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洛阳理工学院 专业:初等教育 班级:Z111554
小组成员:姓名:任小顺 学号:Z11155422
姓名:李彦彦 学号:Z11155405
姓名:梁洋洋 学号:Z11155412
姓名:刘甜甜 学号:Z11155428
实践时间:2013年1月25日至2013年1月31日 共7天
调查对象: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一中,朱口镇郑油小学,马厂镇二中,五中,中心小学。
根据对以上几所学校老师学生以及走访学生家长的结果做出以下几点汇报。 一、教师素质及教学水平
根据对朱口镇小学、朱口镇一中、马厂小学、马厂二中老师的调查得知:郑小教师共9人,学生180人,马厂小学教师共11人,学生200人,朱口镇一中教师共70人,学生3200人。其中郑小,马厂小学的全部教师的学历均在大专以下,还有部分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朱口一中的教师大专以上水平的占30%,中师水平的占70%。郑小以及马小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0岁,农村小学优秀年青教师严重匮乏,并且逐渐向发达城市流失。
目前这些农村教师仍在实行应试化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不太注意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心理健康。朱口一中虽开设有体、音、美课程,但他们相关的硬件设施落后,操场小,学生多,体育器材匮乏,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够丰富,音乐和美术也只是有这业余爱好的教师代教,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授课,学校仍是以应试化课程为主。
农村小学每学期有一次联校竞赛,在这期间部分教师加强对个别学生的知识训练,以此来取得好成绩,但放松了大部分没有参加竞赛的学生的学习,这种做法也给优秀生造成优越自傲心理,而成绩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以至于到了初中成绩跟不上,辍学率升高。根据对各学校教师的调查得知,朱口一中的教师教学质量在周边学校中是最好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校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教师的进修机会,资助教师外出培训,奖励优秀教师 2)学校同时也对各科教师施压,每个年级每学期会有多次竞赛,成绩结果会对学生,代班教师进行公布并作出表扬或批评,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升学率 3)学校招聘教师的门槛提高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各学校领导都很重视教师的素养,禁止打骂侮辱学生。据调查的这几所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做到了这一点,但仍有少数教师对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进行体罚,但农村有“不打不成材”的传统观念,部分家长也支持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体罚。
二、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及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地处农村的朱口一中,郑小和马小等很多乡村学校的校舍都焕然一新,但没有多媒体,电脑等先进教学设备,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教材,很少了解课外的很多知识。国家下发的教育资源经费等很难落到实处,并且城乡教职工的工资差距,很多优秀教师逐渐向城市流动,学校的管理相对欠缺。例如,在农村小学阶段,因为规定教师不准对学生进行体罚,因此学生违反纪律也只是口头说教批评,至于学生是否诚心改正则是另一回事,学生屡次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也有频繁发生。在农村,现在已经是马路村村通,学生在家吃饭住宿,在放学的路上打架,车祸事件时有发生,可见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校外安全管理力度还不够大,对学生的家访工作也很欠缺。根据对学生家长的走访得知,农村小学教师极少对学生家访,也不曾开家长会,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只是学习,智力发展,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不能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以及清醒地认识一些方面的发展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初中阶段,学校硬件设施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具备的设备 根据调查,马厂和朱口这几所中小学均不具备远程教学的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应试教育和教材教学仍是这些学校的主流教育,这些学校没有体育室,只有露天的操场,遇到雨雪天气学生不能进行室外体育锻炼只能在教师上自习。对于一些先进实验器材更是匮乏,导致一些实验课程的学习只靠老师讲解,学生凭空的想象,大大削弱的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摆设的设备 部分中学配置有电脑,实验器材等,但学校并没有开设这些网络学习课程,即使开设有实验课,也知识教师把实验器材演示给学生用,实验课上只有老师在做实验,学生看老师做实验,而不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更有甚者,学校把一些贵重实验器材放在实验室,只让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先进设备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
3)其他硬件问题 这些农村中学都建在村庄附近,“村村通”道路在农村实施后,马路上的车辆较多,学生上下学在校门口及路上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多,车辆多,车祸多,学生的安全应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得以解决,例如在放学时校门口应有学校保安或交警来协助疏通人流,确保学生和行人车辆的安全。
4)学校管理模式方面的发展现状
1.学校对教师的管理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初升高的升学率还是很看重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落在各科教师的身上。学校对学生每学期进行多次成绩考核,根据学生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来分发教师的奖金。根据调查,目前农村中学招聘教师对其学历和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并且对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适当奖励,增多教师进修机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有了很大的加强。
2.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据了解目前农村中学在校仍是三点一线式的状态,即到点就去教室、食堂、宿舍,农村中学已施行寄宿制,每天有早晚自习,上下午课,一天在教室学习大约11小时,不到早操和体育课,学生几乎没有锻炼时间。对于校风校纪的整顿,各学校不尽相同,但有共同的特点“严”,因为学校实行寄宿制,在校期间学校要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如果学生违反学校纪律被学校抓住一般作通报批评或留校察看处理,情况再严重者开除学籍,虽然有这下纪律约束,但仍有部分学生夜出去网吧,吸烟酗酒者也很多,部分学校的校规很严格,例如朱口一中,对于夜不归宿,打架吸烟的一经发现立即开除,该学校每学期因此被开除的学生有很多,这种现象也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家长再送孩子去学校学习,学校不再收留,外出打工年龄小,因此农村有多了一批这种游手好闲,到处乱窜的小混混。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问题 根据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法》,教师不得擅自剥夺学生的义务教育权,这些教师虽然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学生,但却不能耐心教育部分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义务教育权导致《九年义务教育法》没有在农村得到有效实施。被开除,没学上,也是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法》对孩子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作用,农村家长的法律知识少,导致有法不能依,孩子没学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例如: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对学生的成长教育没有太大关心,只是一味的让孩子有钱花,把孩子留给孩子照顾,这更导致了孩子有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的倾向。
三、根据目前调查结果的一些看法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仍处在缓慢发展阶段,城乡优秀教师
差距大,农村优秀青年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合理调配农村学校的教师,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见于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就需要学校开设体、音、美、网络学习、心理健康等课程,这就需要掌握相应知识经验的教师来授课,因此农村学校也需要很多具有这方面专业的优秀教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下发很多资金对农村学校进行资助,目前学校的校舍基本上都以旧换新,但在教学质量和管理上却与城市差距很大,而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我了解的说一下,1)农村的传统问题,认为孩子能识字就行了,很多孩子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在家,甚至做童工。近些年来在农村兴起的打工潮,很多农村打工者认为读太多书没用,最后还是打工,孩子又禁不起外面世界的诱惑,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引发一些恶习,最后开始辍学,打工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2)农民不懂法。我国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了适龄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得随意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一些学生在校违反校纪应该由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耐心教育,而不是乱开除学生。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受教育权是不容侵犯的,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有法不能依,不会采取适当措施来保护孩子的受教育权利。3)问题解决。通过媒体传播,下乡讲座宣传等方式教育,法律等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向高等教育方向发展,普及法律知识,敢于和违反法律的事情作斗争,让农村人知法懂法。
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相应管理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严格的监察,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尽量与城市同步,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共享一片蓝天。
范文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心浪微博:朴恩俊丶 熊猫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心浪微博:朴恩俊丶熊猫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洛阳理工学院 专业:初等教育 班级:Z111554
小组成员:姓名:任小顺 学号:Z11155422
姓名:李彦彦 学号:Z11155405
姓名:梁洋洋 学号:Z11155412
姓名:刘甜甜 学号:Z11155428
实践时间:2013年1月25日至2013年1月31日 共7天
调查对象: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一中,朱口镇郑油小学,马厂镇二中,五中,中心小学。
根据对以上几所学校老师学生以及走访学生家长的结果做出以下几点汇报。 一、教师素质及教学水平
根据对朱口镇小学、朱口镇一中、马厂小学、马厂二中老师的调查得知:郑小教师共9人,学生180人,马厂小学教师共11人,学生200人,朱口镇一中教师共70人,学生3200人。其中郑小,马厂小学的全部教师的学历均在大专以下,还有部分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朱口一中的教师大专以上水平的占30%,中师水平的占70%。郑小以及马小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0岁,农村小学优秀年青教师严重匮乏,并且逐渐向发达城市流失。
目前这些农村教师仍在实行应试化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不太注意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心理健康。朱口一中虽开设有体、音、美课程,但他们相关的硬件设施落后,操场小,学生多,体育器材匮乏,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够丰富,音乐和美术也只是有这业余爱好的教师代教,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授课,学校仍是以应试化课程为主。
农村小学每学期有一次联校竞赛,在这期间部分教师加强对个别学生的知识训练,以此来取得好成绩,但放松了大部分没有参加竞赛的学生的学习,这种做法也给优秀生造成优越自傲心理,而成绩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以至于到了初中成绩跟不上,辍学率升高。根据对各学校教师的调查得知,朱口一中的教师教学质量在周边学校中是最好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校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教师的进修机会,资助教师外出培训,奖励优秀教师 2)学校同时也对各科教师施压,每个年级每学期会有多次竞赛,成绩结果会对学生,代班教师进行公布并作出表扬或批评,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升学率 3)学校招聘教师的门槛提高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各学校领导都很重视教师的素养,禁止打骂侮辱学生。据调查的这几所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做到了这一点,但仍有少数教师对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进行体罚,但农村有“不打不成材”的传统观念,部分家长也支持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体罚。
二、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及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地处农村的朱口一中,郑小和马小等很多乡村学校的校舍都焕然一新,但没有多媒体,电脑等先进教学设备,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教材,很少了解课外的很多知识。国家下发的教育资源经费等很难落到实处,并且城乡教职工的工资差距,很多优秀教师逐渐向城市流动,学校的管理相对欠缺。例如,在农村小
学阶段,因为规定教师不准对学生进行体罚,因此学生违反纪律也只是口头说教批评,至于学生是否诚心改正则是另一回事,学生屡次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也有频繁发生。在农村,现在已经是马路村村通,学生在家吃饭住宿,在放学的路上打架,车祸事件时有发生,可见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校外安全管理力度还不够大,对学生的家访工作也很欠缺。根据对学生家长的走访得知,农村小学教师极少对学生家访,也不曾开家长会,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只是学习,智力发展,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不能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以及清醒地认识一些方面的发展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初中阶段,学校硬件设施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具备的设备 根据调查,马厂和朱口这几所中小学均不具备远程教学的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应试教育和教材教学仍是这些学校的主流教育,这些学校没有体育室,只有露天的操场,遇到雨雪天气学生不能进行室外体育锻炼只能在教师上自习。对于一些先进实验器材更是匮乏,导致一些实验课程的学习只靠老师讲解,学生凭空的想象,大大削弱的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摆设的设备 部分中学配置有电脑,实验器材等,但学校并没有开设这些网络学习课程,即使开设有实验课,也知识教师把实验器材演示给学生用,实验课上只有老师在做实验,学生看老师做实验,而不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更有甚者,学校把一些贵重实验器材放在实验室,只让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先进设备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
3)其他硬件问题 这些农村中学都建在村庄附近,“村村通”道路在农村实施后,马路上的车辆较多,学生上下学在校门口及路上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多,车辆多,车祸多,学生的安全应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得以解决,例如在放学时校门口应有学校保安或交警来协助疏通人流,确保学生和行人车辆的安全。
4)学校管理模式方面的发展现状
1.学校对教师的管理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初升高的升学率还是很看重的,因
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落在各科教师的身上。学校对学生每学期进行多次成绩
考核,根据学生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来分发教师的奖金。根据
调查,目前农村中学招聘教师对其学历和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并且对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适当奖励,增多教师进修机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有了很大的加强。
2.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据了解目前农村中学在校仍是三点一线式的状态,即到点就去教室、食堂、宿舍,农村中学已施行寄宿制,每天有早晚自习,上下午课,一天在教室学习大约11小时,不到早操和体育课,学生几乎没有锻炼时间。对于校风校纪的整顿,各学校不尽相同,但有共同的特点“严”,因为学校实行寄宿制,在校期间学校要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如果学生违反学校纪律被学校抓住一般作通报批评或留校察看处理,情况再严重者开除学籍,虽然有这下纪律约束,但仍有部分学生夜出去网吧,吸烟酗酒者也很多,部分学校的校规很严格,例如朱口一中,对于夜不归宿,打架吸烟的一经发现立即开除,该学校每学期因此被开除的学生有很多,这种现象也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家长再送孩子去学校学习,学校不再收留,外出打工年龄小,因此农村有多了一批这种游手好闲,到处乱窜的小混混。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问题 根据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法》,教师不得擅自剥夺学生的义务教育权,这些教师虽然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学生,但却不能耐心教育部分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义务教育权导致《九年义务教育法》没有在农村得到有效实施。被开除,没学上,也是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法》对孩子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作用,农村家长的法律知识少,导致有法不能依,孩子没学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例如: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对学生的成长教育没有太大关心,只是一味的让孩子有钱花,把孩子留给孩子照顾,这更导致了孩子有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的倾向。
三、根据目前调查结果的一些看法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仍处在缓慢发展阶段,城乡优秀教师差距大,农村优秀青年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合理调配农村学校的教师,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见于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就需要学校开设体、音、美、网络学习、心理健康等课程,这就需要掌握相应知识经验的教师来授课,因此农村学校也需要很多具有这方面
专业的优秀教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下发很多资金对农村学校进行资助,目前学校的校舍基本上都以旧换新,但在教学质量和管理上却与城市差距很大,而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我了解的说一下,1)农村的传统问题,认为孩子能识字就行了,很多孩子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在家,甚至做童工。近些年来在农村兴起的打工潮,很多农村打工者认为读太多书没用,最后还是打工,孩子又禁不起外面世界的诱惑,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引发一些恶习,最后开始辍学,打工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2)农民不懂法。我国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了适龄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得随意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一些学生在校违反校纪应该由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耐心教育,而不是乱开除学生。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受教育权是不容侵犯的,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有法不能依,不会采取适当措施来保护孩子的受教育权利。3)问题解决。通过媒体传播,下乡讲座宣传等方式教育,法律等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向高等教育方向发展,普及法律知识,敢于和违反法律的事情作斗争,让农村人知法懂法。
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相应管理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严格的监察,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尽量与城市同步,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共享一片蓝天。
范文三: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一) 基本概况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08所,其中:小学168所(含教学点51个) ,初中4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7所) 。20xx-20xx 学年度,全市小学师生比1:14.7,其中:城区小学师生比1:18.2,农村小学师生比1:12.7;全市初中师生比1:10.6,其中:城区初中师生比1:15.4,农村初中1:7.3。
(二) 发展状况
1.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财政教育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xx 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59438.1万元,比20xx 年53060.6万元增长了12 %,20xx 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878元,比20xx 年5886元增长了 16.9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农村小学585元/生、年,初中785元/生、年; 城市小学384元/生、年,初中530元/生、年) 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两免一补”范围不断扩大,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同等享受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全部享有生活补助并及时打卡发放到人。
2.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义务教育校安工程建设于20xx 年基本结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校舍,分别进行了加固或拆
除新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有了切实保障。自20xx 年起,我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图书(初中每生20册,小学每生15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 、中小学实验室设备仪器及中小学教学器材(音乐、体育、美术、卫生、数学、地理) 等4个项目,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技术装备。目前,已完成115所中小学装备任务,完成率达73.72%,余下学校将于20xx 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多措并举,着力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城区相继新建了11所设施优良、功能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小学,6所初中实施了扩容和配套设施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12个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分别建设了集学习、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少年宫”;结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在配齐配足常规教学设备、器材的前提下,努力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设施设备配置,“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普及率逐步提高,40 所中小学更新了计算机教室,37所中小学的教室安装了教学电子“白板”,全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
3. 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核定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 建立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努力优化教师结构。20xx 年以来,全市在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中,共招录156名中小学教师,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缺科教师学校倾斜,使中小学开齐课
程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分别给予每月70元、100元的岗位补贴,坚持教师职务评聘须有农村学校1年以上工作经历,坚持城区补充教师从农村中小学公开选调; 扎实开展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了市、乡、校三级培训网络,**市教师培训基地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仅20xx-20xx 学年度,各层次、各类别教师培训达9000人次,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推进学校结对合作,以强帮弱共同发展。建立了城乡间和跨区域中小学结对合作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合作数量进一步扩大,首批12所义务教育学校与庐阳区相应学校顺利对接。结对学校围绕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实践、学生活动、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交流帮扶,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水平。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称号优秀教师3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0人,骨干教师330人,师德先进个人12人。一支由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优质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4. 素质教育质量提升成效明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以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效果明显。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活动有效开展。仅20xx 年,我市中小学在参加省及合肥市举办的各
项竞赛中,有近100项获奖。烔炀中学的机器人足球参赛队,荣获省一等奖并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三等奖。人民路小学的书法选手,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二等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体育列入中考科目并得到加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成长的新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中招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80%分解到全市初中学校,城区3所省级示范高中顺利实行联合招生,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义务教育与先进县区相比,与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小学现有布局不够合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入住人口日益增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城区学龄人口不断上升。同时,受此影响农村学龄人口下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有布局与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不相适应问题比较突出。
1. 主城区公办初中布点不够,容量不足,大班额严重。城区现有公办初中8所,位于主城区6所,城乡结合区2所。近年来,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学人数逐年增加,20xx 至20xx 年平均每年递增4%,每年增加在校生约700人,其中:初中学校每年增加200人。20xx 年,城区公办初中在校生7564人。从学生分布情况看,主城区
二、三、四、七中四所学校在校生6673人,占城区公办初中在校生
总数88.22%。就其规模容量而言,二、三、四、七中四所学校初中总规模为108个班,标准容量5400人,而实际在校生已超标准容量1273人,导致各校班学额都在58人以上,均超过了省定50人以下的班额标准,三中和七中甚至存在60人以上的过大班额问题。就主城区初中现有布局来说,城东区域仅有油泵厂学校且为单班规模、办学条件又相对较差,已不能适应该区域适龄儿童少年上学需求。同时,随着城东区域的建设发展,就学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 农村小学布点多,生源少,教育资源分散。由于进城入住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增加,农村学龄人数逐年减少,20xx 至20xx 年平均每年递减4.6%,每年减少在校生约1500人(小学800人,初中700人) 。农村中小学布局虽然作了不断调整,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布点多、生源少、教育资源分散的问题依然明显,尤其在小学表现突出。20xx 年,全市农村完全小学97所,小学教学点51个,仅完全小学数则占全市完全小学总数82.9%,而农村小学在校生22640人,却只占全市小学在校生总数53.98%。从农村小学学生分布情况看,全市17所乡镇中心小学在校生11771人,而另外80所村级完小和51个教学点的在校生只有10721人。据调查,在80所村级完小中,50名学生以下学校有18所; 在51个小学教学点中,20名学生以下教学点有35个,其中10名学生以下的还有24个。这些规模过小的完全小学和教学点,不仅占有了相当的教育资源,也成了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 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仍然较大
一是城乡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近年来,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所小学有11所为新建的标准化小学,8所初中有6所实施了改造工程,具有良好办学条件的中小学已达到了61%。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虽然也得到一定改善,但与省颁办学标准要求,与主城区学校相比,依然落后。据统计,农村现有113所义务教育学校中,55所农村中小学教辅用房不足,须设置的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等没有配齐,其中:38所学校仅有教室和办公室,相应功能室严重缺失; 所有学校运动场地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运动场仅仅是一块圈地,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运动难以正常开展;38个农村中小学食堂,有27 个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未能取得餐饮许可证。
二是区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城区仍有11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尤其是油泵厂学校和亚父初中,仅有一幢教学楼,缺乏基本的配套设施。农村大多数村级完小在教学辅助用房、功能室配置,校园道路、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方面也都相对较差,明显落后于中心小学。
(三)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结构失衡
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结构性不合理。
一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专任教师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50人,体育教师157人,美术教师93人,信息技术教师19人。从这些
范文四:义务教育论文: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现状与发展探究
义务教育论文: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现状与发展探究
【摘 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本文重点分析并阐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发展建议
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物品,其公平程度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民主程度。但如今,我国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发展仍存在明显差异,且呈现不断扩大之势,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需要深刻分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公的现实情况,并探索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公平性的政策建议。
一 义务教育公平概述
1(何谓义务教育的公平
通常而言,义务教育的公平是指每一位适龄公民都能够享受同质、同量的义务教育,不因经济、地域、身份等因素而导致机会受限或资源的差异性分配。
2(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
第一,机会公平。机会公平是义务教育公平的基本形式。义务教育是公民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在全体公民中的机会分配必须是公平的,不设性别、年龄、种族、经济、
身份地位等限制条件,充分体现义务教育作为社会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具体衡量指标包括入学率和升学率等。
第二,资源公平。资源公平是义务教育公平的核心。义务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基建、教学材料、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经费、课程安排等。资源的公平体现为城乡、域间、校际的资源分配情况维持在同一水准,保证所有公民都能够享有同质同量的义务教育资源。具体衡量指标包括生均教育支出、师生比、学校设备质量、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经验和资质等。
第三,情感公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同学校的服务理念、师生关系等因素的差异性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学校及其教师必须持有对教育负责的态度,办学宗旨必须贯彻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师生关系要和谐友好。
第四,结果公平。结果公平是义务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即每个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素养等大致均衡。
二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现状
1(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不公
由表1可知,2006,2009年,在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中,
男性与女性的人数比约为1?1,未上学的女性人数占分值10%以上,比男性人数占比水平平均高出6%;上小学的女性人数占比水平略比男性人数占比水平高出3%;上初中的女性人数占比水平始终比男性人数占比水平低约6%。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接受义务教育机会在男女之间的分配呈现不公平势态,女性得到的受教育机会总体仍低于男性。
第二,城乡间的机会分配不公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由于经济发展快,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教育成为必需追求,绝大部分的适龄儿童都能公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与之相比,农村的人口比重大,而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义务教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明显不足。许多适龄儿童甚至随父母外出务工,为求生计而放弃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而由于户籍或经济原因,很多农民工随迁子女只能在一些不规范的小学校就学或根本上不了学,无法享有和城镇子女同等的受义务教育机会。
2(资源配置不公现状(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方面)
第一,义务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
从表2可知,2008年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东部地区平均
是中部地区平均的1.412倍,东部地区平均是西部地区平均的2.184倍,预算内教育经费,东部地区平均是中部地区平均的1.334倍,东部地区平均是西部地区平均的1.9倍。此外,据国家教育督导公报统计,2004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2.92倍,是西部地区的2.3倍;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3.1倍,是西部地区的2.51倍。可见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长期以来向东部地区倾斜,形成“马太效应”。近来颇受关注的西部地区学生“小餐桌”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第二,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不公。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明显,城市中小学生平均教育经费支出一直在农村的一倍以上,其中城乡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不公现象比小学更为明显,虽然整体比例呈现差距逐渐缩小的态势,但趋势不稳定;预算内教育经费仍向城市倾斜。
第三,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的校际不公。我国教育事业兴办之初教育资源有限,在“先富带动后富”思想的启发下,“重点班、重点校”应运而生,虽然它的确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两极分化”的困境。近年来,政府取消了“重点”制度,加大对农村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扶助力度,投入资金改造
原本薄弱的学校,调整并合理分配各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但生源和社会资源仍向原本的“重点校”倾斜。政府在分配义务教育资源时易被“投入产出比最优”的经济原则所左右,对“重点校”给予间接的财政偏重和隐性的政策优惠。因此,同一地域内不同学校之间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仍存在明显差异。
3(义务教育结果不公的现状
结果不公主要体现在继续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和毕业生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两方面。
第一,城乡对比。城镇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大多选择继续接受中高等教育,普遍能够获得中专以上文凭,而农村适龄儿童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大多止于高中教育或以初中文凭直接进入社会工作。(1)城镇拥有的教育资源优于农村,因此其教育质量高于农村,农村适龄儿童的总体升学考试能力难以与城镇匹敌,在客观上为农村儿童追求中高等教育形成了不小的障碍。(2)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无力支付学费而只能放弃教育的机会,而教育的投资期长收效慢,许多农村家长及其子女更倾向于提早工作。然而,由于文凭和技能的受限,过早工作的农村子女竞争力弱,一般只能从事廉价劳动力行业或临时工、小时工等不稳定职业,收入低。城乡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呈现出明显差异,最终
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第二,东、中、西部对比。有些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只传授识字和基本计算等功能,学生对时事热点、即时信息的获知严重滞后,逻辑能力、创新能力和现代技术使用能力几乎得不到培养。但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相关能力的良好培养。因此,无论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结果,还是文化程度的高低,中西部义务教育的成果始终不如东部地区,造成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于东部地区,最终导致收入的巨大差异性。
三 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大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
加大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一直在3%左右徘徊,直至2008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3.33%,仍未实现4%的目标。只有公共教育经费的整体投入水平达到足额状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量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2(义务教育投资重心上移,合理确定各级政府的投资责任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6,2008年,我国地方教育
经费投入总量始终远高于中央,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一直在中央投入总量的7倍以上,且比例呈上升趋势。自分税制实行以来,中央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但在整个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中,仅占有较低的比重或份额,地方政府的收入比重逐年减少,却承担着义务教育90%以上的经费支出。可谓财权上收了,事权却下放了。
因此,必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教育事权,逐步提高中央在全国财政教育经费中的支出比例,承担起与事权相对应的投入责任,改变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教育投资比重的不协调。将义务教育的投资重点升至中央和省级政府,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各自的经费分担比例。中央应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要注意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倾斜,增强县级政府的投入能力,减少对较富裕地区的转移支付,以弥补贫困地区的可投教资金。
3(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在不同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当向贫困地区倾斜,对于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中央政府可将配置任务交由地方负责;对于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应由中央扶持教育资源供给,并协调实现合理分配。
在城乡问题上,取消城乡区别对待的二元体制,加大对
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比如,中央通过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帮助农村实现计算机操作教学和网络知识的传授;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子”的方式,让农村学校分享城镇学校的教学经验和师资力量。其中,“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必须得到重视。(1)强调流入地政府的“承包”工作,并由中央按统计人数提供足额经费支持,并强制流入地政府将随迁子女的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的支出。(2)合理、均衡地分配同一地区内各校所接收的农民工子女数量。(3)消除歧视,对随迁子女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4)公办学校收生名额和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政府可以通过给予补贴、减少土地费用、减少税收等方式刺激民办学校的接收意愿。同时,对民办学校在办学资格合法性、教学经费使用情况、教学质量、基建设施安全性等方面必须坚持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在同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投入侧重薄弱学校,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改造力度,促进区域内不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分享优秀教学经验,并通过教师干部交换活动均衡校际师资力量。
4(提高教育经费的资金使用率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在层层拨款的过程中,存在不少挤占、挪用甚至贪污等现象。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
我国各级政府应根据划拨对象去年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和今年的学生数额及基建需要,对所需教育经费、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进行科学预算,并向社会公开。(2)建立层层“问责制”,通过法律、法规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定期做好汇报工作,一旦出现问题,由其调查并承担相应责任。(3)对“乱收费”现象仍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隐性违规收费,采取暗访和鼓励群众匿名举报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督,严防“旧疾复发”。
参考文献
,1,王雍君.教育财政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反思,c,.教育财政与金融文集,2007.6:3
,2,郝如玉、吴素芳.财政视角下的教育多元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牟放.义务教育财政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c,.教育财政与金融文集,2007.6:69,76
,4,江秀平.从公共支出的视角看我国的义务教育公平性,c,.关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研究:基于公正取向的社会政策研究,2008.12:77,112
,5,杜育红等.中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
格式阅读原文
范文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
赵振芳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意义与价值思考和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三个方面问题,为义务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研究探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义务教育要求的必然趋势。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要从义务教育现状入手,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并深入研究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义务教育发展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指导。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学校之间的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首先,教育结构不合理。2011年,我省“两基”工作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为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的目标相比,我地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欠账多、水平低的问题。譬如平凉城区小学每班学生人数状况是,紫金城小学每班平均50人左右,黄家园小学每班平均70多人,兴合庄小学平均每班20多人,南台小学平均每班十几人。这些问题存在使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其次,师资配备不均衡。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学校教师短缺。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尤其是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再次,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乡镇、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部分学校因为校园面积不足,教学功能室临时凑合或一室多牌。在所有功能室中,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技、图书、科技等功能室缺乏非常严重,部分学校尽管有理、化、生实验室等几个基本的功能室,但基础设施及器材配备与省定标准有较大差距,配置较低,实验室的设施陈旧,仪器缺损情况严重。中学普遍没有配备专职校医,中小学卫生室建设和工作规程多数不符合国家和省定的要求。图书馆(室)建设是个薄弱环节,不少学校无图书阅览室,有的即使有室,藏书量严重不足,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经费不足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瓶颈。办学条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办学经费的问题。随着义务教育免费的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免收农业税政策的推行,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单一化,使本来就不充足的乡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变得更少。一些乡村学校靠财政拨款及转移支付只能维持甚至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学校基本设施的运行、维修和基本教学设备的更新仍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费用。正是由于经费不足,乡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为此,一些学生家长对学校不满意,情愿为子女出高价择校、借读或送子女入民办学校,这就使得一些乡村出现民办学校突起并挤垮公办学校的现象。
因此,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实意义与价值思考
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发展的终极的理想追求,又是一个不断去达成的阶段性目标。教
育的均衡发展应该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及教育的发展水平而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和目标: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为所有人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好的教育;为全体国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在这里,这四个目标是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因此,在目前义务教育的发展阶段,不同区域和学生的发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均衡发展目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均衡目标是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义务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的均衡目标是努力消除校际差异,义务教育水平较低的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均衡目标是完善义务教育网,创建让所有学生都有学上的学校教育网。因此,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是有层次并且分目标去实现的,而不是平均的发展。 经过上述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和涵义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是追求教育的公平,追求教育的制度化,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区域的教育都成为优质的教育,让每一所学校都变成优质的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优质的学校里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也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均衡发展的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与途径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强化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合理配置资源为重点,以缩小县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为目标,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区域推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市政府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到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办学水平相对均衡,建立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全市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2013年,华亭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4年,崇信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5年,泾川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2016年,灵台县和庄浪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7年,静宁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8年,崆峒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 首要的工作是优化县域义务教育布局结构。根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变动状况,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根据实际和群众需要,办好农村和边远、交通不便乡村的村级小学、教学点。通过统筹安排课程、组织教师巡回教学、连片教研、集中备课等方式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学质量。
二是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各县(区)对办学条件低于基本要求的薄弱学校,要按年度制定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项目支持,项目资金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到2015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县域内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仪器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配套设施等办学条件达标,全面缩小学校之间硬件设施差距。
三是提高义务教育信息化水平。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三通两平台”目标,建成学科齐备,富有地方特色的市县级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缩小城乡间、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差距。
四是建立科学有序的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要完善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校长、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由县(区)教育局根据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情况,统筹使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
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特殊津补贴制度。
五是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各县(区)政府要确保“三个增长”,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以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
六是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价制度。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努力推进区域内教育质量均衡发展。要定期开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教育工作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基础教育数据统计和教育年报的编制工作,为各种教育监测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此论文为2013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826)阶段性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