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起搏器术后的自我护理
起搏器术后的自我护理
(1)术后 24 h 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或低坡卧位,禁止翻身,术后 第 2天可适当术侧卧位。术后 1周内术侧肢体制动,并加强观察心律变化。 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 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 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2)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要及时 更换。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 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烂,此时不宜在家中自行处理。若同时伴有发热等 全身症状,则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范文二: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能保持房室同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手术时间1-2小时,术后7天可出院。那么手术后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更好尽快的康复呢,以下是专家给出的几点建议。
1.适当锻炼、避免过劳:术后3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剧烈活动和搬动重物,以防电极移位和囊袋出血(通常需要3个月的时间电极周围的疤痕组织才能形成),每天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如散步等。日常生活中不要做大幅度的运动及过量体力劳动,活动以感觉舒适,不过度疲劳为限。
2.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充足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3.请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测起搏器功能,一般半年内每月随访一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在使用年限将近时应缩短随访周期,发现电池耗尽及时更换起搏器。 手术后请您避开以下环境,防止干扰:
1、要注意居住环境,有无磁场干扰,绝对禁止接近强磁场、电场,一般的家居电器不会影响,但注意如电吹风不要频繁开关,接触家电如感异常时要注意远离。 2、防止医院环境的干扰:告诉病人及家属,医院中多种诊断和治疗仪器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碎石震波、电灼等均会对起搏器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安装起搏器者原则上禁止接受以上检查和治疗,如确实需要者,则要在严格的心电监护下,并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方可进行,所以因病到院就诊时,应事先告诉医务人员。 3、防止家庭及工作环境的干扰:起搏器在设计上尽管专家们也考虑了一些正常电器的影响,如家用电工具、微波炉、低功率电台等,但仍要注意在维修电器时应按原设计进行维修,接地可靠,否则电磁波或微波泄漏对起搏器有致命性干扰。另外,雷达、高压电场、移动电话,对起搏器均有影响,因此安装起搏器者应避免接近此类设备。
以上就是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后的术后护理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才能提早恢复健康,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更多想要了解的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给您更全面的解答。
治疗冠心病的办法http://www.brzyy.com.cn/gxb/zl/2014/1006/2166.html
冠心病能彻底治好吗http://www.brzyy.com.cn/gxb/zl/2014/1007/2167.html
范文三: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1 术前准备
1.1 术前辅助检查 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 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1.2 药物准备 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
1.3 心理护理 术前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安置术的大体过程,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
1.4 术前训练 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熟练掌握呼气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器导管。
1.5 皮肤准备 术前皮肤准备范围应较大些,因为预定静脉插管如失败,常在其附近甚至改行对侧穿刺,手术部位清洁应彻底。
1.6 术前饮食 术前一餐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1.7 药物准备 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试验,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必要时术前30 min应用镇静药物(如安定等)。
2 术后护理
起搏器系统植入后,应严密监护、及时发现起搏器失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2.1 术后监测 及时接诊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运回监护病房,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备急救和术后用药。术后一般监护2~3天,观察起搏器感知功能,患者心律、心率和临床表现。每30 min测血压1次,如有异常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术后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
2.2 切口处理 在患者伤口局部压迫500 g沙袋6 h以利皮下囊袋内止血。每天对手术局部进行观察,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皮下囊袋附近有无淤斑。并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每天用75%酒精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一般用抗生素3~5天,术后7天拆线,视伤口状况可延长拆线时间。
2.3 术后活动 术后卧床3天,一般平卧或左侧卧位,早期应限制术侧上肢活动或身体大翻动,防止电极移位。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上肢及肩关节前后运动,可逐渐进行抬肩,扩胸或“爬墙”等运动。直至手臂可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尽快恢复肢体活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锻炼应循序渐进,且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做剧烈的甩手动作及肩部负重。
2.4 积极处理原发病 应对患者全身状况加强护理,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肺、肾等有不同程度疾病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应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床上肢体活动。
2.5 术后宣教 术后上肢活动宜轻缓,如埋藏起搏器上肢的强有力的活动达数百次,极易造成电极脱位。
2.6 随访 积极宣传随访的必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出院后第一个月,以后每2~3个月随访1次,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要缩短随访时间,加强随访每月甚至每周1次。
2.7 保健指导 指导患者自己数脉搏,如出现频率明显改变,脉搏比预先频率减少10%提示起搏器电极接触不良或电池不足,应立即就诊。如出现安装前症状(如晕厥)提示起搏器故障,也应立即就诊。患者出院后随身携带病情记录卡,若出现新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疲乏、晕厥等,应考虑起搏器综合征,及时联系医生对症处理。
2.8 防止社会环境对起搏器影响
2.8.1 治疗环境干扰 医院内多种诊断和治疗仪器都可能对起搏器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有线加速器、碎石震波焦点、理疗、电灼器治疗等。有时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植入起搏器者,原则上禁止接受上述检查和治疗,确实需要者,则在严格心电监护下进行,并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
2.8.2 家庭及工作环境干扰 起搏器在设计上尽管也考虑了一些正常电器的影响,如家用电工具、微波炉、低功率电台等,但仍要注意在维修电器时应按设计进行维修,接地可靠,否则电磁波或微波泄露对起搏器有致命的干扰。另外雷达、高压电场、移动电话对起搏器也有影响。因此安有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接近此类设备。
范文四: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DOC)
一:概念:
人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心血管病治疗方法,其适应症除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采用双腔(生理性起搏)或单腔(非生理性起搏)起搏器治疗外。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了双腔或三腔人工永久起搏器治疗心房纤颤、三腔人工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和起搏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为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起搏器安装操作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通过起搏器发出一定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到心肌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 二 适应症:
1 严重心脏传导阻滞
2 病态窦房结综合正
3 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心室停顿
4 外科手术前的保护性应用
5 介入性心脏病诊治
起搏器类型:
NBG起搏器代码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五位 起搏心腔 感知心腔 感知后反应方式 程控功能 其他
O无 O 无 O无 略 A心房 A心房 I 触发 P简单程控 V心室 V心室 T触发 M多项程控 D心房+心室 D 心房+心室 D双重(I+T) C 遥测
S 心房或心室 S心房或心室 R频率调整 临床工作中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分分为:
1 单腔起搏器(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常见的有VV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在右室心尖部)和AA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心耳)。根据室率和房率的需要进行心室和心房适时的起搏。 2 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放置在右心耳(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
3 三腔起搏器:目前主要分为双房+右室三腔起搏器和右房+双室三腔心脏起搏器。前者应用于存在房间传导阻滞合并陈发性房颤的患者,以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后者主要用于某些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协调房室及室间的活动,改善心功能。
1 术前准备
1.1 术前辅助检查 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1.2 药物准备 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
1.3 心理护理 术前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安置术的大体过程,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
1.4 术前训练 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熟练掌握呼气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器导管。
1.5 皮肤准备 术前皮肤准备范围应较大些,因为预定静脉插管如失败,常在其附近甚至改行对侧穿刺,手术部位清洁应彻底。
1.6 术前饮食 术前一餐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1.7 药物准备 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试验,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必要时术前30 min应用镇静药物(如安定等)。
2 术后护理
起搏器系统植入后,应严密监护、及时发现起搏器失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2.1 术后监测 及时接诊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运回监护病房,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备急救和术后用药。术后一般监护2,3天,观察起搏器感知功能,患者心律、心率和临床表现。每30 min测血压1次,如有异常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术后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
2.2 切口处理 在患者伤口局部压迫500 g沙袋6 h以利皮下囊袋内止血。每天对手术局部进行观察,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皮下囊袋附近有无淤斑。并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每天用75,酒精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一般用抗生素3,5天,术后7天拆线,视伤口状况可延长拆线时间。
2.3 术后活动 术后卧床3天,一般平卧或左侧卧位,早期应限制术侧上肢活动或身体大翻动,防止电极移位。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上肢及肩关节前后运动,可逐渐进行抬肩,扩胸或“爬墙”等运动。直至手臂可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尽快恢复肢体活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锻炼应循序渐进,且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做剧烈的甩手动作及肩部负重。
2.4 积极处理原发病 应对患者全身状况加强护理,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肺、肾等有不同程度疾病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应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床上肢体活动。
2.5 术后宣教 术后上肢活动宜轻缓,如埋藏起搏器上肢的强有力的活动达数百次,极易造成电极脱位。
2.6 随访 积极宣传随访的必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出院后第一个月,以后每2,3个月随访1次,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要缩短随访时间,加强随访每月甚至每周1次。
2.7 保健指导 指导患者自己数脉搏,如出现频率明显改变,脉搏比预先频率减少10,提示起搏器电极接触不良或电池不足,应立即就诊。如出现安装前症状(如晕厥)提示起搏器故障,也应立即就诊。患者出院后随身携带病情记录卡,若出现新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疲乏、晕厥等,应考虑起搏器综合征,及时联系医生对症处理。
2.8 防止社会环境对起搏器影响
2.8.1 治疗环境干扰 医院内多种诊断和治疗仪器都可能对起搏器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有线加速器、碎石震波焦点、理疗、电灼器治疗等。有时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植入起搏器者,原则上禁止接受上述检查和治疗,确实需要者,则在严格心电监护下进行,并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
2.8.2 家庭及工作环境干扰 起搏器在设计上尽管也考虑了一些正常电器的影响,如家用电工具、微波炉、低功率电台等,但仍要注意在维修电器时应按设计进行维修,接地可靠,否则电磁波或微波泄露对起搏器有致命的干扰。另外雷达、高压电场、移动电话对起搏器也有影响。因此安有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接近此类设备。
范文五:起搏器术后
起搏器术后
观察要点
起搏器病人出院后应定期接受医师程控检查和调整起搏器的工作状况,一般为术后第一、三、六个月、一年和每年一次。出现下列情况必须看医生:晕倒、头晕,浮肿(右心衰),脉搏慢而不规则,起搏器部位局部红肿和疼痛,以便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措施
1. 病人术后应卧床3-5天,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并固定病人术侧肩关节。5-7天可行床边活动逐步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提重物。
2. 术后对病人进行2-3天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并记录心率, 心律变化, 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3. 术后应以沙袋压迫伤口6-8h ,起搏器囊袋处避免外力压迫、冲击。伤口敷料隔日换药一次,观察伤口有无出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预防伤口感染。
4. 保持大便通畅, 进食易消化, 可食香蕉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5. 密切观察及预防并发症:如感染、电极移位、起搏器故障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 嘱咐病人按要求卧床休息。
2 指导病人数脉搏,学会自我监测起搏器功能。避免与电磁场、某些家电、理疗电器设备等接触。
3 定期复查心电图。
4 出院后半年内每1—3个月随访一次以测试起搏器功能,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一次。
5 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起搏器术后的自我护理