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讨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大学学位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呆了4年,每年支付1万元的学费与书费。上大学的部分机会成本,是该学生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但又不得不用于学费与书费的4万元。如果该学生不上大学,而是到一家银行做职员,每年的薪金为2万元。那么,在大学里所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因而,该学生的大学学位的机会总成本为12万元。
那么,你关于上大学的决策又意味着什么呢,大学学位可以提高我们的赚钱能力,因而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益的。为了做出是否上大学的明智的决策。你必须比较收益与机会成本。
是说学生会,竞赛,那些东西,
需要的当然是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会耽误一些学业~
主要还是看取舍和爱好吧~
你交的学费,学杂费等,但是你的住宿,饮食不能算。如果你不去上学的话,有一份工作可以做,那还有因为你去上课而放弃的工资的总额。
机会成本是指你选择了最好的方案而放弃次好的方案的成本。这个次好的方案就是机会成本。
比方说如果你不上大学觉得擦皮鞋是你的第二最好选择,那么因为上了大学而错失了去擦皮鞋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什么叫喊机会成本,做某件事的机会成本,指用相同资源投入到其他事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大学生要做的是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本,而不是在市场上等待别人挑拣的人力资源其实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才是自己应该好好想想的,不是说每天花着家里的钱,迷迷糊糊把四年混过去,结果拿到几张证书,挤进茫茫的人力资源市场,苦苦寻找工作,正好又是一份月薪1000的,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去投资了,还可以不用受那些我们认为不该受的气,可以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可以有更多的自由,何必浪费四年生命(这笔生命成本可是怎么也赚不回来的啊~)。 当然,每个“厂商”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作为原材料的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既然已经上了生产线,就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假定如下:
厂商:大学
原材料:就是我们了
产成品:还是我们
生产时间:4年
按照我的不完全记录,大一一学年我的花费是14400元(包括学费4600+住宿费1200+书费等600,生活费8000〈虽然计划成本为500元/月,事实证明没有一个月是够用的〉),以此作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7600,加上买电脑、手机等,差不多总成本为65000元。当然,这种假定排出每月花费四五千的富豪子弟和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这两个极端。 这个成本也就是父母为我们投资的资金,目的是在“生产完成”之后,我们的能力有所增值,或者说我们能够成为人力资本,再差一点,可以成为人力资源。
当然,即便不上大学,我们的生活还是照旧,因此,生活费32000从成本中扣除后,还有33000是净投入,按毕业后你的月薪为3000元/月(事实上这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似乎不太现实),按上面的生活费标准,每月扣除(8000/12)约700元,剩余2300元积累起来,也需要约1年零3个月才能完全收回投资。
假设我们选择的是用这33000元钱投资去做别的事,而不是上大学,假定在最佳投资项目下每月能赚到800,由于生活费已经计算在另外的32000元里,我们可以把这些钱全部存起来,三年半的时候就有33600,完全收回成本,到五年零3个月(也就是第一种情况下收回投资时),已经净赚17400元。这17400就是我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做某件事的机会成本,指用相同资源投入到其他事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
话说回来,上面说到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又不是自己赚的,没有理由不计入成本,计入成本之后,又何时才能收回呢,
上面只是我个人做的一点混乱分析,不知道正确与否。
以前的日志里引到一个老师的话:“我们要做的是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本,而不是在市场上等待别人挑拣的人力资源”,。
其实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好好想想的,不是说每天花着家里的钱,迷迷糊糊把四年混过去,结果拿到几张证书,挤进茫茫的人力资源市场,苦苦寻找工作,正好又是一份月薪1000的,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去投资了,还可以不用受那些我们认为不该受的气,可以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可以有更多的自由,何必浪费四年生命(这笔生命成本可是怎么也赚不回来的啊~)。
当然,每个“厂商”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作为原材料的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既然已经上了生产线,就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好别扭~)
这是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的其中一个,讲的是我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为之付出的代价。
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甚至学校里更便宜的住房和伙食费;
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或者说是时间,因为我们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这就是
我们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放弃的东西和得到的东西是不是平衡的呢,
首先考虑,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上学能有个好的未来,并相信把书念好了,就一定能取得好的工作。 但由于从小到大的涂鸦式教育教会了我们被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我们一个问题然后埋首认真解答的能力。我们从来就专注于题目是什么,没有思考过提出问题。也许有些人说上大学是由于别人,看见别人上大学自己也上大学,说到底还是没有自己真正的思考过自己要什么。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的父母都觉得上大学是孩子的最好出路,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刚踏入成年人行列的时候就在复杂的社会面前到处碰壁。
再来考虑刚才的问题,既然我们都来到了学校,那就看看我们的得和失。 近来就业压力的逐日剧增,导致很多的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已
经不是几年
前那么容易了。一个因素是八十年代的婴儿潮开始逐步从校园里走出社会,正是人才济济的时候,要在社会里分得一杯羹不容易。另外郎咸平最近的分析,说内地的教育模式和经济模式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盈余的结果。我们的大学,一般都是大的阶梯教室然后老师在上面xyz地讲着他们的东西,下面的我们不是打瞌睡就是听歌,看杂志,背英文单词或者复习另外一门课就要考的内容,这种西方人的学分制模式在我们面前显得无力苍白,导致每学期的选课凑学分和学期末的突击是我们主要关注的东西。我们没有得到我们本应该得到的东西。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我们国家也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工厂,制造业占的比重非但没有减少,有趋显增加的势头,而这些“制造工人”有很多是根本不用大学学历的,企业也不会傻到增加成本地把一般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就能做的事情给大学生做。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由于来自国家的压力,企业必须要收留大学生,怎么办,只能减少薪金水平了。脱节了,我们所学的和所要面对的东西没有衔接上。我们失去了好的工作形势和机会,而这不是我们上大学的最初理想。
到头来,我们输掉了成本,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上大学是一个冒险,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结果。谁更勇敢一点,他的结果肯定比较多,机会亦此。
所谓的机会成本通俗的说就是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就比如姚明,他为什么不选择上大学而选择去NBA打球一样,假定他不去NBA,而去上大学,那么他需要付出?四年的学费25000(如果他上的是一般的本科院校),同时他的年龄在增长等.同时他放弃的就有去NBA每年四五千万美元的年薪,还有拍广告所得到的广告费.假定他一年可以赚5000万美元,上大学所需要四年的时间他可以赚到2亿美元.同时他在打球之余还可以去买股票或者基金什么的,那么他又将得到一笔收益.但是如果你把上大学所需四年花的钱都去做投资,即使回报率很高估计怎么也比不上去NBA打球.所以对于他来说,只有去NBA才是合理的理性的选择.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5d1da010097jp.html) - 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多少?_安早光阳_新浪博客
其实对于穷人来说或者是没什么发展的人来说,上大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假定上大学四年学费25000元,而你不上大学你去找分稳定工作,一月可净赚1500(对于没什么特长的人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了),那么四年就是1500*12*4=72000RMB,如果你把支付学费的25000寸到银行,即使是死期的存款,那当时的利率算回报还是不怎么高.那么他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差不多是100000RMB.但是他毕业后由于掌握了一门比较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他一个月可净赚的金额可以达到3000,那么他仅仅需要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赚到100000,同时你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福利还有奖金什么的.比自己不上大学去找工作来说,肯定选择的更加理性.
其实对于每一个来说,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做出充分的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上大学”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及启示崔到陵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江苏南京210029
文章摘要:机会成本概念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往往是参照它的同质同类的替代产品的最高价值来衡量的。然而,现实的经济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一方面,一种产品可以同时拥有多种经济属性;男一方面,每一种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被它的替代品所替代,这就给机会成本的衡量带来诸多困难。本文从“上大学”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入手,对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同一产品的机会成本作出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文章主题:机会成本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启示 文章内容:"上大学"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及启示崔到陵(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机会成本概念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往往是参照它的同质同类的替代产品的最高价值来衡量的.然而.现实的经济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一方面.一种产品可以同时拥有多种经济属性;男一方面.每一种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被它的替代品所替代.这就给机会成本的衡量带来诸多困难,本文从"上大学"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入手.对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同一产品的机会成本作出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机会成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启示【中图分类号】40—05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2768(2006)02—0103—02一,问题的提出机会成本概念是现代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美国着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辟有专门一节来讨论这个问题一般认为.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一种产品或者资源放弃现有用途而挪作他用.并由此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这里的定义无疑是清楚明白的.但我们稍事斟酌便会发现.机会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却留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首先,"放弃现有用途而挪作他用".显然意味着一种市场出清的帕雷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机会成本等于"挪作他用的最大收益".而如果市场没有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那么.该产品就一定会被"挪作它用"了,因为这样调整显然可以增加产品所有者的福利.问题是.如果产品本身拥有多种不同的经济属性,那么.它的机会成本应当如何衡量?其次.既然产品可以挪作它用而实际上又没有被"挪作它用",那么机会成本的衡量就应该采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即采用它的同质同类的替代品的价值来衡量.如果此时.它的替代品的最高价值不断地随外部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该商品的机会成本将如何衡量?最后."产品或资源挪作他用"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这个可能集中存在着多种行为选择.而机会成本只是其中的那种"最大可能收益"的选择无疑.这体现了理性的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的诉求然而.现实世界是一个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都是有限理性的.因此,在经济行为的当事人看来.利益最大化有时是很难达到的.于是机会成本的衡量就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将机会成本的衡量终于带入到一个随机变量的研究视野中来.凡此种种,都是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中应当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展开一些讨论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先讨论一个"上大学"机会成本衡量的例子.然后在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引申出一些对理解机会成本概念的有益启示二,"上大学"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我们的分析从萨缨尔森《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关于"上大学"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人手萨缨尔森认为.如果一个大学生平均每年学费是5美元.大学生不上大学而到社会上打工一年最多能挣到1美元.那么该学生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将是160美元.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核算机会成本的依据应该是什么?事实上.我们知道,经济学上引入机会成本概念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参照市场标准来衡量和评估那些非市场化交易的经济资源的实际价值简言之.机
会成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它的价值评估功能也就是说.在"1-.大学"的问题中,人们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如果该学生不大学.而将既定资源挪做他用.其最高价值应当是多少的问题.那么,这里的学生上大学的50美元学费应当不应当计入"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呢?这关系到对"上大学"这一产品的经济属性作如何认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经济产品的消费品属性消费品.顾名思义.是指产品最终被人们消费掉或者消耗掉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手里就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了.消费者与消费品之间是享受与被享受,消遣与被消遣的关系.根据效用价值理论.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其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产品对他的满足程度抑或是效用的大小.但事实上.由于效用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因此在实际交易中.消费品的估价原则只能是根据历史成本来衡量.即用在生产中各环节的价值增值的总和来表达.或者用产品中所包含的所有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人力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土地的租金.企业家的利润等因素之和来衡量.因此.对于"上大学"这种产品来讲.如果纯粹是为了消遣.为了享受.为了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这时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或者说上大学的总的市场价值就应当是显成本5000美元加上隐成本10美元.即60美元事实上,在我国或者一些福利制度比较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一部分"衣食无忧"的人们.有可能会采用上大学的方式来休度他们的闲日段时光(比如说老年大学里的大学生).上大学在他们看来实际上就相当于一次"精神会餐"式的消费.至于这种行为活动将来有没有功利性的回报.人们可能并不十分在意.因此.萨缪尔森收稿日期】2005—03—21【作者简介】崔到陵(1968一),男,安徽铜陵人.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理论.在核算"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时,把5000美元学费成本也算在内.结果数额为16000美元是很有道理的.下面我们来看经济产品的投资品属性.投资品,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消费品的价值认定方式的概念.比如说,人们投资一张股票.当预期它的未来回报率很高的时候,它就包含很高的投资价值.其交易价格就会相应提高.反之,则降低.在特别的情况下.如果人们预期它的回报率是零,那么它的交易价格显然也应该是零.可见,经济学上,投资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在未来的一系列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简单地说,就是取决于人们对它未来前景的基本看法.并且这种看法与股票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成本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的经济危机期间,大量的茶叶被倒人大海.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茶叶这种商品没有消费价值.也并不意味着茶叶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耗费经济成本.而是因为当茶叶以投资品的身份出现时.由于经济极度萧条,它给投资者(资本家)带来的预期回报是零,所以它的投资价值也是零,因而就被大量地倒人大海!事实上."上大学"这一产品的投资品属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愿128202-54-94816U-200602-43439272-6a2db2a2 引用文章
[1]迈克尔?帕金 梁小民译.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萨缨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同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原创]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 Post By:2009-11-25 20:52:28
朋友,你有没想过你读大学的成本是什么呢,也许你会说,是学费啊、住宿费、生活费的、甚至谈恋爱的费用,可是我告诉你,这不是最主要的。即使你不上大学你也要吃饭,也要花钱买东西。那么真正的成本是什么呢,其实你忽略了最主要的就是你的时间~在经济学中我们研究稀缺资源是如何合理和有效的分配的。当你做考虑要做某件事而放弃做另外一件事,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简单的是你选择来上大学,那么就意味着放弃去工作的机会了,因为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你只能选择一样。那么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工作的机会。你的时间和报酬就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这样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姚明要留在NBA打篮球,而不去上大学了。凭姚明的智商上大学肯定没问题的,那他为什么不上呢,原
因是姚明的机会成本太高了,姚明一年的报酬据说有一亿多美元,也就意味着姚明上一年大学就要损失掉了一亿多,所以他选择不上大学是明智的。(想必姚明也是知道机会成本的,哈哈~~)
想必读者现在理解什么是机会成本了吧~所以说如果有一份工作报酬很高,那么我劝你可以退学了,因为你继续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理性人是会考虑机会成本的,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各位读者要好好体会下,在生活的小事中要经常想想你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例如:你在大学里花费时间去泡妞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你逃课去玩游戏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这样经常的想想,你就不会头脑发热的去做某件事了,就会变得理性些了~现在你知道了吧,什么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呢,
优秀论文:从经济学角度浅析,,后大学生的择业心态
更新时间:2009-11-27 | 【字体:小 大】
【摘 要】对于近些年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各界给予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择业观念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时代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由此产生的的意识观念。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80后大学生,以经济的方式与角度,正在形成自己的择业观念。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 大学生 市场经济 择业
近些年来,大学生扩招,一方面,对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具有突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也就成了另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几年前,新浪网曾经对大学生的就业有过辩论,其中一个观点,指责大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够准确,依然把自己看成是“天之骄子”,脏活,累活,挣钱不多的活不愿意干。持有这一观点的人群更多的是年长的过来人,他们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对大学生的“挑精拣瘦”的“结构性失业”不予同情。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一位大学生的说法:我们只能把自己看成是比农民工兄弟多认了几个字而己。持这种观点的,当以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为多数,虽然说,这种观点难免有些极端,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是较为普遍的心态。
今年,全球金融危机越演越烈,波及面之广也堪称前所未有,对很多的应届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经济严冬的问题,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讲,其危害程度,和造成的心灵震撼可能
是终身难忘的,可以断言,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很可能,将改变其一生。一方面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找工作的成本在逐年增加,据中央电视台官方报道,2008年,找一次工作39%的人,成本在500元以上。而应届大学生参加各地的人才招聘,来回的相关费用累计,人均是3400元左右,有些竟高达几万元。还有报道说,博士生、硕士生干起了卖猪肉的行业,大学生办起了养猪场,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其实这不难理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代人的意识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下一代,在对待同一件事上产生了分歧,而这种分歧已经延伸到了很多事,很多领域。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特定的历史阶段造就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跨越他所处的时代的物质条件和精神主题。所以,马克思才有他的经典论述:人,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把类——既把本身的类,也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人在自己的活动中,既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前者是“事理”,后者是“伦理”。而这两者又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也是“事理”与“伦理”的统一。从事理的角度,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从伦理的角度,市场经济要求平等、尊重、自立、自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深刻的改变了一代人的观念。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这些年青人,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他们也面临着前人从未经历的事,也肩负更多的责任,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称为80后的大学生都已经逐渐的走向工作岗位,很快90后的大学生也将面世。他们确实与以往的几代人不同,我们可以称他们“另类”,但不能不去理解他们,因为他们将传承历史。自七八年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实行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市经济模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在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展开而成长的80后与90后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笔者从事大学生工作近十年,亲身经历并经办了大学生从包分配工作,到自主就业的全过程。试图从经济学基本的原理出发,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做出些分析。更希望社会能给予大学生择业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从这个词源来说,家庭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作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成员,尤其是作为家庭成年人的大学生,是不得不考虑经济问题的。由于家庭资源稀缺有限的特点,而大学生的学业生涯,往往会对有限的家庭资源“多吃多占”,这就会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深刻领悟着家庭“经济学”。从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与就业的观念。
择业心态一:大学生必须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有“舍”才有“得”。这都能向我们表达,从经济学角度,在两个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
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就必须决定如何有效的配置他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他可以把所有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也可以用于学习语言,也可以时间分配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当然,有一点肯定的:时间是有限的,稀缺的,他选择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作为代价。如果两个都要选择,就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看电视或休闲的时间。正如剑桥大学的校训所言:如果你想今后在太阳下生活,那么,大学期间是看不到太阳的。另,家庭收入在各个成员之间的配置,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自己取舍的权衡。
以上两个原因,很好的解释了大学生对专业的取舍,对时间的分配,乃至于对某一门学科的过分投入。这种时间、精力及资源的分配,已经暗含了效益最大化的择业因素。
择业心态二:大学生需要计算机会成本
传统经济学认为,成本即是得到某物时,付出的代价。现代经济学对此持不同的观点。很多人基于之前的理解,认为读大学的成本是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起来的总和,
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读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在这种算法中,有些费用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比如,即使不上大学,你也会需要食宿,只有当上大学的食宿费用高出的那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有的家庭在食宿上的开支还高于大学的费用。在大学期间节省的食宿费用,在经济学中,应该算在收益中。
真正的大学生活的重要成本是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这就构成了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因此,当每种可能的机会出现时,大学生就会权衡。伴随着这些机会的出现,大学生们在权衡之后,所做出的各种决策,乃至极端的选择退学,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择业心态三:作为理性人的大学生考虑边际量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事情的两极之间,都有着宽广的中间地带。生活中,很多决策并不是一定要非此即彼的处于绝对状态,而是每增一分或是每减一分的微小量变。在大学生活中,也并不是在学习或娱乐之间作单选题,极可能是多花一小时还是少花一小时复习功课还是娱乐的选择。多数情况下,大学生是通过这样的考虑来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一名大学生在毕业前夕,面临着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在学校多上一两年学。为了做出这种决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利益(一生的更高工资和学习的全面享受)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学费及你上学时放弃的工资),通过比较这种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
2007年全球暴发金融危机,很多行业不景气,公司裁员,大学生工作难找,继续学业与就业之间的权衡就很容易决策。2008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同比去年高出20%,博士生的报考也同比高出很多。反之,在经济景气的年头,大学生在毕业后,会首先找一份经济效益较高的工作,既便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权衡之后,放弃就读的也不在少数。这就是考虑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之后,得出的较理性选择。
择业心态四:大学生会对激励政策做出反应
政府的激励措施会通过降低成本与提升收益来影响决策。以师范专业来讲,八九十年代,教师紧缺,政府对师范进行扶持,表现为,所有师范类学生均享受免费学习,并发放生活补助等等优惠政策。历时十多年,不仅解决了基础教育的人员问题,也使优秀的大学生流向师范专业。之后,取消相关优惠,使师范专业成为普通的一个专业,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优秀大学生流失,师范生整体素质下降,教育产业化等等。近两年,国家重新认识到师范教育的重要性,重新制定了相关的优惠及激励政策,例如:指定了一批重点的本科院校招收免费师范生,并对这些师范毕业生给予包分配的政策,导致近两年相当一批优秀的人才,又回归师范专业。这就是政策对大学生们的择业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以上通过经济学的四个基本原理,浅显的分析了大学生的择业心态。经济学鼻祖泰勒曾言:“进入工业时代后,每个人都逐渐成为了‘经济人’与‘社会人’”。经济,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成为显性,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更多的表现为隐性,不可否认的是,它一直以来,都客观的存在着,它源于资源的稀缺性。80后的大学生,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取舍自己面临的“人”与“事”,也可以理解是时代付予和要求的。
目前对大学生择业心态的不理解,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道德约定,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道德约定乃至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理解的加深,会在更高层次上达成共识。
和谐和自由,是这个时代的哲学思维方式与价值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场经济会为
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铺设一条张扬个性自由的公正、平等之路,而每一个生命体,坚持自身、延续并增强自身的欲望将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张雄,鲁品越.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货币哲学专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美],.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3]周可真.和谐与自由.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2.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97:48-49.
范文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再加上有些家庭只能勉强供得起孩子读大学或者供不起他们读大学,所以他们就放弃让孩子读大学的机会直接去打工挣钱。
关键词:上大学机会、对自己有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据统计我国每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率越来越高,对就业单位来说供过于求,现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所以他们就认为上大学还不如高中毕业直接就去打工还能赚钱减轻家庭负担,上大学不但不能挣钱还要花费一大笔钱,而且还不能保证一定能就业。就感觉不划算。但究竟划不划算不是光看表面,而是要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
就以我为例来算一下我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我大学三年一年学费4000元三年就是12000元,住校费一年800元三年2400元,一个月生活费1000,一年除去三个月的假期一共是9000在这三年中除去所有的假期和大三的实习一共大约花费22000元,整个大学一共大约花费36400元。而那些没上大学的人高中毕业以后就就业的人假如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大约是2000元,三年下来就是72000元,除去房租、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基本上净收入40000元。当我大专毕业后工作时,假定我的薪水是2000,然后经过几个月工资上涨到2500,再加上提成、年终奖金一年收入大约为42000元。除去房租及日常生活费等,一年净收入为30000元。差不多就可以抵消我大专三年的用的总费用。三年下来除去学费我还可以净收入55000元,足比他们多赚一万多,而且可能比他们工作起来要轻松得多。最重要的是,在大学的三年中,使我学到了很多在外面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那些没读大学的人所没有的。有了这些知识及技术也增加了我的就业机会成本。并且,我有了更好的人际资源,以后做事也会更加的方便。
所以,为了增加我们的就业机会成本,我们应从长远看,看怎样才是对我们最有利,使我们的利益最大化。不要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因为如果不出意外,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十年都在工作。以三年的大学时间来换取以后几十年的利益很划算。因此,高中毕业后选择上大学才是明智之举。
范文三: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摘要】中国高等院校从2003年开始逐年扩招,每年增幅达到22%,而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约3%,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与扩招的增长速度不对等,因此也伴随着大学生失业率的上升至2010年高等院校不再扩招,社会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能达到预期收益,教育投资同时面临着机会成本问题,本文对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上大学;机会成本;收益
一、对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的理解
大学生教育必然会涉及到投资价值与成本的问题。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则是指大学教育资源在用于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学生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的价值。它是与教育实际成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可分为公共或学校的机会成本和个人机会成本。前者指教育资源因投入教育而损失的利益,包括房屋、建筑、土地等资源资产的租金,非资本投入的资金收益(利息、投资收益)等;后者指个人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个人为接受教育而投入的资金及所损失的其他收益。
二、大学生教育的非机会成本
(一)个人前期成本
个人前期成本即个人为了取得大学生教育资格而支付的费用,由于教育资源短缺造成了教育市场的供给不足,从国家教育的角度来看,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给学习能力最佳的学生,只有依靠考试来检验。在现在人们“高学历=好工作+高薪”的思想支配下,许多学生不愿意去就读高职等技术性院校或者直接就业,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上大学上,这种盲目推崇导致了大学生教育的过度需求。据报道,2010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达975万人,虽然比去年减少了74万人,但预计高校招生人数只有657万人。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教育准入市场上需求严重大于供给。高中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入学资格。简言之,个人获得大学生入学资格的前期成本就是高考成本,这其中包括参加辅导班的费用(约为3000元)、参考教材资料费(约为1000元)和报名费(约为500元)等。此外还涉及一个小的机会成本问题,在此不作具体分析。一名高考生的高考成本大概为
Q=3000+1000+500=4500元。
(二)个人直接成本
个人的直接成本即个人为接受大学生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包括学费(在以下的分析中假设大学生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没有公费和自费的区别)、书费、住宿费、交通费及其他不投资高出的任何费用(日常生活费不应该记入成本,因为这部分费用不会因为接受研究生教育而发生变化)。据笔者调查,北京市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大致在4500元~6000元,其他费用合计一年至少需花费7000元!如按四年计算,一名大学生所花的直接成本费用平均在5万元以上。
二、大学生教育的机会成本分析
对于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而言,是工作还是读大学,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选择的原则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有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出炉的时候,更注重先是收益而忽略了机会成本。那么,对于这些应届生来说,他们做出上大学这一决策而不参加工作或做其他投资所放弃的机会成本如下:
(一)收益成本
收益成本是指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能够获得的最大收益。对于本文而言,则指一名应届生四年读大学期间所放弃收益的最大收入,其中包括投资收益和就业收益。
1、投资收益
如果大学生学费不投资于教育,而用于其他投资所得的回报或存入银行所得的收入皆构成大学生的机会成本。若以一名大学生四年的学费24000元作为主要资本进行投资,其投资收益的计算要依靠行业来定。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24000元在四年内的投资收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甚至四年内不一定能获得收益。另外,目前银行的存款利率也相对比较低,一般在2%左右波动。我们可以简单地计算出将24000万元学费存入银行扣除利息税后所获的利益收入P=1175.194(元)
由此可见,四年的学费用于投资至少能获得1000元左右的回报,虽然数量较小,但也是大学生在读期间所失去的收益,只是机会成本偏小而已。
2、就业收益
中央党校研究室有关资料显示,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每月为1500元。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需求。如果高中应届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其月收入应大概为1500元。除去4年的生活必需品消费约30000元,那么应届生在这4年里的收益为69000元左右。这项收益也构成应届生上大学时的机会成本。
应届生接受大学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因接受大学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要精确地计量个人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从理论上讲,大学生的个人机会成本,应等同于同年龄段的高中应届生在相应时期内的就业收入,乘以就业率。
由此可见,一名高中应届生的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至少要五六万元。对于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应届生来说,他们的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则更高。对于国内普通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的教育投资成本还是挺高的。除了能计算的、会计意义上的机会成本外,大学生还面临着其他隐性的教育机会成本。
(二)就业成本
从当前劳动就业市场上来看,由于大学生择业期望值偏高、择业目标短期化和择业趋向功利化,导致个人择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高才低就和人才高消费现象,而一些地处边远地区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又得不到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完善所导致教育成果的贬值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无疑加大了学生本人以及社会的机会成本。
(三)时间成本
大学生制一般为4年,应届生上大学期间正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黄金青春期。学生在这期间生活在校园这个相对狭隘的社区里,很可能会丧失社会上很多人生机遇。
四、 结语
(一)加强家长与学生对上大学的理性思考,尽量选择与自己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高职、高技等专科型院校,能够培养出与社会需求对口的人才,家长和学生在报考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兴趣因素和社会需求因素。毕竟社会需要更对的实干家,避免出现过高的代价没有换来预期回报。
(二)提高大学生的成本意识,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
从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确实很高,甚至有些不合算。但还是阻挡不了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考大学、上大学。因而在得到接受大学教育所带来的收益之前,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成本意识,明白个人和家庭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读书机会,把握时机充分李咏好高校宝贵和充足的教育资源,尽量减少自己的机会成本,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既可以尽快挽回机会成本损失,为收回成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推动高校弹性学制的改革进程
实行弹性学制能够降低学生能够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等量的教育资源就可以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还能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增添学生的就业筹码。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弹性学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方红.教育过度:谁得益,谁受损?[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4).
[3]王跃平.对 “知识失业”问题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4(1).
[4]张素蓉.教育经济学原理[M].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
范文四:上三本大学的机会成本
关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论述
姓名:余丽丹 班级:创新133班 学号:2013013954 摘要: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高中毕业以后,会面临很多的选择,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就会产生不同的机会成本,学了微观经济学以后,我对上大学有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对我上大学值不值做一个论述。
一、为什么选择上大学
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即使现在身处大二的我也有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而且有些学姐学长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一些他们平时根本就不屑的工作,从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即使现在身处大二的我也有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如果大学生去从事那些本来就不需要经受高等教育就能干好的职业,那不就是说上大学没有用了吗?既然这样,为何不高中一毕业就去工作,又何必花费4年的时间呆在大学里呢[1]?
我认为上大学可以更了解自己,大学四年和一帮与你差不多优秀的、比你更优秀的或是不如你优秀的人在一起,可以使我自己加深了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了解了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了解逐渐接近真实。
我可以收获到很多的知识。我觉得理科的学生,更是学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东西。我虽然羡慕很多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了小老板,但他们也只能做个小老板,而我则可能会成为大老板,挣大钱越来越需要知识。经济社会的高端产业是金融与投资业,没有知识的人,是做不来的。没有知识的人,只能在低端产业徘徊。
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环境比较宽松,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可以锻炼我的独立性。这种锻炼是必要的,因为我刚开始可能不会安排好时间和精力去协调各项事务,但这是提高独立能力的必经之路和代价,我由此可以提高自主能力,分配好学习与娱乐以及兼职的时间。我也有了思考自己、思考社会的时间,我可以对各种社会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我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你会自己去判断对与错。
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机会成本小的具有比较优势。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
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利益。例如:你购买了一套房子全部用于居住,则不能再出租获利,也就是居住的同时也失去了用于出租等获利的机会;机会成本主要应用在投资过程中。在投资决策中,放弃次优方案二损失的“潜在利益”。是选择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2]。
(二)个人的直接成本
即个人为了取得大学生教育资格而支付的费用,作为一名三本的大学生,每年学费大致在20000元左右(其中包括住宿费和书本费),如果按四年计算,一名三本本科生的学费为80000元人民币。
除了学费,还有上大学的生活费,如果按照每月1500元计算,除去三个月的假期,应支付的生活费每年应为13500,四年就是54000元,因此整个大学一共需花费的直接成本费用为134000元。
(三)投资收益成本
如果学生的学费不投资与教育,而用于其他投资所得的回报或存入银行所得的收入皆构成学生的机会成本[3]。若一名本科生四年的直接费用作为主要资本进行投资,其收益的计算要依照行业来定,如果用来存入银行作为4年的定期存款按照4.25%来计算,我们可以简单算出将134000元存入银行的收益为5695元。由此可见四年的学费用于投资至少可以获得5700元左右的回报。十几万的成本也可以用于做其他的投资。这里仅仅只计算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利息利润。
(四)就业收益
如果我高中毕业没有上大学,那么我就会出去找工作,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只能去做服务员,收银员之类的工作,每个月大约2000左右,每年工作十个月,四年可以挣80000万左右。
因此,我的四年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为22万元左右。
(五)换位思考
如果用这四年时间来工作,没有本科学历月工资约为2000元,每年收入为20000元,加上奖金、补贴等其他收入,每年收入约为20000元,四年总收入就是80000元。换句话说,如果我没有上大学而去工作,不仅可以节约125000元,而且还可以多赚80000元,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放弃上大学而去工作似乎是比较合理的决策。
但是以目前社会状况来看,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具有相应较高的竞争力,学历越高,工资也相对越高。也就是说,当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的工资水平会高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假定每月工资为3000元,每年的收入约为36000元。比较不难发现,四年前的每年收入是20000元,四年后每年的收
入是36000元,相当于四年前的1.8倍左右。大约在六年之后我就可以把所有不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挣回来,而且六年期间或者是六年之后,我的工作经验越多,我的机遇和待遇就越好,我可能会升职加薪,过上更安逸稳定的生活。这是不上大学没有办法提供给我的。
三、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启示
经济学上,投资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在未来的一系列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简单地说,就是取决于人们对它未来前景的基本看法,并且这种看法与股票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成本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上大学”这一产品的投资品属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愿意花钱花时间上大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为了获取较高的预期收益。我觉得另外一点就是父母亲甚至于包括整个社会愿意为教育投资,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本。
我想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大学四年,从在大学四年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在相同的大学中,我们同样读着大学,但是我们的机会成本却有些人很高而有些人却很低,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在大学中要如何把握时间,把自己培养为尖端,从而减少我们的机会成本了。这也让我们想到了自己,我们享受着大学生活,但是我们却同时都有付出沉重的机会成本的可能,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我们有些人都是在轻松的享受着自己的大学,而却没有想到自己在四年后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想到四年后自己会付出什么样的机会成本,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人都是可以在四年后可以以极低的机会成本换取高昂的大学生涯所带来的收益的。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素养,提高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好好地培养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让我们的机会成本降低。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当然包括教育投资。为了让我们的风险降到最低,好好利用这大学四年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黎亚平.上大学的意义绝不只是寻得好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2-6-18
[2]张吉庆. 浅谈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J).现代商业, 2012年14期
[3]夏婷婷.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机会成本分析(N).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4]
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姚晋兰. “上大学”机会成本的分析及启示(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年10期
范文五:浅析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浅析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简答来说,当只有甲和乙两个选择时,甲用途的机会成本即为乙用途的最大收益。
在生活中,机会成本就是资源配置的指示器,我们在做决策之前如果能够充分衡量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我们就会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利益。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看电影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我们上大学也存在着机会成本,这种成本也是难以用货币简单衡量的。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换言之,如果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之后我们像没有中国的大多数学生一样选择读大学这条路的话,我们的收益是什么。在此,我想从不上大学的收入来分析,然而,这个收入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我们想看到的阳光面,也有着平时少有的阴暗面。
对于我自己而言,不上大学可能有以下几条出路:一、像很多偏流在二三线城市打工妹一样,在熟人的带领下找到一份很一般的活儿,而这种工作地方通常都是劳动性密集的产业地带,劳工不能受到相应的福利保障。二、继续靠父母养活自己几年,中间象征性的出去“闯荡”一下,两三年后随便找个人结婚,继续这样贫庸的度过余生。我来自一个小地方,亲眼见证了和自己一同入学后又中途退学的小伙
伴们的奋斗历程,他们大多都走上了打工这一条道路。现在他们散落在北京、天津、广东、西安各个地方,有的依靠亲戚关系进入房地产行业,有的进入医院从底层做起,有的则去了手机生产厂,还有的去了安全保障不到位的建筑工地,冒着生命危险去挥洒汗水??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读到了他们的无奈与辛酸,读到他们对我未来的定义,读到他们的圆滑与世故。我们羡慕他们的成熟,他们说丢掉了我们的单纯。他们没有用人单位要求的高学历,所以只能与高新技术产业绝缘;众人的眼光和家庭的压力可能让他们必须选择一门行业,而这行偏偏自己又不喜欢??不上大学的人早已经步入社会,积累了较我们更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脉,但是却也有一个硬伤——再也没有机会系统的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毕竟理论课的学习对思维模式的训练还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各类大学是学术资源的云集地,在那里,一堂课、一场讲座、一本书、一名讲师,很有可能让你醍醐灌顶,改变一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各种各样的讲座也是开拓视野的极佳途径,从你知道的领域拔高看问题的层次,从未知的领域开拓视野。当然,于我来说,在大学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充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过程,在这里你可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可以在进入社会之前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不被别人牵者鼻子走。
综合来说,不上大学的路有很多条,但是无论哪条路都对不上大学的人造成了一些共性影响:
1.人际:由于中国的畸形发展模式,资源日益集中到一二线城市,正在形成以超大城市集群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你将缺少在大型城市,
一个正常的人际交往圈子;
2.技能 :没有四年大学缓冲期,用于寻找自身的兴趣与培育技能,尤其是一些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培养的技能,可能导致基础不牢;
3.自信:对自身学习能力不再自信,厌倦学习,最终失去更新知识结构的动力;
4.敲门砖:多数场合,学历证书的确是迈入职场的敲门砖;
5.社会舆论:亲朋好友,包括部分爸妈会在不上大学与没有发展前途之间划等号;
6.未来方向:多数人的大学四年,给了他/她一个基本的职场锚,清楚毕业之后,大致朝哪个方向与领域发展,而对于不上大学的人来说,更多的将陷于一场又一场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最终没有任何职业方向可言,什么能糊口我就干什么,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人生自由度日益低下。 诚然,如果以上这些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那么他是可悲的。当然了,你也可能这么反驳我,乔布斯大学没毕业,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之所以我现在还是一个屌丝主要的原因是我大学毕业了。比尔盖茨人家想法不同,上大学三年,该学的知识学到了,能力培养到了,优秀的同学人脉关系有了,手上又有个创意,ok,时不我待,上马。美国大学毕业很严,他把时间精力投在创业上肯定是没法毕业的所以干脆退学。和部分头脑空空,只靠一个文凭招牌混饭的可不同,他们都是在对自己继续上学和不上学的机会成本之间权衡以后才做的决定,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坚持下来了。盖茨自
己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
但是从另方面来说,他们的成功也和家庭熏陶和源于家族的人脉有着巨大关系。盖茨的的书不会告诉你他外公是银行家,母亲是美联储的高管、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沃伦·巴菲特父亲曾担任四届国会议员,而且曾参加国会金融委员会,由此编织的人脉网络之雄厚可想而知,而这样一张网络对从小培养巴菲特的金融意识和日后为巴菲特创造机会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这一切,对于大多数今日不上大学的学生来说,仅仅是一种奢望而已,别人的例子再好,也不适合完全效仿。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普通高中和盖茨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不一样,那么在比较机会成本时也固然相差悬殊。
那么不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又是什么呢?大学四年,你一直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一起,看音乐会,看画展,参加社团,读各种书籍,你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人文素养、道德修养都在不断地加深。在人文素养方面,你要大大超过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如果你有了钱,你可能会选择艺术享受比如听音乐会、看话剧甚至是艺术收藏,这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缺乏人文修养的人可能会去大吃大喝、购买奢侈品,甚至是黄、赌、毒,这是低层次的感官享受。你可能不如暴发
户有钱,但你的人生质量是另一个层次。我并没有看不起有钱人的意思,实际上,很多暴发户后悔没有好好读过书,很多富翁都对知识分子非常尊重,甚至是羡慕。他们经常通过附庸风雅来显示自己是有品味的,甚至要想尽办法给自己搞个大学文凭。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上大学是培养自己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极佳途径。大学环境比较宽松,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锻炼了你的独立性。这种锻炼是必要的,因为你早晚要独立生活。当然一开始你可能不适应,你会无所事事、浪费光阴,但这是提高独立能力的必经之路和代价,你由此认识到了光阴的可贵。你有了思考自己、思考社会的时间,你可以对各种社会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如果不懂,你会上网、会去图书馆去了解相关知识。你不再人云亦云,你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你会自己去判断对与错形成专业修养你对你的专业,总会比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了解的要多。如果你很认真,那么你收获颇丰, 在一个特定领域养成了某种职业特点没有知识,可以做小生意,做不成大生意。经济社会的高端产业是金融与投资业,没有知识的人,是做不来的。没有知识的人,只能在低端产业徘徊。上了大学找工作困难,是因为你对工作有了更高的期望值。而没上大学的人,只能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况且,就业不是大学的唯一目的,大学首要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和基本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人,然后才是一个工业社会的人才或是螺丝钉。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已经通过高考的选择来到大学的校园,这也必然是通过机会成本抉择的成果。要想使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最低,如今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用这四年好好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资源和机会,在这四年中通过不同领域的涉猎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并且坚持下去,在图书的海洋中邀游以获得智慧,在专业领域进取专研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我们所做的和所收获的是完全不同于不上大学这条路的,并且只有好好利用这四年,我们才对得起父母为我们大学四年所做的投资,才能在毕业后回首时对自己说一声“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