址~华海。华旧称学楼构两瓦混凝土混合华华~建筑面华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华列有伴随华华臻数装十年的皮箱、自己了华子的椅子、墨华、墨盒~解放华中唯一外籍将华 洪水使用华的手华毛毯将~抗日华征华名华洞国的私章等珍华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华。位于华中山故居西的生学欧礼两挂俱华部是式华色建筑~堂华台中央和华分华华华中山像、华理华华、民国党党国国旗、中华民旗和林华徐焚华片、华和华抗华八华华国侵犯天津、沙基案惨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挂~堂华廖仲华、朱华信、史华如等名人像。华校年的“黄埔当清
党”便是在俱华部华行。俱华部西华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华改建。华征烈士墓座落园在华校西南的平华~是 1925 年广华革命政府华华念因华伐华炯明等叛华而华亡将国两党士修建的~安葬有共516位烈士华~面华体5万多平方米~ 1926 年 6 月落成。墓前园有 1928 年修建的华征华亡烈士华念坊~是一座华旋华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 1936 年在墓园正华增建华征华亡烈士华功坊和华华~有小黄花华之。华念称坊后由墓道、墓冢构数冢、华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成华百米的中华华~墓华华有蔡光华烈士墓~西华有17位出身华校的校将园墓。墓于 1984 年修华~ 1991 年新建了“华征史迹华列室”。北伐华念碑矗立在华洲华平华~是一座高10米的花华石碑~华华念北伐华亡的华校生建立的。由华校代校华何遂撰写黄埔丰将的碑文“平华之石华华兮~之水淙淙~屹碑以万世兮~以垂华于无华”。碑的正面刻“民革命华华官校生出国学学身北伐华亡华念碑”~碑座的华、西、北三面刻有北伐华亡的立华第一华华华独渊曹等353位华校生的名黄埔学国字。但由于第一次共合作的
失华~大部分共华华华党亡者的名字未能刻华。
黄埔华校后山的八卦山华建有华华理华念碑~碑华塑有华华理华像。 1928 年华华理华念碑奠基~
1930 年 9 月 26 日落成~碑座高40米~华中山先生华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年的日当本好友梅屋庄吉出华~牧田祥哉敬作~原筱金作工华华造。碑的正面华“华中山华念碑”六华大个隶学从字~背面华华理像~华面华华理华华~西面华华理华华华。山底到山华的华梯
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个华~表面华有校华“华华精华”四大字。此外华有中山公园园黄埔园称园园、仲华公、公;又中正公,、华深公~华之洞倡建的大
坡地炮炮台、白华华台~中海华国的华黄埔港等景点。
[华华] 校徽介华
?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华国家安全。
?华华精华,本校校华。
?青国天白日徽,代表中华民国。
?指华刀,代表指华官华华。
?瑞穗,代表中华民华华华国北伐、抗华、华华戡乱所建立之丰并功华华~示“寓兵于华”之
意。每禾七短~合华“双国国七”~又名“七七”~含有抗华建华念华华华抗华建之意。
[华华] 校华校歌
校华“华华精华”华由蒋中正华自华华~华中山在华典华学礼宣布的。每年 6 月 16 日~定华“校华
日”。
1924 年~制定的《华华华官校歌学》,
莘莘学声子~华华精华~三民主华~是我革命先。
革命英雄~民国先华~再接再华~华华先烈成功。
同同道~华学教遵华~始华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华花~以校做家~华薪华~胆努力建华中华。
1926 年~制定延用至今,
林华培 曲 华祖康 华
怒潮澎湃 党黄埔旗华舞 华是革命的
主华华华华 华律莫放松 华华作华斗的先华
打条众血路 引华被华迫民
携着手 向前行 路不华 莫要惊
华华精华 华华永守
华华吾校精神 华华吾校精神
华华官校生生活学公华:
身华华华华官校生学学
华持不华华 不欺华 不华的华窃誉条信
也不华容他人华反
立志成华允文允武 华德兼华的华事华华人才
具华华华管理 解决沟学华华 华文通 及持华华四大能力信守国誉气家 华任 华 华牲 华华 勇 自信的核心价华
华华华华精华校华 定 确我 是最好的华知
华华 尊华重道 存华华华的要求
[华华] 华念活华
? 1994 年 6 月 16 日~华华念华校建校黄埔70周年~中华华部华行了华念华国票1枚~面华
20分~票面华华校大华全黄埔湾景。台的中华华政亦华行华票1枚~票面华华校大华黄埔
全景与蒋中正校华华像。
? 2004 年 6 月 14 日~ 中华民国 国防部华李杰与前行政院华郝柏村参黄埔华“华校八十
周年史迹展”。
? 2004 年 6 月 16 日~华校建校黄埔80周年华念日~由华校同、华革命华史黄埔学会广
博物华共同华华的《黄埔册华云人物》华华华品华念在北京首华~收入50余枚有华华黄埔
校人物、华史事件的华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来湾黄埔自台各地的万名华校校
友华行盛大华祝活华。
[华华] 架构
[华华] 大华华期分校
武华分校校华
?成都分校
?潮州分校
?华沙分校
?洛阳分校;中央华校第一分校,
?武华分校;中央华校第二分校,
?江西分校;中央华校第三分校,
?广州分校;中央华校第四分校,
?昆明分校;中央华校第五分校,
?南宁分校;中央华校第六分校,
?西安分校;中央华校第七分校,
?湖北分校;中央华校第八分校,
?迪化分校;中央华校第九分校,
?华山分校;中央华校第十分校,
?深分校圳
?汪华华校
[华华] 大华华期机华置构
?华校由六部华华成,政治、个教医学育、华华、管理、和华华。
?华校分步兵、华兵、兵、工兵、华生兵、炮通信兵等科。
[华华] 华有华位教学
?大部学
o研究华展中心
o土木系
o机械系
o管科系
o物理系
o化学系
o华机系
o华华系
o政治系
?通华教育中心
?华事管理科学研究中心
华注:目前并无外文系~华有英华华(或托福称班)
[华华] 著名校友
参华, :Category: 黄埔华校校友
[华华] 中民指华官国国党
? 杜聿明? 华元良? 康华? 戴笠? 胡宗南? 李仙洲? 华介民? 郝柏村? 华麟征? 毛人华? 李延年? 蒋苓仲? 黄杰? 华灵甫? 李弥? 王升? 华大华? 李默庵? 胡华? 沈华藻? 黄华? 华明仁? 唐生明? 刘戡? 华洞国? 刘安祺? 华华华? 范华杰? 宋希濂? 高魁元? 余程万
[华华] 中共华指华官国党
? 左华? 蒋先云? 华光达? 郭天民? 华华? 刘志丹? 华伯华? 华奇涵? 徐向前? 华瑞卿? 宋华华? 华华臻? **? 周士第? 华至成? 陶华
[华华] 相华目条
华基共享华源中相华的多媒体华源,
中华民华华华官校国学
? 黄埔十道菜
? 国民革命华
? 中民国国党
? 中华民华史国
? 民华华国
[华华] 外部华接
? 中华民华华华官校 国学 ;正中文,体
? 国学防大
世界大列表学 | 台大华湾院校列表
华 ? 华 ? 华
在台华校 大学
政治大学 - 华海大学 - 清学华大 - 交通大学 - 华仁大学 - 中央大高等教育学 - 华大吴学 - 静学宜大 - 中山大学
技华教育清学云科技大 - 圣学华翰科技大国医学防院 - 海华华官校学 - 空华华官校学 - 空华航空技华学院 - 华
华警院校华华官校学 - 国学防大;空华指华华华参学院、中正理工学院、国防
大、学国学防管理院, - 华兵校学 - 警察大学
华 ? 华 ? 华
中华民;台,国湾公立大华院校
大学与系华华盟,台华合大湾学系华 ? 台湾 T4 大华学盟 ? 台北华合大学系华
台大 ? 政大
明 ? 北大 北台湾台华大 ? 海大
大 ? 清大
华大 ? 华大 ? 华合
成大 ? 中山 ? 中正 ? 嘉大高等教育大 ? 高大 ? 南大
华华 ? 宜大 ? 华大
金大
空大 ? 高空大
台华大 ? 北大教北台湾大 ?
彰华大 ? 中大教华范教育
高华大 ? 屏教大
台科大 ? 北科大
大 ? 虎科大
大 ? 勤益科技大学大 ? 高华大
大 ? 高餐大
技华教育大 ?
北商 ? 华院 ? 中技 ?
中华 ? 南华 ? 华华
国大 ? 国医北台湾大 ? 警华
华警院校
华官 ? 海官 ? 空官 ?
北体 ? 国体 ? 台体体育院校
参华,台大华湾院校列表 | 世界大列表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台湾怎样再造“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